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端午節小報的相關素材

端午節,有着五彩繽紛的民俗活動和豐富的文化內涵,那麼端午節小報又蘊含了什麼端午節知識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的端午節小報,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端午節小報的相關素材
  端午節小報欣賞  端午節小報內容:端午故事

太陽剛剛升起。我慵懶的穿上衣服,一轉身,看見地上一盆江米,挨着一堆捋得整整齊齊的糉子葉——原來今天是端午節啊!

洗了臉,坐在小凳上。看着姥姥嫺熟地包着一個又一個的糉子,不禁也心癢起來。“姥姥,我想包一個糉子。”“行,但是你會包嗎?”“沒問題!看都看會了~”

我自信滿滿的拿起糉子葉,學着姥姥折成筒的樣子,再放進一把江米,封上口。眼見就要成功,可是在這個關鍵的時刻,糉子葉裂開了……江米逃脫了糉子葉的束縛,紛紛滑回盆裏,我還沒反應過來,的,已經只剩幾粒江米了。我只好重新包。吸取了上次的教訓,我對挑選糉子葉也上了心。姥姥的糉子葉裏,有去年用過的,比較軟和,也有今年新買的,很硬邦。我想,大概硬的比較容易裂開吧,於是就選用了去年的糉子葉。可是由於太軟,已經沒有了韌勁,輕輕一碰便裂開了口子,我又一次失敗了。是我判斷失誤?我半信半疑的.拿起了新糉子葉,可是因爲太硬,使勁一折——斷了。面對這樣的事實,我無語了。這時,姥姥的一句話令我茅塞頓開:“傻孩子,你不會兩樣搭配着用嗎?”我照姥姥的話去做,果然好了許多。

不料,“剛出狼穴,又入虎口”,在添加江米的問題上,我又遇到了困難。糉子葉折成的筒下面有一個小洞,總是會漏出江米。我正焦頭爛額,忽然瞥見姥姥總是先用一小點江米嚴嚴實實堵住那個口,再添江米,我也學着姥姥的樣子做,果然不再漏米了。

雖然主要的問題都解決了,但是還有一些小問題,我慢慢克服,終於弄出了糉子形狀的一個東西。接下來該捆馬蓮了。我在捆的過程中,由於太用力,糉子葉又裂開了。我趕忙又貼了一張糉子葉,當“補丁”,然後重新捆馬蓮。很長的馬蓮,我還是覺得不夠,又接了一段上去,給我的小糉子來了個“五花大綁”。一個嶄新的糉子誕生了!

糉子入鍋了。懷着期待和忐忑的心情,我等了幾個小時。說期待,是因爲這是我第一次自己包糉子,說忐忑,就是害怕我的小糉子在幾個小時的過程中熬不住,變成一鍋粥。

終於,糉子出鍋了。在那麼多的糉子裏,就屬我那個帶着小補丁、五花大綁着的糉子最顯眼了。我不禁期待起自己的糉子來。扒開糉子葉,潔白的米粒露了出來,糉香四溢。雖然很小,可嚐了一口,還是美味無窮的。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多好啊!

這就是我的端午故事,就讓它伴着棕香結束吧。同時期待你的故事喲。

  端午節小報資料:少數民族的端午節習俗

彝族都陽節

彝族民間傳統節日。流行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及金沙江沿岸等地。時間在農曆五月初五日。傳說古時有一年天氣炎熱,彝族寨子裏病疫流行。人們驚恐萬分。江邊的漢族兄弟聽說後就把端午節採的菖蒲、艾葉和雄黃送上山,用藥給老人洗瘡,用雄黃酒給阿依擦身,不幾天,人們的病全好了。後來,彝族人備了厚禮下山感謝漢族兄弟。漢族人告訴他們說,端午節的草藥能治百病,還能邂邪。從此,彝族也過起了端午節。因爲端午節又叫端陽節,彝語把“端”念成了“都”,所以將端陽節叫做“都陽節”。節日這天,家家戶戶門前都掛上菖蒲和艾葉,孩子們要用雄黃酒擦臉、青年男女還要包好糉子,帶上酒和培培肉,到風光秀麗的山間草坪,進行摔跤、跑馬、鬥牛、鬥羊、跳舞等娛樂活動。

神仙坡節

彝族、仡佬族、漢族等民間節日。流行於貴州省納雍縣和水城一帶。時間在農曆五月初五日。傳說古代時,當地有一位叫木達的小販,他買賣公平,不欺不詐,而且有一副成人之美的好心腸。在小販差一天就一百歲的那一天,他通知周圍四十八個村寨的各族青年人到今天的神仙坡上集中,爲青年人穿針引線物色對象。後來便乘白鶴慢慢昇天而去。以後人們便把這個地方叫神仙坡。每年這一天,人們都集中到這裏來,紀念這位成仙的老人,並歌唱娛樂。後便形成神仙坡節。屆時,'各族青年男女從四面八方聚會納雍和水城交界地的神仙坡,舉行吹蘆笙、賽馬等娛樂活動。

彝族楊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