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學校不適合每個孩子

前言:因爲中國的應試教育模式在短期內不能完全改變,考重點大學仍然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所以家長們都想把孩子送進升學率高的學校,但是學校的好壞並不是針對所有的孩子;因爲每個孩子的個人發展和性格的不同,我們應該給他們選擇適合他們的學校而不是一定要好的學校。

好的學校不適合每個孩子

學校環境中有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之分。物質環境指的是學校的校園校舍、實驗設備、圖書資料、運動場地等。精神環境指的是學校的校風、教學質量、教師的師德素養和教學水平、班集體的風氣、班內同學間的關係等。

一個教學質量中等的學校,對普通孩子是合適的學校環境,而對超常少年則是不利的學校環境。某些學校裏個別教師師德素養差,有主見、自我控制能力強的孩子不會受影響;沒有主見、心理脆弱的孩子,就可能產生牴觸情緒,進而導致害怕老師、害怕這個老師的課,最後逃這個老師的課。

一個自主性、獨立性較強的學生,在和同班同學交友中,既可以學到他人長處,還可以幫助比自己差的學生;相反,一個內向、懦弱、膽小的孩子,與同班同學交友,和好的同學可以學好,和壞的同學就會學壞。

成績中等的孩子,進入“好”學校並不一定是好事。“好”學校的教學進度安排,往往比一般學校都快、學習任務重,中等成績的孩子在這種學校會跟不上教學的進度,心理壓力大,最後導致孩子成績下降。即使孩子有一點兒進步,但由於這種學校整體水平高,孩子的微小進步顯示不出來,孩子的名次仍舊靠後。這樣會直接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如果中等成績的孩子進入一箇中等水平的學校,他可能始終處在班級的前列,心理上會經常產生成功後的喜悅,對孩子的成長十分有利。

社會環境很無奈

一個心理素質好的孩子,一部差的電影、一個壞的朋友,並不會給他什麼壞的影響,他有自覺抵禦的能力;一個心理素質差、自覺性差的孩子,一種好的社會風氣、一本好的小說,也難以給他產生好的影響。

所以,要教育好孩子,不要和孩子一起去埋怨學校,也不要去埋怨社會,而應該從提高自己孩子的社會免疫能力、提高抵禦不良環境影響的能力入手。

小編總結:在孩子由幼兒園到國小的轉變不可太快,在一段時期主要形成學習和作息的習慣,強迫孩子馬上進入學習的狀態會讓孩子產生厭學的心理。所以在選擇國小時可以選擇校風好,注重孩子能力培養的學校,不要寶寶讓過早的感到升學的壓力。

一個家長學習與社交的平臺,爲家長自身年教育和成長提供多元化的服務。社區的理念是隻有家長好,纔有孩子強。另外,好家長社區會不斷邀請家庭教育的相關行業專家與家長們進行互動交流;也會爲家長之間交流創造空間,比如會陸續設立旅遊、健康、美食等多個圈子供大家就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爲家長也提供一個自身身心健康、釋放壓力的空間。好家長社區希望成爲家庭教育和家長成長的長期幫手,爲了孩子,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