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精神手抄報圖片

歷史上的中國,漢族先民古代華夏,一直就是土生土長的中國的主體民族,他們憑藉着穩步發展的農耕經濟,獨步於時的封建文化,凝聚和推動着統一的多民族中國的歷史進程,以及中華民族的發展壯大。下面請看圖片!

  女媧精神手抄報圖片

漢族也和世界上許多古老民族一樣,有着自己的創世紀曆史。漢族先民是將自己關於世界起源、始祖活動和民族形成等,傳說時代的歷史歷經久遠地口耳相傳之後,再由後世的歷代文人,記載並保留在有關漢文古籍中的。在漢族的創世紀神話和傳說中,流傳甚廣的伏羲和女媧的傳說,就是反映傳說時代漢族的始祖夫婦,在創世紀之時孕育後代、開啓黃土地上農耕文明的歷史蹤跡。

女媧精神手抄報圖片

  女媧是孕育漢族的神人

漢文古籍關於伏羲和女媧的記述,大多是經歷漢族長期口耳相傳之後,再由後世歷代文人加工載錄的。所以在有些內容上,存在不少怪譎、重複和難解之處;還有一些內容則有着明顯的虛構、夢幻和錯謬的地方。但是,這些古代華夏的創世紀神話和傳說,絕非是全然的荒誕和虛幻性的騙言。事實上,正是這些神話和傳說,蘊含着漢族對自己創世紀曆史的深邃認識和淺近質樸的表述。

關於伏羲和女媧傳說的記述,在漢文古籍中顯得比較凌亂。根據《世本·帝系篇》的記載稱:“太昊伏羲氏。”由此可知,漢族早就明確認爲,伏羲即爲太昊伏羲氏。而在漢文古籍中,太昊又被記作大昊、大皞、太皞;伏羲也可記作包羲、庖羲、皰犧、伏犧、宓犧、炮犧和伏戲等。

值得一提的是,伏羲的事蹟有許多是和女媧的事蹟,相互聯繫在一起的。如五代蜀杜光庭,在《錄異記》卷八便記載了:“陳州不太昊之墟,東關城內,有伏羲女媧廟。”根據這個記載,我們可以知道,大約是在唐末之時,伏羲和女媧兄妹成婚、繁衍後代的傳說,就已經在華夏民間廣泛流傳着了。按照歷史唯物主義和社會學、民族學的解釋,實際上這正反映出傳說時代漢族,所經歷的氏族內部兄妹互相婚配的社會發展階段。

  用黃土孕育漢族的始祖

女媧造人傳說對漢族影響深遠。《淮南子·說林訓》對此的記述頗具神化色彩:“黃帝生陰陽,上駢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媧所以七十化也。”按漢末學者高誘所說:“黃帝古天神也,始造人之時,化生陰陽。”“上駢、桑林,皆神名。”所以,《淮南子·說林訓》是說明“女媧王天下者也,七十變造化。此言造化治世非一人之功也。”這不僅折射出了,女媧是在“衆神”的襄助下,完成“造人”這一社會進化大業的。同時,也科學地反映了,伏羲和女媧時代的漢族,正處於母親氏族社會變體的歷史實體。

《太平御覽》引《風俗通》所載的女媧造人傳說,是這樣記的.:“俗說,天地開闢,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絙於泥中,舉以爲人。”這個記載雖然較晚,但其起源或許更早於《淮南子》所說。它最浪漫和最有意義的地方是,女媧“摶黃土”造人。女媧用“黃土”孕育了漢族,既浪漫而生動地揭示了女始祖,孕育漢族的社會發展蹤跡;也科學而經典地反映了漢族,與滋養他們和農耕文化的黃土地,有着生俱來的、不可分離關係的歷史根基。

《風俗通》還記有一個傳說:“女媧禱神祠,祈而爲女媒,因置昏姻。”這個傳說所反映的內涵,既耐人尋味,又令人發思。它一方面固然是女媧造人後,社會進化的繼續和發展。另一方面則深刻地反映和揭示了,伏羲和女媧時代的漢族,正在發生着的婚姻,以及由婚姻而引起的,社會制度上的重大變革。那就是,處在由女始祖率領“禱神祠”的母系社會,正在逐步向“爲女媒,因置昏姻”的父系社會過渡。

  女媧時代母系農耕文明

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的社會發展規律告訴我們,伏羲和女媧時代的漢族,正好處於母親氏(部)族社會,向父系氏(部)族社會過渡的時期。處在這個時期的漢族,基本上是按母親的世系進行傳承的,所以就在漢文古籍中便說他們:“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只是當時漢族,也正在逐步向父系社會過渡。於是他們纔會推舉出像伏羲那樣,被後世敬奉的男性始祖來,並且將這位男姓始祖描繪成,是“神”和女性結合後降生的,具有神奇力量的“神人”。

按《雲芨七籖》卷100輯《軒轅本紀》所云:“黃帝遊華胥國,此國神仙國也。”注“伏羲生於此國。”可見,傳說中的華胥,不僅是生伏羲的“伏羲之母。”而且還是傳說時代漢族的一個國名,或者說是一個氏族、部族名。所以,誕生伏羲的華胥國,實際上就是現在民族學家們說的,實行氏族(部族)內通婚的母系氏族(部族)社會。

在這樣的母系氏族(部族)社會裏,流行的是氏族(部族)內,輩份不同的男女,自相婚配、繁衍後代。因此,我們就看到了傳說中的伏羲和女媧,彼此既是兄妹、又是連爲一體的夫婦。當時的漢族,不但清晰地知道其母華胥氏;同時也由於社會的發展,促使他們能夠推測,或者說杜撰出其父系始祖之父,乃是留下“大跡”,卻又無可追溯的“神”。

  母系農耕時的早期治水

在漢族的傳說中,女媧除了摶黃土作人,繁衍人類之外,還有一個偉大的功績就是補天。關於女媧補天的傳說,《淮南子覽·覽冥訓》是這樣記載的:“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鷹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然而,從這則文字記載來看,女媧補天的最後目的,主要乃是“積蘆灰,”“止。”

在這則女媧補天的傳說中,女媧所斷殺的巨鰲和黑龍,其實都是被漢族認定爲興風作浪、爲害人民的水怪。女媧斷鰲足和殺黑龍的目的,就是爲了消除水怪以平息水災。所以說,她的目的就是爲了平息水災和治理水患。

女媧爲補天所煉的五色石,與其說是爲了補天,還不如說是爲了治水。對於從事農耕漢族來說,水患和水利是歷來是首要關注的大事;五色石料和蘆灰,都是早期治水的重要必需品。所以,女媧補天的傳說所折射出來的,應該是母系氏(部)族社會時的人類,在自己女性首領帶領下,進行較大規模的“止”的治水歷史。同時,這樣大規模的早期治水也反映出了,女媧時代的漢族,母系氏(部)族社會農耕文明的繁榮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