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研究實習報告4篇

隨着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研究實習報告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研究實習報告4篇

研究實習報告 篇1

羚羊峽作爲珠江流域西江下游的最後一道峽口門戶,我們對其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義。此次的地理野外實習,羚羊峽是我們實習的重要地點之一,因此,本文根據此次的野外調查結果及一些前人的調查資料,將對羚羊峽的地形地貌進行初步的探討。對此,本文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討

羚羊峽的地貌概況

羚羊峽的地貌發育成因及過程

羚羊峽形成與新構造運動的關係

〖實習的工具〗本次的研究主要用到的工具是地質羅盤,通過地質羅盤,我們可以測量目的物方位,測量岩層產狀要素,包括岩層走向的測定,岩層傾向的測定,和岩層傾角的測定,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基本掌握了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一、羚羊峽的地貌概況

羚羊峽是西江的現河道,穿越爛柯山的低山地區,爲一狹長斷裂峽谷。河道較平直,河身狹窄,兩岸沒有積階地,在峽谷的西北岸山腳與江面呈波狀接觸,東南岸則呈鋸齒狀。該地區以溝谷流水地貌爲主,水流湍急,兩岸地勢險要,並沒有形成河漫灘。西江在羚羊峽口有三條河道,一爲肇慶東面的早期河道萬都坳,另一爲羚羊峽西北面的中期河道旱峽。羚羊峽爲現在的西江河道。由於肇慶地處亞熱帶,雨量多、氣溫高,侵蝕嚴重,這裏岩石的抗蝕力都比較弱,因此背斜被破壞,形成當地低矮的地形。因此,羚羊峽附近多低山。

圖羚羊峽附近現代河道與古河道位置圖

①一西江早期古河道②一西江中期古河道③一西江現河道

二、羚羊峽的地貌發育成因及過程

羚羊峽地貌發育與構造運動

構造運動造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因而成爲形成地表宏觀地貌特徵的決定性因素。大約距今三至四億年前,在肇慶地區首先沉積了砂岩和頁岩,後來又沉積了一層厚達百多米深的石灰岩。由於地殼運動的影響,形成向上彎曲突起的構造,即“背斜構造”,原來水平排列的底層變成了向側斜傾的地層,兩側岩層傾向相反,分別形成南北兩翼。在區域構造劃分上,羚羊峽位於粵西隆起與粵中褶皺帶之接界處,發育於燕山運動時期,羚羊峽位處背斜地帶,在第四紀以來新構造運動的升降作用下,背斜斷裂下沉,形成了今天的羚羊峽。

羚羊峽地貌發育的氣候因素

氣候水熱條件組合狀況不同導致外動力性質、強度和組合狀況發生差異,最終將形成不同的地貌類型。由於肇慶地處亞熱帶,雨量多、氣溫高,侵蝕嚴重,這些岩石的抗蝕力都比較弱,因此背斜被破壞,形成當地低矮的地形。而且,水錶徑流豐富,加劇了河流對兩岸山的侵蝕,於是有陡峭的懸崖的形成。

羚羊峽地貌發育與巖性

各種岩石成分、硬度、水理性質、結構與產狀不同,抗風化和抗外力剝蝕的能力常表現很大區別,形成的地貌類型或地貌輪廓往往很不相同。羚羊峽的岩石主要由泥盆系和石炭系礫岩、砂岩、頁岩及灰巖組成,,南岸爲更新世晚期的砂質粘土夾腐植粘土,北岸爲更新世中晚期殘坡積紅色。由此可以推斷,西江南北兩岸在發展上是不平衡的。產生的原因可能與更新世時羚羊峽斷裂的活動有關。西江就是沿此斷裂帶沖刷授蝕形成河牀,在全新世時沉積了現代沉積粘土。

三、羚羊峽形成與新構造運動的關係

羚羊峽的形成,是和第四紀以來新構造運動的升降作用密切相關。更新世中晚期,西江在西部沿現道至肇慶市後,非取道於羚羊峽或旱峽,而是以襲奪灣指的方向東經萬都坳至金利接現道西江,更新世晚期新構造的差異運動,使爛柯山南部上升,河道最狹處萬都坳上隆,造成了河道閉塞,河水倒流,需要尋找新的河道。與此同時,旱峽地區相對下降,在更新世中晚期仍爲喀斯特山的七星巖至黃崗好一帶,經長期風化夷平,倒流的河水奪此而過,成爲第一次改道的旱峽中期古河道。在此之前,羚羊峽斷裂斜切爛柯尾山,斷裂破碎帶一方面受到西江倒流的河水衝擊,另一方面在爛柯山與龍門山之間的支谷和沖溝,由於地殼上升而底蝕作用強烈,並選擇了羚羊峽斷裂帶進行刻蝕。更新世末期,爛柯山北部上升,旱峽緩慢擡起,河道漸趨縮小。而此時,正面而來的西江水流與爛柯山、龍門山的溪流經較長時期的沖刷,羚羊峽谷初具規模,當峽谷所成的新河牀低於旱峽原河牀時,今日之西江水,便襲奪了原河道之水,作第二次改道,形成了著名的“羚羊峽”,而被遺棄的水基頭河道,就是當地居民俗稱爲“旱峽”。

〖實習總結〗在五月初,我們在學院老師的帶領下在肇慶進行了爲期三天的野外實習。這次短暫卻充實的實習讓我收穫頗豐!野外實習將老師課堂所講的知識與具體實際相結合,加深了對課堂所學基本知識和理論的理解,培養了理論聯繫實際的思維能力。

這次實習也是一次艱苦的行程,爬鼎湖山,遊七星巖,同學們不怕苦不怕累,頂着烈日,積極參與,逐步樹立艱苦奮鬥的思想作風和勇於探索的科學求實精神。在行進的過程中,同學之間互幫互助,鍛鍊了大家的團隊精神,增進了相互之間的友情!

這次的野外實習使同學們對地理科學有一個基本的初步的瞭解,培養同學們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同學們的情操,達到轉變和鞏固學生專業思想和提高從事專業工作的興趣。

通過實習,也發現了自己地理方面知識的匱乏,對野外實習的準備不充分等問題。在實習過程中,自己缺少做筆記的能力,往往不能捉住老師講解中的扼要。

實踐出真知,自然地理學更是如此,我們的實習也正是把我們所學應用於實踐,在實踐中學習,逐步成長。

研究實習報告 篇2

1、標題:

×××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2、內容:

根據國家和有關部門關於該類項目的廣度和深度規定,結合項目具體情況編列,其提綱如下:

(1)依據國家產業政策、產業目錄、宏觀調控政策, 在項目建議書基礎上進一步進行調研,提出項目背景、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經濟意義,以及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所依據的政策原則和指導思想。

(2)產品市場(或社會需求)現狀調查和預測分析;競爭對手現狀和發展分析;產品的競爭能力分析;市場營銷戰略。

(3)產品(或建設)規模方案的選擇。

(4)工藝技術方案(或建設標準)選擇。

(5)資源、原材料、燃料來源和供銷的可能性評價。

(6)公用設施建設方案。

(7)建廠條件和廠址方案:地理位置、氣象、水文、地質、地形條件、交通運輸,以及水、電、氣和社會經濟狀況及其發展趨勢;廠址比較和選擇意見。

(8)生態環境影響和對策。

(9)節約能源、水和土地資源措施。

(10)職業安全、衛生和消防論證及措施。

(11)生產組織、管理體制、機構定員、人員培訓設想。

(12)編制投資估算(投資估算按重要部位設計方案估算工程量進行計算)。提出資金籌措辦法。

(13)經濟分析和風險分析。

(14)綜合評價及結論。

3、項目實施單位條件、經濟技術能力情況和項目實施領導組織、人力配備情況。

4、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單位:

×××單位或委託×××院、所編制。

5、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時間。

×××年×××月 ×××日。

6、附件:如單項調研報告、委託某專業單位單項、調研諮詢報告及函、電報傳真、網絡查詢資料等。

可行性研究報告:可行性研究報告是從事一種經濟活動(投資)之前,雙方要從經濟、技術、生產、供銷直到社會各種環境、法律等各種因素進行具體調查、研究、分析,確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項目是否可行,估計成功率大孝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果程度,爲決策者和主管機關審批的上報文件。

主要內容:

1。總論,包括項目名稱,利用外資方式,主辦單位,主管部門,項目負責人,項目背景,項目具備的條件等。

2。產品的生產與銷售,包括產品名稱、規格與性能、市場需求情況,生產規模的方案論證,橫向配套計劃,產品國產化問題及銷售方式、價格,內外銷售比例等。

3。主要技術與設備的選擇及其,包括採用技術、工藝、設備的'比較選擇,技術、設備及其條件與責任。

4。選址定點方案,包括定點所具備條件(地理位置、氣象、地質等自然條件,資源、能源、交通等現有條件及其具備的發展條件等)、所定

廠址的優缺點及最後之選定結論。

5。企業組織的設置與人員培訓,包括組織機構與定員、人員投入計劃與、培訓計劃及要求。

6。環境保護內容。

7。資金概算及其,包括合資各方的投資比例、資本構成及資金投入計劃。

8。項目實施的綜合計劃,包括項目實施進程及施工組織規劃等。

9。經濟指標的計算分析,包括靜態的財務指標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外匯平衡分析等。

10。綜合評價結論。

研究實習報告 篇3

〖實習目的〗實踐出真知,通過一學年的《自然地理學》的學習,我們基本掌握了書上的理論知識,但作爲當代大學生,死讀書是不行的,我們必須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樣,我們纔不至於在日後的社會競爭中被社會所淘汰。於是,學院組織了本次的肇慶野外自然地理實習,通過野外調查的方法來鞏固我們的自然地理知識。

羚羊峽作爲珠江流域西江下游的最後一道峽口門戶,我們對其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義。此次的地理野外實習,羚羊峽是我們實習的重要地點之一,因此,本文根據此次的野外調查結果及一些前人的調查資料,將對羚羊峽的地形地貌進行初步的探討。對此,本文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討:

  羚羊峽的地貌概況

〖實習的工具〗本次的研究主要用到的工具是地質羅盤,通過地質羅盤,我們可以測量目的物方位,測量岩層產狀要素,包括岩層走向的測定,岩層傾向的測定,和岩層傾角的測定,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基本掌握了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一、 羚羊峽的地貌概況

羚羊峽是西江的現河道,穿越爛柯山的低山地區,爲一狹長斷裂峽谷。河道較平直,河身狹窄,兩岸沒有積階地,在峽谷的西北岸山腳與江面呈波狀接觸,東南岸則呈鋸齒狀。該地區以溝谷流水地貌爲主,水流湍急,兩岸地勢險要,並沒有形成河漫灘。西江在羚羊峽口有三條河道,一爲肇慶東面的早期河道萬都坳,另一爲羚羊峽西北面的中期河道旱峽。羚羊峽爲現在的西江河道。由於肇慶地處亞熱帶,雨量多、氣溫高,侵蝕嚴重,這裏岩石的抗蝕力都比較弱,因此背斜被破壞,形成當地低矮的地形。因此,羚羊峽附近多低山。

①一西江早期古河道②一西江中期古河道③一西江現河道

 二、 羚羊峽的地貌發育成因及過程

構造運動造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因而成爲形成地表宏觀地貌特徵的決定性因素。大約距今三至四億年前,在肇慶地區首先沉積了砂岩和頁岩,後來又沉積了一層厚達百多米深的石灰岩。由於地殼運動的影響,形成向上彎曲突起的構造,即“背斜構造”,原來水平排列的底層變成了向側斜傾的地層,兩側岩層傾向相反,分別形成南北兩翼。在區域構造劃分上, 羚羊峽位於粵西隆起與粵中褶皺帶之接界處,發育於燕山運動時期, 羚羊峽位處背斜地帶,在第四紀以來新構造運動的升降作用下,背斜斷裂下沉,形成了今天的羚羊峽。

研究實習報告 篇4

〖實習目的〗實踐出真知,通過一學年的《自然地理學》的學習,我們基本掌握了書上的理論知識,但作爲當代大學生,死讀書是不行的,我們必須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樣,我們纔不至於在日後的社會競爭中被社會所淘汰。於是,學院組織了本次的肇慶野外自然地理實習,通過野外調查的方法來鞏固我們的自然地理知識。

〖關鍵詞〗西江 地貌 羚羊峽 新構造運動 河道

羚羊峽作爲珠江流域西江下游的最後一道峽口門戶,我們對其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義。此次的地理野外實習,羚羊峽是我們實習的重要地點之一,因此,本文根據此次的野外調查結果及一些前人的調查資料,將對羚羊峽的地形地貌進行初步的探討。對此,本文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討:

羚羊峽的地貌概況

羚羊峽的地貌發育成因及過程

羚羊峽形成與新構造運動的關係

〖實習的工具〗本次的研究主要用到的工具是地質羅盤,通過地質羅盤,我們可以測量目的物方位,測量岩層產狀要素,包括岩層走向的測定,岩層傾向的測定,和岩層傾角的測定,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基本掌握了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一、 羚羊峽的地貌概況

羚羊峽是西江的現河道,穿越爛柯山的低山地區,爲一狹長斷裂峽谷。河道較平直,河身狹窄,兩岸沒有積階地,在峽谷的西北岸山腳與江面呈波狀接觸,東南岸則呈鋸齒狀。該地區以溝谷流水地貌爲主,水流湍急,兩岸地勢險要,並沒有形成河漫灘。西江在羚羊峽口有三條河道,一爲肇慶東面的早期河道萬都坳,另一爲羚羊峽西北面的中期河道旱峽。羚羊峽爲現在的西江河道。由於肇慶地處亞熱帶,雨量多、氣溫高,侵蝕嚴重,這裏岩石的抗蝕力都比較弱,因此背斜被破壞,形成當地低矮的地形。因此,羚羊峽附近多低山。

圖羚羊峽附近現代河道與古河道位置圖

①一西江早期古河道②一西江中期古河道③一西江現河道

二、 羚羊峽的地貌發育成因及過程

羚羊峽地貌發育與構造運動

構造運動造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因而成爲形成地表宏觀地貌特徵的決定性因素。大約距今三至四億年前,在肇慶地區首先沉積了砂岩和頁岩,後來又沉積了一層厚達百多米深的石灰岩。由於地殼運動的影響,形成向上彎曲突起的構造,即“背斜構造”,原來水平排列的底層變成了向側斜傾的地層,兩側岩層傾向相反,分別形成南北兩翼。在區域構造劃分上, 羚羊峽位於粵西隆起與粵中褶皺帶之接界處,發育於燕山運動時期, 羚羊峽位處背斜地帶,在第四紀以來新構造運動的升降作用下,背斜斷裂下沉,形成了今天的羚羊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