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六年級手抄小報圖片大全

春節作爲“百節之首”,它承載着人們最美好的希望和祝福,通過製作小報去祈禱吧,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春節六年級手抄小報,歡迎欣賞!

  春節六年級手抄小報欣賞
春節六年級手抄小報圖片大全
春節六年級手抄小報圖片大全 第2張
春節六年級手抄小報圖片大全 第3張
春節六年級手抄小報圖片大全 第4張
春節六年級手抄小報圖片大全 第5張
  春節六年級手抄小報內容一:春聯的起源

春聯,起源於桃符。“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鬱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說:“春聯者,即桃符也。”

五代時,西蜀的宮廷裏,有人在桃符上提寫聯語。據《宋史、蜀世家》說:後蜀主孟昶令學士章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中國的第一副春聯。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幢幢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爲紙張,叫“春貼紙”。

明代,桃符才改稱“春聯”。明代陳雲瞻《簪雲樓雜話》中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幅帝微行時出現。”朱元璋不僅親自微服出城,觀賞笑樂,他還親自題春聯。他經過一戶人家,見門上不曾貼春聯,便去詢問,知道這是一家閹豬的,還未請人代寫。朱元璋就特地爲那閹豬人寫了“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的春聯。聯意貼切、幽默。經明太祖這一提倡,此後春聯便沿習成爲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春節六年級手抄小報內容二:快樂的春節

大年三十那天,我早早地起牀了——因爲這天是除夕。我穿上了新衣服就走出了房間,想看看家人都在做什麼。

只見媽媽在做飯,爸爸正在貼對聯,我就對爸爸說:“爸爸,我也想幫你貼福字。”爸爸欣然同意說:“可以,你就拿桌子上的福字來貼吧。”聽爸爸簡單介紹貼福字的方法後,我便開始認真地貼福字了。

我小心翼翼將把每扇門都貼上了福字,還把其中兩個福字倒着貼,寓意着“福”到了,爸爸還誇我有創意呢!做完這些,我又和媽媽一起去買年貨,市場裏的.東西真是琳琅滿目,一應俱全,處處洋溢着春節的喜慶氛圍!精挑細選之後,我們提着大包小包到了奶奶家。然後吃過飯就和媽媽一起去買年貨。市場有好多鞭炮和菜,我們買了好多東西就去了奶奶家。

在奶奶家,先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餐,有魚有肉,有涼有熱,這麼多美味佳餚,真是看得我眼花繚亂,不知道吃哪個好。每樣都嘗一口,就已經飽了。吃完飯大家一起看春節晚會,有大人們喜歡的小品、舞蹈,當然也少不了小朋友的少兒節目。我們都各自給自己喜歡的節目打分。

新年的鐘聲響起,該吃年夜飯了。熱騰騰的餃子出鍋了,爺爺悄悄告訴我,他在餃子裏放了硬幣。我興致勃勃的開始吃餃子,希望第一個吃到餃子裏的錢。一個、兩個、三個……我吃了一個又一個,已經吃飽了,還是一直沒有吃到錢,我有些按捺不住了,顯得坐立不安。爺爺看出我的心思,笑呵呵地遞一個紅包給我,我一下心領神會,分別給大家拜年,當然又得到了好幾個紅包。心裏的滿足感早就驅除了“硬幣餃子”的失落感。

收好紅包後,我們還下樓去放煙花。哇!各種形態的禮花真是漂亮極了!它們爲整個除夕之夜,又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我真盼望下次春節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