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財務管理學的複習策略

要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較好地掌握《財務管理學》並且以良好的狀態迎接考試,在學習方法上要注意“預則立,不預則廢”、“兩薄一厚”、“研練結合”、“狠抓基本點”、“反覆做題”和“提高計算能力”等。

自考財務管理學的複習策略

 一、“預則立,不預則廢”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習《財務管理學》必須制定具體的學習計劃。制定了一個詳細周密而切實可行的計劃,就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大家可以根據《財務管理學》課程的具體要求以及自身特點,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計劃。建議根據會計上的“重要性原則”來分配寶貴的學習時間。“重要性”大體有三層含義:其一、學習前期側重理解性章節,如自考教材第2章、第7章、第10章等;後期側重記憶性章節,如教材第1章、第8章第9章等;其二、要側重重要的章節,如自考教材第4章、第7章等;其三、自考命題者比較重視理論考覈,其實就是喜歡死記硬背的命題方式,所以不要把所有的時間都放在計算題目上,要花更多的精力去背誦簡答論述。

  二、“兩薄一厚”

既要入進去,又要出得來。“一薄”,就是在詳細學習之前必須先掌握《財務管理學》的基本框架結構,明確整個課程共分爲幾大塊,每一大塊主要包括什麼內容,每一大塊的重點在哪裏等,做到學習之前對整本書胸有成竹,使自己有居高臨下的感覺。“二薄”,就是通過詳細研讀和練習,要達到對全部內容瞭如指掌,解題思路自然流暢,公式術語隨時顯現,拿來就用的狀態,將教材“讀薄”,可以“出來”,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是這個道理。比如,《財務管理學》第1章第7節中,時間價值的作用是什麼?這是容易忽略的問題,許多考生將精力放在記憶公式和單純計算上,而忘記了時間價值的作用,沒有明白爲什麼要計算時間價值,甚至將時間價值的`計算與利息計算混淆,從而影響時間價值的準確掌握。時間價值的作用就是比較不同時點上的流量。當兩個流量發生在同一時點上時,可以直接比較其大小;若兩個流量發生在不同點上時,不能直接比較大小,必須將它們都調整到同一個時點上,才能比較。所以,時間價值的計算,就是調整流量。利用時間價值計算,可以將發生在不同點上的流量,調整到同一個時點上,再進行比較。在教材中,第二章計算債券價格,第四章計算淨現值、現值指數,都是時間價值的具體應用。因此,時間價值是財務管理的計算基礎。如果時間價值掌握較好,上述的應用就不必專門記憶公式了。

“一厚”,就是要釐清教材思路,詳細研究教材內容,把書讀“厚”,從而對有關知識點的理解更加豐富。比如,有人說:“時間價值求現值,就是求現在的值;求終值,就是求最後一點的值”,對嗎?這種說法是片面的。求現值是指將發生的流量調到發生點的前面,只要將發生的流量向前調,都叫求現值。比如,將2003年初發生的100萬元,調到2002年初或2001年或2000年…都叫求現值,可見同一個流量可以有無數個現值。因此,要看清題的要求,是求哪一點的現值。而求終值是指將發生的流量調到發生點的後面,只要將發生的流量向後調,都叫求終值。將2003年初發生的100萬元,調到2004年初或2005年初或2006年初…都叫求終值。可見有無數個終值。因此,要看是求哪一點的終值。這一步十分關鍵,需要時間,但更需要毅力。到了這種境界,迎接考試也好,工作也罷,都可以對有關知識能力駕輕就熟,運用自如。

 三、“研練結合”

既要研習教材,又要做大量練習。應考準備大體可以概括爲“教材→習題→教材→習題”。學習的第一步是要全面、深刻、細緻地掌握教材內容,堅決防止那種一上來就做題,片面搞題海戰術的學習方法。但是隻看教材也不行,不可能全面掌握教材內容,於是第二步通過做習題來鞏固教材的知識點,不斷髮現自己不懂的東西。第三步,對於不懂、不會的內容,回過頭來再去精讀、體會教材的講解,最後再做習題。經過不斷地循環往復,理解和解題能力可以不斷提高。因此筆者主張將研讀教材和精做習題有機結合,切不可有所偏廢。至於題目,總的來講可以分爲三類,第一類題目比較簡單,直來直去,主要幫助考生理解掌握教材內容,自考題目多數屬於此類。第二類題目難度相當於全國統一考試題目,目的在於提高,多做自然有利無害;第三類題目是全國統一命題考試歷年試題,包括自1998年以來的歷年考題,通過做這類題目可以摸清出題思路和解題方法,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對於應考益處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