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中醫基礎理論考點:基礎體溫測定

  一、基礎體溫測定原理

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中醫基礎理論考點:基礎體溫測定

排卵後因卵巢有黃體形成,產生的孕酮作用於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使體溫上升0.3℃~0.5℃,一直持續到經前1~2日或月經第1日,體溫又降至原來水平。

  二、臨牀應用

指導避孕與受孕;協助診斷妊娠;協助診斷月經失調;檢查不孕原因;診斷閉經。

  三、基本信息:

基礎體溫測量的方法是:

在每天早晨醒後,不起牀,最好在同一時間段,用口表測量體溫。一般情況下,在排卵以前體溫總是在36.5左右。排卵時體溫稍下降。排卵後就上升到37度左右,平均上升0.5度左右,一直持續到下次月經來潮,再恢復到原來的體溫水平。

如果連續測量三個月經週期的基礎體溫,就能夠推測出較準確的`排卵日期。

另外,每天測量的體溫,記錄在表格上,隨時觀察體溫的變化情況。

正常時,宮頸粘液的分泌只接受卵巢激素週期性的影響,月經期過後,卵巢分泌雌激素水平最低,此時宮頸粘液少而粘稠,所含的營養物質也少,並有大量白細胞。在排卵期前期,機體內雌激素水平增高,宮頸粘液變得很稀薄,清澈透明如蛋清樣,量也增多,其中含有營養物質如糖、維生素和鹽類。它能供給精子所需的能量,維持精子的活動,有利於精子繼續前進上行。

到了排卵後期,宮頸粘液受孕激素的影響又變的粘稠,營養物質減少,又不是易精子的通過。所以排卵時,精子最容易通過子宮頸,其他時間精子穿過較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