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農村調研報告

經濟大發展,人口大流動,這是當代社會的大趨勢。隨着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山區農民洗腳上田,拋家棄子進入城市務工,在形成龐大的“農民工”隊伍的同時,也孕育出一個特殊而又脆弱的社會羣體——農村留守兒童。梅州作爲經濟欠發達的山區市,這個羣體尤爲龐大。爲了準確瞭解農村留守兒童現狀,我們市、縣兩級關工委、教育局組織了專題調研組,用了半年的時間,對全市農村留守兒童進行“拉網式”的調查,並重點解剖了8個山區鄉鎮留守兒童的狀況。調查中,我們通過召開學校校長、班主任座談會、走訪留守兒童家庭、與家長和監護人對話交流、與留守兒童談心交心,找村鎮幹部瞭解情況、發放問卷調查表等形式,基本摸清了農村留守兒童的狀況。調查中,我們深深感受到: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已經成爲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它關係到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關係到社會的和諧穩定,關係到未來勞動力的素質,關係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我們認爲,解決留守兒童的狀況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梅州農村調研報告

一、 農村留守少年兒童的狀況

爲了增強調查的可操作性,我們把調查的對象縮小到父母雙方外出打工,國小到國中階段的留守少年兒童上。從調查的情況看:全市在校國小、國中學生568463人,留守兒童有126391人, 2

佔全市國小、國中學生總人數的22.2%。其中,與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留守的有102200人,佔81%,在親戚朋友家寄養的有24191人,佔19%。從留守少年兒童的分佈情況看,有“五高五低”現象:邊遠山區高於附城地區;經濟發展快的地區高於發展慢的地區;地少人多的地區高於地多人少的地區;國小留守學生高於國中留守學生;村級國小高於中心國小;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寄養的高於學校、親朋託管的。豐順、大埔、五華三個山區縣,留守兒童的數量均超過32%。重點調查的8個山區鎮,留守兒童數量超過40%。梅縣鬆源鎮,留守兒童佔42%;大埔洲瑞鎮佔46%;豐順埔寨鎮佔40.5%;幾乎每2名國小—國中的學生中,就有1名留守兒童。

二、 農村留守兒童的突出問題及其原因

(一)親情失落,導致留守兒童心理失衡,性格扭曲。我們抽查了九個山區中學留守兒童與父母聯繫的情況。一年內與父母見面兩次以下的佔86%,每月電話聯繫不足兩次的佔84%,父母外出打工五年以上的佔64%。在這種“親情飢渴”環境中成長,留守兒童心理障礙和性格缺陷顯而易見,主要表現在:一是內向孤獨。由於父母長期不在身邊,他們高興時無人分享,痛苦時無人分擔,困難時無人分憂。久而久之,慢慢形成了孤獨、內向、鬱悶的性格。不愛說話,不願交朋友,難以和老師、同學溝通,自我封閉、獨往獨來;二是自卑懦弱。他們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因孤獨而自卑,因失落而懦弱,受不得委屈,經不住挫折。 3

輕則傷心落淚,重則自暴自棄,甚至走上厭世輕生的道路。大埔實驗中學,去年一個月內兩起跳-樓的學生,都是經不起生活挫折而走上輕生道路的留守兒童。三是固執任性。相對獨立的環境,養成了“獨立”的個性,獨立判斷是非,獨立思考問題,很難聽得進祖輩的勸告和老師的批評,自我意識強,逆反心理嚴重。在家常吵架,在校常頂嘴。四是感情冷漠。因爲缺少愛,體驗不到愛的溫暖,因而他們很少去愛別人、愛集體,對人感情冷漠,對事缺少熱情,不願或很少參加集體活動。五是暴躁衝動。特別是平時好強、好動的孩子,在無人管束後,變本加厲、唯我獨尊,愛發脾氣,在家驕橫,在校霸道,少數甚至結幫拉派,打架鬥毆。

(二)監管失職,造成留守兒童無心向學、成績滯後。教育的基礎是家庭。而農村留守兒童81%以上與祖父母、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這些祖輩有的年邁體弱,無力管教;有的文化程度低,不會管教;有的怕管出問題,不敢管教;有的孩子不聽話,沒法管教。我們對監護人進行抽樣分析,發現他們的管教方法主要有四種類型:一是科學管教型,佔6%。這部分人主要是城市退休,回老家居住的幹部或教師。二是放任自流型,佔23%。這部分主要是年邁體弱的監管人,他們對孫子輩的管教以吃飽穿暖爲原則,以不生大病爲原則,以安全回家不出事爲原則,對孫兒的學習情況、在校表現、道德品行無暇顧及或很少過問。三是溺愛遷就型,佔64%。這部分主要是外出打工收入較高的家庭,他們用物質生活上的滿足彌補兒童精神生活的空虛。他們對孫輩百依百 4

順、要啥給啥,生怕他們凍着餓着,寧可老人省吃儉用,也要讓孩子吃飽穿暖。對他們的缺點和過失,縱容遷就。四是簡單粗暴型,佔7%。這不忍主要是文化低、家庭生活比較困難的監護人,他們把自己的苦衷和不滿轉嫁到孩子身上,輕則訓斥,重則打罵、體罰。以上管教方法,使留守兒童產生“學好無人誇,學壞無人罵,學不學無所謂”的思想,無心向學,上課不認真,課後不完成作業,甚至遲到、曠課、厭學、逃學、輟學。國中階段留守兒童在校率呈下降趨勢,學習成績也普遍差於非留守兒童。從我們抽樣八間農村鎮中心國小的情況看,留守兒童成績好的只佔15%,中下成績佔85%。

《梅州農村調研報告》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