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產業調研報告

在生活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食用菌產業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食用菌產業調研報告

食用菌產業調研報告1

××縣位於吉林省東部風景如畫的長白山東麓,隸屬於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全縣幅員面積9,016平方公里,是吉林省區域面積第二大縣,轄9個鄉鎮,2個街道辦事處、和三個國營森工企業。全縣總人口26萬,居住着漢、朝、滿、回等10多個民族,屬多民族聚居的縣份。全縣境內大多是山區林地,森林資原極其豐富,森林覆蓋率達到了89.2%。氣候

屬中溫帶溼潤溫涼氣候區,大陸性氣候顯著,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3.9℃,年平均10℃以上活動積溫爲2473℃,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年平均無霜期135 天。野生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氣候特徵非常適宜食用菌生長。

一、食用菌產業發展現狀

××縣的食用菌產業發展已有多年的歷史, 1979年曾被國務院授予“木耳千擔縣”的稱號。90年代末,根據“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政策,結合我縣實際,縣委做出了“建設食用菌大縣、發展黑木耳產業”的決策,經過多年的努力,××縣黑木耳產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生產規模迅速擴大。我縣於1995年,被國家命名爲“中國黑木耳之鄉”;20xx年我縣成功的舉辦了“中國首屆黑木耳節”,極大地推動了我縣食用菌產業的發展;20xx年和20xx年,我縣被中國食用菌協會分別評爲“全國食用菌生產優秀基地縣”、“小蘑菇新農村建設優秀示範縣”、“全國十大食用菌主產基地縣”,天橋嶺鎮被評爲“食用菌生產優秀基地鎮”。截止到20xx年末,全縣黑木耳栽培總量達到2億袋,產量達8000噸,實現產值3.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5%、56%和64%,從業戶數5,198戶,農民人均增收1800元,佔全縣農民人均收入的43%,已建設規模在500萬袋以上的標準化黑木耳示範園區8個,食用菌協會發展到12個,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發展到6個,經紀人150多人,黑木耳產業已真正成爲帶動全縣農民增收致富效益最高、時速最快的支柱產業。

二、基地和龍頭企業建設情況

多年的產業生產實踐中,我們深深的體會到,實現農業產業化,基地建設和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非常關鍵,重點是做好產品精深加工,如果基地建設跟不上,產品質量就不可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和發展,如果沒有龍頭企業的'帶動,或是龍頭企業的帶動能力不強,必將影響產業發展。幾年來,我們始終堅持 “招商引資,大力扶持,放手發展,不斷提高”的原則,實施名牌戰略,加強了對標準化生產基地和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五年共投入上億元,先後對延邊丹華山珍食品有限公司、長白山綠野森健食品有限公司和天橋嶺綠嶺食品有限公司、吉林延邊林業集團天橋嶺林業有限公司食品加工廠,進行了技術改造,激發了企業活力,提高了產品質量和生產加工能力,生產的丹華牌、山裏友牌等系列產品,曾多次獲得國家、省、地區名牌產品稱號。其中,我縣丹華公司生產的“丹華”牌食用菌系列產品遠銷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和國內41個城市。該公司在20xx年12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評爲農產品加工企業技術創新機構;20xx年11月被全國食用菌協會評爲“農業產業化優秀龍頭企業”;20xx年5月被吉林省綠色食品領導小組評爲“全省先進綠色食品企業”;20xx年1月公司管理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取得了美國fda食品認證,出口企業食品衛生登記證。20xx年,我縣又引進俄羅斯北龍集團和吉林省洪德堂濟邦製藥有限公司,分別投資20xx多萬,注資建廠,生產黑木耳保健食品,通過幾年的努力,使我縣的龍頭企業已發展到六家,帶戶功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確保了產品暢銷,全面推動了我縣食用菌產業的發展。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強領導,完善組織機構建設

我縣爲了更好的發展黑木耳產業,成立了以主管縣長爲組長,有特產、供銷、林業、金融、質量技術監督局等相關部門參加的黑木耳產業開發領導小組,成立了黑木耳產業發展辦公室,各鄉鎮也都成立了相應的機構,配備專人管理,抓全縣食用菌生產,使產業生產得到了有效的組織保障。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動黑木耳產業發展

爲鼓勵更多人從事黑木耳產業生產,××縣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幾年來,先後投入3000多萬元,對黑木耳產業實行政策扶持,20xx年,縣裏集中了財政扶貧資金、少數民族發展資金、扶貧開發資金,實行了整村推進、連片開發政策,全縣投入400萬元,新增木耳鍋120多個,解決了部分村屯羣衆生產木耳所需的部分設備,爲木耳產業快速發展創造了先決條件;爲種植戶協調生產資金200多萬元,解決了部分羣衆生產資金不足的問題;爲龍頭企業丹華公司再投入資金280萬元,進行了技術改造,維修了廠房,進一步提高了生產能力

食用菌產業調研報告2

XX年以來, xx市掀起了種植食用菌的熱潮。XX年生產規模更由XX年的2500萬棒猛增到4000萬棒。食用菌究竟爲何物?食用菌生產形勢究竟怎麼樣?效益如何?有沒有發展前景?帶着這些問題,我在實習期間,對遵化市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情況進行了調查。

一、食用菌的發展史以及在x市的發展情況

菌類食用在我國已有3600多年的歷史。自商周時期,菌菜就作爲山珍,成爲奴隸主的奢侈品。直至晚清,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菌菜以其山珍的地位和獨特的個性魅力,征服了數代帝王。但他們一直是食用野生菌。自20世紀初法國在雙孢菇純菌種的分離培養方面首告成功,日本在20世紀20年代末首先製成了香菇的純菌種,人工種植的食用菌開始風靡世界餐桌,並形成產業。荷蘭、美國、日本等一些發達國家的食用菌生產趨於工業化和集約化。目前,全世界的食用菌年產量約1600多萬噸。

在我國,從白山黑水到青海湖畔,從天山南北到日月潭邊,除海南未見報道外,食用菌在其餘各地均有種植。人工種植品種有320多個,形成大規模商業性種植的有香菇、雙孢菇、平菇、木耳、靈芝、雞腿菇等15個。而其中的兩大主要菌類則是東北黑木耳(遼寧最多)和華北(河北)、華中(河南)、華東(浙)、華南(福建)的香菇。目前,全國有食用菌主產基地縣(市)近200個,大中型加工企業XX多家。年產食用菌1038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65%.其中,出口43.3萬噸,其餘均爲內銷。

在河北,食用菌產量前三名的爲靈壽縣、平泉縣、遵化市。其中,靈壽縣主要生產金針菇,年產7.5萬噸,產值近6億元。平泉縣主要產品是滑子菇,年產4萬噸,產值4.4億元。國家農業部批准的唯一的中國北方食用菌交易市場設在該縣。遵化市主要生產香菇,年產2.5萬噸,產值約7500萬元。

遵化市的食用菌生產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至今,經歷了兩次高潮。1994年,該市西留村鄉籌建了第一家規模食用菌生產企業,當時的技術不完善,產量也不高,但市場價格較高,每市斤達到3-5元,效益較好,2分地掙3萬,畝純掙10萬,食用菌種植開始向遵化市其他鄉鎮擴散,形成了種植食用菌的第一次高潮。但是,由於當時的大部分羣衆對這一新鮮事物持觀望態度,以及技術不成熟等其他方面的原因,沒有形成大氣候。沉寂了幾年後,從XX年開始,因平安城鎮平一村種植食用菌獲得較好收益,從而帶動了平安城鎮、東新莊鎮農民種植食用菌,並迅速擴散到全市。XX年,遵化市種植食用菌的鄉鎮達到18個,規模達2500萬棒。其中,平安城鎮1200萬棒、東新莊鎮600萬棒、劉備寨鄉200萬棒,其餘爲石門鎮80萬棒、蘇家窪鎮80萬棒。XX年,增速更爲迅猛,全市新建大棚1220個,其中平安城鎮、東新莊鎮、劉備寨鄉新建1167個。僅平安城鎮就增加834個,增加產能1300多萬棒。預計今年全市可突破4000萬棒,產量4萬噸,產值1.2億元。種植食用菌已經成爲當地農民致富的主要途徑。

二、食用菌的主要功用

食用菌含有豐富的營養,具有高蛋白質、低鹽、低糖、低脂、低熱,富含藥用物質、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素等特點,被稱爲“素中之葷”.如蘑菇、猴頭菇、銀耳等,早就被稱爲“山珍之王”、“庖廚珍品”.研究發現,食用菌子食體的蛋白質含量約爲鮮重的3%-4%,乾重的20%-40%,介於肉類和蔬菜之間,並含有豐富的氨基酸,所以,在國際上被認爲是“最理想的蛋白質和組合營養來源”.據調查,大衆餐館的菜食原料中,有近25%的'原料來自食用菌,並且呈上升趨勢。到XX年,北京食用菌餐館已經達到200多家,有80%的大中型餐館、賓館有食用菌菜譜和配菜。

每棒食用菌可採2斤鮮菇。去年遵化市香菇最高產地批發價格爲每斤2.2元,最低爲1元,平均價格爲1.5元左右。每棚放2萬棒,銷售收入約爲2×1.5×XX0=60000元。單棒銷售收入爲1.5×2=3元。單棒純利潤約爲3-1.25=1.75元。

如果不計算家庭勞動力成本,每年每個大棚毛利潤爲:銷售收入(6萬元)-經營成本(2.5萬元)=3.5萬元。

新建大棚當年可以收回成本,建築成本、管理成本低則可獲部分利潤。從第二年開始,不計算家庭勞動力費用,年毛利潤可達3.5萬元。如果大棚建築採用的是較低成本的鋼筋而不是鍍鋅管,收益會更高,但是,因爲使用年限短,折舊費用也高。

(四)相關經濟效益

種植食用菌帶動了其它產業的發展,產生了廣泛的經濟效益。僅以平安城鎮爲例。一是流通領域。每年需要100多萬元的更換用塑料膜。今年爲發展食用菌,建築用鋼材需求折算爲XX多萬元,潛水泵也需要近900臺,價值36萬元。塑料繩、鐵絲等也有大量需求。二是交通運輸業。每年僅制棒就需要37500噸木渣,大部分要到外地採購木料自己加工,或是直接從外地採購木渣。即使是採購木料,按每車載重10噸計算,需要出動3700多輛車次,另外每年需要從等地調運草簾5300噸,也需要近1000輛車次。三是解決了部分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問題。據估算,在制菌棒期間,就需要20萬個勞動日,因平安城鎮內的勞動力不足,需要到堡子店、石門甚至玉田、薊縣等地招收3000到4000名勞動力。建築大棚,製造蒸籠、鍋爐、接種箱,打井等也安排了大量勞動力。同時,大量的外來勞動力和收購食用菌人員,也帶動了餐飲業的發展。

三、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前景

遵化市目前的食用菌種植品種中,香菇佔90%,其餘爲白靈菇、雙孢菇、茶樹菇等。香菇在遵化市種植歷史已經有10餘年,是目前技術比較成熟,價格比較穩定的菌種。產量位居全省首位,佔全省總產量的30%以上。但是,如果放在全國看,遵化市的食用菌產量只佔0.24%.

XX年,全市食用菌總產2500萬棒,到XX年7月,生產能力猛增至4000多萬棒。大量增長的食用菌生產能力是否會造成供大於求,增產不增收,挫傷農民積極性,最終影響該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一)從市場價格分析

一是國際價格。我國食用菌出口,1995年爲30萬噸,XX年爲47.6萬噸,XX年爲38萬噸,創匯卻分別爲9億、6億和4.6億美元,平均噸價爲3000美元、1255美元和1213美元,呈現明顯下降趨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國外相關質量指標很多,而我國的標準體系還不健全甚至落後。資料顯示,目前僅在農藥殘留限量指標上,國際食品法典有2572項,歐盟有22289項,美國有8669項,日本有9052項,而我國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只有484項。所以,大大影響了食用菌的出口價格。如果我們加大食用菌生產標準化推行力度,產品符合了國際市場標準要求,價格也會相應提高的。二是國內價格。根據中國農業信息網價格之窗的數據庫,XX年6月至XX年2月國內大中城市農貿批發市場香菇價格一直呈上揚態勢,今年2月後開始下滑,但價格仍高於去年。南方菇品市場今年以來最低價格爲6月下旬的5元/斤,遠高於去年最低價格6月的2.5元/斤。而今年最高價格6元/斤也高於去年的最高價格5.5元/斤。香菇作爲常規品種,價格波動幅度小,價格是相對穩定的。今年上半年,北京香菇價格同比上漲30%.

(二)從市場需求分析

一是國外市場。香菇市場主要是日本、北美和歐洲。日本對我國香菇輸入底線爲鮮菇2.5萬噸,幹菇爲8000噸左右。美國和加拿大銷售呈上升趨勢。歐洲人喜歡吃蘑菇,但是,在華人飲食文化影響下,尤其是歐盟國家多達8000家的中國餐館,對香菇、木耳的消費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以上國家的香菇消費以華人爲主,比較穩定,隨着華人的不斷增加,消費量也會上升。二是國內市場。飲食習慣和經濟發展水平有着密切關係,在上世紀60年代,日本在戰後經濟增長時期,香菇消費就表現了高速增長。目前,我國人均消費香菇不到12克,分別是日本人的1/5,香港人的1/10.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習慣的改善,全國範圍內的消費量正在以10%的速度增加。以上海市場爲例,上海市場鮮菇消費量每年上升15%,XX年冬季,幹菇消費量同比增長25%,單價上升12%.

(三)從遵化市的產量分析

如前所述,遵化市的香菇產量只佔全國的0.24%,所以,遵化市增加的香菇產量根本不會對市場造成影響。此外,因爲各地有各地的水土特點和種植習慣。比如,靈壽縣就因爲當地氣候的原因,沒有發展香菇種植。唐山境內,遷西縣就以種植慄蘑爲主,灤縣以種植杏孢菇爲主,灤南縣以種植白靈菇爲主。即使全國的香菇產量均有增加,但是消費量也在增加,兩者相抵,價格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與其他地區相比,遵化市的香菇生產成本較低。況且,香菇是一種可以加工的產品,如果鮮銷不暢,還可以烘乾,也可以醃漬,不至於造成較大損失。

四、關於促進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建議

(一)大力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

就國際市場看,加入wto後,國際貿易量不斷增加,這既爲我們發展出口創匯提供了機遇,也把一個嚴峻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世界市場尤其是歐盟國家對進口產品的質量要求非常嚴格,尤其是對農產品的有機物殘留方面,標準近於苛刻。就國內來看,實施標準化生產也是一個遲早的問題。如北京等大城市,農產品檢驗的項目也在逐漸增加。一步領先,步步領先。如果不盡早推行標準化生產,我們已經形成氣候的食用菌產業遲早會被淘汰出局。所以,應設立食用菌標準化生產辦公室,靠掛在農村經濟局或科學技術局,由專人負責食用菌生產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早動手,早受益。

(二)及早建立食用菌交易市場

目前,遵化市的食用菌銷售主要處於小規模、散銷售階段,基本上“送出地頭”,還沒有真正“走進市場”,生產者的利益難以得到有效保證。所以,應該把建立食用菌交易市場提到議事日程。如平泉的食用菌交易市場,每年春、秋、冬三季,商賈雲集。除能節省銷售費用,還可以帶動本地菌種、原料的銷售,延伸產業鏈條。河南一省就建立了10餘個市場,西峽、鄭州兩個市場年交易額達20億元。而泌陽縣已經形成了產業鏈條,遵化市菇農用的錛渣機、裝袋機,甚至是小小的菌袋,都要從那裏購買。如該縣生產的錛渣機,原理與礦山粉碎機沒有太大區別,但最高價格爲一臺20萬元左右。從遵化市的工業基礎看,完全可以自己製造。但因爲市場有限,沒有廠家願意生產。如果建立了食用菌交易市場,不僅可以提高銷售價格,還可以極大地帶動需求,拉動市場,延伸產業鏈條。

(三)儘快對食用菌進行加工利用

目前,遵化市的食用菌只是初級產品,產業鏈條短,附加值低,經濟效益差。例如,一斤鮮菇市場價格爲2元左右,到飯店餐桌上一盤可賣15-20元,一斤可做兩盤,增值達10-20倍;保鮮出口,大約增值10倍;加工成罐頭,可增值50%-200%;如提取多糖可以增值上百倍。所以,遵化市應儘快走出“出棚進籃、出籃進車、出車進市”,由“農田工廠”進“農貿市場”的原始銷售階段。建議抓緊扶持建立1-2家較大食用菌深加工企業,在提高附加值的同時,降低市場風險。

(四)大力提倡專業化生產和分工

遵化市的食用菌生產,尚處於“小而全”的分散狀態,家家建大棚,家家支爐竈,家家有支出,家家沒規模。造成資源浪費,勞動力浪費,綜合效益較低。所以,應該引導農民進行專業分工,把菌種銷售、原材料製造、種植等環節剝離開,使菇農不必再自己造原料,搭滅菌鍋,制接種室,建培養室,也不必拌料、滅菌、接種全做,只要買回菌棒直接出菇,可以專心抓管護,減少投入,騰出精力,最終提高生產效益。

食用菌產業調研報告3

近年來,白河林業局將發展和壯大食用菌產業做爲加快林區經濟轉型、促進職工增收的重要抓手段強力推進,並堅持以基地建設爲龍頭、採取規劃引領、行政推動、政策引導、典型引路、科技支撐等一系列重大舉措,促進了全局食用菌產業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爲我局全民創業一大特色主導產業。

一、我局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基本概況

我局食用菌產業始於90年代,木耳種植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木杆爲培養基的杆耳階段;第二階段是集體發展地栽木耳階段;第三階段是現在的以家庭主體的地栽木耳階段。九十年代初期初期的杆耳產量低,加上受到資源的制約,逐步轉變到地栽木耳。20xx年,我局引進中國高科集團發展食用菌(膠陀螺,俗稱拱嘴蘑)項目在我局發展。林業局爲其提供原料和場地,中國高科集團爲我局發展食用菌提供技術服務。林業局號召基層單位大規模發展,當時東方紅林場發展了70多萬袋,林業局總量在300多萬袋,周邊村屯500多萬袋。但由於體制等諸多因素,林業局單位發展越多的虧損越大。職工和單位的積極性受到了很大的打擊,我局食用菌產業走向了低谷。全局產量不足百萬袋但周

邊村屯卻發展依舊,產量穩中有升,逐步發展到800多萬袋。

20xx年3月,以江禮家爲首的我局新一屆領導班子經過一個多月的調查研究,根據我局的資源、地理等的條件,綜合主觀和客觀等各方面因素,認爲我局應該大力發展食用菌這個富民產業。爲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林業局出臺了發展食用菌產業的優惠政策,爲職工購置了發展食用菌的機械設備,給缺少資金這提供無息貸款,統一規劃菌房用地和擺放場地。組織職工到大興溝、天橋嶺、大石頭林業局考察學習,引進食用菌技術示範戶。多次召開全局、機關等動員大會,使幹部、職工、羣衆調整了狀態統一了思想,明確了目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極大地激發了幹部職工的創業熱情,職工家屬在各級幹部的帶領下,踊躍投入到發展食用菌產業中來。在全局掀起了發展食用菌,富民強企的熱潮。目前,全局報名發展食用菌的職工羣衆有400多人,發展900多萬袋。

二、我局下一步食用菌產業發展目標

20xx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我局將搶抓機遇,繼往開來、發揮優勢、乘勢而上,以市場需求爲導向,以林業增效、職工增收爲目標,以食用菌生產技術創新爲動力,以提高產品質量和品質爲突破口,堅持生產設施高端化、生產規模集約化、生產管理標準化的要求,努力推進食用菌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力爭用2-3年的時間,真正把我局打造成“名、

特、優高檔食用菌的栽培基地”。今年的主要目標是:在原有1000萬袋的基礎上,新增食用菌800萬袋,實現產值4500萬元,促進職工增收1500萬元。在具體工作上,今後要着力在五個方面做好文章:

1、在轉變觀念上實現新突破。思路決定出路,觀念就是財富。轉變觀念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要根據不同時期的不同情況,對客觀形勢有一個科學的判斷和準確的把握。大家必須堅決摒棄照搬條文、自我設限的思維模式,繼續堅持既定的發展思路不變,堅持抓發展的勁頭不減,研究政策,靈活運作,只要有利於加快發展,就要大膽的闖、大膽的試,努力在挑戰中抓機遇,在實幹中求完善。不要因爲前些年我們在食用菌栽培上失敗了多次,而有萎縮心理,要用發展的'觀念看待今天食用菌產業的前景。

2、在引進技術上實現新突破。我們必須把引進技術擺在發展食用菌的重要地位來認識,全力以赴抓好技術引進。要借鑑兄弟局的經驗,抓好對引進技術優惠政策的調整充實,重點是要抓好示範戶的引進工作。汲取各地的先進經驗和技術,充實到我局的食用菌產業中,保證發展不走彎路。

3、在破解瓶頸上實現新突破。林地、資金等要素瓶頸能否得到有效破解,體現着領導幹部的能力和水平,也決定着食用菌發展的成敗。在解決焦點、難點問題上要有膽識和魄力,創新思路,創新機制,在林地經濟政策使用中發現新

機遇,在實踐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4、在狠抓落實上實現新突破。要把抓落實作爲一項首

要任務,切實抓住每一天時間,抓住每一個機遇,用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率先發展的責任感,做好明年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各項準備工作。要以創新的方法抓落實,善於把局裏政策與單位實際結合起來,搞好調查研究,協調解決實際問題,切實把培植戶的全部精力引導到加快食用菌產業發展上來,引導到苦幹實幹上來,引導到學技術學經驗上來。

5、在規模效益上實現新突破。當前關鍵是要抓好職工

羣衆食用菌培植的規範化管理。重點是要推進職工收入由以工資性爲主向創業性轉變,加快創業產業的發展,使更多的職工轉變爲創業者,不斷提高創業性收入在職工收入中的比重,但種植戶不能盲目的急於擴大生產規模,要穩中求發展,林業局通過發展更多的培植戶,形成規模效益,並要改變有基地無規模,有原料無加工、沒產品的現狀,在延伸產業鏈條上實現更大的突破,把產業效益最大化。

三、進一步促進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建議

爲進一步促進我局食用菌做大做強,在借鑑兄弟局成

功經驗的基礎上,針對我局食用菌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1、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做大做強食用菌產業。產業建

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衆多部門,必須健全組織協調機制。加大企業行政的引導力度,統籌解決建設中出現的熱點、難點和重點問題,整合項目資金集中扶持,及時爲食用菌基地建設的發展壯大提供資金支持,爲我局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提供資金保障。

2、積極做好宣傳,增強創業信心。要及時把林業局的相關政策傳達到每位職工羣衆,正確引導職工羣衆致富。同時,要讓職工羣衆真正理解局長的講話精神實質,要讓職工瞭解林業企業目前的形勢和麪臨的挑戰。9.18萬立方米的木材產量和“天保工程”的政策性補助,只能是我們的口糧錢,要想走向富裕,實現我局“十二五”經濟發展目標,就必須增加創業性收入,就得靠全體幹部和職工的共同努力。

3、加快人才引進培養,增強產業技術支撐。加強和國內食用菌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的緊密聯繫,加快食用菌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通過降低引進專業人才門檻,對突出貢獻者給予一定數目的科研經費支持等有力措施,可以把有食用菌技術專長的本科畢業生引進來,並遵循“請進來、走出去”的學習原則,一方面多方邀請食用菌專家、學者、教授來我局講學培訓,指導食用菌生產。另一方面積極組織技術人員、基層單位負責人和生產大戶外出參觀學習,開拓視野,提升自身科技能力。同時,加快招商引資,通過合資、合作、購買專利等形式,引進和培養一批食用菌生產和經營方面的

高層次人才,提高科技素質和栽培技術水平。

4、加強標準化生產管理,創建特色品牌。食用菌標準化生產就是要嚴格按照國家和國際標準規定的內容進行食用菌生產、加工以及包裝、貯運等過程。爲進一步加強我局食用菌企業標準化生產管理,實現我局食用菌可持續發展,必須借鑑國家和國際食用菌生產標準,制定適宜我局食用菌生產企業採用的技術操作規程,嚴格按照“六化”要求,即生產環境標準化、投入原料標準化、菌種製作標準化、生產過程標準化、產品加工標準化、包裝運輸標準化,創建無公害、綠色、有機品牌,進一步促進我局食用菌產業安全、健康、可持續發展。

食用菌產業調研報告4

**食用菌產業經過十幾年的努力,發展成爲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原材料配送、菌種供應、鮮菇加工、產品銷售一體化的具有現代新型工業理念的產業園區,成長爲**區乃至武漢市的特色產業。但**食用菌產業仍處在起步階段,其發展仍很脆弱。我們通過到園區、到企業與街(鎮)處、企業負責人進行了座談調研,摸清了**區東北部地區食用菌產業的發展現狀和存在的不足,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食用菌產業發展現狀

(一)企業發展情況

食用菌生產企業按功能分爲:食用菌加工企業、食用菌工廠化(企業化)生產企業、食用菌菌種生產企業、休閒農莊式企業和食用菌專業合作社。

1.食用菌加工企業有武漢長華食品貿易公司,主要生產蘑菇罐頭、蘑菇醬油;

武漢申綠食品加工有限公司,主要生產蘑菇烘乾片和鹽漬菇;

武漢康之源菇業公司,主要生產蘑菇原汁醬油、蘑菇鹽漬菇;

武漢曹陽食用菌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鹽漬菇;

武漢益民菇業公司,主要生產烘乾香菇。

2.食用菌工廠化(企業化)生產企業有長華公司、天添公司、宏源公司等工廠化生產小區。天豐食用菌有限公司、仁智山水食用菌有限公司、曹陽公司、新集發農業公司和益民菇業公司等企業化生產企業。

3.食用菌菌種生產企業有天添食用菌有限公司、曹陽食用菌有限公司、宏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康之源菇業公司、仁智山水食用菌有限公司、益民菇業公司和朱崗食用菌專業合作社

4.休閒農莊式企業有新瑞都食用菌休閒農莊、新集發農業科技公司。

武漢長華食品貿易公司:長華公司是**食用菌加工的省級龍頭企業,企業總投資8000萬元,建設有蘑菇罐頭生產線、蘑菇醬油生產線,具有年消化3萬噸雙孢蘑菇鮮菇和年產3萬噸蘑菇醬油的生產能力,與國內同行相比,其生產能力是處於前幾位的大型食用菌加工企業,是湖北省的龍頭企業。在**食用菌產業的發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武漢天添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天添公司是以食用菌菌種生產和種植示範爲主體的科技型食用菌公司,武漢市級龍頭企業總投資3000多萬元,建有年生產100萬瓶菌種的菌種廠;

週年

生產食用菌的智能化園區和機械化園區,具有年生產杏鮑菇300萬袋,雙孢菇5萬平方米,每天均衡向市場供應鮮菇和幹品菇的能力。目前公司規模化生產的品種有雙孢蘑菇、杏鮑菇、巴西菇、茶樹菇等。公司的富山園區、許易園區、克昌灣園區和培訓中心,每年都免費培訓農村村幹部和科技骨幹,是**食用菌生產培訓的重要基地。

武漢申綠食品有限公司:申綠公司是一家主要生產雙孢蘑菇切片烘乾的食品加工企業。總投資1780萬元,目前已建成雙孢蘑菇切片烘乾生產線一條,年生產能力達到消化鮮菇1.0萬噸,生產乾片菇1000噸。公司合資方福建龍海華進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多年從事雙孢蘑菇切片烘乾和蔬菜烘乾生產的外向型公司,在雙孢蘑菇切片烘乾方面有獨到的技術優勢和市場優勢,申綠與之建立合資企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武漢曹陽食用菌有限公司:曹陽公司總投資650萬元,主要產品有菌種和鹽漬菇。菌種生產能力30萬瓶,鹽漬菇加工能力1.5萬噸,鮮菇產品有雙孢蘑菇、香菇、草菇等。年利潤60萬元,在**食用菌企業中唯一保持贏利的公司。公司董事長曹國林是武漢市聞名的蘑菇狀元。

武漢仁智山水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位於**區辛衝鎮,總投資1000萬元,建設有菌種廠、菌袋製作、滅菌廠,白靈菇出菇大棚,冷庫等設施、設備公司採取公司+農戶的生產模式,年生產白靈菇200萬袋,產品以鮮銷爲主。

武漢辛衝朱崗食用菌合作社:由新辛衝鎮村民自發組建的以白靈菇生產、銷售爲主體的合作社。目前建有菌種生產廠、菌袋制袋廠、滅菌廠、小型冷庫、出菇大棚等設施、設備。合作社集中原材料採購、菌種生產、菌袋製作、統一接種、分戶管理出菇、統一技術指導和統一產品銷售。帶領全村及周邊村菇農,年生產白靈菇60萬袋,香菇10萬袋。是一個具有良好發展前途的食用菌合作社。

武漢徐古張灣心連心專業合作社:由張敬書等人發起組建的食用菌原材料配送、蘑菇種植、鮮菇銷售的專業合作社,每年組織稻草、牛糞等生產原材料20xx噸、蘑菇生產1萬平方米、鮮菇銷售50噸,在20xx年雙孢蘑菇生產極不景氣的情況下,合作社主動與12戶農戶簽訂生產合作,以保底價、包銷全部產品,並預付給菇農一定的生產資金,帶動了張灣村的雙孢蘑菇生產。

(二)生產發展現狀

生產發展現狀**區東北部地區食用菌規模化生產,以雙孢蘑菇爲主體,帶動發展了香菇、白靈菇、杏鮑菇、巴西菇、靈芝等珍稀菇規模化生產。20xx年生產規模達到雙孢菇700萬平方米,香菇80萬袋,白靈菇260萬袋、杏鮑菇20萬袋。涉及徐古、潘塘、舊街、鳳凰、辛衝、三店、道觀等七個街鎮處,參與農戶達到12000戶。生產設施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雙孢蘑菇菇棚由第一代茅草棚過渡到遮陽網菇棚到磚結構菇房,發展到智能化菇房。種植戶由分散的向園區化方向發展,建設有許易、富山、李店、克昌灣、周灣、蔡院等常規園區和智能化園區,規範了菇棚建設,減少了環境污染,美化了鄉村環境。由一年一季,發展到一年多季,常年向市場供應鮮菇。

1、智能化生產情況

武漢天添食用菌公司杏鮑菇智化生產已正式投產,日生產量達到7000袋,日產鮮菇1.2噸,產品供不應求。現在,到天添公司打工的農民已達到50人,打工收入與武漢市基本持平。天添公司許易智能化小區第二期工程已完成基礎處理,年底建成投產。生產規模將達到日產杏鮑菇鮮菇5噸。

總投資1.2億元的武漢長華食品貿易公司珍稀菇智能化生產工廠,已進入緊張施工階段,這座地面建設規模9000平方米,建設面積3.2萬平方米的大型現代化生產廠,今年12月建成投產後,金針菇、杏鮑菇等年種植面積將達到16萬平方米,日產鮮菇60噸,其生產規模在全國將名列前茅。

武漢申綠食品公司引進福建工廠化生產的公司,將宏源食用菌生產園改造升級,投資6500萬元,合資共建宏源智能化生產廠,改造項目已完成地基處理,下階段將進入溫控菇房的建設。7月份第一期項目將投產,日產金針菇鮮菇15噸。項目全部建成後,鮮菇產量將達到15噸。**區三個智能化項目投產後,日產量將達到近100噸,將會推動**食用菌產業的轉型升級。

2、雙孢菇生產情況

雙孢菇種植效益起伏不定,20xx年**區東北部地區雙孢蘑菇大豐收,涌現出不少5萬元戶、10萬元戶。20xx年雙孢蘑菇大發展,達到生產高峯,但由於新增戶太多,技術難掌握,絕大多數新增戶沒收回成本。20xx年開始遭遇金融寒流,雙孢蘑菇生產價格大跌,銷量大跌,除少數技術條件好的'菇農外,大多數菇農虧本;

20xx雖然價格創歷史新高,最高價達到7元/斤,但因投料不足和氣候條件影響,產量減產嚴重,有少數菇農冬菇效益不明顯。20xx年,雙孢菇種植面積有所增加,主要集中在主產村。生產效益有大幅提高,據調查,秋冬菇單個大棚總收入3萬元左右,高產戶達到5萬元,預計全年收入5萬元,高產戶將達到7—8萬元。

3、白靈菇生產情況

白靈菇生產主要集中在辛衝鎮,種植規模達到260萬袋。全鎮採取以仁智山水公司和朱崗專業合作社爲龍頭,帶動全鎮村級發展。20xx年白靈菇生產效益比上年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單產由上年的不足0.3公斤/袋增加到0.35公斤/袋,單價由上年的5.6元/公斤增加到9.6元/公斤。單個大棚增收8000元左右,實現了大規模種植贏利。

4、香菇生產情況

以曹陽公司爲龍頭的香菇反季節生產取得了良好的開端,20xx年生產規模達到80萬袋,生產銷售勢頭很好,實現了香菇反季節規模化生產。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雙孢蘑菇種植效益下滑

雙孢蘑菇20xx年到20xx年種植效益大幅下滑,其主要原因是在金融危機下的大趨勢,除此外**食用菌產業存在自身的缺陷。一是銷售體系不暢,市場受到外地節制,價格波動大;

二是菇農投入嚴重不足,按高產要求,每平方米投料總量在60-70斤,實際上不足30斤/㎡,單產嚴重下滑;

三是20xx年規模擴建過快,新增菇棚多、技術不過關,影響了產量;

四是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強,產量波動大。

2、雙孢菇種植規模大幅壓縮

受金融危機的衝擊,國際、國內雙孢蘑菇市場疲軟,加之近幾年全國種植面積擴張過快,生產嚴重過盛,雙孢菇價格一路走低,菇農效益降低,嚴重動搖了菇農的信心,造成近兩年空棚增多,特別是20xx年空棚十分嚴重。並出現了拆除老菇棚的現象,如不採取有效措施,將會影響今年的生產面積的穩定。香菇和白靈菇仍處在示範階段,種植效益和規模尚不穩,有待進一步探索。

3、加工企業運行不暢

**食用菌產業引進了不少加工企業,但是這些企業運行都不盡人意。長華、康之源、申綠等加工型企業,基本處於半生產狀態。其原因有:一是企業自身發展的問題,產品仍處在市場開拓的階段,尚不能規模化進入市場,如長華醬油、罐頭,康之源蘑菇原汁醬油;

二是加工產品仍是初級產品,如長華罐頭、申綠乾片菇,受鮮菇市場和產品銷售市場的波動的影響大,鮮菇市場疲軟,原料價格低,外銷又不暢,企業不願收;

鮮菇市場形勢好,菇價超過承受能力,企業不敢收,兩頭難,兩頭不兼顧;

三是近兩年種植不足,鮮菇僅能滿足鮮菇市場需求,企業原料不足;

四是企業流通資金普通不足,影響了企業運轉;

五是加工企業尚沒完成資金積累,不能回哺菇農,起不到調控作用,發揮不了龍頭作用。

4、政策的槓桿作用沒充分發揮。

**食用菌產業是在政府的直接關懷和扶持下走出來的,雖然塊頭不小,但遠未做強,對市場的適應能力很脆弱,特別是菇農種植這一塊,如20xx年菇農種植信心嚴重缺失,政策的鼓勵作用未能充分體現,菇農直接面對市場,最後出現種植規模的大滑坡。

5、種植品種單一,市場開拓不足。

**區東北部地區食用菌主打品種爲雙孢蘑菇,其它幾個品種尚處在示範階段,不能形成較穩定的種植規模。因此,一方面武漢及周邊市場很少有本地產品,另一方面,**的鮮菇難走出。一是品種比較單一,難以形成整體優勢,極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

二是市場開拓不足,走出去的鮮菇也是依靠福建、浙江等地的客商帶動,沒有形成自己的市場營銷體系。

三、對今後食用菌發展的建議和對策

1、恢復菇農信心,穩定種植面積

經過兩年金融寒流的衝擊,雙孢蘑菇種植已進入低谷,形勢不容樂觀,全產業要採取得力有效的措施,扭轉這種局面,大力發展生產。龍頭加工企業與菇農簽訂生產合同,穩定信心。金融部門加大扶持,支持老菇棚的更新改造,穩定面積。政府部門發揮槓桿作用,啓動全行業的運行,全面支持菇農恢復生產,力爭將種植面積恢復到20xx年的水平。

2、盤活存量資產,發揮企業的帶動作用

**食用菌加工企業,已達到8家,涉及菌種生產、珍稀菇開發示範、產品加工等,年轉化鮮菇的能力達到5萬噸,基本上已能滿足**食用菌加工之需,如何採取有效得力的措施,盤活這些企業,讓這些企業正常運行,是**食用菌產業發展的關節所在,也是希望所在。因此,我們從今年開始,採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幫助企業解決困難,走出困境,企業運行起來了,就能有效地帶動產業的發展,真正讓**食用菌產業走上健康發展之路。

3、產業一盤棋,優勢互補共謀發展

**食用菌產業是一個生死相依的有機體,一損俱損、一榮俱榮。沒有了種植,就沒有企業的生存基礎,沒有企業的發展,就沒有種植的穩定。企農之間是如此,各企業之間亦是如此,企業應發揮各自的優勢,如長華髮揮龍頭企業的領頭作用,重點主攻外貿銷售。曹陽、康之源、申綠等建立二級加工體系,做好鹽漬菇的初加工,爲長華提供初級產品。天添、曹陽、仁智山水等企業做好菌種生產和種植示範,爲菇農提供生產支持,穩定種植。總體來說,這些加工企業除缺少深加工企業之外,在加工方向上的配置在全國基地縣中仍具有一定的優勢,重在如何發揮作用。

4、充分發揮政策的槓桿作用,穩定產業發展

**食用菌產業是一個優勢產業,但也是一個脆弱產業,從種植到加工,全行業都需要政策的扶持和調控,從近兩年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反應來看,**種菇人和加工企業遠未學會應對,在關鍵時期政策扶一把,就起到了很好的穩定作用。現在正是老菇棚改造的良機,也是關鍵時期,建議區政府儘快研究出臺扶持政策,支持菇農在拆除20xx年以前的菇棚時進行翻新改造,以穩定基本的種植面積。同時,積極支持加工企業與菇農簽訂生產合同,穩定菇農的信心,在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起到良好的調控作用。

5、部門聯手,加大服務力度,共同爲產業發展護好航

食用菌產業的相關部門要共同聯手做好服務工作。一是加強各專業合作社的服務功能,早準備、早動手,加大食用菌生產的原材料組織工作,克服稻草難購、難運輸的困難,保質保量準備好;

二是技術服務部門加大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的力度,爲菇農解決生產中的難題,提高單產,增效益;

三是執法部門加大質量監控和市場管理力度,堅決杜絕熒光增白劑、焦亞硫酸鈉、二氧化鈦着色劑等的使用,提倡不洗菇或用潔淨清水洗菇;

四是爭取金融部門做好信貸服務工作,爲產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五是其他相關部門在項目申報、信貸貼息、綠色通道等方面向食用菌產業傾斜,共同營造食用菌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共謀**食用菌產業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