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鄭和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鄭和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鄭和作文

關於鄭和作文1

鄭和率領一支規模宏大的船隊一共七次下西洋,前後到過三十多個國家。鄭和六十多歲時還繼續出航。最後犧牲於航海事業。鄭和的成就十分大,他的遠航達到了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峯,不僅開闊了我們中國人的眼界,還促進了我國與亞非許多國家的友好來往。使我們的物產名揚海外。

讀了這篇文章,我對其中那鮮明的人物,鄭和,產生了很深的印象。鄭和是一個十分豪爽的人,從“雙手抱拳”可以看出來。鄭和還是一個勇敢、鎮定、聰明機智的人,對於航海這個十分危險的任務,人們都不敢參加。而鄭和卻不一樣敢挺身而出,由此看出他很勇敢。爲什麼說他鎮定、聰明機智呢?那是因爲鄭和遇到了危險還臨危不懼、鎮定自若,指揮船隊在波峯浪谷中奮勇向前。而且遇到了海盜,還想出了好辦法,將海盜打敗了。鄭和還有着頑強的探索精神,他都將自己的.一生奉獻了出來

這就是偉大的鄭和。

關於鄭和作文2

鄭和這個名字對我來說並不陌生,很小的時候,媽媽就經常帶我去鄭和公園遊玩,那個時候媽媽就告訴我:鄭和是古代的一名大英雄,那個時候他就乘着大木船到過世界的好多地方,我好羨慕他。

今年是紀念鄭和下西洋600週年,我對鄭和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鄭和是雲南回族人,本姓馬,小時候被閹入宮,後來隨明成祖朱棣起兵立功,賜姓鄭,叫鄭和。雖然他小時候歷盡磨難,但他從不屈服,成爲了名副其實的大英雄,舉世聞名,爲中國的歷史譜寫了光輝的一頁。

明朝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六月,鄭和第一次率領2。7萬多人,分乘62艘大海船,浩浩蕩蕩地從江蘇太倉出發,途經近十個國家,後來又六下西洋,到過許多國家,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的東海岸。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我敬佩他的智慧和膽量,這時我不由得想起了有名的“泰坦尼克號”,“泰坦尼克號”建造於二十世紀初,她是當時最大最有聲望的載人遊船。泰坦尼克號有260米長,28米寬,重大約46000噸,比鄭和的船可大多了,船上有899名船員,可以運載3300名乘客。“泰坦尼克號”當時被認爲是一個技術成就的完美作品。

16個水密(不進水的)艙防止她沉沒。一個船員在航行中說過:“就是上帝親自來,他也弄不沉這艘船。”當時人們稱她爲“永不沉沒的船”確實她的造船技術要比500年前鄭和下西洋的船隊先進的多,可惜還是沒有躲過海上的冰山,最終葬身於海底,由此可見,當時鄭和下西洋的壯舉充滿了艱難險阻,要經常地應對惡劣的氣候,要應對海洋的看不見的水下情況……

我由衷地敬仰鄭和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精神,我要把他的精神用在我今後的學習上,爲祖國的建設出一份力!

我心目中的冒險家——鄭和

關於鄭和作文3

鄭和公園位於昆陽鎮月山之巔,海拔1941。4米,佔地面積250畝。爲紀念鄭和,晉寧縣委縣政府決定從1979年起興建鄭和公園,經過連年的建設和發展,已基本建成。公園規模弘大,園內除遍植樹木花草外,已建成鄭和紀念館、鄭和紀念亭、鄭和故居、鄭和雕像、三寶樓、鄭和碑林,並修復了鄭和之父馬哈只墓。其中鄭和紀念館被0雲南省委列爲近代史和國情教育基地之一,馬哈只墓被列爲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鄭和公園被列爲昆明新十六景之一,景點名爲“月山帆影”。

鄭和公園在滇池南端昆陽鎮的月山上。昆明是我國明初偉大航海家鄭和故里。爲了紀念鄭和航海的歷史事蹟,在昆陽山上建了鄭和公園,佔地250餘畝,蒼松翠柏與果林交映。南大門巍峨壯觀,兩側有“鄭和下西洋”的浮雕,浩浩蕩蕩船隊,向西乘風破浪,氣勢雄渾。東大門在昆陽大街中段,玻璃坊頂,翼角紅牆。園內建有“鄭和紀念館”和“馬哈只碑”等。

由東門入園,先達鄭和紀念館,館址在原明代兩層建築玉皇閣內,裏面陳列着100多件各式各樣的珍貴文物。其中有鄭和航海圖,鄭和遠洋樓船模型、鄭和下西洋的圖片及文字資料。

紀念館西面松柏林中,有鄭和父親馬哈只墓,墓前立有“馬哈只碑”。此碑是明永曆9年(1411年)鄭和主立,字跡經570餘年的風雨仍很清晰。因鄭和11歲喪父,已記不清父親的名字,只知道祖父和父親都到達回教聖地麥加朝聖,被人們尊稱爲“哈只”(阿拉伯語意爲虔誠而有學識修養的巡禮人),於是碑文中便寫“公字哈只”,碑也就俗稱“馬哈只碑”了。碑文對馬公籍貫、身世、任職等記述頗確,正碑兩側還有後人立的兩碑,一是師範(荔扉)所錄“明史。三保太監鄭和傳”,另一是夏光南的“鄭和太公墓誌銘跋”。此外還有“鄭和紀念亭”,立在紀念館南面的芙蓉叢中。

關於鄭和作文4

我的家鄉在雲南,在這裏有位中外聞名的大航海家——鄭和。鄭和在他二十八年七次下西洋的過程中,爲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友好關係做出了貢獻。

1405年7月11日,明成祖命宦官鄭和率領由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萬七千四百多名船隊組成的龐大船隊遠航,拜訪了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史稱“鄭和下西洋”。一次,鄭和與船隊來到爪哇島。當時,爪哇島的東王,西王在打內戰,東王戰敗,來到爪哇島上做生意的船員被西王誤認爲是東王派來的援軍,被西王誤殺,共計一百七十人。鄭和部下的軍官紛紛請戰,要求給同伴報仇。但鄭和考慮到如果這時出兵,以後沿路西洋各國會恐懼,以爲明朝前來征伐,把明朝商人拒之門外,所以他決定化干戈爲玉帛,和平處理。西王知道後深受感動,賠了明朝兩萬兩黃金,從此兩國和睦相處。

現在談起鄭和當年的事,印尼人民仍然對鄭和充滿了敬佩,都說鄭和對各國不論強弱親疏,都能平等對待,一視同仁。即使兩國發生衝突,也能保持克制,委曲求全,以理服人,使中印友好關係源遠流長。

啊!我愛我的家鄉,更敬佩那個委曲求全、以理服人的偉大前輩——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