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產業調研報告(精選13篇)

隨着個人素質的提升,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報告成爲了一種新興產業。爲了讓您不再爲寫報告頭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農村產業調研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農村產業調研報告(精選13篇)

農村產業調研報告 1

20xx年9月我榮幸的成爲了一名大學生村官,作爲村官入職已經三個多月了,在這段時間裏,我通過實地考察,與村民面對面的交談,對於我們棗園村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現我就棗園村在統籌城鄉發展,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存在的基本情況,具體問題及今後的發展思路和規劃做簡單分析:

一、棗園村基本概況:

栆園村位於北趙川鄉政府所在地,全村有8個村民小組,289戶,1069人,勞力413人,其中黨員23人。全村耕地面積1811畝,其中主導產業核桃427畝,板栗410畝,糧食生產以玉米、小麥爲主,其中玉米種植面積450畝,小麥種植面積500畝,其他產業種植面積861畝。畜牧業方面,全村牛存欄52頭,豬存欄615頭,20xx年人均純收入3700元,是我縣比較貧困的一個行政村。全村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爲主,村民經濟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爲主。近年來,棗園村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村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發動社會力量,參加新農村建設,倡導社會新風尚,努力促進社會和諧。由於工作紮實到位,加之得益於國家的惠農政策,棗園村在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增產增收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極大的促進了當地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但從全縣新農村的整體發展現狀來看,我們的發展還是遠遠不夠的,由於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棗園村的發展很難跟上全縣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二、產業發展現狀

棗園村在產業發展上有自己獨特的地理優勢,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條件積極發展核桃、香菇、木耳、天麻、丹蔘等特色產業。但從近幾年發展的總體效果來看,不是很好,產品質量不過關,經濟增長不明顯,羣衆積極性不高,導致這一後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產業結構單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經濟鏈。從1998年到20xx年,核桃產業連年受災,大多數羣衆無補充效益,生產生活資金嚴重缺乏,導致核桃管理投入減少,效益下滑,最終走入不投資,無效益的惡性循環。核桃園經過幾年的發展多是病園、老園、殘園,果樹多爲老式核桃樹以及被淘汰了的晚熟品種,矮化等經濟效益高的優質核桃樹苗比較缺乏,果園管理水平低下,廣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蟲現象,從而導致產量低,病蟲害現象嚴重。

(二)、主要糧食產業經濟效益低。20xx年至今,玉米、小麥的銷售價格低下,羣衆一年辛苦勞動獲得的經濟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經濟效益甚微,極大的打擊了羣衆的種糧積極性,大多數人選擇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棄了糧食生產。

(三)、香菇、木耳等經濟產業的發展由於受主客觀原因的影響,也出現了下滑的趨勢。由於近幾年林業部門加大了對森林資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發家致富的羣衆失去了最基本的生產支撐點,限額砍伐直接限制了羣衆生產的規模,以前的香菇產業大戶現在也處於不死不活的尷尬境地。由於衆多方面的影響,這些農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背井離鄉,端着金碗要飯吃,把經濟的增長建立在妻離子散、骨肉分離的痛苦之上。這一問題的出現直接給新農村建設帶來了衆多不便之處,最直接的困難就是農村勞動力的嚴重缺乏,新農村建設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資源支持。另外,由於外出打工的這部分人大都是年輕有爲,有能力、有才華、有技術的農村“能人”,長期的城市生活讓他們失去了對新農村建設的支持積極性,由於他們見多識廣,大多數人都做了遠離故土的.打算,因爲他們的心已經被城市化了,過不慣以前的窮日子,所以他們寧願呆在城市要飯,也不願留在農村種糧。

(四)、肉豬養殖技術落後,規模較小。棗園村的養豬產業歷史悠久,但由於受主客觀方面的影響一直沒有形成規模,大多是散養戶,基本上處於自給自足、傳統養殖的狀態,對經濟增長沒有做出應有的貢獻,由於生產時間長、投入多、效益低、見效慢,加之近兩年以來玉米、飼料價格的飆升直接打擊了剛剛調動起來的羣衆積極性。

三、目前存在的具體困難

(一)、羣衆生產資金匱乏,產業資金投入不足。由於收入微薄,使村民無力進行產業發展的初期投入,生產資料的瘋狂飆升直接導致了羣衆產業發展規劃的胎死腹中。

(二)、核桃產量低,品質差;果園施肥普遍憑經驗,缺乏按果樹需肥規律測量化標準施肥;品種單一,結構不合理,多爲晚熟品種,經濟效益低。新建核桃園苗木小,見效晚;核桃苗木價格較貴,羣衆無力購買,導致核桃發展速度緩慢,規模小;羣衆沒有深刻認識到核桃栽植的重要性,思想過於保守,急需解放思想;新建核桃園的管理差,核桃苗成活率低,標準園建設不達標。

(三)、主要糧食產業逐年遞減,羣衆種糧積極性不高,荒種、漏種現象較多,耕地資源浪費嚴重。

(四)、養豬業規模小,呈分散狀,大規模的養豬專業戶沒有形成,缺乏典型養豬模範帶頭人,羣衆沒能看到規模產業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積極性不高,無法做大做強。

(五)、羣衆精神文化生活匱乏,精神文明建設滯後,羣衆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就是靠電視,信息渠道有限,落後的精神文明建設很難滿足羣衆高速發展的文化需求。

這些制約經濟發展,導致羣衆貧困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立即可以解決的。但是我們既然找到了問題的關鍵,那麼我們就要對症下藥,下力氣狠抓,圍繞“加快核桃,提升板栗,壯大畜牧,多業補充”的產業發展思路,大力實施惠民工程,着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努力推進經濟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提升本村的綜合實力,改變本村的貧窮面貌。

農村產業調研報告 2

農業產業化是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的必由之路,是對傳統農業進行技術改造,推動農業農村科學發展的重要舉措。爲全面加快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縣政府研究室近日會同縣政府農業科利用兩週時間,深入種植大戶、農業龍頭企業及專業合作社開展走訪調查,瞭解和掌握了全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體措施和建議。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發展現狀和特點

近年來,我縣堅持把發展農業產業化作爲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着力點和抓手,立足農業持續增效、農民持續增收,大力實施“特色立農,工業興農,品牌強農”戰略,不斷優化產業佈局,強力推進基地建設,積極培育骨幹龍頭企業,逐步建立完善銷售體系,全縣農業產業化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

(一)產業基地規模持續擴大。種植業方面,全縣發展蔬菜面積13.6萬畝,300畝以上蔬菜種植基地達到8個,建有國家級蔬菜示範標準園區1個、規模化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11個、特色種植生產基地5個。養殖業方面,現有年出欄生豬500頭以上養殖場47戶,建成規模養殖小區4個、規模養殖場20個。

(二)龍頭帶動作用逐步顯現。目前,全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0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1家、市級龍頭企業5家。宜採生態農業觀光園項目已建成300畝設施蔬菜基地,可帶動周邊1000餘戶農民增收致富;沃隆公司通過實施“農超對接”及在邢臺市開設直銷店,銷售額不斷擴大;農產品批發市場年交易量達到60萬噸,交易額6億多元,可帶動全縣350個農產品運輸專業戶和周邊10萬畝農產品基地農戶生產。

(三)農業品牌建設紮實推進。目前,全縣已註冊康泰祥、潔利達、甘寨綠等農產品品牌商標20個,高腳白大蔥獲得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宜採園”、“沃隆”2個品牌通過農業部綠色食品認證,無公害認證面積達5萬畝,認證綠色蔬菜品種11個、無公害品種8個。

(四)新興特色農業加快發展。宜採現代農業觀光園、匯昌匯昌大型生態農業觀光園2個項目正在抓緊建設,建成後將成爲集採摘、觀光、餐飲爲一體的大型農業綜合示範園,一個以休閒觀光爲主的新興產業正在我縣加速形成。

二、存在的問題

我縣農業產業化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總體上還處於起步階段,整體發展水平較低,產業化程度不高,名牌產品少,與先進地區比還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推進農業產業化氛圍不濃。作爲投資主體的農民在小農意識根深蒂固,市場意識、競爭創新意識不強,對發展農業產業的積極性不高,只顧眼前利益,缺乏風險意識,對發展產業認識不到位,“等、靠、要”的依賴思想嚴重。

(二)龍頭企業帶動增收的能力不強。當前我縣“農字號”龍頭企業大都處於發展的初期,規模小,裝備差,科技含量低,缺乏跨地區、跨行業的大型龍頭企業,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的.產業鏈短,產品加工深度不夠、研發能力低,新開發產品少、包裝差,質量檔次不高,加工轉化和增值不高。

(三)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低。截至目前,全縣僅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77家,總數在全市佔第12位,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與農戶之間沒有利益關係、鬆散型的自我技術服務性團體,缺乏組織能力強、懂管理、善經營的高素質人才,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能力有限。

(四)農產品品牌影響力相對較低。雖然經過幾年的努力,我縣在品牌建設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相對於山東壽光等全國知名的農業大縣、農業強縣來說,我們的品牌多是一些區域性品牌,對外知名度不高,難以形成大的規模帶動效應。

(五)企業發展資金瓶頸制約嚴重。從企業本身來看,大部分農業產業化企業規模偏小,抗風險能力差,有效抵押物不足,銀行信用等級不高,較難獲得銀行貸款。從金融機構角度來看,由於農業投入大、見效慢,受自然災害影響比較大,銀行放貸的風險相對較大,單筆成本也比較高,致使銀行對規模相對較小的“農字號”企業發放貸款的積極性不高。

三、對策與建議

(一)推進農業發展理念轉變。要不斷加大對發展農業產業化重要性、必要性的宣傳教育力度,使全縣上下充分認識到發展農業產業化是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有效形式,是提高農民收入、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的有效途徑。引導廣大農民要破除傳統觀念,克服因循守舊思想、改變耕種模式,以經營工業的方式經營農業。按照市場的導向和要求,組織農業的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生產,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二)積極培育農業龍頭企業。要圍繞主導優勢產業,按照扶大、扶強、扶優的原則,扶持培育一批起點高、規模大、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大力開展農產品精深加工。要整合資源,聯合企業,推進優勢產品向優勢企業集中,優勢企業向優勢產業和優勢區域集中,打造優勢產品和優勢品牌,向品牌要效益,壯大企業實力。同時積極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一批現代企業集團,構建農業產業化企業集羣。

(三)規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學習借鑑外地先進做法,以市場爲導向,以主導產業或優勢產品爲基礎,積極發展與農戶利益聯結緊密、帶動力強的農民中介組織。深化探索合作制、股份制等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引導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資金、勞動力等多種要素入股,與龍頭企業合作社結成利益共同體進行聯合創業,真正助推農民增收。

(四)大力推進品牌農業戰略。品牌是生命力、競爭力,是加快農業產業化的強力助推器。要不斷加大獎勵力度,鼓勵農業企業、農村經濟組織、農民申請註冊農產品商標,支持企業爭創馳名(著名)商標。緊緊圍繞糧食、蔬菜、雜糧、特色種植等優勢產業,抓好邢灣、駱莊辣椒,大屯、永福莊瓜果蔬菜,農管委白山藥等特色產業,實現“一村一品、一鄉一特”。同時,加強對農產品品牌的保護和監管,定期對名牌農產品的質量進行跟蹤監測,保證和增強我縣名牌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五)深化農業與金融的合作。創新完善政策激勵機制,完善政府對金融機構農村信貸的風險金制度和獎勵政策,逐步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財政貼息信貸額度。探索建立由政府出資啓動、企業自願入股,按市場規律爲龍頭企業提供貸款擔保,緩解企業貸款難問題。

農村產業調研報告 3

關於“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情況的調研報告近日,黟縣人大會組成專題調研組,深入宏村鎮木坑竹海景區、金家嶺村,西遞鎮葉村,美溪鄉打鼓嶺景區和洪星鄉長春村長坑村民組等地,考察瞭解農業產業基地、龍頭企業發展和農旅結合的情況,同鄉村幹部、縣鄉人大代表、農林部門的技術人員和產業化龍頭企業負責人座談,認真分析“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的成效和存在問題,提出了做好下步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農村產業結構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縣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在、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以新農村建設爲統攬,以增加農民收入爲核心,大力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積極培育農業特色產業基地,做強做大龍頭企業,積極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按照農業市場化、品牌化、規模化和標準化發展要求,加速農業產業化進程,發展休閒農業,促進農旅結合,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2015年,全縣糧食播種面積7.5萬畝,桑園面積3.6萬畝,茶園面積3.2萬畝,其中經認證的優質無公害茶園面積2.63萬畝;果園面積0.41萬畝,蔬菜種植面積2.11萬畝,有林地面積95萬畝;生豬飼養量9.4萬頭,家禽36.8萬羽;農村經濟總收入28.0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499元,其中家庭經營性收入3135元,工資性收入2467元,各項惠農政策轉移性收入438元。

1、農業產業基地建設初具規模,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我縣突出生態農業、綠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依託蠶桑,茶葉、木竹、果蔬、生態養殖等特色資源優勢,建成了一批農業產業化基地。主要有五里爲中心的3000畝水蜜桃基地;以五溪山爲中心的2800畝有機茶基地,以黃姑爲中心的l200畝的生態茶園基地;以碧東、葉村爲中心的千畝高效桑園基地;以洪星爲中心的47000畝竹木製品原料基地;金家嶺、同川村的50000羽蛋雞基地,碧山村60000羽肉雞基地,柯村鄉皖南花豬和黃山黑雞保種養殖基地。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種養植專業示範村,西遞鎮葉村、美溪鄉黃姑村、宏潭鄉宏潭村及碧陽鎮五里村榮獲省級特色專業示範村。

2、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迅速發展,產業帶動能力有了明顯增強;全縣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19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2家,市級龍頭企業5家,營銷收入達7.04億元;華盛集團和杉森木業兩家企業營銷收入超xx億元。龍頭企業中從事繭絲綢業的3家,從事食品加工業的6家,從事糧食加工業的1家,從事竹木製品生產的9家。五溪山茶廠有限公司利用宏潭五溪山優良生態自然環境條件,投資建立有機茶園2800畝、有機茶轉換茶園2000畝,開發出“五溪山”牌生態有機茶省級知名品牌,茶農鮮葉價格大幅提高,實現企業增效、茶農增收的雙贏效果等;這些龍頭企業的發展不僅有效地帶動了我縣蠶桑、茶葉、糧食和木竹生產基地的建設和產業的發展,而且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財政增長。

3、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不斷髮展,產業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目前已在蠶桑、茶葉、木竹、蔬菜、養殖、土特產品等行業,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76家,其中蠶桑類14家、茶葉類15家、木竹類20家、果蔬類4家、畜牧類9家、糧食加工類3家、其他類11家,入社農戶約佔全縣農戶的12%。這些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在農業技術培訓,種子、苗木、肥料的統一採購,農產品的收購、加工、銷售等方面提供服務,解決了廣大農民在單一經營生產中所面臨的實際困難,爲農村經濟協調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黟縣碧東漳溪蠶桑專業合作社被評爲省級示範合作社。

4、農旅結合有了新突破,以休閒觀光農業爲主要內容的“農家樂”前景喜人。開發了木坑竹海、塔川秋色、西遞鴛鴦谷、美溪打鼓嶺、黃姑小桂林、柯村油菜花等一批以農業生態觀光休閒爲基礎的鄉村旅遊景點,涌現了“竹海人家”、“五里農莊”、“秀裏農莊”等一批鄉村旅遊“農家樂”示範戶;宏村鎮星光村木坑組過半數農戶利用本地的“竹海”資源開辦“農家樂”,從事住宿和餐飲等旅遊服務,戶均年收入達十萬元以上。農旅結合還帶動了竹筍、茶葉、香榧等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銷售,推動了黟縣民間徽菜技藝的提高和傳承,廣大農民在參與鄉村旅遊服務中得到諸多實惠和效益。

5、“陽光工程”技能培訓,爲農民工轉移就業搭建了新的平臺。國家實施陽光工程就是將“有轉移到二三產業和城鎮就業意願的農民,由政府的財政補貼,在輸出地開展轉移就業前的職業技能短期培訓”。近年來,共開展農村“陽光工程”培訓132場次,培訓新型農民4635人;開展農民就業技能培訓30場次,培訓農民工2438人;舉辦新春企業用工招聘會7場次,達成就業意向的1721人次;相關部門爲農民工在計生、戶籍等方面提供了便利快捷的服務。通過“陽光工程”技能培訓,大多數農民工都學到了一些專業技能和法律等相關知識,爲外出務工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20xx年全縣勞動力轉移就業達到12100人,其中到外省市縣務工的9380人,在本縣從事二三產業的272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收入已經成爲農民家庭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我縣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中存在的困難和不足

1、農村產業規劃佈局不盡合理,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不平衡。產業鏈條短,產品單一化,附加值不高,企業帶動作用力不夠強。

2、以農產品爲基礎的旅遊商品開發和農家樂旅遊服務管理滯後,與我縣旅遊業發展水平不夠協調。

3、農業科技隊伍人員缺乏,服務職能弱化,不能滿足農村產業化快速發展的需求。

4、農村勞動力文化科技水平偏低,制約了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的發展。

三、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的幾點建議

1、加快優化農業區域佈局和產品質量提升,依託結構調整促增收。要充分依託自身資源條件,不斷增加投資力度,按照區域化佈局、規模化發展、標準化生產的要求,加快蠶桑、茶葉、糧食、果蔬、木竹、養殖六大特色產業基地的建設,促進我縣農業產業規模和質量的大幅提升。鼓勵和引導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積極參與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以工業化的理念謀劃農業,組織農產品質量有機認證,創建農產品知名品牌,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升全縣農業產業化水平。

2、加快旅遊商品開發,促進農旅深度結合,支持農民創業促增收。藉助“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申報成功的契機,大力發展特色農業、觀光農業、休閒農業、高效農業,積極扶持一批“農家樂”旅遊示範戶,規範旅遊服務管理。充分利用我縣旅遊市場優勢和豐富徽文化底蘊,加大旅遊食品、紀念品等旅遊商品的'開發和生產,積極支持農民創辦旅遊商品生產加工企業,延長旅遊商品生產加工銷售產業鏈,創建一批旅遊商品知名品牌,豐富旅遊文化內涵,拓寬農民就業增收的路徑,推動黟縣旅遊經濟再上新臺階。

3、加強科技隊伍建設,發揮人才帶動效應,依靠科教興農促增收。要高度重視農業科技隊伍的建設,整合現有人才資源,及時解決農業科技人員短缺的實際問題,進一步完善管理機制,調動工作積極性,積極支持農業科技人員開展農業實用技術推廣和科技創新,充分發揮農業科技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技術支撐作用,不斷增強農業的核心競爭力,提高農業的整體效益。

4、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勞動力素質,推動現代農業發展促增收。通過“陽光工程”培訓、農民工技能培訓等項目的實施,幫助農村勞動力提高文化科技水平和就業技能。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在農村勞動力培訓中的主陣地作用,要根據農村經濟發展和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的選擇培訓內容,提高培訓的實效性,爲促進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培養出一批有文化、懂技術、尚發展的新型農民。充分發揮農村高技術能人的示範引領作用,積極鼓勵外出成功人士回鄉創業,帶領廣大農民共同致富。

農村產業調研報告 4

一、 草畜產業發展現狀

1、全縣畜牧業發展的總體情況

近年來,蘆溪縣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按照“開發草產業、提升豬產業、優化羊產業、推進牛產業、發展特種養殖業”的總體思路,以科技興牧、提高綜合效益爲中心,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強化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推廣配套技術,大力發展規模養殖,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創新產業化經營機制,使草畜產業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態勢,逐步成爲全縣的農業支柱產業。2015年底,全縣天然草原面積有19.6萬畝,已利用面積10萬畝;年內生豬總飼養量25.01萬頭,出欄14.25萬頭,年未存欄10.76萬頭;牛總飼養量3.47萬頭,出欄0.36萬頭,年未存欄3.11萬頭,其中奶牛0.05萬頭;羊總飼養量4.2萬頭,出欄2.34萬頭,年未存欄1.86萬頭;雞125.6萬隻,出欄70.99萬隻,年未存欄54.61萬隻;鴨總飼養量101.78萬隻,出欄57.53萬隻,年未存欄44.25萬隻;鵝總飼養量33.25萬隻,出欄18.73萬隻,存欄14.52萬隻。年內肉類總產量15458噸,蛋產量1241噸,牛奶產量2282噸、水產品產量3530噸。草畜產業產值達9122萬元,農民人均牧業純收入達374.5元,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8.6%。

2、畜牧業大戶養殖情況

2015年涌現出總飼養量在50頭以上的山羊養殖大戶60戶,總飼養量在10頭以上的肉牛養殖大戶10戶,總飼養量在5頭以上的奶牛養殖大戶8戶,總飼養量在60只以上的養雞大戶20戶,總飼養量在60只以上的養鴨大戶280戶,總飼養量在60只以上的養鵝大戶80戶。

3、畜牧業加工情況

目前我縣的畜牧業收入以直接出售爲主,僅有畜牧業加工企業5家,2015年完成畜牧業加工產值僅3000萬元左右,且大多以加工豬肉爲主,加工牛、羊、鵝、兔等草食畜禽產值僅100萬元左右。

二、草食畜禽發展的有利條件

綜合分析,蘆溪縣大力發展草畜產業,具有良好地基礎條件和市場潛力,主要表現在:

(一)飼草資源充足。全縣現有可利用草場面積10萬畝,人工牧草1.2萬畝,年產農作物秸稈30萬噸。據測算,僅上述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後,載畜量可達130萬個羊單位。而目前全縣草食畜存欄只有42.3萬個羊單位。如按新增10萬畝牧草計算,在現有基礎上可淨增50萬個羊單位。考慮到現今畜禽育肥期縮短、利用配合飼料飼餵等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等因素,全縣草畜承載量可在目前水平上翻一番多。

(二)發展條件較好。多年來,經過全縣廣大幹部羣衆的艱苦探索,創出了"公司加農戶加基地"的經營模式,龍頭企業蘆溪縣一村食品有限公司和源華食品有限公司,發展勢頭強勁,全縣規模養殖、種草大戶不斷增多,佔到全縣總農戶的16.5%。配混合飼料利用、秸稈青貯氨化、“五良”綜合配套利用等技術正在穩步推廣。黃牛凍配點、豬人工授精點、雛雞孵化點等基礎設施可基本滿足畜禽品種改良的需要。草畜產業生產、加工的科技含量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科技成果的應用率、覆蓋率、貢獻率達到了較高水平,這些都爲我縣草畜產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比較效益明顯。從近幾年的情況來看,種植業除設施農業外,水稻等大田作物的邊際產出效益逐漸下降,挖潛空間十分有限。而草畜產業卻是一個朝陽產業,邊際產出效益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是未來支撐全縣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據調查測算,2015年全縣水稻畝收益爲157.6元。若按設施畜牧業計算,則收益更高,如某農戶2015年佔地1畝,新修暖棚牛舍8間,飼養肉牛20頭,養羊100多隻,年純收入近2萬元,遠遠高於設施種植業的產出效益。

(四)市場前景廣闊。加入WTO,蘆溪縣在全球性的經濟大分工中,具有一定競爭力和能夠佔有一定市場份額的,應當首推草畜產業。畜產品價格方面,蘆溪縣牛羊肉等畜產品價格優勢更爲明顯,其中羊肉價格比國際市場低50%左右,牛肉價格低80%左右;從國內市場看,草產品需求量年達1000萬噸,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遞增,而國內生產能力只有200萬噸。畜產品價格方面,從近年來市場情況分析,價格波動最大的是豬肉,牛羊肉相對穩定,國內所有的星級賓館、飯店所需的牛肉和羊肉主要依賴進口(價格爲30元、25元/斤),國內市場尚難以滿足需求。從佔領市場的角度看,蘆溪縣靠近廣州、福州等發達城市,只要有所作爲,就可以在未來的銷售市場搶佔一席之地。

三、草畜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羣衆的產業觀念不強。相當一部分農民仍存在"養牛爲種田、養豬爲過年、養雞換油鹽"的小農觀念,對草畜產業發展前景及潛力認識不夠,只把它作爲家庭副業對待,捨不得投入,使草畜產業難以實現區域化、專業化生產,影響了草畜產業的規模效益。

(二)產業化層次低。結構單一,發展不平衡,龍頭企業帶動能力弱,產業鏈條短,開發規模有限,形不成基地優勢。有龍頭無基地、有基地無龍頭的問題仍很突出。

(三)科技信息服務滯後。縣、鄉、村三級科技服務網絡作用發揮不夠,畜牧科技人員短缺,依靠科技進步提高草畜產業生產能力的潛力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在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上,單項的、局部的多,常規的、一般性的'多,高新的、具有重大開發意義的、系列配套的技術和科研成果少,從而影響了草畜產業科技含量和經濟效益的提高。

(四)開發資金嚴重不足。科技推廣投資比重偏低,部分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推廣工作嚴重受阻。由於部分鄉鎮財政困難,一味等待省、市、縣財政投資,對草畜產業的發展投資“注血”不足 。

四、推動草畜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強化“主導”意識。要積極應對加入WTO帶來的新挑戰,搶抓機遇,把草畜產業作爲我縣農村經濟發展的第一主導產業,在縣域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中予以體現和加強,在產業結構調整中予以重視,切實增強全縣上下加快發展草畜產業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二)堅持以草爲本、草畜並進的原則。要把種草作爲發展畜牧業的基礎,做到以草定畜,協調發展。在草業開發上要致力於實現立草爲業,做到種草與草產品加工銷售和發展草食畜相結合,走產加銷一體化、低成本高效益的路子。要結合長江防護林項目與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的實施,適當壓縮水稻面積,加大飼草種植面積,建立"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實現人均1畝飼草的目標。畜禽養殖以短期育肥爲主,使有限的飼草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三)強化龍頭企業的建設與管理。按照“大規模、大帶動;新技術、新產品、新機制;多種成份、多種經濟組織並存”的要求,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高起點地抓好飼草料加工和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建設,使之形成經營機制新、技術水平高、規模效益好、市場覆蓋面廣、帶動能力強的經濟組織。重點做大做強杜仲飼料公司、一村食品公司和源華食品公司。同時,要把發展草畜產業與實施名牌戰略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堅持建一個企業,創一個品牌,搞一個“氏族”,開發一個系列,實行由粗到精,由主產品到副產品,從正品到下腳料的深度加工和綜合利用。

(四)充分依靠科技進步,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實施“科技興草、科技興牧”戰略,加強新型實用技術培訓和推廣,加速科技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大力推廣牧草種子包衣、根瘤菌拌種等牧草栽培技術,優良品種引進、改良技術,草畜產品精深加工技術等,重點推廣“五良”(良舍、良種、良法、良料、良醫)綜合配套技術;推行"政府行爲+科技人員"的技術推廣新機制,健全科技推廣和疫病防治機構,穩定畜牧科技隊伍,用政策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爲他們搞好科技推廣創造有利條件;加強各級服務組織和重點服務設施的建設,在政府統一協調下,將龍頭企業和各有關部門及鄉(鎮)、村基層服務組織結合起來,大力推行“鄉(鎮)站+農戶”、“公司+農戶”、“協會+農戶”、“技術服務部門+農戶”的服務形式,建立較爲完善的生產銷售、科技推廣、信息反饋相配套的社會化服務體系。

(五)加強市場建設,搞好草畜產品流通。牢固樹立抓生產先抓流通,抓流通先抓市場,依靠市場促進生產發展的思想,大力培育和開拓草產品、畜產品市場。一是在縣城和集市建立草產品交易市場;二是在縣城和有條件的鄉(鎮)開辦畜禽產品初級交易市場,重點建好縣城活畜禽交易市場;三是在畜產品生產集中區建立畜產品專業市場。四是大力發展各種運銷實體和販運大戶,鼓勵農民發展各種形式的購銷服務組織,不斷鞏固壯大草畜產品營銷隊伍。

(六)加大植物檢疫和動物防疫力度,確保草畜產業健康發展。要認真貫徹執行《植物檢疫法》和《動物防疫法》,嚴防把牧草疫病和動物疫病帶入本縣境內;要突出重點,對主要的畜禽傳染病採取綜合防治措施,使其不發生或得到有效控制。畜牧、工商、衛生、公安等部門要緊密配合,既要搞好場地檢疫,又要搞好屠宰檢疫和市場檢疫。

(七)各方協調,互惠互利,爲草畜產業的快速發展大開“綠燈”。要建立以國家投入爲導向,集體和農民投入爲主體,全社會投入爲補充的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體系;要認真貫徹省、地、縣關於加快草畜產業發展的政策,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利用草畜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扶持草業生態工程、畜禽良種工程、動物保護工程和暖棚養畜禽工程。金融機構要對規模種草大戶、養殖大戶、養殖場及草產品加工、畜產品加工、飼料生產企業和畜禽交易市場等給予重點信貸支持。要鼓勵保險公司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畜禽疫病保險等業務。其它相關部門也要在生產和經營用地、用電、用水等方面給予優惠和照顧,推動草畜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農村產業調研報告 5

一、自然環境

周莊鎮位於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中東部,地處紅石山南麓,並與五個鄉鎮毗鄰。周莊鎮山嶺佔55%,屬丘陵地區。有淨腸河、玉帶河、烏江河、萬泉河、燕子河5條主要河流蜿蜒流過。煤炭、石灰石等礦產資源豐富。

全鎮轄24個行政村,含61個自然村;東西長8公里,南北寬7公里,總面積約56平方公里;耕地4.7萬餘畝,人口37600,其中非農業人口占3600人。

與大多數鄉鎮相同,周莊鎮建國前交通極不方便,沒有公路。建國後,道路建設發展很快。鎮與村、村與村通過規劃,已形成交通網。貫穿全境的寶李路經多次修整並有縣鄉公路升級爲升級公路,更名南石線S329。過境平臨高速長9.4公里,並設有上下口。“村村通”工程加強了各自然村的聯繫

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周莊全鎮以農業爲主。建國前因陳舊生產關係的束縛,農業生產水平低且作物單一,複種指數較低,種子劣,生產技術落後,商品生產率低,可以說是農業衰敗,廣大農民在飢餓中掙扎。

建國後,生產關係發生了鉅變,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農業也有了很大的發展。至七八十年代部分農業政策的調整,農業生產出現了了生機勃勃的好勢頭。

隨着改革的深入和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農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面臨着諸多新矛盾、新問題。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成爲農業發展新階段的客觀需要。鎮政府落實中央政策,結合本鎮特點,爲實現農業結構調整,在多方面付諸努力。

(一)抓實傳統產業。堅定不移地抓好糧煙生產,壯大畜牧業、林業和副業,保持農業農村經濟繁榮,穩定農民收入。

糧食生產方面,積極進行農作物良種推廣和農業技術的改革。豫麥、鄭麥、周麥等多個小麥優良品種以高產、穩產、抗病旱、穗粒大的特點使畝產達500多公斤;玉米新品種使得畝產在700公斤左右;2003年政府出資引進9408紅薯新品種並在全鎮推廣種植,畝產超過4000公斤。種植方法在傳統的小麥玉米兩年三熟的熟制下,進行新的作物組合,完成冬小麥、西瓜、白菜一年三種三熟的試驗並積極推廣。這些保持了糧食產量的穩定和增長。

林業方面,切實履行中央的退耕還林政策,組織進行荒山綠化工作,倡導和先行植樹造林活動,拍賣或承包宜林荒山荒灘等“四荒”。其中的通道綠化尤爲矚目,走在鎮的主要道路上,滿眼盡是綠色,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畜牧業方面,豬牛羊雞是農戶家庭飼養的主要牲畜禽。政府鼓勵羣衆發展養殖並重視品種改良,多次引進豬和雞的良種,有力地提升了羣衆的積極性並推進了畜牧的發展。各自然村出現了許多養殖專業戶,並形成了十多個大型養豬廠和5000只以上養雞場11個。近年來肉兔、長毛兔的養殖也有了飛速發展。

副業上,有農副加工、高中檔傢俱製作、包工建築、運輸、收購、修理等。由於形式多樣,這一部分也難於統計。但副業項目逐漸增多,從事人員的年收入也不斷上升。漁業方面本鎮的大面積水面較少,難以天然繁殖,適合發展坑塘養殖,這個方面正在逐漸被重視起來。

(二)做大特色產業。立足資源優勢,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

丘陵的周莊,最不乏石原材料。產青石故名的青石山,成爲石材料加工的基地。周莊鎮自1985年籌建第一座建材廠起,先後擴建和建立多個石材加工廠,總僱用職工200餘人。

煤炭又是周莊的一大豐富的礦產資源。周莊煤礦1985年4月籌建,佔地15.4畝,當時投資28萬元,職工68人,正式投產後年產煤1.1萬噸,產值660000元。後經擴建和技術革新,產煤量有了新突破。

而與煤炭相關的加工廠如洗煤廠、選煤廠也興建起來。位於南王村南王洗煤廠總投資3000萬,2005年10月建成並完成機器設備的安裝繼而開工投產。

另外,木器加工,鋼模板出租業已形成很大的規模。

(三)發展非農產業。

鎮政府一方面解放思想從思想上跳出“農”字,從非農領域尋找突破口,發展勞務輸出等非農產業,最直接、最有效地增加農民收入。認識到勞動力作爲商品的特殊性,把勞務輸出作爲一大產業發展壯大,凸顯“打工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效益。這方面,政府還組織集中對剩餘勞動力進行培訓,以提高務工人員的意識和能力,進而增加他們的收入。

同時,鎮政府依法推進農村土地合理流轉,引導土地適當集中,以滿足部分家庭舉家務工擔心土地閒置荒廢的需要。

三、農業結構調整的成效

據2007年資料顯示,鎮政府在過去的一年裏,全面落實支農惠農政策,使農民得到了更多的實惠。全鎮共發放種糧直補125218.68元,綜合直補495885.67元,直補資金1667799.98元,農機具補貼13萬餘元。

1、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年糧食總產28762噸,同比增長10.4%,良種覆蓋率達100%,糧食品質大大提高。

2、食用菌種植、蔬菜種植優勢明顯。食用菌種植量達到1000萬袋。蔬菜種植面積穩中有升。

3、畜牧業發展勢頭強勁。新增養殖園區2個,全鎮生豬存欄45810頭,家禽存欄342994只,牛存欄12169頭,羊存欄14920只,新增出欄肉雞345734只。

4、林業生產不斷提高,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全鎮完成綠色通道25.8公里,完善農田林網15800多畝,完成了補植補造任務路、溝、河、渠119條,植樹總量達25萬株,林業育苗100畝,林木覆蓋率達13.6%。

5、勞務經濟蓬勃發展。加大了勞動力轉移及培訓力度,培訓勞動力5098人,勞動力轉移13314人,極大地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6、加工業凸顯特色。王子孟石材加工廠已發展到3個,年加工產值達到30萬元,產品銷往周邊各地;餘官營木器加工年加工量超過萬件,產品銷到洛陽、開封;馬起營村出租鋼模板已發展到70餘戶,年收入達到150萬元。

7、社會主義新農村試點村建設穩步推進。

四、對結果的分析

周莊鎮是一個農業大鎮。對於這樣一個面積5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佔到4.7萬畝的鄉鎮,完成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任務勢必是艱鉅的。從歷史到現狀的對比,不難發現政府工作的成效是顯著的。而這些,得益於一個良好的有戰鬥力的`幹部隊伍,他們始終對時局現狀和肩上的擔子保持清醒的認識,始終堅定不移地走在前列,做到“不唱高調;不搞形式;不徒虛名。常嚴以律己;常深入實際;常調查研究;常從嚴管理”;得益於全體工作人員的良好的工作作風,“盡職盡責,盡心盡力,不等不靠,不拖不沿”;也在於廣大羣衆對政府工作的配合,主動尋求自身發展增加收入之路。

當然還有一些很突出的問題:農業產業化特色還不夠鮮明,所佔比重小,缺乏一批真正的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增加收入的渠道相對狹窄。這也是由於本地區農業經濟所佔比重大,產業結構調整面臨挑戰,同時廣大羣衆有某些意識上的侷限性,而且這些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的。

五、體會

農業結構調整應該有成功的範例。調查一個成功的地方並得出經驗是一種手段,而總結一個還存在問題的地方並找出發展方向也不失爲方法。畢竟,能夠順利完成調整的還在少數。如果所有的調整都是易得的,那麼這將不成爲機遇。這次調整無疑會面對矛盾的層次深,調整的要求高,調整的難度大的問題。

因此就需要我們在事實就是的基礎上,尋找調整的新思路。“新思路”我自然是沒本事想出那麼多了。不過我認真看過別人的思路,還是很認同的:

跳出農業抓農業。農業問題已遠不是農業自身的問題,制約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收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解決這一問題也需要從更高的層面、更大的範圍予以解決。比如,制約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農民勞均耕地資源少,規模狹小,生產易趨同。若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創造條件加快我國農村城市化和農村工業化的進程。

把農業當作戰略產業來抓。首先,把農業作爲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來抓。許多產品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戰略物資,我們一方面要適應市場經濟需求加大力度加快農業結構的調整,另一方面又要採取有力的措施更切實有效地確保糧食、棉花等大宗農產品的基本自給,避免其生產的大起大落。大宗農產品的國內需求到什麼時候都必須立足國內予以解決。其次,把農業作爲廣大農民致富的產業來抓。在短時期內,衆多農民的致富還只能主要依靠農業以及與農業相關的生產經營行業,這就要求我們下大力氣把農業做大抓好。我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農業有優勢,應該予以挖掘和發揮。

宏觀上科學佈局。調整農業結構要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依據地方不同的自然資源秉賦、技術水平以及品種優勢和發展基礎,通過規劃和引導,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化生產、加工、銷售基地,以形成宏觀上科學、合理、高效的農業結構佈局。

實施中突出重點。農業結構調整應重點抓好農產品的品種品質、貯運加工、生產的區域規模、銷售的市場開拓和出口創匯。同時,也要着力推進以縣城、中心鎮爲重點的農村城市化和國有、集體、個體、私營各種聯合體形式並舉的農村工業化。

重視組織結構的調整。組織結構調整是農業結構調整取得成功的必要保障。首先,要依據發展需要和市場經濟原則對傳統體制下所留下來的各類爲農業服務的組織進行分類調整,優重組。其次,要重視培養農業生產經營組織,通過產業化、合作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大力培植龍頭企業,同時也要重視發揮村委會的經濟組織職能。

總之,農業結構調整是挑戰,也是機遇;我們唯有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才能贏得新的發展;我們別無他擇。

農村產業調研報告 6

去年下半年以來,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各級會議精神和文件要求,圍繞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推進城鎮化進程、破解土地制約瓶頸等一系列問題,把“兩區同建”作爲加快城鎮化建設“突破一點、帶活全局”的關鍵舉措和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現實捷徑,作出了加快推進農村社區和產業園區“兩區同建”的重大戰略決策部署,並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突破性進展。目前,全縣上下已掀起了“兩區同建”工作的熱潮、形成了濃厚氛圍。

加快推進農村社區和產業園區建設事關當前、受益長遠,將強力推動金鄉實現興農富民強縣。“兩區同建”工作的調查研究,對於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三大戰略”的順利實施意義重大。我們按照“摸清情況、分析問題、提出建議”的要求,經過近期的調查研究,形成本報告,並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對策建議,現報告如下:

一、兩區同建的內涵和意義

兩區同建是指通過農村居住社區和產業園區同步建設,推動農民集中居住和農村經濟集約發展,促進農民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兩個轉變”,從而實現農村管理模式、農民生活方式和農業規模經營三大變革,加快推進全縣城鎮化建設進程,最終構建起城鄉一體、產城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兩區同建是我縣提速推進城鎮化進程加快建設美麗金鄉的創新性實踐,是把宏偉目標、上級要求與實際行動有機結合的產物。通過農村社區建設,可以完善農村社區配套,豐富公共服務內容,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提高農民生活質量,讓農村人口向社區集中,社區人口規模、密度不斷增加,農民轉變爲市民。通過產業園區建設,可以讓農業生產向園區集中,工業項目、農產品物流向產業園區安排,農村人口向非農產業轉移,非農產業從業人員、產值比重不斷增加;可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村繁榮,加快形成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讓農民不僅住上新房子,還要過上好日子,真正享受到富裕體面的新生活。同時,通過農村社區和產業園區建設還能讓城市生活方式、現代文明、基礎設施等向農村延伸,最終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一體化、均等化。

二、我縣兩區同建工作的基本情況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兩區同建工作,於去年11月23日,成立了以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兩區同建工作領導小組,在各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兩區同建指揮部及各鎮街、園區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搶抓國家、省市加速推進城鎮化進程的重大機遇,把城鎮化作爲改善民生、擴大內需、推動經濟增長的最大潛力和動力,按照“一年見成效、二年上臺階、三年大變樣、五年廣覆蓋”的工作目標,和“產業向城鎮和園區集聚,人口向城鎮、社區有序轉移”的整體思路,堅定不移加快實施產業園區、農村社區“兩區同建”戰略。目前,兩區同建各項工作進展較爲順利,有部分羣衆已經感受到這項工作帶來的實惠。

根據規劃,我縣的632個行政村,將合併建設67處社區;同時,將在全縣建設產業園區78處,其中工業園區23處、景區2處、物流園區8處、農業園區45處。20xx年計劃完成31個產業園區和28個農村社區建設任務,力爭創造3——5處全市新農村社區建設示範點,實現農民職業化、居住社區化、生活市民化,走出一條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三化”並進、同步提升的發展之路。到20xx年,基本達到全縣人口社區化廣覆蓋,基本建成產業生態高效、環境優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的“美麗金鄉”。

(一)農村社區建設工作開展情況

20xx年各鎮街規劃建設社區共20個,其中新建6個,續建14個,到目前爲止,已啓動建設15個,還有5個尚未啓動,啓動率僅爲75%。其中,工作進展較快的有司馬、卜集、馬廟、興隆等鎮。司馬鎮領導重視,強化項目包保推進,農村社區建設工作成效顯著,老李寨社區3棟居民樓現已建至第五層,4棟居民樓建至第四層,3棟老年房已完成主體工程,正在進行內外牆粉刷,力爭年底前完成主體工程。卜集鎮堅持“幹字當頭,爭字爲先”,明確工作措施,強化責任落實,卜集社區一期回遷工作已基本完成;卜集社區二期的兩棟居民樓目前已完成二層主體,百姓大舞臺已建好,1000平方米的社區服務中心項目正在進行二層主體建設。馬廟鎮金谷社區已完成2棟住宅樓的內外牆粉刷,同時做了廣場、綠化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以更好地滿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興隆鎮大力實施城鎮化帶動戰略,強力推動農村社區建設,今年啓動了總投資2.1億元,佔地170餘畝的興隆社區二期項目,着力提升集鎮駐地人氣,提升小城鎮建設品位。

(二)產業園區建設情況

1、三大工業園區

縣經濟開發區、濟寧化工區和食品園區,這三大工業園區目前區域範圍、產業方向、空間佈局等已經明晰,區內道路、供排水、管廊管網、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基本健全,均已具備承載大項目的能力。

開發區自20xx年成立以來,特別是最近兩年,圍繞建設“省級一流的百億園區”的目標,大力實施招大引強,持續開展項目攻堅。目前,區內規模以上企業已達25家。20xx年,規模工業銷售收入、利稅分別完成75.2億元、8.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0%、72%;地方財政收入首次突破億元大關,達到1.22億元,同比增長91.1%。濟寧化學工業開發區緊緊圍繞“高端化工、國內一流、千億元產業、循環經濟示範區”的發展目標,持續加大基礎設施配套、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工作力度,重點培育煤化工、精細化工、生物醫藥、化工新材料等四大產業集羣。目前12平方公里的起步區達到了“九通一平”; 總投資51.7億元的濟礦民生煤化、熱電聯產一期工程運營正常;總投資16億元的陽光顏料、科藍化工等項目已試生產;總投資51億元的凱賽生物、52億元的盈德氣體、38億元的黑貓炭黑和天賽化工、力德嘉新材料、新戊二醇等項目正加緊建設;總投資120億元的青島博爾瑪、石墨烯、針狀焦等一批高大外項目已簽約落地,總投資近100億元的煤制乙二醇項目正在積極推進。濟寧食品工業開發區作爲濟寧市打造千億級食品產業的重要基地。目前,中紡集團、雨潤集團、北京稻香村、新加坡翱蘭集團等36家知名企業,源治阿膠、美國益寶生物等7家生物科技企業已經入駐,遼寧大好大、貴陽老乾媽、杭州娃哈哈等知名企業已達成入園意向。

2、各鎮街產業園區

目前我縣重點推進的金鄉街道金南產業園、高河街道金東產業園、馬廟鎮金西產業園、雞黍鎮金馬產業園、王丕鎮康橋產業園等鎮街園區規劃方案已經完成,徵地拆遷、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正在推進,並積極招引有實力、上規模的企業入駐產業園區。

恆昌鋼構、百事特食品、九鼎紡織等十餘家規模企業已入駐馬廟金西產業園區。化雨的現代農業示範區內金綠迪二期項目開始建設,食用菌繁育中心設備正在採購、錦繡紡織項目設備開始安裝。王丕鎮繼續完善有機蔬菜種植計劃,推進李樓村生態循環農業200畝起步區建設,着力打造生態農業示範園。高河的`千畝生態畜禽養殖示範園,依據現有路網布局,目前已建成200畝的養殖區,初見規模效應,現正在積極吸引大型養殖戶入小區養殖。羊山工業園已落地的3家企業,正在進行圍牆建設及廠區地面平整。雞黍鎮金馬產業園區內盛輝電動車、永盛木業、方能電動車等8家企業已投產運營;凱美娜建材、福運面業、安馳電動車配件、長城農貿、濟聯建材等5家企業正在加緊建設。投資900萬元、面積8000畝的卜集高效農業產業園區主要道路、排水溝渠土方工程已於20xx年3月完成,綠化工程於4月完成,目前正在進行道路硬化和橋涵建設。

(三)三大新城建設情況

金北新城:總規劃面積6平方公里、設計容納人口約7萬人,控制範圍以大義爲節點,北至南謝線,東至北大溜河,南至莫橋,以105國道以西爲發展主方向,南謝線北側控制發展,涉及胡集、羊山、卜集等三個鄉鎮。目前,代北、代南等5個村、1503戶、23萬平方米的房屋徵收工作一次性完成;“三縱三橫”骨幹路網正加快建設;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的回遷安置社區已全面開工,社區服務大樓、醫院、學校等配套設施將陸續啓動建設。計劃2至3年形成集聚規模,建成生態宜居、獨具特色的縣域經濟發展次中心、市級示範鎮、省級百強鎮、國家級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綜合配套區。

健康新城:位於我縣城區東部規劃建設面積11平方公里、設計容納人口10萬人,正按照“健康動城、靈秀水城、活力之區、魅力之都”的城市定位,秉承“樹精品意識、建精品工程、築精品城市、創精品事業”的發展理念,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強力推進工程建設。目前,健康新城16個單體項目中的奧體中心、住建大廈及住建佳苑、蒜都傳媒大廈、社會福利中心、奧體商務中心和金東花園等10個項目正在熱火朝天的建設當中。xx年實施的“三縱三橫”路網工程中有金珠路、開元大道、南外環、萊河濱河路、太康路、奧體大道5條道路正在緊張進行施工。

生態新城:規劃用地面積約17.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約4.4平方公里)、人口約9萬人,東起金曼克大道,西至金沙路,南起南外環,北抵新萬福河。目前,生態新城城市設計暨控制性詳細規劃已委託北京土人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並完成初稿,按照合同約定第二批設計費85.5萬元不能及時到位,規劃設計被凍結,影響了新城建設整體進度。經濟開發區科技創新中心、福德大廈、山東金誠大廈正在辦理審批手續、規劃或選址;金興路升級改造、金沙路北延正在施工建設,金沙路南延計劃下半年開工;李海村、三裏堂、小侯莊的拆遷、場地清理工作已完成;邁源商業街、四星酒店、商城(金沙路西側金源大道北段商業街)項目設計方案的審查及報批已完成,目前該方案正在優化中。

三、兩區同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從調研的情況來看,我縣的兩區同建工作取得了較爲突出的成績,但是工作推進中也存在着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社區建設方面的問題

1、鎮街對社區建設思想認識不到位,重視程度不足,工作積極性、主動性較差。個別鎮街沒有把社區建設工作作爲戰略任務、民生工作來抓,在思想認識上還存在着過去欠帳沒解決,不能再有新欠帳的思想;還存在着沒錢不能辦、羣衆上樓難、事務性工作多時間精力有限等畏難發愁、疲憊厭戰、應付了事的思想;還存在着怕出力、怕操心、怕欠帳、怕麻煩的思想。

2、工作推進慢、成效不明顯。無論是在拆遷規模、建設速度、時間跨度,還是在推進力度上,與領導的要求和組織目標差距都非常大。到目前爲止,個別鎮街的社區建設還未啓動,就是啓動建設的鎮街,有的也嚴重滯後於年初上報的時間節點;同時,納入土地增減掛鉤項目的村莊拆遷進展緩慢,如再不加大工作力度,不僅影響增減掛鉤項目的驗收,影響置換土地指標的使用,還會使即定的建設規劃很難付諸實施。

3、資金短缺瓶頸未突破、籌集不到位。由於縣財政增減掛鉤項目20萬元/畝的資金未及時完全撥付到位,加之多數鎮街社區的建築商實力不強,鎮街又沒有能力墊付建設資金,再加上近期建築材料價格和人工費用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致使鎮街社區建設面臨着資金缺乏的問題,是嚴重影響了建設進度的客觀原因和主要原因。在工作中確實存在着個別鎮街出的力多、操的心多、付出的多、貢獻的多卻也欠的帳多、作的難多的現實問題。

4、社區規劃不到位、配套設施不健全。目前,我縣已建成的鎮街社區普遍存在着規劃不科學、標準不高、品質不精、配套不健全等問題。規劃標準低,致使剛剛建成就已經落後了;個別社區只注重建設居民住房,不注重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基層組織辦公場所、警務室、衛生室、超市、健身廣場等配套公共服務設施不健全,給羣衆帶來服務管理及生活的不便;個別社區配套設施不完善,羣衆感覺居住很不方便,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羣衆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造成部分羣衆不願搬遷。

5、農民進入社區生活成本增加。調研發現,許多農民反映農村社區一個重要的問題是雖然生活環境好了,但是生活成本提高了,生產不方便,習慣也難以改變。部分農民反映,以前部分蔬菜瓜果都可以在庭院裏自己種,現在什麼都要到市場去買,增加的費用主要是蔬菜瓜果、禽蛋等基本生活支出以及物業管理等方面的開支。而且許多農民反映,社區建成後,離自己的耕地較遠,農具、糧食等也不方便存放,生活上還不太適應,尤其是一些老年人習慣於原來獨門獨院的生活。

(二)產業園區發展方面的問題

1、三大工業園區。縣經濟開發區、化工區和食品園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單體項目建設進展慢、項目投資強度低、企業缺乏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企業家特別是本土企業家思想不解放、部分企業不能開足馬力進行正常生產等問題。在單體項目建設方面,三大工業園區目前已經具備了承接項目的能力,但是真正入園的大項目、好項目還不多,能形成良好稅收的項目更少,從綜合治稅方面反饋的信息顯示:今年1——4月份,三大工業園內有的企業稅收只有幾萬元、十幾萬元,三四家企業加起來的稅收還不如一個飯店交的稅多。在項目投資強度方面,園區內有的企業佔地面積大、而生產車間面積太小,甚至所有車間的面積加起來還不如企業的院子大,這就造成了土地資源的浪費。在生產運營方面,園區內能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的企業還不多,有的蒜製品企業一年正常生產運營的時間只有四五個月。在企業管理方面,一些企業家、特別是本土企業家思想還不夠解放,“有車坐、有飯吃、有酒喝就行”這種小富即安、小成即滿的思想依然存在,能夠聘請高級管理人才、制定企業遠景發展規劃的企業很少。

2、各鎮街產業園區。金東、金西、金南、金馬、康橋這5個重點推進的產業園區以及其他鎮街產業園區由於受資金和土地指標等因素制約,在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等方面相對滯後,對社區建設的支撐力和農民羣衆增收的帶動力還不夠。除此之外,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人才。各鎮街負責產業園區建設的幹部,真正懂行不多,有的幹部甚至對項目入園的審批程序、各項指標的控制等不清楚、不瞭解,對招商引資方面我縣的優勢和優惠政策不熟悉,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阻礙了園區的建設與發展。

(三)三大新城建設方面的問題

健康新城、生態新城和金北新城在規劃、定位上各有特色,各項工程正在有條不紊的推進,但也存在着一些共性的問題。具體表現在:認識不足,推進不力,部分項目建設落後時間節點;個別項目、工程因資金、手續辦理、遷佔不及時等因素制約,影響了建設進度;融資不足,各管委會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機制和自我造血的功能還沒有形成。

四、推進兩區同建工作的幾點對策與建議

(一)進一步解放思想、堅定信心,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努力推進兩區同建工作邁上新臺階、再上新水平。任何工作的落後都是思想認識落後的體現,只要思想認識上去了,工作熱情激情就上去了,辦法措施也就有了。實際上,不管是農村社區建設還是產業園區建設,都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項工作上級有要求、羣衆有期盼、跨越發展有需求,既是經濟工作、又民生工作、更是政治任務,是一項長期性、戰略性工作,要樹立“克難攻堅、迎難而上、敢打必勝、奮發有爲”的信念,凝聚幹勁,自我加壓,以更大的力度和氣魄堅定不移地向前推進,決不能等閒視之。

(二)兩區同建關鍵在“同”。建設社區不但是讓農民羣衆住上好房子,還要讓他們過上好日子。廣大農民搬進新居後要住得好、幸福指數高,必須能夠穩定就業並有持續的收入來源,這就需要產業園區的同步建設作支撐,沒有配套的產業園區,新建社區就會形成新的“空心村”。因此,兩區同建工作必須堅持農村社區與產業園區建設同步規劃、同步發展。依託產業建園區、圍繞園區建社區,做到安居與富民齊頭並進。

(三)頂層規劃設計、強化爲民意識,加快推進農村社區和產業園區建設。樹立“先規劃後建設”的理念,高標準規劃、嚴要求建設,真正做到用心去做、超前考慮,堅決杜絕低水平重複建設。要牢固樹立宗旨意識,特別是社區建設要充分徵求羣衆意見,確定社區選址、戶型設計,做好拆遷安置入戶調查、成本覈算、房屋價值評估等工作,簽定拆遷安置合同,確定施工隊伍,完備開工手續;工程建設期間,先做好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和社區綜合活動場所、衛生室、幼兒園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再組織項目竣工驗收,讓村民住上放心房,爲羣衆創造便利、舒適的居住環境。園區建設應依託當地傳統、資源、區位和現有的產業優勢等,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

(四)多措並舉解決錢從哪裏來?人往哪裏去?民生怎麼辦的問題。實踐證明,解決好這三個問題,是做好兩區同建工作的關鍵所在。

錢從哪裏來?

1、縣財政增減掛鉤項目20萬元/畝的資金建議及時撥付。

2、進一步加大上級政策性資金和銀行信貸資金的爭取力度,創造性地開展專項資金爭取工作,用足用盡政策性和金融資金。

3、將現有涉農資金集中打捆整合使用,向社區和產業園區建設傾斜。

4、通過市場化運作籌集建設資金。除了現有的招引有實力的企業墊資建設鎮街社區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用其它地塊土地出讓金支付企業墊資外;公共服務設施中的幼兒園、商業超市、醫療服務設施、網絡通信設施、公交站點等,也可以通過市場化運作,由經營業主投資建設。

5、號召社會各界,尤其是一些有實力的企業和在外成功老鄉進行幫扶,支持基礎設施建設。

人往哪裏去?

1、每個社區附近的產業園區吸納社區羣衆就地就業。

2、通過建設用地指標飄移到工業集聚區,用於哪個企業發展,必須吸納當地羣衆到企業打工。

3、社區服務業要全部使用社區羣衆。

4、通過土地流轉,農業公司和農業合作社要吸納部分羣衆作爲農業產業工人,在公司從事農業生產。

5、結合我縣全民創業政策,鼓勵社區居民自主創業增加收入。

民生怎麼辦?

1、通過務工薪金、土地流轉租金、入股股金和惠農補貼等方式,千方百計提高羣衆收入。

2、爲入住新型農村社區的羣衆辦理集體土地房產證,責任田辦理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切實維護羣衆的產權,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其中房產證允許在本縣範圍內交易、轉讓、互換、抵押、繼承。

3、通過組織體系創新、管理機制創新、服務方式創新等,爲羣衆提供更加貼心、優質、高效的服務。

4、全面做好羣衆的養老、醫療、失業、低保等社會保障工作。

(五)成立鎮街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創新農村土地經營方式,搭建農村土地流轉服務平臺,健全農村土地流轉信息服務網絡。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規模大戶、農民合作社、壯大龍頭企業、培育新型農民;通過大規模的土地流轉,讓“想種田的有田種、不想種田的有人種”,從而推進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合作化、產業化、職業化。

(六)進一步加大對兩區同建工作人員和企業家隊伍的培訓力度、提升他們的工作能力、業務水平和自身素質。建議由縣委黨校牽頭負責對我縣特別是各鎮街負責兩區同建工作的同志進行定期不定期培訓;大工業運行指揮部及中小企業局等部門負責,挑選部分思想解放、敢想敢幹、敢爲人先的企業家、特別是本土企業家通過外出參觀、專題講座、高校進修等多種方式進行培訓,爲企業下步的發展壯大奠定堅實基礎。

(七)加強領導,密切配合。兩區同建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必須整合各方力量,強化要素保障,積極穩妥推進。要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強化協調、密切配合,以人爲本、尊重民意,強化督導、嚴格考覈,強力推進兩區同建、實現興農富民強縣。

農村產業調研報告 7

xx村位於xx鎮南部塬區,總戶113戶,總人口 423人,總耕地面積 1324畝。截止目前,蘋果栽植面積1110畝,掛果面積達 餘畝,常年產量在 噸左右。有富士、秦冠、新紅星、嘎啦、黃元帥等品種。目前蘋果這一產業已經成爲村經濟支柱產業,不僅發揮着巨大的富民作用,而且已經成爲村經濟發展的基石。

經過我近一年對該村各果農的走訪及調研,這一個產業的發展對該村每個人的生活都起到了一定作用,並對該村的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社會穩定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我通過走訪,也是“喜、憂”參半,“喜”從何來呢?

一喜該村是蘋果生產最佳環境,該村塬面寬闊,地勢平坦,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是生產蘋果的最佳優生地之一。

二喜蘋果管理水平較高。村上成立了果業專業合作社,並抽調懂技術、在蘋果生產管理上有一技之長的人爲技術員,並由果業局專門人員指導,根據農時季節舉辦各種培訓班。有力的提高了全村果農的技術管理水平。

三喜果農的技術意識有所增強,自從20xx年省、市、縣提出推廣四大技術以來,廣大果農通過對比以及自己的實踐,已經深刻認識到“四大技術”的重要意義,由原來的不願意甚至用各種方式抵制“四大技術”到現在縣、鎮等尋師救技的現象。

四喜政府高度重視銷售渠道拓寬,自從我市全面取消兩稅以後,政府的職能轉變,通過在廣州等沿海地方設立對外營銷窗口。並出臺一些有利於果商的政策。通過對現有信息員的培訓,促使了果品營銷氛圍。鼓勵一部分有市場意識的人走出去,大力發展果庫、氣調庫。通過一系列的`引導,從而使我村蘋果的銷售渠道由原來的果商一統天下大局面向多方位、全年銷售局面的轉化。

在我們看到該村果業生產好的一面時,我們也應該清醒的認識到該村果業生產還存在一些不足,這些不足必須讓我們高度重視,否則,將對這以產業有致命的一擊。

一是品種單一。中、早、晚品種比例不合理。目前該村,早熟品種基本爲空白,中熟品種規模化低,嚴重地制約了中熟品種的發展,並且佔有比例僅爲10%左右,且管理粗放。晚熟品種佔有比例較大,以富士爲多,在果子成熟期間,銷售相對集中,容易導致銷售難,價格偏低以及抵禦市場能力差等現象。

二是廣大果農應用各種技術死板,不靈活。對於一種新技術不能根據自己樹勢,生長等進行相應的配套。常常出現,修剪生搬硬套,噴施農藥人云亦云,施肥只注重萌芽肥,忽視追肥。只注重化肥不重視農家肥。大改形只注重疏枝,不重視間挖等。

三是市場意識。果子後續深加工不足以及增值空間相對較窄。許多果農對市場經濟規律以及市場經濟知識欠佳,往往出現別人是買果子賺錢,自己賠錢。蘋果生產出來以後只注重原材料的價格,對後續產業的挖掘不足,極大的影響蘋果的增值空間。

四是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差。遇到風調雨順之年能有一個好收成,遇到冰雹、凍害等則力不從心。

通過這次調研,我深刻認識到農業生產,同期長、抵禦自然災害。市場挑戰能力差。同時作爲我國擁有九億農民的一個農業大國,機械化、規模化程度較低,我認爲,要改變農村現狀以及該村果業,必須做好一下幾點:

一是不斷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力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先進的科學技術只有應用在生產關係上才能發揮其真正的效果,所以,我們應該加大對農民培訓力度,不只注重培訓農業科普知識,應該全方面的培訓,培訓市場知識,國家的法律,法規等。把農民培育成爲懂政策、懂技術、有道德、有知識的新型農民。

二是大力發展“一村一品”的模式。農民一家一戶幹什麼事,只能是單打獨挑,處處碰壁。只有把全體果農聯合起來。形成規模優勢、地域優勢,才能在市場的衝擊下站穩腳跟。從而達到共同受益的格局。

三是要重視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們不應該只重視一個產業的發展而忽視了環境,後續產業等。否則,在主導產業遭受到各種災害後,農民的生活將受到極大的影響。只有將各種產業配套好,各種技術應用好,農村的持續發展是實在必行的。

四是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當前兩稅取消後,黨和國家出臺了許多的惠農政策。政府要改變有原來的指導方向向服務方向轉變。把當和國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實處。從而不斷提高黨在農民心中的聲望。

農村產業調研報告 8

近年來,我縣農業和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糧食穩定增產,生豬養殖、食用菌、蜂蜜產業快速發展,已經成爲我縣農民收入的重要渠道,爲鞏固和發展這種來之不易的好形勢,構建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實現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近對全縣的生豬、食用菌、養蜂產業化發展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報告如下:

一、產業發展現狀

1、生豬:全縣有養豬戶6122戶,生豬飼養量15370頭,存欄9640頭,出欄5710頭。其中:能繁母豬84頭,種公豬34頭。10頭以上大戶80戶,50頭以上4戶。

2、食用菌:全縣食用菌代料栽培75萬袋,食用菌幹品年產量160多噸,產值800多萬元,食用菌生產是我縣農村經濟的特色支柱產業,其收入佔農民人均收入的20%。

3、養蜂:全縣養蜂9761箱,養蜂大戶67戶。使養蜂戶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蜂蜜以質量好、營養豐富、無污染、藥用價值高的特點迎得了廣大消費者的好評。

二、資源和區位優勢

1、生豬:豬肉是山區羣衆肉食消費的主要品種,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改善,羣衆對豬肉的消費需求日益旺盛。並且生豬養殖收入佔農民家庭收入的三成多。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畜牧業發展,生豬產業得到了較快發展,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

2、食用菌:我縣森林覆蓋率95%,植被茂盛,空氣清新,無任何污染,適宜發展食用菌生產,發展袋料食用菌栽培,可充分利用農作物擠秸稈、果樹和林木枝丫、雜草等廢棄物變廢爲寶,既保護了森林資源,又增加了農業收入,其經濟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3、養蜂:一是我縣位於亞熱帶和暖溫氣候交接處,植被繁茂,種類繁多,大宗蜜源植物和零星蜜源植物交替生長,花期及流蜜期長,一年當中就有八個月的花期,爲蜜蜂越冬提供了蜜粉源。二是由於山區地形複雜,高低差異大,形成許多小氣候,蜜粉源植物分陰坡、陽坡、低山、中、高山先後交替開花,秦嶺山區成爲天然的蜜庫。三是我縣山大林深,地廣人稀,農藥、化肥用量少,爲發展養蜂提供了有利條件。

三、存在問題

(一)生豬:

1、規模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商品率低。養豬戶佔農戶的90%以上,但養豬大戶僅佔養殖戶的1%。大多數農戶仍在沿用傳統的“吊架子”方式飼養,平均飼養週期10個月左右,商品率僅佔30%。

2、生豬市場價格波動大,養殖戶抵禦市場風險能力低。生豬產業缺乏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使養殖戶經不起市場低潮的衝擊。傳統的生豬養殖方式,不能預測和適應市場的變化,無法承受市場價格波動所帶來的風險,面對市場的變化,只能被動應付,一旦因爲行情變化而虧損,便喪失了養豬的積極性。

3、疫病形勢嚴峻,防控難度大。複雜多變的疫病形勢與傳統分散飼養方式,加之基層動物防疫體系有待完善,給疫病防控帶來了很大的難度,會不同程度造成動物疫病風險增大,影響養殖戶補欄的積極性。

4、是動物防疫體系亟待完善。工作經費匱乏、村級動物防疫隊伍斷層、疫苗運輸、保管條件達不到要求,使用無效苗的情況發生、防疫過程中免疫程序不到位、基層防疫員總體業務素質有待於進一步提高等問題。

5、生豬良種繁育體系不健全。由於地理交通等因素所限,我縣母豬飼養量總體較少,加上市場行情和疫病等影響,母豬飼養量持續下降,自繁自養能力減小。而外調的仔豬抗病能力較弱,疫病風險較高,損失較大,導致仔豬成本和疫病傳入可能增加。多年來,我縣在生豬品種改良上作了大量的工作,但因投資少,品種改良規模小,加之我縣生豬飼養以農村散養爲主,沒有形成完善的科學飼養管理體系,疫病時有發生,一定程度上挫傷了農民養豬的積極性。

(二)食用菌

1、在資源保護上和利用上的片面性。櫟類資源是傳通的週期永續利用的資源,週期性合理採伐利用,有利於調動廣大菌農保護櫟類資源的積極性,過分強調,不允許週期採伐利用,只會挫傷菌農的積極性。

2、龍頭加工企業少,缺乏專業市場的引導。

3、品種單一,質量不高。縣內現有規模生產的產品都屬香菇類,品種單一,導致市場受限,難以滿足多樣性需要,一部分農戶栽培技術不熟練,技術標準不一,導致同一菌種,質量差別卻很大。

4、品牌意識差。產品質量好、包裝不規範,產品檔次低,市場競爭力低,價格上不去。

(三)養蜂:

1、養殖技術落後,產量效益低。我縣的中蜂生產以傳統的老式圓桶爲主,佔整個蜂箱的70%以上,養殖方式具有較大的歷史慣性,養殖技術落後,平均每箱產量5公斤,產值僅100元,產值只有新法飼養的1/4。中蜂活框新法飼養每箱產量15-20公斤,產值400元左右,只佔整個飼養比例的20-30%。

2、養蜂人員素質不高,家庭收入低下,影響了養蜂業的發展。我縣養蜂人員中高中以上的人員只佔調查總數的6%,養蜂人員素質低下,養蜂技術難以推廣。同時,很多養蜂人員家庭收入低,生活困難,製作蜂箱、蜂具都缺乏必要的資金投入,更談不上進行養蜂技術的培訓,從而影響了我縣養蜂業的健康發展。

3、蜂蜜摻雜使假,影響我區蜂蜜的品牌形象。

我縣蜂蜜遠近聞名,產量相對較少,在市場上供不應求,但一些小商小販和蜜農開始摻雜使假,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摻雜使假行爲比較普遍,嚴重影響了我縣蜂蜜的品牌形象。

四、發展建議

(一)生豬:

1、切實加強對畜牧業生產的組織領導。把加快發展畜牧業生產作爲推動“三農”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內容,並結合新農村建設,把加快發展畜牧業生產納入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加強政府引導,完善細化政策措施,及時研究解決畜牧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把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和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納入政府的目標管理。充分發揮畜牧業在新農村建設和脫貧致富奔小康中的重要作用。

2、加大對畜牧業生產投入力度。要把動物疫病防控、畜產品安全監管經費和畜牧獸醫技術部門的工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依託財政支農資金和涉農部門支農資金,搭建發展畜牧業生產的融資平臺,確保畜牧業生產發展的資金來源。

3、強化科技支撐,提高畜牧業生產的科技含量。通過科技培訓,示範帶動等形式,大力推廣畜禽適度規模養殖技術、優質畜禽生產綜合配套技術、動物疫病綜合防控技術、高產優質牧草栽培技術、快速育肥技術。加大畜牧技術推廣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建立畜牧科技推廣績效考覈和獎勵機制,重獎有突出貢獻的技術人員,強化科技支撐,強力推進畜牧業生產發展。

4、抓好畜牧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要結合新農村建設,按照“人畜分離、獨立建圈、沼氣配套、循環利用、標準化建設”的原則建立圈舍,大力推廣綠色無污染養殖技術,努力改變傳統養殖業髒、亂、差的狀況。

5、強化網絡信息,發展畜牧專業合作組織。一是建立健全畜牧業信息平臺,利用鄉、村信息網點,及時採集和發佈畜牧業生產、銷售信息。二是引導和支持養殖戶積極發展畜牧業專業合作組織,充分發揮其橋樑和紐帶作用。

6、狠抓良種繁育工程,着力提高生產性能。重點扶持和獎勵引進良種繁育的養殖戶,在實現良種母豬飼養總量及仔豬生產總量滿足縣域需要的前提下,達到我縣生豬飼養總量的擴張。

7、強化動物疫病防控,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各級領導要牢固樹立“抓防疫就是抓生產,就是抓公共衛生安全”的觀念,加大動物疫病防控力度,強化對畜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力度,確保公共衛生安全和畜牧業生產的健康發展。

(二)食用菌:

1、重新認識和估價食用菌生產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一是食用菌是真正營養豐富的健康食品和綠色食品,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識增強,人均銷量增加,市場潛力很大。二是有豐富的農作物秸稈和山區大量的櫟類資源及清林丫材,爲木類菌類提供了充足的營養源。三是有廣大菌農積累的比較豐富的生產經驗。四是隻要各級政府認識到位、加強領導、資金扶持、政策引導、服務跟上,把食用菌當作產業來開發,食用菌生產必定會出現一個新的局面。

2、健全服務體系。食用菌生產涉及農業、林業等多個部門。要積極做好開發、科技公關、信息傳遞、技術培訓與指導,真正爲農戶做好產前產中產後服務,促進食用菌生產健康發展。

3、規範菌種生產程序,堅持食用菌質量標準。質檢和農業部門要按照規範性的技術要求,抓好檢查落實,保證菌種質量,爲食用菌發展保駕護航。

4、合理利用資源。櫟類資源豐富的地方,林業部門部門應按採伐週期有計劃的批准菌農合理採伐利用,點種食用菌,提高木生菌品質量和效益,調動菌農保護林木的積極性。同時充分利用農作物秸稈、修林後的枝梗和木材加工後的木屑等農林廢棄資源進行袋料生產,變廢爲寶實行生態良性利用,實現資源節約、生態農業和增加農民收入的目的。

5、開發利用名貴珍稀菌種。我縣山地菌種資源豐富,在海拔800 -1200米 的鬆櫟混交林是松茸、雞油菌、牛肝菌、白靈菇和竹蓀等珍貴菌種的適生區,這些菌類香味特殊、營養豐富、出口價值很高,應當積極開發利用,同時加以有效保護。

(三)養蜂:

我縣雖然有較好的自然資源,蜂蜜品質優良,養蜂發展空間大,市場前景好,但也有許多突出的問題,要發展養蜂業,壯大養蜂業,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就必須科學規劃,加強培訓,強化領導,增加投入,建立試驗示範基地,強化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打造獨具特色的蜂蜜品牌,促進養蜂業的持續快速發展。

1、加強領導,提高認識。一是按照《畜牧法》,加強養蜂業的領導,做好全縣養蜂業的各種規劃、新技術的引進、試驗示範與推廣、養蜂人員的技術培訓、養蜂產前、產中、產後的配套服務。二是強化養蜂協會職能。養蜂協會由專業人員和養蜂大戶人員組成,主要負責養蜂的技術交流,增強養蜂業生產的科學化,減少和杜絕養蜂業生產的盲目性,促進養蜂業健康有序可持續地發展。

2、加強培訓,提高養蜂人員和技術人員的素質。在人才培訓上,要有計劃的輪訓和培訓,利用請進來和送出去的方式,強化養蜂技術人員和蜂農的培訓,提高養蜂技術人員和養蜂農戶的素質,提高其飼養、生產、加工、銷售的技術水平,造就一批既懂得養蜂技術,又懂得經濟管理的新世紀養蜂業人才,促進我縣養蜂業的'大發展。

3、建立示範樣板戶和示範場,加快新技術的應用。在全縣養蜂比較多、開展比較好、條件比較成熟的地方選擇一定的農戶,大力培植示範戶、示範場,在“專”字上做文章,以點促面,通過示範戶和示範場的帶動作用,大力發展中蜂改良技術。養蜂技術普及率達到80%以上,全部農戶掌握四季管理技術,特別是冬季補飼、春季獎飼、過箱操作、養羣蜂養大羣奪高產的養蜂技術,60%以上農戶掌握基本的病蟲害防治技術,促進我縣養蜂業的全面發展。

4、強化品牌意識,加強品牌開發。我縣林草覆蓋率高,植物品種繁多,藥材品種齊全,境內無任何污染,空氣潔淨,生態環境保護好,蜜粉源植物豐富,適合養蜂業的發展。我們要充分利用這種資源優勢,發展無污染的養蜂業基地,努力生產綠色蜂蜜產品,培育蜂業產品基地,培育蜂業生產、加工的龍頭企業,增加科技含量,加強品牌開發,樹立本地的特色品牌,加大蜂產品的深加工,大力開展蜂蜜、蜂蠟、蜂王漿、蜂花粉、蜂毒和蜂膠的開發,大打我縣綠色品牌,強化品牌保護意識,做到以開發促發展。

5、加強部門配合,強化市場監管。一是強化外來蜂種引進的管理。二是密切與工商、公安和質量監督部門的配合,加強蜂產品市場的管理,實行嚴格的檢測和准入制度,淨化我縣蜂產品市場,杜絕假冒僞劣蜂產品,切實保護好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確保養蜂業的健康發展。三是農戶發展養蜂製作蜂箱所需木材,林業部門按照有關政策大力支持,給予適當傾斜

6、強化養蜂業與其它產業的有機配合。特別是要加強養蜂業與有機農業、生態農業、退耕還林工程和旅遊業發展的有機結合。首先,養蜂業需要豐富的無任何污染的蜜粉源植物,發展有機農業、生態農業如藥材基地、高山反季節蔬菜基地,既可以發展高質量的生態和有機食品,又可以爲蜜蜂養殖提供大量優質的蜜粉源植物。其次是充分利用退耕還林工程,大力發展優質的蜜粉源植物,爲養蜂業的發展提供優質的蜜粉源植物基地。第三是充分利用我縣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獨特的旅遊資源,把我縣蜂蜜產品做大、做強、做響亮,使之成爲我縣走俏的一個旅遊產品,促進我縣旅遊業的發展。

7、加強投入,建立養蜂業發展的扶持政策。要多方面籌措資金,努力增加投入。一是實行以獎代補的方式增加投入,對於發展達到一定規模的農戶實行一定額度的獎勵,提高農戶養殖的積極性;二是實行銀行優惠貸款和政府貼息的方式,加強投入。對於想發展卻沒有資金的農戶,可以實行小額貸款和政府貼息方式鼓勵他們發展;三是將養蜂技術培訓、新技術引進、推廣、試驗、示範的經費和基本辦公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農村產業調研報告 9

在對消費者是否會選擇師智敏有機山茶油作爲禮品贈送親友進行統計後發現,60%的消費者會將師智敏有機山茶油作爲禮品。可見,送禮送健康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但是,山茶油的製造成本還很高,價格也高於一般的健康保健食品。一般的家庭不能接受其價格,不會經常性地食用,但是作爲禮品容易被消費者接受。所以,在營銷過程中需要強調其與豐富的營養、神奇的保健功效,弱化其價格因素,使人們認識到購買本產品物超所值。同時,人們對包裝要求上檔次,這也從側面瞭解到人們對師智敏有機山茶油的保健功效不再持懷疑態度。

對於山茶油生產廠家的選擇,實際上反映了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同度。在受調查者中,絕大多數的人選擇金龍魚,可見金龍魚這個大品牌已經深入人心,目前在中百超市有一種富川山茶油可以和我們的`師智敏有機山茶油相提並論,富川有禮品裝750ml的兩瓶裝,價格是218元,雖然價格比我們的師智敏有機山茶油便宜,但是我們的師智敏有機山茶油是2L兩瓶裝288元, 在這方面我們的師智敏有機山茶油有一定優勢,在調查中絕大多數人對富川的品牌還沒有一個認可度,只要我們大做宣傳的話應該可以優先強佔市場。

綜上所述,我們得出山茶油市場推廣的以下結論:

一是山茶油市場空白、機遇與挑戰並存。調查數據顯示,消費者對師智敏有機山茶油認知度偏低,在同類新品保健食用油中比重僅佔到31.4%,而消費者目前大量長期食用的食用油主要是:豆油、花生油佔34.3%,菜籽油佔62.9%,動物油5.7%。

由此表明,山茶油市場目前還屬於空白市場,而隨着消費者保健意識的逐步增強,山茶油憑藉強身、益智、美容等高品質優勢,將會在我國食用油市場迅速發展。山茶油市場的巨大潛力將是山茶油開發的優勢所在。從數據中我們也可看出,消費者對山茶油的認知度低於同類新品保健食用油中相對早期上市的橄欖油、玉米油和棕櫚油。因此,在山茶油市場推廣中,應注重對產品的宣傳介紹,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各種媒體渠道宣傳產品功效、特質。

二是注重品質和性價比。在關於消費者選用食用油主要考慮因素這一項中,有42.9%的受訪者選擇了色澤、品質好的,有34.3%的人選擇大瓶實惠的,另外22.8%的人選擇了包裝上檔次和廣告中經常看到的產品。數據顯示,在食用油作爲一種人們日常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品質是消費者選購產品的關鍵因素。而食用油的直接購買者大多是家庭主婦,這一特殊顧客羣相比其他顧客羣更注重產品的性價比,她們往往在購買過程中貨比三家,從價格和品質兩方面入手擇優選購。所以,在山茶油的市場開發推廣過程中,要注重產品品質,嚴把質量關;同時,找到適當低價與高品質的最優平衡點,以迎合消費者的需求。

三是走品牌戰略,努力塑造品牌形象。在關於消費者對食用油的品牌忠誠度調查中,我們發現,有71.4%的消費者相信品牌,並一直購買某一品牌;20%的消費者隨機購買,偶爾購買品牌油;而僅有8.6%的消費者從不注重品牌。由此可見,消費者對品牌的重視程度和忠誠度。這一結論爲我們建議現在生產廠家要走品牌路線,塑造品牌形象提供了理論支柱。在品牌化商品越來越多地佔據市場領導者地位的今天,塑造產品品牌和企業形象已經成爲各個行業企業管理者的首要課題。因此,師智敏有機山茶油在質量過硬、價格令顧客滿意的前提下,更要全力打造品牌形象,培養顧客對品牌的忠誠度,唯有如此,才能開創良好的局面。

農村產業調研報告 10

一、調研地點:

xx市xx區農貿市場

二、調研時間:

20xx年xx月上旬

三、調研對象:

消費者以及經銷商

四、調研方法:

觀察和詢問以及問卷三者合一的形式

五、調研目的:

分析農產品的各種價格,農產品市場的飽和度和市場集中度農產品各種買賣渠道,農貿市場環境住哪概況以及消費者對待農產品的消費的特點、消費觀念和他們對待市場產品特點所持態度和現在市場發展狀況以及農產品服務將要的服務發展方向。

六、農貿市場農產品現狀

目前,農貿市場集中了蓄產品市場、糧食產品市場、水果產品市場、蔬菜產品市場、肉類產品市場以及人們各種生活消費市場組合的.農貿市場。在各種農產品買賣區中呈現出不是很集中的狀況,小部分市場產品較分散,大多農產品都在交易廳棚裏進行,農產品經營零銷商主要以家庭經營爲主,實行各種渠道買賣農產品爲主。在農產品供應基本能滿足人們需求,價格總體上波動不是很大,出小部分農產品因種種原因波動大外,其餘在消費者面前還算合理。在農產品質量上還能夠符合消費者營養需求,資量上有保證,人們可安全食用。各種農產品共給和需求基本處於穩定狀態。目前人們對農場品主要以主食類、蔬菜類、肉禽類、雜糧類爲主。目前初步形成了以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爲中心,以集中貿易小市場、直銷中心小賣區、農產品初加工小區、農民合作賣區、農民經紀人、行業小協會、倉儲小物流中轉站以及初放形小賣區爲基礎的農副產品市場體系。

在糧食市場上,主要供應以大米、麪粉、玉米等主食爲主以及其他食品爲輔。需求方面又以大米爲最大需求糧食產品,在糧食市場上,種類還比較齊全,貨源也還穩定,價格波動不是很明顯。人們都喜歡一小批量購買爲主,在糧食的種類、價格、質量、消費場所還算滿意。兩市供應上能夠滿足人們需求,糧食市場比較集中,主要以家庭經營爲主,個別合作以及聯盟經營,主要以廳棚爲買賣場所以及租的門面買賣未輔。所以在糧食市場上無論是共給還是需求以及價格、質量上都還能滿足人們的滿意度。

在蔬菜市場上,由於近期銷售渠道的變化和持續的下雨,蔬菜在供給上有點不足,價格短期類產生波動,有的蔬菜甚至短缺,共給狀況不是很好,但在調查中顯示今年的蔬菜總體價格呈現下降趨勢,在未來短期中蔬菜供給上會慢慢好轉,價格波動幅度不是很大。近期看,蔬菜產品大部分還是供應上及時,新鮮程度較好,市民們關心的質量上野蠻有保證的,基本能滿足人們需求,價格還以算合理。近期中,大白菜、胡蘿蔔的價格都上升,其他蔬菜都有價格上升的趨勢,從總體上看,市場上一個周內蔬菜價格都同比上升,共給需求不是很平衡,共給有點不足。

在肉類產品市場上,主要以豬肉消費爲主,供給上能滿足人們需求,在價格上保持在xx元到xx元每斤波動,但從近期看加個有上升的趨勢,肉類除豬肉供給外還有魚類、羊肉、牛肉、鴨肉、雞肉等肉禽產品。羊肉、牛肉、雞肉在近期內基本價格穩定,雞肉在xx元每斤。肉內在渠道來源上有零售商、中間商、自銷商等銷售主渠道,都集中在廳棚裏一起銷售,從總體上看,供給還是處於穩定中,能瞞住消費者需求,價格上不是波動很大。

農村產業調研報告 11

一、嚴謹治學

教師的工作方式不是像其他職業那樣使用什麼工具,而是要用自己的知識、智慧、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因此教師對學生來說是知識的傳播者,智慧的啓迪者,情操的陶冶者。

今天的時代已經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學習化的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教育學、心理學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對學生的成長規律也有了新的認識。我們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適應教育新形勢的需要。教師在工作中要不斷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爲,成爲一名研究型的教師。教育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要掌握它是不容易的,需要不斷的鑽研。因此本人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的學習研究,努力使自己成爲一位研究型的教師。

二、團結協作

在教學工作中我始終謙虛謹慎、尊重同志、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維護其他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關心集體,維護學生榮譽校。

三、尊重家長

我們除了上好課外,還要積極主動地與家長聯繫,認真聽取意見和建議,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以便更好地教好學生。

四、廉潔從教

工作中我們要堅守高尚情操,發揚奉獻精神,自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影響。不利用職責之便謀取私利。杜絕向學生推銷教輔資料及其它商品;或接受學生、家長財物或有償家教等以教謀私行爲。

五、爲人師表

做讓人民滿意的`教師要行爲世範,爲人師表。要注意言教,更要注意身教,模範履行師德規範,以身作則,爲人師表,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去教育、影響學生。教師是學生增長知識的思想進步的導師,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一定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質、學識學風上全面以身作則,自覺率先垂範,這才能真正爲人民師表。而我們所說的教書育人,教書者必先學爲人師,育人者必須先行爲示範。教師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想素質、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爲習慣的養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師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書,就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對學生的影響是耳濡目染的、潛移默化的、受益終身的。身爲教師,要熱愛學生、言傳身教、爲人師表、教書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本人始終本着以上八點原則,嚴格要求自己。作爲光榮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做爲人民服務的教師,做讓人民滿意的教師。

隨着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品質量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目前,我國食品質量水平不容樂觀,有毒有害食品時有曝光,生豬“瘦肉精”、毒豆芽、毒奶粉等問題食品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農產品質量安全是食品安全鏈條上重要的一環,食品安全監管職責分工規定,從田頭到餐桌的安全監管鏈中,農業部門主要負責初級農產品生產環節(即種植、養殖環節)的監管,承擔源頭把關的責任。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主要依據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該法明確了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過程是從農田到市場;明確了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統一監管的主體地位,確立了監管體制與執法依據,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實現全過程的控制和監管。

農村產業調研報告 12

近幾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心聯合農業執法局全方位開展《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宣傳貫徹工作,履行監管職責,依法開展對農業投入品、農產品生產主體監管,加強農產品例行監測,強化措施,狠抓落實,切實提升農產品安全監管水平,有效規範農產品生產行爲,我縣全年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逐年提高,較好保障了全縣初級農產品消費安全。

一、我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狀

從近年來開展的例行監測和監督抽檢情況來看,我縣農產品質量總體安全可靠。蔬菜監測合格率穩中有升,生豬養殖環節“瘦肉精”檢出率連續三年爲零。目前大部分生產者的質量安全意識和安全生產技術都有了一定提高,農業投入品使用日益規範,有機磷、瘦肉精等違禁藥物經營、使用行爲得到有效控制,農藥殘留超標情況逐年好轉,近幾年來全縣未發生初級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

(一)健全監管網絡,落實監管責任

近年來,縣農產品監管中心加強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的組織領導,加快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的建設。在原23個鄉鎮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基礎上增設農產品質量監管站,明確農產品安全監管員,建立了多級監管網絡。

在責任落實方面,按照局各科、站的職能,對職責範圍、責任內容和責任追究進行了規定和明確。將工作任務細化分解,每年由局一把手與各科、站和街道鄉鎮農業科、辦負責人簽訂工作責任書,落實監管任務。

(二)加強檢驗監測,提升監管實效

以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爲抓手,明確監測任務,積極配合上級業務部門,抓好農產品質量監測工作。爲提高監測覆蓋面和時效性,在江店梅山建立了2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室,配置速測和自檢設備,加強蔬菜的農殘檢測。同時,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平臺,明確了工作目標和思路,建立健全相關制度,逐步推廣建設。

(三)加強行政執法,強化源頭監管

農業行政執法是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保障。近年來,組織開展了系列農業專項執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等行動,如“農產品質量安全整頓”、“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添加劑專項整治”、“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等整治活動。同時,在農藥、獸藥等投入品使用高峯期間如夏、秋季加強日常監督管理。通過專項集中整治和日常監管相結合,引導農藥、肥料等農資店建立連鎖經營模式,實行規範經營,嚴厲打擊銷售經營高毒禁用農藥和假劣農資行爲,確保農產品生產源頭安全。

加強農產品生產環節監管,統一印發農產品生產記錄本分發到經營主體手中,規範農事操作的記載,並利用現場監管、技術培訓等,加強督促指導,不斷規範生產行爲。

(四)推進標準化生產,提升質量安全

近年來,縣農林局積極推廣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和無公害、有機和綠色食品“三品”認證,開展優質安全農產品生產技術指導,推廣昆蟲性誘劑、殺蟲燈、防蟲網等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技術,初步構建了一套涉及產前、產中、產後安全標準體系,將科學使用農業投入品、降低農殘等措施具體化、規範化和簡單化,使農戶在生產中有標可依,有章可循。通過大力培育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現代市場主體,發揮他們作爲農業標準化推廣的有效載體作用。目前已創建縣級農產品標準化示範基地9個,市級農業標準化基地2個,實施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工程3.29萬畝,起到了較好的示範帶動作用。

(五)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安全意識

利用網絡、報紙等傳播媒介和農技下鄉等方法加強宣傳,多層次、多形式開展《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宣傳貫徹活動,組織開展農產品安全生產技術培訓。爲提高宣傳的針對性和效果,向消費者和農產品生產者編印發放蔬菜種植生產基本知識、畜禽、水產養殖基本知識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彙編》等技術和宣傳資料,做到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同步宣傳。針對產業基地實際和羣衆需求,重點開展科學種植養殖和安全用藥培訓,提高標準化生產水平。

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存在的問題

(一)職責交叉的環節分工不明確

農產食品生產和消費要經過一個完整的鏈條,包括生產(種植、養殖)、加工、運輸、貯藏、銷售、烹飪等環節,從農田到餐桌。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產生對食品的污染,造成農產品的不安全。實踐中各行政機關按照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來進行分工,即按照一個監管環節由一個部門監管的原則,採取分段監管爲主、品種監管爲輔的方式。該規定雖然簡單明確,但在管理體制上往往形成部門職能交叉的模糊地帶,最容易出現質量安全問題。

(二)部分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不完善

目前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界定還不夠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包括哪些類型的標準和哪些級別的標準,以及它們之間的適用原則,實際工作中參照標準不統一。在農藥殘留國家標準,有很多農產品沒有對應的檢測標準,比如目前常用的殺菌劑腐黴利,經常檢測到藥物殘留,但國家標準裏沒有相應的葉菜類蔬菜的殘留標準,而只有茄果類蔬菜、黃瓜以及韭菜的殘留標準,而這三者之間的標準值差距很大,很多時候葉菜檢測結果參照茄果類蔬菜就是合格的,參照韭菜的標準就超標了,這給監管工作帶來困惑。

(三)散戶生產經營主體管理難

《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對農產品生產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的違法行爲有具體的規定,而對家庭散戶生產中的違法行爲缺乏約束機制。我縣農產品的生產主體很大一部分還是種植、養殖散戶,而且外地人租地種養殖的.比例越來越大,人員流動大,存在質量安全隱患。此外,有一部分農民專業組織合作社,實際上也是散戶生產,根本做不到企業化生產的要求,其登記的目的不是爲了生產需要,而是爲了徵用賠償和銀行抵押貸款使用。對於農產品生產散戶,其數量多且相對弱勢,在依法監管上存在監管難、處罰難、執行難的問題,需要法律法規方面制定相應細則。

(四)監管力量和技術支撐不足

農產品安全監管工作任務量大面廣,而我縣農產品安全監管部門人員偏少,有限的監管力量難以應付日益繁重的監管任務。而鄉鎮農產品安全監管站只是增掛牌子、明確職能,沒有編制人員增加,很多監管職責沒有落實到位。

農產品安全監管涉及面廣,專業性強,基層管理還缺乏有效的技術支撐,農產品質量檢測與實際要求差距較大。目前常用的監管手段就是抽樣監測,包括快速檢測、定性檢測以及定量檢測。我縣目前主要是快速定性檢測,但是實驗結果誤差大,可能導致誤判,損害被檢測者的利益,難以全面評定農產品安全。而定量檢測時間長,費用高,時效性不強,由於農產品的流通很快,等檢測結果出來時農產品早已銷售出去並可能已造成危害,檢測結果往往只能作爲事後警告或責任追究的依據。

另外,縣級以上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對不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農產品只能查封、扣押,不能採取其他處理手段,而農產品很多都是鮮活產品,比如蔬菜,不及時處理就會爛掉,而生豬圈養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以上這些經濟損失或經費由誰來負擔,在執法實踐中都很難操作。

(五)市場準入制度不夠健全,質量問題追溯難

初級農產品實行市場準入的種類少,除了豬肉等個別農產品實行了市場準入外,許多初級農產品沒有產地證明或未經質量檢驗便進入了市場。農貿市場蔬菜農藥殘留檢測的水平還較低,市場準入機制還有待進一步完善。此外,加上來自我縣區周邊的河南、湖北農產品的涌入,對農產品市場造成衝擊,銷售的農產品來源更難監控,目前,我縣雖然已經建立農產品之質量安全監管與追溯平臺,但是還不能真正付諸實施,一些生產者對農產品質量責任意識、安全意識比較淡薄,標準化措施得不到有效貫徹和執行。尤其對於那些散戶生產、品牌市場知名度還不高、生產規模不大的農產品,一旦出現質量安全問題,消費者難以進行質量追溯以維護自身應有的權益。

三、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建議

1、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標準

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及體系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的核心,需要有統一、權威的食品質量安全標準和檢驗檢測體系。首先,要根據生產發展的實際情況,不斷修訂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標準包含的級別和種類,從而擴大標準的適用範圍;其次,根據農產品標準的特點及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實際,確定一個起草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主體,統一農產品的定義及檢測標準;再次,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應當及時向社會公佈,讓這些標準家喻戶曉、讓廣大農產品生產者廣泛採用。

2、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制

有效的農產品安全監管體系應該以清楚、合理、科學的職責分工爲基礎。事實上,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農產品安全監管也是由多部門共同完成的。這說明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是否多頭管理,而在於部門之間是否有合理而明確的分工。而我國目前存在的問題恰恰就在於部門分工不明確,時常出現扯皮現象,食品安全管理中出現漏洞和脫節現象一再說明了這一點。必須從國家層面到地方政府,理順管理體制,借鑑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真正實現“全國統一領導、地方政府負責、部門指導協調、各方聯合行動”的食品安全工作機制,真正建立起有效的食品安全控制體系。

3、創新監管執法聯合執法手段

在法律法規中要明確快速檢測可以作爲執法的依據,最大限度防止不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農產品流向市場,保障公衆的消費安全。農業監管部門與農業執法聯合,針對市場監管出現的問題,查出一件,處理一件,這樣針對檢驗結果能夠及時、快速的杜絕問題農產品流入銷售渠道。如農產品生產者、銷售者對檢測結果有異議的,可以自收到檢測結果之日起五日內,向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複檢;複檢不合格的,複檢費用由申請者承擔。

4、建立健全農產品責任追溯體系建設

建立健全農產品責任追溯制度,對違反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的行爲應當加大處罰力度,提高處罰上限,這樣才能起到更大的威懾作用,從而更好地規範農產品生產經營者的行爲。

我國的農業尚不發達,農業生產者和經營者具有規模小和分散性強等特點,責任追溯難度較大。對農產品致人損害採用無過錯責任原則之外,還需要規定一些免除責任的法定情形。可以更好地確定農產品生產經營者的責任,而且可以敦促農產品生產經營者爲了避免承擔法律責任,而在農產品生產、經營中積極主動地進行農產品信息的記錄、收集,從而保障了農產品可追溯制度的建立和實施,真正預防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的發生。

農村產業調研報告 13

一、 調研地點:

xx市xx區農貿市場

二、 調研時間:

20xx年xx月上旬

三、 調研對象:

消費者以及經銷商

四、 調研方法:

觀察和詢問以及問卷三者合一的形式

五、 調研目的:

分析農產品的各種價格,農產品市場的飽和度和市場集中度農產品各種買賣渠道,農貿市場環境住哪概況以及消費者對待農產品的消費的特點、消費觀念和他們對待市場產品特點所持態度和現在市場進展狀況以及農產品服務將要的服務進展方向。

六、 農貿市場農產品現狀

目前,農貿市場集中了蓄產品市場、糧食產品市場、水果產品市場、蔬菜產品市場、肉類產品市場以及人們各種生活消費市場組合的農貿市場。在各種農產品買賣區中呈現出不是很集中的狀況,小部分市場產品較分散,大多農產品都在交易廳棚裏進行,農產品經營零銷商主要以家庭經營爲主,執行各種渠道買賣農產品爲主。在農產品供給基本能滿足人們需求,價格總體上波動不是很大,出小部分農產品因種種原因波動大外,其餘在消費者面前還算合理。在農產品質量上還能夠符合消費者營養需求,資量上有保證,人們可安全食用。各種農產品共給和需求基本處於穩定狀態。目前人們對農場品主要以主食類、蔬菜類、肉禽類、雜糧類爲主。目前初步形成了以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爲中心,以集中貿易小市場、直銷中心小賣區、農產品初加工小區、農民合作賣區、農民經紀人、行業小協會、倉儲小物流中轉站以及初放形小賣區爲基礎的農副產品市場體系。

在糧食市場上,主要供給以大米、麪粉、玉米等主食爲主以及其他食品爲輔。需求方面又以大米爲最大需求糧食產品,在糧食市場上,種類還比較齊全,貨源也還穩定,價格波動不是很明顯。人們都喜歡一小批量購買爲主,在糧食的種類、價格、質量、消費場所還算滿足。兩市供給上能夠滿足人們需求,糧食市場比較集中,主要以家庭經營爲主,個別合作以及聯盟經營,主要以廳棚爲買賣場所以及租的門面買賣未輔。所以在糧食市場上無論是共給還是需求以及價格、質量上都還能滿足人們的滿足度。

在蔬菜市場上,由於近期銷售渠道的變化和持續的下雨,蔬菜在供給上有點不足,價格短期類產生波動,有的蔬菜甚至短缺,共給狀況不是很好,但在調查中顯示今年的蔬菜總體價格呈現下降趨勢,在未來短期中蔬菜供給上會慢慢好轉,價格波動幅度不是很大。近期看,蔬菜產品大部分還是供給上及時,新鮮程度較好,市民們關心的質量上野蠻有保證的,基本能滿足人們需求,價格還以算合理。近期中,大白菜、胡蘿蔔的價格都上升,其他蔬菜都有價格上升的趨勢,從總體上看,市場上一個周內蔬菜價格都同比上升,共給需求不是很平衡,共給有點不足。

在肉類產品市場上,主要以豬肉消費爲主,供給上能滿足人們需求,在價格上保持在xx元到xx元每斤波動,但從近期看加個有上升的趨勢,肉類除豬肉供給外還有魚類、羊肉、牛肉、鴨肉、雞肉等肉禽產品。羊肉、牛肉、雞肉在近期內基本價格穩定,雞肉在xx元每斤。肉內在渠道來源上有零售商、中間商、自銷商等銷售主渠道,都集中在廳棚裏一起銷售,從總體上看,供給還是處於穩定中,能瞞住消費者需求,價格上不是波動很大。

在果類產品市場上,主要以西瓜、蘋果、香蕉、葡萄爲主。近期中,西瓜銷量很大,本週西瓜主要在xx元每斤市場價格,市場情景也不錯,但短期由於天氣變冷價格有呈現下降趨勢,香蕉現階段也明顯在價格上下降,供給上有點偏多,香蕉在xx元到xx元每斤左右波動,市場情景不是很好,但短期中波動不是很大。蘋果以及其他水果類產品價格波動不是很明顯,但市場情景便哈不是很大,總之,在果類產品中,種類比較齊全,能滿足消費者需求,近期中,供給又慢慢大於需求的趨勢,價格可能有下降的波動。

七、 農產品市場分析

在糧食產品市場上,大米基本保持在xx元每斤的價格水平,由於大米是必需品,人們不可缺的生活消費品,大米的需求是去發彈性的,有在我們國家政府的各種政策下,大米的價格波動幅度是很小的,無論是消費者還是銷售者在價格上都不必擔心。目前,大米在供給上還是質量上都能滿足需求,銷量能保持在一定水平上,銷售渠道來源於農民直銷、零售商和經銷商。目前,其他糧食產品如玉米、麪粉由於季節的影響,價格上存在小小波動,由於暑期放假,好多學生返鄉回家,我們xx市場需求明顯減少,但價格不會明顯波動。 在蔬菜產品上,大蔥xx元每斤、洋蔥xx元每斤、蒜瓣xx元每斤、白菜xx元每斤、香菇xx元每斤、洋芋xx元每斤、花菜xx元每斤、南瓜xx元每斤、菠菜類xx元每斤、生薑xx元每斤、白蘿蔔xx元每斤、黃瓜類xx元每斤、蒜薹xx元每斤等。在本週蔬菜產品供給價格總體上呈上升趨勢,蒜類產品在經過“蒜你狠”之後,價格已開始回落,經過調查分析,由於市場去年價格一直很好,當地居民在一年時間裏,加大了種植面積,導致供給明顯大於需求,使今年的蔬菜蒜類價格到價格下降階段,又由於消費者的偏好、消費者對未來價格預期、今年的利息調整以及種種原因,在蒜類產品價格下降的同時其他蔬菜產品價格上升,比如:大白菜、胡蘿蔔、冬瓜價格都比上週價格明顯上升,但上升價格還算合理,供給上還比較新鮮、及時。

農貿市場上蔬菜種類也齊全,能滿足消費者需求,從消費者消費特點看,易簡裝爲主,方便人們購買觀察。有服務上門送貨的潛在市場,但現在人們對增加服務費比較反感,比較不贊同。但對訂貨送貨上門對很多人來說都很方便、及時、快捷、節約時間,他們都比較贊同訂貨送上門,但在質量上有一定的問題。在蔬菜市場上,近期中,蔬菜價格總體上升趨勢,還算合理,在供給商銷售渠道上有新的銷售服務渠道。

在水果市場上,具體的調查了西瓜、香蕉兩種水果,西瓜主要有周邊瓜農供給,西瓜在xx元每斤左右波動,xx元每斤,在上週基礎上下降xx元,消費傾向挺高的,質量上也有保證,消費市場情景不錯,由於短期內下雨,天氣變冷,從而影響消費,供給大於需求,導致西瓜價格下降,但由於天氣慢慢轉熱,未來的銷量情景應該不錯,瓜農不必擔心,應持樂觀態度。

本週香蕉價格以xx元每斤,在上週得價格基礎上下降了xx元,由於轉入夏天,天氣漸漸變熱,各地的香蕉的成熟度加快,由於保存的措施不是很好,所以導致供給明顯加大,在消費上不及與供給,銷售者爲了最大程度上售出去,減少儲存成本,所以在香蕉價格上出現現階段的持續下降,在此希望銷售者應以自己的能力範圍內銷售香蕉,以減少成本。又由於水果類產品在消費商富有彈性和具有替代品以及水果類產品不是人們必需品,所以銷售者需進行合理的定價,以達到最大收益。

在肉類市場上,主要以豬肉銷量最大,價格在xx元到xx元每斤,由於最近供給渠道的延伸,供給狀況不是很好,需求量大,較上季度的`價格基礎上呈上升價格,但據調查這種價格波動不是很快,是一種正常波動。供給上肉類能滿足市場需求,保質保量,價格上在未來預期中不會一直升會喲下降的趨勢。

八、農產品市場存在的問題

現有的市場規模小、服務半徑、市場又是不是很方便人們購買,市場上基礎設施、治理次序不是很好,市場區分已不是很明顯,沒有農殘控制系統體系,農貿市場有的還佔道經營,髒亂情況有點不是很好,規劃上起點不是很好,市場區分還不是很明顯,配套設施不全,當地農產品生產優勢逐步建立,版規模不是很大,農產品質量上、新鮮程度不是很好,我們的xx區龍頭企業少,經營規模小、規模效應沒有從分發揮出來,對我們xx區的農產品帶動市場的帶動不是很明顯,農貿市場好多產品來至於其他縣城,沒有推行有效地檢疫系統和沒有很好的組織開展農藥殘留和產品質量檢測工作,有些農產品不是那麼的放心食用!

九、我的建議

在我的調研情況中顯示,大多數人們對現在的價格還比較合理,人們主要在農產品的質量、價格、營養、新鮮度、方便快捷、購買環境以及服務上都比較關心,在農產品上比較喜歡簡裝,易於購買觀察,銷售服務有定製送貨上門的潛在市場。

所以,現在我們花溪的現狀中,我覺得還應該多方面的籌集資金以支持農產品市場的規劃建設,重視帶動,吸引社會資金和貸款,參加到農產品整體建設中,加快農產品市場建設步伐,也使農產品市場進一步的提高,從而加快人們的經濟增長。並進一步的建立完善的規章着制度,改進交易方式,規範我們很多不足的交易行爲,不斷提高農產品中的組織治理水平,應到農民經紀人從單一的農副產品交易到農產品交易向生產、加工、保鮮、儲運營銷等一體化經營轉變,並健全我們的規章制度,加強我們的市場調研,應該編制主要農產品市場體系的建設規劃,猜測併發布農產品市場行情供給情況,加強相關部門的協調性,落實好我們的相關制度,發揮好我們的特設產品優勢,共同推動我們的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加強市場信息蒐集系統建設,合理佈局,並加強交易廳棚改擴建保鮮措施。

並在此基礎上調整好我們的市場結構,經一步完善糧食市場、肉類市場、水果市場、蔬菜市場、糧油等市場產品市場區域的加大、質量規格、包裝等方面的有效控制,推行有效地檢疫系統,組織開展農藥殘留和產品質量檢測工作,保證市場農產品的安全放心!總之,農產品的質量的好壞關係到消費者的利益也關係到我們銷售者自己的經濟收益,所以現階段我們要好好在農產品上好好下功夫,加大加質的生產,加大我們的投入力度,長期中慢慢的經一步提高我們的經濟收入,我相信在我們的努力下會取的好績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