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宜居的城市是哪座城市

宜居城市是指那些社會文明度、經濟富裕度、環境優美度、資源承載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較高,城市綜合宜居指數在80以上且沒有否定條件的城市。那麼,你知道中國最一家城市是哪座嗎?下面就由本站小編帶大家一起來看看。

中國最宜居的城市是哪座城市

在山東半島的東南部沿海地區有一座城市,被人們稱讚爲最適宜居住的城市,那就是“青島貴婦”黃渤的家鄉,青島,山東省的一個地級市。

 那麼這個城市爲什麼被稱之爲最適合居住的城市呢?

我們先看看青島獲得的榮譽,有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等稱號,不僅風景秀麗,空氣質量好,靠近海邊,屬於溫帶季風氣候,有着豐富的自然資源

這裏歷史悠久,更是中國道教的發祥地之一。早在夏商之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裏就出現了各種文化文明,後來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一直是人類活動的中心地帶,還有很多的古代城池遺蹟,如今更是成爲了旅遊地,中國海洋大學就在這裏

青島不僅是一座最適宜居住的城市,更是著名的旅遊城市,著名的旅遊景點有青島中山公園、青島奧帆中心、海軍博物館、青島魯迅公園等,而且還出現了黃渤、范冰冰、黃曉明、白百合、宋茜、黃子韜等一大批名人明星,可謂是人傑地靈

 青島的歷史沿革是怎麼樣的呢?

新石器時代,青島是東夷人繁衍生息的主要地區之一,遺留了豐富多彩的 大汶口文化、 龍山文化和 嶽石文化。

青島青島(3)

商周時期,青島是中國 海鹽的發祥地,位列中國“四大古鹽區”和“五大古港”。

春秋戰國時期,青島建立了山東地區第二大市鎮— 即墨,“即墨故城”(平度市境內)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古代城池遺址。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五巡天下,三登 琅琊(青島黃島區境內)。據記載,中國最早的一次涉洋遠航—— 徐福東渡朝鮮、日本,就是從琅琊起航的。

漢武帝少年時代在不其( 城陽區境內)做過 膠東王,是中國有記載的`到青島地域巡遊次數最多的皇帝。

唐宋時期,青島作爲銜接南北航運的“中轉站”,成爲中國北方沿海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貿易口岸。宋時專門在板橋鎮(膠州市境內)設“ 市舶司”管理對外貿易。

元朝,爲方便海運漕糧,開鑿了中國唯一的海運河——縱貫山東半島的 膠萊運河。

明清時期,青島是中國北方重要的海防要塞,屬山東萊州府境內。

1891年6月14日,清政府在膠澳設防,青島由此建置。

1897年11月14日, 德國以“ 鉅野教案”爲藉口侵佔青島,青島淪爲殖民地。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取代德國佔領青島。

1919年,以收回青島主權爲導火索,爆發了“ 五四運動”,這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的分水嶺。

1922年12月10日,中國 北洋政府收回青島,闢爲 商埠。

1929年7月, 國民黨政府設青島特別市,1930年改稱青島市。

1938年1月, 日本再次侵佔青島。

1945年9月, 國民政府接管青島,仍爲特別市。

1949年6月2日,青島成爲華北地區最後一座解放的城市,改屬山東省轄市。

1981年,青島被列爲中國15個 經濟中心城市之一。

1984年,青島被列爲中國14個 沿海開放城市之一。

1986年,青島被列爲5個 計劃單列市之一。

1994年,青島被列爲全國15個 副省級城市之一。

2011年,青島被定位爲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核心區的龍頭城市。

2014年6月9日,國務院批覆同意山東省政府有關設立青島西海岸新區的請示,要求把青島西海岸新區發展成爲海洋科技自主創新領航區、深遠海開發戰略保障基地、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海洋經濟國際合作先導區、陸海統籌發展試驗區,爲探索全國海洋經濟科學發展新路徑發揮示範作用。

  青島的地理環境怎麼樣呢?

 位置

青島市地處 山東半島南部,位於東經119°30′~121°00′、北緯35°35′~37°09′,東、南瀕臨 黃海,東北與 煙臺市毗鄰,西與 濰坊市相連,西南與 日照市接壤。總面積爲11282平方千米。其中,市區(市南、市北、李滄、嶗山、黃島、城陽等六區)爲3293平方千米, 即墨、 膠州、 平度、 萊西等四市爲7989平方千米。

  地貌

青島爲 海濱丘陵城市,地勢東高西低,南北兩側隆起,中間低凹。其中,山地約佔青島市總面積(下同)的15.5%,丘陵佔2.1%,平原佔37.7%,窪地佔21.7%。青島市海岸分爲岬灣相間的山基岩岸、山地港灣泥質粉砂岸及基岩砂礫質海岸等3種基本類型。淺海海底則有水下淺灘、現代水下三角洲及海沖蝕平原等。

青島所處大地構造位置爲新華夏隆起帶次級構造單元——膠南隆起區東北緣和膠萊凹陷區中南部。區內缺失整個古生界地層及部分中生界地層,但 白堊系青山組火山岩層發育充分,在青島市出露十分廣泛。岩漿岩以元古代膠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狀花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艾山式花崗閃長巖和嶗山式花崗岩爲主。市區全部坐落於該類花崗岩之上,建築地基條件優良。本區構造以斷裂構造爲主。自 第三紀以來,區內以整體性較穩定的斷塊隆起爲主,上升幅度一般不大。

 山脈

青島市大體有3個山系。東南是 嶗山山脈,山勢陡峻,主峯海拔1132.7米。從嶗頂向西、北綿延至青島市區。北部爲 大澤山(海拔736.7米, 平度境內諸山及萊西部分山峯均屬之)。南部爲 大珠山(海拔486.4米)、小珠山(海拔724.9米)、鐵橛山(海拔595.1米)等組成的膠南山羣。市區的山嶺有 浮山(海拔384米)、太平山(海拔150米)、青島山(海拔128.5米)、北嶺山(海拔116.4米)、嘉定山(海拔112米)、信號山(海拔99米)、伏龍山(海拔86米)、 貯水山(海拔80.6米)等。

 河流

青島市共有大小河流224條,均爲季風區雨源型,多爲獨立入海的山溪性小河。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較大河流33條,按照水系分爲 大沽河、 北膠萊河以及沿海諸河流三大水系。

大沽河水系,包括主流及其支流,主要支流有小沽河、五沽河、流浩河和南膠萊河。大沽河是青島市最大的河流,發源於招遠市阜山,由北向南流入青島,經萊西、平度、即墨、膠州和城陽,至膠州南碼頭村入海。幹流全長179.9千米,流域面積6131.3平方千米(含南膠萊河流域1500平方千米),是膠東半島最大水系。大沽河多年平均徑流量爲6.61億立方米。該河20世紀70年代前,徑流季節性較強,夏季洪水暴漲,常年有水;之後,除汛期外,中、下游已斷流。

北膠萊河水系,包括主流 北膠萊河及諸支流,在青島境內的主要支流有 澤河、 龍王河、 現河和 白沙河,總流域面積1914.0平方千米。北膠萊河發源於平度市萬家鎮姚家村分水嶺北麓,沿平度市與昌邑市邊界北去,於平度市新河鎮大苗家村出境流入萊州灣。幹流全長100千米,流域面積3978.6平方千米。該河多年平均徑流量爲2.53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含沙量爲0.24千克/立方米。

沿海諸河系,指獨流入海的河流,較大者有白沙河、墨水河、王哥莊河、白馬河、吉利河、周疃河、洋河等。

 氣候

青島地處北溫帶 季風區域,屬溫帶季風氣候。市區由於海洋環境的直接調節,受來自洋麪上的東南季風及海流、水團的影響,故又具有顯著的海洋性氣候特點。空氣溼潤,雨量充沛,溫度適中,四季分明。春季氣溫回升緩慢,較內陸遲1個月;夏季溼熱多雨,但無酷暑;秋季天高氣爽,降水少,蒸發強;冬季風大溫低,持續時間較長。據1898年以來100餘年氣象資料查考,市區年平均氣溫12.7℃,極端高氣溫38.9℃(2002年7月15日),極端低氣溫-16.9℃(1931年1月10日)。全年8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5.3℃;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0.5℃。日最高氣溫高於30℃的日數,年平均爲11.4天;日最低氣溫低於-5℃的日數,年平均爲22天。降水量年平均爲662.1毫米,春、夏、秋、冬四季雨量分別佔全年降水量的17%、57%、21%、5%。年降水量最多爲1272.7毫米(1911年),最少僅308.2毫米(1981年),降水的年變率爲62%。年平均降雪日數只有10天。年平均氣壓爲1008.6毫巴。年平均風速爲5.2米/秒,以南東風爲主導風向。年平均相對溼度爲73%,7月份最高,爲89%;12月份最低,爲68%。青島海霧多、頻,年平均濃霧51.3天、輕霧108.2天。

  土壤

按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地分類系統,青島市土壤主要有棕壤、砂姜黑土、潮土、褐土、鹽土等5個土類。

棕壤,面積49.37萬公頃,佔土壤總面積的59.8%。是青島市分佈最廣、面積最大的土壤類型,主要分佈在山地丘陵及山前平原。土壤發育程度受地形部位影響,由高到低依次分爲棕壤性土、棕壤、潮棕壤等3個土屬。棕壤性土因地形部位高、坡度大、土層薄、侵蝕重、肥力低,多爲林、牧業用;棕壤和潮棕壤是青島市主要糧食經濟作物種植土壤。

砂姜黑土,面積17.69萬公頃,佔土壤總面積的21.42%。主要分佈在萊西南部、平度西南部、即墨西北部、膠州北部淺平窪地上。該類土壤土層深厚,土質偏粘,表土輕壤至重壤,物理性狀較差,水氣熱狀況不夠協調,速效養分低。

潮土,面積14.49萬公頃,佔土壤總面積的17.55%。主要分佈在大沽河、五沽河、膠萊河下游的沿河平地。因距河道遠近不同,土壤質地、土體構型差異較大。近海地帶常受海鹽影響形成鹽化潮土,土壤肥力和利用方向差異較大。

褐土,面積6333.33公頃,佔土壤總面積的0.77%。零星分佈在平度、萊西、膠南的石灰岩殘丘中上部。

鹽土,面積3666.67公頃,佔土壤總面積的0.44%。分佈在各濱海低地和濱海灘地。

  海洋

海岸線:青島市海域面積約1.22萬平方千米,其中領海基線以內海域面積8405平方千米;海岸線(含所屬海島岸線)總長爲816.98千米,其中大陸岸線710.9千米,大陸岸線佔山東省岸線的1/4強。海岸線曲折,岬灣相間。

海灣:面積大於0.5平方千米的海灣,自北而南分佈着丁字灣、栲栳灣、鹽水灣(又稱橫門灣)、嶗山灣(又稱北灣)、小島灣、王哥莊灣、青山灣、腰島灣、太清宮口、流清河灣、嶗山口、沙子口灣、麥島灣、浮山灣、太平灣、匯泉灣、前海灣(又稱棧橋灣)、膠州灣、唐島灣、靈山灣、利根灣和古鎮口、齋堂灣、董家口灣、沐官島灣等;膠州灣內又有海西灣(包括小叉灣、薛家島灣)、黃島前灣、紅島灣、女姑口、滄口灣等49個海灣。

海島 :青島市原有海島70個。1987年,把齋堂前島和齋堂後島以人工堤連接爲齋堂島,千里巖劃歸海陽市;2006年,通過衛星遙感圖像分析與實地踏勘,確認3個未正式報告的海島(石島礁、大橋島、小橋島),而黃島和團島已失去海島屬性,不再列爲海島。青島市現有海島69個。其中,水島、驢島、小青島、小麥島、團島鼻島、牛島和吉島是人工陸連島,只有62個島四面環海。69個海島總面積爲13.82平方千米,岸線總長度爲106.08千米。海島的面積大部分較小,只有田橫島和靈山島的面積大於l平方千米,其餘各島面積都在0.6平方千米以下。在69個海島中,只有10個海島有固定居民。

潮汐:青島屬正規半日潮港,每個太陰日(24小時48分)有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平均潮差爲2.8米左右,大潮差發生於朔或望(上弦或下弦)日後2~3天。8月份潮位比1月份潮位一般高出0.5米。中國以青島驗潮站觀測的平均潮位作爲“黃海平均海水面”,其高度在青島觀象山國家水準原點下72.289米。中國自1957年起,大陸國土的地物高程即以此爲零點起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