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秋節五年級的小報內容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小報吧,那麼一般小報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秋節五年級的小報內容,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中秋節五年級的小報內容

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爲“仲秋”。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爲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爲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傳說吳剛折桂

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爲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詩句

1、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李白《月下獨酌》

2、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3、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李白《關山月》

4、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張九齡《望月懷遠》

6、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溼。驚鵲棲未定,飛螢捲簾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7、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8、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溼。驚鵲棲未定,飛螢捲簾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9、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10、中秋之夜,月色皎潔。——李白《月下獨酌》

中秋節的古詩

1.《木蘭花慢》

宋·辛棄疾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

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

光影東頭?

是天外,空汗漫,

但長風浩浩送中秋?

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

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

玉殿瓊樓。

蝦蟆故堪浴水,

問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2.《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3.《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

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

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

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

今夜清光似往年。

4.《月夜思鄉》

(唐杜甫)

星稀月冷逸銀河,萬籟無聲自嘯歌;

何處關山家萬里,夜來棖觸客愁多。

5.《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6.《八月十五日夜同諸客玩月》

(唐白居易)

月好共傳唯此夜,境閒皆道是東都。

嵩山表裏千重雪,洛水高低兩顆珠。

清景難逢宜愛惜,白頭相勸強歡娛。

誠知亦有來年會,保得晴明強健無。

中秋節作文

中秋節也叫月亮節,因爲中秋節在農曆八月十五這天,正是月亮最圓的時候,月圓人團圓,所以全家人要一起賞月吃月餅

中秋節這一天,爸爸媽媽帶着我和弟弟去看望外婆和外公。外婆準備了很多美食來招待我們,有橘子,南瓜,板栗,花生這些都是外公自己親手種的綠色食品。到了吃飯的時候,大人們邊喝酒邊聊天,說話聲,酒杯碰撞聲,小孩的嬉戲聲,各種聲音交雜在一起,多麼溫馨的畫面。最讓我期待的就是吃月餅了,晚飯後,大人們把桌椅搬到院子裏,外公泡了一壺茶,外婆拿出了切好的月餅,我和弟弟妹妹吃着月餅看着天上的月亮,聽外婆講起了和月亮有關的故事,有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我們聽得津津有味,真想去月亮上看看呀,看看廣寒宮裏是不是真的住着嫦娥?

一陣涼風打斷了我的思緒,媽媽說,夜深了,該睡覺了,可我還沉浸在月亮的故事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