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的調研報告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麼報告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鄉村旅遊的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鄉村旅遊的調研報告

鄉村旅遊的調研報告1

縣地處泛珠三角地區中南部,處在我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黃金廊道上,位於市南面、區東北部,隸屬桂北經濟區的南部,縣人民政府則處於桂東北重要交通樞紐國道323與國道321的交界處。

旅遊產業是支撐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縣地處優拓區,與大旅遊圈陽朔縣僅相距40km,不僅交通便利同時旅遊資源豐富,1994年我國加大了旅遊產業的推廣力度和政策支持,到1998年我國旅遊正式進入產業化轉型階段,並從以接待爲主的旅遊產業轉化爲以經濟發展爲主的旅遊產業,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穩步提升,使旅遊成爲了聞名天下的重要旅遊地點,尤其是以陽朔鎮爲中心不斷輻射的旅遊產業。2005年縣在旅遊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下,正式將旅遊提升到產業化發展階段,到2008年底,縣已基本實現了“四大旅遊景區,五大旅遊線路,六大旅遊特色”的總體發展格局。

在深入調查瞭解的基礎上,對照縣鄉村旅遊發展情況,經過認真思考,現將縣鄉村旅遊發展有關調研情況具體報告如下:

一、縣鄉村旅遊的發展現狀

縣具有秀麗的田園山水景觀、特色民居景觀、豐富的岩溶資源、濃郁的民間文化,依託這些資源開發的旅遊項目主要有田園風光遊、巖洞探險遊、攀巖登山活動、竹筏漂流及尋幽訪古遊,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由於有強烈的致富願望,縣廣大村民對發展鄉村旅遊認識超前,並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許多村民主動開辦家庭旅館飯館。但是,由於受主客觀因素的制約,縣鄉村旅遊還存在着旅遊資源整合不夠,從業人員的素質尚待進一步提高,民居建築有待進一步改善,可供遊客購買的商品比較少等問題。另外,參與性、體驗性的活動還不多。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旅遊經濟呈現“餐宿經濟”顯著特點,旅遊綜合效益尚需提高

縣遊客結構以散客、觀光爲主體。旅遊經濟呈現“餐宿經濟”特點,綜合帶動作用沒有得到顯著體現。旅遊總收人中餐飲、住宿收入比重佔絕對優勢,其他如門票、導遊、娛樂、購物等方面收入比重小,旅遊綜合效益不高。

(二)旅遊產品質量較低,類型較單一,體驗參與性活動項目尚需進一步開發

縣一些飯館廚房設備簡陋,基本消毒設施缺乏;排污排水通道不暢;從業人員也缺乏必要的健康保證等。此外,民居旅遊仍停留在單純的餐飲和住宿服務上,對於挖掘民俗和利用農家生活開展的參與性項目較少,缺少“農家樂”的“幹農家活、享農家樂”的體驗。

(三)規劃佈局不夠合理

縣鄉村旅遊的規劃設計佈局由於得到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視,總體情況良好,90%村民建了新房,縣賞月路兩側已改造成具桂北民居特色的飯館、旅館。但由於鄉村旅遊具有分散性、鬆散性等特點,很多規範管理是事後管理,事前較難控制,造成縣主村一些飯館旅館在規劃佈局上缺乏必要的科學依據,亂建設、亂開發在一定範圍內存在。縣目前尚有大量舊房保存的現象,同時縣主幹道尚未改造完成。

(四)鄉村旅遊的內涵挖掘不夠深人

縣對獨特的田園山水、民俗文化、飲食文化等旅遊資源的培育開發不夠。縣優越的旅遊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文化品位尚需進一步提高。

二、縣鄉村旅遊的發展優勢

(一)鄉村旅遊日益成爲全省旅遊產業的重頭戲

2010年到2012年,各級政府和組織把發展鄉村旅遊作爲響應國家提出的“鄉村旅遊年”和融入全省社會經濟發展的切人點,積極規劃景區,推出線路,培育產業龍頭典型,合力推進。雖然起步較晚,但行動迅速,很快由落後地區躍升爲全國鄉村旅遊的巾上游省份。到***年,全省評比推出了涉及鄉村旅遊的各類省級示範區(景點)***家,其中涉及“三農”的示範區(景點)**家。到2012年末。鄉村旅遊已經成爲整合全省各類旅遊資源,推動旅遊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柱。

(二)形成了較高水準、品牌獨特的`鄉村旅遊線路和景區

黑龍江省根據國家旅遊局確定的“中國鄉村旅遊年”的“新農村、新旅遊、新體驗、新風尚”的主題,將“旅遊產業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爲全省旅遊業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推出了多條鄉村遊線路,集中展示了縣衆多的農業產業、田園風光、山水森林、地質奇觀、鄉村古鎮、休閒養生、民風民俗、鄉村古蹟、農耕文化遺存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風貌等獨特景觀,推出了***區旅遊區、**狩獵場、**森林動物園、**山莊、**生態湖、***農場等一大批鄉村旅遊精品。

(三)極大的推動了全省旅遊產業的發展和宏觀經濟建設

鄉村旅遊的發展,推進了全省的旅遊產業,推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生態環保建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到2012年,全省共接待入境旅遊者***萬人次,創匯***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接待國內旅遊者***萬人次,旅遊收人***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和***%;旅遊總收入實現***億元,比上年增長***%。各項指標均創歷史最好水平。鄉村旅遊經濟總量估計佔全省旅遊經濟指標的***%左右。

三、縣鄉村旅遊的發展策略

(一)政府主導戰略,加大宣傳力度

縣政府應將鄉村旅遊產業發展提升到經濟發展的戰略層面上,將政府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並根據社會、經濟以及環境制定整體發展規劃。同時政府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積極聯合網絡、廣播以及電視等媒體,擴大縣鄉村旅遊的對外宣傳力度,此外,對縣旅遊資源進行整合,突出重點旅遊資源,並實施對旅遊周邊產業,配套產業進行引導,爲旅遊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進而實現推動縣鄉村旅遊業穩步發展的目的。

(二)發揮示範作用,推動品牌建設

品牌塑造差異,精品鑄就品質,推動精品化戰略發展,樹立起“打造世界級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的總體發展目標,發揮鄉村旅遊示範作用,對各示範點的特色進行調查研究,結合實際情況,全面打造縣旅遊示範基地,將**示範片作爲縣發展的龍頭示範片,縱深推動**、**等示範片的旅遊資源開發和配套設施建設力度,形成具有特色的溶洞旅遊精品,使旅遊形象和品質得到彰顯,進而塑造起獨有的旅遊品牌。

(三)推動特色產業,營造民俗氛圍

是一個多民族居住地,這裏集合了壯族、漢族、苗族和瑤族等多個名族,其中壯族和瑤族只要集中於茶城、新坪、龍懷、東昌、馬嶺以及杜莫等鄉鎮,他們長時間居住於此,形成了獨特的精神和物質文化,也爲縣營造了獨特的民族文化資源,積極推動鄉村旅遊與民族文化相結合的本土特色旅遊項目,使田園和民族特色成爲吸引遊客的亮點,通過構建茶場遊、民族園等遊園項目,重點對民俗風情遊進行開發,爲遊客營造一個民風特色和鄉土氛圍濃厚的旅遊園地,讓遊客能夠在旅遊中體驗到不同於當代的特色文化,進而使其魅力得以充分展現。

(四)加大資金投入,推動新農村建設

政府應設立專門的鄉村旅遊專項資金,將其全部用到縣鄉村旅遊發展中,重點用於鄉村旅遊資源的保護、項目貸款貼息和補助、鄉村宣傳促銷獎勵等上,同時給予新農村建設優先扶持,加大生態環保、水電路氣等設施建設中,將農村飲水和建設工程作爲重點,通過推動休閒林場、休閒農村、綠色茶園、庭院大戶延伸、規模果園等發展,針對以農業爲依託的旅遊項目應優秀安排、優先考慮。組織農民參與到鄉村旅遊服務培訓中,尤其是針對導遊、營銷、管理以及民俗文化傳承等人員應作爲重點培訓對象。

(五)結合農業發展,打造生態旅遊

縣不僅擁有享譽國內外的“皇室貢品”芋,同時縣的生豬、馬蹄、生薑、夏橙、八角以及食用菌等均非常聞名,故應將發展的重點放到花卉、桑蠶、速豐林、中草藥等上,以“生態、綠色、體驗、休閒”爲主題,真正實現生態旅遊的構建,同時將市場需求作爲發展嚮導,在農村的依託下,打造一個民俗文化、自然生態、農林牧漁以及田園景觀的特色農業產業,培訓其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鄉村旅遊點,使其真正成爲推動縣旅遊發展的動力源。

鄉村旅遊的調研報告2

一、發展情況

近幾年,隨着張北草原生態旅遊業的蓬勃發展,作爲旅遊產業合理延伸的鄉村旅遊也得到了快速發展。發展中,我們始終堅持鄉村旅遊與富民強縣相結合的指導方針,制定出臺了《張北縣人民政府關於加強鄉村旅遊經營管理的規定》以及相關行業管理辦法,並對鄉村旅遊經營服務標準做出了具體要求。20xx年全縣鄉村旅遊共計投入資金達230萬元,接待遊客達6萬多人次,實現收入1200萬元。到目前,全縣已有三寶營盤、三臺蒙古營、海子窪、大梁莊等7個村的500多戶農民參與到鄉村旅遊的建設中來。其中,郝家營鄉三寶營盤村已被評爲河北省首批30處鄉村旅遊示範點之一。

三寶營盤村緊鄰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憑藉良好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草場資源,積極發展鄉村旅遊。去年該村投入資金60多萬元,新建了農家賓館樓一棟和農家小院5處。截止06年底,全村旅遊接待戶發展至50多戶,擁有馬匹85匹,草原摩托35輛,卡丁車20輛,戶均收入1.6萬多元。經營突出的農戶,被授予“星級鄉村民俗旅遊接待戶”標牌。農戶家家吃、住設施一應俱全,娛樂項目、針繡編織等農民自制旅遊紀念商品特色鮮明。鄉村旅遊的興起實現了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再就業,拉動了鄉村經濟的有效增長,成爲實現我縣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有力補充。

二、鄉村旅遊發展中存在問題

一是鄉村旅遊發展還處在散亂狀態,缺乏科學規劃來指導鄉村旅遊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二是鄉村旅遊特色品牌不夠突出,文化內涵有待深入挖掘;

三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夠強,基礎服務設施建設較爲落後;

四是鄉村旅遊市場秩序有待進一步加強管理與規範,鄉村旅遊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科學規劃,指導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一是成立張北縣發展鄉村旅遊工作領導小組,合理制定工發展方案,把鄉村旅遊建設納入政府的宏觀調控當中。同時,在原有鄉村旅遊示範村的基礎上,重點針對樺皮嶺、海子窪、馬連灘生態園區、小二臺農業示範區、錯季蔬菜種植園區、奶牛小區、甜菜種植園區以及牡丹花山觀林亭等區域內具有鄉村旅遊開發價值的村莊,積極確定第二批張北鄉村旅遊示範點的建設,把鄉村旅遊引向健康、持續、和諧的軌道上來。

(二)深挖文化內涵,突出特色品牌。目前,我縣鄉村旅遊還停留在粗放式格局,存在片面強調鄉村自然資源的開發,忽視本地鄉土文化內涵挖掘利用的現象。今後,一要將傳統文化優勢打造成鄉村旅遊產業優勢,走文化品牌之路。要以特色文化提升鄉村旅遊含金量。鄉村休閒旅遊作爲一種體驗經濟,其特徵是旅遊者通過體驗式消費獲取愉悅感受。要在鄉村旅遊產品參與性方面大做文章,以鄉土文化含量高、遊客參與性強、滿足個性化體驗、民風淳樸的多樣化的旅遊產品和項目來滿足體驗經濟需求。三要避免千村一面,走飲食文、遊牧文化、旅遊商品文化之路。要開闢生態型農業觀光園,讓遊客參與農作勞動,體驗農事樂趣。要注重蒐集飲食文化資源的文化背景、歷史淵源、民間傳說等資料,讓遊客邊聽故事、邊賞原料和烹飪工藝、邊品嚐美味佳餚,重視遊客的精神享受,提升鄉村餐飲的文化內涵,積極推進鄉土旅遊商品的開發創新,保持特色工藝品、民族服飾幾傳統工藝的鄉土氣息,從而增加鄉村旅遊的內涵,推動鄉村旅遊的持續發展。

(三)多措並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出臺扶農、惠農政策,積極爭取省、市農口、扶貧等部門的專項資金,重點改善道路、院牆、排水排污、醫療衛生、旅遊廁所、通訊等基礎服務設施。二是邀請河北地理科學研究所的專家對三寶營盤村鄉村旅遊發展規劃編制進行專業指導,注重在開發資源、興辦旅遊的同時做好環境保護工作。三是拓寬融資渠道,積極吸納社會資金投入鄉村旅遊建設,加快鄉村旅遊示範村整體上檔升級。

(四)強化管理,努力提升整體服務水平。充分發揮旅遊派出所和執法大隊的職能,定期深入農家旅遊接待戶,對其餐飲質量、衛生環境、服務態度進行抽查,對不合格者責令限期整改。加強管理制度化,與各鄉村旅遊經營戶簽訂安全、衛生責任書,爲遊客提供一個安全放心的旅遊環境,同時也提高了從業人員的安全、衛生意識。開展鄉村旅遊服務培訓。制定鄉村旅遊服務規範及鄉村旅遊教育培訓計劃,結合建設,進行多層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訓,組織人員深入農村示範點(戶),送教上門,努力提高我縣鄉村旅遊的整體服務水平。

鄉村旅遊的調研報告3

自貢市政協外事聯誼委員會組織部分委員,在市外事僑務旅遊局、市委農工委、市農牧業局等單位的配合支持下對我市鄉村旅遊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鄉村旅遊是指以鄉村自然和人文資源爲感受對象的旅遊方式,包括在傳統農村休閒遊和農業體驗遊的基礎上拓展度假、休閒、娛樂等項目的旅遊內容。我是市發展鄉村旅遊有着較強的需求和較好的條件,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歷經自發發展、規模發展和規範發展等階段,至今已有20多年曆史,形成了一定規模,產生了較好成效。

(一)鄉村旅遊發展條件較好

我市是老工業城市,城市居民對業餘生活質量和方式有更高的要求,加上鄉村資源良好,發展鄉村旅遊具有較好的基礎條件。

鄉村旅遊需求較大。我市是一個城區人口過百萬、主城區每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超過2萬的大城市,居民業餘閒暇生活選擇出城返鄉、迴歸自然的方式已成爲主流。按照旅遊部門統計測算,去年鄉村旅遊接待遊客總數已突破700萬人次,反映出城市居民對鄉村旅遊需求巨大。隨着城區人口的增加和人口老齡化的增長,鄉村旅遊市場還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發展鄉村旅遊條件較優。我市處於川南淺丘地帶,氣候溫和溼潤,降水豐沛,四季分明,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生態資源豐富多樣,森林覆蓋率達30%以上,自然條件較好,便於開展鄉村旅遊。我市自然和人文資源富集,特別是獨具特色的鹽業文化、鹽幫美食風味文化和衆多的歷史人文古蹟,對遊客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鄉村旅遊發展契機良好。我市是全省統籌城鄉試點市,在統籌城鄉、加快新農村建設中,結合新村建設統籌發展鄉村旅遊,推動鄉村旅遊發展步伐,增加農民收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二)鄉村旅遊發展已成產業

鄉村旅遊已成爲我市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大產業,同時已成爲全市大旅遊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旅遊產業的重要增長點。

鄉村旅遊已初具規模。20xx年從事休閒旅遊的經營主體已達600餘個,其中休閒農莊108個、特色農家樂450個(星級農家樂、鄉村酒店57家)、休閒農園48個,從業人員1.79萬人,輻射帶動4萬多農民致富。已形成市區近郊南北環路沿線集中佈局的鄉村旅遊產業帶,出現了以貢井區長土元壩、建設固勝、大安區江姐故里、自流井區尖山農團、沿灘區箭口村、榮縣雙石金臺村、富順縣永年鎮等鄉村旅遊集中發展區。其中自流井區尖山一飛龍峽景區、貢井區建設鎮固勝村被評爲“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

鄉村旅遊較有特色。目前主要是以農林果漁業爲基礎,以農家樂和鄉村酒店爲載體的觀光農業園、森林旅遊、科技農園、漁業風情等觀光休閒爲內容,基本形成了農家旅遊、農村旅遊及農業旅遊三種主要類型的鄉村旅遊發展形態,具有突出的自然生態、地方人文、休閒體驗等特色。

鄉村旅遊佈局合理。鄉村旅遊形成了以環城爲重點,遍及全市農村;以重點項目爲支點,帶動多線多片發展的鄉村旅遊佈局。目前,基本構建起“一環五區”的空間發展格局,以“南環花卉、北環農耕、飛龍生態、古鎮風情”爲重點品牌,打造了19個鄉村旅遊重點項目,開發了33條旅遊線路。

(三)鄉村旅遊發展效益可觀

我市鄉村旅遊的發展,既有較大經濟效益,又有較好的社會效益,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農村社會進步,還對城市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經濟效益較大。20xx年,鄉村旅遊接待遊客720萬餘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41億,佔全市旅遊綜合收入160億元的25。6%。以全市三星級農家樂爲例,一般正常年份經營收入能達到200-400萬元,利潤20-50萬元,稅收20-40萬元,吸納就業20-30人。辦十幾個農家樂比辦一個鄉鎮工業企業產生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財政收益更好。

社會效益明顯。鄉村旅遊發展拓寬了農村勞動力轉移渠道,形成農村一、三產業互動融合發展局面,促進了現代農業和新型小城鎮建設。通過城市居民到農村旅遊,把城市現代文化、城市文明帶到農村,有利於促進農村形成新的文明鄉風。大多數城市居民選擇市郊就近參與鄉村旅遊,感受自然山水,享受農村風光,體驗農家生活,減輕和緩解了城市過分擁擠的現象,有利於創造城鄉寬鬆和諧友好的生活和社會環境。

二、存在問題

我市在發展鄉村旅遊上積極探索、大膽嘗試,採取了一系列發展措施,發展勢頭良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總體上還處在較低的發展階段,在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

(一)發展觀念滯後,創新動力不足

多數地方對發展鄉村旅遊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僅僅把這項事業當作一個單純的找錢的門道,很少站到城鄉統籌、建設新農村和促進城鎮化發展的高度來認識。一些地方把鄉村旅遊發展認同爲搞吃喝玩樂,認爲旅遊只是自然風景和名勝古蹟的“專利”,鄉村旅遊資源不被重視,對開發、發展鄉村旅遊特別是農業旅遊不屑一顧。還有些認爲發展鄉村旅遊只是旅遊部門的事情,農家樂、鄉村旅遊是低檔次的旅遊產品等。

(二)缺乏統一規劃,統籌協作不夠

鄉村旅遊發展20多年來,全市規劃引導總體上沒有跟上發展需要,缺乏全市性的統一規劃引領,發展檔次、規模和佈局隨意性大。全市發展鄉村旅遊的工作,分散在幾個部門開展,各有一些開展工作的優勢,雖然互有聯繫,但工作措施仍存在統籌和協調不夠的問題。

(三)政策扶持力弱,發展助力不大

缺少有效的管理體制和政策支持。我市鄉村旅遊總體上還是自由發展狀態,旅遊行業管理部門只是通過評選旅遊示範村、星級農家樂和農業旅遊示範點來規範鄉村旅遊的發展,管理力度不大,導致我市鄉村旅遊無規劃、無序、低水平發展。因目前農家樂對財政的直接貢獻率低,相關部門對鄉村旅遊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夠,優惠政策落實不到位。一些重要項目建設受到現行土地使用政策的限制,不能有效地開發、改造和升級。鄉村旅遊開發總體上資金投入不足,大多項目都只能算是低成本開發,項目難上水平,投入不足的一大原因是融資渠道少,政府支持資金不多。

(四)總體水平較低,服務質量不高

基礎配套設施薄弱,大部分的鄉村旅遊景區點與省級、縣級公路幹線連接比較差,鄉村道路大多是隻能單車通行的村村通公路,一些鄉村道路管護不力,路況差,標識缺乏,安全隱患多,嚴重製約了鄉村旅遊發展。投入嚴重不足,多數鄉村旅遊點上旅遊住宿、餐飲、購物等接待服務設施,遊覽步道、觀賞休憩設施、旅遊廁所、垃圾收集等設施的建設不配套。服務水平參差不齊,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不高,專業旅遊人才缺乏,缺導遊、缺服務規範、缺旅遊知識、缺衛生和安全常識。地域文化特色不足,全市具有鄉村文化特色的休閒接待場所很少,忽視了對農耕文化、鄉土文化、鄉村民俗等文化內涵的開發。產品結構單一,現有鄉村旅遊活動項目以棋和牌、垂釣娛樂爲主,體驗性、參與性、文化性和創新性不夠。同質現象嚴重,開發和經營中普遍存在盲目跟隨現象,投資者及經營主體對當地資源優勢和風土人情研究不深入,市場調研不充分,規劃設計質量較低,定位不準,盲目從事休閒農業,脫離了樸素、自然、協調的基本原則,脫離了休閒農業內涵,開發配套性差,品位不高,競爭盲目,經營效益不高。

(五)項目包裝較差,宣傳推廣不夠

從目前鄉村旅遊遊客結構看,除到川南皮革城等少數幾個旅遊點外,其它鄉村旅遊項目的市外遊客還不多,說明對外宣傳推廣的工作還做得不夠。

三、發展建議

針對存在的主要問題,綜合調研中各方面提出的發展要求,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一)提高認識,加強鄉村旅遊發展工作領導

發展鄉村旅遊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義,有利於充分利用農村自然、生態和人文資源,調整和優化農村產業結構,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爲新農村建設創造較好的經濟基礎;有利於促進城鄉統籌,增加城鄉之間互動,把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意識等信息輻射到農村,促進形成新的文明鄉風;有利於擴大城市生活空間,舒緩壓力,促進社會和諧。因此,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對鄉村旅遊發展工作的領導。

(二)完善規劃,促進城鄉旅遊有序發展

根據我市鄉村旅遊特色資源,進一步修訂完善旅遊發展規劃,使市縣(區)兩級規劃銜接、配套,與基地產業互融,協調發展,追求個性化、特色化、原生態、唯一性,彰顯地方特色,提高鄉村旅遊發展品位。

(三)優化項目,打造鄉村旅遊新亮點

依託各鄉鎮區位條件、資源特色,整合旅遊資源,積極串珠成鏈,緊貼市場,開發具有傳統和地方特色的旅遊商品。着力打造一批豐富多彩的鄉村旅遊精品,設計推出更多文化內涵豐富,趣味性、參與性強的鄉村旅遊精品線路。

(四)加強培訓,提升鄉村旅遊服務品質

加強對鄉村旅遊從業人員的崗位培訓,積極引進和培養懂市場經濟運作的高素質人才,壯大鄉村旅遊人才隊伍。重點培養管理人才、經營人才、解說人才、民族特色用品研發和加工人才,使我市鄉村旅遊有一個穩定的人才集羣,促進鄉村旅遊健康發展。政府應積極引導和推動,積極探索“農旅融合”,激活高效生態農業新路子。

(五)配套建設,打牢鄉村旅遊硬件基礎

着力改善鄉村旅遊景區(點)道路交通狀況,整治村容鎮貌,完善鄉村旅遊配套設施,改善鄉村旅遊區(點)的供電、供水、通信、消防以及教育、醫療衛生和文化條件,積極培育特色餐飲、住宿、購物、娛樂等配套服務設施,努力提高旅遊景區(點)的可進入性與旅遊活動的安全性、舒適性。

(六)加強宣傳,着力推介鄉村旅遊品牌

通過電臺、電視臺、報刊、網站等多種手段,開設鄉村旅遊欄目,加大鄉村旅遊的宣傳推廣力度。舉辦西南旅遊聯盟年會,邀請雲、貴、川、渝的旅遊同行來自貢共商旅遊合作,與川南五市一同開展“川南一線遊”爲主題的聯合促銷,組織各類項目推介活動。進一步辦好“豆花節”、“桃花節”等節慶活動。辦好自貢旅遊網絡營銷全媒體平臺,做好電子宣傳和營銷工作。

鄉村旅遊的調研報告4

爲貫徹“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根據呂祖善省長關於組織省級機關工作人員下鄉體驗鄉村旅遊的指示精神,我按照局統一安排於4月24—27日赴衢江區的板固村和下呈村開展體驗鄉村旅遊、幫扶農村建設活動。通過四天三夜吃在農戶、住在農戶,參與打麻餈、挖野筍等農事民俗活動,充分體驗了鄉村旅遊的樂趣。在2個村參加座談會,走訪農家樂經營戶,瞭解鄉村旅遊發展中的困難和期盼,瞭解並實地勘察旅遊基礎設施,幫扶鄉村旅遊的發展。現將體驗的情況作一彙報:

一、兩村的基本情況

板固村位於羅樟源的中部,距離市區約30公里,地處海拔800米的山澗峽谷地帶,森林覆蓋率達到96%以上,整個板固村就是一個天然的“大氧吧”,自然生態優美。總面積10平方公里,其中竹林面積5000餘畝,同時也是衢州市的野生蘭花保護基地。全村46戶228人,經濟來源主要依靠農家樂經營和毛竹、高山蔬菜、土種牛羊養殖等。現從事農家樂經營戶13戶,能同時接待680人就餐和100餘人住宿,直接從業人員近40人,間接從業人員80餘人,20xx年接待23600餘人,實現經營收入120餘萬元。

下呈村坐落於紫微山國家森林公園境內,由5個自然村組成,245戶農戶761人。境內有年接待遊客達到10萬人次的國家aaaa級旅遊區————天脊龍門風景區,是衢州市重點旅遊景區。依託旅遊景區開展“農家樂”,現共有26家,可提供牀位500張,直接就業人數60餘人,日平均接待遊客3000人次。20xx年該村年“農家樂”收入達到300多萬元,人均純收入3142元。在“農家樂”的發展帶動下,村民大力發展綠色無公害農業,茶葉、高山蔬菜種植和土雞、土鴨養殖業發展迅速,農副產品的銷售產業也初具規模,帶動了村民的經濟發展。

二、體驗衢江區鄉村旅遊的感受

1、各地鄉村旅遊如火如荼。20xx年,在村支書傅梅英的動員下,板固村的3戶農戶自發開始農家樂經營,經歷了怕經營到試經營再到愛經營,從不懂服務到學服務再到提升服務的轉變。村民從觀望到積極參與,20xx年底發展到13家,而且還有繼續增加的趨勢,農家樂迅速發展,並向規模化、專業化、特色化發展,經營狀況明顯高於農戶預期,並保持穩定的增長。下呈村由於依託景區,起步較早,發展到現在已經有一半農戶從事農家樂,全村農家樂的`收入佔農民總收入的30%。原來遊客依靠單一的衢州市區和衢化職工發展到金華、杭州等周邊地市;促銷方式由口碑傳銷發展到旅行社組團旅遊,旅遊方式由原來的單一自駕遊逐步提高了團隊份額;從消費方式上由原來的定額價爲主發展到以自報價爲主,經營狀況日趨成熟。由於農家樂更適於短途旅遊,兩村預計“五一”的長假變成3個短假將使當地農家樂更趨火爆。

2、鄉村旅遊給農民帶來真正的實惠。

一是農民致富了,板固村大部分農家樂經營戶年收入超過10萬元,不少農戶放棄既辛苦又不穩的來料加工,投入到鄉村旅遊;

二是農村發展了,板固村的農家樂不僅帶動了周邊地區農村經濟的發展,而且江西農村定期送土雞,麗水的遂昌農村定期送豬肉過來,形成了鄉村旅遊的產業鏈;

三是不出遠門當地就業了,板固村的秋蘭館農家樂不僅夫妻當家,而且將外出打工的女兒也叫回來,忙時還動員親戚幫忙,生意紅紅火火,村民安居樂業;

四是環境改善了,農家樂的開辦使村民認識到良好的環境是其收入的源泉,村民主動放棄造紙等污染環境的項目,還青山綠水本來面貌。

3、發展鄉村旅遊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兩個村充分利用各自的環境優勢和區位優勢發展具有當地特色的鄉村旅遊,板固村利用自然生態優勢發展小橋流水型農家樂,主要爲衢州市民提供休閒度假場所;下呈村則利用天脊龍門景區的獨特優勢,主要爲中短途旅遊者遊玩天脊龍門景區提供吃農家菜的服務。

三、鄉村旅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旅遊接待設施有待完善。住農家屋是城市居民返璞歸真的追求,但由於有些農戶缺乏熱水器無法洗澡、衛生間窗戶沒有窗簾布以及棉被厚度不夠等原因,住宿條件還無法滿足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農戶的碗筷消毒土法上馬,洗淨後用開水沸煮,缺乏消毒櫃等消毒器械和措施;景區小賣部出現銷售過期食品的現象。爲此,農家住宿設施設備要從方便遊客出發,以人爲本,根據城市居民的需求和生活習慣合理安排設施和提供服務,增加舒適度和私密性,讓遊客真正有賓至如歸的感覺;餐飲方面,既要在菜餚上突出“農”字,更要在碗筷等器具上講究食品衛生,適當引進消毒櫃等現代化衛生設備,讓遊客吃得放心。

2、鄉村旅遊環境有待改善。雖然農家樂經營戶已經注意隻身周邊的環境衛生,但一些沒有從事農家樂的農戶仍然維持原有的生活陋習,一時難以改變,加上游客的不斷增加,環境保護矛盾日益突出;村莊整治使農民過上潔淨的生活,但一些農戶新建築過於城市化,而且樓間距越來越小,房屋越造越高,缺失了農家特有的韻味,農家特色在逐步淡化。因此,要向農民灌輸“建設好自己家園就是增加收入”的理念,鄉村旅遊的環境是發展農家樂的根本,城市居民絕大部分就是來感受鄉村的山清水秀,合理佈局農家屋,避免城市化,垃圾收集制度化,創造一個整潔的環境,才能吸引更多的旅遊者。

3、鄉村旅遊管理有待加強,管理部門服務有待提高。壓價競爭、爭相拉客等無序競爭現象在農家樂發展早、競爭相對激烈的下呈村已經開始出現苗頭,小商小販在通往景區道路隨意佔道設攤;板固村後的火山溼地雖然很美,但囿於資金匱乏,一直沒有得到開發,上山道路是砍竹人運輸毛竹的通道,幾乎無路可走,遊客上山安全無法得到保障,安全亟需加強。此外,一些部門缺乏服務意識,如衢江區地稅局在減免農家樂經營戶5000元經營額的稅收後,不再提供發票,農戶經營額超過後要去衢州城裏的區地稅局開發票,不僅來去坐公家車要一天,而且每月10日後開發票還要收取滯納金,限制了農家樂的做大做強。爲此,要加強農家樂協會等自律組織的建設,制定規則避免惡性競爭;要加強行業管理,引導鄉村旅遊有序發展;要加強安全檢查,避免旅遊事故的發生;要增強管理部門特別是欠發達地區行政管理部門服務農家樂的意識,徹底改變官僚作風,主動上門爲鄉村旅遊的發展做好服務。

總之,發展農家樂

一要突出“農”字,充分挖掘農村特色,展示農耕文化;

二要突出“家”字,讓旅遊者不僅賓至如歸,更要感受到農家的淳樸、熱情和溫馨;

三要突出“樂”字,要開發出一批參與性廣、娛樂性強的農事活動,使旅遊者在農家感受到開心和快樂。

發展鄉村旅遊,主要抓好幾件事:

一要整合資源,農家樂經營戶要走合作化道路,發揮集體作用,在發展中還應與村莊整治相結合,做好環境保護的文章;

二要發揮協會功能,加強安全、服務和價格等方面的自律,從簡單地提供餐飲逐步發展到提供住宿,再發展到娛樂,最後讓遊客帶走當地土特產,使農家樂形成產業鏈;

三要提升服務和技能,要從學好普通話着手,提高經營能力和經營水平;

四要齊抓共建,旅遊、交通、林業、公交、宣傳等部門要相互合作,整合力量,合力抓好鄉村旅遊。

鄉村旅遊的調研報告5

鄉村旅遊是實現農村可持續發展的一條有效途徑,爲農村經濟持續增長增加新的動力。通過對**鄉鄉村旅遊的研究,分析影響**鄉村旅遊發展現狀,找出制約當地鄉村旅遊發展的因素和推動鄉村旅遊發展的潛在動力,針對性的就如何藉助縣委加快發展休閒旅遊園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來推動鄉村旅遊的可持續發展提出對策,深入挖掘鄉村旅遊文化內涵,推動**鄉鄉村旅遊健康有序發展。

一、**鄉鄉村旅遊發展優勢和現狀

(一)**鄉鄉村旅遊發展優勢

1、交通和區位優勢

**鄉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寬城滿族自治縣縣境西部,地理位臵優越,距北京、天津各約225公里,距承德市區約50公里,距寬城縣城僅22公里,國家級承秦出海路貫穿全鄉,寶清旅遊路由東北向西南貫穿全鄉,完整便捷的現代化旅遊交通,爲旅遊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可進入性。 2、生態和資源優勢

**鄉林果資源和林木資源相當豐富,森林覆蓋率71.2﹪,佔全市第一,素有“天然氧吧”之稱。尖寶山、平頂山等山體資源是**鄉發展鄉村旅遊的天然載體。具有“北方桂林、塞外三峽”之美譽的蟠龍湖、清河兩大水體資源是**鄉發展鄉村旅遊的天然紐帶。

(二)**鄉鄉村旅遊發展現狀

近年來,**鄉把鄉村旅遊業作爲拉動需求增長、提高鄉域發展綜合競爭力的戰略性產業來抓,多措並舉、狠抓落實,

不斷加快鄉村旅遊業發展步伐。始終堅持“開發兩頭帶中間、統籌輻射促周邊”的工作思路,以建設“清河谷生態休閒旅遊園區”爲定位,堅守“科學保護、重點開發、突出特色”的開發理念,充分利用生態和旅遊資源,整合和開發旅遊產品,催生了一系列以生態度假、景區休閒、民俗景觀爲主題的鄉村旅遊項目。

1、生態農家遊

生態農家遊以生態休閒山莊和精品採摘園爲依託,形成集觀光度假、採摘體驗、休閒娛樂於一體的綜合旅遊體驗項目。生態休閒山莊的典型代表是省級生態旅遊五星級鄉村酒店塞北江南山莊。此外,依託生態農業、山場森林資源的綠色綜合農業生態寶山山莊正在建設中,楠山休閒渡假山莊和悠然休閒度假山莊即將投入運營。太陽溝採摘園和塞北江南採摘園在20xx年完善多品種、多功能建設的基礎上,將於2013年繼續打造“尖寶山百畝優質果園”、“掉子溝特色採摘園”兩個精品採摘園建設。

2、景區休閒遊

景區休閒遊以蟠龍湖(潘家口水庫)景區爲依託,充分挖掘水庫旅遊資源,初步形成了吃、住、遊、購、娛於一體的接待體系。遊碧波水庫,賞湖光山色,吃地道農家飯,到清河口村旅遊,已成爲越來越多附近區域遊客的首選。清河口村農家院也已集中連片,20xx年被承德市評爲十大最具魅力的旅遊鄉村。

3、觀光民俗遊

20xx年繼續推進極富民俗特色的.**村新民居建設,年內完成50戶新民居建設,使其形成民居景觀;加快推進清河景觀建設工程,年內在**段修建3道迎水壩,形成1.5公里的匯水面,沿寶清公路路沿兩側種植花卉,形成“一川清水,兩岸錦繡”新景觀;中遠希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40萬續建10個觀光大棚在今年年底完工。

二、**鄉鄉村旅遊發展存在的問題

1、創新意識不到位,開發模式相對單一

鄉村旅遊的內涵豐富,形式多樣,具有旅遊觀光、休閒度假、參與體驗、增長知識、增強體質等多種功能。但是目前**鄉鄉村旅遊產品單一、還主要停留在觀光層面上,主要內容仍是“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幹農家活”,“春天賞花、秋天採果”等傳統單一模式,可供遊人參與的農業生產活動越來越少,加之缺乏一些大型的娛樂活動,這使得鄉村旅遊活動缺乏知識性和趣味性,文化品位不高、特色不明顯,難於給遊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影響了鄉村旅遊的發展後勁。

旅遊商品開發深度不夠。目前,**鄉所謂的旅遊商品,還只是最初級的農業果實等,缺乏深加工、缺少新理念,農產品附加值不高,文化內涵挖掘不夠。

2、基礎設施不到位,設施配套不健全

**鄉是農業爲主的鄉鎮,經濟基礎相對薄弱,對鄉村旅遊的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有限。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如道路、停車場、洗手間、電話亭等公共設施比較簡陋,相當一鄉村旅遊調研報告。

部分的農家院的客房、餐館等食宿條件較差,以食、住、行、遊、購、娛六大要素爲主的配套設施,難以滿足遊客的需要。

此外,生活垃圾處理系統、污水處理系統尚不健全,衆多遊客帶來的大量不可降解的廢棄物質難免會造成農村生態環境的污染和惡化。

3、服務接待水平不到位,綜合素質相對較低

**鄉大多數鄉村旅遊經營管理者和從業人員爲當地村民,多數未經過專業旅遊培訓,文化素質和旅遊專業素質相對不高。在旅遊服務過程中,他們不僅難以準確揣摩旅遊者的心理,提供使遊客滿意的旅遊服務,甚至會與旅遊者發生衝突,從而使遊客的旅遊質量大打折扣,有些時候遊客是乘興而來掃興而歸,使鄉村旅遊的形象受到損害。

4、政策法規不到位,管理機構不健全

目前,我國“旅遊基本法"尚未出臺,鄉村旅遊更沒有相關的法律條文,政府行政部門的管理,經營者的經營,遊客權利的保護均缺乏法律的依據。在管理體系、優惠政策和獎勵機制建設上,還沒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寬城縣、**鄉旅遊協會建設仍處於初始階段,還沒有發揮出協會對鄉村旅遊市場的引導、規範和帶動作用。致使鄉村旅遊的整體服務水平不高、不到位,也給本地區的旅遊發展帶來很大的阻礙。

三、**鄉鄉村旅遊發展的對策

1、加強領導,規範管理

鄉黨委、政府要把發展旅遊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資源,形成全鄉辦旅遊的局面。

針對**鄉緊緊圍繞蟠龍湖旅遊經營開發的特點,以可持續發展爲宗旨,結合國家有關標準,制定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文化效益並舉的科學可行、簡便易懂的**鄉旅遊評價標準。針對鄉村旅遊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制定全鄉旅遊接待證制度和鄉村旅遊經營戶的考評、公示制度,保證經營戶規範經營。切實發揮**鄉鄉村旅遊發展領導小組的組織引導作用,力促鄉旅遊協會盡早發揮作用。

2、投資多元,借力發展

積極探索多渠道融資辦法,形成多元化的投資機制。一要政府投入。鄉財政每年列出一定的專項經費,設立鄉旅遊經濟發展基金,主要用於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旅遊宣傳推介等,充分發揮政府投入的作用。二要市場化運作投入。市場化運作需要做好招商引資工作。鄉政府應將自然風光、人文景觀等有形資源和特許經營權、政策等無形資源變成旅遊經濟發展的資本來運行,制定政策,鼓勵、引導民營企業積極參與旅遊經濟發展。三要積極對上爭取投入。千方百計爭取旅遊發展政策性資金,爭取水利、交通,包括公路“村村通"工程、扶貧等項目資金,最大限度地與發展旅遊經濟結合起來,增加投入。

3、配套完備,保護環境

鄉村旅遊的調研報告6

鄉村旅遊是近年來湘鄉旅遊業的亮點,是吸引長株潭城市羣居民來湘鄉旅遊休閒的重要吸引物。鄉村旅遊和紅色旅遊、綠色山水旅遊、歷史文化旅遊共同構築了我市旅遊產品格局,是我市的旅遊主打產品和最具競爭力的旅遊產品,因此,打造休閒旅遊城市,必須進一步做大做強鄉村旅遊。近日,湘鄉市旅遊局牽頭,組織發改局、地稅局、衛生局、農辦、水利局、工商局、電力局、公路局、交通局、規劃局、國土局、法制辦、供水管理處組成調研組,以發放問卷、座談討論的形式,對我市範圍內發展較好的鄉村旅遊區(點)、農家樂進行了全面的調研,並組織相關部門到長沙望城縣光明村學習考察,現將情況彙報如下:

一、鄉村旅遊概念及類別

概念:鄉村旅遊是以鄉村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特色(生產形態、生活方式、民俗風情、鄉村文化等)爲對象,進行觀光、度假、娛樂或購物的一種旅遊形式。是以農村社區爲活動場所,以鄉村田園風光、森林景觀、農林生產經營活動、鄉村自然生態環境和社會文化風俗爲吸引物,以都市居民爲目標市場,以領略農村田野風光、體驗農事勞作、瞭解風土民俗和迴歸自然爲旅遊目的的一種旅遊方式。

類別:按照鄉村旅遊活動的主題目標至少可以分爲農家樂(這是當前鄉村旅遊的主體)、農村風景觀光旅遊、農業觀光園、農業新村、歷史文化村落和農業勝景六類;而按照鄉村旅遊這個活動存在的理由來劃分,則可以分爲景點依託型(這是主體,包括部分農家樂以外的旅遊類型)、客源地依託型(如大部分農家樂)和混合型(即同時具備以上兩種特徵)三類。

按主題目標分類,能從發展階段、產業特點、地區分佈、吸引勞動力特點、遊客消費模式和遊客結構等多方面細緻描述鄉村旅遊。例如農家樂是以農戶家居和農、林、牧、漁及園藝等農村資源爲載體的鄉村旅遊類型,是現階段鄉村旅遊的基本形式,也是現階段最有中國特色的鄉村遊。

二、湘鄉市發展鄉村旅遊的現實意義

(一)發展鄉村旅遊是我市打造休閒旅遊城市,建設“兩型社會”的戰略選擇。鄉村旅遊,是我市較具競爭力的'旅遊產品,是打造休閒旅遊城市的有力支撐。鄉村旅遊的發展,開拓了新的旅遊空間和領域,減輕和緩解了城市過分擁擠的現象,能夠營造出和諧、友好的社會環境,是實實在在的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項目。

(二)發展鄉村旅遊是調整和優化農村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有效途徑。發展鄉村旅遊,轉移了部分農村剩餘勞動力,促使農民轉而利用農村現有的空間資源和綠色資源,就地發展第三產業,拓寬了勞動力轉移渠道。鄉村旅

遊是傳統農業延伸的新嘗試和農業自然資源的新利用,我市農民收入主要來源於糧食、生豬的生產以及外出打工,發展鄉村旅遊可以讓農民“離土不離鄉”地實現轉移就業,拓寬增收門路,改變現有收入的來源渠道,改變農民收入增長方式,拉動經濟的增長。

(三)發展鄉村旅遊是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建設和諧湘鄉的必然選擇。鄉村旅遊區(點)是城鄉文化的一個交匯點。鄉村旅遊的消費主體是城市工薪階層,他們是現代文化和城市精神文明的主要載體,鄉村旅遊可以加深城鄉相互的理解與認同,擴大農產品銷售市場和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我市鄉村旅遊區(點)集中在城郊和旅遊景區周邊,都是在未來城鎮發展的方向,因此,發展鄉村旅遊對加快我市城鄉一體化、建設和諧湘鄉具有特別的意義。

(四)發展鄉村旅遊是豐富旅遊內容,增強我市旅遊吸引力和競爭力的重要舉措。鄉村旅遊是現代旅遊的一種新形式,擁有其他旅遊形式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我市現有的鄉村旅遊區(點),不僅豐富了旅遊內容,還增強了旅遊的吸引力。優越的區位和交通,較好的農業產業基礎,原生態鄉村環境,鄉村旅遊將會成爲我市旅遊產業一個主打產品之一,和紅色旅遊、歷史文化旅遊形成互補,成爲建設休閒旅遊城市的有力支撐。

三、我市鄉村旅遊發展現狀及分析

(一)我市鄉村旅遊發展的優勢

1、外部交通和區位優勢

我市距省會長沙約100km,距株洲約80km,距湘潭城區40km,距韶山僅22km,隨着長株潭城市羣“兩型”社會建設步伐的加快,湘鄉市將成爲“三市一體化”的衛星城市和區位優勢明顯的次中心城市,具有接近省內人口稠密、經濟文化最發達地區的客源市場中心的優越條件,區域內客源市場很大。同時,我市處於長株潭城市羣核心區域範疇,湘黔鐵路、洛湛鐵路、320國道、上瑞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規劃和建設中的滬昆高鐵、寧鄉灰湯—虞唐、韶山—湘鄉、湘潭易俗河—湘鄉、209省道湘鄉段、長花灰韶高等級公路湘鄉段將構成完整便捷的現代化旅遊交通,爲旅遊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可進入性。

2、地緣文化優勢

我市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有難得的紅色旅遊資源、寶貴的名人資源、獨有的湘軍文化資源、少有的佛文化資源和珍貴的古城資源,而我市鄉村旅遊區(點)大都在這些人文資源或旅遊景點的周邊,使我市鄉村旅遊區(點)更具特色和吸引力。

3、農業產業和山水資源優勢

湘鄉位於湘江一級支流漣水中游,是湘潭市兩個農業大縣之一,面積2012平方公里,人口90萬,其中農業人口79萬人,轄3鄉15鎮4個辦事處,708個行政村、47個社區居委會,8102個村民小組,225493戶農業戶,耕地面積62萬畝,其中水田56.4萬畝,旱土5.6萬畝,有林地138萬畝,放養水面14.28萬畝。

魚米之鄉,山地和水庫形成的小氣候有利於特色農業的開發。褒忠山、韶峯山、東臺山等山體資源是我市發展鄉村旅遊的天然載體。漣水河、韶山灌區、水府廟水庫等水體資源是我市發展鄉村旅遊的天然紐帶。

4、人力資源優勢

湘鄉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千年湖湘文化的浸潤使湘鄉人具備了“有血性、講義氣、勤奮務實”的人文精神,湘鄉人能吃苦、霸得蠻,戰爭時期能打仗,和平年代會讀書、會做官、會經商,同樣也會發展鄉村旅遊,湘鄉作爲一個縣級市有2家五星級鄉村旅遊點、3家四星級鄉村旅遊點就是最好的證明。

湘鄉歷來重視教育,東山學校、湘鄉一中、二中等優勢教育資源是優勢人力資源的源泉,高素質的人力資源是鄉村旅遊發展智力支撐。

鄉村旅遊的調研報告7

近年許多西方發達國家的遊客前來我國旅遊的動機,雖名目繁多,但仍可以發現其中的一個重要熱點,即是仰慕中國悠久的遊牧、農耕文明史以及圍繞此而產生的不勝枚舉的名勝古蹟。他們認爲最能拿得出富有吸引力的旅遊產品——詩意綿綿、古樸淳厚的田園之美,以滿足其反樸歸真的願望的“迴歸自然”的旅遊意向應首推中國。由此,我們應認識到,鄉村景觀,是一種獨特的旅遊資源,具有自然與人文並蓄的特色。這是自然和悠久的歷史、發達的農業賦予我國的一筆寶貴的財富。鄉村旅遊資源堪稱我國旅遊大千世界中的一朵奇葩,其潛在的優勢不容忽視。旅遊界的有識之士應該對鄉村旅遊資源的開發,引起足夠重視。

在新農村建設中,發展鄉村旅遊是題中應有之義。山東省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近年來隨着旅遊消費觀念的不斷更新,人們對旅遊的需求也在發生着變化。“迴歸自然、體驗鄉村”的旅遊概念也被更多的人所瞭解和接受,同時“鄉村旅遊”也成爲更多旅遊者選擇的一個旅遊市場。一些特色的鄉村旅遊景點也在這種環境下迅速的發展起來,山裏人家、海邊漁家樂、務農旅遊、鄉村體驗等等一系列鄉村概念的旅遊項目在爲旅遊者提供更多選擇的同時也成爲山東省旅遊市場中的一個亮點。

一、開發鄉村旅遊資源是我國旅遊事業不斷髮展及經濟形勢發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幾點現實意義:

1、豐富了我國旅遊資源。鄉村有着豐富的、天然的旅遊資源,如森林公園、奇峯異嶺、河流水庫、牧場冰山、農村風光,自然保護區、多民族的風俗人情和歷史名勝古蹟,無數的地方性土特產品和美術工藝品寓於民間。山東省的鄉村旅遊這幾年發展迅速。作爲農業大省,山東省有豐富的鄉村資源。一大批鄉村遊項目迅速崛起,如萊[本文轉載蕪房幹村、威海“膠東漁村”、長島的“漁家樂”等,威海西霞口、龍口南山等新農村也成爲“小康之旅”的典型。山東省的農業旅遊示範點數量,在全國也位居前列。“鄉村遊”主題的提出,無疑爲山東省的鄉村旅遊帶來了新的契機。

2、發展鄉村旅遊可以疏散遊客。鄉村地域廣大,景點分佈不擁擠,旅遊活動空間大,爲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間條件。很多遊客,在目前旅遊意識比較滯後的背景下。出現了隨大流的旅遊趨勢,尤其是節假日、“黃金週”。景點 “人滿爲患”,出來旅遊不是 “看景”,倒是“看人”照個風景留影都比較困難。這種情況以泰山、大明湖、嶗山景點尤爲突出。如何改變這一狀況呢?筆者認爲發展這些地區鄉村旅遊堪爲良方妙策。鄉村的遊客容量比較大,如能巧妙利用當地獨特的旅遊環境,開發鄉村旅遊資源,勢必能吸引城市遊客,減緩旅遊熱點城市的人口壓力。青島紅島休閒漁村推出“挖蛤拾貝”活動,莒縣浮來青綠色生態旅遊區推出“江北茶鄉”觀光之旅等都比較富有吸引力,值得借鑑。【發展鄉村旅遊資源的調研報告】發展鄉村旅遊資源的調研報告。

3、爲振興農村經濟開闢了新途徑。旅遊業號稱“無煙工業”,是創匯的主要渠道之一。當前,由於經濟改革不斷深化,以及環境保護的形勢要求,有相當一部分耗能高、污染大、效益低的鄉鎮企業要撤銷或調整,當地的經濟將受到一定的影響。發展鄉村旅遊,可以開發一處景區,致富一方人民。它有利於促進農村經濟的繁榮,加速農民致富的步伐。在旅遊開發條件比較好的一些鄉村,如能因地制宜,利用當地有特色的農村資源來發展鄉村旅遊業,將對當地農村的經濟發展和改善環境產生重要作用。

4、爲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提供了大量的機會。旅遊業本身屬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它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強,發展鄉村旅遊業需要有“一條龍”的服務設施。不但需要有諸如導遊、管理人員、服務人貝外,還需要有賓館、旅社、飲食服務、商場、旅遊交通、文化設施等與之配套,這就爲開發農村勞動力資源創造了良好條件。我國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尤其是東部沿海地區,人多地少,勞動力過剩,發展鄉村旅遊可解決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5、發展鄉村旅遊業會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鄉村旅遊業的發展,對一個地區的社會系統各個部門都會產生促進作用,在物質上、精神上都會帶來可觀的效益。如鄉村旅遊可以使與之有關的食品、日用品、旅遊商品、工藝品等鄉鎮工業得到發展;可以促進商品交換、商業繁榮、市場活躍;可以促進交通事業的發展,使閉塞的鄉村對外開放,經濟搞活;可以刺激當地農業的發展,特別是爲旅遊服務的農副產品、土特產品等將會得到較大的發展;可以促進鄉村的建議,改善鄉村的環境等;有利於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促進人口素質的提高。農村旅遊景點的開發和建設,不僅可以美化和改善環境,隨着旅遊業的發展,四面八方的旅客涌入,這種廣泛的人際交流,會使人們的觀念,習俗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它會逐漸改變農村舊有的生活習性,美化人們的語言、心靈,更新人們的觀念;鍛鍊和培育起一批旅遊業經營和服務的人才。總之,鄉村旅遊業的發展,其產生的社會效益是多方位的、多層次的,對所在地區整個社會綜合體都會帶來巨大的影響。

二、我省鄉村旅遊資源的內容及特色

我省鄉村旅遊資源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各具特色的鄉村自然風光。由於鄉村所處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環境的不同,我國的鄉村具有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自然風光:海鄉依陸臨海、海闊天高,陽光海浪沙灘迷人,例如青島、煙臺、威海;一望無際,勃勃生機,綠樹成蔭的平原鄉村,以菏澤、濟寧、德州爲代表;另有以山地、丘陵爲特徵的山村國鄉,其中臨沂就較爲突出。

2、豐富多彩的鄉村風俗民情。主要表現爲各

地節慶、習俗等方面的差別:每年9月泰山的登山節、濟南的.千佛山廟會、菏澤的鬥雞、鬥羊比賽、淄博的燈會。

3、充滿情趣的鄉土文化藝術。我國的鄉土文化藝術古老、樸實、神奇,深受中外遊人的歡迎。我省廣大鄉村出產的各種民間工藝品倍受遊客的青睞,如濰坊楊家埠的年畫、濟南的布老虎、鄄城的魯錦工藝、魯南地區的柳編、菏澤的泥人、麪人等,無不因其濃郁的鄉土特色而深受遊人歡迎。另外,鄉村烹食風味獨特。曲阜的孔府菜以“滿漢全席”爲代表、博山菜、青島海鮮等,這些鄉村烹飪文化對廣大的外國旅遊者尤其具有強烈的吸引力。

4、富有特色的鄉村傳統勞作。鄉村傳統勞作是鄉村人文景觀中精彩的一筆,尤其是在邊遠偏僻的鄉村,仍保留有古老的耕作、勞動方式,有些地區甚至還處於原始勞作階段。正因爲如此,它們會使當今現代文明影響下的旅遊者產生新奇感,併爲之吸引。這些勞作諸如驢馬拉磨、老牛碾谷、木機 目前鄉村旅遊業服務隊伍數量少、素質低,如何提高服務質量,優化旅遊服務,也是一個要解決的問題。

5、 缺乏商品意識。目前國內外發展旅遊業,其重大意義已遠遠超過了旅遊業本身,而是“旅遊搭臺,經貿唱戲”。而我省大多數鄉村旅遊景點都缺乏這方面的意識,尤其是對具有本地特色的產品開發不夠。

三、開發我國鄉村旅遊業的構想

鄉村旅遊業是一項新的產業,必要制訂一整套發展計劃,包括長遠規劃和近期組織實施計劃。從長遠規劃來看,主題是大產業意識,把鄉村旅遊業與鄉鎮企業同等對待,也可積極引進外資,興建一批度假村,參與國際旅遊競爭。從近期組織實施計劃來看主要是各地旅遊決策者及政府部門高度重視鄉村旅遊業,因地制宜,立足創新,循序漸進,辦出特色。在全盤籌劃鄉村旅遊發展的過程中,應做到以下幾點措施:

1、 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開發鄉村旅遊業,首先要提高認識,轉變觀念,首先必須領導重視。在鄉村旅遊資源豐富並具特色的地方,當地政府要把興辦鄉村旅遊業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2、因地制宜,重點建設鄉村旅遊基礎。目前,我省大部分鄉村旅遊仍處於起步階段,全面開發是不可能的,應該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在旅遊資源質量高,交通運輸條件好、經濟基礎比較好、旅遊熱點附近的鄉村應加速旅遊業的發展,重點開發有特色的鄉村旅遊項目,建設風格獨具的鄉村旅遊基地。

3、注重特色,精心設計鄉村旅遊項目。旅遊開發不能搞“人有我有”、“千人一面”,而應揚長避短,充分表現和突出自我特色,這是旅遊活動能否吸引遊客的保證,也是旅遊經濟的生命所在。在設計鄉村旅遊線路及組織旅遊活動中,應將其放在首位。鄉村旅遊資源的特色主要是在鄉村文化景觀上體現出來,在旅遊線路的規劃中應將這些內容作爲重點。如濰坊楊家埠每年都會推出讓遊客親自制作年畫的活動,親身體驗的感覺。備受遊客尤其是韓國客人的歡迎。

4、加強鄉村旅遊業的基礎設施建設。鄉村旅遊業的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本的吃、住、行等問題,從吃來說主要是發展有地方特色的飲食業;從住來說雖然沒有必要搞星級酒店,但必須保持衛生、舒適,並解決洗澡等問題,最好是

興建一些具有民族特色、造價低廉的莊園式的旅舍,如長島的“漁家樂”就爲遊客提供了比較乾淨、衛生的民房改造的“炕牀”住宿。反應比較不錯。

鄉村旅遊的調研報告8

一、鄢陵旅遊業資源

(一)生態資源優勢獨特。

(二)陳化店地下水水質優良。

鄢陵縣陳化店鎮地下水儲量豐沛,富含多種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其中微量元素鍶和偏硅酸等含量均高於國家優質礦泉水標準。長期飲用,具有軟化血管、降低血壓、調節神經等功效;以之泡茶飲用,具有清爽止渴、消疲提神、促進代謝、消脂去膩、降血脂、降血壓的功效。

(三)地理區位優勢明顯。

二、鄢陵鄉村遊發展採取的措施

(一)科學制定鄉村遊發展規劃。

聘請省內有關專家和教授對全縣的農家樂旅遊資源開發、線路組合、宣傳定位、發展步驟等進行全面規劃設計,編制出《中國鄢陵農家樂旅遊開發總體策劃》。規劃以“一花(鄢陵花卉)、一木(鄢陵苗木)、一水(陳化店水資源)、一草(草坪生產)、一果(櫻桃、蟠桃等雜果)”五大資源特色爲支撐,深入挖掘“彭祖養生文化、許由文化、三國曹魏文化、茶文化、鄢國古城文化”等文化資源,提升鄉村旅遊的文化品位,把美麗田園風光、獨特的自然資源和悠久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結合起來,達到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完美結合、和諧統一。

(二)加快鄉村遊精品景區建設。

景區(點)是鄉村旅遊業發展的基礎。近年來,我們嚴格按照“深入挖掘旅遊資源、全力打造精品景區”的思路,切實加強鄉村遊景區建設,爲鄉村旅遊業快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硬件支撐。

2、柏樑花鄉農家樂。該景區以柏樑鎮蔣莊村爲依託,以農村城鎮化和景觀建築爲載體,統一規劃,分步實施。計劃建中歐結合式建築110棟,積極開展農家樂旅遊,讓遊客入農家院、吃農家飯、幹農家活、體驗農村生活和花鄉風情。目前,已建成佈局考究、古樸美觀、各具特色、風格迥異的中歐結合式建築70餘棟,農家樂接待牀位400多張。

3、姚家村。該村花木種植歷史悠久,品種衆多,以蠟梅最爲著名,素有“蠟梅冠天下”、“花園第一村”的美譽。歷史上有名的“姚家花園”就座落於該村。近年來,該村積極適應市場需求,大力發展花卉生產,成爲帶動全鎮乃至全縣花木產業迅猛發展的專業村、示範村。目前,全村2743畝耕地全部種植花木。同時,姚家村人充分利用房前屋後、自家庭院的空閒地種植花木,建成了一個個各具特色、風格別緻的花園式庭院,不僅美化了環境,又發展了“庭院經濟”,增加了收入。

6、南塢清流河休閒景區。該景區以清流河爲依託,兩岸種植有蟠桃2000多畝,綿延20餘公里,每年三月,兩岸桃花都引吸着周邊城市大量遊客前來觀光、旅遊、休閒、度假,爲長期居住在鬧市裏的人們營造了一個休閒娛樂、踏青賞花的“世外桃園”、絕世佳境。同時,清流河沿岸青年湖水面面積500餘畝,大閘蟹養殖規模發展,每年秋季都吸引大量遊客來此遊玩品蟹。

8、陳化店茶文化一條街。該景區位於陳化店鎮,陳化店茶史源遠流長,茶文化相伴而生。景區以陳化店優質水資源爲依託,已建成各類高、中、低檔茶館、茶舍100餘家。

(三)加大鄉村遊宣傳營銷。

一方面,把鄢陵鄉村旅遊作爲全縣旅遊宣傳的重點進行整體包裝推介。幾年來,通過新聞媒體刊發宣傳稿件200餘篇;在河南電視臺、許昌電視臺以及周邊地區電視臺製作專題片30餘期;在中國旅遊報、河南日報、許昌日報等報刊開闢廣告專版;在國際互聯網上以圖文並茂的形式進行全方位的宣傳;開通鄢陵旅遊網站,全面介紹推薦鄢陵鄉村旅遊資源和旅遊產品。另一方面,牢固樹立強烈的市場宣傳營銷意識,變“等”客上門爲“請”客上門。積極組織人員組成促銷團到各地進行面對面的宣傳營銷;連續多年參加全國旅遊交易會和全國北方旅遊交易會,並積極參加“河南風”推介活動;極力邀請知名專家、學者、記者、旅遊界同行來鄢實地考察、踩線,推介旅遊線路。通過以上措施極大地提升了鄢陵鄉村旅遊的知名度,打響了鄢陵鄉村旅遊的品牌。

(四)加強鄉村遊規範管理。

鄉村遊雖然起源於農民的生產生活實踐,但並不說明鄉村遊給人的印象就是住房檔次差、環境衛生髒、經營管理簡單粗放。我們通過評選星級農家樂,引導農家樂經營業主完善配套設施,改善衛生條件,提高服務質量,農家樂旅遊整體水平明顯提升。同時,旅遊部門聯合工商、公安、衛生、消防等部門爲農家樂經營者講解服務規範、交際禮儀、飲食衛生、人身財產安全、消防安全、文明誠信經營等方面的知識內容,定期不定期對農家樂環境衛生、餐飲質量、收費標準進行檢查。積極組織經營者先後到欒川、四川等地進行實地考察、學習、培訓,開擴眼界和學習經驗。通過以上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從業人員的服務素質,確保了農家樂的服務質量和食品衛生安全,使農家樂經營者逐步向正規化、規範化方向發展。

三、鄢陵鄉村遊發展存在的`問題

雖然目前鄢陵鄉村遊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我縣鄉村遊發展起步較晚、基礎較差,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組織管理不夠規範。我縣鄉村遊發展正處在起步階段,完善的發展機制還未形成,有關政策、制度建設相對滯後;“農家樂”接待點的數量多但規模小,檔次較低,接待大規模的旅遊團隊少,旅行社爲其提供客源少。

(二)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由於資金投入不足等原因,目前景區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道路兩側路燈、各種指示牌、景區內排水、排污設施及停車場、休閒娛樂場所等基礎設施還不完善,制約和影響了農家樂的發展。

(三)缺乏文化內涵,對民俗文化深度挖掘不夠。“農”的特色、“家”的感覺、“樂”的功能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真正由“農家樂”提供的具有濃郁民俗文化特色的旅遊項目少,參與性強、健身綠色休閒項目的開發力度不夠。大多數“農家樂”經營項目類同,產品單一,缺乏“農”的特色和風格;設施簡陋、內容單調,很大程度上還只是一個飯館、一家旅店,缺乏個性化、多樣化、參與性強的遊樂項目,吸引力不夠強。

(四)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經營管理人員相對較少,從業人員缺乏系統有效的培訓。在實際操作中,當地農民既是管理員,又是服務員,處於較爲粗放的經營層面,服務質量和檔次不高,嚴重製約農家樂旅遊業的加快發展。

四、對策與建議

(一)強化對發展鄉村旅遊的組織領導。

緊緊圍繞如何把發展鄉村旅遊與解決“三農”問題相結合,切實加強對鄉村旅遊發展的組織領導,通過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帶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和文化素質,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步伐。一是把鄉村遊工作作爲重點,對在鄉村遊發展工作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加強協調和指導。二是制定發展鄉村旅遊業發展規劃,對鄉村遊發展重點鄉鎮制定工作目標、明確發展方向,提出具體要求。三是進一步加大旅遊景區(點)開發的項目招商力度,打造景區(點)與鄉村旅遊項目結合的有效平臺。四是出臺發展鄉村遊的相關扶持政策,特別在基地建設、基礎設施完善、人員培訓、品牌宣傳等方面給予扶持和獎勵;重點扶持和發展幾家鄉村遊休閒旅遊示範點,作爲全縣鄉村遊發展的典範,切實起到示範引導作用。四是立足於長遠發展,注重對旅遊人才的培養,有計劃、有重點地加快旅遊人才隊伍建設;同時不斷提高廣大村民特別是農家樂從業者的文化教育和文明素質,增強文明意識和開放意識,培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行爲方式,促進鄉村精神文明的建設,營造文明、和諧、有序的旅遊環境。

(二)完善發展規劃,突出特色資源優勢。

在省、市“旅遊立省”、“旅遊立市”戰略決策的指導下,按照鄢陵“旅遊強縣”建設的具體要求,進一步修訂和完善鄉村遊總體發展規劃,認真抓好實施和落實。一是注重鄉村旅遊規劃的整體性和連續性,做到因地制宜,突出優勢,抓住重點,分步實施。二是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充分考慮到當地的自然資源、文化特性、市場需求和發展趨勢,有序推進,逐步完善。三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儘快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計劃;

(三)提升服務質量,打造鄢陵鄉村遊品牌。

一是進一步建立健全規範的鄉村旅遊接待服務體系,提高鄉村旅遊的綜合服務質量和水平。二是不斷規範農戶樂接待服務標準,進一步提高接待服務質量和水平。三是切實加強鄉村環境整治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爲遊客提供愉悅、舒適、安全的旅遊環境。四是加大鄢陵鄉村遊宣傳營銷力度,通過參加促銷會、推介會及在各類電視臺、報刊、信息網站等新聞媒體制作專題、刊發稿件等方式,加強宣傳推介,擴大鄉村遊的影響力。同時,將鄉村遊、休閒旅遊列爲旅遊節慶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納入旅遊線路,舉辦形式多樣的鄉村休閒旅遊專場推介活動,全面打響鄢陵鄉村旅遊品牌。

(四)加大對鄉村遊發展的政策資金扶持力度。建議省政府和省直有關部門拔付一定資金用於支持鄉村遊項目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完善。如:道路、污水排放及處理、公共照明、停車場、洗手間等公共基礎設施。同時對鄉村遊項目的立項進行傾斜,使更多的旅遊項目能夠得到上級項目專用資金、貼息貸款、無息貸款的扶持,進一步完善現有景區設施,提升景區檔次。

(五)制定出臺更加優惠的鄉村遊項目用地政策。建議省政府和省直有關部門最大限度利用好國家土地使用政策,並出臺更有利於鄉村遊發展的土地政策,降低旅遊企業土地方面的投入成本;將旅遊發展用地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建設規劃,納入所在地政府土地部門年度計劃,保證旅遊產業發展所需土地。

(六)加大對鄉村遊宣傳營銷的扶持力度。建議省政府和省直有關部門將鄢陵鄉村遊納入省旅遊宣傳的整體規劃中進行宣傳推介。在中央、省、市強勢媒體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宣傳報道,增強宣傳的覆蓋面和影響力,打造鄢陵鄉村遊的知名品牌。

鄉村旅遊的調研報告9

一、主題:XX區鄉村旅遊

隨着中國旅遊業的發展,旅遊者的心理逐漸成熟趨向多元化,旅遊過程更注重對相互文化的體驗,農村和郊區相對於城市來說,天地光闊,自然風光秀美,空氣清新,加之和城市相異的文化,對於生活在緊張、擁擠、繁雜、宣囂、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當社會、經濟、科技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就產生了鄉村旅遊。鄉村旅遊是現代旅遊業中的一項新事物,然而它卻以極快的速度在各國發展起來。鄉村旅遊不僅爲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閒產品,而且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充分利用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資源,維護農村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調研方式

調研採取座談會、查閱史料、實地察看和走訪羣衆的方式,對我區鄉村旅遊發展現狀、發展優勢和存在問題及對策措施。

三、調研情況

(一)XX區鄉村旅遊發展現狀

XX區旅遊是伴隨着人民小康生活的到來而應運而生,沐浴着舊改的春風春雨而茁壯成長的朝陽事業,它的發展現狀呈現出幾個特點。

1、因地制宜,農家遊樂應運而生。每到週末節假日,終日埋頭在都市打拼的人們到鄉村山間休閒度假漸成時尚。一些農戶就根據自己條件,開發出了以農家樂爲主的休閒旅遊產品。如對應景區觀光休閒、遊客食宿需求的“大客天下”、 “年代秀”、“阿陳草堂”等。因爲市場有需求,景區周邊的農家樂一產生就顯現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現已成穩步發展趨勢。

2、因陋就簡,不記成本廉價經營。起步階段的多數旅遊經營者由於資金有限,投入就不大,因而硬件設施都顯簡陋。一些農戶因陋就簡上陣,主要靠低廉的價格吸引遊客。雖然收入不多,也使世世代代務農爲本農民嚐到了甜頭。

3、因人成事,各自爲政短線爲主。景區農戶在完全沒有看到過農家樂是什麼樣子,沒有什麼經營經驗的情況下,自己認爲該怎麼做就怎麼做,把一個個農家樂辦了起來。他們大多以接待遊玩一天的旅客,爲其提供餐飲爲主的短線經營。在不斷的探索中他們闖出了除種田、“吃山”之外的掙錢路子。

4、因勢利導,點多面廣漸成氣候。以農家樂爲主的旅遊一經出現,相關部門就給予了它足夠的關愛和照顧。在大力宣揚鼓勵的同時,還給予了經驗指導和相關優惠政策等實實在在的幫助和扶持,因勢利導,全方位推進鄉村旅遊的發展。如梅嶺獅子峯景區內的泮溪村現已打造成了一個農家樂村。據統計,該村現有農家樂30餘家。

(二)XX區鄉村旅遊發展的優勢

我們認爲,XX區具有發展鄉村旅遊的突出優勢。XX區發展旅遊起步還算是比較早的,19xx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將梅嶺批准爲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993年經國家林業部批准爲國家森林公園;1998年已申報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XX市在“十五”規劃中已把灣裏定位爲XX市的後花園來加以建設。但由於之前經驗不足等原因,旅遊景區沒有做得很有特色。其實發展鄉村旅遊是一種以鄉村特色風光和文化活動爲吸引物,以城市居民爲目標市場,以滿足旅遊者休閒娛樂和迴歸自然等爲目的的一種旅遊方式,也是各地市民需要、景區農民受益、前景無限廣闊的新興互利共贏的產業。

1、優越的地理條件是發展鄉村旅遊的基礎

過去,灣裏通向南昌的唯一公路是昌灣大道。隨着南昌城市的發展,着力改造、升級、規劃昌灣公路、雲灣公路、紅灣公路,這3條公路的建設,已“打通”了灣裏的價值,爲灣裏納入南昌城區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條件。20xx年1月南昌西外環高速的開通,使灣裏進一步連通了外界。灣裏至昌北國際機場開車只需15分鐘左右,比XX市區至昌北國際機場的距離還要近。作爲贛粵高速公路的一段,西外環還連通了福銀高速公路。今年XX區還開通了週末及節假日南昌城區至梅嶺旅遊景區的160路公交專線爲居民來灣裏休閒旅遊提供了方便。便捷的交通爲我們的旅遊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2、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發展鄉村旅遊的有利條件

全區山丘起伏,河谷縱橫,整個地貌屬丘陵低山區。西南部以低山高丘爲主,東北部多爲低丘崗地,東南部爲低丘平原。海拔最高峯地洗藥湖爲841.4米。全區山地佔72.3%,耕地佔12.7%,水面佔4.9%,故有“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莊園”之稱。屬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雨量充沛,日照豐富。全區年平均氣溫14.5℃—17.6℃,氣候涼爽,特別是梅嶺一帶,氣溫比市區低3—5℃,素有“小廬山”之美譽。森林覆蓋率爲73.7%,是最適宜人類和動植物生長的地方。良好的生態和宜人的氣候環境爲我們發展鄉村旅遊提供了最好的條件。

3、豐富的旅遊資源是發展鄉村旅遊的巨大潛力

灣裏境內層巒疊嶂,高山田園,風景如畫,是一個山林秀色與人文景觀相結合的旅遊勝地,它是古“豫章十景”中“洪崖丹井”和“西山積翠”所在地。岳飛、王安石、歐陽修等230多位歷史名人曾到此遊歷,留下名詩佳作480多篇。梅嶺擁有大小山峯99座,天然和人工湖泊50餘個。整個梅嶺森林秀茂、植被繁盛,屬國家保護的就有銀杏、紅豆杉、三尖杉、鵝掌楸、金錢松等,古桂銀杏、蒼資勁態、蘭花杜鵑、幽香亮彩、松濤竹海、無風自涼、山花野果、撲鼻聲生香,是全市唯一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森林公園,是XX市的“後花園”等。這些都是發展旅遊的巨大潛力。2015年完成的梅嶺古鎮一條街,大大改變了梅嶺集鎮面貌、景區環境,景區別具一格的'仿古建築,慢節奏的農家生活方式、綠色環保的農副產品、風格獨特的農家飲食、熱情好客的農民朋友,都是極好的旅遊資源。這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必將爲我們鄉村旅遊的發展帶來無限的商機。

4、深厚的鄉村文化是發展鄉村旅遊的重要形式

我們除了擁有已被列入民俗類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羅亭上阪曹家村的“關公燈”以外,還有爲古“豫章十景”之首的“洪崖丹井”,它是黃帝樂臣伶倫煉丹之處,是中華民族音樂發祥地,南昌“洪都”稱謂亦由此而來。皇姑墓、林彪別墅、秦人洞、紫陽宮、望雲閣、翠巖寺、天寧寺等一批歷史古蹟是打造鄉村旅遊的珍貴文化資源。獨具特色的太平心街溯溪節、潑水節、啤酒節、納涼節和善良純樸、率性耿直的農民,都是發展鄉村旅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三) XX區鄉村旅遊發展存在問題

1、認識不足,市場觀念不強。首先是對景區發展鄉村旅遊的產業地位認識不夠,沒有看到鄉村旅遊廣闊的市場前景。認爲旅遊只是風景名勝區的事,窮鄉僻壤的農村沒什麼可遊的,從而忽視鄉村旅遊的發展。再就是缺乏對鄉村旅遊基本特徵的認識,在開發鄉村旅遊產品時忽視有效地保持“鄉村性質”和“鄉村意象”。

2、基礎落後,功能配套不全。目前XX區還有部分村莊無線信號接收不穩定,大部分村落沒有建成集中供水體系,未用上安全衛生的自來水。廁所的沖水、洗浴條件沒有改善,接待遊客的硬件設施、景點建設、環境打造等總體上講還比較差,整個基礎設施的配套不全,還不能很好地滿足遊客吃、住、行、遊、購、娛等多方面的需要。

3、缺乏規劃,零亂無序開發。因爲沒有一個規劃作指導,各村的農家樂都是由經營者自己謀劃、自行設計、自主建設起來的。由於他們各方面的侷限性,導致資源未得到有效利用,有的甚至造成了浪費,也出現了無序開發、重複建設、惡性競爭的現象。

4、產品初級,特色不夠鮮明。由於缺乏市場理念、產品定位不準、大都缺乏文化內涵、多數是個體經營,大部分農家樂的規模小、檔次低,且多以副業形式開展,故經營效益也不是很好。

5、沒有在“樂”字上做文章。不少農民小農意識濃厚,只注重眼前利益。在農家樂建設和經營中沒有在“樂”字上做文章,只顧賺錢,有的還破壞生態,污染環境。不是真正的農家樂。

(四)XX區鄉村旅遊發展目標與定位

如前所述,XX區完全有條件依託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建設形象鮮明、風貌獨特、吸引力大、競爭力強的旅遊強區。我們認爲XX區旅遊總的定位是建成XX市的後花園。這個總的定位又可分爲四個重要的基地:即建成對大都市最具吸引力的觀光農業基地、休閒度假勝地、納涼避暑重地、戶外運動場地。

1、四大基地的市場定位

其一、觀光農業基地。依託羅亭生態有機蔬菜大觀園、現代化藥材種植示範地、高山生態有機茶園、高山養殖場、純天然有機果園、花卉苗木園、生態水產養殖場等一系列農牧水產業作載體,不斷擴大種植、養殖規模,提高檔次,增強觀賞性與參與性。逐步形成大規模的大棚時鮮蔬菜,時令水果,藥材和高山養殖場,其他大小水庫的生態水產養殖等一系列極富觀賞性和參與性的知名品牌項目,使之成爲建XX市最具影響力和吸引力的觀光農業基地。

其二、休閒度假勝地。依託風景名勝地等生態良好、環境宜人的地方,建設一批不同檔次的度假村、休閒山莊和農家樂。形成對應不同社會階層、不同職業人羣、不同年齡對象消費羣體的規模不同、檔次不等的休閒度假場所。其中重點是環境的建設、特色的出新和服務的提升,給人以生態良好、環境優雅、獨具特色的飲食起居環境,安全衛生、細緻如微、熱情周到生活與出行服務。使之不僅能留住遊客,還要能吸引回頭客,甚至能成爲他們定期或長期休閒度假的場所,成爲他們的第二個家。

其三、納涼避暑重地。要利用素有“小廬山”之稱的梅嶺,夏季的氣溫要比火爐XX市低十多度,這一得天獨厚的條件,建設納涼避暑重地。要根據不同的資源開發各具特色的消夏納涼項目,如修建森林木屋、湖邊草房、巖洞居室、竹林小院、溪邊吊腳樓、林間別墅等納涼度夏的場所;配套開發一些適合夏季的體育健身與遊樂的項目,如水庫垂釣、游泳、溪流戲水、林間遊戲、散步、棋牌等;還可爲一些人士提供諸如網上辦公、交易、科研、藝術創作的條件,爲殘疾和康復病人提供療養、康復治療的條件,使他們都能較長時期的住下來,輕鬆愉快的工作和生活。

其四、戶外運動場地。着力打造在全市都有影響力的山地戶外運動場所。既可舉辦如市際市內的山地越野車賽、山地自行車賽、徒步登山比賽等體育賽事;也可爲廣大的“車友”、“騎友”、“驢友”等戶外運動愛好者提供活動場地。尤其值得一提的“驢行”活動,他們就特別鍾情於梅嶺等一些空氣新鮮人跡罕至的地方。可以設計若干條或長或短、或難或易的線路,沿途村農民、農戶爲他們提供食宿、生活物資補給、嚮導護送等服務,也是高山偏遠地方開展特色鄉村旅遊的一條路子。

2、典型引導樹立樣板

XX區的旅遊發展了許多年,但是由於沒有很好的引導,大多數都辦成了農村飯館。我們可借鑑江西省旅遊辦的好的鄉村旅遊經驗,如鷹潭的龍虎山、上饒的三清山、九江的廬山等,它們都是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在政府旅遊主管部門的引導下,有效發揮資源的作用,極大地調動當地農民的積極性,讓農民在旅遊開發和實踐中得到實惠,旅遊業才能可持續發展。我們建議在梅嶺立新村做鄉村旅遊試點,該村在梅嶺主峯景區內,空氣清新、生態環境好、有高山生態養殖場、人口較少等良好條件。需要政府和相關部門在交通設施給予支持,即在主峯景區出入處開通一條旅遊專線或增設旅遊觀光纜車,既能接送遊客進村,又能方便農民下山採購必要的生活物資。此外,還需組織當地老百姓學習和打造該村的特色文化品牌,如竹蓆、沙箕、筆筒等竹製產品,年糕、紅薯片、印米團等一系列地方特色糕點小吃。這些都需要政府在基礎設施、資金方面給予扶持和旅遊部門專人指導,抓好樣板帶動XX區鄉村旅遊的健康發展。

(五)XX區鄉村旅遊發展對策

我們認爲XX區鄉村旅遊的發展應當走好四條路,鋪好四條道。

1、走好四條路

其一、走好鄉土特色的路。對於都市人羣來說,旅遊就在於鄉村的特有魅力,既要保持鄉村特有的“土”味和“野”味,也要保持鄉村旅遊資源的原汁原味。

其二、走好保護與開發並重的路。要遵循“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原則。開發是目的,保護是前提。必須要保護好鄉村的水、森林、植被等自然資源和農耕民俗等鄉村文化資源。要維護好當地的生態資源,防止人爲的破壞和污染。

其三、走好自然美與人工美相協調的路。鄉村旅遊資源的開發是在其原有的自然風景基礎上進行的加工改造,因而要使自然美和人工美有機的結合起來,協調二者的發展,使其變得山更青、水更秀。吃、住、行、遊、購、娛等旅遊接待服務設施,遊覽標誌、標牌的設置等,都要既考慮服務功能的完善和配套,也考慮與鄉村景觀協調,使之具有濃郁鄉村特色。

其四、走好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結合的路。既要以取得最大經濟效益爲目的,注意投入、產出的測算和經營管理,也要注意社會效益,要考慮旅遊者的身心健康和獲得更多的知識;既要考察接待人數、旅遊收入等經濟指標,又要考察基礎設施改善、民間文化的發掘、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等社會指標,做到兩個效益的雙豐收。

2、鋪好四條道

其一、科學編制規劃,合理開發資源。要把鄉村旅遊納入農村產業發展,納入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加以謀劃。要在對鄉村旅遊資源進行全面調查的基礎上,制訂出XX區鄉村旅遊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和近期發展規劃。要對這些地域旅遊基礎設施的建設作出計劃安排,對旅遊資源的利用進行統籌協調,對旅遊產品的開發進行細緻謀劃,對旅遊景點和接待點進行合理的佈局,對旅遊風貌的設計加以規範。在規劃的引領下,合理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生態資源、民俗文化、傳統飲食和製作工藝等資源,穩步發展農業觀光型、休閒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餚型農家樂。

其二、藉助各方力量,外引內聯開發。發展鄉村旅遊最大的難題是資金問題。首先,政府要整合財政支農資金、扶貧資金、移民資金、項目資金等各方面的政策性資金,用於農村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第二,各金融部門要大力支持,給鄉村旅遊的各種項目發放更多的就業創業貸款。第三,要大力招商引資,以一些大項目吸引城市資本和工業資本投向鄉村旅遊的開發。與此同時,要充分調市民和農民的主體積極性,以推進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爲契機,出臺各種優惠政策,通過以項目換土地、土地作價或土地使用權爲籌資方式,採用股份制開發等形式吸引外部資金。此外,還可以讓農民以資源入股、資金入股等形式,或以工代資,以勞動力轉化爲股份等形式,共同參與鄉村旅遊的開發。

其三、重大項目帶動,輻射引導發展。灣裏鄉村旅遊發展應當堅持“大項目、大投入、大營銷”的戰略。要利用大項目擴大影響,發揮它們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促進大批中小項目和農家樂的發展,使鄉村旅遊形成星火燎原之勢。

其四、加強宣傳推介,實施品牌營銷。首先要做出如太平心街的“啤酒節”一樣的幾個精品項目,緊接着就要大力宣傳推介,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現代傳媒,藉助旅行社等中介機構,以消費低廉、綠色健康、田園風光、農家美食、週末休閒、迴歸自然等爲賣點對外營銷。要在對旅遊精品線路和項目進行整體包裝的基礎上,舉辦旅遊展示會、新聞發佈會加以宣傳推介,並以各種節慶活動促銷,促進XX區鄉村旅遊的蓬勃發展。

鄉村旅遊的調研報告10

建始縣發展鄉村旅遊起步較早,xx年業州鎮就與旅遊局共同發起在野韭池搞農家樂試點,當時由於經驗不足,沒有做得很有特色。其實鄉村旅遊是以鄉野農村風光和活動爲吸引物、以城市居民爲目標市場、以滿足旅遊者休閒娛樂和迴歸自然等爲目的的一種旅遊方式。它是一個市民需要、農民受益、前景無限廣闊的新興產業。

一、建始鄉村旅遊發展的優勢、現狀與差距

我們認爲,我縣具有發展鄉村旅遊的突出優勢。我們也看到,鄉村旅遊已呈現出較好的發展勢頭,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優勢突出,開發潛力巨大

1、優越的地理條件是發展鄉村旅遊的基礎。現在的建始無線通信已完全覆蓋全縣,對外信息交流非常便捷。高速公路即將通車,建始已經融入了恩施州一小時經濟圈,鐵路也即將通車。建始大部分的鄉村距縣城都在一個小時以內的車程。加上兩條國道、清江水路的立體交通網絡將逐漸形成。便捷的交通將爲建始縣鄉村旅遊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2、良好的生態植被,宜人的環境氣候是發展鄉村旅遊的有利條件。我縣山嶺縱橫、河谷幽深。最高海拔2090米的太平峯,最低的野三口310米,使之立體氣候明顯。典型的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既無嚴寒,又無酷暑。70%的森林覆蓋率,是最適宜人類和動植物生長的地方。良好的生態和宜人的氣候環境爲我們發展鄉村旅遊提供了最好的條件。

3、豐富的旅遊資源是發展鄉村旅遊的巨大潛力。我們除了擁有“人類起源地”的國家級桂冠,還有聞名全國的“南方最大的落葉松基地”長嶺崗林場,還有清江發源地之一的野三河,龍骨水瀑布及原始森林,奧陶紀石林代陳溝,山水風光獨特的大沙河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發展鄉村旅遊的巨大潛力。原始的自然風貌迷人,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奇異誘人。與此同時,我縣廣大農村生態良好的田園風光、山清水秀的鄉野村落、風格獨具的農家小院,慢節奏的農家生活方式、綠色環保的農副產品、風格獨特的農家飲食、熱情好客的農民朋友,都是極好的鄉村旅遊資源。這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必將爲我縣鄉村旅遊的發展帶來無限的商機。

4、深厚的文化底蘊,純樸的民俗民風是打造鄉村旅遊的重要形式。我們除了擁有蜚聲中外的民歌《黃四姐》以外,還有《中國名勝辭典》中推介的石通洞、石柱觀等名勝古蹟。絲絃鑼鼓、鬧年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打造鄉村旅遊精品的獨具特色重要形式。吳國楨故居、五陽書院等一批歷史古蹟以及中共湘鄂西地下黨革命活動地、官店戰場壩蘇區、紅軍樹等紅色旅遊資源;獨具民俗特色的漢族、苗族、土家族文化,和善良純樸、率性耿直、熱情好客的民俗民風。這些優秀的地方文化,是鄉村旅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鄉村旅遊勢頭良好,有待於引導

我縣鄉村旅遊是伴隨着人民小康生活的到來而應運而生,沐浴着農村改革的春風春雨而茁壯成長的朝陽事業。

它的發展現狀呈現出幾個特點。

1、因地制宜,農家遊樂應運而生。新世紀之初,步入整體小康的城裏人到鄉下休閒度假漸成時尚,一些農戶就根據自己條件,開發出了以農家樂爲主的鄉村休閒旅遊產品。如對應城區休閒需求的“野韭池新農村”、紅土坪的“xx山莊”、“xxxx”等,對應到風景區觀光遊客食宿的“黃鶴橋農莊”、高坪的“八角人家”、“偏溝灣農莊”等。因爲市場有需求,農家樂一產生就顯現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幾年之間,我縣鄉村旅遊已成穩步發展趨勢。

2、因陋就簡,不記成本廉價經營。起步階段的多數鄉村旅遊經營者由於資金有限,投入就不大,因而硬件設施都顯簡陋。一些農戶因陋就簡上陣,主要靠低廉的價格吸引遊客。雖然收入不多,也使世世代代務農爲本農民嚐到了甜頭。

3、因人成事,各自爲政短線爲主。廣大農民在完全沒有看到過農家樂是什麼樣子,更談不上有什麼經營經驗的情況下,自己認爲該怎麼幹就怎麼幹,把一個個農家樂辦了起來。他們大多以接待一天兩天的遊客,提供餐飲住宿、棋牌娛樂爲主的短線經營。在不斷的探索中他們闖出了種田之外掙錢的路子。

4、因勢利導,點多面廣漸成氣候。以農家樂爲主的鄉村旅遊一經出現,相關部門和各鄉鎮就給予了它足夠關愛和照顧。在大力宣揚鼓勵的同時,還給予了用地、用電、用水、稅費等各方面實實在在的幫助和扶持,因勢利導,全方位推進鄉村旅遊的發展。如高坪、花坪召集各農家樂主協商制訂服務規範,舉辦農家樂從業人員的培訓等。據統計,我縣現有農家樂50多家,接待能力已達上萬人。野韭池在雙休日和節假日多的時候一天接待遊客100多人。

(三)起步階段,存在不少問題

1、認識不足,市場觀念不強。首先是對鄉村旅遊的產業地位認識不夠,沒有看到鄉村旅遊廣闊的市場前景。認爲旅遊只是風景名勝區的事,鄉村地區沒什麼可遊的,從而忽視鄉村旅遊的發展。再就是缺乏對鄉村旅遊基本特徵的認識,在開發鄉村旅遊產品時忽視有效地保持“鄉村性質”和“鄉村意象”,出現了建築城市化、活動簡單化等趨向。不少農家樂就是一個“鄉村麻將會所”。

2、基礎落後,功能配套不全。目前我區廣大農村道路差,還不具備可進入性;還有部分農村農電網未改造,電力不穩定;大部分鄉村沒有建成集中供水體系,未用上安全衛生的自來水。廁所的沖水、洗浴條件沒有改善,接待遊客的硬件設施、景點建設、環境打造等總體上講還比較差,整個基礎設施的配套不全,還不能很好地滿足遊客吃、住、行、遊、購、娛等多方面的需要。

3、缺乏規劃,零亂無序開發。因爲沒有一個規劃作指導,各地的農家樂都是由經營者自己謀劃、自行設計、自主建設起來的。由於他們各方面的侷限,導致資源未得到有效利用,有的甚至造成了浪費,也出現了無序開發、重複建設、惡性競爭的現象。

4、產品初級,特色不夠鮮明。由於缺乏市場理念、產品定位不準、大都缺乏文化內涵、多數是個體經營,大部分農家樂的規模小、檔次低,且多以副業形式開展,故經營效益也不是很好。

5、沒有在“樂”字上做文章。不少村民小農意識濃厚,只注重眼前利益。在農家樂建設和經營中沒有在“樂”字上做文章,只顧賺錢,有的還破壞生態,污染環境。不是真正的農家樂。

二、建始縣鄉村旅遊發展的目標與定位

如前所述,我縣完全有條件依託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建設形象鮮明、風貌獨特、吸引力大、競爭力強的鄉村旅遊強區。筆者認爲,我縣鄉村旅遊總的定位是建成恩施、建始城的後花園。這個總的定位又可分爲四個重要的基地:即建成對大都市最具吸引力的觀光農業基地、休閒度假勝地、納涼避暑重地、戶外運動場地。

(一)四大基地的市場定位

1、觀光農業基地。依託業州的生態農業大觀園、現代農業展示區、高山反季節蔬菜示範區、藥材種植示範區、生態有機茶園、果園、花卉苗木園、高山牧場、水產養殖場等一系列農牧水產業作載體,不斷擴大各片區種養殖規模,提高檔次,增強觀賞性與參與性。逐步形成大觀的大棚時鮮蔬菜,時令水果,反季節蔬菜、藥材和高山牧場,其他大小水庫的生態水產養殖等一系列極富觀賞性和參與性的知名的品牌項目,使之成爲建始縣最具影響力和吸引力的觀光農業基地。

2、休閒度假勝地。依託交通要道、風景名勝區、江河水庫、森林草場等生態良好、環境宜人的地方,建設一批度假村、休閒山莊和農家樂。形成對應不同社會階層、不同職業人羣、不同年齡對象消費羣體的規模不同、檔次不等的休閒度假場所。其中重點是環境的建設、特色的出新和服務的提升,給人以生態良好、環境優雅、獨具特色的飲食起居環境,安全衛生、細緻如微、熱情周到生活與出行服務。使之不僅能留住遊客,還要能吸引回頭客,甚至能成爲他們定期或長期休閒度假的場所,成爲他們的第二個家。

3、納涼避暑重地。要利用素有“小武漢”之稱的花坪、落葉松基地長嶺崗等一系列高海拔山區和海拔在800米上下的廣大農村地區,夏季的氣溫要比火爐武漢、重慶低十多度這一得天獨厚的條件,建設納涼避暑重地。要根據不同的資源開發各具特色的消夏納涼項目,如修建森林木屋、湖邊草房、巖洞居室、竹林小院、溪邊吊腳樓、林間別墅等納涼度夏的場所;配套開發一些適合夏季的體育健身與遊樂的項目,如湖庫垂釣、游泳、深潭跳水、溪流戲水、地宮探洞、林間遊戲、散步、棋牌等;還可爲一些人士提供諸如網上辦公、交易、科研、藝術創作的條件,爲殘疾和康復病人提供療養、康復治療的條件,使他們都能較長時期的住下來,輕鬆愉快的工作和生活。

4、戶外運動場地。依託享譽全國的落葉松基地長嶺崗,打造在全國都有影響力的山地戶外運動場所。既可舉辦如國際國內的'山地越野車賽、山地自行車賽、軍事體育五項賽、攀巖比賽等正規的體育賽事;也可爲廣大的“車友”、“騎友”、“驢友”等戶外運動愛好者提供活動場地。尤其值得一提的“驢行”活動,他們就特別鍾情於像長嶺崗等一些空氣新鮮人跡罕至的地方。可以設計若干條或長或短、或難或易的線路,沿途羣衆爲他們提供食宿、生活物資補給、嚮導護送等服務,也是高山偏遠地方開展鄉村旅遊的一條路子。

(二)典型引導樹立樣板

建始縣的鄉村旅遊發展了近十年,但是由於沒有很好的引導,大多數都辦成了農村飯館、麻將館,還有個別辦成低級趣味的場所。筆者在長期的旅遊實踐中,多次到全國鄉村旅遊辦的好的地方考察,河南的重度溝、海南的萬泉河、桂林的灕江等,都是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在政府旅遊主管部門的引導下,有效發揮資源的作用,極大地調動當地農民的積極性,讓農民在旅遊開發和實踐中得到實惠。旅遊業才能可持續發展。筆者建議在大沙河辦鄉村旅遊試點,大沙河離城區近,生態環境好,時令水果有特色,農家樂也有一定特色。要在交通設施給予支持,即在汪家寨洞出口300米修建大沙河旅遊碼頭(繞過了險灘),讓農民打造船,接城裏的人們去大沙河,大沙河的自然風光優美、時令水果如釉子、梨子都是優良品種,在大沙河有發展鄉村旅遊的基礎,旅遊局曾經在那裏做過探討,要組織當地老百姓學習和打造黃四姐文化品牌。一是政府要在基礎設施資金方面給予扶持;如步行道、水利設施等。二是旅遊部門要有專人指導,抓好樣榜帶動全縣鄉村旅遊的健康發展。

三、建始鄉村旅遊發展的對策與措施

我們認爲鄉村旅遊的發展應當堅持四項原則,採取四項策略

(一)堅持四項原則

1、突出鄉土特色的原則。對於都市人羣來說,鄉村旅遊就在於鄉村的特有魅力,既要保持鄉村的特有的“土”味和“野”味,也要保持鄉村旅遊資源的原汁原味。

2、保護與開發並重的原則。要遵循保護性的開發原則。開發是目的,保護是前提。必須要保護好鄉村的水、森林、植被等自然資源和農耕民俗等鄉村文化資源。要維護好當地的生態資源,防止人爲的破壞和污染。

3、自然美與人工美相協調的原則。鄉村旅遊資源的開發是在其原有的自然風景的基礎上進行的加工改造,因而要使自然美和人工美有機的結合起來,協調二者的發展,使其變得山更青、水更秀。吃、住、行、遊、購、娛等旅遊接待服務設施,遊覽標誌標牌的設置等,都要既考慮服務功能的完善和配套,也考慮與鄉村景觀協調,使之具有濃郁鄉村特色。

4、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結合的原則。既要以取得最大經濟效益爲目的,注意投入、產出的測算和經營管理,也要注意社會效益,要考慮旅遊者的身心健康和獲得更多的知識;既要考察接待人數、旅遊收入等經濟指標,又要考察基礎設施改善、民間文化的發掘、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等社會指標,做到兩個效益的雙豐收。

(二)採取四項策略

1、科學編制規劃,合理開發資源。要把鄉村旅遊納入農村產業發展,納入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加以謀劃。要在對鄉村旅遊資源進行全面調查的基礎上,制訂出我縣鄉村旅遊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和近期發展規劃。要對這些地域旅遊基礎設施的建設作出計劃安排,對旅遊資源的利用進行統籌協調,對旅遊產品的開發進行細緻謀劃,對旅遊景點和接待點進行合理的佈局,對旅遊風貌的設計加以規範。在規劃的引領下,合理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生態資源、民俗文化、傳統飲食和製作工藝等資源,穩步發展農業觀光型、休閒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餚型農家樂。

2、藉助各方力量,外引內聯開發。發展鄉村旅遊最大的難題是資金問題。首先,政府要整合財政支農資金、扶貧資金、移民資金、項目資金等各方面的政策性資金,用於農村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第二,各金融部門要大力支持,給鄉村旅遊的各種項目發放更多的就業創業貸款。第三,要大力招商引資,以一些大項目吸引城市資本和工業資本投向鄉村旅遊的開發。與此同時,要充分調市民和農民的主體積極性,以推進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爲契機,出臺各種優惠政策,通過以項目換土地、土地作價或土地使用權爲籌資方式,採用股份制開發等形式吸引外部資金。此外,還可以讓村民以資源入股、資金入股等形式,或以工代資,以勞動力轉化爲股份等形式,共同參與鄉村旅遊的開發。

3、重大項目帶動,輻射引導發展。建始鄉村旅遊發展應當堅持“大項目、大投入、大營銷”的戰略。要利用大項目擴大影響,發揮它們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促進大批中小項目和農家樂的發展,使鄉村旅遊形成星火燎原之勢。

4、加強宣傳推介,實施品牌營銷。首先要做出如成都的“五朵金花”一樣的幾個精品項目,緊接着就要大力宣傳推介,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現代傳媒,藉助旅行社等中介機構,以交通便捷、消費低廉、綠色健康、田園風光、農家美食、知青年代、週末休閒、迴歸自然等等爲賣點對外營銷。要在對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和項目進行整體包裝的基礎上,舉辦鄉村旅遊展示會、新聞發佈會加以宣傳推介,並以各種節慶活動促銷,促進鄉村旅遊的蓬勃發展。

鄉村旅遊的調研報告11

近年鄉村旅遊不斷升溫,悠久的農耕文明,詩意綿綿、古樸淳厚的田園之美,反樸歸真、迴歸自然的旅遊方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由此,我們應認識到,鄉村景觀,是一種獨特的旅遊資源,具有自然與人文並蓄的特色。這是自然和悠久的歷史、發達的農業賦予我們的一筆寶貴的財富。鄉村旅遊資源堪稱我國旅遊大千世界中的一朵奇葩,其潛在的優勢不容忽視。旅遊界的有識之士應該對鄉村旅遊資源的開發,引起足夠重視。

在新農村建設中,福泉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近年來隨着旅遊消費觀念的不斷更新,人們對旅遊的需求也在發生變化。“迴歸自然、體驗鄉村”的旅遊觀念被更多的人所瞭解和接受,同時“鄉村旅遊”也成爲更多旅遊者選擇的一個旅遊市場。一些特色的鄉村旅遊景點也在這種環境下迅速的發展起來,果園休閒、務農旅遊、鄉村體驗等等一系列鄉村概念的旅遊項目在爲旅遊者提供更多選擇的同時也成爲福泉旅遊市場中的一個亮點。

一、開發鄉村旅遊資源是我市旅遊事業不斷髮展及經濟形勢發展的需要。

主要有如下幾點現實意義:

1、豐富了我市旅遊資源。鄉村有着豐富的、天然的旅遊資源,如森林公園、奇峯異嶺、河流水庫、農村風光,多民族的風俗人情和歷史名勝古蹟,地方性土特產品和美術工藝品寓於民間。福泉的鄉村旅遊這幾年正穩步發展。

2、發展鄉村旅遊可以疏散遊客。鄉村地域廣大,景點分佈不擁擠,旅遊活動空間大,爲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間條件。很多遊客,在目前旅遊意識比較滯後的背景下。出現了隨大流的旅遊趨勢,尤其是節假日、“黃金週”。景點“人滿爲患”,如何改變這一狀況呢?筆者認爲發展這些地區鄉村旅遊堪爲良方妙策。鄉村的遊客容量比較大,如能巧妙利用當地獨特的旅遊環境,開發鄉村旅遊資源,勢必能吸引城市遊客,減緩旅遊熱點城市的人口壓力。

3、爲振興農村經濟開闢了新途徑。旅遊業號稱“無煙工業”。發展鄉村旅遊,可以開發一處景區,致富一方人民。它有利於促進農村經濟的繁榮,加速農民致富的步伐。在旅遊開發條件比較好的一些鄉村,如能因地制宜,利用當地有特色的農村資源來發展鄉村旅遊業,將對當地經濟發展和改善環境產生重要作用。

4、爲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提供了大量的機會。旅遊業本身屬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它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強,發展鄉村旅遊業需要有“一條龍”的服務設施。不但需要有諸如導遊、管理人員、服務人員外,還需要有賓館、旅社、飲食服務、商場、旅遊交通、文化設施等與之配套,這就爲開發農村勞動力資源創造了良好條件。發展鄉村旅遊可解決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5、發展鄉村旅遊業會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鄉村旅遊業的發展,對一個地區的社會系統各個部門都會產生促進作用,在物質上、精神上都會帶來可觀的效益。如鄉村旅遊可以使與之有關的食品、日用品、旅遊商品、工藝品等鄉鎮工業得到發展;可以促進商品交換、商業繁榮、市場活躍;可以促進交通事業的發展,使閉塞的鄉村對外開放,經濟搞活;可以刺激當地農業的發展,特別是爲旅遊服務的農副產品、土特產品等將會得到較大的發展;可以促進鄉村的建議,改善鄉村的環境等;有利於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促進人口素質的提高。農村旅遊景點的開發和建設,不僅可以美化和改善環境,隨着旅遊業的發展,四面八方的旅客涌入,這種廣泛的人際交流,會使人們的觀念,習俗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它會逐漸改變農村舊有的生活習性,美化人們的語言、心靈,更新人們的觀念;鍛鍊和培育起一批旅遊業經營和服務的人才。總之,鄉村旅遊業的發展,對所在地區整個社會綜合體都會帶來巨大的影響。

二、我市鄉村旅遊資源的內容及特色

我市鄉村旅遊資源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各具特色的鄉村自然風光。由於鄉村所處地理位臵及自然地理環境的不同,我市的.鄉村具有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自然風光。如黃絲江邊布依寨、雙谷全國農業觀光示範點等。

豐富多彩的鄉村風俗民情。主要表現爲各地節慶、習俗等方面的差別:每年鬥雞、鬥牛比賽、6.24民族活動、殺魚節等。

富有特色的鄉村傳統勞作。鄉村傳統勞作是鄉村人文景觀中精彩的一筆,尤其是在邊遠偏僻的鄉村,仍保留有古老的耕作、勞動方式,有些地區甚至還處於原始勞作階段。正因爲如此,它們會使當今現代文明影響下的旅遊者產生新奇感,併爲之吸引。這些勞作諸如做豆腐、捉螃蟹、趕鴨羣、牧牛羊等等,充滿了生活氣息,富有詩情畫意,使人陶醉留連。

三、發展鄉村旅遊業存在的問題

我市發展鄉村旅遊已有一定基礎,但目前我市的鄉村遊產品規模並不大,而且尚處於補充地位,仍然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政府還需要在規劃、產品組織、市場營銷、資金投入等方面進行規範、引導和支持。同時,發展旅遊的鄉村,最重要的一點是要保持原有的特色,與城市生活區別開,從而保持其吸引力。

1、鄉村旅遊缺乏領導,管理機構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資金投入,缺乏宏觀指導,目前還停留在低層次的發展階段,巨大潛力遠未開發出來。

2、鄉村旅遊資源雖有良好基礎,但在大部分縣市還缺乏一個整體的科學規劃。

3、鄉村旅遊資源與當地鄉村經濟建設的關係,仍有待進一步解決。如發展鄉村旅遊業必需同時發展旅遊交通,旅遊賓館、旅遊餐廳、旅遊通訊以及解決水、電供應等。

4、鄉村旅遊業政策尚未配套。如保護政策、鼓勵外商投資開發政策、投資開發政策、信貸政策、經濟扶持政策、稅收政策等。

5、目前鄉村旅遊業服務隊伍數量少、素質低,如何提高服務質量,優化旅遊服務,也是一個要解決的問題。

四、開發我市鄉村旅遊業的構想

鄉村旅遊業是一項新的產業,必要制訂一整套發展計劃,包括長遠規劃和近期組織實施計劃。從長遠規劃來看,主題是大產業意識,把鄉村旅遊業與鄉鎮企業同等對待,也可積極引進外資,興建一批有特色的鄉村旅遊。在全盤籌劃鄉村旅遊發展的過程中,應做到以下幾點措施:

1、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開發鄉村旅遊業,首先要提高認識,轉變觀念,首先必須領導重視。

2、因地制宜,重點建設鄉村旅遊基礎設施。目前,我市鄉村旅遊仍處於起步階段,全面開發是不可能的,應該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在旅遊資源質量高,交通運輸條件好、經濟基礎比較好、旅遊熱點附近的鄉村應加速旅遊業的發展,重點開發有特色的鄉村旅遊項目,建設風格獨具的鄉村旅遊。

3、注重特色,精心設計鄉村旅遊項目。旅遊開發不能搞“人有我有”、“千人一面”,而應揚長避短,充分表現和突出自我特色,這是旅遊活動能否吸引遊客的保證,也是旅遊經濟的生命所在。在設計鄉村旅遊線路及組織旅遊活動中,應將其放在首位。鄉村旅遊資源的特色主要是在鄉村文化景觀上體現出來,在旅遊線路的規劃中應將這些內容作爲重點。

4、加強鄉村旅遊業的基礎設施建設。鄉村旅遊業的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本的吃、住、行等問題,從吃來說主要是發展有地方特色的飲食業;從住來說雖然沒有必要搞星級酒店,但必須保

持衛生、舒適,並解決洗澡等問題,最好是興建一些具有民族特色、造價低廉的莊園式的旅舍,爲遊客提供比較乾淨、衛生的住宿。

5、加強旅遊產品的開發,重視鄉村旅遊資源的保護。旅遊產品的開發是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旅遊產品大多是一些無污染的輕工產品和手工藝品以及土特產品。因此大力發展旅遊產品能把發展鄉鎮企業與發展旅遊業有機結合在一起,互相促進。同時由於現代耕作技術的發展,一些傳統的古老的農具、耕作方式已成爲鳳毛麟角,如不有目的,有計劃地加以保護,將會使鄉村旅遊資源逐漸失去最富魅力的光彩。

旅遊業是改革開放以後全面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鄉村旅遊業則是廣大農民羣衆以旅遊業爲依託,擺脫貧困走向富裕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一個好辦法。對我市扶貧工作的實施具有重大意義。因此,開發鄉村旅遊資源,大力發展我市鄉村旅遊,潛力是巨大的,意義是深遠的。

鄉村旅遊的調研報告12

世界經濟進入旅遊經濟時代,據統計,20xx年中國的國內旅遊市場,旅遊人數達到了41.2億,其中每次旅遊人均消費達到4000元以上,一年的旅遊綜合收入超過4萬億。發展鄉村旅遊是建設一箇中心、三個邁進、五個常德的必然選擇,是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適應經濟新常態的有效途徑。今年3-5月,市政協港澳臺僑外事委牽頭,就如何依託我市豐富的鄉村旅遊資源,發展壯大有常德特色的鄉村旅遊,爲我市經濟轉型發展做貢獻,進行了專題調研,並前往長沙靖港鎮、永順老司城進行了考察。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現狀分析

近年來,我市鄉村旅遊的發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但不容迴避的是,我市與長沙靖港鎮、永順老司城開發類型相似的鄉村旅遊點數量不少,包括柳葉湖白鶴山鎮、桃源楓樹鄉、桃花源鎮、鼎城十美堂鎮、石門壺瓶山鎮、石門羅坪鄉、津市靈泉鎮等。這些鄉村旅遊點從自然資源、文化內涵、市場潛力以及羣衆基礎等方面對比具有相對優勢,然而通過多年努力,雖然十美堂、楓樹創造過萬人空巷的景象,但從產品本身來講並不成熟,市場競爭力不是很強,如果不盡快調整思路,實現產品升級,曾經出現的鄉村旅遊美好景象也將不過是曇花一現。我市目前沒有打造出一個特色鮮明、市場影響力強的鄉村旅遊點,主要存在四個方面問題:

一是缺特色。有些地方開發主題雖然明確,但地方文化內涵挖掘不夠,表現形式缺乏,有的雖然號稱旅遊特色村,但遊客身處其中,都無法從建築、環境等方面感受到特色氛圍。如桃源楓樹,開發主題是打造維吾爾族風情,然而楓樹目前旅遊主體項目以賞花爲主。

二是缺業態。常德的鄉村旅遊大部分停留在吃飯、釣魚、打牌等老三篇上,近幾年,由於楓樹、十美堂的.成功,各地一窩蜂地搞起了賞花遊,卻又毫無新意,雷同現象十分嚴重。

三是缺後勁。我市鄉村旅遊投資渠道單一,基本沒有專業的投資公司進入,開發資金主要依賴鄉政府整合各種項目資金。同時,地方政府領導一旦發生變化,旅遊開發便受到影響。如津市靈泉鎮,20xx年開始,鎮黨委政府走上與新農村建設結合發展鄉村旅遊的路子,在整體景觀的打造、業態的培養都取得不小的成就,但隨着黨委政府班子的更換,旅遊開發也隨之停止。

四是缺理念。雖然桃源楓樹成功通過微營銷帶動了人氣,但全市大部分鄉村旅遊點沒有主動採取長期有效手段進行市場營銷。

二、意見建議

鄉村旅遊因具有生態、環保、可參與性強等特點,深受旅遊者特別是城市旅遊者的青睞,目前成爲旅遊業新的增長點,據國家旅遊局測算,每年五一、十一、春節三個黃金週,全國城市居民出遊選擇鄉村旅遊的比例約佔70%,每個黃金週形成大約6000萬人次的鄉村旅遊市場。爲此,建議:

1.提高認識,實現規劃特色化。建議各級黨委政府進一步提高發展鄉村旅遊的認識,把發展鄉村旅遊納入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力度。建議旅遊局在認真分析研究鄉村旅遊發展的新形勢,新特點基礎上,明確發展新思路和新重點,對《常德市鄉村旅遊規劃》要組織修整完善編制。各區縣(市)則按照市委市政府對鄉村旅遊發展的總體要求,編制和完善鄉村旅遊發展規劃。在規劃設計上建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結合主導產業和自然人文環境,從房屋建築、環境營造、活動設計等方面下功夫;認真挖掘地方民俗文化和風土人情,使鄉村旅遊與當地民俗風情和鄉土文化實現有機結合,提高鄉村旅遊文化品位。

2.一村一品,實現特色差異化。開發中須提煉當地的地脈、文脈,挖掘抓住鄉村旅遊文化內涵,如白鶴山鎮重點還原和展示漁耕文化,楓樹重點體現維迴風情,城頭山重點體現史前稻文化,羅坪重點體現土家民俗文化。開發過程中,則通過建築風格、景觀打造、情景設計以及生活體驗等方面來反映出各自不同特色,如楓樹房屋按照新疆維吾爾族的風格進行改造建設,白鶴山打造常德地方小吃等文化,羅坪還原當地人穿土家服裝、舉辦土家節慶活動,城頭山通過種植各類特色稻田展示稻文化。

3.精益求精,實現產品品質化。產品品質決定了遊客的口碑,長沙靖港鎮能夠牢牢抓住長沙等地遊客的心,關鍵在於堅持不懈維護產品品質。我市在鄉村旅遊開發的過程中,必須注重旅遊要素品質化發展,如經營地方文化應原汁原味,農家土菜和特產,必須原生態、無污染,切不可因爲遊客數量增加,造成品質下降。同時,在服務上要做到精益求精,讓遊客有賓至如歸的感受。

4.多利共贏,實現投資多元化。資金問題可通過政府、企業、農民三個方面來解決,一是整合政府相關項目資金,重點用於核心吸引物的打造;二是將開發項目分塊招商,將開發權交由市場主體來開發經營。如長沙靖港鎮引進廣西旅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成功實現轉型升級,實施了宏泰坊提質改造,增設了蘆江浮橋、親水碼頭、畫舫遊船等遊樂設施;三是吸引當地農民參與開發,如白鶴山小鎮組織當地的住戶利用各自的住房,統一參與小吃一條街的項目。

5.整體聯動,實現業態體系化。每個鄉村旅遊點的業態必須建立各自的產品體系和上下游生產鏈,在突出特色的基礎上,應包含吃、住、行、遊、購、娛等內容,做到滿足遊客的基本需求,這樣才能留住遊客,更好產生經濟效益。以楓樹爲例,花海項目比較成功,但遊客來了之後往往停兩三個小時便離開,如果借鑑袁家村的經驗,開發出維吾爾族風情美食、民居休閒體驗等項目,能延長遊客停留時間,增加遊客消費,還能形成穩定的客源。

6.精細管理,實現經營規範化。通過長沙靖港鎮的經驗,可以學習三個方面,一是改變鄉村旅遊開發由當地政府大包大攬的情況,根據情況不同,通過自籌或引進等方式成立旅遊開發經營公司,既可減輕當地政府的工作壓力,又可發揮公司專業水平;二是對開發建設的內容進行管控,防止一哄而上,亂搭亂建現象出現,確保開發有序進行;三是建立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管理制度,避免惡性競爭,杜絕宰客欺客現象出現。

7.加大宣傳,實現全面信息化。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擴大影響。一是建議利用各類媒體資源,宣傳我市鄉村旅遊產品,重點推介特色項目、特色活動、特色餐飲、特色商品,爲我市鄉村旅遊吸引人氣提供保障。二是要提升鄉村旅遊節會的舉辦水平,精心策劃葡萄節、採茶節、油菜花節、花海節等鄉村旅遊活動,激活鄉村旅遊市場。三是建設鄉村旅遊營銷網絡,積極探索鄉村旅遊網絡營銷與預訂服務。

鄉村旅遊的調研報告13

隨着扶貧開發工作的深化,創新發展成爲新階段扶貧開發的必然要求,而鄉村旅遊扶貧就是扶貧開發形式和內容上的創新。2015年8月26日至27日,xxxx縣政協第十三界委員會農經界別組赴興隆考察調研xxxx縣鄉村旅遊扶貧。通過對三橋濱州移民新村、興隆玫瑰農莊和卡麂坪傳統古村落民居保護的考察調研,對我縣鄉村旅遊扶貧現狀和問題的分析,旨在探討鄉村旅遊扶貧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路徑。目前,扶貧已進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階段,理清扶貧攻堅思路,增添扶貧攻堅措施,實施新一輪精準扶貧,已成爲各級政府使命崇高的艱鉅任務。

貧困地區是鄉村旅遊資源富集區域,更是扶貧重點投入的地區。鄉村旅遊扶貧豐富了扶貧開發的形式內容,提升了農村經濟的“造血功能”。鄉村旅遊貼近農村、貼近農民,是調整農村經濟、農業產業、農民收入結構的重要手段,自然成爲扶貧開發的重要載體。鄉村旅遊與扶貧開發的有機結合是資源優勢的融合,是農村經濟發展方式的創新,其本質都是爲了提升貧困地區“造血功能”,是促進貧困地區繁榮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助力。

一、xxxx縣鄉村旅遊扶貧發展現狀

“十二五期間”,xxxx縣通過實施特色產業融合,打造鄉村旅遊服務平臺,開發鄉村旅遊產品,創建鄉村旅遊品牌、大力培育鄉村旅遊扶貧支柱產業。一是打造鄉村旅遊景區景點。目前新建龍橋、長安、太和、雲霧民族風情街,板壁房,保存濃郁川東特色民居和人文景觀,提升旅遊接待服務基地的形象和檔次。新建三橋、龍橋、蜀鄂、杉木等扶貧移民旅遊新村,與綠樹花草相映襯,與景區景觀相輝映。農戶依託景區發展農家樂、提供特色旅遊產品商貿和後勤服務,實現安居樂業、經濟增收。二是建設鄉村旅遊配套設施。大力培育餐館、賓館、農家樂等鄉村旅遊服務業。制定出臺《xxxx縣鄉村旅遊農家樂補助標準及驗收辦法》,搭建貧困地區創業協會和小額信貸金融服務平臺,採取政策扶持、信貸、借款貼息等方式,解決資金困難,鼓勵引導發展。已發展鄉村旅遊扶貧農家樂1000家,總牀位12000個,餐位15680個,接從業人員1萬餘人,其中貧困羣衆2000餘人。致力鄉村旅遊扶貧人才培養。開展鄉村旅遊景區知識、鄉村旅遊扶貧營銷、農家樂服務規範、農家樂基本廚藝等專項培訓30餘期,培訓從業人員1.2萬人次,大大提高了鄉村旅遊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搭建電子商務平臺。發展電子商務企業,建設電子商務村,增強景區服務功能,提升服務水平,拓展特色農產品銷售渠道,促進產業發展。三是壯大鄉村旅遊特色產業。圍繞“示範帶全域、旅遊促產業、產業輔旅遊”的思路,以鄉村旅遊產業爲龍頭,發展“養生休閒”農業特色產業、觀光休閒農業園、規模化生態養殖。培育現代農業龍頭企業。通過招商引資、培育本土企業,圍繞鄉村旅遊要素,扶持、引導農業產業企業發展。鑫橋特色種植、雲龍牧業生態養殖等龍頭企業逐步成長,與之相應的就業羣體、服務團體正在形成,走上致富之路。發展特色效益農業。立足資源、市場和鄉村旅遊發展,謀劃特色效益農業產業佈局,支持、引導實施特色效益農業產業項目。建設紅豆杉生態原料林基地和種苗繁育基地4.1萬畝,繁育紅豆杉種苗7000多萬株。帶動5000餘戶農戶種植紅豆杉,近200農戶實現年收入超萬元;發展臍橙30萬畝,油橄欖6萬畝,實現產值15億元;大力發展四季特色小水果15萬畝,滿飽遊客眼福和口福,帶動成片農戶致富。建設現代農業觀光園。建成興隆扶貧觀光園、鶴峯油桃基地、江南臍橙觀光園,吸納農村富餘勞動力3000餘人,新增產值1億元,戶平增收2萬元。四是開發鄉村旅遊產品。深度發掘鄉村生活、鄉村文化內涵,開發鄉村旅遊產品。凸顯三國文化、詩城文化、移民文化等文化底蘊和地方特色,積極培育壯大鞏義美術產業羣,開發名優特產品、綠色食品、傳統工藝品,以及民風民俗手工製品和民族飾品等旅遊產品。五是創建鄉村旅遊品牌。打造了聚龍觀光園等2個3a景區、銘陽等3個2a景區、回龍和杉木市級鄉村旅遊示範村。

二、鄉村旅遊扶貧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產業發展缺乏共識聯動

鄉村旅遊扶貧是旅遊產業與扶貧產業相融合形成的新興產業形態,兩種完全不同的產業的結合,有一個探索完善和發展的過程。就目前而言,還沒有完全形成產業發展共識,主要表現爲各級黨委、政府對鄉村旅遊與農村產業發展的關係、鄉村旅遊與扶貧開發的作用、鄉村旅遊與鞏固農村經濟地位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對鄉村旅遊扶貧思路不明確,理念不清楚,引導不給力;鄉村旅遊扶貧很大程度處於扶貧部門自說自唱的階段,宣傳推薦力度不夠,社會認知度不高,重要性和緊迫性沒有得到凸顯;公安特種行業管理,文化、工商、稅務、旅遊、衛生、防疫等部門管理服務還沒有跟進,產業聯動發展機制還沒形成。

(二)旅遊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

由於受扶貧項目資金投資週期的.約束和績效評估機制不健全,鄉村旅遊扶貧形成的多是“幾間房,幾張牀,天熱歇個涼”的低端旅遊產品。隨着時間的推移和市場的深沉,已不同程度地暴露出產品缺乏市場分析,同質化現象突出。季節性強、效益不佳;開發方式粗放,急功近利、模式單一,文化內涵單薄,無法形成特色產品和核心競爭力等問題。

(三)發展環境急需改善提升

貧困村多處邊遠高寒地區,基礎設施相對滯後。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往往是對外交通條件是最差的地區。要發展鄉村旅遊扶貧,必須改善和提升道路等級、用電保障、飲水安全、環境整治等環境條件。

(四)服務管理缺乏規章規範

一是制度不健全。鄉村旅遊扶貧由於跨多種行業,缺乏法律法規支撐,管理服務職責模糊不清,沒有形成系統的管理制度。二是糾紛處理機制不健全。有經營行爲,就有糾紛發生的可能性。在經營過程中,主顧摩擦、食物中毒等大小糾紛都有可能發生。由於條件限制,鄉、村、戶處理糾紛的能力已很不適應鄉村旅遊扶貧發展的需要。三是人員素質低。在實際的鄉村旅遊扶貧操作中,管理人員一般由村幹部或當地農民擔任,從業人員基本上都是本土農民,綜合素質相對偏低,缺乏系統有效的培訓。

(五)鄉村旅遊扶貧“扶強不扶弱”

由於貧困戶多數是經濟、能力、條件多種致貧原因疊加的結果,住房條件、個人能力、經濟收入大多不符合參與鄉村旅遊扶貧所必備的要素,所以鄉村旅遊扶貧的扶貧性也在一定程度飽受社會爭議和質疑。由於鄉村旅遊投入大,點多面廣,貧困戶大多和旅遊扶貧政策沾不上邊。

三、鄉村旅遊扶貧的對策建議

(一)深化認識,形成鄉村旅遊扶貧共識

各級黨委政府要努力形成鄉村旅遊扶貧是國家扶貧戰略的共同意識。深刻認識“實施鄉村旅遊扶貧是推進扶貧開發、創新扶貧模式及方式的探索與實踐;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和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是推進區域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抓手;是推動旅遊發展方式轉變、建設旅遊品牌的重要途徑”這一重大意義。

(二)科學規劃,強化規劃操作性嚴肅性

一是科學規劃。把鄉村旅遊扶貧作爲一項區域經濟發展的系統性工程來策劃規劃。要站在統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立足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以縣人大通過的《關於加快xxxx旅遊產業發展的決定》爲指針,與白帝城—瞿塘峽和天坑地縫等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xxxx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鎮總體規劃綱要等相銜接,突出扶貧特色和可持續性、可操作性,高起點、高規格制定xxxx縣鄉村旅遊扶貧開發總體規劃和實施方案。二是明確主題。xxxx縣鄉村旅遊扶貧應該堅持豐富文化內涵、突出區域特色、培育品牌精品的基本方略,全力打造城市人羣最關注的以文化、生態和健康爲主題的扶貧品牌。三是注重規劃的嚴肅性。鄉村旅遊扶貧總體規劃,必須對全縣的鄉村旅遊扶貧具有指導性和約束性。在鄉村旅遊扶貧項目實施過程中,必須堅持規劃執行的剛性原則,保證規劃的嚴肅性和延續性。

(三)突出主題,打造鄉村旅遊扶貧品牌

立足生態涵養髮展,重點突出“生態休閒、健康人生”主題,提升鄉村旅遊扶貧品牌的市場競爭力。按照不同區位優勢和客源市場,利用水利、農業、林業、交通及新農村建設項目等優勢資源,開發避暑、健身、漂流、農事體驗等旅遊產品,形成比較全面的產業佈局。要以“保護資源環境、蔭澤子孫後代”主題。加強對鄉村自然生態和人文環境的保護,有選擇地保留、有重點地保護、有計劃地修繕古村寨、古民居和文物古蹟。鄉村旅遊項目必須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開拓鄉村旅遊扶貧市場。充分發揮政府職能部門的主導作用,在重點旅遊線路和景區(點),設立鄉村旅遊扶貧宣傳推介窗口。利用花卉觀賞、瓜果採摘等節慶媒介,宣傳推介鄉村旅遊扶貧目的地。加快鄉村旅遊扶貧管理系統建設,積極開展網絡營銷,網絡預定等旅遊在線服務,指導鄉村旅遊扶貧專業合作社、扶貧示範戶建立網上預訂系統,提高鄉村旅遊扶貧發展的信息化水平。

(四)整合資源,夯實鄉村旅遊扶貧基礎

一是加大財政扶貧的引導性投入力度。設置鄉村旅遊扶貧專項資金,重點向鄉村旅遊扶貧示範戶傾斜;按照渠道順暢、方向不變、統籌安排的原則,整合農民新村建設、民族發展、道路通暢、飲水安全、用電保障、環境整治等行業部門資金。二是拓寬鄉村旅遊扶貧開發融資渠道。鼓勵縣內外各類企業、社會團體、個體工商戶和民間資本,採取獨資、合資、合作、聯營、購買、承包、租賃、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參與鄉村旅遊扶貧開發。三是鼓勵和支持項目區農民以房屋、宅基地、土地承包使用權、資金、技術等資源,採取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培育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富有活力的旅遊服務經濟實體,創新“公司+農戶”、“公司+協會”等扶貧開發方式,提高鄉村旅遊扶貧的組織化程度,形成規模化、集約化經營。

(五)規範管理,提升鄉村旅遊產品質量

一是建立健全鄉村旅遊扶貧管理體系。把鄉村旅遊扶貧納入農村扶貧開發法律法規管理體系,實現鄉村旅遊扶貧“粗放式管理”向“依法扶貧”規範管理轉變升級。二是建立和完善鄉村旅遊扶貧項目資金申報審批、管理使用、檢查驗收等制度,明確鄉村旅遊扶貧資金支持的對象和範圍,建立扶貧、旅遊、工商、衛生等相關部門管理服務聯席制度。三是走專業合作化道路。以村爲單位成立鄉村旅遊扶貧專業合作社,發揮其在市場開拓、質量管理、教育培訓、價格管理、投訴處理、利益分配等方面的作用。通過“合作社+示範戶”的模式,實行標識標牌、星級評定、收費標準、客源分配等“四統一”規範運行管理。四是強化從業人員培訓。整合旅遊、人力資源、教育、文化等培訓資源,開展經營管理、食宿服務、接待禮儀、傳統技藝、導遊解說、文藝表演、市場營銷等技能培訓,逐步提高鄉村旅遊人才的整體素質。

(六)創新機制,實現扶貧效益最大化

一是創新鄉村旅遊扶貧方式。對貧困戶發展農家樂,在享受鄉村旅遊普惠政策的同時,可以享受d級危房改造、宅基地復墾、高山生態扶貧搬遷、地災救助、三峽庫區移民等政策的疊加扶持。還可以享受扶貧的信貸貼息、低息和無息借款等特殊政策;由企業開發的旅遊景區,政府給予相關扶持政策時,將扶貧責任捆綁給企業。企業必須履行優先吸納貧困戶勞動力就業,收購貧困戶生產的農副產品,門票收入提成用於貧困戶扶危濟困、社保扶貧補助、經濟發展扶持等扶貧義務。建立鄉村旅遊扶貧互助組織,探索無償扶貧資金有償使用機制,實現循環使用、滾動發展。二是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堅持鄉村旅遊扶貧資源集體所有、村民共享。通過制定村規民約、鄉村旅遊扶貧互助組織等方式明確並公示扶貧項目資金使用、利潤分配、項目受益農戶等重大事項,使鄉村旅遊扶貧成果真正惠及貧困農戶。三是建立扶貧項目成果鞏固機制。加強扶貧項目後續管護指導工作,建立“誰所有、誰管護、誰受益”的管護機制,發揮扶貧項目效益。

總之,xxxx鄉村旅遊扶貧要立足生態涵養區發展“三步走”戰略,以“建設長江三峽國際休閒度假中心”總體目標,以白帝城—瞿塘峽景區和天坑地縫景區爲依託,以產業化拓展爲平臺,以發揮鄉村自然生態優勢和人文資源優勢爲重點,發展鄉村旅遊特色產業,走特色化、規範化、品牌化和可持續一體化的道路。

鄉村旅遊的調研報告14

在省、市旅遊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縣切實搶抓雲南旅遊“二次創業”的大好機遇,突出重點打造鳳凰谷、菌子山精品旅遊景區,整合帶動發展鄉村旅遊產業。

**位於滇桂兩省結合部、中國第三大河流珠江上游。全縣國土面積2783平方公里,轄4鎮(丹鳳、雄壁、彩雲、葵山)4鄉(五龍、竹基、龍慶、高良),104個村委會、5個社區786個村民小組,全縣總人口38.78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16.86%,是曲靖市少數民族人口比例最大的縣。東與羅平縣接壌,南與文山州的丘北縣毗鄰,東南同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西林縣一水相依,西南和紅河州的瀘西縣連接,北倚陸良縣。在雲南六大旅遊片區中,**處於滇中與滇東南兩大旅遊片區的結合部,是滇東南旅遊精品線路中的連接環。

1、交通區位優勢。**不僅區位優越,而且交通便捷,距省城昆明174公里,距曲靖120公里,國道324線(高速化)穿越**境內,省道以(且)馬(關)線連通文山、鳳凰谷、菌子山兩大景區和五龍旅遊集鎮,師(宗)彌(勒)公路貫通紅河州周邊縣市,形成了較爲理想的旅遊交通網絡,而四通八達連接全縣4鎮4鄉的鄉村公路爲鄉村旅遊的發展提供了完善的交通條件。

2、旅遊資源優勢。境內羣峯疊翠,溪流縱橫,“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地形、地貌、氣候特徵的真實寫照。這裏自然風光優美,旅遊資源豐富,類別組合好,具有獨特性、差異性和唯一性的鮮明特徵。菌子山景區享有“天然奇石園、天然大花園、天然野果園、天然動物園、天然植物園、天然菌子園”等美譽;鳳凰谷景區是“是世界第一高洞,形象逼真的生命之門,傳說中鳳凰涅磐的地方,中國唯一生命文化主題公園”。隨着旅遊基礎服務設施的不斷完善和宣傳營銷力度的加大,旅遊知名度和影響力逐步擴大,爲鄉村旅遊的發展提供了客源保障。

**不僅自然風光優美,而且歷史文化積澱較深,民族文化濃郁。“帝師故里,楹聯之鄉”的美譽、“十里不同族,五里不同俗”的民族文化的概括和總結以及保留完整的壯、彝、苗、瑤、回等少數民族的民居、服飾、語言、歌舞、禮儀習俗、婚喪嫁娶、節慶活動、生產、生活場景使**鄉村旅遊發展底蘊不斷增強。

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正確領導、關心扶持下,**縣委、政府舉全縣之力、集全縣之智,依託獨特、豐富的旅遊資源,把旅遊業作爲全縣新興後續產業加以培育。到目前爲止已累計投入資金1.2億元,高起點、大手筆打造旅遊產業,品牌效益初步顯現,2008年接待國內外遊客56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2.1億元。2007年7月,劉平副省長率相關部門負責人到**調研時強調指出:雖是初步開發,但搞得很好,很有氣魄,很有水平。按現在的發展思路,再精心規劃,加大投入,重點建設,**就會快速崛起,成爲一個重要的旅遊目的地”。“要把**旅遊列爲旅遊‘二次創業’的重點地區來支持、培育”。**旅遊業已受到廣大遊客、旅遊企業的廣泛關注,市場前景廣闊。

五龍鄉最高海拔2326.1米,最低海拔737米,屬典型的亞熱帶氣候,森林覆蓋率達71%。由於氣候溼熱、生態植被好,天然形成了豐富的旅遊資源,境內自然風光優美,山、林、水、峯、洞、峽、霧等自然景觀,集雄、奇、險、峻、秀爲一體,融山水田園風光爲一色。彙集了**的主要景區景點,不僅有菌子山、鳳凰穀風景區,鄉政府駐地10平方公里範圍內的自然景觀還有天然大佛南丹山、亦真亦幻五龍雲海,萬畝柑桔圓、滿目青衫林,芭蕉滿坡、緬桂飄香,奔波不息的南盤江,萬種風情的五龍河旁,火紅的攀枝花,蒼翠的楠竹林等等。

五龍民族風情濃郁,壯族民俗文化保存完整,獨特的壯族服飾、飲食文化體現了華夷交融與民族凝聚的縮影,每年的農曆“三月三”是壯家人的傳統節日,也是壯家文化集中展示的大舞臺,“三月三”也成爲五龍鄉村旅遊中不可或缺的靚點。

2005年8月8日在全省旅遊集鎮規劃建設會上五龍被列爲全省重點規劃建設的60個旅遊小鎮之一,2007年10月經考評驗收被繼續列爲全省的重點旅遊小鎮。一是明確旅遊發展思路。制定了“轉變觀念建新村、打牢基礎興旅遊、依託優勢強產業、改善環境引外資、明確責任保增收”的'工作思路。近抓優質煙菜米,遠抓特色林果畜,快抓基礎水電路,穩抓三產遊玩樂,達到農業穩鄉、林業強鄉、旅遊富鄉、人才興鄉的目標。充分挖掘稻作文化,創造特色田園風光,鞏固提升農業觀光品位和檔次。二是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綜合新農村建設,重點加快民族文化廣場建設,投資1500萬元,建設集體閒、民族文化表演等爲一體的民族文化廣場,並對水寨實行舊村改造,完善五龍集鎮功能。三是做好旅遊“水”文章。依託五龍豐富的水資源,加大水資源的保護力度,開設水上娛樂、漂流項目,創造名副其實的高原水鄉。四是成立五龍文工團。大力挖掘以民族歌舞爲主的民族文化,讓遊客在領略自然風光的同時,體驗壯家獨特的民居、民俗文化,營造濃郁的民族風情旅遊氛圍。五是持續加大生態建設力度。結合旅遊業開發,走建管並重的路子,提升森林覆蓋率。六是品牌營銷、以節促旅不斷提升五龍旅遊知名度。自2001年以來,持續成功舉辦了九屆“三月三”民俗文化旅遊節。在壯族傳統的、盛大的、最具民族特色的“三月三”節日裏,開展民族歌舞表演,篝火晚會,情歌對唱,潑水狂歡,竹筏漂流等特色鄉村旅遊活動,吸引大批遊客紛至沓來。已成爲曲靖市知名度最高的節慶活動之一。七是圍繞“吃、住、行、遊、購、娛”旅遊六要素,抓好旅遊文化產業“六個一”的開發利用,即開發好具有民族特色的一桌菜餚、一本畫冊、一個故事、一支舞蹈、一首歌曲、一份紀念品。加大民族手工藝品、壯族服飾等特色旅遊產品的開發力度。

隨着**旅遊的不斷升溫,採取政府扶持發展、農戶自主經營的模式,一批傳承了壯族杆欄式建築風格,兼具休閒、娛樂爲一體的休閒度假型“農家樂”和家庭式“農家樂”迅速發展。由於獨特的壯家風味和優質的服務,生意異常火爆,深受遊客歡迎,五龍水寨、菌子山小法塊80餘傢俱有“農家樂”特色餐飲企業,成爲**鄉村旅遊的新亮點。

一是**旅遊產業發展資金嚴重緊缺,以旅遊開發公司等爲業主單位開發建設的項目欠債3000餘萬元,欠債壓力過大。

二是對鄉村旅遊投入不足。我縣是一個經濟欠發達縣,財政十分困難。在對主要景區投入的同時,對鄉村旅遊的發展投入不足,不適應鄉村旅遊發展的趨勢。

三是對鄉村旅遊發展引導不夠,農戶投入自覺性較差。

四是鄉村旅遊配套設施不完善,還未形成良好的產業格局。

請省市旅遊主管部門把**鄉村旅遊列爲全省重點地區給予項目資金扶持。

請省市旅遊主管部門加強指導,特別是市場拓展方面的扶持幫助。

鄉村旅遊的調研報告15

今年3至4月,常委會組成了以李桂珍爲組長的調研組,採取聽取彙報、召開座談會、實地察看等形式,深入我市有關部門和各縣(市、區)開展鄉村旅遊發展情況專題調研,赴我區恭城縣和浙江省桐廬縣、安吉縣學習考察有關鄉村旅遊發展的先進經驗。現將有關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梧州市鄉村旅遊發展主要情況

近年來,梧州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視鄉村旅遊工作,分別出臺了相應的財稅、土地、投融資政策,扶持和推動鄉村旅遊發展,農村產業多元化逐步形成,較好地促進了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

(一)鄉村旅遊初具規模

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有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1個(蒙山縣)和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1個(石表山景區);廣西生態旅遊示範景區1家(石表山景區);廣西星級鄉村旅遊區9家;廣西星級農家樂32家;廣西農業旅遊示範點5家;廣西森林人家2家。其中:有廣西五星級鄉村旅遊區2家、四星級鄉村旅遊區4家,五星級農家樂1家,四星級農家樂10家。全市鄉村旅遊年營業額6750多萬元,直接帶動就業6815人,間接帶動就業2536人,帶動農民增收效果顯著。

(二)鄉村旅遊集聚區逐步形成

梧州市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結合扶貧攻堅戰的開展,明確鄉村旅遊發展的定位,合理佈局,加大投入,分類指導,促進鄉村旅遊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科學引導鄉村旅遊向縱深發展。通過開展美麗鄉村、生態鄉村、宜居鄉村、扶貧攻堅戰等一系列活動,加大了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力度,有效地促進了旅遊產業與鄉村相關產業的有機融合,爲鄉村旅遊業的發展營造了良好氛圍和條件,逐步形成了蒙山鎮髙堆村、梨埠鎮沙地村、糯垌鎮古河村、天平鎮新馬村、倒水鎮三貴村、龍圩鎮念村等鄉村旅遊集聚區。

其中:蒙山鎮高堆村有四星級農家樂2家,二星級農家樂1家,5公里範圍內還有廣西五星級農家樂1家,四星級農家樂3家,而且鄰近永安王城國家4A級旅遊景區;蒼梧縣梨埠鎮沙地村形成了農業產業化、規模化模式,帶動經濟發展,該村的仙蹟桃花島廣西四星級鄉村旅遊區爲我市鄉村旅遊區的示範點;岑溪市糯垌鎮古河村依託良好的區位條件和農業資源優勢,打造以農業休閒、鄉村度假、養生康體、休閒娛樂等爲主體功能的生態鄉村旅遊區;藤縣天平鎮新馬村有明督師袁公袁崇煥故里紀念碑等,1988年北京商戰旅遊單位,把新馬村選入中國旅遊風景名勝大典長洲區倒水鎮三貴村依託碧浪灣建設鄉村旅遊項目,帶動貧困人口就業;龍圩區龍圩鎮念村依託蒼海旅遊度假區的建設,逐步實現旅遊脫貧。

(三)品牌打造初顯效應

梧州市涌現出了一批特色鮮明、初具規模、影響較大的鄉村旅遊點和特色旅遊名村(鎮),如長坪水韻瑤寨鄉村旅遊區、道家村鄉村旅遊區、仙蹟桃花島鄉村旅遊區、萬聖和漁家樂等爲廣大遊客所熟知。以特色鄉村旅遊點爲吸引物,以城市爲依託,以旅遊大通道爲紐帶,形成了生態鄉村民俗遊、漁家風情遊、長壽養生遊、古鎮古村休閒觀光遊等特色精品線路。鄉村旅遊不僅創出了特色,而且發揮了品牌的市場效應。

藤縣道家村原爲貧困村,20xx年,在市、縣有關部門的引導下,石表山景區進村投資建設鄉村旅遊區,修建十多幢農家客棧,建設影視文化區,建設廉政教育基地、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挖掘孝文化、廉政文化策劃旅遊體驗項目。通過政府的扶持和石表山景區的帶動,於20xx年成功創建梧州市第一家廣西五星級鄉村旅遊區。

蒙山縣長坪鄉充分利用長坪村的'獨特民俗風情資源、生態旅遊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建設相應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招商引資建設天鵝湖賓館,鼓勵當地大學生返鄉就業。通過兩年多的建設打造,於20xx年成功創建廣西五星級鄉村旅遊區。

蒼梧縣沙堤村仙蹟桃花島鄉村旅遊區建設運營主體爲農民合作社,村民以資金或土地折算入股,統一經營管理,獲利分紅。這個經營模式有效整合鄉村土地資源,長遠規劃發展鄉村旅遊,提升村民參與積極性。20xx年春節期間,仙蹟桃花島共接待遊客5.46萬人,營業收入達35萬元。

二、梧州市鄉村旅遊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我市人民政府的積極推動下,我市鄉村旅遊業有了較大發展,但是,還沒有真正形成產業化經營,整體推進不力,發展效果還不夠理想,在促進農村發展、帶動農民增收方面,尚有很大發展空間。

(一)特色不鮮明

從近兩年的鄉村旅遊等級評定工作中可以瞭解到,很多鄉村旅遊企業沒有在特色方面下功夫,特色旅遊體驗項目策劃欠缺。鄉村旅遊靈魂農(農業)、俗(民俗)、情(風情)、趣(趣味)、真(自然)沒有做出來,吸引力不足、生命力不強。我市的貧困村也存在特色旅遊資源不足,旅遊開發乏力的問題。

(二)發展模式滯後

我市鄉村旅遊點大部分以餐館、養殖小戶自發經營爲主,沒有長遠的發展目標,也沒有很好地整合周邊農民資源,導致鄉村旅遊點建設規模小、發展緩慢、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薄弱。我市各部門的扶貧資金沒有很好地融合到一起,分散幫扶、項目分散建設,沒能形成合力。

(三)基礎設施薄弱

我市鄉村旅遊交通條件差,鄉村旅遊重點村進村道路、綠化帶、停車場、廁所、垃圾污水處理等基礎服務設施薄弱。大部分鄉村旅遊點沒有公共交通到達,鄉村旅遊業損失了一大部分沒有車的消費羣體,造成周末集中出行的現象,週一至週五冷冷清清,週末停車場不夠用的尷尬現象。

(四)經營水平不高

鄉村旅遊經營者和從業人員以本地及周邊村民爲主,大多數文化水平不高,整體素質偏低,經營管理水平和旅遊服務質量不高;從全市層面來看,具有現代經營管理素質的鄉村旅遊企業管理人才和優秀旅遊服務人員十分缺乏,鄉村旅遊產品開發、營銷推廣人才嚴重不足。

三、推進鄉村旅遊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完善規劃,推進向產業化發展進程。

我市人民政府要進一步提高對鄉村旅遊業在促進農村發展、農民增收重要性的認識,結合扶貧攻堅戰的推進,對我市鄉村旅遊資源進行排查摸底,制訂鄉村旅遊長遠發展規劃,把鄉村旅遊作爲促進農村發展、農民增收的一項主導產業,整合資源,統籌推進,根除鄉村旅遊業發展各自爲政、分散經營、推進不力的弊端,市、縣、鄉三級齊抓共管,形成整體合力,推進鄉村旅遊向產業化發展,確保鄉村旅遊業健康穩步發展。

(二)政府主導,形成廣泛參與發展格局。

各級政府要充分發揮在推動鄉村旅遊業健康發展的主導作用,重點選擇一些鄉村旅遊、人文、民族、民俗的優勢資源,向社會和企業推介,充分利用好社會和企業的力量,形成政府引導、企業爲主、農民參與的發展格局,促進鄉村旅遊業快速發展。在這方面,浙江省桐廬縣、安吉縣的先進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桐廬縣、安吉縣政府把一些古建築、民俗的優勢鄉村旅遊資源向社會和企業推介,吸引企業資金整體購買這些古建築、民俗的優勢鄉村旅遊資源,政府明確古建築、民俗的保護要求,確定企業開展古建築、民俗鄉村旅遊項目建設方向,企業完成項目建設後,原古建築、民俗的農民作爲企業員工,參與經營,使鄉村旅遊業成爲促進農村發展、農民增收的一項主導產業,有力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曾在去年召開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江南水鄉烏鎮就是這一發展模式的典範。

(三)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影響我市鄉村旅遊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如蒙山縣長坪鄉水韻瑤寨鄉村旅遊區的道路,山高路窄彎多,使一些旅客望而卻步;藤縣石表山景區道路達不到二級路的標準等,都嚴重製約了鄉村旅遊的發展。各級政府要進一步整合資金,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這方面,我區的恭城縣和浙江省的桐盧縣、安吉縣都有很好的經驗值得學習和借鑑,他們把有限的資金整合後向鄉村旅遊重點項目傾斜,以點帶面,逐步完善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道路建設方面,鄉村旅遊道路多爲地方管轄,單靠我們本級財政投入,財力有限,難以取得根本改善。我市有關部門要大力爭取上級資金支持,推進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建設。自治區爲了促進旅遊業發展,設立了旅遊發展基金,在開展扶貧攻堅戰中,也有一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專項資金,一定要大力爭取,與我們本級資金配套,加大投入,爲推進鄉村旅遊發展夯實基礎。

(四)依託資源,打造鄉村旅遊優勢品牌。

要充分利用好我市農業基礎好、優質農副產品衆多的優勢,自然、生態、山水等鄉村旅遊資源十分豐富,要在特色上做好文章,充分體現本地鄉土特色,打造鄉村旅遊優勢品牌。各縣(市、區)可以選擇一些具有顯著特色的景區景點,做好發展規劃,設計好鄉村旅遊線路,穩步推進,不斷完善,把優質旅遊線路串聯起來,形成鄉村旅遊精品線路,推進特色旅遊名縣、名鎮、名村建設,打造鄉村旅遊優勢品牌,使鄉村旅遊真正成爲促進農民增收的一項主導產業。如蒙山縣是中國長壽之鄉、中國中老年養生基地、全國最美生態旅遊示範縣等,優勢鄉村旅遊資源豐富,20xx年7月蒙山縣被列入20個創建廣西特色旅遊名縣以來,做好特色文章,逐步打造出長壽養生、歷史文化、武俠文化、農業觀光等特色旅遊品牌,廣西特色旅遊名縣穩步推進,20xx年接待遊客約8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約8億元。

(五)強化服務,推動鄉村旅遊提檔升級。

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充分利用好新聞媒體,加大宣傳力度,每年都投入一定的資金進行市場宣傳推廣,提高我市鄉村旅遊的市場認知度,廣泛吸引遊客。加強鄉村旅遊管理人才和從業人員的培訓,做好鄉村旅遊營銷的指導和協調工作,提升鄉村旅遊管理水平,引導遊客從食宿、觀光向休閒、度假轉變,促進鄉村旅遊提質增效。鄉村旅遊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服務和引導。如浙江省安吉縣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中,加強服務和引導,建築設計部門根據本地特點,爲農民做好幾十種類型的房屋設計,每當農民建房時,都爲農民提供無償設計,經過多年的引導和服務,逐步形成了地方特色鮮明、整齊劃一的新農村村落,對遊客來說,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能夠有力地促進了鄉村旅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