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衛生資格《檢驗主管技師》輔導精華

勝利不是戰勝敵人,而是提高自己。我們只要每天進步百分之一,那就是成功。以下就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爲大家整理的2017衛生資格《檢驗主管技師》輔導精華,歡迎大家閱讀收藏。

2017衛生資格《檢驗主管技師》輔導精華

 肝功能檢查

由於肝臟功能多樣,所以肝功能檢查方法很多。與肝功能有關蛋白質檢查有血清總蛋白、白蛋白與球蛋白之比、血清濁度和絮狀試驗及甲胎蛋白檢查等;與肝病有關的血清酶類有谷丙轉氨酶、穀草轉氨酶、鹼性磷酸酶及乳酸脫氫酶等;與生物轉化及排泄有關的試驗有磺溴酞鈉滯留試驗等;與膽色素代謝有關的試驗,如膽紅素定量及尿三膽試驗等。通過化驗血液來對這些檢查項目做出準確的檢測

 小細胞性貧血原因

(1)RDW正常:紅細胞主峯左移,分佈在55~100fl,波峯在75fl處,基底較窄,爲小細胞低色素均一性圖形,見於輕型地中海貧血。

(2)RDW輕度增高:紅細胞主峯左移,分佈在55~100fl,波峯在65fl處,爲小細胞低色素和細胞不均一性圖形,見於缺鐵性貧血。

(3)RDW明顯增高:紅細胞顯示雙峯,小細胞峯明顯左移,波峯在50fl處,大細胞峯頂在90fl處,基底較寬,爲小細胞低色素不均一性圖形,見於鐵粒幼細胞。

 腦脊液的顏色觀察

肉眼觀察腦脊液顏色變化,分別以無色、乳白色、紅色、棕色或黑色、綠色等描述。正常腦脊液無色透明,新生兒膽紅素較多可呈黃色。當中樞神經系統有炎症、損傷、腫瘤或梗阻時,破壞了血-腦脊液屏障,使腦脊液成分發生改變,而導致其顏色發生變化。

腦脊液的顏色變化及其常見的原因,腦脊液新鮮出血與陳舊性出血的鑑別,腦脊液呈黃色稱爲黃變症,其原因及臨牀意義等都有着比較成熟的介紹。

 氨基甙類抗生素

氯基甙類抗生素包括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丁胺卡那黴素、妥布黴素、乙基西梭黴素等。該類藥物化學結構相似,體內過程相近,作用原理及抗菌譜相同,檢測方法可通用。除用於抗結核治療外,目前以慶大黴素最常用,下面將以慶大黴素爲例,介紹該類藥TDM的有關問題。

(一)藥效學及血藥濃度參考範圍

慶大黴素等氨基甙類抗生素對敏感病原體蛋白質合成的各個階段均產生干擾,有較強的殺菌作用,廣泛用於多種需氧革蘭氏陰性桿菌、某些革蘭氏陽性球菌感染的治療,亦是主要的抗結核藥。但可產生第八對腦神經損害、腎損害、神經-肌肉接點阻斷等毒性反應和過敏反應。其治療作用及毒性反應與血清濃度關係密切,並且安全範圍狹窄。

慶大黴素血清治療濃度參考範圍爲0.5-10μg/ml,最小中毒濃度參考值爲12μg/ml。

 (二)藥動學

氨基甙類抗生素爲強極性鹼性藥,主要爲肌肉或靜脈注射用藥。肌肉注射後吸收迅速完全,可在1h內達峯濃度。由於極性大,該類藥與血漿蛋白結合率低(除鏈黴素外,大多<10%),並主要分佈在細胞外液中。慶大黴素的表觀分佈容積成人約0.25L/kg,兒童可增至0.5L/kg或更高。該類藥物幾乎全部以原型藥從腎小球濾過排泄,故其消除屬一級動力學,並受腎功能影響大。腎功能正常者慶大黴素消除半壽期約爲1.5-2.7h。

 (三)其他影響血藥濃度因素

心衰、腎疾患影響該類藥自腎小球濾過排泄,是影響血藥濃度的主要因素,腎功能較正常下降10%即導致該類藥半壽期延長。由於該類藥主要分佈於細胞外液,因此兒童特別是新生兒、燒傷後利尿期前,均可使表觀分佈容積明顯增大,半壽期延長,而失水則產生相反影響。接受血液透析者,可加速該類藥消除。

  (四)檢測方法

氨基甙類抗生素TDM一般均用血清。若用血漿,由於該類藥可和肝素形成複合物,故不能用肝素抗凝。

該類藥物檢測方法包括微生物法、HPLC及免疫化學法。微生物法如本章第二節所述,已較少應用。HPLC測定氨基甙類抗生素,大多需複雜的衍生化反應引入熒光基團,以熒光檢測始能達到所需靈敏度,也少用。由於本類藥物內幾無代謝,故不存在代謝物干擾,尤其適用於免疫法檢測。目前已有多種放射免疫、熒光免疫、酶免疫試劑盒供慶大黴素等氨基甙類藥TDM用。免疫法特別是熒光免疫和酶免疫法,操作簡便,並可實現自動檢測。但某些免疫試劑盒抗體特異性較差,在氨基甙類藥物間存在交叉免疫性,雖然臨牀中兩種氨基甙類藥合併使用可能性不大,但在解釋結果時仍應考慮排除這種可能。

 肝細胞的正常代謝功能

肝是人體內體積最大的實質性腺體,是具有重要而複雜的代謝功能的器官。它具有肝動脈和肝靜脈雙重的血液供應,且有肝靜脈及膽道系統出肝,加上豐富的血竇及精巧的肝小葉結構,以及肝細胞中富含線粒體、內質網、核蛋白體和大量酶類,因而能完成複雜多樣的代謝功能。

每個肝細胞平均約含400個線粒體,呈圓形、橢圓形或棒形。線粒體與三羧酸循環、呼吸鏈及氧化磷酸化、脂肪酸的β-氧化及酮體生成、氨基酸的脫氨基、轉氨基及尿素合成等有密切關係。線粒體對缺氧特別敏感,易於受損傷。肝細胞的粗麪內質網是合成各種蛋白質和酶類的場所,而滑面內質網則與糖原的合成和分解、膽紅素、激素、藥物、染料及毒物等的生物轉化有關。

溶酶體中含10餘種水解酶類,它與肝細胞的溶解和壞死、膽紅素的分泌以及膽褐素和鐵顆粒的代謝有關,具有吞飲、儲存、消化和運輸細胞內代謝產物的作用。

高爾基複合體與分泌和排泄代謝產物及合成糖蛋白等有關。有人認爲高爾基複合體、溶酶體和毛細膽管構成肝細胞的膽汁分泌微小器官,在肝內膽汁淤積時其功能受到損害。

肝細胞的胞質中含有糖酵解、磷酸戊糖通路、氨基酸激活、脂肪酸和膽固醇合成的多種酶類。

肝細胞核染色體DNA及調控蛋白對肝細胞內代謝起調控作用,肝細胞再生時,DNA大量合成和複製。

肝細胞膜由蛋白質和磷脂等構成,具有三種形態:一是兩個相鄰肝細胞間的細胞膜,依靠指狀突起使相鄰肝細胞相互連接;面向肝竇的細胞膜則具有微絨毛,能增大與肝竇血液的接觸面積,有利於物質交換;在2或3個肝細胞之間,細胞膜皺摺形成毛細膽管,毛細膽管與膽紅素等膽汁成分的排泌有關。當肝內或肝外膽汁淤積時,毛細膽管發生改變。

肝細胞能合成多種血漿蛋白質(白蛋白、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及多種血漿蛋白質)。在血漿蛋白質的處理上肝起着重要作用。白蛋白以外的血漿蛋白質都是含糖基的蛋白質,它們在肝細胞膜上的唾液酸酶的作用下,失去糖基末端的唾液酸,就可被肝細胞上的特異受體-肝糖結合蛋白所識別,並經胞飲作用進入肝細胞而被溶酶體清除。

肝內含有豐富的與氨基酸分解代謝有關的酶類,由食物消化吸收而來的和組織蛋白分解而來的氨基酸大部分被肝細胞攝取,經過轉氨基、脫氨基、轉甲基、硫和脫羧等反應轉變成酮酸及其他化合物。除亮氨酸、異亮氨酸和纈氨酸這三種支鏈氨基酸主要在肌肉組織降解外,其餘氨基酸特別是苯丙氨酸、酪氨酸及色氨酸等芳香氨基酸都主要在肝內進行分解代謝。肝是合成尿素的'重要器官,肝細胞功能嚴重障礙會引起血中多種氨基酸的含量增高,血氨濃度增高、血中尿素濃度降低。

肝臟是維持血糖濃度相對穩定的重要器官,肝有較強的糖原合成與分解的能力,通過糖原的合成與分解而調節血糖。肝是進行糖異生的重要器官,可將甘油、乳酸、氨基酸等轉化爲葡萄糖或糖原。肝還可將半乳糖、果糖等轉化爲葡萄糖。

肝在脂類的消化、吸收、運輸、合成及分解等過程中起重要作用。肝合成甘油三酯、磷脂及膽固醇的能力很強,並進一步合成VLDL及HDL。某些載脂蛋白(如ApoAⅠ、ApoB100、ApoCⅠ、ApoC等)以及卵磷脂膽固醇酰基轉移酶(LCAT)在肝細胞中合成,它們在脂蛋白的代謝及脂類運輸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肝對甘油三酯及脂肪酸的分解能力很強,是生成酮體的重要器官。

肝在維生素的吸收、儲存和轉化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維生素A、D、E、K及B在肝內儲存,胡蘿蔔轉變成維生素A,維生素D3在C25位上的羥化,由維生素PP合成NAD+和NADP+,由維生素B1合成TPP等過程均在肝內進行。

肝與許多激素的滅活和排泄有密切關係,血中的類固醇激素在肝內滅活,生成種種代謝產物(如17-羥類固醇、17-氧類固醇),有的代謝產物在肝臟進一步與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結合,再從尿液或膽汗排出。胰島素及其他多種蛋白質或多肽激素以及腎上腺素、甲狀激素等也都在肝內滅活。因此,當發生嚴重肝功能損傷時,體內多種激素因滅活而堆積,會導致相應的激素調節功能紊亂。肝的生物轉化功能,膽汁酸及膽色素代謝功能在第二、三、四節中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