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保護專題調研報告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水資源保護專題調研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水資源保護專題調研報告

水資源保護專題調研報告1

鎮康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水資源管理與保護工作,根據展20xx年鎮康環保世紀行活動的通知要求,由水務部門高度重視,結合職能工作,成立調研工作組,主要圍繞全縣水資源管理與保護、潔淨河道等相關工作開展情況、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水資源管理與保護工作開展情況

20xx年1月,國務院發佈了《關於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這是繼20xx年中央1號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會議明確要求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以來,國務院對實行該制度作出的全面部署和具體安排,我縣積極貫徹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從制度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

(一)做好規劃,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鎮康縣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和《鎮康縣水資源保護規劃》是貫徹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前提和基礎,是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的具體體現。目前已完成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基礎數據收集工作。

(二)加強水土流失防治。一是抓好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強化監督執法,依法行政,推進水土保持預防監督工作。二是是加強水保工作,改善水源地生態環境。認真貫徹執行建設項目中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即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三是強化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加強水源涵養區、河道源頭區的保護;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建設項目佔用水利設施和水域等補償制度。20xx年以來水務局發出責令整改通知42份,促進礦區預防和治理水土流失。

(三)重要水源地保護情況。重要水源地保護工作是一項長期而又艱鉅的任務,我縣對水源地保護採取統籌兼顧、突出重地的原則,加大對城鄉集中飲水水源的保護力度,明確鎮康縣南傘水庫、中山河水庫、小龍洞水庫等爲重點水源地保護區,科學調整並劃定水源保護區,確保水環境安全,20xx年以來,共規劃實施水源地保護區50個,並在保護區內製定了界碑,明確了四至界限,共投入資金50萬元。多年來,在水源地保護中我局始終做到多措並舉,嚴格管控,一是開展執法檢查活動,加強執法力度。開展了“環境污染綜合專項整治行動及環境安全大排查活動”、水資源專項執法檢查活動”。對違法項目或行爲,依法採取行政處理措施或行政處罰。二是採取措施,確保水質安全。爲做好水質檢測工作,我局積極向上爭取項目,共投入資金72萬元,成立了鎮康縣水質檢測中心,解決了檢測設備和人員問題,定期對水質進行檢測,確保廣大人民羣衆飲水安全。

(四)節水工作開展情況。一是水務局多年一直利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着力加強《水法》、《防洪法》及《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在水源地保護範圍內向公衆發放水法律法規宣傳冊10000冊,內容包括《水法》、《水土保持法》等4部法律法規,把節水意識宣傳活動廣泛,深入的開展,讓節水活動宣傳上街道、到社區、進校園,做到家喻戶曉,進一步增強全社會水憂患意識和水資源節約保護意識,形成全社會節約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風氣。二是推進田壩澳洲堅果、幫龍山澳洲堅果、木場冬桃等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引導農民因地制宜興建小型蓄水、引水、提水、集雨設施,發展以小壩塘、小水池、小水窖、小水溝、小泵站等爲主的山區“五小水利”,新增和改善農田灌溉和排澇面積1.5萬畝,從根本上改變山區“靠天吃飯”的被動局面。

二、潔淨河道工作開展情況

在開展潔淨河道工作中,我局以全面實施河長製爲抓手緊緊圍繞構建“互聯互通、引排順暢、水清岸潔、生態良好”的現代河網水系,基本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目標。一是抓實河庫岸線的管護工作,在管護好已治理的南捧河鳳尾段、軒崗河勐捧段、南汀河軍賽段1-5期、南傘河(界河)縣城段39.46公里河道的同時,繼續積極向上爭取南傘河、勐堆河等河道治理項目申報工作;二是抓實河岸綠化美化工作;目前共完成勐捧河河岸、南汀河河岸綠化14km,累計種植藍花楹、火把花、柚木、澳洲堅果、楊柳等綠化樹20000多棵,取得了一定效果。三是抓實河道採砂管理;爲進一步加強對河道採砂管理,我局實行定期和不定期河道巡查制度,發現非法違規採砂及時處置,對羣衆舉報和信訪反映的違法採砂情況及時查處。截止20xx年9月18日止,全縣共開展執法巡查5次,共出動車輛10輛次,出動執法人員25人次,共排查出我縣河道採砂戶27戶,其中有證24戶,無證3戶,目前已責令停工,並對3戶採砂戶進行了依法處理。通過開展巡查,進一步規範了我縣河道採砂管理秩序。四是抓實河道衛生整治;由局水政大隊牽頭,加大河道衛生整治執法力度,重點整治亂丟垃圾,亂排污行爲,今年以來,共開展河道衛生整治執法活動2次,查處亂丟垃圾7起,亂排污3起。

三、存在困難和問題

(一)工作人員力量不足。由於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和潔淨河道工作目前尚處在前期工作階段,相關工作人員和羣衆對這項工作了解不多,認識不深,有些地方對這項工作認識不深,重視不夠,各鄉鎮雖然出臺了工作方案,但當地巡河、管河、治河、水源點保護等工作還沒有實質性開展巡查員、專管員、保潔員等專職工作人員還未落實,人員編制不足,給工作開展帶來了一定困難。

(二)經費保障不足。做好此項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工作經費和保障經費,特別是警示牌等一些硬件設施購置,由於沒有納入年初預算,目前經費尚未得到落實,警示牌無法制作。

(三)水環境持續變差。經對全縣水環境進行排查,當前影響我縣水環境的主要因素有四個方面:一是工業點源污染(如:糖廠、水泥廠、礦山);二是農業面源污染(如:農藥、化肥等殘留物);三是畜禽養殖污染(如:庫區周邊、沿河村落);四是生活污水污染(如: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庫區)。治理難度最大的主要是農業面源污染和畜禽養殖污染。

(四)河道採砂管理存在一定困難。一是規劃完善問題;目前,我縣採砂規劃方案還不是很完善,採砂活動及其管理缺乏科學依據。二是隊伍建設問題;執法機構不健全,缺乏必要的經費及裝備,管理能力和執法水平亟待提高。四是邊界盲區問題;邊界河道非法採砂管理和執法難度大。五是威懾力度問題;水法規對違法採砂處罰力度明顯偏小,違法人員違法成本低,懲戒作用不明顯。這些問題的存在,部分河道非法採砂屢禁不止,而且頻繁引發邊界水事糾紛,河道採砂管理面臨的形勢比較嚴峻。

四、下步工作建議

(一)加強宣傳,營造氛圍。充分利用輿論媒體,加大工作宣傳力度,努力在全縣營造全民參與、部門聯治、社會共治的河庫水資源保護治理的良好氛圍。

(二)明確職責,迅速行動。結合本次調研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確各級各部門職責,明確河庫保護管理和治理的責任主體和直接責任人,明確河流、水庫巡查員、保潔員、專管員,製作並設立責任公示牌,深入開展河庫保護工作,以點帶面,以面保點,全面推進。

(三)再接再厲,加大治理。在十二五中小河流治理的基礎上,儘快啓動南傘河景觀治理工程、南傘水庫除險加固、南汀河治理六期工程和勐堆河道治理工程,繼續延伸河流治理長度,固護岸線、河道疏浚,對新進規劃的水庫、山塘加大除險加固力度,確保工程安全。

(四)不折不扣,抓好水土保持與水生態建設。我縣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體系已初步建立,生態脆弱地區水生態修復已取得一定成效,在今後工作中,我們將積極向上爭取項目,加大治理力度,努力使江河、水庫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到65%以上,逐步建立起水資源和水生態補償機制。

(五)初步建立有利於水利科學發展的制度體系。進一步增強水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能力,基本形成以公共財政投入爲主的水利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建立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水利工程良性運行與管護機制,進一步理順水價形成機制,在全縣範圍內初步形成水利應急管理體系、安全監督體系、科技創新體系和質量管理體系,進一步加強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

水資源保護專題調研報告2

一、調研目的

水是生命的源泉,沒有水,我們的生活將無法繼續下去,人類就不能生存。雖然我市不是一個用水緊張的城市,但水污染卻存在,我家門前的小河就是的見證。這條小河原先可美了,河水清澈見底,游魚水藻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三五成羣的小孩子在河裏嬉戲、打鬧。岸邊楊柳依依,倒映在風平浪靜的水面上,爲小河增添了許多生趣,幽靜極了!那時侯的小河是居民的驕傲。因此,連續6年榮獲“省級文明農村”榮譽稱號。可現在呢?它被污染的不成樣子了,河邊垃圾成堆,而且臭氣熏天,變成了一條黑乎乎,臭烘烘,人見人厭的臭水溝了。失去了以前美麗的外貌,被人們強迫地換上了一副醜陋的外表。人們的生態環境受到破壞,我們必須共同關心和解決全球性的環境問題。因爲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因此,我利用雙休日的時間約上老爸去坦頭老家做一次實地調研。

二、調研過程

訪問爺爺有關河流的情況,把照片拍攝下來,對家門前的小河的水污染進行實地調研、討論。

三、水污染的原因

1、據我調研所知,工業廢水、生活廢棄物不經過專業的處理,直接排入河裏,就會造成嚴重的水污染。大量的使用化肥和農藥,也會污染水資源。

2、人們往往爲了圖省事,把垃圾隨手的扔在了清澈的`小河裏,使水變髒、變臭,成爲了臭氣熏天的臭水溝。

3、有些人經常隨便地把一次性飯盒、一次性塑料杯,還有白色的塑料袋,往小河隨手一扔,就一走了之了。裏面的污染物會滲透到深水裏。水就會污染,也會造成白色污染。

4、有些賣蔬菜的小攤,剩下了一些壞的蔬菜,往往扔在一邊,就不再管了,有些住在河邊的家庭,經常也把一些壞了的菜扔到了水裏,在以後漫長的日子裏,臭菜腐爛了,甚至有些糞化池的髒水也直接排到河裏,就嚴重的污染了水資源。

四、調研分析

經過實地調研,我認爲水污染給居民帶來的危害。

地下水污染,用水困難,河水污染嚴重滋生大量蚊蟲,河水散發刺激性氣味,對人們的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五、解決方法

1、爲了改善河道環境,應儘快開展河水、河岸等全方面的治理工作。首先,對污染源進行處理,杜絕工廠、養豬場把污水、糞渣直接排放到河流中,應集中處理,避免其對環境的不利影響。然後,對河邊、河道中的建築材料(已廢棄的.)進行清除,並對水道進行整改,進一步將河內的垃圾、淤泥清除。後在河邊種樹,植草皮,建立綠化帶,避免沙土流失。

2、對沿岸居民及全體市民進行環保教育,增強環保意識,河流的環境,主要還是在於大家的思想意識,故人們應自覺保護河道,保護環境。這樣,一條全新河流纔會永遠呈現在人們面前。

六、結論

總之,要明確,環境受破壞,受影響的還是人們自己,我們應當充分了解環境與人類之間的相互關係,充分認識到人們改變環境的利與弊。影響水資源的因素還遠遠不止這些。雖然我的調研研究也許還不夠成熟,但希望能把環境問題,水污染問題在人們的腦海中的地位提高,這樣纔會使出現的問題一天天好轉。我們要儘快讓地球母親恢復它以前美麗的樣子吧!

水資源保護專題調研報告3

爲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關文件精神,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推進我省水資源保護與管理,20xx年5月,省政協人資環委組織部分委員和專家,赴贛州、萍鄉、新餘三市就“加強水資源管理與保護工作情況”開展了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水資源基本情況

我省降雨相對豐沛,水資源比較豐富,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1565億m3,居全國第七位,人均水資源量3700m3,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200m3),但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目前,我省水質總體較好,據20xx年對全省446個主要水功能區的監測評價結果,達標率達到85%以上,主要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全部達到Ⅲ類以上。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我省水資源問題開始顯現,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的壓力進一步增大。一是由於缺少大型水資源配置工程,水資源調節能力差,開發利用率僅爲17%左右,工程性缺水問題較爲突出。二是雖然水質狀況總體較好,但呈惡化趨勢。以鄱陽湖爲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鄱陽湖水質全部爲Ⅲ類以上,其中Ⅰ、Ⅱ類水平均佔70%以上;進入21世紀,特別是20xx年以後,Ⅰ、Ⅱ類水只佔50%,Ⅲ類水佔32%,劣Ⅲ類水佔18%;20xx年(豐水年),Ⅲ類水以上佔71.3%,劣於Ⅲ類水佔28.7%。

二、水資源管理與保護工作成效

(一)完成水量分配,基本劃定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

20xx年我省在全國率先完成主要江河水量分配,在此基礎上設區市水量分配細化工作也基本完成。20xx年經省政府印發了《江西省(鄱陽湖)水資源保護工程實施綱要》,基本劃定20xx年全省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

(二)嚴格水資源論證制度,水資源管理逐步規範。隨着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實施,水資源論證作爲項目審批的前置條件已得到大多數政府部門的認可。通過水資源論證進一步規範了取水許可,推進了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的落實,取用水管理逐步規範。

(三)水環境監測水平逐步提高,水資源保護基礎進一步夯實。從20xx年開始,我省累計自籌資金4000餘萬元,完成了1個省中心和8個分中心水質分析化驗室的建設和改造。組織完成了江西省21世紀前10年地表水資源質量變化情況調查評價。在此基礎上,對全省446個省級水功能區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水質狀況監測評價,初步掌握了我省水環境質量狀況。

(四)節水型社會建設順利推進,節水意識不斷提高。爲了規範用水,我省在全國率先完成了全省工業、城市生活及農業灌溉用水定額的制訂和修編工作。同時,重點加強了對萍鄉、南昌、景德鎮等3個國家級和湘東區等10個省級節水型社會試點的督促指導。經過努力,我省用水效率大幅度提高,全省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由20xx年的168m3降低到20xx年的108m3。

(五)水務體制改革進一步推進,水資源管理能力逐步加強。目前,全省已有4個設區市水務(水利)局單設了水資源科,有4個設區市設立了單獨的節水辦或水資源管理中心,有20餘個縣(市、區)設立了單獨的水資源管理辦公室(節水辦),有39個市、縣(區)設立了水務局或明確了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水務管理職能,佔全省縣級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門的35.6%,市縣級水資源管理機構、隊伍和能力建設得到一定加強。

(六)水資源保護力度加大,水環境得到綜合治理。城市飲用水源地保護和監督管理不斷加強,城鄉居民飲用水安全得到保障,全省公佈了27個供水人口在10萬人以上的省級重要飲用水源地名錄,並全面啓動重要飲用水源地安全保障達標建設。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省水資源管理與保護的形勢日益嚴峻,突出表現爲公衆水資源管理與保護意識薄弱,水資源管理能力不強,基礎工作不紮實等。

(一)對水資源管理與保護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節水意識不強。我省經濟欠發達,水資源相對豐沛,儘管經過多年的宣傳和推動,節水意識和用水效率有所提高,但是水的憂患意識仍然不強,各級政府沒有把水作爲一種重要資源來管理和保護,工作缺乏主動性。全省用水浪費嚴重現象普遍存在,農業灌溉大水漫灌十分普遍;工業用水浪費較爲嚴重,工業用水設備陳舊、工藝落後,重複利用率偏低;由於價格不合理等因素,城鎮生活用水浪費嚴重,供水管網老化,漏損率較高,公共用水設施跑、冒、滴、漏嚴重。

(二)水資源管理能力依然薄弱。我省水資源管理能力整體薄弱。一是管理體制不順,機制不暢,大部市縣仍然是“多龍管水”,無法形成治水合力。由於水資源管理機構涉及部門衆多,部門間職能交叉,各自爲政,缺乏統一協調。涉水事務一體化管理是水利改革的重點。截止20xx年底,全國74.6%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實現了涉水事務一體化管理,而我省僅爲35.6%,且職能仍未理順,水務一體化管理的優勢還未完全顯現。二是管理隊伍不強。僅有4個設區市水利(水務)局設立了單獨的水資源管理機構,大部分市、縣水資源管理部門既缺乏技術支撐單位,也缺乏專業的水資源管理人員,有的縣甚至沒有固定的水資源管理人員,混崗現象較爲普遍。三是管理法規制度不健全,如水資源論證制度和入河排污口審批儘管已被列爲到項目審批的前置條件,但其監督管理的相關法規制度尚不健全,已不能滿足新形勢下的管理需要。四是管理手段落後,基礎設施建設遠不能適應水資源信動態化、定量化和智能化的管理需要。

(三)局部存在工程型和水質型缺水。工程型缺水的問題已初顯端倪。隨着經濟社會發展,用水總量增加,生活和工業等高保證率用水需求的迅速增長,由於缺乏控制性工程,調控能力不強,水資源開發利用率不高,局部地區工程型缺水開始顯現。近年來水質狀況整體有所好轉,但仍呈惡化趨勢。同時,隨着社會經濟發展,大量城鎮污水、農業面源污染和礦山開採廢水排入河湖,導致水體污染加劇,局部地區出現水質型缺水。

(四)用水結構不合理,用水效率低。農業用水比重偏大,佔總用水量的65%以上,且農業用水效率低下,據調研,有相當一部分灌區的灌溉設施修建於上世紀50、60年代,老化損壞嚴重,灌溉渠系滲漏損失較大,灌溉水利用係數偏低,用水效率低。工業和三產用水浪費嚴重,重複利用率不高,20xx年全省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108m3,與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

(五)水資源費徵收標準過低,水資源保護經費投入不足。我省水資源費徵收標準爲全國最低,難以發揮促進水資源優化配置、節約、保護的作用。水資源費標準較低,部分地區徵收和管理積極性不高,存在徵收不到位、水資源費截留挪用的現象,部分地區擠佔挪用比例達70%。同時,由於水資源管理與保護的投入機制尚未建立,保護經費得不到保障,嚴重製約了水資源管理與保護工作的開展。

(六)生態補償機制不完善,補償力度不大。爲保障鄱陽湖等下游區域水生態環境安全,“五河”及東江源區社會經濟發展受到限制。目前對於源頭區的生態補償機制尚未全面啓動,降低了源頭地區保護水資源的積極性。儘管已啓動了袁河流域水資源生態補償試點,省政府專門列支1500萬元,但補償機制尚仍不完善,源頭區水資源保護積極性仍然不高。

四、對策與建議

我省水資源管理與保護的最高目標是永保鄱陽湖“一湖清水”。在新形勢下,必須堅持水質、水量、水生態一起抓,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嚴格水資源“三條紅線”管理。通過綜合運用各種措施和手段,全面系統地做好水資源管理與保護各項工作,爲建設富裕和諧秀美江西提供可靠的水資源保障。

(一)加大水資源管理與保護的宣傳教育,嚴格水資源管理考覈。結合節水型社會建設,加強水情教育,使羣衆深入瞭解當地水資源條件、開發利用現狀、存在的問題等,鼓勵公衆參與水資源利用與保護的重大決策,提高羣衆自覺珍惜水、節約水、保護水的意識,形成良好的水資源保護氛圍。

切實落實水資源管理政府首長負責制,儘快出臺我省的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覈辦法,把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和保護主要指標納入省政府對市縣政府的年度考覈,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對本行政區域水資源管理和保護負總責。

(二)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強水資源論證和取水許可保障制度建設。一是儘快出臺《江西省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施意見》,加快“三條紅線”的劃定和分解工作,實行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區納污總量控制;實行水資源區域限批制度,對取用水總量已達到或超過控制指標的區域,暫停審批建設項目的新增取水;對取用水總量接近控制指標的區域,限制審批新增用水。二是各用水區制定年度用水計劃,及時分解到大用水戶,並按照年計劃、月分解,季考覈和年總結的要求,對各區域和部門進行用水考評。三是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就水資源論證和取水許可管理出臺相關的政策法規。對新增取用水戶,要嚴把論證和審覈關,發放新的.取水許可證要與“紅線”掛鉤,凡突破“紅線”的取水許可一律不得審批;實行嚴格的備案和公示制度;加強水資源的監督執法,嚴查無證取水、亂設排污口、不安裝計量設施、不繳納水資源費等違法行爲,保障“紅線”指標落到實處。

(三)進一步深化水務管理體制改革,加強水資源管理能力建設,加快建設全省水資源信息管理系統。一是通過加大宣傳力度、加強隊伍管理、資金安排三方面深化水務管理體制改革。通過宣傳教育,營造水務一體化改革的良好氛圍;指導已實現水務一體化管理的地區進一步理順職責,落實人員,採取有效措施進一步夯實水務一體化管理的基礎,建設一支有知識、懂管理、善經營的水務管理隊伍;在水資源節約、管理、保護的項目和資金安排上,在同等條件下向完成水務體制改革的地區傾斜,通過項目、資金引導推動水務體制改革工作。二是通過完善法規制度建設、增加投入、健全機構等手段,提高水資源管理能力。加強領導,明確考覈責任,實行嚴格水資源管理與保護問責制;完善法規,強化執法監督,儘快制定相關地方配套法規,依法加大監督執法力度;保證投入,拓寬融資渠道,各級政府單列水資源保護財政專項資金,加強水資源費徵收和管理,吸引市場和社會資金,同時積極爭取國家生態補償資金;健全機構,加強隊伍建設,重點推動有條件的市、縣成立水資源科、股,成立獨立的節水機構或將歸屬城建部門的節水辦建制劃歸水利部門,加強對現有水資源管理人員的專業培訓,確保市、縣有專業、專職的水資源管理人員從事水資源工作;加大宣傳,增強全社會水憂患意識和水資源節約保護意識,引導公衆參與管理和監督。三是加快建設全省水資源信息管理系統。加快建設與水資源“紅線”管理相匹配的省級水資源管理系統,實現對“五河”幹流、主要支流設區市界斷面的水量水質,取水大戶的在線監測,實現對重要水功能區的水質監測,並完成省水資源監控中心的軟、硬件環境建設;完成省、市水資源管理系統建設;通過對水資源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實現江西省水資源的動態化和信息化管理。

(四)推進水資源保護基礎工作。一要強化水功能區的監督管理,全面開展全省446個地表水功能區水量水質監測,按月向社會發布全省水資源質量公報,並作爲年底考覈的依據,爲政府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二要加強重要飲用水源地的保護,確保城鄉居民飲用水安全,編制《江西省城市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規劃實施方案》。全面開展飲用水源地達標建設,凡已列入國家和省級重要飲用水源地的,要抓緊編制飲用水源地保護規劃,報同級人民政府審批。三要加強對如何排污口的管理,嚴格排污口論證制度,對排污口進行登記和複覈,嚴格納污總量控制制度,嚴禁在五河源頭及鄱陽湖、飲用水源保護區設置排污口;對在其它河段設置排污口的,要嚴格排污口設置許可論證,凡超過水域納污能力的,一律不得批准。四要加強應急處置能力建設,提高應對水污染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

(五)逐步推進農村水環境整治,保障飲水安全。以農村水環境整治爲契機,統籌安排、有序推進全省農村水環境整治工作。一是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完成水務改革的市縣及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爲重點,以農村水庫山塘的整治、農村溝渠門塘水系的溝通和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爲重點任務,實現農村溝渠門塘水系基本連通,水活水清水美,防洪、灌溉及排澇能力明顯增強,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取得突破。二是健全飲用水源地保障應急體系。建議加快供水人口20萬以上城市應急(備用)水源地建設,切實提高應對突發水污染事件的處置能力,提高特殊乾旱條件下城市供水保證率。

(六)完善“五河”及跨省河流源頭區生態補償機制。目前,流域生態補償制度尚不健全,環境產權和責任不清、區域之間發展不均衡已成爲嚴重的社會問題,影響了流域上下游之間的均衡發展和水資源保護,生態補償已經成爲重要的環境經濟政策和發展戰略之一。袁河流域生態補償試點已啓動,初步建立了生態補償政策,但東江和其他五河源頭區,尚未開展生態補償工作。建議儘快完善流域源頭區生態補償機制,通過生態補償促進下游區域的節約用水,通過跨省或省內財政轉移、調整產業結構、綠色產業合作和帶動等措施,促進上游區域經濟發展,提高保護水源的積極性,進而保障流域下游飲水安全、生態安全。

(七)提高水資源費徵收標準,實施用水累計加價制度。水資源費是水資源開發、節約、保護的重要經費來源,江西省水資源費徵收標準全國最低,建議儘快修訂《江西省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徵收管理辦法》,依法擴大水資源費徵收範圍、提高徵收標準。實行用水累計加價制度,提高公衆節水意識,促進節約用水和水資源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