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留守兒童調研報告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類型。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報告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對留守兒童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對留守兒童調研報告

對留守兒童調研報告1

結合農村留守兒童的實際情況,通過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勵志教育的現狀調查,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及產生的原因。從而探討如何結合農村留守兒童自身及環境的實際情況,發揮社會、家庭、學校及留守兒童本身等各方面的積極作用,有利於貫徹落實我國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的戰略。

一、調研主題的背景

目前民生問題並未得到徹底的解決,其中就存在這麼一個需要被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羣體——留守兒童,大部分留守兒童缺乏最直接有效的關愛。其次,家庭教育問題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關注。再者,隨着“中國夢”的提出,勵志教育這種教育方式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源於家庭教育當中的勵志教育成分的數量和質量將很大程度的影響到留守兒童的學習成長等方方面面,因此瞭解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勵志教育現狀是十分必要的。

二、調研的時間和地點

1、時間:XX年7月8日——XX年7月21日

2、地點:永新希望學校及其留守兒童所分佈在的馬灘村、魏家莊、沙雲村、龐家堡、寨子村、馬棚村、東村、新城村、集賢鎮等。

三、調研的主體和對象

主體:西安外國語大學“心.希望”社會實踐服務團

對象:周至縣永新希望學校的留守兒童、教師及留守兒童監護人

第二部分:調研的方法和過程

一、調研的方法

1、文獻法

2、訪談法:家訪;採訪學校領導

3、問卷調查法:設置《關於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勵志教育現狀的調查問卷(家長篇)》和《關於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勵志教育現狀的調查問卷(孩子篇)》。

4、參與觀察法

二、調研的過程

1、前期準備:XX.06.18—XX.07.07

通過各個渠道瞭解家庭教育、勵志教育、留守兒童等核心概念,並在查閱心希望以往資料、瞭解當地具體狀況以及永新學校老師同學的基本信息的基礎上,確立“夢想滋養心靈,勵志照亮人生”的主題和“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勵志教育”的調研方向,策劃實踐具體流程,擬定孩子篇和家長篇調查問卷以及訪談提綱。以下是具體的編制維度圖:

2、中期實踐:XX.07.08—XX.07.21

在班主任組織下,對在校學生共發放130份孩子篇問卷,收回留守兒童問卷66份,有效份數爲65份;共進行43次家訪,收回43份家長篇問卷,其中留守兒童的有35份,有效份數爲33份;共進行一次老師訪談,收回訪談記錄一份。

3、後期總結:XX.07.22—XX.08.29

第三部分:調研結果及對比分析

一、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勵志教育的基本情況

1、家庭是否對留守兒童進行勵志教育

根據調查問卷孩子篇及父母篇(圖1)反映的情況,從未對孩子進行勵志教育的情況爲0,而孩子做家務時(圖2),大部分家長都會表揚孩子,因此留守兒童家庭中是存在勵志教育的。然而當孩子取得好成績時(圖3),有27.27%的父母認爲這不重要。同時,當孩子做錯事時(圖4),有25.9%的父母嚴厲批評打罵或者不理不顧。可以看出留守兒童家庭中儘管存在勵志教育,但不明顯,需要引起注意。

2、缺乏家庭勵志教育的原因

在關於“雙方交流多嗎”一題(圖5)中,從孩子和家長的角度都沒有“從來不交流”的情況出現,但經常交流的情況少於50%,說明家長和孩子交流頻率較低;同時有50%左右的家長和孩子都表示交流當中存在着困難(表1),而產生這些困難的原因主要在於代溝的長期存在(沒有共同語言、不敢和家長說以及家長長期在外打工沒有時間)(圖6)。由此可見,目前孩子與家長的交流障礙問題是阻礙家庭勵志教育的一個重要因素。

3、家庭勵志教育的作用體現

由圖可得知(圖7),留守兒童與全國各地同齡階段的其他孩子相比,都表現出與老師交流頻率低,與同學交流頻率高的特點,都表現出樂觀自信的性格特徵。因此從調查問卷中我們無法得知勵志教育對留守兒童人際關係和性格養成方面的直接聯繫。但在訪談過程中,我們卻發現了這樣的聯繫:

典型案例:

在對八年級孩子小豪進行家訪的時候,我們很明顯地發現這個孩子比其他的孩子要更自信大方。除了男孩子特有的淘氣之外,在詢問到要考什麼高中什麼大學之類的問題時,和其他害羞或是叛逆的孩子不一樣的是,他很自信地說要考鎮上最好的高中,才能讀最好的大學,問道他爲何有如此的自信,他很出乎意料地說,“我有我爸爸這麼聰明。”孩子的父親常常和孩子一起做孩子喜歡的運動,在運動的過程中,父親常常鼓勵孩子,儘管只是口頭上的簡單鼓勵,但是卻能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

由此可見:家庭勵志教育在孩子人際關係和性格養成方面起着正面積極的作用。在家中受到鼓勵多的孩子更善於與人交流,表現得自信大方,對自己的夢想有堅定的追求;相反,在家中受到鼓勵少的孩子則更容易產生自卑的情緒,不愛與人交流,缺乏追尋夢想的內動力。

二、勵志教育的來源

1、勵志教育現實主要來源與孩子期望的對比

通過調查問卷的數據進行分析(圖8),我們得知留守兒童平時最常得到老師的鼓勵,其次纔是家長,還有相當一部分是進行自我鼓勵;而在家長和孩子的期望值當中(圖9),大部分家長(70.27%)認爲學校的鼓勵對孩子纔是最重要的,只有10.81%的家長認爲家庭的鼓勵最重要;然而從孩子的角度而言(圖10),他們最渴望得到的卻是家長的鼓勵(45.59%),老師只佔33.82%。由此可得,在農村留守兒童家中儘管家長會鼓勵孩子,但與孩子的期望值還是有較大的偏差,他們對於家庭勵志教育對孩子成長重要性的認識仍舊存在欠缺。

2、勵志教育的其他來源

勵志教育的來源除了家庭,還有孩子們周圍的文化環境,包括學校和平日裏接觸到的文化媒介。根據統計,我們發現書籍被孩子更多地用於攝取知識(51.02%),電視節目則因其搞笑有趣而被孩子更多地用來放鬆娛樂(41.20%),而真正給予孩子們鼓勵,激勵其成長的則是名人明星(56.00%),說明名人的影響力是巨大的,明星效應的積極成分在勵志教育中起到一定的成效。

三、家庭勵志教育當中激勵方式的比較

在家庭激勵方式中,人們總結了7種激勵方式,分別爲語言激勵、行爲激勵、競爭激勵、榜樣激勵、目標激勵、物質激勵和興趣激勵。在此次調研中,我們通過對這7種家庭勵志教育方式的深入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在家長方面:

語言激勵:超過90%的家長會對孩子說“不錯”、“有進步”等鼓勵性的語言;

行爲激勵:高達68.75%的家長不會通過擁抱、親吻、拍肩等行爲方式去鼓勵孩子,農村人保守內斂,不善於用親密的肢體接觸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競爭激勵:42.40%的家長要求孩子向成績好的同學學習,27.30%的家長鼓勵孩子努力趕上他人,9.10%會罵孩子沒出息,剩下的21.20%則不與其作比較;

榜樣激勵:51.72%的家長會選擇自家優秀、成功的親戚作爲孩子的榜樣,20.69%的家長會以自身爲標榜,但還有27.59%的家長不爲孩子設立榜樣,同時沒有家長願意選擇名人作爲榜樣;

目標激勵:76.67%的家長會在日常生活或學習中爲孩子設立目標,並保證達到目標後給予相應獎勵,23.33%從來沒這麼做過;

物質激勵(圖12):98.30%的家長會對孩子進行物質獎勵,其中給孩子獎勵零花錢、零食和衣服的居多,而書籍及文具只佔13.60%;

興趣激勵:超過半數的家長對孩子的興趣發展採取放任式態度,任其發展。

在孩子方面:

語言激勵:超過90%的孩子反映家長會對其說“不錯”、“有進步”等鼓勵性的語言;

行爲激勵:68.25%的孩子說家長曾經通過擁抱、親吻、拍肩等行爲方式去鼓勵自己,但其中只有16.28%的家長會經常這麼做;

競爭激勵:有44.62%的孩子表示父母會鼓勵自己趕超其他優秀的孩子;

榜樣激勵:據孩子反映,43.75%的`父母會以自家優秀成功的親戚作爲孩子的榜樣,而以名人、父母自身及不設榜樣則分佈稍次且平均,分別爲20.31%、18.75%、17.19%;

目標激勵:孩子說父母經常或偶爾爲自己設立目標的高達87.30%;

物質激勵:孩子反映,在其受到的獎勵中,以衣服、書籍、文具、零花錢、零食爲主,且其所佔比例相近;

興趣激勵:孩子認爲父母對其興趣不予支持的佔18.04%。

對比表2的數據,我們發現,孩子偏向的激勵方式與家長常用的激勵方式存在偏差。孩子更偏向於興趣激勵(32.43%),這說明家長平時比較限制孩子興趣的發展,取而代之用物質激勵去補償,但事實證明孩子對於物質激勵和對行爲激勵、目標激勵、語言激勵、競爭激勵的態度幾乎一樣,他們更需要的是自我興趣的發展和被肯定。

而就家長常用的激勵方式而言,他們最常用的是物質激勵(高達40.68%)和語言激勵(32.20%),其他激勵方式則小於10%。綜上發現,家庭勵志教育存在三個誤區:

1、功利導向。家長在進行勵志教育時,以物質激勵居首,無形中給孩子灌輸了金錢爲上的觀念,這會導致孩子功利心過重,影響其身心健康發展;

2、榜樣示範。在榜樣激勵中我們發現家長多以自家親戚作爲孩子榜樣,自己以身作則做孩子榜樣的只佔20.69%。雖然以自家親戚爲榜樣比以名人爲榜樣要現實,但孩子平日接觸最多的還是家長,所以家長樹立好榜樣也是激勵孩子成長的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

3、忽略興趣的重要性。調查顯示53.10%的家長不鼓勵也不反對孩子的興趣發展,有6.30%的家長甚至完全不支持孩子的興趣發展。正所謂興趣是學習的強大動力,每個孩子都有閃光的地方,若我們遏制了他的興趣發展很有可能就扼殺了一位名家的誕生。

四、勵志教育主題活動的初步實踐

勵志教育主題活動是“心·希望”團隊支教的新增環節,旨在將勵志教育主題貫穿到課餘活動當中,探討勵志教育的作用。據此我們爲孩子們舉辦了“世界2分鐘”、“乒乓球比賽”和“英語可以這樣學”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這種形式的活動受到永新希望學校老師的支持和廣大學生的喜愛,充分挖掘了孩子的潛能和內動力,使勵志教育成效明顯。

第四部分:建議及對策

一、政府層面

1、推動當地經濟發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農村家庭勵志教育缺失的首要原因是父母長期不在家,而父母外出的原因則在於務農帶來的收入較低,相比之下外出打工收入更多。若政府能積極引進外資,推動當地農業發展的升級,帶動當地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從而使農民收入得到可觀的改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則會有更多的人願意留在農村,更多的父母願意陪在孩子身邊,讓留守兒童不再留守。

2、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深化勵志教育

農村地處偏遠,信息閉塞,村民文化水平較低,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力不從心,時常走進嚴重的誤區。因此,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農民,提高當地人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是十分必要的。

3、加大教育基金投入,建立和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學校等教育機構

孩子們正處於思想啓蒙和人生觀、世界觀初步形成的關鍵時期,學校的教育態度和教育方式是孩子性格形成以及今後行爲的關鍵原因和關鍵因素。因此政府應加大教育基金的投入,加大教育力度,在農村學校推廣勵志教育,使留守兒童塑造完好人格。

4、建立完善的補貼制度和獎勵機制

政府需建立完善的補貼制度,對條件較差的農村家庭給予扶助及一系列的物資支持;同時政府還可以在農村建立適當的獎勵機制,對於先進勵志的學校及個人給予獎勵,以此刺激農村勵志教育事業的發展。

二、學校層面

1、重視勵志教育,加強教師培訓

農村學校教育大多僅限於知識層面,在精神教育方面沒有投入足夠的資源,對於勵志教育更是瞭解甚少。因此學校應定期對老師進行培訓,提高教師對勵志教育的重視程度,讓他們從以傳授知識爲中心的傳統教育中轉變到既傳授知識又加強培養學生意志、激發學生成功志向、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品德修養的勵志教育上來。

2、建立可行的勵志教育模式

課堂是勵志教育的主渠道,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不時穿插有關勵志教育的內容。此外,學校在學生的考試評比中可以要求學生按照自身的情況定下目標或者設定一個對手,在學生取得優異成績的時候,還可以通過公示優秀學生名單或者告知家長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勵志教育。

學校還可以效仿“勵志教育三大步”的育人模式。第一步,每天讀一封勵志信;第二步,讓學生填寫成長記錄,原則上要求“只記進步不記懺悔,只記快樂不記煩惱”;第三步,行動與自我評價,讓學生每天對自己的行爲自我監督和評價。

3、積極開展勵志活動,加強勵志氛圍建設

學校應根據學生的特點,邀請勵志教育專家或者對此有研究的教師定期爲學生做勵志教育講座;還可採取記誦校風校訓、聆聽傑出青年事蹟報告、唱勵志歌曲、看勵志電影系列活動、設興趣班、開展心理健康課程等形式激發學生積極進取的潛質。同時,學校應當重視並營造富有勵志精神的校園文化環境以薰陶學生,可充分利用教室、寢室、食堂等校園空間或者宣傳欄宣傳勵志格言,建設校園勵志文化。

三、家長層面

1、與孩子加強交流,改善溝通方式

要取得有效的溝通,則需不斷改善溝通的方式。首先,父母要與孩子在同一水平線上平等交流;其次,父母要學會傾聽,避免誤解,同時通過細節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再次,父母要努力創造溝通的機會,除普通的電話交流外,還需充分利用互聯網等前沿的方式來積極拓展情感交流的渠道。最後,父母應創造良好的溝通交流氛圍,很多留守兒童家庭當中僅有父親一方外出打工,造成“父親”角色的缺失,母親則很難同時扮演兩個角色,在教養孩子中容易走極端,要麼過於放鬆,要麼過於嚴厲,導致交流氛圍缺失或失衡。因此,父親應儘量多回家看孩子,母親則應權衡角色的扮演。

2、走出教養誤區,完善家庭勵志教育

在調研中家庭勵志教育存在不重視、功利導向、榜樣示範和忽略興趣等的誤區。因此,家長需要認清這些誤區並儘量規避它們。

同時,家長還應學會通過正確的方式鼓勵孩子,完善家庭勵志教育:第一,要保持對孩子的語言鼓勵。第二,要增加對孩子的行爲鼓勵。第三,應適當運用競爭激勵。第四,應正確選擇榜樣運用榜樣激勵。第五,需重視目標激勵。第六,適當減少物質激勵。第七,要支持孩子的興趣發展。

3、臨時監護人應積極擔負責任、履行義務

父母雙方長期在外務工的留守兒童,日常生活和學習大都由祖父母等臨時監護人照料,較大的年齡差造成了巨大的代溝。因此,臨時監護人應盡好應盡的義務,承擔應有的責任,在保障孩子基本生活的同時,多關心孩子的想法。

四、孩子層面

1、體諒父母,自強不息

沒有哪個留守兒童的父母是願意離開孩子的,他們四處奔波,辛苦工作終究是爲了把家建設得更好。因此,孩子應該更多地體諒和感恩父母,學會承擔,自立自強。

2、敞開心扉,主動交流

一方面,每個孩子應積極爲自己創造機會,敞開心扉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父母,關心父母的同時自己也就得到了關懷。另一方面,在學校裏,還應積極主動和老師、同學多多交流,做一個樂觀、開朗且大方的人。

3、堅定夢想,不懈追求

首先,要努力學習文化知識,不斷充實自己;其次,應拓寬知識面,開闊眼界,不侷限與眼前,要樹立遠大的目標;再者,要勇敢面對困難,不怕失敗;最後,要不斷激勵自己,堅持奮鬥,爲夢想不懈努力。

五、社會層面

1、加強對留守兒童勵志教育的關注

廣播、報刊、電視、互聯網等媒體工作者應對農村留守兒童勵志教育給予關注和報道,定期舉辦與該主題相契合的講座、報告等學術交流活動。

2、發揮名人效應,傳播正能量

根據問卷反映,名人明星是最能激勵孩子成長的羣體,可見偶像的魅力和影響力是巨大的,明星名人都是臺前發光發亮,臺後默默努力付出的典範。因此,公衆人物應維護好自身的打造的良好形象,做好榜樣,同時,也希望他們能多投身公益,傳播正能量。

3、提高志願者服務水平

志願者應不斷提高個人素養,服務的目的不能僅僅停留在給留守兒童帶去歡樂和知識,還應學會如何用自己優秀的品質在短時間內感染他們,從而激發他們發憤圖強、追求夢想的內動力。另外,以短期支教爲主要方式的志願者還應做好回訪工作,保證對留守兒童關愛的持續性。

第五部分:結束語

“寶貝,我是你的大樹,一生陪你看日出……”這是當下流行的親子節目主題曲中爸爸們對孩子的承諾,現實當中又何嘗不是。家庭永遠是孩子們心靈的港灣,父母則是爲孩子抵擋烈日和風雨的大樹,但孩子終有一天要離開父母的懷抱和庇護,去獨自與烈日相持、與風雨對抗,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廣闊天地。但若父母一味的緊閉門窗,包攬一切,讓孩子與困難隔絕,百般寵愛,又或是完全放養,連最基本的關愛和鼓勵都不給予,那麼孩子將來何來的自信、勇氣和能力去獨當一面,開闊自己的藍天?

留守兒童的父母常年在外,無法成爲立於孩子身邊的大樹,但卻可以紮根孩子的心裏,無法手相牽,卻能心相連。但願每一個留守兒童的父母能儘自己最大的可能多和孩子聯繫,多鼓勵孩子,也希望社會各界能切實走近農村留守兒童,傾聽他們內心的獨白,彌補他們缺失的愛,助他們發憤圖強,實現夢想,收穫勵志人生。

對留守兒童調研報告2

近年來,隨着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男富餘勞動力也逐年增多,隨之產生了一批特殊羣體—留守婦女兒童。爲了全面摸清全縣留守婦女兒童現狀,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切實做好關愛工作,爲她們解決實際困難。今年5月初,____縣婦聯抽調專人對全縣留守婦女及兒童進行了調查,形成了如下調查報告。

經調查,全縣共有留守婦女164名(分佈在7個鎮37個村)、留守兒童307名(分佈在7個鎮48個村)。留守婦女中年齡在36-50歲的106名,佔總數的64.6%;20-35歲的54名,佔32.9%;50歲以上的4名,佔2.5%。留守兒童中6歲以下的177名,佔57.7%;7-12歲的81名,佔26.3%;13-16歲的49名,佔16%。父母雙方均外出的188名,佔61%。經調查,需要特別關愛的留守婦女3名(其中:患重大疾病1名、嚴重智障1名、肢體殘疾1名),留守兒童25名(其中單親20名、監護人75歲以上的4名、嚴重智障的1名)。

(一)農村留守婦女存在問題

一是勞動強度大。我縣屬山區縣也是國列貧困縣,羣衆居住分散,交通相對閉塞,農耕沒有完全實現機械化,由於丈夫常年外出打工或經商,留守在家的婦女一般情況下上有老下有小,在家既要照顧子女,又要贍養老人,還要負責一年四季的農業生產,家裏家外均由一人操勞,沉重的家務及生產任務壓的她們身心疲憊。二是家庭經濟基礎薄弱。一些家庭男性之所以外出務工,絕大部分是因爲人口多、負擔重、收入單一,家庭困難,外出務工是爲了改變貧困面貌。他們普遍沒有一技之長,大多數靠在建築工地務工賺取勞動報酬,收入不高,婦女一般在家主要是照顧一家老小的飲食起居,農業收入微薄,導致家庭仍然在貧困線上掙扎。三是缺乏安全感。一些留守婦女與丈夫長年分居兩地,隨着生活壓力的增大,他們的溝通交流逐漸變少,更有一些男士外出後受燈紅酒綠的影響,對妻子的關心減少,感情逐漸淡化,家庭矛盾日益凸顯,導致留守婦女情緒低落、安全感缺失,自卑感等油然而生。

(二)農村留守兒童存在問題

一是感情上缺乏撫慰。調查發現,留守兒童中父母雙方均外出的佔61%,她們由於長期不與父母見面,溝通交流少,孩子對父母產生距離感,偶爾電話或者網絡聊天,父母僅僅侷限於詢問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對孩子的內心世界缺乏瞭解,導致孩子缺乏親情撫慰。另外,長期缺乏父母關愛,多數留守兒童性格孤僻,不善於與同齡人交往,更不願意向其他監護人傾訴。二是學習上缺乏指導。留守兒童大多數由其祖父母監護,由於監護人年齡偏大,文化程度低,對孩子的學習在監管上力不從心,更談不上輔導、批改家庭作業等。他們普遍存在對留守兒童的教育不夠重視,總認爲教育是學校的事情,很少與代課老師溝通交流,對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更是一無所知,在孩子的生活上僅限吃飽穿暖,導致家庭教育方面產生缺失。三是行爲上缺乏約束。監護人由於隔代監護,對孩子普遍比較溺愛,對孩子的一些錯誤行爲不及時糾正甚至聽之任之,常習慣於“物質”鼓勵、用錢財刺激,使孩子在錢物上尋找“心理平衡”。加之既要照顧孩子還要從事農業生產,農忙時無暇照看孩子,與孩子溝通少,對孩子約束少。導致留守兒童存在說慌、打架等不良現象,甚至沉迷於看電視、打遊戲等,更有甚者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1、高度重視,建立機制。農村留守婦女兒童是社會弱勢羣體,倍受社會的廣泛關注,關愛好留守婦女兒童,使他們共享美好生活也是全社會的責任,需要各級黨政組織的重視和支持。因此,要把關愛好留守婦女兒童作爲解決“三農”問題、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議由各級黨委牽頭,成立關愛機構,設立專門辦公室,把關愛工作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作爲政府民生工程的重要內容,構建黨委牽頭、政府落實,教育、衛生、計生、農業、財政、扶貧、人社、民政、

綜治、公、檢、法、司、婦聯等部門共同參與的聯動機制,通過制定目標、分解任務、落實責任、嚴格考評,推進各項任務的'落實,不斷使關愛機制規範化、常態化。

2、落實政策,提供保障。一要完善和擴大社會保障體系,爲留守婦女兒童提升基本保障。認真落實中央關於農村社會保障的政策要求,努力推進農村醫療、農村養老社會保障機制的建立和完善。政府要加大對農村社會保障的投入,加強政策引導,鼓勵社會各界關心和支持改善留守婦女兒童的生產和生活條件,切實有效地提升她們的生活質量,重點解決好留守婦女看病難、留守兒童上學遠、上學難等問題,避免“因病致貧、因貧返病”現象。二是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要緊緊抓住國家對農村投資的政策,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有計劃地進行扶貧異地搬遷,加快鄉村道路、生態能源、農田水利等方面投資建設進程,努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建設大社區,提升服務功能,減少農民特別是留守婦女的勞動強度、使她們出行方便、住所寬暢、飲食安全、生活舒心。三是提高家庭收入,促進家庭和諧穩定。抓住我縣煤田開發的黃金期,鼓勵支持外出務工農民回鄉就業創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第三產業,在服務業上下功夫,不斷擴大就業渠道,使男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同時帶動貧困婦女就地務工,不斷提高家庭收入,從根本上解決留守婦女的生活困難和家庭負擔,實現“人回家鄉,情投故里,福滿家園”的美好願望。

3、部門聯動,開展關愛。要充分發揮各職能部門優勢,尤其是要發揮好婦聯等羣團組織優勢,突出重點,解決難點,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同關愛留守婦女兒童的社會氛圍。各級黨委、政府要將關愛留守婦女兒童作爲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確專人對轄區內留守婦女兒童進行摸底,並逐人造冊登記,實行動態管理,要將關愛活動納入重要議事日程,與中心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實。各基層黨組織要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設備,發揮互聯網資源優勢,組織留守婦女兒童定期到村社區服務中心,與親屬進行視頻聊天,增進彼此的感情。各涉農部門要針對留守婦女的不同現狀,制定合理的科技培訓計劃,定期深入基層開展科技知識、創業技能培訓,提高她們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及創業技巧。勞動保障部門要支持留守婦女創業再就業,爲符合條件的創業婦女發放必要的小額擔保貸款,爲她們創業提供資金支持。教育部門要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就學狀況動態監測機制,加大義務教育執法檢查力度,減少和消除農村留守兒童輟學現象。要針對留守兒童學習心理問題,進行動態管理。定期開展上門走訪,師生一對一結對子,定期開展教育、幫扶等各類關愛活動,進行課外輔導和談心等。民政部門要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對特別困難的留守婦女兒童家庭給予重點傾斜,納入城鄉低保範疇,做到應保盡保,從而解除外出務工人員的後顧之憂。司法部門要爲廣大婦女兒童宣傳法律法規,提供法律諮詢,爲權益被侵害的留守婦女兒童免費提供法律援助。教育留守婦女兒童爭當學法、守法、用法的公民。文廣等部門要加大對留守兒童關愛的宣傳力度,開通專欄,通過廣播電視、網絡等宣傳手段,傳播正能量,營造關愛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同時,要開展寓教於樂、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豐富留守婦女兒童的業餘文化生活。醫療衛生部門要定期免費爲留守婦女、兒童提供健康檢查和諮詢,關愛她們的身心健康;各級婦聯組織要成立“巾幗志願者服務隊”及“愛心媽媽”小組,定期上門入戶與留守婦女兒童談心交流,瞭解她們的所思所求所盼,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對需要特別關愛的留守婦女兒童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活動,使留守婦女兒童得到關愛和尊重。

對留守兒童調研報告3

在中國有這樣一個羣體:他們的父母爲了生計外出打工,用勤勞獲取家庭收入,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了貢獻,但他們卻留在了農村家裏,與父母相伴的時間微乎其微,包括內地城市,也有父母雙雙外出去繁華都市打工。這些本應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兒童集中起來便成了一個特殊的弱勢羣體———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問題是近年來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隨着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的快宿遷市宿豫區婦聯開展留守兒童情況調研工作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在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羣體——農村留守兒童。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於成長髮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髮展的異常,一些人甚至會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根據權威調查,中國農村目前“留守兒童”數量超過了5800萬人。57.2%的留守兒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兒童是父母同時外出。留守兒童中的79.7%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13%的孩子被託付給親戚、朋友,7.3%爲不確定或無人監護。

留守兒童多由祖輩照顧,父母監護教育角色的缺失,對留守兒童的全面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隔代教育”問題在“留守兒童”羣體中最爲突出。據調查顯示,父母外出打工後,與留守兒童聚少離多,溝通少,遠遠達不到其作爲監護人的角色要求,而隔代教育又有諸多不盡如人意處,這種狀況容易導致留守兒童“親情飢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現偏差,學習受到影響,給這些可憐的孩子留下了一生的遺憾,有的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

由於地理和歷史等原因,我國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很不平衡,農村人地矛盾尖銳。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推動下,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爲改變生存狀況外出務工,其中大部分爲夫妻一同外出,因經濟等原因無法將子女帶在身邊,由此引發“留守兒童”問題。留守兒童問題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獨特的社會問題,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又一障礙,嚴重影響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已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一、社會問題現狀

據20xx年五普資料顯示,中國農村留守兒童近20xx萬人。有專家推算和保守估計,近年14歲以下的留守兒童至少在4390萬以上。在一些農村勞動力輸出大省,留守兒童在當地兒童總數中所佔比例高達18-22%。父母雙方都外出流動,兒童不能與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況在全部留守兒童中超過了半數,比例高達56.17%。因人口流動引發的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已經成爲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

監護不力

據統計,80%以上的留守兒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監護和親友臨時監護,年事已高、文化素質較低的祖輩監護人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和監督孩子學習。農村學校受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學理念的侷限與制約,針對留守兒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關愛力不從心,學校與家庭之間缺乏溝通。家庭和學校監護不力,導致相當數量的留守兒童產生厭學、逃學、輟學現象。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及國中教育的在學率都低於正常家庭兒童,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研究顯示,進入國中階段以後,留守兒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週歲留守兒童的在校率僅爲88%。

缺乏撫慰

據西部某勞務輸出大省在一縣域內的調查顯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幾年纔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兒童與父母通話、通信頻率月均不足1次。由於父母長期外出,留守兒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正常疏導,極大地影響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隱患,導致一部分兒童行爲習慣較差,並且極易產生心理失衡、道德失範、行爲失控甚至犯罪的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項調查顯示,19.6%的留守兒童覺得自己不如人,11.4%覺得自己受歧視,9.5%有過被遺棄的感覺。北方某省的一項調查顯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兒童所佔比例已高達20%。

疏於照顧

監護責任不落實,監護人缺乏防範意識,兒童防護能力弱,農村留守兒童容易受到意外傷害,甚至成爲不法分子侵害的對象。公安部門統計數據顯示,被拐賣兒童羣體中,第一位是流動兒童,第二位是留守兒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時得到父母幫助,極易釀成嚴重後果。

二、留守兒童心理問題

心理問題是農村留守兒童最值得關注的問題。長期的單親監護或隔代監護,甚至是他人監護或無人監護,使留守兒童無法象其他孩子那樣得到父母的關愛,家長也不能隨時瞭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變化。這種親情的缺失使孩子變得孤僻、抑鬱,甚至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嚴重地影響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這些心理方面的問題,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行爲,使他們不論是在家裏,還是在學校、社會都經常出現一些與其他孩子不一樣的行爲,這些行爲常常超越道德、法律底限。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約5800萬人,其中14週歲以下的農村留守兒童約4000萬人。發佈的《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活動調查分析報告》顯示,32.9%的家長每天會和孩子聯繫一次,39.8%的家長每週會同孩子聯繫一次,21.1%的家長每個月才和孩子聯繫一次,4.9%的家長每年才和孩子聯繫一次,1.3%的家長甚至和孩子沒有聯繫。由於長期遠離父母,逾四成以上留守兒童感到孤單,三成以上留守兒童出現心理衛生問題。主要表現如下:

性格柔弱內向

留守兒童年齡幼小就離開父母,父母關愛嚴重缺失,儘管有些是爺爺奶奶或親朋監管,但畢竟與父母親疏不同,一遇到麻煩就會感覺柔弱無助,久而久之變得不願與人交流,性格內向。

自卑心理障礙

兒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強烈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邊,他們就像失去了堅強的依靠和保護,因此和有些父母在身邊的孩子相比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障礙,有的甚至自暴自棄,喪失信心,學習不求上進。

孤獨無靠心理

父母外出使孩子在家裏感到空落感到孤獨,近而產生心裏騷動和抑鬱等問題。

產生怨恨父母的心理

少數孩子不理解父母,認爲家裏窮,父母沒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產生怨恨心理,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後說疏遠父母,和父母產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無情。

爲此我們根據以上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原因及其分析和對留守兒童心理狀況的瞭解,爲了更好地讓那些留守兒童健康快樂成長,我們提出了建立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1、建立“留守兒童“成長檔案,以學校爲單位,對全部‘留守兒童’的生活思想、學習和家庭教育情況進行調查摸底,逐一登記造冊,建立反映其進步與不足的成長記錄檔案,並實行動態跟蹤及進歸檔、分類管理、信息共通的工作程序,根據檔案記錄情況有效的做好工作。

2、建立“留守兒童”家長聯繫熱線,通過書信、電話、家訪召開家長會等形式,與“留守兒童”的家長主動溝通,經常聯繫,讓家長及時瞭解掌握孩子的情況。

3、培訓“留守兒增設一些課程內容和生活能力訓練內容,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和法律意識,增強生活自理能力,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三、學習問題

由於父母雙方或一方不在身邊,對留守兒童學習方面的幫助和監督大大減少,甚至完全減除了,使孩子在學習方面處於一種無人過問的狀況。學好了,沒人誇;學壞了,無人罵。漸漸使孩子對學習產生一種無所謂的態度。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學習上,自然就要在其它方面加以消耗,於是其行爲開始出現偏差,各種超越道德、規則的行爲開始在孩子身上出現。加上監護人本身對孩子親情缺失狀況的同情,於是在孩子行爲稍有出格的時候也不會加以管束,使孩子在偏離健康發展軌道的方向上越走越遠。缺乏管教引發行爲失範甚至越軌,在留守兒童身上體現極爲普遍。

四、生活問題

留守兒童的生活問題,特別是父母雙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兒童,其生活狀況是不容樂觀的。留守兒童的父母之所以拋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是因爲家庭務農的收入無法讓自己的家庭過上穩定的生活,否則如果有一點辦法,他們都會想法設法與孩子呆在一起的,所以生活困難是留守兒童家庭的普遍特徵。雖然他們出去打工可以掙到一些錢,但其付出與收入相比依然是極不平衡的,有時因爲制度等方面的缺陷,自己掙到的錢還不能及時拿到手,所以他們在家庭生活方面是及其節儉的。父母離開後,留守兒童及其監護人在節儉方面表現的更爲突出,表現在飲食方面,吃好是不敢奢求的,能吃飽就行了。兒童時期正是長身體的時期,合理的飲食結構和營養搭配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處在這一年齡段的城市兒童,是備受父母及親友呵護的,而農村留守兒童只能在極度節儉的狀態下過着維持溫飽的生活。這些兒童在生病的時候,也往往沒有能力和條件去醫院救治,只能採取一些簡單的、傳統的方法治療,或者乾脆硬“扛”。

另外,衆所周知,目前中國的農業被稱爲“老弱病殘”農業。優秀的勞動力大部分都離開鄉村去城市打工了,老弱病殘成了農業的主要勞動力。留守兒童在其稍有一點力氣的時候,也不得不加入到勞動者的隊伍中去,即使他們不去幹那些高強度的體力活,也要承擔各種家務勞動。過早的分擔家庭負擔對他們的健康成長的影響也極大。

五、社會關愛不足問題

家庭溫暖的缺失使留守兒童心理方面產生了很大的變異,他們多在性格方面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抑鬱和孤僻,很難融入正常的同齡人羣體。加之,目前農村的社會活動和人際關係基本上是以家庭和親緣關係爲紐帶展開的,對於自己家庭及親緣關係之外的其他人的困難處境,他們雖有同情的態度,卻也無可奈何。於是留守兒童們在既得不到家庭溫暖,有得不到社會關愛的情況下,只能靠自己對生活及社會的理解生活並發展自己,於是道德滑坡、學習偏差、心理缺失等現象在他們身上不可避免地出現可。從上面的簡單說明我們可以看到,出現在農村留守兒童身上的問題很多,也很嚴重,已經不是個別人的問題了,而是關係到一個人數達2300多萬的羣體的問題了,而且這個羣體還在不斷壯大。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而面對留守兒童這一社會現象,無疑對中國日後的發展極爲不利的。留守兒童無論是學業、心理、健康、前途都是值得我們關注的。他們都是農村的兒童,是未來農村建設的主力,如果不及時採取有效措施解決他們身上出現的問題,使他們在平等、和諧的環境中健康成長,未來的新農村建設將受到極大的影響。

要想找到解決的辦法,必須先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留守兒童現象的出現從大的方面講就是因爲農村經濟發展滯後產生的。農村經濟發展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不是短時間內能夠解決的,所以我們在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時要儘量尋找其產生的更直接的原因,只有這樣才能儘快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也只有這樣才能不至於耽誤一代人的成長。

對留守兒童調研報告4

在當地留守兒童問題如此嚴重的情況下我將我在調查中發現的幾個問題整理如下:

一、留守兒童存在嚴重的“親情飢渴”。

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對孩子的成長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地的留守兒童中大部分正處於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對自身變化、人際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與認識,同時也面臨許多方面的問題和煩惱,需要有渠道傾訴,有親人安慰。但由於留守兒童的父母長年在外務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幾年都難以給孩子打一個電話、寫一封信、見一次面,以此維繫親情很難勾通思想,傾聽煩惱,給孩子予以足夠的關懷。有的父母多年不與孩子見面,至使孩子遺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談不上有何親情。

二、大多數留守兒童學習成績中等偏下。

儘管有許多留守兒童也表現出了強烈的求學願望,然而,留守兒童實際學習情況卻不容樂觀。從總的調查情況來看,留守兒童只有2%的成績優秀,10%的成績中等偏上,成績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當差的卻佔到了88%!這主要是由於心理問題的干擾以及學習自控力較差所造成的。在我們的問卷中,有絕大部分的留守兒童反映無人督促學習,這反映出監護人本身的態度和能力減弱了原有家庭的監督作用,影響了他們自控力的形成。

三、心理封閉和情感世界問題。

據調查顯示,留守兒童監護人對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問題介入較少,關注不夠。由於遠離父母,缺少了起碼的與父母交流的機會,而監護人又無暇顧及他們的情感變化,這對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極爲不利,常引發種種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

四、監護人缺乏保護意識導致的意外傷害比例較大。

由於大部分留守兒童屬於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對突發性事件也缺乏應變和自救能力,沒有父母的直接監護,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加上不少留守兒童上學路途較遠,經常起早摸黑趕路,人身安全令人擔憂。

五、留守兒童的行爲習慣較差。

大多數留守兒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生活習慣不良,表現在不講衛生、不換衣服、挑食挑穿、亂花錢;有的留守兒童行爲習慣較差,在家裏不聽代養人教導,頂撞祖輩、不服管理、我行我素。

六、監護人自身綜合素質偏低。

調查發現集留守兒童監護人大多數是老年人,年紀較大,文化層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們不知道從心理上關心孩子、照顧孩子,不能在學習上給予幫助和指導,在教育態度、教育方法上還是老一套,與孩子在交流溝通上存在困難。當地留守兒童大致存在以上問題,當然還有更多的問題需要我們用心去發現。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是我們不容忽視的,留守兒童問題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教育方面的問題,它已逐步變爲一個社會問題。這一問題的解決有待以家庭、學校、社會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協調合作。對此,我有以下建議:

一、家庭方面

目前多數農民文化程度不高,他們誤以爲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家長只要給錢給物當好“後勤部長”就可以了,至於讀書是學校和老師及兒童自己的事情,家長是沒有什麼責任的,他們一般認爲兒童學習成績的好壞是由兒童個人的素質決定的。家長應該改變這些不正確的思想,樹立“子不教,父之過”的教育責任觀,明確教育子女是自己的應盡之責,家長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並不影響對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務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責任承擔起來,與學校、社會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應主動與子女的任課老師、村主任聯繫,加強溝通。向老師說明自己的情況,瞭解子女的發展變化,共同商討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這樣纔不致於使“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現盲區。家長還應加強與“監護人”聯繫及親子間的溝通。及時掌握孩子的學業、品行及身體健康狀況,並通過各種方式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進行指導,要求“監護人”一定要保證孩子充分的學習時間,一定要囑咐其對孩子的嚴格要求,加強生活和學業的監護。

另一方面,應採取多種方式,注意與孩子的溝通交流。溝通的時間間隔越短越好,保證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況以及孩子的.心理變化;溝通內容力求全面、細緻,溝通中父母要明示他們對孩子的愛與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們的家境與現狀,通過溝通以瞭解孩子的生活、學習、情感變化;溝通方式可以多樣化,除電話外,可採用書信等進行交流。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塊無暇的“翡翠”,只要心裏裝有父母和親人的愛,他們就有積極向上的原動力,就會學得更棒,做得更好

二、學校方面

(1)、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

及時向監護人和外出務工家長通報其成長情況,形成學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師應承擔起家長或監護人的部分責任,多與留守兒童交流談心,提高親密信賴程度,給予更多關愛和正面引導。

(2)、爲與留守兒童溝通提供方便

可開通親情熱線電話,爲外出務工家長與子女溝通提供方便,權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閉式教育。

三、社會方面

淨化社會環境,加強對學校周邊環境的監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網吧、遊戲廳、錄像廳等,這些不良社會環境對自制力比較差的兒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誤入歧途。

總之,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綜合性問題,既牽涉到教育方面,也關乎心理、社會、法律、經濟等方面。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解決,影響的不僅僅是孩子的成長,同時也影響到他們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的工作,更遠的會影響到社會的安全和穩定。因此,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及成長的根本出路就在於全社會能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和重要性,從而使大家自發自覺的來關愛、幫助、支持留守兒童,提高農村教育水平,爲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讓祖國的花朵飽含着生機,期待着怒放的那一天。

對留守兒童調研報告5

隨着農村剩餘勞動力大量轉移,農村留守兒童數量不斷增多,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教育越來越成爲教育關注的重點對象,關愛留守兒童對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有着致關重要的作用。爲了保障農村留守兒童這個特殊羣體能和正常的未成年人一樣健康成長,促進學校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的有效開展,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如下工作制度:

一、組織領導制度。

1、學校成立以校長爲組長、副校長和支書爲副組長、辦公室成員、各科老師爲成員的"三關"工作領導小組、各校要成立以校長爲組長、副校長(支部書記)爲副組長的關愛留守兒童領導小組,並明確專人負責些項工作。

2、要充分發揮領導小組的作用,明確職責,分工合理,責任到人,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和管理。

二、統計報送制度。

1、每學期開學初,各學校班主任、科任老師要對本班留守兒童進行摸底調查,瞭解留守兒童的住址、聯繫電話、家長姓名、外出務工地點、聯繫方式、是單親還是雙親外出、家庭具體情況等,做好造冊統計並及時上報學校。

2、各片區內學校要把本校規範的留守兒童情況統計表和電子報表及時上報到片區學校;片區學校和各中學由專人造冊統計並在開學後一個月內上報中心學校。

3、留守兒童的統計上報時要做到及時、準確、具體,做到不漏統、不重統,確保統計數據的準確性。

三、留守兒童關愛制度。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和親情依附者,對孩子的成長具有不可替代的`責任和作用。各校要教育引導外出家民工切實擔負起培養子女的社會責任,努力使留守兒童在幸福的家庭環境中健康成長。

2、發揮校園主課堂、主陣地、主渠道作用,提高教師對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水平。針對留守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實行代理家長制,輔導學業、疏導心理、溝通情感、矯正行爲,真正主教師成爲留守兒童學習上的引路人、生活上的知情人、成長過程中的保護人。

3、代理家長要掌握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每月對結對幫扶的留守兒童至少進行一次談心、與留守兒童班主任交換一次意見,到留守兒童家中看望一次、檢查一次留守兒童的家庭作業、與留守兒童共進一次晚餐、與留守兒童的父母通一次電話,讓他們在溫馨的環境中健康成長,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

4、代理家長要認真填寫親情結對工作日記,做好留守兒童的學習輔導、困難幫扶、情感溝通、行爲矯正等工作,使代理家長成爲留守兒童學習上的引路人、生活上的知情人、成長過程中的保護人。

5、各校要發動社會力量,幫助和解決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中的具體困難,爲留守作童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6、整合社會資源,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爲留守兒童創造一個溫馨的校園環境,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讓留守兒童在溫暖的集體中體會到成長的快樂。

四、檔案管理制度。

1、各校要針對留守兒童的具體情況,建立檔案,及時做好留守兒童檔案的補充和變更工作;要做到與留守兒童的具體情況相符合,並要求專人管理。

2、建檔的主要內容上級文件資料、本校工作機構、工作臺賬、相關工作報表、宣傳信息、活動資料等。

3、留守兒童建檔率要達到100%.

五、信息報送制度。

1、信息報送原則:

(1)及時性原則。重要信息早發現,早收集,早報送。

(2)準確性原則。實事求是,尊重客觀,符合實際,文字表述準確,用詞嚴謹,分析恰當,數字精準。

(3)時效性原則。以推動落實、促進工作爲原則,及時提供真實、有用的情況,堅決克服形式主義。

2、信息上報內容

(1)要圍繞"三關工程"的工作部署及貫徹落實情況報送信息,做到重大活動及時報送,成功做法和經驗隨時報送。

(2)各校三關工作思路、工作情況進展情況、主要工作完成情況等方面的信息每月報送一次。

(3)各學校三關辦召開的各項會議要及時報送會議圖片、會議主要內容。

(4)各學校要有專人負收集關愛留守兒童的相關信息及活動圖片,每月25日前報送中心學校。中心學校根據收集情況向鎮三關辦和教育和科學技術局三關辦報送。

(5)、每學期初各校要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擬定工作計劃,期末要將本學期工作的開展情況寫出書面總結。計劃和總結要在規定時間內報送到中心學校三關辦。

(6)在堅持上述信息必報的同時,鼓勵報送包括調研報告、彙報材料等在內的調研性信息。

六、追蹤監督制度

1、適用範圍

(1)上級三關工作領導小組作出的有關決定、通知的執行情況。

(2)上級三關工作領導小組在開展專題調研、指導檢查、參見視察活動中提出的有關意見和建議的辦理情況。

(3)上級三關工作領導小組認爲有必要進行跟蹤堅持的其他有關事項。

2、被追蹤的學校要自覺接受和主動配合,並在規定的時間內報告報告執行或者辦理情況。不能按時報告的,應當說明理由。

3、對於不提交,沒有正當理由逾期提交執行或辦理情況報告,執行或者辦理工作不落實,或者敷衍塞責的學校,中心學校三關工作領導小組將追究被追蹤監督學校校長責任。

七、調研工作制度

要圍繞"三關工程"具體工作展開調研,總結好的經驗和做法或提出好的建議意見。調查研究人員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發揚吃苦精神,改進工作作風,虛心向羣衆學習,向實踐學習,增強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確保調研報告的時效性和針對性,不斷提高調查研究的水平。

八、考覈獎懲制度

學校將把 "三關工程"工作納入年終綜合目標考覈,對工作重視且完成較好的部門和個人進行獎勵,對工作不重視、敷衍了事走形式的個人要追究相關負責人的責任。

對留守兒童調研報告6

爲準確掌握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情況,連雲港市灌南縣婦聯歷時兩個多月時間,深入新安鎮、新集鎮、三口鎮、李集鎮農村廣泛開展調查研究,發放調查問卷250餘份,訪談留守兒童家庭100餘份。

一、基本現狀

調查顯示,我縣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情況較之過去有轉變,具體體現在:

1、家教觀念深入人心。96%的受訪家長認爲家庭教育很重要,75%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和健康狀況非常關心,62%的家長希望孩子能夠獲得大專以上的文化,55%的家長更關注孩子的品格修養,以身作則,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2、家教行爲趨於理性。80%的家長在孩子犯錯時,選擇給孩子講道理。與孩子的意見不一致時,75%的家長會選擇討論溝通,而不是一味地強制孩子服從。81%的家長熱衷於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有過廣播電視、報刊閱讀、親友探討等學習經歷。

3、親子關係逐步改善。在被調查的家庭中,父母一方或雙方在外打工的佔96%,雖然長年在外,但70%的父母能夠保證每週至少一次跟孩子聯繫,56%的留守兒童願意向父母傾訴煩惱和困惑,52%的孩子理解、支持父母外出務工。

4、學教困難有所緩解。62%的受訪留守兒童很喜歡上學,65%的孩子對自己目前的學習狀況滿意,僅15%的孩子覺得父母外出務工 對學習有不好的影響。在日常的生活中,他們的生活、學習管教也較以前有了大的改觀,73%的留守家庭會督促孩子的學習。

二、存在的問題

1、家長培訓渠道不暢。調查顯示,農村家長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國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父親佔76.6%,母親佔65.8%。他們的家庭教育經驗有40%是來自長輩的經驗,35%是自己從小的體驗。因此,他們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的積極性非常高,90%的家長有培訓的需求,但只有13%的家長有過相關的學習機會。

2、留守兒童學習壓力大。跟孩子的家庭話題,60%的家長選擇了學習和健康,過於集中的關注給留守兒童的學習帶來壓力。數據顯示,70%的家長認爲自己的孩子成績“優秀”或者“良好”,但是43%的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成績不滿意,另有26.6%的學生認爲“自己成績未達到父母的期望”,家長和孩子對成績的認可度有較大差距,體現了孩子們在學習方面的不自信。

3、情感缺失現象依然存在。調查中,44%的父母因“太忙,沒時間,顧不上”等原因只能跟孩子保持電話溝通。但留守兒童對這種溝通並不滿意,63%的留守兒童希望能跟父母生活在一起,59%的`孩子希望父母至少每天聯繫一次,48%的孩子承認父母不在,缺乏保護,膽小怕事。

三、建議與對策

留守流動兒童工作是一項複雜的、牽涉面較廣的社會系統工程。我們建議如下:

1、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責任。建議各級黨委政府着眼未來,重視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工作。一是整合教育、民政、勞動等政府職能部門,齊抓共管、相互協作,整章建制,做到依規辦事。二是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社會羣衆團體的作用,支持他們依據章程開展關愛活動和志願服務,做到有人管事。三是適當傾斜技能培訓、貧困助學、社會救助等資金安排,把普及家庭教育工作經費納入公共財政,做到有錢做事。

2、家庭要成爲關愛留守兒童的“第一陣地”。各級婦聯要繼續深化以家庭爲載體的各類文明創建活動,開展“送家教進農村、進社區”活動,普及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引導家長和監護人樹立正確的家教觀念,當好孩子的“啓蒙老師”,關注孩子的心智成長。

3、學校要成爲留守兒童的“家外家”。推廣和完善寄宿制學校建設,解決當前留守兒童“家裏管不好,學校不好管”的難題;開設學生心理疏導課程,幫助留守兒童化解心理問題;鼓勵教師對留守兒童傾注更多的關心關愛,鼓勵同學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以友情彌補親情。

4、社會要肩負起留守兒童的“監管職責”。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組織動員巾幗志願者、婦女幹部、退休幹部與留守兒童結對子,即使父母不在身邊,也能讓留守兒童享受到愛的溫暖和社會的關愛;鼓勵社會力量創辦“留守兒童託管”機構,讓孩子放學放假有地方玩、有人管;推行“假期培養”模式,讓留守兒童在假期擁有“知識充電站”和“快樂加油站”,實現“離校不離教”。

對留守兒童調研報告7

隨着我國社會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農村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農村留守婦女兒童成爲農村的主體人羣。"留守"使農村實際生活人口結構性失衡,引發了農村家庭的穩定問題、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問題等等,這些問題嚴重影響着農村經濟社會的和諧、穩定和發展,阻礙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農村留守婦女兒童是一個亟待關注和關愛的社會羣體。破解農村留守家庭的"留守"之痛,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近日,鳳城市婦聯對全市21個鄉鎮區的農村留守婦女兒童生存與發展狀況進行調研,並結合市實際情況,通過採取召開鄉鎮婦聯幹部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進村入戶與留守婦女兒童面對面談心等方式,開展調研活動。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鳳城市位於遼寧省東南部,總面積爲5513平方公里,全市轄有21個鄉鎮區,201個行政村,總人口58萬人,其中婦女28.4萬人,留守婦女16742人,兒童12萬人,留守兒童2911人。

根據調查情況,目前市留守婦女有以下主要特點:

一是在年齡特徵。參與問卷調查的21個鄉鎮440名婦女中,30歲以下的大多因生育、照顧年幼子女很少外出務工,60歲以上的一般因年齡較大、男性外出較少,留守比例較低。二是在文化程度上,留守婦女大多文化偏低,國小和國中文化程度者居多,高中文化程度只佔18%。三是在留守原因上,客觀因素是需要在家務農、撫養子女和贍養老人,主觀因素是本人不想外出務工或家人不支持。

從此次留守兒童情況調研來看,目前鳳城市共有2911名留守兒童,主要集中在東湯、石城等鄉鎮;留守兒童父母在本省務工的佔總數60%,在外省務工的佔總數40%。留守兒童中有53%由單親監護,有35%由祖輩監護,有12%由其它人監護。留守兒童父母三個月回家一次的僅佔46%,半年回家一次的佔31%,一年一次的佔23%,與兒童溝通經常的家長佔66%,偶爾的佔19%,不溝通的佔到15%,在外務工父母與子女的親子關係維繫鬆散。留守兒童中學習成績優秀的佔15%;良好的佔50%;一般的佔35%;

二、現狀及問題

(一)留守婦女

1、農村留守婦女成爲家庭生產生活中的頂樑柱,勞動強度大,身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留守家庭中男性外出務工後,以前男性承擔的一些責任轉落到留守婦女的肩上,使得婦女在原有社會責任的基礎上新增了一些責任。她們上有老下有小,在家中需要照顧老人和小孩,還要擔負起家中農活,在家庭生產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是家中主要的青壯年勞動力和頂樑柱。被調查的留守婦女除農閒季節外,勞動強度大幅增加,勞動時間明顯變長,大約有三分之二的留守婦女表示自己身體狀況下降,體力大幅度透支。

2、大部分農村留守婦女文化水平偏低,參政議政熱情亟待提高

調查顯示,農村留守婦女當中國中以下文化的約佔八成,高中或中專文化的不到兩成。其中,國中以下文化的大部分只上過國小,少部分國小都未畢業。總體來說,大部分農村留守婦女文化程度不高,思想觀念、認知水平低,接受新理念、新技術的能力較差,在處理婆媳關係、鄰里關係以及子女教育問題上都有很大的侷限性,尤其是一些新的農村生產實用技術接受起來也有一定難度。由於文化水平低,思想僵化,參政議政熱情亟待提高。她們普遍認爲參政議政是男人們的事,有的即使認識到了自己的民主權利,也僅僅停留在參與選舉層面上,有的即使因爲政策優勢當上了候選人,也是抱着選上選不上無所謂的態度。

3、大部分農村留守婦女具有與男子平等的經濟地位

調查顯示,農村留守婦女家庭收入主要來源兩部分,一是丈夫外出務工收入,其次是農村婦女在家務農收入。家庭總收入中,雖然丈夫外出務工能增加一部分收入,但農村婦女在家的務農收入也在家庭收入中佔有相當的`比例。在經濟支配方面,有80%的家庭收入主要由夫妻雙方共同支配或留守婦女支配。

4、業餘生活單調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留守婦女平時基本沒有娛樂活動,社會交際圈狹窄,精神文化生活單調。勞動之餘的文化生活主要是看電視、聊天、串門,而極少讀書看報、補習知識。在有煩惱時,跟丈夫、朋友、父母、公婆及其他人傾訴很少。大多數農村留守婦女由於平時忙於農活和家務活等,沒有時間參加娛樂活動,加上生活範圍較小等因素,造成了農村留守婦女精神壓力大,不能從參加文體活動中讓自己減壓。

(二)留守兒童

1、生活水平較低。據調查,在全市2911名留守兒童中,683名留守兒童家庭生活條件困難,佔留守兒童總數的23%,所在家庭人均收入低於6000元。留守兒童的每週生活費人均30元,除去吃飯花銷,留守兒童幾乎沒有零花錢。

2、家庭教育缺失。

調查發現,留守兒童主要都是母親或祖輩進行隔代撫養,由於受到自身文化水平限制,無法對留守兒童的知識學習進行適當的輔導,無法擔負起撫育兒童健康全面成長的重責。

3、親情關懷缺失。多數留守兒童每年和父親生活在一起的時間屈指可數,打電話成爲留守兒童與父母聯繫的主要方式。由於缺乏有效溝通,導致留守兒童與其父親之間的親子關係淡漠,他們無法得到足夠的來自父母的關愛。據學校老師反映,學習不認真的往往是留守兒童,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家長的監管力度不夠,他們的學習就無人過問,很容易成爲差等生。

4、安全問題有待解決。留守兒童由於監護人對兒童監管不利,或顧不過來,或無人照管,而兒童又缺乏應變和自我保護能力,更容易遭受傷害或侵害。

三、工作開展情況

市婦聯一直把留守婦女兒童的生存、生活、教育和發展問題作爲工作的重要內容予以高度重視,並充分發揮各級婦聯組織的職能作用,以"關愛留守婦女兒童行動"爲重點,不斷創新工作機制,完善服務方式,使留守婦女兒童工作取得顯著成績。

(一)關愛留守婦女

1、開展"巾幗信貸幫扶工程"和"婦女小額擔保貸款"。資金問題一直是影響婦女創業發展的瓶頸。市婦聯針對廣大農村婦女特別是留守婦女想致富但缺少啓動資金的實際情況,聯合市農村信用聯社深入開展"巾幗信貸幫扶工程",爲留守婦女增收致富提供資金支持。從20xx年開始至今,全市共爲1萬農村婦女發放小額貸款1.2億元,幫助1000多名留守婦女通過蔬菜種植、畜牧養殖、等脫貧致富,使留守婦女樹立了"四自"精神和新的經營理念,開闢了增收致富的門路。20xx年,市婦聯認真貫徹落實省、丹東市婦聯有關婦女小額擔保貸款的文件精神,協調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中國人民銀行鳳城市支行,聯合實施婦女創業就業小額貸款工作。兩年來共爲全市城鄉婦女及留守婦女發放小額擔保貸款200多萬元。獲貸婦女主要從事暖棚蔬菜、蛋肉雞養殖、花卉等十餘種產業,有力助推全市婦女特別是農村婦女的增收致富。

2、開展以增收致富爲目的的科技培訓活動。市婦聯在深入基層調查瞭解廣大留守婦女所想、所需的基礎上,廣泛開展以增收致富爲目的的科技活動。依託農村婦女培訓學校、指導中心、示範基地,採取舉辦講座、現場諮詢、進棚入戶指導等多種形式,開展農林等新技術、實用技術培訓,提高留守婦女的致富能力。

3、關愛留守婦女身心健康。重點抓好婦女健康知識宣傳教育,廣泛動員全市婦女和家庭參與婦女健康行動,增強自我保健意識。今年三八節期間,在全市開展了關愛女性健康活動,爲全市近4萬農村婦女發放體檢優惠卡。

4、加強培訓,促進留守婦女就地就業。市婦聯努力拓展渠道,加大培訓力度,對留守婦女進行技術、技能培訓,促進農村婦女創業就業。充分利用"無圍牆工廠"、就業培訓中心、翰墨培訓學校,入基層、進村鎮,結合農時制定培訓計劃,舉辦手工編織、電腦技術、家政服務等技能培訓班,幫助廣大婦女及農村留守增長生產生活技能,創業就業。

(二)關愛留守兒童

我市各級婦聯組織對留守兒童問題都很重視,並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組織開展各種活動,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

1、強化宣傳,營造氛圍。市婦聯利用"六一"國際兒童節、"家庭道德教育宣傳實踐月"等契機,動員各級婦聯組織採取多種形式向全社會宣傳《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若干意見》、《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中國兒童發展綱要》等文件、法規;宣傳"以人爲本"、"兒童優先"等理念,動員社會力量維護農村留守兒童生存和發展的權利;宣傳農村留守兒童家長及其監護人的法律職責;宣傳農村留守兒童及家長的先進事蹟。通過宣傳形成全社會關愛留守兒童,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引起社會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廣泛關注。

2、加強管理,健全檔案。 全市各級婦聯組織成立了關愛留守兒童組織機構,利用多方面多渠道的關愛的方式,切實做好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愛、保護、維權工作。市婦聯還聯合市文明辦、市教育局、團市委下發了關於建立農村"留守兒童之家"的通知,以"留守兒童活動之家"作爲農村留守兒童開展活動的主要場所,建立一個家長及託管人家教能力培訓的基地,使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上得到更多的照顧和關愛,幫助留守兒童學會自我管理和自我保護,培養留守兒童的自尊、自立和自強精神,提高素質,健康成長。完善了全市留守兒童檔案,利用學校、鎮村、家庭留守兒童活動情況反饋表健全留守兒童的監護聯繫,及時解決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形成了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參與的教育和監護體系。

3、確立示範,強化督導。爲了充分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市婦聯在省婦聯、丹東市婦聯的支持下,20xx年,分別在白旗鎮九年一貫制學校、通遠堡鎮營房國小建立了省農村"留守兒童之家"示範點、丹東市農村"留守兒童之家"示範點,舉行了掛牌儀式,並向"留守兒童之家"贈送了電腦、電視、DVD、圖書等電教設備及文具等。在掛牌當天,網通公司鳳城分公司爲白旗鎮留守兒童開通兩部免費"親情一線通"電話。兩處"留守兒童之家"成立之後,鎮婦聯與學校密切配合,建立學校圖書閱覽室,定期向留守兒童開放,並因地制宜的開展留守兒童喜聞樂見的學習、娛樂活動。

4、創新活動載體,切實實施關愛行動。市婦聯將每年8月作爲"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活動月",協調社會各界力量,通過開展巾幗志願者與留守兒童結對幫扶工作、"代理家長"活動,使留守兒童在巾幗家庭志願者的關愛下樹立了學習的信心和生活的勇氣,德智體美勞得到健康發展,一些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和自立能力明顯提高。目前,巾幗家庭志願者已經成爲留守兒童在學習上、生活上、心裏上信賴的"媽媽"("爸爸")。

20xx年,市婦聯、市關工委聯合在全市開展了"共享藍天、共促成長"情感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組織全市關工委系統五老志願者與鄉鎮(區)800名留守兒童一對一結成隊子,對留守兒童開展經常性、個性化、實事化的情感關愛,解決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健康等方面的情感問題,促進他們健康快樂成長。儀式上市婦聯向留守兒童贈送親情電話卡及學習用品,五老家庭教育志願者與留守兒童交換愛心聯繫卡,家庭教育志願者曾慶龍就感恩教育、親情溝通作報告。

20xx年5月份中旬,市婦聯在全市啓動了"愛心媽媽"牽手百名留守兒童活動,面向全社會徵集首批愛心媽媽392人與留守兒童結成實名制幫扶對子。5月30日上午,鳳城市"愛心媽媽"牽手百名留守兒童結對儀式在丹東市農村示範留守兒童之家通遠堡鎮營房國小舉行,結對儀式上,來自通遠堡鎮政府機關的20位"愛心媽媽"與留守兒童代表現場結對,交換愛心結對卡,併爲留守兒童捐贈了書包和文具等學習用品。

5、開展形式多樣關愛活動,救助貧困留守兒童。我們把救助貧困留守兒童與開展的各種關愛行動結合起來,把解決貧困留守兒童入學問題、生活問題作爲救助工作的重點。20xx年以來,在全市開展的"恆愛行動——爲孤殘兒童編織愛心毛衣"、"百名女童午餐工程"等活動中,共募集款物價值6萬多元,救助貧困兒童500餘名,其中留守兒童有150名。各級婦聯組織在"六一"兒童節、"兩節"等重大節日,深入到貧困留守兒童家中開展走訪慰問活動,爲他們送上生活和學習用品。

四、幾點建議

(一)針對留守婦女

1、發展本地經濟,扶持本地創業。一是要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多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讓青壯年勞動力能實現在本地就業,從根本上解決勞動力大量外出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二是要動員和鼓勵外出務工青年回鄉創業,推動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三是要大力扶持本地小型創業。勞動、婦聯等部門要積極爲留守婦女提供項目信息和致富門路,推廣科技含量高、輻射面廣、投資少見效快的增收致富項目。要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鼓勵、扶持農村留守婦女大膽創業,不斷促進家庭收入的增長。

2、加強技能培訓,提升整體素質。一是相關部門要制定好農村婦女教育培訓計劃,有步驟、分層次、有重點地進行各類知識、技術、技能培訓,利用人口學校、婦女之家等陣地,舉辦各類實用技術培訓班,培養科技帶頭人。及時建立各鄉鎮留守婦女勞動力創業就業信息網絡,逐步形成"市場引導培訓,培訓促進創業"的新機制。二是各部門要有針對性地組織留守婦女進行技能培訓,使她們掌握一技之長,提高其在非農生產領域就業的能力,幫助她們向非農生產領域轉移。鼓勵農村婦女學文化、學科技,爲有條件的婦女提供上農函大、農廣校學習的機會。充分發揮農村圖書室、閱報欄的作用,使有限的報刊進入農村婦女的視野。啓動培訓與提供小額貸款相配套的激勵措施,以培訓促進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通過培訓,激勵留守婦女自強自立,增強創業意識和開拓精神。三是婦聯、計生等部門要積極組建留守婦女互助小組,爲留守婦女搭建傾訴、交流、互助的平臺,使她們共同面對生產、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共同發展建立相互支撐的人際關係網絡,從而增強自信心,提高自助能力。

3、豐富文化生活,弘揚文明新風。健康豐富的文化體育生活是減輕留守婦女精神負擔的一劑良藥。一是政府部門要加大投入,在村組、社區建立健身場、文化站、閱覽室、活動之家等文體場所,組織留守婦女參加腰鼓隊、健身表演隊等文藝組織,編演一些羣衆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豐富文化生活,爲留守婦女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二是各級婦女組織要積極開展"文明家庭"、"平安家庭"等評選表彰活動,促進家庭、鄰里生活和睦。三是要積極開展"親情之旅"、"鵲橋會"等親情互動活動,組織留守婦女與打工丈夫"零距離"相會,對留守婦女進行人文關懷。

4、強化農村治安,營造和諧環境。一是推動村組、社區建立完善的治安制度,推動平安家庭、平安社區(村、組)建設、平安小區建設,創造平安、和諧的社會環境,增強留守婦女的安全感。二是公、檢、法、司等部門要對留守婦女提供法律諮詢、心理疏導、健康輔導、法律講座、法律援助等服務,切實有效地維護她們的合法權益,形成強大的法律保護屏障,爲留守婦女生存發展提供平安的生活環境和社會環境。三是根據新問題,有針對性地制定涉及農民工利益的政策、措施、法律,依法制定農民工農忙假、探親假、休假等制度,以增加農民工夫婦團聚和交流的時間。

(二)針對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既關係到農村人口素質問題,也關係到農村的下一代的成長問題,而家庭教育工作是解決農村兒童留守問題的重中之重。因此,作爲婦聯組織,我們把工作的着重點放在進一步加強對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上,同時,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市婦聯將結合自身職責,協調相關部門,形成工作合力,爲留守兒童成長創造良好環境。

1、整合資源,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社會環境。相關部門要發揮職能優勢,採取有效措施,解決留守兒童問題,同時各部門要通力合作,形成工作合力,從生活、學習、身心健康成長上關心、關愛留守兒童,爲他們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社會環境。

2、與教育部門聯合,做好留守兒童工作。一是建立留守兒童檔案。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兒童的摸底工作,將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現記入檔案,及時向監護人和外出務工家長通報留守兒童的成長情況,形成學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二是學校還要開設心理健康課,定期爲學生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開設"悄悄話信箱",建起"心靈驛站",幫助留守兒童解決無人傾訴、無處傾訴的問題,進行心理輔導。

3、重視家庭教育,爲留守兒童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在政府和社會幫助下,外出務工人員應該學會家庭教育這門課,提倡留守兒童家長要轉變觀念,通過多種渠道,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進兒童的全面健康發展,父母要與孩子書信往來,更能表達感受和心聲。繼續開展"代理媽媽、愛心媽媽"活動,讓留守兒童感受到關愛,使他們身心健康成長。另外我們開展的"貧困母親"、"春蕾計劃"等活動中,我們都加大對留守、流動兒童家長的關注程度,優先照顧留守、流動女童及經濟情況較差的留守、流動兒童家庭。

對留守兒童調研報告8

一、活動目的

爲了更多的瞭解留守兒童的心理道德素養等方面,加強與留守兒童的就留,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全面進展以及增加我們的責任心,熬煉我們的力量。

二、活動前期預備

有這樣一羣孩子,他們的父母爲了生計背井離鄉,他們或是被交付給爺爺奶奶撫養,或是跟從父母處處流浪。從今,他們的生活比其他一般孩子少了很多,也多了很多。 現在社會隨着經濟的快速進展,外出務工人員越來越多,這導致了留守兒童數量的增加。這些兒童由於家長長期在外務工或忙於工作,他們大都由祖輩或親戚照看,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溝通較少。

面臨着平安失保、學業失教、生活失助、親情缺失等問題,直接影響了他們的生存、愛護與進展。留守兒童由於長期被託養或寄養,缺少父母之愛簡潔導致他們的心理缺陷,老人溺愛或親友疏於管教又使他們缺少正確的價值引導。他們以後的進展真的很令人擔憂。於是,我便開頭了自己的頭腦風暴,想該怎麼辦,在哪裏進行,如何進行,當然也從網上面借鑑了一些閱歷。於是在預備差不多時,屬於我的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之旅也要開頭了!我從弟弟那得知楊興宇是留守兒童。他和他奶奶在家,父母在外務工。

三、活動過程

其次天早上,我就去了楊興宇的家裏。他奶奶已經上山幹活了,臨走時千吩咐萬囑咐才放心地出去了。於是,我就和他在家一邊看電視一邊談天。我主動和他說話,他好像沒聽到似的,臉上一片茫然,眼睛盯着電視。萬事難開頭,我下定決心,只要我能做到的,我肯定要讓他活潑開朗起來,要讓他的小臉上洋溢着小孩子應當擁有的可愛笑臉。漸漸的我就和他聊起來了,我問他的年齡,他在哪裏上學,以及關於他父母的一些問題,他的回答很是被動,讓我不禁想到他平常確定很少與別人溝通吧。

後來我問他想不想他爸爸媽媽時,他的聲音哽咽了,只看他呆呆地望着電視。他肯定很惦念他的父母吧!唉!沒有父母陪伴在身邊的孩子,他心裏肯定很難過吧!我又問了好多關於他學習上的一些瑣碎小事,並且和他說了一些我的成長的故事,告知他要堅強,沒有父母陪在身邊的我們要更堅強。看着他那帶着迷茫的眼神,我很欣慰,由於我在他的眼神裏看到了真誠和 對幸福的渴望。我還告知他,父母在外打工,是爲了讓你更好的生活、學習、要學會理解父母,對父母感恩,假如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他們是這個世界上對我們最好的人,雖然他們現在不在你身邊,但是他們的心始終陪着你,所以你要堅強英勇點,讓你的父母以你爲榮!我期望他可以記得我說的話,然後我給他講了幾道題。

過了一會兒,他奶奶回來了,奶奶或許60多歲了,頭上白絲賽過青絲,臉上佈滿了歲月的'痕跡,看着他我有種很心酸的感覺。又說了一會兒的話,我就預備回家了。臨走時,他很不捨。他奶奶說我的到來讓他歡快了不少,期望我能經常去他家,和他聊談天。我向他保證以後有時間就會來看他。

四、調查結果

1、留守兒童的總體現狀

(1)當代社會隨着經濟的進展,外出務工人員越來越多,這導致了留守兒童的數量大量增加;

(2)絕大多數留守兒童是單親監護或是隔代監護;

(3)留守兒童行爲習慣欠佳。

2、留守兒童面臨的社會問題

(1)監護不力,九年義務訓練難以保證

①80%以上的留守兒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監護和親友臨時監護。年事已高,文化素養較低的祖輩監護人基本沒有力量輔導和監督孩子學習。

②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師資力氣、教學理念的侷限與制約,針對留守兒童的需求供應特殊有效的訓練和關愛力不從心,學校與家庭之間缺乏溝通。

③家庭和學校監護不力,導致相當數量的留守兒童產生厭學、逃學、輟學等現象。

(2)缺乏撫慰身心健康令人擔憂

留守兒童正處於生長髮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生疏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掛念,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生疏價值上的偏離和共性、心理進展的特別。有些人甚至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具體表現爲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自卑脆弱、行爲孤僻、缺乏愛心和溝通的主動性,還有的脾氣急躁。衝動易怒,經常將無端小事升級爲打架鬥毆。

3、疏於照看,人生平安不容忽視

監護責任不落實,監護人缺乏防範意識,兒童防護力量弱,農村留守兒童簡潔受到意外損害,甚至成爲不法分子侵害的對象。

五、建議與思考

農村孩子是將來社會主義心農村建設的主力軍,其中留守兒童佔了相當大的比重,關注留守兒童就是關注農村的將來,解決好留守兒童的問題,爲他們製造良好訓練和健康成長的環境和空間,有利於促進學習訓練和農村社會的良性進展。爲了保證疏於留守兒童同學的健康成長,我們可以實行以下措施:

1、加大支持力度,優化留守兒童學習成長環境,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農村基礎建設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者結合的留守兒童監護體系。

2、加大對社會主義心農村建設的力度,儘量從各種渠道對農村貧困家庭的經濟上賜予支持掛念,使一些家長多有些實踐來照看自己的子女。

對留守兒童調研報告9

一、案例介紹:

朱某某,女,該同學很小的時候母親就離開了她。她一直和祖父母,父親在一起生活。父親年級較大,不認識字,長年在外打零工。祖父有病,終生吃藥,家庭經濟較困難,是個低保戶家庭。該生剛剛進入一年級時,由於沒有經歷過學前教育,成績一度跟不上。她上課總是默默無語,不願和老師同學交流,顯得心事重重,給人感覺性格憂鬱。但是三年過去了,現在的她在課堂上積極發言,課下與同學們快樂的玩耍,積極參加學校班級開展的各項活動,而且各門學科成績都很優異,是一個品學兼有的好學生。總結這三年來對她的耐心教育,我感到自己的付出有所回報——她的進步是對我最大的回報。

二、案例分析:

剛開始瞭解到這個孩子的家庭身世,我就從多方面分析,找到問題癥結,有針對性地思考解決方案。

1、親情的缺失,心靈的空白。

朱某某同學的母親在其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她,從小缺少母親的關愛,缺少一種溫暖和安全的感覺。父親長期在外務工,與她相處甚少,又不認識字,祖父母的年邁,思想觀念落後,讓她的心靈缺乏有效的、豐富的交流,和生動的情感注入。在日記中,她常常表達出這種孤獨和寂寞。因此,對於這樣的留守兒童,學校和班級在其生活

1中的地位更是比別的孩子重要的多。

2、學習缺乏有效的指導。

朱某某本身就不愛說話,不太願意主動和老師同學交流。在學習中遇到難題,在家也無人可以指導幫助。因此,剛進入學校時,學習非常吃力,跟不上節奏。但這個孩子雖不太喜歡說話,但對於老師的教導能認真地聽並切實地去做。

三、實施做法:

分析了她的情況,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對她進行耐心教育。1)在學習上多幫助她,培養自信。

學生首要的任務是學習,一個成績優秀的孩子會在學校生活中充滿信心,從而帶動其他方面的發展。因此,在平時的工作中,我會常常走近朱飛霞,帶她一起讀課文,教她一筆一劃寫好字,幫她分析現在的學習狀況,指導她如何認真聽課,完成作業。對於她的每一個進步,每一個閃光點都盡力讚美鼓勵。每一次的表揚,我都能在其沒有表情的臉上發現一絲隱隱的微笑。經過我悉心的指導,耐心的等待,還有她自己的努力,在一年級期末她終於趕上了同學,考到了90分,而我也大大的表揚了一番。而接下來的兩年學習,我一直時時地關心她,單獨輔導她作業,教導她要主動學習,掌握學習方法,爭取更好的成績。她也很認真地把老師的教導記在心裏,認真完成作業,在家常常主動學習。記得去年暑假去家訪,我來到她家,簡陋的房子裏,她一個人在認真地學習。我很欣慰,知道主動學習的孩子不會差。我的不斷表揚和同學們一點點的佩服成了她一直不斷進步的動力。

2)在生活上多關心她,遠離孤獨。

針對她時時刻刻流露出的孤獨,我用多種方式來化解。首先,讓書本成爲她永久的朋友。一年級的時候我經常講繪本故事給她聽,並讓她把書帶回家看,教育她要把書當成自己最好的夥伴。志願者們和各級關心她的人也都經常贈送一些書籍給他,讓她的心靈有了依託。記得,後來的日記在談到週末一個人在家感覺孤獨時,她就會拿出書來讀,書真的成了她的好朋友。另外,我班另外一個孩子和她家住得很近,我就常常讓她們在一起多交流,多玩耍。現在她們是最要好的朋友,經常放學一起寫作業,週末一起玩耍,在日記中我看到了她真真切切的快樂。

3)融入團結友愛的集體,感受溫暖。

良好的集體是學生成長的.搖籃,集體的感化和溫暖對一個學生的成長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而對於留守兒童以及特殊兒童來說,一個溫暖的集體將爲其一生奠下溫暖的色調。爲此,我不懈餘力地創建一個有着團結友愛,愛好讀書的良好班集體。她生活在這樣的集體裏,不知不覺地耳濡目染,收到良好的薰陶。同時,我利用班上和學校開展各項活動的機會,讓她主動的參與進來。她參加了語文、英語學科比賽,她參加了跳繩比賽,她參加元旦聯歡節目表演,她被評爲“校園之星”,班級的“學習之星”等等。在這些活動中,全班同學爲其加油助威,既讓她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又讓其嚐到成功的喜悅。她終於覺得自己並不孤單,全班同學都是自己的朋友,班集體就是自己溫

3暖的一個大家庭。同時,針對她的家庭情況,幫她申請的多項援助,志願者的幫助,婦聯的幫助,還有學校社會的關心和幫助,更讓她體會到了這種人人關心她的溫暖感覺。

四、個案教育反思——學校的關愛和教育是愛的雨露,讓留守兒童能健康成長。

現在的朱某某,無論是在學習、行爲習慣還是在交流能力方面,她都有一個很大的轉變。她衣着整潔,懂事有禮貌,學習優秀,與人相處和諧。而這一切的轉變,應該要歸功於學校、家庭和社會等多方面的“愛”。愛,可以爲枯萎的小草帶來整個春天;愛,可以讓乾涸的土地重新煥發生機;愛,可以給孤獨的小鳥一個浩瀚的天空。我想,只要我們多點愛心,多點耐心,多點恆心,爲留守兒童共同架起一座呵護的橋樑,她們將會演繹更多的精彩!

對留守兒童調研報告10

XX鎮位於綦江30公里處,現轄17個行政村(社區),全鎮總人口45000人,其中農村留守兒童達700多人,留守兒童數量相對較大。留守兒童問題的出現不僅成爲外出務工農民的後顧之憂,而且給正在成長中的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長帶來巨大影響。

爲了全面瞭解XX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狀況,推進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20xx年以來,在XX鎮黨委的領導下,對全鎮農村留守兒童現狀及監護情況做了調查,並把調查數據彙總在學校的開學報表上。現將"留守兒童"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總體現狀

1、留守兒童分佈廣泛。在這次調查中,在我鎮留守人兒童中,有800人農村留守兒童,佔全鎮兒童的`25%;其中女童有380人,佔所有留守兒童的48%。單親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有600人,佔留守兒童的75%;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有120人,佔留守兒童的15%;另外,隨父母進城生活的流動兒童有370 名。爲了增收致富,外出務工農民越來越多,隨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