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潔又好看的中秋節小報圖片

中秋節向來是深受人們喜愛的,原因之一是因爲中秋節也是團圓節,關於中秋節小報你知道怎麼製作嗎?本站小編專門收集了中秋節小報圖片,希望大家喜歡!

整潔又好看的中秋節小報圖片
  中秋節小報圖片賞析  中秋節小報內容:中秋節作文

詩化的中秋

中秋節是應該這樣度過的。

銀色的月光透過月桂樹的縫隙傾灑在夢一樣的中庭小院,三五好友圍坐桌前,飲酒賞月撫琴吟詩,談古論今縱橫四海。行過酒令,填了新詞,驚起宿鳥,弄碎了花影。夜涼如水,抱拳散去互道珍重加衣。讓明月記取了這聚的歡愉,作日後散的印證。

中秋節也是應該這樣度過的——

走在異鄉的街市,秋風漸起,月亮也一天比一天圓,心裏害怕那一天的到來,怕那月亮勾起無數的往事與故人,又暗暗盼望那一天的到來,去享受一種絕對的孤獨,畢竟,孤獨是一種貴族化的情緒,並不是一般人能體味到的.。果然,謝了酒朋詩侶,找一個無人的去處,“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可是那月亮,是記憶中家鄉那同一個月亮嗎?大概是應了那句話“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是的,因爲故鄉有兒時無邪的歡笑與少年純潔的愛戀,有成長的青澀與成熟的足跡,有故人難以磨滅的背影與笑容---舉頭再望月,異鄉的月亮竟也如此情意殷殷,溫暖慰人,她彷彿在問,爲何冷落了滿城的歡樂,是呀,時間總要流逝,人總得向前,將往事收入到堅實地記憶中去吧,失散的故人此刻也一定在望月懷遠,天涯共此時,足矣!且安然地念一念這一首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月亮,謝了你的憐念,這一夜的獨處,是爲了今夕好好思念,爲了明朝好好生活。

其實,被禁錮在鋼筋水泥中的現代人已很難找到一個適合賞月的院落了,做這樣的想象也只是爲了說明中秋節是一個充滿了詩情畫意的日子,不要讓噪音、污濁、低俗糟踏了那一輪明月。而中秋節的第二種過法其實是不可取的,做這樣的想象也只是爲了說明中秋節是一個思念的日子,是一個人與自然溝通的日子。對着月亮,想想親人,想想朋友,不遺忘別人,哪怕別人已把自己遺忘。

當然了,不要忘記中秋節最原始的含義——那就是,團圓。最簡單最歡樂最值得回憶的過法是一家人團團圓圓圍坐桌前,那遠走他鄉的連夜趕回,那公務繁忙的放下一切,高堂父母喜笑顏開,膝下幼兒盡情追逐,至於看不看月亮,反倒是次要的事了。

  中秋節小報資料:中秋節簡介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爲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分爲四季,每季又分爲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羣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衆,後立她爲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着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爲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