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育兒知識

口腔潰瘍人們日常最易患的一種口腔黏膜疾病,尤其是1~6歲兒童發病率較高。口腔潰瘍多發生在舌部、頰部、軟硬齶、前庭溝、上下脣內側等處。那麼寶寶口腔潰瘍怎麼辦。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寶寶育兒知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寶寶育兒知識

  育兒知識:寶寶口腔潰瘍怎麼辦

1、首先要找到潰瘍的具體部位,如果潰瘍在頰黏膜處,就要進一步找到造成潰瘍的原因。如看看患處附近的牙齒是否有尖銳不光滑的缺口,以便及時帶寶寶去醫院處理。

2、應儘量給寶寶吃流食,以減輕疼痛,也有利於潰瘍處的癒合。

3、保持寶寶的口腔、皮膚衛生,堅持經常刷牙、漱口、洗澡。

4、少吃油炸食物,避免黏膜損傷。多給寶寶吃一些富含核黃素的食物,如牛奶、動物肝臟、菠菜、胡蘿蔔、白菜等。

5、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6、多關心一下寶寶,多和寶寶談心,轉移他的注意力,給寶寶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生活環境

寶寶口腔潰瘍的原因

1、外傷。

燙傷、刺傷、誤食有腐蝕性的東西等,引起口腔黏膜受傷,繼而引發潰瘍。

2、缺維生素,營養不良。

3、天氣乾燥等原因,寶寶上火。

4、忽略寶寶的口腔清潔。

口腔不乾淨導致細菌滋生,繼而引起口腔潰瘍。

5、手足口病。

這種病有與皰疹性口炎相類似的症狀,患病後口腔損害遍佈於脣,頰、舌、齶等處,爲很多小水皰,極易破裂,破後形成多個小潰瘍,除口腔部位外,在手掌、足底、臀部皮膚上亦可出現分散的小水皰。

6、藥物過敏。

特殊體質的寶寶可能會因爲藥物或感染等不明原因,引起眼睛、嘴脣、口腔、生殖泌尿道發炎、潰爛的情況。

7、寶寶的口腔潰瘍可能與其精神因素有關。

比如寶寶因爲某些事而過度興奮或憂慮,都會促使口瘡性潰瘍的發生。

寶寶口腔潰瘍的治療方法

1、用鹽水給寶寶漱口,配合口服消炎藥物治療,也可以用西瓜霜噴潰瘍處。

2、用消毒棉籤點香油,在潰瘍面上擦抹。

3、口服B族維生素,如維生素B2,複合維生素B 。多吃一些粗糧、水果和蔬菜,一方面去火,另一方面促進腸蠕動,使大便順暢。

4、讓寶寶多喝水,喝點菊花水去去火氣,吃得清淡些。

5、如果潰瘍進行性加重,那就是潰瘍性口腔炎了,需要去醫院就診。

  育兒知識:寶寶多大可以吃調味品

寶寶什麼時候可以吃鹽?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以及最新版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兩本書中所言,嬰兒1歲以內不建議吃含食鹽的食物,最好選擇吃原味食物。

3歲之前請勿添加鈉鹽。具體嬰兒應該食用多少鹽,也有具體數據。6-12月的嬰兒,每天需要350毫克(mg)的鈉。1-3歲的嬰兒每天需要700mg鈉(相當於1.8g食鹽),4-6歲的孩子每天大約需要900mg的鈉(相當於2.3g食鹽)。6歲以上的兒童食鹽量最好控制在3-5克。

看到具體數值,寶媽也許會認爲,嬰兒每天還是需要鹽,所以輔食中可以添加鹽。如果你也這樣想,那麼,就忽略了一件事。平時的食物中,本身就含有鈉,比如奶類食物、雞蛋、蔬菜等等。正常情況下,1歲之前的寶寶每天所需的350毫克的鈉,完全可以從日常飲食中獲得,不需要額外補充。

三歲之前的寶寶,攝入的食物種類已經多種多樣,奶類、主食、蛋類、水果、蔬菜、豆製品等,這些食物中的鈉含量,也足夠滿足寶寶自身對於鈉元素的需求。所以說,寶寶三歲之前,完全可以不食用食鹽。

看到這裏,很多寶媽就會覺得,寶寶三歲之前不吃鹽,太殘忍了。食物中一點味道都沒有,不好吃。但是,我們不是寶寶,也許在我們口中基本沒有味道的食物,對於寶寶來說卻是美味。大人不應該把自己的味覺感受強加於孩子身上。

雖然我們覺得寶寶不應該過早吃鹽,但是很多家庭仍避免不了給孩子吃鹽。1歲之後,大部分寶寶都會跟隨大人一起吃飯,家長可能會稍微照顧一下孩子的感受,但是無法做到自己也不吃鹽,所以孩子或多或少還是會吃些鹽。

如果可以,建議給孩子單獨做飯,一歲以內不給孩子吃鹽,三歲前也儘量少給孩子吃鹽,不要讓孩子從小就“重口味”。孩子更加適合天然食物的味道,而且這個階段控制鹽的攝入,還可以降低以後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機率。

不到兩歲 四種調料寶寶不能碰

小寶寶一天一天的長大,開始要添加輔食了。但是每天吃淡淡的米粉,白白的粥水,寶寶都歪着嘴巴,實行“絕食”政策了。所以,要開始爲寶寶的輔食添加味道了,不然寶寶也就怪可憐的。不光要營養好還得味道好,那可以下些醬油可以嗎?油鹽醬醋等寶寶什麼時候才能真正的嚐嚐呢?

一、別從小養成“吃醋”的習慣

加點醬油,加點醋,不僅可以爲寶寶的輔食加上味道,也可以爲輔食加上不一樣的顏色。寶寶對顏色是十分敏感的',對於有着新鮮顏色的食物,寶寶準會把口張得大大的,那媽媽就不用爲寶寶不吃飯發愁了!

寶寶半歲前後是味覺發育的敏感時期,這個時候,應該讓寶寶接受較爲豐富的食物品種,感受不同食物的滋味,尤其應注意要讓寶寶去品嚐食物本來的味道。這樣有利於他建立起對食物的正確感知、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首先是食醋的添加。食醋分爲釀造醋和配製醋。一般釀造醋是指全部用優質糧食經過發酵而成的食醋,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價格較高。配製醋是用醋精、香精、水、色素等勾兌成的人工醋,只用於調味,幾乎沒有任何營養成分,價格低廉。因此要給寶寶選擇釀造醋。此外,白醋營養價值低於有色醋,所以也可以用米醋、陳醋等替換。媽媽們買的時候要注意認準商標,不要錯手買了配製醋了。

再者,就是醬油的添加。媽媽總是喜歡在寶寶的粥里加上那麼一點的醬油,但是要記得,要在寶寶10個月以後,纔可以在他的輔食里加一點醬油,作用就是讓飯菜的味道更好一點,所以醬油的使用量大概是每次1-2滴就可。

但是不要忘記了,醬油是以大豆爲原料,第一次給寶寶吃的時候,要多觀察寶寶是否有過敏情況。不要因小失大啊。

二、半歲後可以吃植物油

如果在寶寶吃的粥裏頭加上幾滴油,油散發出來的那股香味與香滑的感覺實在爲粥增添不少啊。寶寶張開金口的機會就大很多了,媽媽的煩惱就少了!

半歲以內的寶寶,主要食物是母乳,寶寶通過純母乳或配方奶粉攝取的脂肪足夠用,加“油”應該在寶寶半歲之後。但值得注意的是,寶寶不是每種油都可以吃的。一般是選用植物油,因爲植物油的膽固醇含量低,容易吸收。動物油最好不要給寶寶食用,不利於寶寶消化,可能引起消化性腹瀉。

如果是沒有經過精煉的新鮮種子油就更爲健康,例如冷軋核桃油、胚芽油、新鮮香油等,其中維生素E含量更多。對寶寶成長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但是,不要每次都獨孤一味,橄攬油、玉米油、大豆油等不同原料加工的油類中含有的脂肪酸成分各有不同,因此應定期更換植物油的種類。食用油從寶寶6個月開始可以慢慢嘗試,2-3滴即可,儘量不要選擇煎、炸的烹飪方式。

清炒或清蒸等方法對製作輔食更適宜,而且烹調時油溫不要達到冒油煙的程度,儘量少讓寶寶接觸炸食品。這麼小的寶寶,還是讓他在大自然的餵養中慢慢的長大吧!俗話說,生在自然最爲健康!

三、一歲後可以吃鹽,每天約1克

寶寶一歲了,對於淡而無味的輔食開始撇嘴了,那就開始給寶寶加一點點的鹽吧。

一般週歲以內的寶寶的飲食中不用專門添加鹽的。半歲以前的寶寶通過母乳或配方奶粉,加上自身代謝的儲存,可以獲得生長所需足夠的鈉。

衆所周知,寶寶的消化系統、腎臟功能都不是很成熟,對鈉的代謝能力也很低,如果額外加鹽,使其攝取過多的鈉,會加重腎臟的負擔,不利於寶寶的健康,反而害了寶寶。媽媽你就要欲哭無淚了!

但是,寶寶涉及的食鹽每天約1克左右,寶寶的腎臟功能還未發育完全,而食鹽是在腎臟代謝的,吃鹽過多會加重腎臟負擔。日常生活中還是會被無形的鹽傷害了寶寶,醬菜類、加工肉製品類、零食類等等,小編和媽媽們一起注意,要警惕這些無形“鹽”。

不用成人的口味作標尺。寶寶的食物要單獨做,不要讓他過早地和家人吃相同的飯菜。寶寶對食鹽的敏感度遠超成人,不能用成人的標準衡量食物的味道,否則對寶寶來說鹽就太多了。

但是這可要怎麼辦呢?

巧妙利用食物本身的味道。蝦皮比較鹹,可以壓碎放在寶寶的蛋羹、粥或湯裏代替食鹽,既增加了鹹鮮味,又不會吃鹽過量,這比在食物中加過多的鹽健康得多了!所以,媽媽在煮輔食的時候不妨試試吧!

四、別吃太多的糖

寶寶喝糖水的時候就快快的,但是吃飯和涼茶的時候就老是嘟着一張嘴,罵兩句就用哭的來放抗,實在是讓媽媽傷透了腦筋。一般說來,寶寶都喜歡味道較甜和較香的食品,這是因爲他們的嬰兒期食物中常常添加了較多的糖類所致。

大家明白,吃糖過多,使胃產生飽滿感,影響食慾,特別輔食加入糖過多會影響寶寶進食量,時間長了就會減少其他營養素的攝入。

吃糖過多,使體內維生素大量消耗,唾液和消化液分泌減少,胃酸增加,腸內發酵,從而引起消化不良與食慾減退。大量吃糖不僅會引起無機鹽代謝失調,還會促使肝臟產生過量的中性脂肪,中性脂肪隨血液的流動可沉積到動脈壁上,形成小兒早期動脈硬化。

這可讓媽媽白了頭髮,寶寶每天吃多少糖合適呢?一般情況下,以穀類食物爲主的寶寶,每天從食物中得到的糖類已基本滿足身體的需要。但爲了調節口味,滿足寶寶愛吃甜食的要求,再吃少量糖是允許的。數量最好限制在10克左右,相當於市場出售的方糖3塊。

糖雖然好吃,寶寶喜愛,不要因爲對寶寶的過分溺愛,或者爲了自己餵食的方便,爲自己打開方便之門,就給把危險帶入寶寶的身體!

  育兒知識:四個月的寶寶可以吃什麼輔食

一、營養米糊

材料:大米,水。

做法:1、淘淨大米後用溫水浸泡2小時左右,使大米變軟。

2、將大米倒進攪拌機,加適量的水,將其攪拌成米漿。

3、在鍋中倒入米漿,按照米漿與水1:8的比例烹調,慢火煮熟,注意要適量攪拌,避免燒糊了。

特點:滋潤脾胃,清熱潤燥,營養多多,對寶寶發育十分有益。

二、青菜米湯

材料:青菜,米粉,清湯。

做法:1、將青菜洗淨後切成碎末,取適量米粉用冷開水衝開。

2、加熱清湯,倒入沖泡好的米粉同煮,最後加入青菜煮熟即可。

特點:爲寶寶補充豐富的維生素與纖維素,潤腸通便,增強體力。

三、蛋黃糊

材料:雞蛋,水。

做法:1、水煮雞蛋,煮熟後剝殼去蛋白取蛋黃。

2、把蛋黃碾壓成泥狀,加開水攪拌成糊狀。

特點:蛋黃具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脂肪與能量,體弱的寶寶可以多吃,有助增強人體免疫力與抵抗力呢!

四、蘋果泥

材料:蘋果泥,開水。

做法:1、洗淨蘋果,削皮切成小丁狀,加適量開水後隔水蒸大約30分鐘。

2、蒸好的蘋果泥如果不夠稀爛,可用匙子碾壓一下。

特點:蘋果泥味道香甜,是寶寶會喜歡的一個味道,而且蘋果泥含有不少的維生素,寶寶多吃可促進吸收,令身體更強壯。

五、橘子汁

材料:橘子,糖,開水。

做法:將橘子洗淨,切塊,去皮,然後使用榨汁機榨汁,加適量溫開水衝調,如果味道偏淡可加適量白糖調味。

特點:橘子汁中含有大量的果糖、纖維素、維生素,寶寶多飲用對身體很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