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與土壤知識點歸納

學習了植物與土壤知識不歸納知識點就等於是白學了,下面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相關植物與土壤知識點,希望大家喜歡。

植物與土壤知識點歸納

  植物與土壤知識點: 第1節 土壤中有什麼

【知識點總結】 一、 土壤中的生命——土壤生物

1、 土壤的層次結構:一般分枯枝落葉層、上土 層和下土層,其中枯枝落葉層是小動物活動的主要場所;

上土層植物根系大量分佈。

2、 土壤環境特點:主要指的是土壤的溼度、土壤疏鬆程度、土壤溫度、光照和植物生長狀況等環境因素。 3、 在特定生態系統中數量較多的生物稱優勢物種。土壤生物最適宜生活陰暗、潮溼、溫暖、有氧的生活

環境。

4、 我們把土壤中的微生物、動物、植物等稱爲土壤生物。

1) 植物:生長在土壤中的植物對土壤的結構和性狀改良都具有積極意義。

2) 動物:土壤動物影響着土壤的結構和性狀,土壤生物之間也會產生相互影響。

3) 微生物:在土壤中起最大作用的是細菌、真菌、放線菌等土壤微生物,它們使有機物分解,釋放

出養分,促成了養分的循環。

二、 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質

1、 構成土壤的物質有固體、液體和氣體三類。土壤固體部分主要由礦物質顆粒和腐殖質組成,其中的礦

物質顆粒佔固體部分的95%左右。

2、 土壤中有空氣:在燒杯內盛一定量的水,將乾燥的土壤塊慢慢放入水中,你觀察到的現象有 氣泡產

生 。說明土壤中有 空氣 ;其作用是爲植物根呼吸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動提供 氧氣 的來源。在土壤中,空氣約佔土壤體積的 15%~35% 。

【實驗一】測量土壤中空氣的體積分數:約爲(V1(土壤注水)-V2(鐵塊注水))/V(測試體積); 3、 土壤中有水:取少許土壤,放入試管中,在酒精燈上加熱,觀察到的現象是 試管壁上有小水珠;試

管口冒出水霧 ;這個實驗說明 土壤中有水 ;它是植物生長的必要條件;(其中小部分水供給植物 光合作用 ,大部分水供給植物 蒸騰作用 。 【實驗二】測量土壤中水佔土壤體積的體積分數:(M(燃燒前)-M1(燃燒後)/p水V(測試體積); (1)選取一規則幾何體狀的土壤樣本,用刻度尺測出其相關數據,算出土壤體積數V; (2)用天平稱出其質量M ;

(3)將土壤搗碎,放在坩堝上用酒精燈加熱,讓其水分充分汽化充分散失,再稱其質量M1。 (4)將水分的質量換算成體積:V水= (M-M1)/ρ水 ; (5)土壤中水分的體積分數= (M-M1)/(ρ水V) 。 4、 土壤中有有機物(腐殖質)

【實驗三】用充分乾燥(防止水分散失對質量稱量的干擾)的土壤(應含較豐富的有機質)50-100克,放在細密的鐵絲網(以防土壤顆粒漏掉)上加熱。觀察到的現象是: 發生碳化分解和燃燒現象 。稱量時,發現土壤的質量 減少 。這個實驗說明了土壤中有 有機物 (也稱 土壤腐殖質 ) ;它的來源:主要來自 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體 ;其作用是爲土壤動物提供 食物 ,爲植物提供 養分 ,增強土壤 肥力 。有機物的性質是加熱時易炭化分解,易 燃燒 。

5、 土壤中有無機物(礦物質):能溶於水,但不能燃燒的物質,這些無機鹽這是植物生長所需的物質。

【實驗四】測量土壤中有無機物:土壤燃燒、溶解、過濾、土壤浸出液,蒸發皿中加熱濾液,使水分蒸發。將燃燒過的土壤溶解、過濾,得到土壤浸出液;在蒸發皿中加熱濾液,使水分蒸發。觀察到的現象是:蒸發皿中留下很細的結晶物;這個實驗說明了 土壤中有無機鹽(又稱礦物質) ; 三、 從岩石到土壤

1、 土壤的形成:主要包括地表岩石的風化和有機物積累兩個部分。

2、 風化:地殼的表面和組成地殼的各種岩石破碎成小顆粒的過程,叫做岩石的風化。

3、 礦物質的形成:岩石在物理(風吹雨打、流水、令熱交替、結冰等自然外力)、化學(如碳酸)和生物(植物和動物)等多種因素作用下,風化形成礦物質顆粒,是土壤固體的主要成分。

4、 腐殖質的積累:植物和動物的屍體和排泄物積累在岩石顆粒間,是土壤腐殖質和有機物的重要來源。

5、 形成過程:岩石的風化;形成礦物顆粒、釋放礦物成分;低等植物生長;形成原始土壤,積累有機質

和養分;高等植物生長;腐殖質不斷積累,形成成熟土壤。

6、 土壤的形成是漫長、持續的過程,直到現在仍在進行。土壤形成1釐米的表土,一般需要100-400年。

  植物與土壤知識點: 第2節各種各樣的土壤

【知識點總結】

一、土壤的結構和類型

1、 影響土壤結構的因素:土壤由礦物質顆粒、腐殖質、水和空氣組成的。礦物質顆粒的多少是影響土壤

結構和功能的最重要因素。

1) 礦物質顆粒分類:按粗細可分爲砂粒、粉砂粒、黏粒,其中最細的是: 黏粒 。 2) 土壤顆粒的性狀:砂粒空隙 大 ,通氣、透水性能 強 ,但保水性能 差 。 3) 土壤的滲水性(即透水性)與保水性成 反比 關係,滲水性與通氣性成 正比 關係。

名稱 直徑/mm 砂粒 2.0~0.02 粉砂粒

0.02~0.002

黏粒

<0.002 2、 土壤的分類:根據 土壤中三種土壤顆粒的比例不同 ,可將土壤分爲:砂土類土壤、黏土類土壤、

壤土類土壤。

土壤名稱 土壤質地

砂土類土壤 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顆粒較粗

黏土類土壤 黏粒、粉砂多,土壤顆粒較細

壤土類土壤

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質地較均勻

二、土壤的性狀與植物的生長

1、 土壤的保水、保肥、通氣、透水的性能與植物的生長有密切的關係。保水、保肥性最好的是 黏土類

土壤 ;通氣、透水性最好的是 砂土類土壤 ;最容易搓成條狀的土壤種類是 黏土類土壤 ;最適合大多數植物生長的土壤種類是 壤土類土壤 ,其性狀是黏性 適中 ,既 通氣透水 ,又保水保肥。

2、 不同類型土壤的性狀見下表

土壤名稱 性狀

砂土類土壤 疏鬆,不易黏結,通氣、透水性能強,易乾旱。有機質分解快,易流失 黏土類土壤 質地黏重,溼時黏,干時硬。保水、保肥能力強,通氣、透水性能差 壤土類土壤 不太疏鬆,也不太黏。通氣、透水,能保水、保肥,宜於耕種

3、 土壤模型:壤土類土壤固體部分(礦物質顆粒和腐殖質)佔土壤總體積的50%,其中有機質佔固體部分

的1%~5%,水和空氣各佔1/4。

  植物與土壤知識點: 第3節 植物與土壤

【知識點總結】 一、 植物的根系

1、 根系:一株植物的所有根的總稱。

1) 主根:根系中特別發達的,由胚根發育而成的根。 2) 側根:主根上分支出來的較發達的根。

7

3) 不定根:指的是從植物的莖、葉上產生的.根。 2、 根系可分爲直根系和鬚根系

1) 直根系:有明顯發達的主根和側根之分的根系叫做直根系;雙子葉植物絕大多數是直根系,如大

豆、青菜、花生、棉花、番茄等。常分佈在較深的土層。

2) 鬚根系:沒有明顯的主側根之分的根系叫做鬚根系。單子葉植物絕大多數爲鬚根系,如小麥、水

稻、玉米、蒜、洋蔥、美人蕉、白玉蘭等。常分佈在較淺的土層。

3、 根系的基本功能:固定與吸收

1) 固定:植物的根十分發達,生長的範圍比枝葉大,把植物牢牢固定在地上。 2) 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無機鹽是通過根吸收進入植物體的。

4、 影響根分佈的因素:土壤的結構;土壤的肥力;通氣情況;水分狀況;一般地說,地下水位越高,根

系的平均長度越短。

5、 生產上通過深耕、中耕、灌溉、排水、施肥等措施,來改善土壤條件,使根系健康發育。 二、 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1、 植物吸收水和無機鹽的器官是 根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在根尖的根毛區 。農業生產中“帶土移栽”的目

的是保護根尖不受傷害,保證被移栽的植物所需水和無機鹽的供應。

2、 根尖的結構和性能:從根尖頂端起,依次可分爲根冠、分生區、伸長區、根毛區四部分,各部分細胞

的特點和作用見下表。

根尖的結構 細胞特點

功能

根冠 細胞壁薄,排列不規則

保護作用

分生區 無液泡,細胞壁薄,細胞質濃;排列緊密,

分裂能力強

細胞不斷分裂,細胞數目增加

伸長區 細胞已經停止分裂,不斷伸長。有較小的液

泡,細胞壁較薄,細胞呈長方形

細胞迅速伸長,使根生長

根毛區

細胞已停止生長,開始分化。有較大的液泡,

細胞壁厚;表皮細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

是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

3、 細胞吸水或失水的原理:細胞吸水或失水取決於植物根毛

細胞的細胞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和土壤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

1) 細胞吸水條件:根毛細胞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大於土

壤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2) 細胞失水條件:根毛細胞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小於土

壤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3) 實例:醃製青菜時,青菜失水;海水漫入農田,作物

萎焉等。若施肥過多,土壤溶液的質量分數會超過根

毛細胞液內的質量分數,細胞就會失水過多而發生“燒苗”現象。

三、 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

1、 植物生長不僅需要從土壤中吸收水分,還需要吸收無機鹽,其中含有氮、磷、鉀三種元素的無機鹽對

植物生長有重要意義。

1) 有些無機鹽是植物體的組成成分;

2) 有些無機鹽具有調節植物體生命活動的功能。

2、 不同的無機鹽對植物生長起不同的作用,植物缺乏N、P、K元素分別會引起不同的病症。

無機鹽

作用

缺乏時的症狀

含氮的無機鹽(如硝促進細胞的分裂和生長,使枝植株矮小瘦弱,葉片發黃,嚴重時葉脈呈淡

酸銨) 葉長得繁茂 棕色

含磷的無機鹽(如過磷酸鈣) 促進幼苗發育、花的開放,使果實種子成熟提早 植株特別矮小,葉片呈暗綠色,並出現紫色 含鉀的無機鹽(如氯化鉀) 使莖稈健壯,促進澱粉的形成 莖稈軟弱,容易倒伏,葉片的邊緣和尖端呈褐色,並逐漸焦枯 3、 植物和土壤的關係:(1)土壤爲植物生長提供 水和無機鹽 ;(2)植物可以幫助土壤積累 有機物 ,使土壤更爲肥沃。因此,在農業生產中常提倡“秸杆還田”,以提高農田的肥力。

4、 長期施用化學肥料的危害:①氮肥的危害:使 土壤板結 ,破壞 土壤結構 ;②磷肥的危害:

引起土壤缺 鋅、鐵 等元素,使磷成爲 不溶性狀態 ,不能被農作物吸收。 5、 水體的富營養化污染

1) 水體富營養化污染產生的原因:水體中有過多的 氮、磷元素 。

2) 水體富營養化污染的基本症狀是:淡水中出現 水華 現象,海水裏出現 赤潮 現象。 3) 水體氮磷元素的來源:①工業上排放 富有N、P及有機物 的廢水等;②農業上過多使用 氮

肥和磷肥 ;③生活上排放大量的污水。

4) 水體的富營養化的過程: N、P元素增加一藻類大量繁殖,單位體積水的供氧量降低一藻類大量

死亡一需氧微生物大量繁殖一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一魚類、軟體動物等需氧生物大量死亡一厭氧微生物大量繁殖一水發黑變臭,水質惡化。

5) 防止水體富營養化:農、林業生產中,應多使用有機肥,少用化肥;生活中禁止使用含磷的洗滌

劑等化學用品;生產中減少水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