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龍舟的簡筆畫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習俗,也是漢族在端午節最重要的民俗活動之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南方很流行,在北方也有劃旱龍舟的習慣。下面爲大家分享了有關賽龍舟的簡筆畫,歡迎欣賞!

賽龍舟的簡筆畫

賽龍舟的簡筆畫圖片1

賽龍舟的簡筆畫 第2張

賽龍舟的簡筆畫圖片2

賽龍舟的簡筆畫 第3張

賽龍舟的簡筆畫圖片3

賽龍舟的簡筆畫 第4張

賽龍舟的簡筆畫圖片4

賽龍舟的簡筆畫 第5張

賽龍舟的簡筆畫圖片5

賽龍舟的簡筆畫 第6張

賽龍舟的簡筆畫圖片6

賽龍舟的簡筆畫 第7張

賽龍舟的簡筆畫圖片7

賽龍舟的簡筆畫 第8張

賽龍舟的簡筆畫圖片8

龍舟的發展

南北朝的《荊楚歲時記》最早記載有龍舟競渡,說五月初五這天舉行竟渡。明朝以後,這種習俗尤其盛行,不僅宮廷舉行競渡,民間各地也都紛紛舉行競渡,其場面頗爲壯觀。有關龍舟的起源,據說目的是爲了祭弔屈原。其實,從紅山文化遺址發掘出來的龍形玉器,就可知我國原始先民對龍的認識是一種馬頭蛇身、無角無須、無鱗無足的動物。傳說原始人能在山口或山槽處用石頭壘壩,砌成山凼,引龍進入捕捉後進行馴養,作爲水上交通工具。但這種做法十分冒險,於是人們就用獨木剜製成小舟來代替龍。到了戰國時期,《穆天子傳》和屈原的《東君》,纔將舟正名爲“龍舟”。從這種傳說中可以看出龍舟也是同屈原有關。

龍舟一般十餘丈長,可乘十餘名水手。有的龍舟船頭設一喊號子的'指揮,也有的船上擺置鼓鈸樂器。號炮一響,鼓鈸齊鳴,衆水手在鑼鼓號子的指揮下,動作整齊化一,奮力划槳。兩岸觀衆歡呼吶喊,擊鼓放炮,爲本方的水手加油助威。賽龍舟是一種極富競爭性的集體比賽,它在端午佳節可以起到錦上添花的喜慶作用,所以從古至今,一經延續下來了。

時至今日,全國各地有許多龍舟競渡活動,以汨羅江畔的最爲代表。人們扶老攜幼,身着節日盛裝,點蠟燭先到屈子廟朝拜,再擡龍頭祭廟。祭祀完畢,開始龍舟比賽。

賽龍舟是端午節一項最受歡迎、最熱鬧的民俗活動。關於賽龍舟的由來說法很多。紀念屈原是其主要傳說。傳統的賽龍舟分四個程序:遊江、招魂、競渡、回舟。其中招魂最爲感人。每年的端午期間,在屈原故里都會舉行盛大的賽龍舟活動,鄉親們非常看重龍舟竟渡,而且對奪標尤爲重視,素有“寧願荒廢一年田,不願輸掉一年船”之說。

奪標歸來的龍舟,不僅能使村名大振,而且還會給划船的人帶來一年的豐收和幸福。那麼爲什麼船頭要裝飾龍頭呢?

傳說用有龍頭的船運載食物投入江中祭祀屈原,水中的怪物見是龍王派來的,就不敢吞吃食物了。近年來,賽龍舟已由民間的紀念活動。發展成全民遊樂活動和體育競技活動,併成爲了世界性的比賽項目。另外,苗族在五月十五還有大端陽節,也是爲了紀念屈原而開展的划船競賽的娛樂活動。

在我國一些少數民族中也同樣有龍舟競渡的習俗,因民族習俗不同,舉行的時間各異。

歷史上最大的龍舟

由於龍崇拜的產生,人們把壁畫、圖卷的龍舟形象通過再創造,在船頭裝上龍頭,船身和橈、櫓等畫上龍紋,船尾配上龍(鳳)尾,使龍的特徵與船舟進行了完美的結合,成爲現代意義上的龍舟。正史《隋書·煬帝紀》亦載:(大業元年三月)庚申·遣黃門侍郎王弘,上儀同於士澄往江南採木,造龍舟,鳳艒(小船),黃龍,赤艦,樓船等數萬艘。八月壬寅,上御龍舟,幸江都。……舳艫(指首尾銜接的船隻)相接,二百餘里。因此古代最大的龍舟是大業元年(公元605年),隋煬帝下揚州時乘坐的龍舟。司馬光《資治通鑑》寫隋煬帝的龍舟時,引用了《大業雜記》的材料:長200尺,寬50尺,高45尺,上下四層,中間兩層,共有房間120間,全部用金玉裝飾,龍頭鳳尾,僅縴夫就動用1080人。有詩曰:

至尊號命等風雷,萬隻龍舟一字開。莫道有才能治國,須知亡國亦由才。

當時楊廣遊揚州時,其挽船者所作哀歌《隋煬帝時挽舟者歌》:

我兒徵遼東,餓死青山下。今我挽龍舟,又困隋堤道。方今天下飢,路糧無些小。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寒骨枕荒沙,幽魂泣菸草。悲損門內妻,望斷吾家老。安得義男兒,焚此無主屍。引其孤魂回,負其白骨歸。

而隋煬帝卻坐在龍舟上悠哉遊哉,並以《泛龍舟》爲題吟詩作樂:

舳艫千里泛歸舟,言旋舊鎮下揚州。借向揚州在何處,淮南江北海西頭。六轡聊停御百丈,暫罷開山歌棹謳。詎似江東掌間地,獨自稱言鑑裏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