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化調研報告

隨着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農業機械化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農業機械化調研報告

農業機械化調研報告1

一、xx鎮基本情況

xx鎮是京山縣南部門戶重鎮,處在大洪山與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屬丘陵地貌,版土面積215.2平方公里,轄25個村(場),6724農業戶,2.8萬多農民,耕地面積6.9萬畝。早稻種植面積3.2萬畝,中稻種植面積3.1萬畝,晚稻種植面積3.4萬畝,全鎮全年水稻種植面積9.7萬畝。獲“全國萬畝水稻機插秧核心示範區”,獲“荊門市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鄉鎮”。

二、xx鎮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

近年來,由於國家農機具購置補貼惠農政策的利好因素,各級黨委、政府“強基礎,重民生,促發展”的重要決策引導,從到是農村農業機械化快速發展時期,從小型手扶拖拉機、大型聯合收割機到手扶式插秧機,xx鎮的農業機械擁有量有了跨越式發展。截止6月底,全鎮插秧機從的70臺增加到今天的560多臺,xx鎮的插秧機保有量在全省鄉鎮中是位居第一。全鎮現有大型聯合收割機165臺,大型旋耕機135臺,小型手扶拖拉機(配套小旋耕器)多臺,現有排灌臺(點)1200處,全鎮農業機械總動力5.6萬千瓦。全鎮現有農機專業合作社4個。全鎮小麥機收率達92%,早稻、中稻機耕機整率達93%,早稻機插面積達1.9萬畝,中稻機插面積達1.3萬畝,機插率達51%。全鎮上半年機械作業平均率達78.6%,水稻生產主要環節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作業。

三、xx鎮農業機械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1、農業機械利用率低,農機具維修保養不到位。

“有機戶無田種,無機戶種田難”。這種現象使得農機具的利用率不高,建議鼓勵無機戶把農田“託管”給有機戶,推動土地流轉,讓農機大戶變成種糧大戶,讓有產業的農民不再爲自己的幾畝田操心,輕裝上陣,專心自己的產業。還有一種情況是由於農機具沒有得到很好的維修保養,在農忙正準備作業時“趴窩”,也降低了機械利用率,建議農業機械銷售商增加售後服務,特別是享受國家惠農補貼資金的農機具,不是“一賣了之”就完事了。

2、農機合作社的社會效益不強。

xx鎮現有“親農”、“源發”、“銀華”等多個農機專業合作社,但合作社社員一般都是單兵作業,個人結算,各自爲戰。合作社戰鬥力不強,凝聚力不夠,制度不完善,建議本着農機戶自願,組建有特色、小巧型農機專業合作社,以“託管”、“代管”本組、本村的閒散田爲主,實行規範化、規模化農業機械作業,增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國家農機購置惠農補貼指標太少。

因國家政策的利好因素,加上大型收割機4-5年就要淘汰,所以現在農村購買各類農機具的熱情持續高漲。以今年第一批農機具購置補貼爲例,全鎮有48位農戶申請購買大型聯合收割機,而落實享受國家惠農政策購買大型聯合收割機農戶只有20人。建議向農機大戶、科技示範戶傾斜農機具惠農補貼政策,實行“普補”,以實際購機、實地作業、服務周邊農戶,得到認可後,再“以獎代補”獎勵購機戶,間接提高農機具利用率。

4、鄉鎮農機公益服務中心力量單薄。

在京山縣的綜合機構改革中,鄉鎮農業機械管理站撤銷,成立“農機服務中心”,人員由9人減少到1人,人員身份也轉變成社會聘用人員。鄉鎮農機人員是負責基層農機推廣的最前線,爲千家萬戶服務,而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農機產品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特別是水稻機插秧新技術,要求農機與農藝的高度結合,這些都對服務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建議增加農機經費投入,改善辦公條件,定期組織鄉鎮農機服務人員參加各類培訓,系統提升鄉鎮農機服務人員的綜合業務素質和服務能力。

5、農村農業基礎綜合配套設施老化。

鄉鎮農村的機耕道還是上世紀70年代修的,經過這些年使用,已是殘缺不全,有些大型農機具根本到不了農田,只能是“望田興嘆”。農村的水渠也是老化漏水,難以暢通,而機插秧是薄水淺插、栽後回水,這樣就對水源有一定的要求,這些問題都嚴重抑制了農機化的發展。建議抓住新農村建設的機遇,把農村機耕道、水渠網絡建設納入新農村建設規劃中,沒有現代農業的機械化,也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新農村。

農業機械化調研報告2

一、農機化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縣農業機械化工作緊緊圍繞農民“買得起、用得起、用得好、有效益”的目標,堅持以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爲核心,着眼農機推廣實際,努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農機化事業得到快速發展。

(一)農機裝備總量持續增長。中小型農機具得到快速發展,先進適用的新型農機具得到推廣應用。截止目前,全縣農機總動力達42.8萬千瓦,同比增長11%,農業機械原值1.8億元。現已擁有拖拉機313臺、聯合收割機125臺、耕整機12000臺、步行式插秧機65臺、乘坐式插秧機1臺、稻種催芽機4臺、一條龍播種機2臺、烘乾機1臺,擁有排灌機械9500臺套/65000千瓦,擁有固定提灌站255處,常年提水量可達到3000-3600萬立方米,較好地解決在自然災害中人畜飲水困難,確保了本縣農業生產用水。

(二)農機作業水平逐年提高。20xx年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生產水平達58%,比20xx年增長6個百分點。其中,完成機耕作業面積63萬畝,機耕水平達77%;機播面積8.9萬畝,機播水平爲15.8%;機收面積47萬畝,機收水平爲80%。20xx年9月至20xx年上半年,我縣推廣油菜全程機械化作業1萬畝,現已豐收在望。20xx年我縣大力推廣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現已在伏龍鄉的三夾溝村,石埡鎮的雲峯村、張口樓村,顧縣鎮的桐子樹村等地完成水稻機械插秧面積近1萬畝,預計全縣機插秧面積推廣爲3萬畝,力爭20xx年水稻全程機械化作業面積佔全縣水稻面積的21%,比去年同期增長33%。

(三)農機服務體系初具規模。近年來,不斷強化農機組織建設,構建農民與農機作業市場的紐帶和橋樑。農機服務網絡正在形成,全縣現有農機銷售網點88個,農機維修網點170個,鄉鎮農機技術推廣站10個,農機服務協會1個,農機專合組織15個,發展社員2487人。把有能力提供農機專業服務的農民組織起來,組建了農機機耕服務隊、抗旱服務隊、機收服務隊、機械維修服務隊、機電灌溉服務隊,積極開展油菜直播、春耕、水稻機插秧技能競賽,切實解決了機械購置資金不足、技術人員缺乏、服務機制不活等諸多問題。努力推行跨區作業,去年“春耕”期間,組織8臺大中型拖拉機到區、武勝縣、南充市等地跨區耕地10000餘畝,探索了有償與無償服務新路子,走出了農機大服務的新格局。

(四)建設基礎設施更加夯實。全縣農用排灌機械9500臺/65000千瓦,擁有固定提灌站255處。去年至今年上半年,新建維修提灌站37處,新增提灌面積10.1萬畝,機電提灌面積達到69萬畝,較好地解決旱災中人畜飲水的困難問題,確保了全縣農業生產的正常用水;全縣機耕道1232公里,解決了農民生產生活出行難的問題。

(五)農機購置補貼全面落實。20xx年開始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至今,全縣累計補貼農機購置資金2207.25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補貼資金1890萬元、省財政補貼資金22.25萬元、縣財政配套補貼資金295萬元,拉動農民投入購機資金4092.75萬元,補貼機具作業收入2800萬元。今年1-3月,全縣44個鄉鎮1002戶農民購置的1068臺農機具享受了農機補貼,中央補貼資金126萬元,帶動農民投入294萬元,但由於20xx年前縣本級財政實施了地方累加補貼,從20xx年縣本級財政停止了對農機購置補貼的累加補貼,導致我縣今年1-3月全縣只補貼了126萬元,與前幾年同期相比大大降低了機具購買力。

二、農機化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受自然環境、政策環境、經濟狀況、人口素質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全縣農機化發展在進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和制約因素,不能完全適應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業產業化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需要。主要表現在:

(一)農機裝備不合理。存在“六多六少”問題,即小型機具多、大型機具少;動力機械多,配套機具少;糧食作物機具多、種植機具少;低科技含量機具多、高科技含量機具少。

(二)政策性資金投入不足。宣傳投入少,導致羣衆對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和農機重要性認識不足,購機積極性不到位;培訓投入少,導致機手熟悉農機安全常識不夠,掌握農機操作規程不熟練;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少,導致農機作業便道和提灌站建設滯後,農機正常使用受限。

(三)農民購買力不強。多數農民渴望在農業生產中能得到類似聯合收割機的機械化程度較高的新機具,但由於農業收益微薄、新機具的價格偏高、地塊分散(導致作業成本高、新機具成本回收慢,經濟效益不好)、農機作業季節性強等原因,使得農民對新機具望而興嘆,影響了農業機械化的縱深發展。

(四)農機油料價格高(或緊缺)。油料漲價太快,農機作業費用陡增,使用成本太高,相當部分農民因油料價格太高而“望機興嘆”,甚至出現農忙買高價油或買不到油的現象,影響了農民使用農業機械的積極性。

三、加快推進全縣農業機械化的對策思考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我們應牢牢把握當前良好的發展機遇,強化農機在現代農業中的基礎地位,以建設現代農業、推進農業現代化爲目標,以社會化服務爲主線,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節支爲核心,突出“興機富民”,不斷提高農業裝備水平和農機作業水平。

(一)增強認識

1.充分認識到農業機械化是發展丘區現代農業的必然要求。由於丘區坡地多,地塊小而分散,作物種類多,基礎設施薄弱,經濟條件差,農民素質相對而言偏低,這些因素導致丘區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嚴重滯後,大量農民工涌入城市,摞慌棄慌田地不斷增多,要解決以上諸多不利因素,形成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機械化就成了現代農業的必備要素,沒有機械化的實現就不可能有現代農業。

2.充分認識到農業機械化是廣大農民羣衆的迫切需要。農業機械化不僅能夠把廣大勞動者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促進農村勞動生產率大大提高,同時,農業機械化也是節本增效、增加丘區農民收入的重要手段。農作物生產的農機化節本增效技術,可以大大降低勞動成本,減少物化投入,使有限的投入產生最大的生產效益,從而增加丘區農民收入。

(二)理清思路

1.堅持把發展作爲主題,以結構調整爲主線,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爲目標,以提高經濟效益爲中心,以科技進步和管理創新爲動力,立足大農業,發展大農機,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重點突破,大力發展農機服務產業化,增強服務功能,提高服務水平,全面推進農業機械化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不斷增強農業機械化對農村經濟發展及產業結構調整的支撐和保障能力,爲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民增收節支提供強有力的農業機械化技術支持。

2.擴大示範、加強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應用。由政府牽頭,相關部門負責,以專業技術人員、鄉鎮農機(技)站、種糧大戶爲支撐,把機械化育插秧示範工作推廣到各個鄉鎮,加強新型農業機械的推廣宣傳,深入實地,組織開展現場展示、演示,讓農戶瞭解插秧機及其它新型農業機械的可靠性、適用性消除農戶的思想顧慮,使農戶對新機具、新技術全面認知了解,爲今後新機具的推廣打下堅實的基礎,促進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

3.丘區是農機化發展相對薄弱的地區,也是今後發展的潛力所在。丘區自然備件差,勞動力缺乏,更需要農業機械化。要在少數條件相對而言較好的村,從水稻機械化推廣到油菜多種經濟作物機械化,逐步帶動條件較差的村實行機械化,以推動丘區鄉鎮經濟作物普遍機械化。

(三)加大投入

1.制定出臺丘區機械化農業生產用油補貼政策。對從事農田作業的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給予政策上更大力度的支持;加大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支持力度,將補貼比例由現行的30%提高到50%,並繼續爭取縣級財政對購置補貼的累加補貼。

2.加大丘區農業生產基礎設施的投入。一是加大農機作業便道建設的投入。農業增產,農民增收,關鍵是提高農村幹部生產水平,發展和實施農業機械化。而實現機械化的前提條件就是農機作業便道,沒有完好農機作業便道再好的農業機械也難以下田作業。二是加大農村機電提灌站建設的投入。丘區水低田高,春旱和冬旱經常發生,老的提灌站多數損毀,已不能爲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以及農民生活的改善發揮作用。

3.加大農機基層人才培訓的投入。把人才培訓納入培訓納入項目實施的重要內容,着力培養大批農機技術人才,提高農機手農機服務水平。

(四)完善機制

1.政府引導,動員和鼓勵社會力量投入,形成穩定的農機發展長效機制。

2.推進農機服務市場化、社會化、產業化運行機制。一是要結合各種農機補貼政策,採取多種措施積極培育和扶持一批家機大戶、農要種糧大戶,使之成爲社會化服務的主力軍,帶動其周邊區域農機化的發展。二是促進機具、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組合,積極發展農機合作組織,推進農機服務向專業化、市場化、產業化方向發展。

(五)深化結合

農機與農藝結合,是農民羣衆的迫切願望,更是發展現代化農業的必然要求。雖然農機和農藝的側重點不同,但孝都是以提高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爲目的。只有找準農要與農藝的最佳結合點,才能更好地發揮農業機械的作用,顯示農業機械的強大威力,把農民從繁重的田間勞動中解放出來;才能使農藝技術得到實施、延伸和提高,把傳統的低水平農業轉變爲現代的高水平農業,保障農業的生產豐收。我縣在農機技術與農藝技術結合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摸索出了適合於丘區水稻機插秧的“水育水管”技術,打破了用熟化細土作營養土的傳統育秧模式,使阻礙水稻全程機械化進程的“瓶頸”得以突破,農機裝備水平大幅度提升,但還需要不斷總結,不斷完善,不斷擴大規模,不斷推廣使用。小麥、油菜、蔬菜等農作物全程機械化也需要探索,需要突破,需要最佳結合,才能真正有效地解決撂荒棄荒田土的利用、勞動力轉移的問題,促進農業機械化快速健康發展,助推農民大幅增收、農業顯著增效、農村不斷繁榮。

農業機械化調研報告3

關鍵詞:農機化;發展;調研;報告

  引言

從4月13日開始,寧夏銀川金鳳區農機局組織專人,深入到鄉鎮農機站、村、農機企業,召開了由農機銷售大戶、維修大戶、農機手及有關部門負責人蔘加的座談會,聽取了基層農機管理人員和農機從業人員的意見和建議,對基層關心的有關問題進行了當場解答,宣傳了有關農機化發展的政策和法規,摸清了該縣農機化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並探討分析了需要上級出臺的優惠政策。

  1 金鳳區農機化工作現狀

  1.1農機裝備總量持續增長,機械化作業能力顯著增強

近年來,金鳳區農機推廣成效顯著,農機總動力迅猛增加,截止XX年底全縣農機總動力25.60萬千瓦,農機總值1.90億元,分別比XX年增長6.80%和9.20%;新增各類農機具1 872臺(套)。農機裝備水平相應提高,主要體現在:一是大型、多功能機械越來越多地走進千家萬戶,受到農民羣衆青睞;二是產中機械迅速得到普及,農機已取代牲畜成爲產中作業的主力,並出現了一批專門從事農機作業的專業戶;三是機械更新改造力度加快,一些嚐到農機甜頭的農機大戶開始注重機械的更新換代。農機裝備水平的提高、功能的改進,促進了農機化作業能力的進一步增強。XX年全縣小麥機播、機耕、聯合機收三項機械化作業水平分別達到85%、95%、80%,小麥生產已基本實現機械化。此外,玉米生產機械化也走上良性發展軌道,當前全縣玉米聯合收穫機保有量已達24臺,玉米聯合機收面積有相當程度地增加。

  1.2農機作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日益顯著

隨着農機化事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機戶享受到豐厚的回報,僅以小麥聯合收割機跨區作業爲例,200臺機械一季作業就可創收300萬元,經濟效益相當可觀。農機已成爲農民增收致富、農業、農村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

  1.3農機安全監管力度不斷增強,平安農機建設成效顯著

XX年以來,金鳳區農機局堅持立足源頭抓農機安全生產,積極爲機手保駕護航,優化環境服務,推動了農機安全監理工作的健康開展。一是強化了農機手教育培訓,加強了鄉鎮(街道)農機站、村級組織建設。二是堅持源頭治理與田檢路查相結合,強化監督管理,堅持重心下沉,工作前移,主動上門爲機手服務的同時,深入農機作業場所,查究違章行爲,創造了良好的農機安全監管氛圍。三是“文明監理,優質服務”活動深入開展。爲更好地服務涉農對象,根據工作實際、業務特點和農機季節制定靈活的工作措施,對在三夏、三秋農忙季節、瓜果蔬菜銷售季節以及參與水利、道路、城市改造和重點項目建設的農用車輛,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一路綠燈。在優化環境問題上,他們始終把握方向,超前考慮,落實到位,提高了工作效率,隨時傾聽羣衆意見,有針對性地改進不足,取得了服務質量上的新跨越。

  2 當前金鳳區農機化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及問題

雖然金鳳區的農機化事業獲得了長足發展,保持了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但他們仍需清醒地看到,該縣農機化發展仍存在諸多困難、問題,突出表現在:

  2.1農機陣地建設還需要進一步鞏固。部分鄉鎮農機站的辦公場所被擠佔、挪用,致使正常的業務工作無法有序運轉,農機科技推廣後勁不足,服務職能有待改進,政府資金和政策扶持力度仍需加強。2.2 該縣農業機械化大多侷限於傳統耕、耙、播收等產中服務,服務產業鏈有待延伸,需在農產品深加工機械化和產後服務上大做文章。

  2.3農機手安全意識相對淡薄,農機安全生產形勢仍相當嚴峻,存在着一定隱患。

  2.4農機裝備結構還需進一步優化。目前存在的較爲突出的問題是農機裝備結構還不是十分合理,小型機具多、大型機械少;功能單一型機具多、複合式多功能機械少;動力機械多、配套機具少,成爲制約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的瓶頸,玉米收穫機械亟需發展。

  2.5農機化投入不足,農機推廣、培訓缺乏經費;農機作業市場混亂,管理不力;農機服務組織化程度低;對農民購機支持資金不足,農民購置大型農機仍較困難。

  3 農機惠農補貼資金助力“三農”發展

在實地調研中,他們深切感受到農民對農機補貼政策的高度讚譽。XX年以來,中央、省農機購置補貼我縣資金:XX年20萬元、XX年20萬元、XX年60萬元;市級創新示範工程資金:XX年8萬元、XX年7萬元、XX年8.60萬元、XX年8.70萬元,市級農機購置補貼資金8萬元,通過實施農機財政購置補貼項目,使該縣玉米機械聯合收穫和秸稈還田技術邁出了可喜的步伐,取得了新的進展。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他們嚴格按照省、市、縣政策要求,廣泛宣傳發動,嚴格程序,做到實施方案公開、報名程序公開、報名結果公開,陽光操作,公平公正,達到了政府放心、領導滿意、羣衆歡迎。

近年來,國家實行購機補貼政策,廣大農民非常歡迎。在調研中,農機手對購機補貼政策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他們認爲,補貼額度太少,補貼機械種類單一,難以滿足農民購機需求,國家對經濟欠發達地區在補貼政策上應予傾斜,在補貼機具種類上適當放寬,以利於適合當地實際,羣衆認可的多功能的中小型農機具能夠進一步普及。廣大農機手還希望金融部門在信貸方面給予方便和優惠。

  4 金鳳區農機化發展需要上級出臺的優惠政策

面對當前存在的問題,建議儘快出臺一系列有關農機化發展的優惠政策,改變基層農機人員被任意調配的狀況。切實增強加快發展的責任感、危機感,進而增強緊迫感與使命感,全面推進該縣農機化事業快速健康發展。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努力營造寬鬆的農機科技推廣氛圍,讓上級在財力允許的情況下給購買大型農機的機手提供更多的資金和政策上的扶持。因爲:

  4.1圍繞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積極引導該縣農機結構實現戰略性調整新突破。要下大力氣結合該縣農民需求、農業實際,制定適合該縣生產實際的農機結構調整方案,積極引導農民購置高技術、多功能、多用途的機械,並適當發展其他亟需發展的多樣化機械,力爭使農機化事業的發展爲該縣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提供強有力的支撐,起到“加速器”的作用,

  4.2創新服務模式,改進服務手段,重點在農產品深加工機械化和產後服務上做文章。要有意識地引導農民將購買機械的重點轉移到產後服務上來,並積極研發本地適用的農產品加工機械,做好機械的選型定型,注意培植典型,促使產後服務特別是農產品深加工機械化的迅猛發展壯大。

  4.3設立農機化推廣、培訓專項經費;政府協調各有關部門,賦予農機管理部門必要的管理手段,加大對農機作業市場的管理力度,規範農機中介組織行爲,維護廣大農民和農機手的合法權益;大力扶持農機大戶發展,使農機大戶成爲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大對農民購機的政策支持,增加購機補貼金額,出臺購機貸款優惠政策,促進農機化事業發展。

農業機械化調研報告4

農業機械化是現代農業的物質技術基礎,是農業先進科技得以有效實施的關鍵載體。加快現代都市農業發展,實現農業產業升級,我市農業機械化既具備發展基礎,又面臨一系列問題和挑戰,需要我們採取有力措施,積極應對,努力實現由農機大市向農機強市的轉變。

1、近年來,我市農業和農村形勢持續向好,農民收入保持連續快速增長,在農機購置補貼的拉動下,農民購機用機熱情空前高漲,農機服務業日趨壯大,農機事業呈現出加速發展的良好態勢。一是農機總量快速增長,裝備結構明顯優化。全市農機總值達到5.32億元,農機總動力首次突破百萬千瓦大關;大中型拖拉機達到3460臺,小麥聯合收割機1230臺,玉米聯合收穫機180臺,同比增長50,主要農機擁有量繼續位居濟南市第一、全省前列。二是農機作業領域逐步拓寬,農機作業水平顯著提高。全市機耕、機播、機收面積分別達到130萬畝、115萬畝90萬畝。其中,小麥機械化率均達95以上,基本實現全過程機械化,玉米機收率達21.4,同比增長41。保護性耕作、旱作農業、大蔥生產機械化和秸稈綜合利用等節本增效技術的推廣應用面積,均有較大幅度增長。三是農機服務業持續發展,農機經濟效益穩步增長。全市各類農機合作服務組織達到73個,專業農戶5146個,農機銷售、修配網點273個;全市農機從業人員達2.8萬人,農機經營服務總收入突破5億元,農機服務業已成爲拉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力量。

2、我市農機化事業經過近幾年的加速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打下了良好基礎。但根據建設現代農業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現爲:一是結構性問題比較突出。主要表現爲:動力機械多,配套機械少;小型拖拉機多,大型拖拉機少;小型農機具多,大中型農機具跟不上發展需要;糧食作物中,小麥機械化水平較高,玉米機械化雖然有較大突破,但仍處於起步階段;經濟作物、林、牧、漁及農產品加工機械化纔剛起步,南部丘陵山區受自然條件限制,農機化水平仍然較低。二是農機研發力度和有效供給不足。農機具的品種、規格不多,質量性能不穩定,有效供給不足,存在着許多農機作業的薄弱環節。三是地方財政對農機化發展的資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市農機化的資金投入主要以國家政策性資金和農機化項目資金爲主,我市缺少對農田機耕道路建設、大中型農業機械更新和農機化新技術推廣等農民自身無力解決的問題的啓動和引導資金投入。四是農機技術推廣機構和隊伍不穩定。鄉鎮機構改革後,鄉鎮農機站全部取消事業編制,公益性職能的履行無法得到財政支持,辦公經費和人員工資全無保障,農機站原有的作業機械老化、損壞嚴重,平調、擠佔、挪用鄉鎮農機站資產的現象時有發生,許多鄉鎮農機站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無錢養兵,無錢打仗”現象。由於專業人才大量流失,很多農機新技術新機具得不到推廣普及,制約了全市農機化發展。立足全市實際,確定今後一個時期我市農機化發展總的思路是:全面貫徹中央四個一號文件和各級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實施農機化基礎設施三項建設爲重點,努力推動農機化結構實現四個轉變,在全市初步建立起農機化發展的四大保障體系,爲現代農業都市發展、新農村建設提供農業機械物質保障。

3、農機化基礎設施三項建設重點:一是加強機耕道路建設。機耕道路建設要與農機化示範基地建設、與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與村村通公路項目建設、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結合,納入本地新農村建設規劃中,納入板塊基地建設中,納入土地整理建設中,同規劃,同建設,同使用,不斷完善農村機耕道路,搞好管理維護。二是加強農機示範基地建設。建立一批長期性、基地性、具有示範指導意義的高質量、高品位的保護性耕作一條龍作業、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和特色經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園區。充分發揮其示範輻射和龍頭帶動作用,使農機示範園區成爲融農機示範、技術推廣、技術培訓“三位一體”互動發展基地。三是加強農業特色板塊建設。一家一戶幾畝地分散經營是不利於發展現代農業的,加快農業特色產業板塊建設的目的之一是要統籌考慮,便於農機作業。特色產業的種植要儘可能做到規模化,形成一塊一種,一村一品,一片一業的'發展佈局。農藝要符合農機作業要求,同種同播,同期成熟有利於農機開展規模作業。要鼓勵土地有償使用,有序流轉,適度集中。

4、農機化結構四個轉變:一是由抓糧食作物生產主要環節機械化,向全面提高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轉變。在鞏固提高小麥生產全過程機械化的同時,全面推進玉米生產全過程機械化和保護性耕作機械化。重點發展大型拖拉機以及與其配套的複式多功能機械。着力實施好國家優質糧農機裝備推進、省秸稈機械化還田和保護性耕作三個項目,力爭玉米機收及還田面積達到20萬畝,秋季保護性耕作面積突破4萬畝。二是由抓糧食作物生產機械化向經濟作物機械化轉變。重點發展大蔥、韭菜等經濟作物生產機具及設施農業裝備。抓好大蔥機械化收刨項目,力爭收刨面積達到3萬畝。加快韭菜收割機研發,力爭年內試製出樣機,進行田間作業試驗。三是由抓農田生產機械化,向畜牧、養殖生產機械化轉變。重點發展秸稈青貯、揉絲、顆粒飼料,秸稈養殖食用菌等設備。聯合畜牧部門,在全市建設秸稈過腹還田、炭化等秸稈轉化示範點20個。四是由抓農業產中機械化,向產前、產後機械化轉變。重點發展林果加工和特色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生產機械化。

5、農機化發展四個保障體系:一是建立以財政投入爲引導、農民投入爲主體的農機化資金保障體系。建議政府從政策、科技、資金上強化對農機化的支持和保護,建立經常性的農機化投入機制。圍繞《農機化促進法和中央1號文件的貫徹實施,我市應儘快建立健全加快農機化發展的配套措施,以調動農民購機用機的積極性。如對國家、省農機購置補貼進行地方資金配套,擴大農機購置補貼的規模和範圍;制定機耕道建設補貼、農機作業補貼、大中型農機具更新補貼等政策;對標準化、規模化農機作業服務組織給予政策扶持,鼓勵搞好農機跨區作業;通過建立農機互助基金、提供優惠貸款等,積極引導農民和農機服務組織發展農機化。二是建立以農機部門爲引導、農機大戶爲主體的農機化社會服務體系。按照“農民自願、民主管理、互助合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引導廣大農機手創建農機合作社、農機作業公司等多種形式的服務組織。要加強鄉鎮農機協會建設的指導工作,抓緊組織農機強鎮、大鎮組建農機協會,對機械數量較少的鄉鎮,打破行政界線,協調相鄰鄉鎮聯合組建農機協會,逐步在全市構建以農機合作服務組織爲龍頭,農機大戶爲主體,農機協會爲紐帶的新型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三是建立以農機技術推廣培訓爲主要內容的農機化科技保障體系。在資金投入方面,根據《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意見》中提出的“切實保障公益性農機技術推廣機構的經費,所需經費全額列入財政預算,並隨着財政收入的增長而相應增加”的要求,建議政府加大對農機技術推廣的投入力度:設立年度農機化技術推廣專項經費,對重大農機化技術示範推廣項目給予重點支持;給予基層農機技術推廣系統事業經費保障,改善推廣條件,提高工資待遇,加強專業培訓,使技術人員爲農民提供更好地服務。在推廣培訓方面,大力實施科技入戶工程,逐步培育起村有農機龍頭大戶,組有農機戶,戶有農機明白人的基層農機技術推廣體系;要充分利用現有的農機培訓資源,開展“陽光工程培訓”、“職業技能培訓”,普及農機使用、維修知識技能;要注重科技創新,組織我市特色農產品生產關鍵機具研發和示範推廣。四是建立以“平安農機”創建爲主要內容的農機安全生產保障體系。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爲主”的方針,着力構築宣傳教育、源頭管理、監督檢查三道防線。充分發揮農機學校和農機安全學習日的作用,組織廣大機手學習農機法律和安全生產知識;積極開展“農機安全村”創建活動,在每個行政村設立1-2名農機安全協管員,協助市農機部門和鄉鎮農機管理人員做好本村農機安全管理工作;組織農機執法力量開展農機安全檢查,查糾違章行爲,全面清理“黑車非駕”,消除農機安全隱患。

農業機械化調研報告5

按照市農機局的安排,xx縣農機局高度重視,局主要負責人作了重要批示,抽調2人組成調研組,先後到魯村、燕崖、悅莊等鄉鎮實地調研,與農戶進行了交談,並與縣政府調研室、縣蔬菜中心、果樹中心、畜牧局、農業局有關人員進行了交流,查閱了大量的資料,認真進行了梳理和分析,保證了調研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現報告如下:

  一、xx縣設施農業發展基本情況

xx縣地處魯中山區,境內有人口55萬,其中農業人口46萬,佔全縣人口的85、5%。全縣耕地僅24萬畝,人均佔有0、52畝。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及相關業務部門出臺了一系列設施農業發展政策,使xx以蔬菜、林果、養殖爲代表的設施農業得到了迅速發展。截至20xx年5月,全縣設施蔬菜業面積到達到了3、58萬畝,設施林果業700餘畝,設施養殖業達到了63萬平方米,年產值達到了10、5億元,純收入達到了3、6億元,並出現了悅莊韭菜、魯村黃瓜、燕崖大櫻桃等知名品牌。設施農業成爲提升xx果品、蔬菜品質,提高產品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

  二、設施農業的主要類型、優缺點及設施裝備情況

  (一)主要類型

從技術類別上來看,xx縣的設施農業共應用了四種類型。

1、日光溫室。由於日光溫室具備較高的保溫性能,成爲種植冬季蔬菜和矮棵水果(如大棚草莓)的首選。目前在魯村、南麻、中莊、東里等鄉鎮得到了大面積的推廣應用,全縣共有3020個,共計210萬平方米。典型代表村魯村鎮王村一個村共有大棚700餘個,面積達到了49萬平方米。

2、塑料大棚。主要用於春暖蔬菜的種植,在土門、南麻、悅莊等鄉鎮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目前全縣共有塑料大棚8500個,計280、5萬平方米。

3、小拱棚。目前共有20、8萬個,1334萬平方米。主要集中在悅莊鎮,以種植韭菜等矮科蔬菜爲主。

4、塑料連棟溫室。這已成爲林果高效農業的發展方向。代表區域是燕崖鄉、中莊鄉。主要以種植大棚櫻桃、大棚油桃等水果爲主。目前共有16個,2、3萬平方米。由於投入成本大,發展數量較少。

從經營機制上看,設施農業目前全部由農戶自主經營。主要通過農戶——經紀人(或外地客商)——市場(或公司)的市場鏈進行銷售。

  (二)優缺點

設施農業與其他農業相比,具有很大的優勢:

1、解決了“菜籃子”、“果盤子”問題。讓廣大人民無論是在寒冷的冬季還是在萬物剛開始孕育的春天,都能吃到多樣的蔬菜和珍稀的水果,是解決“民生”問題的一項重大措施。

2、增強了農業抗風險能力。設施農業能在局部範圍改善或創造環境氣象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擺脫氣候對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減輕熱、凍、風霜等氣象災害,提高抗風險能力,確保農業生產的穩定性。同時,能較好地滿足動植物對環境條件(光、熱、水、肥等)的要求,實現反季節生產,從而獲得高產優質的農產品。

3、提升了產品的附加值。物以稀爲貴,由於設施農業發展的大都是時令中的稀缺品種,產品價格高,取得了高效益。以燕崖鄉大棚櫻桃爲例,價格最高的時候達到了500元/市斤,一般160元/市斤,最低價格25元/市斤,大大提升了產品的價值。

4、在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進程中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設施農業的高附加值爲農民提供了高收入。魯村等蔬菜種植農戶年平均收入達到了2萬元以上,燕崖鄉林果種植戶年均純收入達到了4萬元,高收入加快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進程。

設施農業的缺點,主要是一次性投入成本較高。例如日光溫室,每平方米投入約34、3元,一個標準的溫室(10米寬,50米長),需投入約1、8萬元。投入較高的塑料連棟溫室,每平方米投入約75元。一個6連棟溫室(佔地6畝),一次性投資需30萬元。沒有雄厚的資金,或得不到金融機構的支持,一般的農戶很難建設起來。

  (三)裝備情況

目前,xx縣的設施裝備還處於低層次階段。主要裝備有CO2發生器、大棚捲簾機、灌溉和藥物噴施設備。其中,全縣共裝備CO2發生器1560臺,主要用於日光溫室,配置率達到了50%;配備大棚捲簾機920臺,平均每個日光溫室0、3臺;用於設施農業的灌溉設備13200餘臺套,藥物噴施設備16000餘臺;地暖設備1套;採用無土栽培技術的共有8個溫室。

  三、投入構成和經營狀況

xx縣設施農業發展的投入全部由農戶自籌。經營狀況較好。按照設施農業發展種類不同,效益有所不同。

1、設施蔬菜業。採用日光溫室種植黃瓜、芹菜等蔬菜的,一個標準溫室(10米寬,50米長)年收入約1、5萬元,成本約3000元,純收入約12000元。主要銷往博山、泰安、湖北、東北等地;採用塑料大棚的,主要種植辣椒、西紅柿、黃瓜,間作佛手瓜,每棚(300m2)年純收入約1萬元;採用小拱棚的,主要種植韭菜,每畝年純收入爲11000-15000元。

2、設施林果業。主要採用塑料連棟溫室、日光溫室等設施,種植大棚櫻桃、油桃、草莓等林果作物。平均每棚(約600平方米)大櫻桃收入約5萬元,效益最高的收入爲6、2萬元。產品覆蓋日本、東南亞、香港等10個國家和地區。平均每棚(約600平方米)油桃收入約2萬元,銷往全國各地。

3、設施園藝業。主要以種植花卉和盆景、名木爲主。其中玫瑰實現了規模化種植,重要集中在魯村鎮王村,共有玫瑰溫室60多個。產品銷往北京、東北、湖北、泰安、青島等地。每個溫室年純收入5000元以上。雖然收入相較設施蔬菜業偏低,但由於具備易於管理、種植成本低、節約勞動力的優勢(一箇中年婦女即可管理),自20xx年至今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加快了當地的勞動力轉移。

4、設施養殖業。主要以養殖大棚鴨、大棚雞爲主。平均每棚(400平方米)鴨年收入約1-1、2萬元(20xx年數字)。按20xx年上半年銷售價格計算,每個棚養鴨年純收入將達到3萬元以上。每個棚(300平方米)養雞年純收入約0、6-1、5萬元。

  四、促進設施農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1、加強政府引導。各鄉鎮根據自身實際,確定了設施農業發展品種,採取政府引導,以點帶面的方式,促進當地設施農業發展。如魯村鎮在發展大棚蔬菜之初,鎮黨委、政府每個中層幹部建設了一個日光溫室,引導農民發展。在市場成熟以後,又將日光溫室全部出售給了農戶,由農戶自主經營,實現了政府引導發展設施農業的目的。

2、制定落實了設施農業發展政策。爲了發展設施農業,xx縣採取各類措施,抓好規範發展。燕崖鄉申請列入了全國農業大櫻桃標準化示範區,制定了無公害大櫻桃生產、銷售、檢測標準。魯村、悅莊、南麻、中莊等鄉鎮的林果、蔬菜均被認定爲“山東省無公害農產品”,提高了產品的知名度,促進了農民發展設施農業的積極性。

3、將農業機械購置補貼項目與設施農業發展有機結合,抓好設施農業的發展配套。對大棚捲簾機、水泵、藥物噴施等機械進行了扶持,提高了設施農業機械化水平。

4、對發展設施農業給予了相應獎勵。xx縣自20xx年開始實行了獎勵制度。對每建成1個存養1500只以上的肉鴨大棚扶持300元,每建成一處50個連片大棚的肉鴨標準化生產基地,獎勵5萬元。對每建成一個標準化雞舍協調金融部門提供貸款5萬元,扶持貸款貼息1500元。另外各鄉鎮對發展設施蔬菜也實施了一系列獎勵制度,提高了農民發展設施農業的積極性。

5、加大對設施農業生產用水、用電、機耕路等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組織舉辦了各類實用技術培訓班,提高了農戶的種植、養殖水平,爲設施農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6、鼓勵和扶持投資者成立了各類專業協會組織、中介機構,培養形成蔬菜瓜果、營銷、貯運、出口大戶,促使其能夠把本地的優勢產品帶出去,把先進的經營理念、技術、品種引進來。共培育發展運行規範和具有一定市場開拓能力的各類協會和合作組織150個,帶動農戶2萬戶。

7、抓好銷售市場和龍頭企業建設。先後建成東里無公害和沂蒙山果蔬骨幹市場2處,產地批發市場150多處。發展省級龍頭企業1家、市級重點龍頭企業7家,新認定縣級龍頭企業18家,保證了所產農產品能夠得到及時銷售,維護廣大農民的利益。

  五、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業機械化水平低。整個產業的機械化水平處於低層次階段,急需農機部門加大推廣扶持力度,促進設施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發展。

2、設施農業生產基地規模小,零星分散,拳頭產品少。設施農業產業化水平低,產業鏈短,品牌不強,輻射帶動能力差。

3、農戶技術水平低。原有的農業知識已不適應設施農業發展的需要,急需對農戶進行大規模的新技術培訓,充電加油。

4、農產品質量安全形勢嚴峻。現有的千家萬戶生產模式不利於有效監督,造成農殘超標問題仍有發生,降低了農產品的品質。

5、龍頭加工、流通企業不夠大,市場體系、運銷組織不完善,帶動力不強,農戶對市場的認知度不夠,生產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造成效益不穩定,抗風險能力不強。

6、設施農業的資金投入不足,投資主體單一,全縣的設施農業發展主要依靠農戶的自有資金和貸款資金。自有資金量十分有限。

六、今後發展設施農業機械化的建議

1、加大對設施農業機械化的投資扶持力度。設立專用資金,扶持農戶用於設施農業發展配套,提升設施農業機械化水平。

2、加強政府引導,根據區域實際建立特色型設施農業基地,實現產業規模化。加大投資、管理力度,打造強勢設施農產品品牌。

3、繼續對設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給予相應扶持。解決農戶資金薄弱的問題,由政府部門出臺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進行補貼。

4、抓好設施農業監管制度的制定和實施,從源頭上控制高毒農藥的使用和殘留超標,確保農產品達到無公害質量標準。

5、努力發揮現有銷售市場的潛力,由政府部門改造、提升或新建專業性、規模化、高知名度的農產品銷售市場。抓好推介、宣傳,積極向外界發佈銷售信息,引進外來客商,解決農民的銷售關。同時實行市場準入制度,杜絕不合格農產品流入市場,提升農產品的質量和水平。

6、抓好對流通企業、加工企業的扶持力度,促使其做大做強。

7、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提高農戶的科學管理水平。

8、研究新的設施農業發展模式,克服農戶單一經營抗風險能力差、技術水平低的不良因素,大力推行股份制農業、生產經營協會等形式,實現集約化、規模化生產、銷售。

9、推廣設施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爲設施農業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農業機械化調研報告6

活動時間:XX年6月30日-7月6日

活動地點:xxxx市xx縣大雲,魏塘、姚莊、丁柵,西塘

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需要政府的決策,更需要全民的參與。XX年6月30日至7月6日,xx大學xx農業機械化社會實踐調研團隊在張馨藝的帶領下一行9人,來到xx縣進行了爲期7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本次實踐以“農業機械化調研”爲主題,通過對xx各鎮的探尋,深入xx縣各鎮農業機構調查,走訪當地資深農民,向上一級政府反饋意見,我們相繼參觀了碧雲花園,魏塘甜瓜之鄉,丁柵漁民村,西塘古鎮,“小蜜蜂”葡萄生產基地,與此同時我們在各鎮進行農業機械化方面知識的宣傳,進一步倡導農民在農業生產中機械化的應用,讓大衆瞭解到機械在農業中的重要性。這次實踐活動增加了我們對xx農業化程度的深層瞭解,既看到了近年來xx縣相繼出臺了農機化扶持政策加快了農機化發展取得的成果,也深深的被xx人民的吃苦耐勞、勤勞樸實的精神所感染,更加堅定了我們刻苦學習、奉獻祖國的決心,因此此次社會實踐活動令我們受益匪淺。

一、xx簡介

近年來xx縣相繼出臺了農機化扶持政策加快了農機化發展。xx縣農機部門圍繞促進效益農業發展,全力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一是糧食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穩步提高。全縣擁有拖拉機5397臺、聯合收割機203臺,植保機械721臺套,農業機械總動力達33.76萬千瓦,機械原值15760萬元,位居全省前列。二是新機具、新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圍繞瓜菜、蘑菇、畜禽、花卉、水果等五大特色主導產業,配套裝備先進適用農業機械,促進了新機具、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全縣擁有冷藏保鮮4745m3,多功能田園管理機15臺,噴滴灌設施1935畝,大棚溫控設施3套,果蔬分級機5臺。三是公司投資農機成爲新亮點。在農機項目的引導扶持下,先進適用農業裝備成爲農業企業的投資熱點。xx碧雲花園有限公司先後投資395.3萬元,購置引進農產品冷藏保鮮庫1230m3、噴滴灌設施350畝、大棚溫控設施3套、田園管理機3臺、集雨設施2套、割草機3臺、農用運輸機4臺,主要生產環節基本實現機械化作業,較好地提升了產業層次和效益。xx縣的專業鄉鎮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魏塘的“中國甜瓜之鄉”、姚莊的“黃桃之鄉”、西塘的“沼蝦之鄉”、丁柵的“甲魚之鄉”、惠民的“蜜梨之鄉”相繼涌現。農業區域特色經濟加快了xx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農業現代化步伐,全縣初步形成了南部設施農業栽培、北部名特優水產養殖、中部食用菌生產的區域佈局,設施瓜菜種植面積4.9萬畝,淡水養殖8.3萬畝,糧經比例已調整爲45∶55,前幾年xx又啓動了3萬畝無公害大棚瓜菜基地。全縣上下以穩定糧食生產、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爲主線,探索了一條具有xx特色的結構優化增收之路,提高了農業競爭力,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步入了快速發展軌道。據農經統計分析,今年糧食收入2.7億元,比去年增17.4%,經濟作物7.08億元,增長10.5%,畜牧業7.3億元,增長27.5%,林業0.9億元,增長25%,食用菌0.58億元,增長5%,預計全年農業總收入18.5億元,增長24.9%。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中特色主導產業格局初步形成,今年推廣農產品標準化生產面積達到29.5萬畝,大米、水果、蔬菜、畜禽、食用菌及農產品加工等幾大特色農業產業不斷髮展,優勢進一步顯現。基地促龍頭,龍頭帶基地,相互促進、相互發展,龍頭企業健康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突破單一糧食加工,走出作坊式加工模式,由低檔次向中高檔次,由內銷爲主向外銷推進,涌現出具有一定帶動力的農業產業化經營企業26個。今年新增市、縣級農業龍頭企業各4家,全縣已擁有2家省級骨幹農業龍頭企業、9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縣級龍頭企業15家,4家農業行業協會、43家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其帶動輻射力進一步增強。生態綠色農業與循環經濟相結合,推廣了一批生態農業模式,建設了一批生態農業示範區,生態綠色農業優勢進一步凸現。今年新通過省級認證的無公害基地3個,國家綠色食品1個,組織申報的省綠色農產品4個正在認證當中。目前全縣通過省級認證的無公害基地16個,國家綠色食品1個,國家無公害農產品13個。

二、社會實踐具體情況介紹

碧雲生態農業機械化

7月1日上午,xx大學xx農業機械化調研社會實踐隊伍的同學來到了此次的第一站——xx碧雲花園。

這次社會實踐緊緊圍繞着農業機械化生產這一課題,通過對碧雲花園生態農業結構的調查、瞭解、學習現有一些生態植物的一些栽培技術和機械化設置。與碧雲花園的創建人潘菊明先生進行交流,逐漸對碧雲花園總體的結構、潘先生創建理念和對農業機械化前景的一些評價。

作爲xx優勢產業農機化示範基地農業大棚是種植過程中的重點設施農業。在作物培養過程中,運用最爲廣泛的便是大棚的機械化集中管理。大棚採用自動溫控,溼控對作物的生長條件進行精確控制,還利用自動遮陽棚保證陽光的適當供給。

在作物的灌溉方面,園區全面採用雨水灌溉,並配有專業的水淨化裝置,使用噴滴灌設備,使植物得能夠得到充足的無污染水分。

現在園區正處於建設當中,在未來的兩三年時間裏將會有巨大的變化,相信在兩三年後,作爲農機化的示範基地的“碧雲花園”,不管是在園區整體管理及進一步建設方面,還是在園內作物的培養方面,機械化程度一定會有大幅度的提高。甚至作爲典範,使周圍鄰近縣市,乃至全國各地的農業生產者們更加重視農業機械化,並使他們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農作物給他們帶來的經濟效益。

魏塘甜瓜之鄉之行

7月2日上午,xx大學xx農業機械化調研社會實踐小分隊到達了目的地魏塘益農合作社(曾被xx省農業廳評爲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先進單位)。

在輔導員、當地瓜農和隊長的帶領下,小分隊參觀了種植大棚,學習了甜瓜種植的有關知識和相應的機械化程度並動手嘗試了摘瓜。

當中我們瞭解到魏塘益農合作社由於引進外資,機械設備和改進生產技術,從而使種植規模不斷擴大。還了解到種植過程中不同時期應用到的相應農具和小型機械。而後,我們還品嚐了名爲皇后翠綠的甜瓜。在滿足和充實中結束了上午的調研。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由於人力、資金、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魏塘益農合作社的機械化程度相對不高,種植技術較爲傳統。基本上都採用人工採摘方式,國外先進的瓜果採摘機應用不足。據問卷調查發現,95%以上的瓜農農忙時會選擇僱傭農民採瓜,而很少有瓜農會想到使用機械,而且國內暫時還沒有普及效率高,價格低廉的瓜果採摘機。但是“甜瓜之鄉”機械化發展前景看好。希望在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扶持幫助下魏塘的明天會更好。

漁村印象

很多人以爲美是一種奢侈品,只有藝術家、文人才有,漁民村的美告訴你,美完全可能體現在生活底層,滲透在自然而然的舉手投足,辛勤勞作的汗水和特色創業的智慧之中。

這便是丁柵漁民村,也是xx大學xx農業機械化調研小組次此行的第三站。

漁民村,遠近聞名的六塔鱉產地。魚鱉混養是村裏的一大特色產業。7月3日,在丁柵黨委吳書記的陪同下,調研小組參觀了養鱉池,學習了養鱉過程中建池、引種、餵養和捕撈等有關知識。有幸欣賞到了的打甲魚的場景,還見識了打魚槍和其他一些新農具。

鑑於漁民村是由傳統家庭式漁民經集合而設,養殖捕撈手法承襲了傳統方式,生產方式還趨於人工和半機械化。但從蒸蒸日上的水產養殖事業,集垂釣、餐飲、休閒娛樂爲一體的正確發展模式不難看出,只有採用合適的操作方式,才能提高產品競爭力,提升產業層次和效益,實現和諧發展。

姚莊特色

近年來,在xx縣農機部門的大力扶持下,姚莊全力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歷史上的姚莊一直以種糧食爲主,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供應基地。正是因爲有了這樣的傳承,纔有發展農業機械化。xx農業機械化實踐小分隊通過調研瞭解到姚莊主要擁有各式拖拉機近五千臺,聯合收割機187臺,植保機械總動力約兩千千瓦,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30萬千瓦,在全縣佔有很大比重。新機具.新機械得到廣泛應用,包括播種機、還田機、耕作機、插秧機、脫粒機等。以錦繡黃桃和蘑菇爲突出產業,配套裝備新近適用農業機械,擁有冷藏保鮮51353立方米,多功能田園管理機,噴滴灌設施,大棚控溫設施,果蔬分級機,還配有農用割草機和農用運輸機以及一些再加工工機械。

姚莊的快速發展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值得思考的地方。農業機械化發展不是盲目的,機械設備不是越多越好,只有依託區域性優勢產品,尋找農機化的切入點和着力點,才能充分發揮機械的作用,提高作業效率。

“小蜜蜂”葡萄生產基地

7月5日,xx大學xx農業機械化調研小分隊來到第五站,魏塘鎮小蜜蜂葡萄生產基地。

關鍵詞:

頻振式殺蟲燈

該燈是農業部推廣的物理誘殺蟲害裝置。葡萄上的各類害蟲,通過該等夜間的燈光、波、色、味等四種功能可誘殺1287種害蟲,基地果穗生長至採收期間可不實施殺蟲劑農藥。

灌溉

葡萄基地還引進了以色列滴管灌溉技術,在葡萄生育期間,控制漫灌,同時控制土壤地面水分,以株定水滴灌,降低葡萄果實的含水量,提高品質。除了瞭解到正在使用的一些裝置,我們還學習了很多新技術。例如葡萄套瓶,生物農藥防病,生態施肥等。

走訪

調研小組到達葡萄基地時,正值農民們下地勞作,小分隊於是分散在田間對農民進行問卷調查。95.3%的農民都表示更願意用機械代替人力,95%的農民意識到機械化對xx農業發展的重要性。但就小蜜蜂葡萄基地來說,43%的村民認爲政府的投入力度相對不夠,機械化程度相對不高。除此之外,小分隊還走訪了一些農民家庭,瞭解他們曾經使用和想要使用的機械化設施,併發放宣傳單。

思考

由於是精品葡萄,種植過程中使用大型機械的可能性較小,但這並不妨礙發展機械化的生產模式。這就需要我們紮實文化課的基礎,充分運用創造力,能夠設計出合適的機械。

本次社會實踐我們走訪了5站,歷時7天,農業機械化是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先進農業生產力的重要標誌。農業結構的不斷調整爲農機化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xx縣緊緊抓住農業發展的新機遇圍繞率先基本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目標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在近幾年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將“xx獨特的農業發展模式”,推向xx,乃至全國,對新農村的發展,農產量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義!

三、小分隊總報告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先進農業生產力的重要標誌。農業結構的不斷調整爲農機化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xx縣緊緊抓住農業發展的新機遇,圍繞率先基本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目標,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近年來,xx縣相繼出臺了農機化扶持政策,加快了農機化發展。同時其發展也存在着農機科技含量低、農機化投入相對不足、農機化程度相對不高等問題。

1、基本現狀

xx縣地處xx省東北部杭嘉湖平原,位於江浙滬兩省一市交界處,轄區耕地面積458072畝,總人口38萬,其中29萬是農業人口,佔75%,人均耕地面積1.5畝。;第一產業實際從業人員18.69萬人,農業人均純收入已經上升到10121元。傳統農作物以水稻、大小麥等爲主,近年來,隨着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瓜果等經濟作物發展迅速,大棚蔬菜是xx農業最具特色的產業之一,全縣大棚蔬菜面積超過5萬畝,機械耕地面積32.64萬畝,植保機械作業面積136.35萬畝,機械收穫面積31.13萬畝,播種面積1.27萬畝,農業產業結構漸趨合理,農業產業特色明顯,瓜果蔬菜、畜禽養殖、淡水養殖等已具規模。

(1)農機化裝備增強,發展空間很大。至XX年底,xx縣農機總動力253182kw。農業生產中,農業機械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糧食作物生產中農業機械化水平較高,機耕率90%,機脫率100%,機電排灌92%,機收率32%,機植保率66%。而農業結構的調整以後,新興經濟作物生產中農業機械化的利用程度低,尚處於起步階段,瓜果蔬菜、畜禽養殖、淡水養殖等生產過程中,機械化水平還很低,只有少數環節使用機械,大量還需依靠人工作業,農機化發展的空間很大。

(2)農機化投入多元化,服務社會化。農機化投入機制有了新的突破,改變了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農戶單一投入的格局,逐步形成了以政府投入爲導向、農村各類經濟組織和專業大戶爲主的多元化投入新模式。農村經濟組織、專業大戶購置了農業機械,以農機服務隊等形式,進行社會化服務,把農機作爲一項產業來經營。

(3)農機化管理法制化,管理力度大大加強。隨着農業部《農用拖拉機及駕駛員安全監理規定》、《聯合收割機及其駕駛員安全監理規定》、《聯合收割機跨區作業暫行管理辦法》、《xx省農業機械管理辦法》的頒佈實施,以及《xx市拖拉機駕駛員管理辦法》和《xx市拖拉機牌證管理辦法》的實行,農機生產、銷售、使用行爲得到規範,農機化管理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軌道,管理力度大大加強。

(4)農機經營效益化,農民收入增加。XX年,xx縣農機經營單位數11817,收入18416.66萬元,純收入7127.42萬元,爲農民人均收入貢獻245.7元。在市場的引導下,農機經營效益明顯,農民收入不斷增加。

2、存在的問題

xx縣的農機化水平在不斷提高,但是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還是不能適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水稻、大小麥及油菜等大宗農作物農機化水平有待提高。雖然全縣機耕率水平已經比較高,但是水稻、大小麥、油菜等種植、收穫等許多環節還是大量依靠人工作業,農民還不能從根本上解放出來。

(2)設施農業的農機化水平很低。近年來,xx縣設施農業發展很快,但是與設施農業配套的農業機械引進、示範、推廣力度不夠。雖然在碧雲花園大棚澆灌設備水平比較高,但是像“甜瓜之鄉”等地的大棚仍然使用人工澆灌。目前推廣的僅有大棚多功能管理機等爲數很少的農業機械,推廣範圍和規模也僅限於農業園區和少數大戶,與大棚配套的噴滴灌設施應用範圍也不廣。

(3)農產品加工儲運機械發展緩慢。隨着農業結構的調整,xx縣的瓜菜水果的種植面積逐年增加,瓜菜水果等農產品年產量已達到100萬t。目前以鮮銷爲主,只有少量農產品經加工後投放市場或者採用冷庫保鮮,雖然較XX年已經有相當大的提高,但是總的來說農產品加工儲運機械發展緩慢,農產品附加值低,適應市場能力較弱。

(4)畜禽水產養殖機械化水平不高。生豬、家禽、淡水養殖等雖然已達到一定規模,但機械化水平低,目前只有漁業生產上增氧設備在使用,大量依靠人工作業,我們參觀了丁柵“甲魚之鄉”,仍然採用打甲魚的方式獲得成品甲魚,效率不高。養殖戶急需相應的機械設備來提高生產率,增加產品附加值。

3、農機化發展對策

農業機械化的目的是爲了提高農業生產率、降低農產品生產成本、轉移農村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因此,xx縣農機化發展的思路是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緊緊抓住農業結構調整機遇,以農民增收爲目的,大力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傳統農業產業機械化水平,拓展新興農業產業農業機械化水平,逐步實現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解放農村勞動力,實現農機化發展的目的。爲實現這一目標,應採取以下幾方面措施:

(1)重視農機化作用,切實做好建設農業機械化的工作。加大對xx縣農業機械化的財政投入,定製好農業機械化發展目標,將其作爲xx縣發展計劃的一部分。

(2)加強基層農機化推廣隊伍建設,健全農機化推廣體系。農機化發展必須有一支高素質的農機化推廣隊伍,要進一步加強基層農機化推廣服務隊伍建設,保證編制、人員、經費的落實,通過技術培訓等形式加強其業務技能和管理能力,提高農機化服務能力。

(3)政府投入資金,戰略性調整農業機械化結構,以適應農業結構的調整。一是要提高水稻、大小麥、油菜等大宗農產品的機械化水平,從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提高機械化水平面;二是加快設施農業配套農業機械的引進、推廣,重點支持高效益設施農業實現機械化;三是加快引進畜禽、淡水養殖機械,提高規模化養殖的機械化水平。

(4)加強組織,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農機管理部門要按照市場規律,合理佈局農機化區域,做好農機供求、服務等信息工作,進一步擴大農機社會化服務功能。

(5)加強引導,形成多層次、多元化投入機制。建立以政府和集體資金投入爲導向、以農村經濟組織和農民投入爲主體的農機化投入機制,逐步加大對農機化的投入,促進農機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