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才需求調研報告

由於城鄉收入差別巨大,社會資源分配和公共產品提供不公平,以及“市民”優越於“農民”的傳統觀念,造成農村人才工作陷入困境,很多地方出現“青黃不接”後繼無力的人才匱乏狀況。

農村人才需求調研報告

一、問題

1.人才總量不足。基層各行業特別是政府、教育衛生、農業技術等部門廣人才嚴重缺乏。

2.人才斷層與流失現象嚴重。當地青年人才留不住,大部分流向了沿海等發達地區務工外,國家培養出來的農業技術和管理人才很少有人自願到農村工作。

3.人才資源分配不均衡。由於不同地域的經濟發展、工作環境、生活待遇差距較大,出現縣內優秀人才向經濟發達的城市流入。

4.現有人才素質不高。高學歷、高職稱人才比例嚴重偏低,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農村人才及其匱乏。現有人才知識結構也非常單一,缺乏信息技術、市場經濟、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嚴重製約了自身的發展。

二、建議

1.切實改善農村人才待遇,幫助農村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對農村人才的待遇給予適當的提高和改善,以地區差、高補貼和優先晉升職稱等待遇,促使人才向農村流動。

2.建立健全農村人才培養機制。加大對新型農民的培養力度,努力提高鄉村級幹部的自身素質、管理水平、技術水準。着力培養農村專業人才,通過開設各類培訓班,派經驗豐富的教師到授課,輔導與農業農村推廣相結合,幫助他們成爲各地帶頭創業致富的農村優秀幹部和人才。

3.建立健全城鄉人才雙向流動機制,促進城鄉人才相互流動。要引導人才在區域、城鄉間合理的交流與流動,多渠道解決制約農村發展中的人才瓶頸問題。要建立城鄉對口幫扶制度,實行對口人才培養。

4.切實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增強農村對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通過增加對農村

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投入,逐步改善農村落後的現狀,以增強農村對人才的吸引力。各級政府要把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轉向農村,省財政要加大農村水利設施建設的投入,支持設施農業的發展,將財政新增教育、衛生、文化等事業經費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量主要用於農村。

農村人才需求調研報告 [篇2]

按照上級部門要求,我鎮對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一、我鎮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現狀

我鎮共有5個。近年來,我鎮始終堅持把農村實用技術人才建設工作放在解決“三農”問題的突出位置,在“嚴格選拔、注重培育、激勵增效”的思想指導下,加大對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的培育力度,進一步優化人才發展環境,逐步培養了一支有一技之長、懂科學、會技術、善經營、能管理的農村實用技術人才隊伍。

我鎮現有公務員17人,其中:副科級以上領導幹部10人,事業人員7人,鄉土人才66人,其中:養殖能手5人,種植能手3人,文藝能手57人,戶外運動領頭人2人。

二、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視,創設服務農村實用人才良好的環境。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村實用人才建設工作,縣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多次召開工作佈置會議,對我鎮農村實用人才建設工作工作做出部署,並定期召開會議聽取我鎮農村實用人才建設工作彙報。我鎮積極採取各種措施,爲農村實用人才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利用宣傳欄等媒體宣傳各類農村實用人才的事蹟,充分發揮典型的示範作用,通過宣傳,使廣大農民認識到在農村工作大有可爲,藉以激發農民學科技、用科技,立志成才的積極性。今年,我鎮對全鎮農村實用人才進行全面調查,發放信息採集表,對全鎮農村實用人才進行登記,並建立農村實用人才數據庫,做到隨時更新、動態管理。

(二)開展技術培訓,提高農村實用人才綜合素質。一是開展農業實用技術與技能培訓。我鎮充分發揮街道、村的積極作用,層層舉辦油菜種植、特色養殖等專業技術培訓班。二是開展實踐指導。通過“農業科技之春”活動,以科技下鄉、科技培訓的方式,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到村,現場分析問題、手把手傳授技術,進一步提高了農戶的技術水平。三是組織實施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依託培訓基地開展職業技能性培訓31人,開展引導性培訓60人。

(三)搭建平臺,發揮農村實用人才的作用。依託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揮帶動作用。我鎮積極引導農業專業協會向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轉變,培育專業合作社。

三、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人才總量不足。全鎮現有農村實用人才佔全鎮農業總人口的比例還很小,拔尖人才、科技致富領軍人才的數量少,不能滿足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形勢的需要。

(二)文化程度偏低。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僅佔農村實用人才總數的比例低,專業對口率低,很難適應效益型、集約型、外向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需要。

《農村人才需求調研報告》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