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輸血相關知識

關於輸血安全,希望你永遠遇不上危險,但是你一定要知道。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相關安全輸血相關知識,希望大家喜歡。

安全輸血相關知識

  安全輸血知識(一)

輸血前要做好化驗和檢查

輸血前必須嚴格檢查血液的外觀,檢查血袋有無破損滲漏,血液顏色是否正常,標籤是否清晰可辨;要認真核對患者、交叉配合試驗和抗球蛋白試驗的結果、血袋號碼、血液種類、規格、血量等,準確無誤方可輸血。

血液在臨牀輸注前從冷藏箱內取出,在室溫不得超過30分鐘。輸用前將血袋內的血液輕輕混勻,避免劇烈震盪。血液內不得加入其他藥物,如需稀釋只能用生理鹽水。輸全血前,必須做abo血型的正向和反向定型,以及患者和獻血之間的交叉配合試驗(含抗球蛋白試驗),輸血液成分,按成分血的要求配血。在rho(d)陰性率較高的地區,還應常規做rho(d)血型檢定。

提倡患者自身儲血

可輸可不輸的血堅決不輸

受血者應有自我保護意識,可輸可不輸的血堅決不輸,如需輸注,在身體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提倡用自身輸血。自身輸血就是把自己的血液貯存或收集起來,留在手術或需要時再輸入體內。自身輸血是最安全的輸血。其實,只要不是急診手術,許多病人都可在術前的兩三週內“提前”爲自己“貯”上一份血,待開刀時再回輸給自己。

成分輸血能提高輸血安全性

成分輸血,即搞清自己需要的是血液中的哪一部分,缺什麼輸什麼輸成分血有以下好處:

①按病情需要選擇,缺什麼輸什麼,提高治療效果。

②減少輸血不良反應,輸入不需要的血液成分不僅是浪費,而且可引發輸血不良反應。

③便於保存,使用方便,不同的血液成分可以有不同的保存方式,長期的如新鮮冰凍血漿、冷沉澱物可以保存1年,短期的如血小板在22℃震盪箱內保存3-5天隨時可用。

④一血多用,節省血源。將一袋血分成各種成分就可派多種用途,治療多個患者。

⑤減少輸血傳染病。由於血液中一些致病因子多藏在白細胞、冷沉澱和凝血因子等製品中。大多數輸血患者並不需要這些成分。

親屬間輸血並不安全

有人認爲病人輸用親屬的血液最安全,事實上並非如此。親屬間(如父母與子女)輸血後併發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危險性比非親屬間輸血的危險性要大的多。其發病原因簡單說來就是,供血者體內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細胞,體內遷移、增殖、反客爲主,進而攻擊患者的免疫系統。

主要發生在輸血後1周左右,表現爲獻血者的淋巴細胞攻擊受血者的`器官組織,導致全血細胞減少、肝功能受損嚴重、噁心、腹瀉和皮膚黏膜出現大面積皮疹或大泡,死亡率高達90%。血緣關係越近,發病率越高,尤其是一級親屬,即父母與子女間,發病率要高10-20倍。因此,病人的輸血治療應避免使用親屬供者的血液。親屬獻血後可由血液中心調劑使用。

輸血儘量不輸新鮮血

①新鮮血各種成分抗原性強,易引起輸血反應;

②有大量存活淋巴細胞,增加發生移植物抗宿主病危險;

③梅毒螺旋體在體外4攝氏度可生存3天,因而3天內的血液尚有傳染梅毒的可能,超越3天的血反而安全。

④如輸血目的是補充血小板、粒細胞,12小時以內的血纔算新鮮,但所含血小板、粒細胞不純、不濃,達不到治療量效果。因而,輸新鮮血弊大利小,不主張輸用。

怎樣配合醫生進行輸血

①患者應該如實告訴醫生自己的病史,如以前是否輸注過血,有什麼反應,知道自己是什麼血型、rh陰性還是陽性;

②有生育史的婦女,如孩子在出生一週內是否發生嚴重黃疸、貧血(可能因胎母免疫,母親體內產生針對孩子紅細胞的血型抗體,可使嬰兒發生新生兒溶血病),這時母親在輸血前要做abo血型以外抗體的檢查,以確保母親的安全。

③切勿想要補身體而要求輸血。禁止“營養血”“安慰血”“人情血”等不必要的輸血。

  安全輸血知識(二)

哪些疾病與輸血有關?

輸血或血液製品都有傳播疾病的危險。常見的有: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艾滋病、鉅細胞病毒感染、梅毒、瘧疾;eb病毒感染htv(人類——淋巴細胞病毒)、黑熱病、迴歸熱、絲蟲病和弓形體病等也可通過輸血傳播。另外,還有因血液被細菌污染的敗血症。

雖然供血者的選擇和血液樣品的檢測使輸血的安全性有了很大改善,但輸血傳播病毒性疾病的危險性仍然存在,原因在於:

①測抗體與病毒是否存在的不一致性(即病毒感染到抗體產生之間“窗口期”的存在);

②檢測技術的靈敏度限制;

③不斷會有新的病毒出現。

什麼是“窗口期”?

當機體被病毒感染後,產生抗體需要一定時間,這一段時期血液中測不出病毒抗體,我們將從病毒感染到抗體轉陽這段時間稱爲窗口期。此期照樣會傳染病毒。艾滋病的窗口期爲2周-3個月(最大可達6個月)。

獻血無損健康

無償獻血者的血液比職業賣血者安全5到10倍。無償獻血是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獻血者和用血者身體健康的唯一途徑。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的規定,獻血年齡爲18-55週歲,兩次獻血間隔爲6個月以上,每次獻血量爲200-400毫升。人體內的血液總量約佔體重的8%,一般成人的血液總量爲4000-5000毫升,而一次獻血200毫升僅佔總血量的1/20-1/25;在臨牀醫學實踐中,一般對失血量在600毫升以下的都不主張輸血,獻血200毫升後人體很快就會得到補充,決不會影響健康。

  安全輸血知識(三)

血液檢測與輸血安全

一、獻血前需現場扎手指取樣驗血篩查。篩查項目包括:血紅蛋白(Hb)、ABO血型、丙氨酸氨基轉轉移酶(ALT)、乙肝表面抗原(HBsAg)等項目;捐獻血小板者還需增加血常規檢測內容。

二、獻血者捐血成功後採血護士從血袋同步留取血液標本送血站檢驗科進行檢測,檢測項目包括ABO血型、Rh(D)血型、ALT以及輸血相關傳染病項目: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螺旋體(TP)感染性標誌物的檢測。

血站檢驗科採用實時熒光聚合酶鏈反應(PCR)和酶聯免疫檢測(ELISA)方法由不同的檢驗人員採用不同廠家試劑進行3次檢測,只有3次檢測結果均合格的血液纔可發往醫院用於患者救治。

人體感染HBV、HCV或HIV病毒後到能夠從血液中檢測到抗原或抗體需要一段時間(稱爲“窗口期”)。因此酶聯免疫(ELISA)方法檢測處於“窗口期”和新近感染病毒的獻血者可因技術限制導致無法檢出,而實時熒光聚合酶鏈反應(PCR)技術直接檢測病毒核酸,能更早發現病毒感染,與現行酶聯免疫檢測(ELISA)方法相比,採用實時熒光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技術後,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艾滋病病毒檢測的窗口期將大幅縮短。另外PCR核酸技術還能檢出酶聯免疫(ELISA)方法尚無能爲力的免疫靜默感染、乙肝隱匿性感染、病毒變異株感染等,能進一步保障血液安全。

隨着新技術和檢測設備的不斷更新完善,血站實驗室檢測已實現檢測過程的自動化、標準化和信息化操作。檢驗專業技術人員嚴格執行交叉審覈放行制度,血液檢測質量得到有效控制管理,檢測項目實現全程電子信息追溯,爲保證臨牀用血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