臨牀執業醫師考點:正常分娩

妊娠滿28周及以後的胎兒及其附屬物,從臨產直至從母體全部娩出的過程稱分娩。

臨牀執業醫師考點:正常分娩

妊娠滿28周至不滿37足周間分娩稱早產;

妊娠滿37周至不滿42足周間分娩稱足月產;

妊娠滿42周及以後分娩稱過期產。

  影響分娩的因素

影響分娩的因素是產力、產道、胎兒及精神心理因素。

  一、產力

將胎兒及其附屬物從宮腔內逼出的力量稱產力。產力包括子宮收縮力、腹壁肌及膈肌收縮力和肛提肌收縮力。

1.子宮收縮力 是臨產後的主要產力,

(1) 節律性 臨產開始時,宮縮間歇期5~6分鐘,持續約30秒。宮口開全(10cm)後,宮縮間歇期僅1~2分鐘,持續時間60秒.

(2)對稱性 正常宮縮起自兩側宮角部,以微波形式向宮底中線集中,左右對稱

(3)極性 宮縮以宮底部最強最持久,向下逐漸減弱,宮底部收縮力的強度幾乎是子宮下段的2倍。此爲子宮收縮力的極性。

(4)縮復作用 子宮體部肌纖維縮短變寬,間歇時肌纖維重新鬆弛,但不能完全恢復到原來長度

2.腹壁肌及膈肌收縮力(腹壓) 是第二產程時娩出胎兒的重要輔助力量. 腹壓在第二產程末期配合宮縮時運用最有效

3.肛提肌收縮力 有協助胎先露在骨盆腔進行內旋轉的作用。胎頭枕部露於恥骨弓下時,能協助胎頭仰伸及娩出;

  二、產道

1.骨產道 上面講的三面五線

這裏記住一下骨盆傾斜度 指婦女站立時,骨盆入口平面與地平面所形成的角度爲60°。骨盆傾斜度過大,影響胎頭銜接和娩出。

2.軟產道 由子宮下段、宮頸、陰道及骨盆底軟組織構成的管道。

(1)子宮下段的形成 子宮峽部非孕時長約1㎝,妊娠12周後的子宮峽部擴展成宮腔一部分,至妊娠末期被逐漸拉長形成子宮下段。臨產後的規律宮縮使子宮下段快速拉長達7~10cm,肌壁變薄成爲軟產道的一部分。由於子宮肌纖維的縮復作用,子宮上段肌壁越來越厚,子宮下段肌壁被牽拉越來越薄。由於子宮上下段的肌壁厚薄不同,在兩者間的子宮內面形成一環狀隆起,稱生理縮復環。

(2)宮頸的變化 初產婦多是宮頸管先消失,宮口後擴張;經產婦多是宮頸管消失與宮口擴張同時進行。

  三、胎兒

胎兒能否順利通過產道,還取決於胎兒大小、胎位及有無造成分娩困難的胎兒畸形。

1.胎兒大小

(1)雙頂徑 判斷胎兒大小,妊娠足月時9.3cm。

(2)枕額徑 胎頭銜接的`部位,妊娠足月時11.3cml。中骨盆是10cm,這裏枕額徑過不了,所以胎兒要俯屈,用枕下前囟徑通過。

(3)枕下前囟徑 胎頭俯屈後以此徑通過產道。足月時9.5cm。

  枕先露的分娩機制

  一、銜接

胎頭雙頂徑進入骨盆入口平面,胎頭顱骨最低點接近或達到坐骨棘水平,稱銜接。以枕額徑銜接,部分初產婦在預產期前1~2周內胎頭銜接。若初產婦已臨產而胎頭仍未銜接,應警惕存在頭盆不稱,這個時候我們要測對角徑。

  二、下降

胎兒在下降時要完成一系列的作用,如俯屈、內旋轉、仰伸,復位及外旋轉。

  三、俯屈

胎頭以枕額徑進入骨盆腔降至骨盆底時,胎頭枕部遇肛提肌阻力,變胎頭枕額徑爲枕下前囟徑稱俯屈。

  四、內旋轉

胎頭爲適應骨盆縱軸而旋轉,使矢狀縫與中骨盆及出口前後徑相一致的動作稱內旋轉。胎頭在第一產程末完成內旋轉動作。胎兒的枕骨與母親的恥骨貼合在一起,進行內旋轉,

  五、仰伸

這時胎兒的臉就出來了。

  六、復位及外旋轉

這個時候頭出來了,但是肩還出不來,所以就要把胎兒的頭和肩同時旋轉45°。一提一拉,胎兒就出來了!

  先兆臨產及臨產的診斷

分娩發動之前,孕婦出現預示不久將臨產的症狀,稱先兆臨產。

見紅,是分娩即將開始比較可靠的徵象。

臨產開始的標誌爲規律且逐漸增強的子宮收縮,持續30秒或以上,間歇5~6分鐘,並伴隨進行性宮頸管消失、宮口擴張和胎先露部下降。

  分娩的臨牀經過及處理

  一、總產程及產程分期

1.第一產程(宮頸擴張期):從開始出現規律宮縮(宮頸只能容納一個手指頭)至宮口開全(10cm)。初產婦需11~12小時;經產婦需6~8小時。

2.第二產程(胎兒娩出期):從宮口開全至胎兒娩出。初產婦需1~2小時,不應超過2小時;經產婦通常數分鐘即可完成,也有長達1小時者。也就是見到胎頭到胎兒娩出的這段時間。

3.第三產程(胎盤娩出期):從胎兒娩出至胎盤娩出,需5~15分鐘,不應超過30分鐘。

  二、第一產程的臨牀經過及處理

1.臨牀表現

(1)規律宮縮 產程開始時宮縮持續時間約30秒且弱,間歇期5~6分鐘。隨產程進展,當宮口近開全時,宮縮持續時間達1分鐘或更長,間歇期僅1~2分鐘。

(2)宮口擴張 初產婦多是宮頸管先消失,宮口後擴張;經產婦多是宮頸管消失與宮口擴張同時進行。

(3)胎頭下降程度

(4)胎膜破裂(簡稱破膜)這個時候說明宮中快開全了,胎膜破裂對產程有促進作用。如果產程進展慢,在一定的時候可以行人工破膜,加快產和進展。

2.觀察產程及處理

(1)子宮收縮:最簡單的方法是將手掌放於產婦腹壁上來感覺

(2)胎心 潛伏期每隔1~2小時聽胎心一次,活躍期宮縮較頻時,每15~30分鐘聽胎心一次,每次聽診1分鐘。

(3)宮口擴張及胎頭下降 第一產程分爲潛伏期和活躍期

1)潛伏期是指從臨產出現規律宮縮至宮口擴張3cm。擴張速度較慢,需8小時,最大時限16小時。

2)活躍期是指宮口擴張3~10cm。此期間擴張速度加快,需4小時,最大時限8小時,活躍期又分3期:

加速期是指宮口擴張3~4cm,需1小時30分鐘;(踩油,開始加速)

① 最大加速期是指宮口擴張4~9cm,需2小時;(達到最高時事速了)

② 減速期是指宮口擴張9~10cm,需30分鐘(快到站了,要減速)

胎頭顱骨最低點與坐骨棘平面的關係:

v 胎頭顱骨最低點平坐骨棘平面時,以“0”表達(銜接)

v 在坐骨棘平面上1cm時,以“-1”表達

v 在坐骨棘平面下1cm時,以“+1”表達

(4)胎膜破裂 觀察羊水性狀和流出量,有無宮縮,同時記錄破膜時間

(5)血壓:宮縮時血壓常升高5~10mmHg,間歇期恢復原狀。每隔4~6小時測量一次。

(6)飲食與活動 鼓勵產婦少量多次進食

(7)排尿與排便 初產婦宮口擴張<4cm、經產婦<2cm時,可行溫肥皂水灌腸,加速產程進展。但胎膜早破、陰道流血、胎頭未銜接、胎位異常、有剖宮產史、宮縮強估計1小時內分娩及患嚴重心臟病等,不宜灌腸。

(8)肛門檢查

(9)陰道檢查

  三、第二產程的臨牀經過及處理

1.臨牀表現 宮口開全是第二產程開始的標誌。宮縮時胎頭露出於陰道口,露出部分不斷增大,宮縮間歇期胎頭又縮回陰道內,稱胎頭撥露。胎頭雙頂徑越過骨盆出口,宮縮間歇時胎頭不再回縮,稱胎頭着冠

2.觀察產程及處理

(1)密切監測胎心:應每5~10分鐘聽一次胎心

(2)指導產婦屏氣:正確運用腹壓是縮短第二產程的關鍵,能加速產程進展。

(3)接產準備:初產婦宮口開全、經產婦宮口擴張4cm且宮縮規律有力時,做好接產準備工作。

(4)接產 保護全陰 胎頭撥露時使陰脣後聯合緊張時,開始保護會陰。

  四、第三產程的臨牀經過及處理

1.臨牀表現 胎盤剝離徵象有:

①宮體變硬呈球形,下段被擴張

②剝離的胎盤降至子宮下段,陰道口外露的一段臍帶自行延長

③陰道少量流血

④接產者用手掌尺側在產婦恥骨聯合上方輕壓子宮下段時,宮體上升而外露的臍帶不再回縮。

以上這些現象就是爲了將胎盤娩出。

2.處理

(1)新生兒處理:

①清理呼吸道:目的是刺激新生兒的呼吸,新生兒大聲啼哭,表示呼吸道已通暢。

②處理臍帶:扎兩道線,中間剪斷。

③新生兒阿普加(Apgar)評分及其意義:出生後1分鐘內的心率、呼吸、肌張力、喉反射及皮膚顏色5項體徵爲依據,每項爲0~2分,滿分爲10分屬正常新生兒。

4~7分爲輕度(青紫)窒息,需清理呼吸道、人工呼吸、吸氧、用藥等措施才能恢復。

0~3分爲重度(蒼白)窒息,缺氧嚴重需緊急搶救,行喉鏡在直視下氣管內插管並給氧。

對缺氧較嚴重的新生兒,應在出生後5分鐘、10分鐘時再次評分,直至連續兩次評分均>78分

(5)預防產後出血:產後出血是孕婦死亡最常見的原因。正常分娩出血量多不超過300ml。可在胎兒前肩娩出時靜注縮宮素10~20U,若胎盤娩出後出血較多時,可經下腹部直接在宮體肌壁內或肌注麥角新鹼0.2~0.4mg,並將縮宮素20U加於5%葡萄糖液500ml內靜脈滴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