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元旦黑板報圖片

黑板報是一種考驗同學們動手能力和繪畫能力的一種方式,同時節日手抄報也更能加強學生們去了解一些節日的意義。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於元旦黑板報圖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元旦黑板報圖片
關於元旦黑板報圖片

  關於元旦黑板報圖片1

關於元旦黑板報圖片 第2張

  關於元旦黑板報圖片2

關於元旦黑板報圖片 第3張

  關於元旦黑板報圖片3

關於元旦黑板報圖片 第4張

  關於元旦黑板報圖片4

關於元旦黑板報圖片 第5張

  關於元旦黑板報圖片5

  關於元旦黑板報內容1:元旦的傳說

傳說在4000多年前遠古的堯舜盛世之時,堯天子在位時勤政於民爲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很受廣大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纔不太成器,他沒把“天子”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備的舜。堯對舜說:“你今後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我死後也可安心瞑目了。”後來舜把帝位傳給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樣親民愛民爲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愛戴。後來人們把堯死後,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正月七年級稱爲“元旦”,或“元正”,這就是古代的元旦。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衆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晉代詩人辛蘭曾有《元正》詩:“元正啓令節,嘉慶肇自茲。鹹奏萬年觴,小大同悅熙。”記述元旦慶賀情景。

古代中國的元旦日,並非如今通用的“格列歷”——公曆的1月1日。從殷代定農曆十二月七年級爲歲首,到漢代定在農曆正月七年級爲歲首,曾有多次反反覆覆的改變。到民國時孫中山於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時爲“順農時”、“便統計”,定農曆正月七年級爲春節,改公曆1月1日稱爲歲首“新年”,但仍稱“元旦”。

  關於元旦黑板報內容2:各國元旦習俗

杯盤碎片送朋友

丹麥人在元旦前夜,家家戶戶都要將平時打碎的杯盤碎片收集起來,待夜深人靜時偷偷地送至朋友家的門前。元旦的早晨,如果誰家門前堆放的'碎片越多,則說明他家的朋友越多,新年一定很幸運。

抱頭痛哭迎新年

印度的一些地區,元旦時人們不但不慶祝,反而抱頭痛哭。據說是感嘆歲月易逝及人生的短暫。

婦女坐上市長椅

西德人過元旦,要表演婦女奪權的喜劇。許多地方的婦女成羣結隊地衝進市政府大廳,闖入市長辦公室,坐上市長辦公椅,表示接管市長權力。

不動煙火吃冷食

巴拉圭人在新年來臨的前五天,上至國家元首,下到普通百姓,都不動煙火,只吃冷食,直到元旦零時鐘聲敲響後才點火煮食物,慶祝元旦。

摔瓶打罐扔臉盆

意大利的一些地方,元旦前夜午夜時分,如果你在路上行走是很不安全的,因爲這時人們都要把屋裏的一些破舊瓶、缸、盆等扔出門外砸碎,以示除舊迎新。

喝光餘酒交好運

法國人在新年到來之前,各家一定要把家中的餘酒全部喝光,以致許多人喝得酩酊大醉。他們認爲,元旦時如果家中還有剩餘的酒,新一年裏交厄運。

深更半夜吃葡萄

西班牙人在元旦前夜全家團聚。到12點時,以教堂鐘聲爲號,爭着吃葡萄,每敲一下鍾,必須吃下一顆葡萄,而且要連着吃下12顆,表示來年一帆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