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蟒蛇:泰坦巨蟒

在歐洲的語言中,泰坦(titan)一詞代表了“巨大的”或是“了不起的",有一種蟒蛇在地球上真是存在過,名叫泰坦巨蟒 (Titanoboa,意即“極大的蟒蛇”),生活在古新世(約 6,000 至 5,800 萬年前)的蛇屬 。今天本站小編就帶領大家來認識一下傳說中的泰坦巨蟒。

世界上最大的蟒蛇:泰坦巨蟒

  泰坦巨蟒有多大

泰坦巨蟒·塞雷洪西斯(Titanoboacerrejonensis),屬於一種遠古的蟒類,屬名的意思是“泰坦的蟒蛇”,種名塞雷洪,是爲了紀念發現地塞雷洪。泰坦蟒的化石最早在南美洲哥倫比亞東北部的瓜希拉半島,大約6000-5800萬年前的塞雷洪組(Cerrejon Formation)地層被發現。泰坦巨蟒最長可達15米,體重達1.135噸,以鱷魚爲食。重量爲 1134 公斤。他是在兩百五十萬年前絕種的,是從古至今最大隻的蛇種。泰坦巨蟒是生活在5800萬年前遠古時期的南美洲,是目前已知最大的蛇,即使是今天最大的網紋蟒和森蚺也要比它小的多了,蟒蛇本身就是一種非常兇猛的動物,能長到15米長,1噸多重的傢伙,單是這兩個數字就足以說明它們的恐怖之處了。

  泰坦巨蟒是如何長到這麼大的

泰坦巨蟒就像是將現代蟒蛇放大後的產物。據說這樣大的變溫動物,至少要在最低從30℃到34℃的氣溫下生存,所以確定在古新世的新熱帶界因爲有大量二氧化碳而高溫的氣候模型的假設一致。泰坦蟒平均體長可達到12米,體重超過1噸,這兩個數字已經足以說明它們的可怕之處。它們的食物有4.57米長,半噸重的鈍鼻鱷和3.05米的肺魚以及當代的一些大型烏龜。泰坦蟒早在近5800萬年前就已滅絕。科學家認爲,泰坦巨蟒能長的這麼巨大,跟當時南美洲溫暖的氣候有關,當時的雨林溫度要比今天高許多,年平均溫度在29°-34°,甚至可能更高一些,非常適合巨蟒的成長。

  發現泰坦巨蟒是什麼時候

泰坦巨蟒是在何時,因爲何種原因滅絕,目前仍然不甚明瞭,但藉助化石記錄,我們至少知道它們當時所生活的環境是如何的。當這些巨蟒死後,它們的屍體很多就沉到水底。這是保存化石的良好環境,事實上我們現在使用的煤炭,很大一部分也是在這樣的環境條件下形成的。

實際上,泰坦巨蟒的化石便是在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煤礦之一的Cerrejon煤礦被發現的。波利表示:“煤炭的形成是植物的殘骸落入水中,並且沒有迅速腐爛消失,逐漸堆積之後被深埋入河底沉積層之後逐漸形成的。”導致這樣的`大規模填埋可能是一場洪水。經過地質歷史的漫長歲月,這些沉積層形成不同的岩石,古生物學家們正是在這些沉積岩中發現了泰坦巨蟒的化石,具體來說是在由當時的黏土形成的岩層之中。當然對於煤礦開發商來說,他們對由植物殘骸形成的煤炭興趣更高。

於是,通常處於對立面的科學界與工業界終於在這片哥倫比亞的煤礦上達成了一致——那就是,如果我們繼續大量燃燒化石能源,等到溫室效應將南美洲的氣溫擡升到與當年那樣的高水平時,或許我們就會迎來新一代的泰坦巨蟒,那時候還仍然倖存的人們將會有幸體驗到這無比諷刺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