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河流含沙量又稱固體徑流。指單位體積渾水中所含泥沙的數量,計量單位爲千克/立方米。而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就是黃河。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希望大家喜歡!

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黃河

黃河,中國的母親河。若把中國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雞,黃河便是雄雞心臟的動脈。黃河流程達5464千米,流域面積達到752442平方公里,上千條支流與溪川相連,猶如無數毛細血管,源源不斷地爲祖國大地輸送着活力與生機。 黃河是中國第二長河,世界第五長河,源於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古宗列曲,平均流量1774.5立方米/秒,在山東省,注入渤海。黃河的入海口河寬1500米,一般河道寬500米,較窄處只有300米,水深一般爲2.5米,有的地方深度只有1.2~1.3米。

支流貫穿九個省、自治區,分別是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年徑流量574億立方米。但水量不及珠江大,沿途彙集有35條主要支流,較大的支流有上游的湟水、洮河,中游的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的伊河、洛河。兩岸缺乏湖泊,黃河下游流域面積很小,流入黃河的河流很少。

從河源至貴德多系山嶺及草地高原,屬青藏高原,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山峯超過4000米,源頭河谷地海拔4200米;貴德自孟津江段是黃土高原地區,黃土高原爲呂梁西坡,南爲渭河谷地,北與鄂爾多斯高原相接,西至蘭州谷地;黃土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1300米,地形起伏不平,坡陡溝深,溝壑地面坡度15~20度,溝谷面積佔40~50%,溝道密度3~5公里/平方公里,切割深度100米以上;孟津以下進入地勢低平的華北平原,海拔不超過50米,進入下游後河道平坦,平均比降只有0.12%,水流變緩,泥沙大量淤積,河牀高出地面4~5米;由於黃河多次改道,地面沖積出扇狀的古河牀和古自然堤,成爲緩崗與窪地相間分佈的傾斜平原,窪地比較開闊平展

黃河從源頭到內蒙古自治托克托縣區河口鎮爲上游,河長3472千米;河口鎮至河南鄭州桃花峪間爲中游,河長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爲下游,河長786千米。(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種說法,這裏採用黃河水利委員會的劃分方案)黃河橫貫中國東西,流域東西長1900千米,南北寬1100千米,總面積達752443平方千米。

黃河,像一頭脊背穹起、昂首欲躍的雄獅,從青藏高原越過青、甘兩省的崇山峻嶺;橫跨寧夏、內蒙古的河套平原;奔騰於晉、陝之間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龍門”而出,在西嶽華山腳下掉頭東去,橫穿華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濱。它流經9個省、區,彙集了40多條主要支流和1000多條溪川,行程5464公里,流域面積達75萬多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二長河。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而黃河平均年徑流總量僅574億立方米,在中國河流中居第八位。流域內,連同下游豫、魯沿河地區共有2億多畝耕地,1億左右人口。

黃河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580億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徑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畝均水量324立方米。

黃河中游河段流經黃土高原地區,因水土流失,支流帶入大量泥沙,使黃河成爲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輸沙量達39.1億噸(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門峽站多年平均輸沙量約16億噸,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

  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黃河的經濟文化

黃河孕育了中華文明,早在石器時代,就形成了中國最早的新石器文明,比如藍田文明、半坡文明出現在黃河支流渭河;龍山文明出現在山東半島等等。6000多年前,流域內已開始出現農事活動。大約在4000多年前,流域內形成了一些血緣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黃帝兩大部族最強大。後來,黃帝取得盟主地位,並融合其它部族,形成“華夏族”。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都把黃河流域認作中華民族的搖籃,稱黃河爲“母親河”,爲“四瀆之宗”,視黃土地爲自己的“根”。

從公元前21世紀夏朝開始,4000多年的歷史時期中,歷代王朝在黃河流域建都的時間延綿3000多年。中國歷史上的“七大古都”,在黃河流域和近鄰地區的有安陽、西安、洛陽、開封四座。殷都(當時屬黃河流域)遺存的大量甲骨文,開創了中國文字記載的先河。西安(含咸陽),自西周、秦、漢至隋、唐,先後有13個朝代建都,歷史長達千年,是有名的`“八水帝王都”。東周遷都洛陽以後,東漢、魏、隋、唐、後梁、後周等朝代都曾在洛陽建都,歷時也有900多年,被譽爲“九朝古都”。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一直在黃河流域。黃河中下游地區是全國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發展最早的地區。公元前2000年左右,流域內已出現青銅器,到商代青銅冶煉技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同時開始出現鐵器冶煉,標誌着生產力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在洛陽出土的經過系列處理的鐵錛、鐵斧,表明中國開發鑄鐵柔化技術的時間要比歐洲各國早2000多年。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造紙、活字印刷、指南針、火藥,都產生在黃河流域。從詩經到唐詩、宋詞等大量文學經典,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也都產生在這裏。北宋以後,全國的經濟重心逐漸向南方轉移,但是在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進程中,黃河流域及黃河下游平原地區仍處於重要地位。

  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黃河的水力資源

1954年編制《黃河綜合利用規劃技術經濟報告》時,根據幹流落差4368米,計算得黃河干流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爲2610萬千瓦。龍羊峽以下至人海口,共佈置了46座梯級,利用落差2112米,總裝機容量2158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1048億千瓦時。

1979年全國水力資源普查結果:黃河流域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4054.8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3552億千瓦時,佔全國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59221.8億千瓦時的6%。73.3%的水力資源分佈在黃河干流上,其中集中分佈在瑪曲至青銅峽和河口鎮至花園口兩個河段,分別佔幹流的53.9%和32.1%。支流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共1078.2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944.5億千瓦時,其中水力資源蘊藏量大於1萬千瓦的支流共140條,大於50萬千瓦的支流僅有洮河、湟水、渭河3條,其他支流蘊藏量大多小於10萬千瓦,開發條件亦較差。

全流域可能開發的裝機容量大於1萬千瓦以上的水電站共100座,總裝機容量2727.7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1137.2億千瓦時,佔全國可開發水力資源的6.1%,在全國7大江河中居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