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調研報告

隨着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育調研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育調研報告

教育調研報告1

根據縣委活動辦的統一局署,緊緊圍繞“三進三解三促”暨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活動的內容,認真開展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調研,現報告如下:

一、工作進展情況

我局深刻領會中央、省委和市委的有關精神,有計劃、有步驟、有特色地開展活動。

(一)制定方案。爲確保“三進三解三促”活動取得實效。6月13日,我局召開了局委會,成立縣檔案局“三進三解三促”活動領導小組,由局長任組長,副局長爲副組長,爲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兼辦公室主任。制定了《縣檔案局“三進三解三促”活動方案》。

(二)營造氛圍。爲提高活動的知曉度。6月18日,召開全體機關黨員幹部專題會,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市、縣委具體規定要求,組織學習了縣委《關於認真做好黨的羣衆路線教育活動準備工作深入開展“三進三解三促”活動的通知》(吉字[20xx]17號文件精神,認真做好一個理解二個明確。一個理解:即理解“三進三解三促”內涵(“三進”指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三解”瞭解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糾紛、解決發展難題,也就是爲羣衆解憂、解難。“三促”促進幹局作風轉變、促進幹局羣關係融洽、促進基層發展穩定)。二個明確:即一是明確活動對象(全體機關黨員幹局,重點是領導幹局);二是明確活動地點(鎮村、鎮村)。會上圍繞主題進行討論。爲加大宣傳力度,我局製作了“三進三解三促”活動宣傳欄。組織了一次主題教育活動內容的測試。

(三)走訪調研。按照縣委的安排,我局工作組在6月15日至8月6日期間作爲調研日期。分三批先後進入“三進三解三促”活動掛點的鎮村貧困村、鎮村新農村建設。圍繞解決羣衆反映的突出問題,通過採取個別訪談、座談交流和走訪調研相結合的方式,深入廣泛聽取基層黨員幹局羣衆意見。第一批由局長親自帶隊,深入鎮村扶貧村走訪調研,召集羣衆座談,親切交談,進行民情調查,聽取羣衆的反映的問題和訴求,同時瞭解到老黨員因年老體弱多病後當即每戶送600元的慰問金。還分別慰問了6戶貧困戶,每戶送300元慰問金。確定結對對象8戶,發放了服務羣衆聯繫卡。第二批由楊寨平副局長等黨員幹部深入到鎮村新農村建設點,召集羣衆座談,詳細瞭解民意,發放了服務羣衆聯繫卡,走訪慰問了4戶貧困,戶每戶分別送300元慰問金,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第三批由局長帶隊深入到房山社區,瞭解社情民意,做好居民思想工作,提高居民創衛意識,讓我縣創衛工作家喻戶曉,人人有責。解決了貧困家庭的子女上學的困難問題,還分別送300元慰問金。走訪了吉星精密有限公司,調研公司的生產、招工等方面的基本情況。

二、羣衆反映的突出問題

通過我們平時瞭解和這次開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試點工作專題走訪調研,瞭解到羣衆反映強烈的突出的“三農”問題,共收集23條,分類歸納整理,主要有以下3個主要方面和11個細化問題:一是美麗鄉建設方面的問題。1、如何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2、如何將農村環境整治納入政府運行的方式;3、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如何解決空心村問題以及如何盤活農村用地問題;4、縣直單位幫扶美麗鄉村建設問題,有幫扶單位形同擺設,沒有真正起到作用;5、如何規範建立美麗鄉村建設點資金臺帳;二是農業產業化方面的問題。1、如何培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打造我縣升級板專業合作社。2、如何樹立品牌意識,規模化經營葡萄、井岡蜜柚主導特色產業。3、如何創新模式加快農村土地流轉,發展地方特色產業,提高農民收入,促進農村和諧穩定。三是提高“三農”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問題。1、農村工作不夠紮實;重佈置輕督查落實;2、如何切實做好“三農”調研工作;3、“三農”服務意識和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

三、下步工作打算

1、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不斷加強學習,牢固掌握各級三農政策、新農村建設和農業產業相關政策,牢記爲民服務宗旨,提高自身素質和服務水平;

2、千方百計解決羣衆反映的突出問題,

3、把“三進三解三促”暨羣衆路線教育活動常態化開展。

教育調研報告2

爲貫徹中央號文件精神,瞭解農村家庭教育狀況。市關工委家教組會同市教育局關工委於20xx年下半年到包河區大圩鄉的慈雲國小、曉星中心國小開展了調查訪問。調查組得到了包河區關工委和大圩鄉關工委以及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和配合。這次調查,採取聽彙報、發問卷、召開座談會等形式。調查範圍主要在兩所國小的三、四、五年級部分學生和家長中進行。共發出調查問卷390份,收回有效卷371份(其中學生問卷195份,家長問卷176份)。學生和家長對問卷內容進行了逐項填寫。先後三次召開座談會,區、鄉並工委、鄉黨委主要領導和分管教育的負責同志、學校領導、班主任和教師代表等40多人蔘加了座談。現將有關情況綜合如下:

一、家庭基本情況

1、家長的職業:農民佔57.5%;幹部和工人佔38.8%;個體戶佔3.7%工人中大部分是在社區企業或從事臨時建築工,屬農工兼顧,均居住農村。

2、家長文化程度:大專以上佔6.3%;中專文化佔12.1%;國中佔66%;國小文化佔15.6%。家長的文化大部分是國小和國中,其中一部分未讀國中。

3、家庭經濟收入:來自農業和農親找工收入較低的佔83.8%;收入較好的只佔2.5%;經濟困難的佔12.5%;特別困難的佔1.2%。

4、家庭組成情況:原婚的佔91.2%;再婚的佔2.5%;單親家庭佔6.3%。

5、家庭學習環境:參加問卷調查的家長,平進看書看報的佔17.5%;畏導孩子學習的約佔23.75%。農村家庭沒有良好的學習氛圍,能給孩子提供單獨的學習場所、有桌椅、燈具、必須的學習用品及圖書資料,並能在平時購買少量的課外書籍等佔25%左右。這些並非全是家庭經濟所限,大部分還是家長的認識和觀念問題。

二、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座談會上反映的情況分析,當前農村家庭教育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家庭教育缺失,放任自由發展

農村家長一門心思地撲在生產和創收上,每天起早摸黑,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照顧、教育孩子,更談不上什麼家庭教育。特別是近年來,隨着外出打工人員的增多,出現了許多“空巢家庭”。孩子交給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親屬看管,多數是“看而不管”、“管而不教”或根本“管不住”,家庭教育幾乎成了空白。有的家長認爲,自己的責任是送孩子上學,將他扶養成人,至於孩子學得怎樣,全靠他自己的努力,聽其自然,沒有什麼明確的要求。有的家長對老師說:“孩子聽老師的,全靠您了,我們管不了,您要打要罵都行”。家長缺乏責任心。

2、期望值過高,教育方法簡單

許多家長自身素質不高,他們不願讓自己的孩子成爲愚昧無知的一代,不想讓歷史的遺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現。家長對孩子的最大希望是讀好書、上大學、幹大事,有這種想法的家長佔61.2%。因此,對孩子要求就是學習成績好,考出高分,考上好大學,將來從事腦力勞動或較輕的體力勞動,獲得較高的經濟收入。這些家長的教育方法,大多是簡單粗暴,信奉“不打不成才”,孩子一旦有錯,父母往往不問青紅皁白,責罵、毆打一頓,懲罰完了還說:“管你,是爲了你好。”他們全然不顧自己的行爲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3、重文化知識學習,輕思想品德的培養

在有些家長的觀念裏,家庭教育的內容就是學習,考出好成績。“只要孩子的學習好,其他什麼都不重要”的思想根深蒂固。有的家長不支持學校組織的社會活動,如開運動會家長不讓孩子參加;組織慰問鄉敬老院,有的家長也不讓孩子去。這種只關注孩子學習的家教方式,給孩子的思想品德、生活自理能力、勞動技能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帶來很大影響。

4、新的“讀書無用論”,在部分家長中有所擡頭

近年來,由於高中、大學的教育費用高,大、中專畢業生分配走向市場,找工作難的現象使部分農村家長產生了新的“讀書無用論”的思想。有的說,培養一名大學生,家庭要負擔十多萬元,農村上不起。畢業出來即使找到了一份工作,僅靠一點工資收入在城市安家落戶也困難。所以只講究“實惠”的家長,對子女的培養熱情不高,對孩子的升學持無所謂的態度。有些收入較好的家長說:“我們現在農村不也生活得很好嗎!”

5、溺愛嬌慣,缺少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

農村學校不少班級裏獨生子女佔一半,一家三代同堂住在一起的多。老師反映,條件好的家庭,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溺愛孫輩,爸爸媽媽放棄管教,形成了孩子任性、懶惰、挑食、自理能力差。有的學生一上學就向家長要錢買零食吃,家長“有求必應”。曉星國小六(2)學生曹某,父親開私家車,家裏經濟條件好,孩子要什麼給什麼,一不滿足就不吃飯,甚至跑到樓頂上嚇唬人。這個孩子,老師也不能講,一講他就到處跑。老師說:“小孩子太慣啦!”家長說“隨他,跑不了。”老師也無可奈何。該校二(2)班有個學生,一直是家長喂着吃飯,上二年級了還不會用筷子,用勺子吃還撒一地。上述雖是個別的,但也反映家長不重視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

三、幾點意見和建議

針對農村家庭教育的缺失,爲優化家庭教育環境,重視和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我們對農村家庭教育提出以下意見和建議。

1、優化家庭教育外部環境

黨和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真正納入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範疇。積極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廣泛深入地開展爭創“五好家庭”,爭做“合格家長”,培養合格人才的活動,評選表彰好家長、好母親、好媳婦、好孩子,爭創文明戶,樹立新形象。

加強社會教育,以村或鄉開設活動場所,添置設備;組織“五老”隊伍,發揮“五老”作用,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寓教於樂的思想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構建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的教育網絡

2、積極舉辦家長學校,構建終身學習教育體系

爲不斷提高農村學生家長自身素質,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育子女的方法,要努力辦好家長學校,在普及中求提高,在鞏固中求發展,並將家庭教育納入九年義務教育,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做到孩子入學,家長入校,伴隨孩子升級升學,與孩子同時畢業,經考覈發給畢業證書或結業證書。家長學校的師資隊伍建設和經費投入要有保障。

3、關注打工族子女的教育問題

進城務工農民子女的教育以及外出打工人員的“留守孩子”,都是亟待關注的教育對象。地方政府和學校要採取有力措施,如建立“留守孩子”檔案,建立關愛幫扶機制,明確監管對象,設置親情電話,開設心理健康綠色通道,開展人文關愛活動,切實做好教育和管理工作。與此同時,要教育外出打工的家長,外出掙錢不是最終目的,培養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是當務之急,打工別忘了孩子。

4、發揮農村家庭教育的優勢

農村孩子的健康成長,有着許多優勢。農村家庭簡樸的生活鍛鍊了孩子的意志品質,他們受生活的磨鍊,意志堅強,比城裏的孩子懂事早,成熟快,他們從小幹農活、做家務,成了父母的好幫手。農村的田園風光使孩子在大自然中獲得了身心健康,應該充分利用和發揮農村教育的自身優勢,有意識地加強對孩子的教育,促使他們全面發展。

教育調研報告3

城頭鎮中心國小是江蘇省首批實驗國小和全國首批寫字實驗學校,省書法特色學校,蟬聯三屆省模範國小,連雲港市藝術教育窗口學校,連雲港市管理規範示範校、連雲港市農村國小藝術課程基地,學校少年宮被中央文明委、財政部確定爲40萬公益彩票基金資助學校。

近二十年來,經過全體師生矢志不渝的努力和探索,秉承“立美育人”之校訓,提出“國小六年影響一生,藝術特長受益終身”的教育思想,依託“藝術教育”這一鮮明的辦學特色,不斷賦予其豐富的時代內涵,逐步確立了城頭國小以寫字特色爲龍頭的藝術教育品牌學校,逐漸形成了以文化育人、環境育人、藝術育人、寫字育人的辦學模式。現將我校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創建情況彙報如下:

一、矢志不渝,以先進理念引領藝術教育

回顧城頭國小近二十年特色學校建設的過程不能發現其“立足特色項目——發展學校特色——建設特色學校”的軌跡。1998年8月16日,時任江蘇省教委副主任的周德藩同志蒞臨城頭中心國小,在觀看了學生的現場書寫後,充分肯定了我校在書寫育人路上取得的可喜成績,欣然題字“立美育人”。“立美育人”,既是對我校前期工作的總結與肯定,又爲我校新的發展指明瞭方向,也更堅定了我們以書法教育爲突破口,大力開展藝術教育的信心和決心。從那一年開始,學校便以書法教學爲突破口,大力開展以書法特色爲龍頭的藝術教育探索和實踐,提出的“端端正正寫字,堂堂正正做人”、“提筆就是練字時”、“練字先練姿”等寫字教育理念和做法,至今仍閃耀着智慧的光芒。

基於讓學生髮現美、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這一追求,歷任校長都始終把藝術教育作爲學校發展的頭等大事來抓,把藝術教育當做校長一把手工程來抓,成立特色建設領導小組,在全縣率先成立了體衛藝辦公室,專人負責。爲了使學校藝術特色教育工作落實到位,我們制訂和完善了藝術教育教學規章制度,科學制定學校藝術教育特色教育發展規劃、確定各年級藝術教育課程目標,穩紮穩打,步步爲營,確保藝術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即使在應試教育興盛的那幾年,我們也一直堅持不懈地在藝術教育這片天地中默默耕耘。

  二、豐富內涵,以特色項目亮化藝術教育

近年來,我校以“國小六年影響一生,藝術特長受益終身”爲宗旨,充分整合多個優勢項目和社團活動這個載體,達到“人無我有”和“人有我優”,將學校的藝術教育與辦學品位提升有機融合,積極實施體育藝術“2+1”項目,特色建設、社團、鄉村學校少年宮、市藝術課程基地建設四位一體,整合發展。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最美的藝術來自天真的童心。”在學校藝術教育蓬勃發展的態勢下,20xx年起,學校學生社團相繼組建並不斷完善。幾年來,經過不斷的摸索與創新,學校形成由“班級社團”、“年級社團”、“校級社團”組成的三級社團體系,實現了學生特長髮展的層次性、遞進性。特別是藝術門類的社團活動,得到學校大部分學生的青睞,學生在每週的社團活動中感受藝術、實踐藝術、理解藝術。在一次次多彩的社團活動中,學生的審美能力、藝術實踐能力得到了提升。精彩紛呈的社團活動從根本上增強了我校藝術教育特色發展的“厚度”,賦予學校特色建設新的動力,起到了極大的助推作用。社團活動特色化,特色建設校本化。學校以社團爲基礎,立足藝術課程開發,推進藝術教育特色發展。學校開設了“書藝”、“篆刻”、“數棋”、“剪紙”、“音樂舞蹈”、“花泥畫”、“國畫”、“抖空竹”等藝術社團,組織編寫了系列校本實驗教材,爲推進特色建設校本化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缺少藝術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學校在不斷擦亮書法教育特色品牌的同時,經過不斷地探索,形成了以“立美”爲核心,寫字特色鮮明,音樂、舞蹈、國畫、篆刻、棋類等藝術門類齊頭並進的特色建設格局。篆刻社團被評爲市十佳優秀社團,合唱、國畫、炫彩花泥、數棋社團被評爲縣優秀社團、縣十佳社團,其他十餘個社團均在各級各類比賽、展演中獲獎。以書法教學爲突破口,從優勢項目到學校特色,城頭國小無疑走上了一條成功之路。

  三、加大投入,以優美環境烘托藝術教育

學校努力建設以“立美”爲核心的校園文化,學校教學樓都以“美”字命名,溢美樓、尚美樓、集美樓、新建4000餘平方米的綜合教學樓命名爲立美樓。使校園文化與特色內涵相得益彰。綠樹掩映,小橋流水,亭臺立波,流光溢彩,再加上一幅幅精美的學生藝術作品,營造了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同時也生動反映了深厚的校園文化積澱。

學校規劃和構建了“一苑、一樓、一廳、一館、一牆、一園、一廣場”七個一工程。“一苑”就是“琴書苑”,位於學校西南一隅,這裏花紅柳綠,紅瓦白牆,仿古建築飛檐翹角,洗硯池荷花蕩漾,散發着濃郁的藝術風韻。連同這裏的三口學生音樂教室、一口舞蹈房,可謂雨過琴書潤,風來翰墨香。“一樓”指的是溢美樓,集中作爲藝術活動、社團活動、少年宮活動、藝術課程基地等專業特色活動室。全樓24口教室,爲學生提供了豐盛的“藝術自助餐”,設有師生書法練字室、篆刻室、國畫室、花泥製作室、剪紙室、數棋室等等,每個室同時以指導老師的名字命名爲“某某工作室”,以增強其使命感和責任感,可謂室室精彩。“一廳”是一座能容納近千人的演播大廳。這是我校師生展現藝術風彩,錄製節目的地方。一次次難忘的演出,連同這座大廳一同烙在了孩子們的記憶裏。“一館”就是藝術教育成果展館,陳列着師生的優秀作品、師生藝術活動圖文簡介、城頭國小的發展和榮譽、優秀校友介紹等。在這裏記錄着學校光榮的昨天,激勵着大家立足今天,創造更加輝煌的明天。“一牆”指的是供學生習字、繪畫展示的“書法牆”和“繪畫壁”,它氣勢宏大,長達百餘米,這是孩子們最愛的場所。他們可以拿起毛筆盡情在瓷磚牆上揮毫潑墨,可誰又能說出這個牆壁能寫出多少書法家、畫家呢?“一園”即“立美園”,是我校的植物園,學生的勞動實踐基地,這裏的苗木都由學校的師生共同種植和管理,“立美園”匾牌的題字也是我校書藝社團11歲學生車東方親筆書寫。學校還新建了一個“立美廣場”,爲學生打造了展示才藝的大舞臺,“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是每個城小孩子的藝術信念。

學校精心設計了藝術長廊、文化櫥窗、書法美術作品展室、樓梯樓道常規教育宣傳欄;製作了各種標誌、標語、名人名言等展示標牌。做到了讓每一面牆壁都說話,讓每一個校園景點都啓智。挖掘校園文化作爲課程資源的價值,引領孩子在藝術氛圍中發現美、感受美和創造美,我們不懈地努力着。將學校的藝術教育與辦學品位提升有機融合,以藝育德,以藝增智,以藝練才,贏得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讚譽。

教育調研報告4

引言:農村教育問題的成因是多樣的,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師資配備不足,留不住人才;最嚴峻的現狀是學生學習不夠積極主動。解決這一系列問題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期間可以嘗試加強硬管式的傳統教育方法,着重要給學生樹立起積極拼搏的意識。其根本的改善必須舉全國之力而爲之,且要堅持下去。

三角國小情況

(一)學校基本現狀

三角國小於XX年由東溝國小,小堡國小合併在一起,學校總佔地面積8000多平米,建築佔地面積800多平米。XX年中心校爲學校將木窗換爲鋁合金窗,辦公用品均是由中心校統一購置。學校共設有1個微機室,沒有實驗室和圖書室,學校操場設有籃球架和乒乓球檯。XX年學校購置了電腦,共22臺,3~6年級可以上微機課,課上2人使用一臺電腦。全校共6個班級,6個年級,分別爲學前班、1、3、4、5、6年級,由於XX年沒有招來一年級學生,導致沒有二年級。因爲現在學生人少,所以學校每兩年招一次生。學生共105人(具體見表格1),以前學生有200多人,每個班級至少30人,但後來越來越少,到鎮裏去上學的孩子越來越多。

(表格1:學生人數及男女比例)

(二)在校教師情況

學校有老師12人,2個領導,6個班主任,班主任主要教語文和數學。全校只有一名英語老師,負責3、4、5、6年級的教學,是特意給三角國小派來的,來到三角國小已經有4、5年了。學校無專業音體美、思想品德、自然老師,都是一個老師教多個科目。在缺少老師時,學校會在村裏尋求高中學生作爲代課老師。老師大部分住在牌樓鎮中,每天上下班有專門的車接送。教師年齡在36~50多歲之間,最長教齡長達30年,最短教齡爲16年。工資2600~2700元∕月,過節時沒有待遇,今年只有降溫補貼100元。學校會逐年評選優秀教師,但評出的優秀教師都會被調走,老師的安排是輪流調換,調走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爲工作需要,有的是根據個人原因。老師在同一所國小最多呆6年,很少有機會參加外出培訓。三角國小裏有一位劉老師,是6年前調來的,教學認真負責,經常給孩子家長打電話反映情況,劉老師實行一幫一原則,一好帶一壞。(見圖表1、2、3)

圖表1:教師學歷情況

圖表 2:教師級別情況

圖表 3:教師年齡人數

(三)學校教育管理方面

每學期開一次家長會,但家長來的人數很少,其中老人佔很大比例。因爲老師家住在牌樓鎮上,來回不方便,平常教師不常與家長溝通。學校每學期考一次試,試卷由鎮上統一印發。每學期評選百分之三十的的三好學生,百分之十五的優秀少先隊員。每學期期末老師都會進行家訪,針對對象是學困學生和貧困學生,每次5~10個學生。學校採取硬式教育,考試之後不排榜。

(四)老師分析學生情況

1、老師們認爲,孩子好壞不能根據考試成績來評價,因爲孩子成績起伏不定,有可能同一科目,上次考試成績與這次考試成績相差太遠。而且孩子有自己的特長,有可能英語不好,數學卻很好,這些都不能用來比較孩子的好壞。

2、現在上學書本都不要錢,每年只需要拿些捲紙錢,所以因爲家裏貧困而退學的原因極低,孩子不愛學習的主要的原因就是認爲學習累,吃不了苦,越是家庭條件好的越不愛學習。孩子學習氛圍差,害怕問老師題。

3、還有一種是父母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他們根本不管孩子學習,也管不了。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貪玩,也越來越難管,爺爺奶奶很多也會溺愛孩子,隨着孩子來。因此,孩子玩起來更加無所忌憚,很多都因爲貪玩而荒廢了學業。

4、老師們普遍認爲,學生家長認識不到孩子學習的重要性,採取放羊式教育,家長以爲把孩子送到學校就是對孩子的教育了,對孩子的學習也是不管不問。一位老師說,農村家長與鎮裏家長重視程度相差太多,鎮裏家長重視程度佔80%~90%,而村裏重視程度不到10%(老師自己認爲數據,不一定準確)。

(五)三角村孩子學歷情況

因爲由六年級升國中不需要考試,所以村裏學生都能唸到國中,但國中升高中需要進行考試選拔,所以高中生就比較少了。村裏每年都會出大學生3~5個,村裏也曾出現過碩士和博士。

二、當代農村教育現狀分析

(一)現狀1:父母重視教育程度低

1、家長普遍文化水平差

根據我們的走訪,發現農村家長學歷基本爲國小或者國中,甚至還有很多連國小都沒有畢業。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的收入、就業機會、生活條件等各個方面都明顯優於農村,學歷高有能力的年輕人都不願意留在農村,選擇進城打工,留下的都是那些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從而導致農村人口呈現兩極分化嚴重,老的老小的小。父母都迫不及待的將孩子送入學校,父母只是想讓學校去管孩子。家長白天都忙工作或忙着幹農活,只有晚上纔能有一點的時間顧及孩子,由於家長的學歷水平都很低,根本無法輔導孩子學習,也不知道該怎麼在學習上幫助孩子。孩子發現自己跟不上的時候,家長不知道該怎麼辦,也沒太放在心上。

2、家長採取放羊式教育

農村孩子上學一直以來存在的一個嚴重問題就是放羊式教育,家長因爲工作或農活而無暇顧及孩子,老師只是完成上課的任務,課下一般很少管學生是否學習,這就造成了學生在學習上的散漫、不認真。在放羊式教育的模式下,學校對學生日常生活的管理幾乎是一片空白。往往是,學生問題日積月累最終演變爲一個個具體到時學校纔出面干預。這種教育模式雖然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主性,提高自立能力,但是也存在着諸多弊端。

3、留守兒童現象

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給爺爺奶奶帶,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孩子的爺爺奶奶的教育觀點和方法與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着本質的衝突,更多的家長認爲自己把孩子送到學校,一切責任就在學校了。他們不問不管,一旦孩子有什麼事,或者學習成績不好,他們就會到學校吵鬧,久而久之,矛盾就突顯出來了。留守孩子由於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性格孤僻、偏執,難以溝通。目前,留守兒童現象已經成爲社會問題,應該引起廣泛的關注。

4、家長態度微妙

絕大多數家長還是支持孩子學習的,他們深知務農的艱苦,想讓孩子通過學習改變命運。然而願望是美好的,生活是現實的。在瞭解農村父母教育理念時發現一個很大的偏見。農村父母認爲,關心孩子就是在物質上給孩子錢讓他們唸書,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關心,他們不會抽時間陪孩子學習,也不會關心他們學習遇到了什麼困難。他們會做的大多隻是,想起來的時候詢問下孩子學習情況,跟孩子說幾句早已聽出老繭的勵志名言。家長對待孩子學習的態度其實十分微妙,一方面,每個家長都認爲讀書重要,只要孩子會讀書,自己不論砸鍋賣鐵也會供孩子讀書。而另一方面,讀書無用終究還是存在於家長的觀念中。在他們身邊,一些普通院校畢業的學生也難找到工作,周圍一些沒文化的孩子出去打工卻能賺很多錢。這種微妙的心態造成了,如果孩子會讀書家長會十分支持,如果孩子讀書成績不理想,父母會想不會念還不如打工算了。

(二)現狀2:教育教學資源嚴重短缺

儘管目前農村國小在校舍及硬件設施配備上雖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國小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於農村教育經費有限,很多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大部分農村國小微機室缺乏或不完備,有的學校甚至沒有圖書室,有的學校圖書室的書籍數量少且陳舊,體育器材也很貧乏,很多設備僅僅是擺設,壞了也經常缺乏資金買新的,體育課沒有孩子玩的東西,上體育課就是學生自由活動的時候。許多學校沒有多媒體設備,有的學校最多有幾臺錄音機,教師上音樂課就用嗓子幹吼而且,由於師資力量的不足,大多數科目沒有專門的老師,就是由班主任代上。硬件設施投入不足是目前農村教育一個最普遍的現狀。

(三)現狀3:師資力量薄弱

農村教育是中國改革和發展的重點,是中國教育的主要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響全國普及教育和基礎教育的實現程度,大力發展農村教育是教育發展的重要目標,作爲農村教育中的主力――教師,身上擔負着任重而道遠的責任。然而,農村師資力量的薄弱卻直接影響着農村教育有效的實施。而導致這一因素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幾點:

年齡結構不合理

農村國小教師隊伍老化,後繼乏人情形日益嚴峻。據調查,超過40歲的老教師多達一半以上。

教師學歷水平較低

一方面高等學校畢業的教師不願意來鄉村學校任教,另一方面好多老教師是國中或高中畢業生,一般都是專科、本科畢業生,很少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沒有經過正規師範教育的民辦教師又由於能力有限而對學生的引導及培養造成阻礙。這就導致教育資源被浪費,而少年兒童接受知識的領域變得越來越狹窄。

專業教師不足

在城市,專業化教學是理所當然之事,或許不值一提,而在許多農村國小,專業教師卻嚴重不足,像音樂、美術、勞動、自然教學大多是兼職的。

教師素質普遍不高

教師素質包括多個方面,如學歷、職業道德、思想觀念、教學質量、科研能力等。農村國小中專生、國中畢業生在教師隊伍中佔了絕大多數,他們自身的知識結構很不完善,又因長期生活、學習、工作在鄉村,教學中缺乏熱情和競爭意識,無法掌握先進的教學技術,信息閉塞,幾乎無科研能力可言。

教師身體不適應

由於生活條件差、學校環境差、內外壓力大、待遇不高、不良習慣等因素影響,農村國小教師身心素質明顯下降。

教師教育待遇不等

作爲農村教師,繁重的教學任務和超負荷工作量也許都不是問題的根本,待遇上的問題或許纔是師資流失的重要原因。據瞭解,一個農村教師每月的工資就是工資卡上的錢,獎金什麼的基本沒有,一年下來,也領不了幾個錢,而城區學校每個月加上課時津貼、班主任費等,每個月多領好幾百元錢。農村學校的教師過教師節最多領100元,而城區學校最少就是500元。待遇上的差別,讓許多教師都把前途放在城區,想盡一切辦法調到城區成爲大部分農村教師的奮鬥目標。長此下去,農村師資大量流失。

農村的基礎教育現狀如此,其結果必然導致農村與城市的差距越來越大,農村孩子與城市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社會矛盾越來越激烈,我不知道政府有沒有統籌考慮?

三、改變教育現狀的建議

俗話說:再窮不能窮教育。針對目前農村教育現狀存在的問題,並結合農村發展的實際情況,我提出一下幾點建議。

1、經費挪用重點抓,教育資源用到實處

據調查的情況,當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資金來辦鄉村教育,是不能滿足廣大農村青少年對教育的需求的。改善農村國小的教育條件、物質條件,必需以政府投入爲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並且政策儘可能向農村地區傾斜,向薄弱、偏遠的農村中國小地區傾斜。沒有相應的教育條件,教學儀器、圖書資料,提高質量只能是一名空話。中央及省級財政可依據各鄉村學校的學生數將鄉村教育的經費定額、定時、定量地通過銀行劃撥給鄉村學校,這樣可避免教育經費在多箇中間環節的截留現象,又可保證鄉村教育經費的穩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時,要注重改造國小的微機室,購置必需的教育儀器設備和圖書資料,使村辦國小辦學條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學質量有明顯提高。爲改變農村教育現狀,我們要首先加大農村教育資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變農村教育資源不足的狀況。首先要把教育經費的挪用作爲重點抓,把有限的教育資源用到實處。

2、加大師資力量並進行良好的培訓,提高師資水平

提高鄉村教師的地位和待遇,保證村小師資隊伍穩定和擴充。各級政府要認真貫徹知識分子的政策,想方設法改善農村國小教師的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因爲教師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個人素質、職業前景和工作動力的情況下,才能滿足人們對他們的期望。在提高農村國小教師的整體素質方面,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應注重教師培訓的經常性,創造條件和機會使農村國小教師能夠參加。通過學習和培訓,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不斷有所完善,從而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另方面,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和教育責任感,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啓發式教學,發展農村國小孩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創造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要。由於所處生活環境和學習條件的限制,農村國小的孩子更需要教師的關心、激勵和幫助。儘可能對每個學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多關注其學習完成和變化情況,多與他們談話和交流,及時瞭解他們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對他們的教育應以鼓勵爲主,使老師的鼓勵變爲孩子學習的監督和動力。

3、更新教育觀念,開展形式多樣的素質教育活動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並自發地牴觸以考試爲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保證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的課時,重視課外活動的開展,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同時,也要注重提高農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質教育管理水平。

父母從精神上關心孩子,幫助孩子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嚴重影響孩子的成長。平時家長應多注重自己的言行,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雖然父母把孩子送到學校裏,但是也不能撒手不管,及時與老師交流,常常與老師聯繫瞭解孩子情況,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有幫助的。孩子教育從小抓起,從小培養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遠大的理想,不斷鼓勵孩子向遠大理想而努力。孩子出現問題時,不能用打罵的方式來解決,細心的開導他,及時發現錯誤並改正錯誤。培養孩子的特長,多陪陪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豐富課餘生活,更要加強體育鍛煉,保證身體健康。與此同時,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多了,能夠更加深入的瞭解孩子的成長與性格,能夠更好的引領孩子走向正確的道路上。

四、結束語

以上幾點建議所能解決問題的範圍和程度畢竟有限,這個長期形成的差距必然要用長效的機制才得以徹底解決。在這當中,唱主角的正是國家的相關政策傾向和重點幫扶。農村問題說到底是一個窮字,但核心並不是窮經濟,而在於窮知識、窮技術、窮觀念,歸根到底是窮人才。只有想辦法讓無數的知識人才前赴後繼不斷地投身到中國的農村建設隊伍當中,這個問題纔有可能從根本上得以解決。但目前就全國範圍的大學生就業去向來看,基本上沒有主動積極考慮去到農村就業的。其中責任並不在於大學生,而是在於國家的政策性導引不夠。並沒有足夠的鼓勵來彌補其物質條件的匱乏所留下的空白,大學畢業生不願意投身農村的建設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好在近年來我國對於這方面的重視程度和投入力度正在不斷地加強,相信隨着城市就業的飽和和相關政策措施的到位,將會不斷有大學生到農村去就業、生活,而城鄉教育的差距屆時將會逐漸縮小。

教育調研報告5

按照縣委組織部文件要求,結合我鄉實際,對鄉鎮幹部的日常工作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

一、鄉鎮幹部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我國有很多歌頌鄉鎮幹部題材的電影、電視劇,熒幕裏的鄉鎮幹部大都是頭頂草帽、脖子上搭條毛巾、挽着袖子、卷着褲管,在炎炎烈日下幫助羣衆幹活的形象。他們勤勤肯肯、兢兢業業、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讓人可歌可泣。在現實工作中,鄉鎮幹部大部分和熒幕形象是相符的,他們長期工作在農村一線,在艱苦的環境下,愛崗敬業,任勞任怨,爲了完成上級佈置的各項任務,貫徹落實好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發展好農村經濟,確保農村社會穩定,經常是風裏來雨裏去,“兩眼一睜,忙到熄燈”,他們克服了許多困難,付出了許多心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爲和諧農村的構建作出了貢獻。然而,鄉鎮幹部身處農村基層這種特殊環境中,處在各種問題和矛盾的焦點上,工作任務重,壓力大,工作難度也大,面對當前農村工作新形勢,難免存在一些困難和不適應的地方,因而有些幹部在工作中也就暴露出了一些問題:

(一)思想情緒低落,工作積極性不高

當前一些鄉鎮幹部思想情緒低落,工作積極性不高,存在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消極工作的現象。通過各方面的瞭解發現,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思想認識開始鬆懈、動搖

每個鄉鎮幹部都是懷着青春的夢想和對未來的憧景走上工作崗位的,在那時,爲了得到組織肯定、領導好評,往往都是工作熱情高漲、積極主動,踏踏實實、勤勤肯肯、謙虛謹慎、任勞任怨。可是,隨着時間的推移,由於種種原因,致使一些鄉鎮幹部在鄉鎮一呆就是十來年甚至更長時間,長期工作在基層,眼瞧着升遷無望,生活得不到改善,思想就開始動搖,對前途便失去了信心,因而工作也就失去了動力和激情,工作不用心了,紀律不遵守了,上班不準時了,最終是耕了自家地,荒了公家田。

2、工作幹多幹少一個樣

鄉鎮工作,由於它的特性而很難用數字來統計和衡量每個人工作量的大小,加之鄉鎮工作辛苦,工作壓力大、任務重,而鄉鎮政府目前對於幹部的工作還缺乏有效的激勵措施,這種狀況導致個別鄉幹部產生“幹多幹少一個樣”的思想,甚至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任務式完成工作,因而工作消極、不思進取,情緒低落。

3、對福利待遇存有不滿

衆所周知,鄉鎮工作條件差,環境惡劣,福利待遇低,工作時間長,有上班時間而無下班時間,甚至雙休日和五·一、國慶等法定節假日也沒有保證,又沒有加班工資,經常是“兩眼一睜,忙到天黑”,雖然現在工資已經有了保障,但是,鄉鎮福利跟縣直單位的福利是沒法相比的,而越困難的鄉鎮,福利待遇越差。難道鄉鎮工作條件差,環境惡劣,工作辛苦,而福利待遇就得是差的?這是一個讓鄉鎮幹部始終感到困惑的問題。這種狀況,必然使一些幹部人心浮動,從而消極應付手頭工作,爲謀求較好的個人生活而作其他途徑的考慮,這樣就必然難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去。

(二)存在辦事拖拉,效率不高的現象

在日常工作中,個別幹部對於領導安排的各項任務,不能按時按質按量地完成,辦事拖拖拉拉、效率不高,有時甚至不了了之,忘得一乾二淨,直到領導追問時才“臨時抱佛腳”,草草了事,其結果勢必對全局工作產生一定影響,拖全局工作後腿。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我認爲有以下幾點:

1、工作積極性不高,造成對領導交辦事情產生牴觸情緒,以至辦事拖拖拉拉,工作效率低下。

2、一些幹部長期工作在基層,有了“老油條”的通病,有些幹部的基層工作時間比領導要長,容易滋長“論資排輩”擺架子的思想,由此不配合領導工作,不服從安排,辦事拖拖拉拉,“磨洋工”。

3、缺乏對工作落實情況的跟蹤管理。

(三)缺乏團隊合作精神

團隊精神是人與人之間的重要內容。當今社會飛速發展,社會分工也越來越細,這就更需要集體中的每個人彼此之間加強溝通與交流,在溝通交流中相互學習、團結合作,相互幫助,增進友誼,增進感情,形成一個團結一致的羣體,這樣,一個集體纔有凝聚力,集體才能抵禦所有不利的一切。俗話說得好“衆人拾柴火焰高”,團結就是力量,然而,一些幹部卻缺乏這種團隊合作精神,彼此之間只顧自己的工作,對待工作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認爲只要保證在工作中不出現大的差錯,不給領導添麻煩就行了,有種“各自打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感覺,除了工作需要外,彼此很少溝通交流,感覺不到團隊的那種團結互助合作的氛圍。

究其原因,我認爲是:與鄉鎮幹部的工作性質有關。現在鄉鎮工作實行的是幹部包片包村工作責任制,所以幹部的大部分工作時間都是各自支配的,因而在工作中彼此之間溝通交流的時間少之又少,這就不利於團隊精神的培養。

(四)“來無影,去無蹤”

實行鄉鎮幹部包村工作責任制,是各鄉鎮普遍的做法。幹部包村工作,沒有地方觀念,人情關係也不會複雜,沒有家庭生產的負擔,工作能更爲大膽,時間也較寬裕,可以發揮“領頭羊”的作用,改變過去,“來時一陣風,離開一片空”的工作方法,壓力到村,責任到人,有利於明確職責,調動鄉幹部的工作主要性和積極性,把工作落到實處,使鄉政府對村的領導和管理更能得以實施和體現。但是,這種工作方式對鄉幹部的管理也形成了一定的難度。因爲,現在包村工作自由度大,對於不住鄉的幹部而言,除了必要的事情需回政府機關外,其餘時間基本不在政府機關,對於他們的去向問題或包村工作做什麼、怎麼樣的情況問題,或許很多人都不清楚,這種工作特性,爲個別幹部提供了和領導“打游擊”的方便,這必然會讓其他幹部、羣衆產生“來無影、去無蹤”的感覺。

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我認爲是:

1、與幹部個人的工作態度有關。

2、現在林業、民政等都被收歸縣局管理,對於這些部門人員的管理更是存在難度,雖說實行縣鄉雙重管理,但實質上卻形成上面看不到,鄉鎮管不了的局面。

3、缺乏約束鄉幹部行爲的制度。

二、解決問題的建議

(一)對於解決幹部思想情緒低落,工作積極性不高的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起着反作用。思想問題是根本性的問題,態度決定一切,因而幹部的思想認識問題影響着鄉鎮工作的好壞,思想問題解決不好,鄉鎮工作就無從談起,而鄉鎮工作的好壞卻關係着農村穩定、農業發展、農民致富,關係着黨的執政基礎,由此可見,幹部的思想認識問題起着極端重要的作用。解決幹部的思想認識問題,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針對存在工作積極性不高,思想情緒低落的問題,我提出以下解決建議:

1、進一步加強對幹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對於幹部中存在的思想問題,我認爲可以採取這些方式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①定期召開全鄉幹部思想政治教育會議,給鄉幹部勤打“預防針”。

②可以把“調查問卷”的形式和思想政治教育會議結合起來,領導班子成員就“調查問卷”中所反映的問題解決幹部的思想問題。

2、建立激勵機制,提高幹部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常常會使用一些規章制度和規範去約束幹部職工的行爲,而這種約束帶有很明顯的強制性,強迫他們去遵守規章制度和規範。如果他們的行爲並非出自本身的意願,那麼輕則消極被動接受規範,但這樣工作效率低下,重則,使他們產生對抗情緒。所以,單純用規章制度和規範去約束行爲是不夠的,必須把它與激勵方式結合起來,只有建立激勵機制,才能對幹部形成促動作用,產生高效率,才能產生凝聚力,才能避免“幹多幹少一個樣”的思想的產生,調動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在通常情況下,大多數人所認爲的激勵是以工資、獎金等形式的物質激勵和以評優評先等形式的精神激勵兩方面組成的獎勵激勵以及在規章制度約束下的處罰激勵。這兩種方式運用很普遍,但實際上,光靠這種激勵是遠遠不夠的,還可採取以下幾種激勵方式提高幹部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①參與激勵:讓幹部參與政府重大問題的決策和管理,讓他們多提出合理化建議,並對政府的各項活動進行監督,那麼,他們就會產生主人翁的責任感,這樣就會激勵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來。

②領導激勵:鄉鎮黨政領導是幹部衆目之心,是幹部的表率,是他們行爲的指示器。如果領導清正廉潔,對物質的誘惑不動心,吃苦在前、享樂在後;嚴於律已、民主、身先士卒,這樣的領導本身就能鼓舞幹部的士氣。如果領導再充分發揮其能力,幫助幹部價值的實現,則更能產生巨大激勵,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③關心激勵:我們的幹部大多是愛崗敬業,不畏艱苦的,如果領導能關心幹部疾苦,瞭解幹部的具體困難,並幫助其解決,就會使幹部產生很強的歸屬感,對他們產生激勵作用,提高積極性。現在有很多企業在員工生日時以贈送生日小禮品的方式表達對員工的關心,這種人性化的關心很值得借鑑。

④認同激勵:在我們工作中,雖然有一些幹部願做無名英雄,但那畢竟是少數,而絕大部分幹部還是不願意默默無聞的。當他們取得了一定成績後,需要得到大家的承認,尤其是要得到領導者的承認。所以,當某個人取得了一定成績後,領導者只需向其表示已經知道其已取得的成績,或再加上幾句表揚之詞,便可使其產生很大的激勵,調動其工作熱情和積極性。這種方式既不必花費,效果又好,就是需要領導及時發現幹部的成績,並及時表示認同。

3、儘量多制定和落實一些偏向鄉鎮的政策

我認爲鄉鎮幹部的工作熱情、積極性,很大一部分還取決於當地政府對鄉鎮的態度。如果當地政府多制定和落實一些偏向鄉鎮的政策,就會讓鄉鎮幹部產生以鄉鎮工作爲榮的自豪感和責任感,激發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二)在解決辦事拖拉、效率不高的問題方面,我認爲:

①首先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

②除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外,還必須加強對工作落實情況的跟蹤管理。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制定“工作落實跟蹤表”,即:表內明確工作責任人,領導交辦事項,要求完成時間及完成情況等內容,當領導交辦工作時,該表一式兩份,一份交責任人,提高工作責任人的責任意識,另一份則由交辦領導存檔,交辦領導則可根據該表對交辦工作落實情況進行跟蹤監督,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三)在解決鄉鎮幹部缺乏團隊合作精神方面:團隊精神是一種文化氛圍和價值取向,團隊精神一旦形成,就能在無形當中成爲寶貴的精神財富,促使團隊成員團結一致,奮發圖強,爲集體的發展壯大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因而,團隊精神的培養很重要:

①營造團隊合作氛圍:組織幹部進行學習培訓,提高幹部的團隊意識,使之高度重視團隊精神,並且利用宣傳標語、宣傳欄的形式加強宣傳,營造團隊合作氛圍。

②爲幹部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提供機會和平臺,爲團隊精神的培養創造條件。比如,不定期的舉辦一些幹部喜愛的文體活動,通過活動,讓幹部彼此互相交流和溝通,互助合作,於無形中激發幹部團隊合作精神的產生,工作就容易出成效,目標才能順利實現。

③堅持以人爲本,進行人性化管理。管理學中認爲,堅持以人爲本,進行人性化管理,是培養團隊精神的一種重要的管理方法。若領導者多從下屬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多給下屬一些關懷、愛心、耐心、善用、信任和尊重,這樣,就會最大限度地激發幹部積極性和創造性,以無比的熱情和幹勁,團結一心,創造美好未來。

(四)在解決“來無影、去無蹤”問題方面:對於這種問題,利用教育學習、正確引導固然重要,能使有責任心的鄉鎮幹部安心工作,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不是萬能的,因爲每個人的思想都與現實密切聯繫着的,解決這些問題還是離不開根本的制度,靠制度來約束幹部的行爲、通過規章制度的建立、健全、遵守和貫徹執行,形成管理的長效機制。因而,我建議以下措施:

①建立幹部當日去向公示制,這樣,可以讓領導和辦事羣衆心中有數。

②可以定期、不定期地組織羣衆代表對鄉鎮幹部進行考評,促使幹部紮實投身於基層工作,真心真意爲羣衆辦好事、辦實事,對於不合格的幹部要認真批評教育、限制改正。

③設立公開投訴中心,配備舉報電話,接受羣衆對幹部的監督。

④實行電話隨機跟蹤制,加強幹部的管理。

教育調研報告6

根據縣委的安排部署,縣直機關工委掛鉤聯繫xx鄉xx村,按照副科以上領導幹部每人掛鉤聯繫5戶、一般幹部職工每人掛鉤聯繫3戶的要求,縣直機關工委3名幹部職工共掛鉤聯繫貧困羣衆13戶。縣直機關工委圍繞“幹部受教育、作風有改進、發展上水平、羣衆得實惠、社會更和諧”的“四羣”教育工作目標,認真落實“訪民情、抓落實、辦實事、強組織、謀發展、促和諧”六大任務,紮實開展“四羣”教育活動。6月19日,縣直機關工委幹部職工一行3人再次進駐掛鉤聯繫村開展“四羣”教育幹部聯繫羣衆活動,通過召開村民會議、入戶懇談、查閱資料等形式,對村情民意進行深入調研,現將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一、基本村情

(一)自然

轄區面積19.8平方公里,全村15個村民小組23個自然村,有農戶583戶2381人,勞動力1280人,外出務工1400餘人,XX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5.31萬元,糧食總產59.53萬公斤,人均有糧250公斤,人均純收入1483元。

(二)地理

位於鄉政府所在地,最低海拔1600米,最高海拔2480米,4條鄉村公路穿越全區。

(三)資源

轄區屬立體氣候,適合種植玉米.馬鈴薯等多種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846畝,人均耕地1.2畝,80%爲林地,林地2276畝,人均0.96畝。耕地以山地爲主,平地較少,土壤多爲紅土,土層深厚,肥力中等。主要種植農作物有玉米、馬鈴薯等,適宜核桃、板栗、花椒、梨、桃等多種經濟作物生長。

二、發展形勢分析

(一)立體氣候明顯。轄區海拔高低懸殊大,立體氣候突出,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具有發展綠色農產品的良好氣候條件。

(二)自然環境潔淨。轄區內無工業排放廢氣、廢水等,空氣、土壤沒有受到任何污染,是發展綠色無公害農作物的理想之地。

(三)交通條件便利。地處鄉政府駐地,大部分村組已修通沙石路,交通便捷,產業運輸條件具備。

三、存在問題

xx村旱地多、水田少、缺乏水資源,全村經濟發展滯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基礎設施落後。道路硬化率低,部分偏遠村組晴通雨阻;農田水利設施老化,部分農作物遇乾旱季節無法進行灌溉;全村10個村民小組人蓄飲水極爲困難。

(二)災害多發。部分村組爲山坡地,多爲砂石土壤,地質疏鬆,雨水稍多就會造成身體滑坡,給人民羣衆生產生活造成較大損失。

(三)村民文化素質偏低。大多數農民文化水平低,思想保守,傳統的小農意識根深蒂固,對新事物、新技術缺乏認識,生產、生活和行爲方式都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要求差距甚遠。

(四)增收渠道不多。玉米、馬鈴薯種植是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養豬爲過年、飼牛爲耕田、盤雞爲油鹽、種田爲肚圓”的傳統思想根深蒂固,多數農民家庭固守着傳統的小農經濟和耕作方式,沒有形成上規模的特色產業,具有一技之長的人還比較少,導致種地只能粗放經營不能集約經營,打工則只能賣苦力打粗放工,嚴重地制約了農民的增收。

四、下步工作打算

新迎村基礎設施較差,羣衆增收困難,下步工作中,機關工委將以深入開展“四羣”教育爲契機,切實在“四個一”上加強幫扶,推動新迎村農業農村工作穩步發展。

(一)修通一條村組道路。解決農村發展問題,首先應在改善基礎設施上下功夫。針對部分自然村村組道路不通實際,採取分段實施辦法,爭取在掛鉤聯繫期間,引導羣衆主動籌資籌勞,積極爭取各方支持,幫助完成段家對面3.5公里村組公路建設,

(二)解決一批民生問題。按照“四問”、“三深入”要求,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羣衆,與羣衆同吃、同住、同勞動,重點開展好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效於民“四問”工作,與羣衆結“親戚”、交朋友,做到串百家門、聽百家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針對農民生產生活困難訴求,制定幫扶措施,爲基層組織和羣衆出主意、想辦法、解難題,力所能及的幫助聯繫戶解決一批關乎民生的實際困難。

(三)培植一個支柱產業。依託xx村立體氣候和生態環境優勢,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引導農戶通過轉包、轉讓、租賃、入股、聯營等形式流轉土地,以“反包倒租”的形式連片發展連片種植蔬菜,帶動周邊農戶發展反季節蔬菜、無公害蔬菜。鼓勵羣衆積極發展豬、牛、羊等傳統養殖業;大力發展勞務經濟,拓寬農村富裕勞動力進城就業渠道。

(四)培養一批致富帶頭人。積極協調縣鄉農業科技部門,加大對農民羣衆的農業科技培訓力度,針對當地農業生產實際,組織開展農業科技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特別對核桃、養殖技術培訓和指導,向青壯年農民提供致富信息及技術,爲農戶提出合理的作物抗旱技術建議。

教育調研報告7

一、 教師的知識觀、學生觀、教學觀發生了變化。

教師對知識的理解發生了變化。教師普遍認同建構主義的知識觀,即知識不是靜態的結果,而是一種主動建構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普遍採用探究、討論、實驗、猜測、遊戲等多種活動形式,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主動認知、主動建構,獲得充分發展。

教師把學生看作數學學習的主人。學生來到學校,坐在教室,不應是隻發揮“耳朵”的作用,而應該是多種“器官”參與數學活動。也就是說學生不應該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進行知識建構。通過自主的知識建構活動,學生的創造力、潛力得以發揮,情感、態度、價值觀得以陶冶,個性得以發展。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關係是和諧平等的,是相互尊重的,是真誠互動的,是共同探究知識的“學習共同體”。

二、 教師的教學方式發生了變化。

1. 教師角色發生了變化。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課堂上,我們的老師能組織學生髮現、蒐集和利用學習資源;能引導學生圍繞問題的核心進行深度探索、思想碰撞;能充分與學生合作,讓學生始終處在師生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和寬容的氛圍中學習,完成學習任務。

2.注重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去觀察問題、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思維、提高能力等。

三、教師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每一個學生都有豐富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積累,每一個學生都會有各自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中教師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感到自己與他人不同,最大限度地滿足每一個學生的數學需求,最大限度地開啓每一學生的智慧潛能,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課堂上,讓學生進行開放式提問。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儘量讓學生參與,“誰來回答他的問題?”“還有沒有不同的解法?”“誰還有疑問?”讓學生各抒己見、積極討論,在討論中思考,在合作中交流,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進而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存在問題及原因:

一、農村教師隊伍年齡老化、工作量偏大

目前,農村國小數學教師年齡老化現象非常突出,平均年齡41。1歲,許多年過50歲的老師仍在教學第一線;教師數量偏少。教師包班上課,工作負擔重,他們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於研究教材和進行理論學習,對提高其教學水平和能力非常不利。

二、農村國小教學現有條件和教學手段現代化要求之間的矛盾。

農村國小資金短缺、條件落後,有些學校連臺投影儀都沒有,很多教師上課仍是“一支粉筆,一張嘴,大黑板上過家家”的局面,教學效率低下。新課改倡導要注重揭示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注重學生的感知、體驗等學習目標,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在這方面有着明顯的優勢。所以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學手段的現代化程度也是當前課改的當務之急。

三、農村教師待遇偏低,挫傷了教學的積極性。

城鄉教師工資差距過大,鄉鎮教師工資偏低、待遇教差。農村學校所處的位置往往在村中,交通不便,生活條件一般,現實狀況造成了青年教師吃住都不方便,很難安心工作。

解決問題的對策

一、加快農村教師的新陳代謝,改善農村教師隊伍年齡偏大,數量偏少的現狀。建議各縣區每年選用一批師範類專科以上畢業生,補充“新鮮血液”;二是從城鎮學校富餘人員中,選派部分優秀教師下到邊遠窮鄉支教。

二、加大教師培訓力度,着力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提高國小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在於師資,一支業務精良的國小數學教師隊伍,對提高教學質量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要利用各種機會和途徑有計劃、有步驟地安排教師進行輪訓,使教師在業務知識、教育理論、教學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提高。

總之,儘管課程改革已取得了積極的進展,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仍任重道遠。在深化課程改革的進程中,還有許多認識問題需要梳理,還有許多問題需要去探索和完善,我們將羣策羣力,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共同努力。

教育調研報告8

我在農村進行了“農村中國小教育問題”調研。本次調研以國小和國中的農村教師、學生、家長爲主要對象,調研的四個部分分別是:教學問題、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家長問題。其中以教師問題和學生問題爲重點。

一、調研的目的、意義以及調研方法

隨着新一輪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的普遍推行,農村中國小的教育問題更加明顯地暴露出來了。對此老師抱怨、學生抱怨、家長抱怨。爲了找到問題的實質,把握問題的關鍵,從而向有關部門、有關人士發出呼籲,我進行了“農村中國小教育問題”調研。本次調研以走訪調研及問卷座談的形式爲主,走訪了八個中國小,調研了國小生25人,國中生34人,老師及校長19人。通過調研,瞭解了農村教師、學生和家長對教育的看法及其總體教育狀況,並對中國農村教育的發展方向和模式做了進一步的思考。

二、調研的基本情況

1。教學問題

在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已無法滿足絕大多數家長和學生對教育的要求,他們要求上高中、上大學。有62。5%的家長希望孩子拿到大學以上學歷。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時,64。18%的學生選擇是因爲他們自己喜歡讀書,而選擇是家長要求的僅爲3。49%。看來,事實上相當多的學生和家長已經認識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們是渴望知識的,農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但是從調研情況看,農村中國小教育存在着很多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公共教育經費短缺,導致辦學條件和辦學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對素質教育不夠重視,教學設施簡陋,教師隊伍教法相對陳舊嚴重影響着素質教育的實施。

(2)師資隊伍不穩定,總體素質不高。

(3)思想觀念落後,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調研中沒有一個孩子表示將來會回到自己的家鄉。

(4)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脫離農村實際,人才培養與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相適應。

2。教師問題

調研發現,相當大數量的教師對生活表示不滿意(51。8%)和比較不滿意(7。8%),感到壓力很大。我總結了一下,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一)不合理的農村教育編制導致農村教師的工作量很大。(二)儘管近些年來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積極推進實施着新課程改革,但誰都清楚大學聯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認可的還是能真正改變孩子命運的考試分數,升學率也就關乎學校生存。面對動輒“下崗”“走人”的內部管理體制,老師們爲了保住“飯碗”,感覺壓力很大。(三)最近幾年教育部門出於維護學生權益考慮,對老師限制很多,比如不準打罵學生,不準開除學生等。然而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學生個性越來越強,紀律越來越差,暴力傾向突出,打架鬥毆時有發生,談戀愛的越來越多,教師對學生的組織與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同時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學校和社會越來越關注學生在諸如被敲詐、勒索、恐嚇等人身、精神方面被傷害的問題,這使得老師們經常“提心吊膽”“如履薄冰”。

另外我發現,還有幾個關於教師較爲集中的問題是:(一)農村教師水平遠遠低於城區教師水平。雖說教師整體學歷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學歷是通過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規的全日制本科大學生回來的還是比較少。反而外調城鎮的幾乎全是骨幹教師,以致走訪的幾所中學幾乎都沒有高級教師。(二)隨着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不斷深入,農村教師隊伍的結構已由原來的公辦、民辦、代課教師變成了全部是公辦教師,但是音樂、美術,微機等教師嚴重不足。

3。學生問題

學生自主學習的現狀與思考

在調研學生的學習態度或學習主動性方面,大部分學生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但學生的學習目標大部分是家長、老師壓出來的,成績認可高,重視分數的達80%。在所學課程中,選擇英語最薄弱的學生比例最高,佔了47。67%。然而對於“你想如何提高”這一問,我原先設計了“自己複習鞏固”,“請家教”,“參加培訓班”和“其他”四個選項,結果有56。3%的同學選了其他,詢問後發現學生們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長指導,向同學、老師請教等等。調研表明,46。1%的農村學生在平時能努力學習,並持之以恆,但也有34。5%的農村學生平時學習沒有規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學習來應付考試。

通過和學生們接觸,結合自己的經歷,我覺得制約農村學生學習進步的主要因素是農村中國小生學習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需要不斷督促才能認真學習。學生們將學習效果不理想主要歸因於學習方法有待改進,但由於59。3%的農村學生一般都要承擔部分家務勞動,難以保證他們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此外,農村基礎教育條件較差、學習資源匱乏、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落後等問題也嚴重製約着農村學生的學習。

4。家長問題

在回答“你覺得所在地區教育狀況如何”的問題時,75。36%的家長選擇“一般”,5。8%的家長認爲“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長對當地教育狀況並不滿意。如欒卸村,擁有生產康必得的集團公司,當地農民收入較高,但由於很多家長不滿足於當地教育,就將孩子送往城裏上學。

當問及“您對孩子在校表現情況瞭解程度”時,只有17。5%的家長表示很瞭解,而選擇“基本不知道”的佔20%。然而在回答“對孩子學習上關心程度”時,卻有58。75%的家長表示很關心。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對孩子在校表現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說對孩子學習很關心呢?對此我詢問了部分家長,原來很多家長認爲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心即是對孩子學習關心的全部表現。

對家長問題的一些思考:

(1)家長沒有家教意識。絕大多數家長認爲教育就是在學校讀書,學生有問題就是學校教育的問題,把自身置之於外。

(2)家長沒有教育能力。絕大部分家長最多隻是國中水平,而且又不是從事教育職業,就是他們重視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當有限的。

(3)家庭影響大於學校。家長們希望孩子們能考出去“將來出息會大一點”,“將來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許是條件、思想上的多種因素,調研卻發現沒有一個家長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三、解決農村教育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結合調研情況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認爲,要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應主要抓以下幾點:

1。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爲滯後”問題

發展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國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習方法簡單和學習內容貧乏是與大多數教師能力差和缺乏主動性密切相關的,他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工資,沒有興趣,也沒有機會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的農村國中教育基本上就屬於這種情況。解決“教師行爲滯後”問題的有效辦法:一是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爲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覈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三是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2。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使農村國中生成長爲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複合型人才

我們可以嘗試在農村國中進行國中後職業教育——學期職業培訓或“3+1”制的培訓。但是從調研情況看,在我們當地,學生家長及教師對此卻不以爲然。原因還是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結合不緊密,就業渠道不暢。調研中一位校長說到,他曾經去青島考察過,青島的職業教育培養培訓的都是緊缺人才,畢業後都能找到工作,職業教育很受歡迎。因此實行職業教育應以就業爲導向、符合農村的條件,只有這樣,才能促進農村經濟、文化的發展。

3。解構封閉傳統體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積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機構

私立學校應該是一種補充、激活農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們當地農村,私立學校幾乎沒有。最終使我們的教育成爲獨家經營,始終處於“老大”地位,傳統、封閉、死守教條,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藥。因此應大力支持和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以切實擴大高中的辦學規模,解決農村國中升高中的瓶頸問題,緩解升學的巨大壓力。

中國70%的人口在農村,農村(含縣鎮)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高達1。6億。然而農村中國小教育的現狀並不理想,反而面臨着諸多問題與困難。在沙河農村,雖然絕大多數家庭通過各種途徑尚能承受孩子接受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數孩子因家庭貧困,未圓上高中、考大學的夢想。現代社會倡導人們關注弱勢羣體,這些因經濟困難而輟學的孩子們應該得到社會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助他們圓自己的讀書夢想!我呼籲各級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都應意識到發展農村教育的迫切性,給予農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優秀的教師吸引到農村中國小去,提高農村學校的辦學質量,促進農村教育和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教育調研報告9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狀況是目前全社會關注的一大問題。爲了全面瞭解我鎮各學校留守兒童家庭生活、教育狀況,推進留守兒童教育工作。我們在全鎮進行了一次留守兒童教育工作調研,通過問卷調查、走訪座談等形式,對全鎮所有行政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現狀進行了摸底、調查,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隨着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入),留守兒童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羣體,在特殊時期這一羣體的生存和權益保護狀況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1、我鎮現有留守兒童224名。調查顯示,他們的父母都是外出務工,至少半年、有的甚至一年回家一次。由於父母常年在外,長期和孩子分離,對孩子缺少關愛,缺乏交流溝通,導致親情缺失,監護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兒童軟弱無助,自卑封閉,逆反心理嚴重。

2、留守兒童家庭生活環境情況。從總體情況看,我鎮的224名留守兒童其中有185名是其祖父母監護,37名委託監護,2名無監護,其中隔代撫養情況較爲普遍。

3、留守兒童學習情況。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學習成績一般或。

4、留守兒童心理情況。從調查看,大多數孩子性格較正常。

5、品性表現、學習態度、身體狀況都很優良。

二、存在問題

1、學習偏差。多半的孩子因爲父母在外打工而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在這些學生中,由於臨時監護人對他們的學習介入較少,使得他們的學習無人過問,有的對學習持消極、被動、厭惡情緒,缺乏學習熱情,形成了懼學心理,體現在學習習慣上就是經常拖拉作業,書寫馬虎,對學習敷衍了事,有的甚至逃學。即使有的學生積極要求進步,學習有主動性,但由於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習過程中不注意規範,不遵守基本的學習規律,導致學習上的事倍功半。

2、性格缺陷。長期與父母分離,極易使他們的性格變得內向、自卑、悲觀、孤僻。在留守兒童中,有不少家庭對孩子放縱溺愛,臨時監護人管不了,不敢管,不會管,助長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蠻橫、逆反心理重、以自我爲中心等極端性格滋生蔓延。

3、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情況:大多數留守兒童則與他們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一起生活,這些長輩平時對孩子物質給予的多,在精神上關注的少,平時對孩子在成長中的困惑解決方法不當,不及時,由於存在年齡和文化的差異,想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與孩子的父母不一樣,“代溝”問題更加明顯,而這些問題解決不了就極易造成他們的心理障礙。

兒童時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長身體、培養健康心理的關鍵時期,他們不但要接受學校的教育,還要接受社會的關愛,更要沐浴在父母親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農村留守兒童最需要父母關愛,遠離了父母,由其他人代爲監護,使這些兒童的受教育狀況、健康成長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三、對留守兒童管理的措施和建議

(一)家庭方面

1、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優化留守兒童學習成長環境。根據留守兒童多的特點,學校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作爲學校爲推動新農村建設,爲開發區社會、經濟建設作貢獻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留守兒童監護網絡。

教育調研報告10

從2xx3年9月3日至今,我來到南宮實驗中學實習已經3個多月了,這是我人生中最難忘懷的一段經歷,在實習的過程中我真的收穫了太多太多。不僅收穫了教育教學經驗、班主任管理經驗,更收穫了對於農村教育認識的深化。這些收穫是在大學課堂上永遠學習不到的。在實習的過程中,我針對農村的音樂教學工作展開了一系列調查,希望可以更好地瞭解當地的音樂教學狀況。根據我的調查,我發現農村的音樂發展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 音樂師資存在的問題

調查結果表明,城市學校的專職音樂教師配備大大優於鄉村學校。城市中國小校,大多配備了2—3名以上的專職音樂教師,而且大部分城市學校的專職音樂教師已趨飽和。相比之下,廣大農村中國小校的音樂師資狀況就令人擔憂。因爲受到教育經費的限制,鄉村學校配不起、也養不起專職音樂教師的狀況是普遍存在的。一般最多也只有一個專業的音樂教師,其他大多由非本專業的其他學科教師(音樂愛好者)兼音樂課。而部分鄉村學校連能兼音樂課的教師都沒有,音樂課只能虛設。這樣的結果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因爲受鄉村經濟、生活條件、文化氛圍、個人發展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以至於師範院校音樂專業的畢業生不太願意去鄉村學校任教。

  二 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城市學校中,對教研活動抓得比較緊,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能得到較好的體現;但新的教學手段,受到教學設備條件的制約以及教師能力的限制,在相當多的學校的音樂課教學過程中是沒有得到應用的。在師資不足與器材缺少的學校裏,音樂課的教學過程中存在着不規範、隨意的現象。他們把音樂課變成了簡單的娛樂活動課,課堂上只要求學生學會唱那首歌,另外就是讓他們自己來“玩”,表達學到這首歌的什麼。其實這樣做不僅有損學科的科學性,也對學生造成了誤導和表現出了自己對這門課還有學們的不負責任。

  三 學生學習狀況的問題

這個問題在調查中反映也很突出,一般的學生都很喜歡音樂,但不喜歡上音樂課。這其中存在着諸多的原因:有教師教學方面的原因;有教材、教法方面的原因;有教學條件的原因;也有來自社會影響的原因;但最大的原因是,在應試教育升學的壓力下,來自學校、“主課”教師及家長的阻礙。這些都是造成學生欲喜愛而不能的重要原因,這種狀況在國小、國中和高中的高年級學生中尤爲普遍。

  針對上述的幾個問題,我想出了以下幾個對策:

1.將藝術教育中的組織與 領導、師資隊伍與教科研、教學硬件與教學環境、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等各個方面進行規範化、制度化、科學化,並建立分級督導機制。

2.針對廣大鄉村中國小藝術教育薄弱的現狀,應以鄉村中國小藝術教育爲工作重點,在政策上給予傾斜,在條件上給予扶,促進中國小藝術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同時,應強化、優化有關政策,鼓勵藝術學科的畢業生到鄉村學校工作,以加快基層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進程。

教育調研報告11

“希望能針對農村的實際情況,爲農村黨員設置‘私人定製’的爭做合格黨員的行動計劃。”春節回鄉探親期間,省委組織部機關幹部在鄉間小道上、聚會圓桌旁,認真傾聽家鄉百姓的鄉語鄉音、品味年味背後的民情民意,一位農村黨員對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建議給幹部們留下深刻印象。

及早謀劃,全員行動。“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中央部署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即將正式開始。按照省委要求,省委組織部精心做好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前期各項準備工作——及時傳達學習做好思想準備、開展“雙找尋親”活動做好組織準備、開展“全覆蓋談心談話”做好調研準備、牽頭研製 “ +N”方案做好工作準備,“四個準備”的落地落實也將確保學習教育順利開局、紮實開展、取得實效。

思想準備:學習發動層層深入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在全體黨員中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是在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基礎上,推動黨內教育從‘關鍵少數’向全體黨員拓展、從集中性教育活動向經常性教育延伸的戰略舉措。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學,爲全體黨員幹部作出示範和表率。”在x月xx日召開的全省市縣鄉換屆工作暨組織部長會議上,省委書記xxx對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提出要求。

省委組織部賡即召開部務(擴大)會,專題傳達學習全國組織部長會議精神和省委要求,對成立“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工作機構、統籌工作力量等作出安排部署。2 個市(州)、 83個縣(市、區)黨委層層召開黨委常委會會議、組織部長會,迅速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上來,爲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築牢思想基礎。

xx市以居民小區基層黨支部爲重點,積極組織社區黨員幹部學習,充分發揮小區黨組織自我淨化、自我提升的主動性;廣安市大規模開展普規普紀行動,建立黨章黨規黨紀專題培訓、會前學規學紀,多措並舉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預熱。瀘州市合江縣層層組織開展“講黨課、送黨課、評黨課”活動,教育引導黨員幹部擰緊思想“總開關”,增強“四種意識”……蜀中各地紛紛結合各自實際,多管齊下爲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做足準備。

組織準備:

“六個一”主題活動廣泛開展

“家鄉是外出務工黨員的港灣,要儘可能地給予關懷,讓他們感受到黨的關懷、黨的教育,讓他們主動聯繫、主動靠近黨組織,確保黨員離鄉不離黨、外出受培訓、回家受重用。”春節前,一場專爲外出務工黨員召開的座談會在南充市南部縣建興鎮舉行,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委黨建辦主任雷世界如是說。“請在外面務工的黨員定期跟村上聯繫,便於我們加強了解、互通情況。”建興鎮陳家壩村黨支部書記周曉明對參會的外出務工黨員提出希望。

“發出一封慰問信、召開一次座談會、開展一次組織生活會、舉辦一場技能培訓、發現一批優秀人才、開展一次走訪慰問”,全省各級各地結合開展黨員組織關係集中排查,抓住農村外出務工黨員返鄉過年的有利時機,紛紛以“六個一”主題活動爲載體,開展“黨組織找黨員、黨員找黨組織”的“雙找雙配套”活動,確保黨員參加“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全覆蓋、零遺漏。

xx市組織外出務工黨員對基層黨組織進行民主評議,徵求他們對家鄉發展和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意見建議,做好“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調研摸排;“始終與家鄉黨組織保持密切聯繫,感受到家鄉溫暖”,雅安市每一個村黨支部都張貼出“致外出務工黨員的慰問信”,發出“爲組織爭光、爲黨旗添彩”的倡議;“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進性作用”,德陽市號召全市黨員幹部尤其是外出務工黨員“不忘本,給羣衆帶個頭,把形象樹起來”。

調研準備:

“全覆蓋談心談話”徵求意見

“一盼方法措施更簡潔管用;二盼黨員幹部的形象能大大提升;三盼重在解決發生在羣衆身邊的突出問題;四盼關鍵是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這是一份記錄着基層黨員心聲的調研報告——對於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基層黨員普遍有“四盼”。

這是一份實打實的調研報告。結合深入開展“走基層、解難題、辦實事、惠民生”活動,省委領導利用春節期間走訪慰問基層幹部羣衆的良好契機,分別帶頭帶隊深入基層一線進行調研,並主持召開專題座談會,廣泛收集社會各界對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期盼。“希望能既重教育、又重處置,通過學習教育讓所有黨員都能時刻牢記自己的黨員身份,讓先進性摸得着、看得見”“希望能將堅持黨員標準、落實黨的要求、順應羣衆期待,作爲檢驗‘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成效的重要標準”“希望以學習教育爲推動改革發展加油鼓勁,做到兩手抓、兩促進”……

結合精準調研,服務中心大局,“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必將會爲我省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強大活力。

工作準備:

“ +N”方案突出針對性

“結合美麗生態和諧小康新甘孜‘六大戰略’實施,豐富拓展學習教育內容,做到法律法規常識必學、民族宗教知識必學。”在3月 日召開的全省“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工作座談會上,甘孜州委組織部主要負責人提出了甘孜州開展這項工作的初步想法。

會場上,各市(州)黨委組織部門、省直相關單位負責同志各抒己見、積極建言。“座談會的召開,將有利於對全省學習教育總體實施方案進行再次修改完善。”省委組織部分管負責人如是說。“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要充分結合省情。

根據省委部署,省委組織部結合我省實際,抓緊研製了全省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 +N”方案:“ ”即全省學習教育總體實施方案,“N”即分類制定黨政機關、農村、街道社區、“兩新”組織、國企和教育、衛計等重要領域工作方案,分別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工作要求。

xx市xx縣把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推進精準扶貧相結合,“貧困村能不能脫貧、貧困戶能不能致富是檢驗是否是合格黨員的重要標準”;自貢市堅持以問題爲導向,“倒逼黨員幹部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更好地爲羣衆解決問題”;xx市把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推進經濟發展、園區黨建結合起來, “在引智留才、借力雙創、健全長效機制上下功夫,力爭把人才優勢轉化爲技術優勢,助推千億產業園區建設”。

教育調研報告12

一、目的:

(一)對六個調研小組的全體成員進行現場培訓。

(二)分析實地調研狀況和預調研得到的一線資料。

(三)進一步微調、完善調研方法與工具,爲下一步實地調研打好基礎。

二、預調研方法與內容

爲了預測調研的情況,及時發現調研內容的不足之處和培訓參與調研人員的調研能力,使他們熟悉調研過程,調研組首先進行了預調研工作。爲了達到預調研的目的,預調研所採用的方法與內容是和正式調研一致的,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問卷調查、訪談和課堂觀察與錄像。

(一)問卷調查

問卷調查包含五個方面的問卷:實習生問卷、實習學校學生問卷、實習學校主管教育實習校長問卷、實習學校指導教師問卷和語數外學科專業教師知識問卷(包括中學教師和師範生兩種)。通過廣泛的收集數據,和同類樣本間與不同樣本間的橫縱對比,研究分析此次教育實習的效果與存在的問題。

問卷調查樣本抽取原則是:實習生問卷的調研樣本爲所有調研學校的所有實習生;實習學校學生問卷的調研樣本是每個縣域塊內各選擇一所初、高中學校,每校抽取兩個班級(不同年級,有實習生工作的班級);實習學校主管教育實習校長問卷的調研樣本是實習學校主管教育實習的校長1人;實習學校指導教師問卷的調研樣本爲縣域內實習學校的所有實習學校指導教師;語數外學科專業教師知識問卷的調研樣本爲參與問卷調查的數語外專業的實習生和指導教師。

根據樣本抽取原則,把樣本確定爲:實習生問卷的預調研樣本爲在永吉七中實習的我校全部實習學生,共十五人;實習學校學生問卷的預調研樣本爲永吉七中兩個班的學生;實習學校主管教育實習校長問卷的預調研樣本永吉七中副校長;實習學校指導教師問卷的預調研樣本爲永吉七中的所有指導教師;語數外學科專業教師知識問卷的預調研樣本爲參與以上問卷調查的數語外專業的實習生和指導教師。

(二)訪談

訪談的對象包括四部分:實習生訪談、實習學校指導教師訪談、實習學校學生訪談和實習學校主管教育實習校長訪談。訪談的內容是訪談者依據訪談提綱上的內容進行訪談,主要分三大塊內容:基本情況訪談、教育心理訪談和教育技術訪談。

訪談樣本的選擇原則是:實習生訪談對象爲每校選擇3-5名不同專業實習生,實習學校指導教師訪談對象爲每校2-3名指導教師(其中要有班主任指導教師),實習學校學生對象樣本爲選擇6-8個學生進行訪談,實習學校主管教育實習校長訪談對象爲實習學校主管教育實習的校長1人。

根據樣本選擇原則,把樣本確定爲:實習生訪談對象爲在永吉七中實習的我校實習生,實習學校指導教師訪談對象爲永吉七中的一名女英語教師,實習學校學生訪談對象爲永吉七中的六名學生(三男三女),實習學校主管教育實習校長訪談對象爲永吉七中副校長。由於此次預調研目的之一是爲了培訓參加調研的全體成員,因此進行訪談的學生都是有過訪談經驗的或者之前受過訪談方面培訓的,其餘參加訪談的調研組成員則是見習這些訪談者訪談,向他們學習訪談的方法與技巧,吸取經驗。

(三)課堂觀察與錄像

課堂觀察與錄像的樣本選擇原則是:隨機抽取有我校實習生實習的班級進行課堂觀察與錄像的工作。

預調研的課堂觀察與錄像工作一共記錄了三節課,分別是:國中一年一班的地理(授課人:劉偉),國中一年一班的政治(授課人:吳靜)和國中二年五班的英語(授課人:文雅)。

三、預調研過程

(一)預調研的時間和地點

1.時間:20xx年10月8日上午7:30——18:00

2.地點:吉林市永吉縣第七中學

(二)預調研準備工作:

1.分配工作:侯恕安排此次調研的工作分工,提出基本要求。

2.協調工作:向永吉七中學校領導說明調研目的與內容,協商具體的調研事項,得到了校領導的大力支持。

(三)預調研工作內容:

預調研工作的主要內容有三項:訪談、問卷調查和課堂觀察與錄像。

1.訪談

(1)學校主管教育實習領導(此次訪談對象爲永吉七中副校長)的訪談,訪談時間爲15分。

(2)我校實習生的訪談,訪談時間大約爲15分鐘。

(3)實習學校指導教師訪談(英語,女),訪談時間約5分鐘。

(4)學生座談(6人,三男三女),訪談時間約爲5分鐘。

2.問卷調查

(1)學校主管教育實習領導問卷調查,爲5分鐘,在訪談之前。

(2)我校實習生的學科能力試題和我校實習生的問卷調查,發15份試題全部收回,調查問卷發15份返回13份。

(3)實習學校指導教師的調查(學科能力試題和調查問卷),共持續約一小時。學科能力試題全部做完收回,問卷調查做了10份。

(4)學生問卷調查(兩個班),每班的問卷平均都用了40分鐘。

3.課堂觀察與錄像

共錄了三節課的教學錄像,分別是:國中一年一班的地理(授課人:劉偉),國中一年一班的政治(授課人:吳靜)和國中二年五班的英語(授課人:文雅)。

(四)下一步調研工作安排:

1.問卷相關部分負責人對問卷調整(週五完成),週六合卷,週日印出(楊明)。

2.侯恕協調帶隊老師分組,參與調研的研究生分組(專題負責人分本專業學生,統一調整)。

3.聯繫六個調研縣域的學校帶隊教師,與調研學校提前協商(張丹)。

4.調研設備落實(李廣負責)

5.調研預算(侯恕)、借款(張丹)

6.下週開始進行實時實地調研工作。

(五)預調研材料的簡單處理

預調研結束後,爲了進一步完善和微調調研的方法與工具,科學有效的進行實地教育調研工作,爲下一步實地調研打好基礎,課題組成員將收回的問卷、訪談錄音和教學錄像內容做了一些處理與分析,並對實地調研狀況作了分析討論。

四、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問卷調查的研究結果與分析

在永吉七中領導和我校實習生的積極配合下幾乎所有問卷的完成質量都比較好,而且收回了絕大多數的發放問卷。問卷內容基本真實的反映了教育實習的實際情況,能夠達到了調研的目的。但是在問卷調查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的問題。實習學校領導問卷、實習生問卷、學生問卷和實習學校指導教師問卷這幾類問卷中,只有實習學校領導問卷的問題數量適中,便於回答。實習生問卷、學生問卷和實習學校指導教師問卷的問題數量都較多,但是實習生問卷的問題數量雖然較多卻並沒有影響實習生的回答。學生問卷的問題一方面問題數量比較多,另一方面其中教育心理的有些問題問得比較晦澀,學生難於理解,因此平均每個學生回答問卷的時間在40分鐘左右。實習學校指導教師問卷的問題數量較多也影響了對問題的回答。

(二)訪談的研究結果與分析

訪談者依據訪談提綱的內容都進行了訪談,並且能夠就一些問題展開提問,進行深度訪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見習訪談的學生也通過當場觀察、學習訪談者的訪談過程,得到了很好的學習機會,對訪談的整個過程有了較爲全面和深刻的認識,學會了訪談的一些基本方法與技巧,爲調研工作的順利進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是有的訪談者雖然就某一個問題問的較爲詳細,卻忽略掉了一些問題的訪談,尤其是對基本情況的訪談並不全面。

(三)課堂觀察與錄像的研究結果與分析

新授課的錄像圖像清晰,教學情境反映的較爲全面。不僅有對實習生的講課情況進行錄像,還有對學生的上課情況進行錄像,而且質量很好,可用性強。但是此次預調研只有新授課的錄像,可參考的維度太少,給課堂教學的分析討論帶來不便。

基於以上對預調研結果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儘管課題組成員爲教育調研的工作做了充分的準備,使預調研的工作順利進行,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需要在後續的工作中改進。爲了使實地調研的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取得完滿的成果,因此提出以下建議。

五、建議

(一)對問卷的建議

由於各類問卷中,只有實習學校領導問卷的問題數量適中,其餘問卷的內容都過多,而且學生問卷中教育心理的有些問題學生不能很好的理解。因此建議精簡除了實習學校領導問卷的所有問卷的內容,使問題少而精,淺顯易懂便於回答。

(二)對訪談的建議

在訪談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訪談者進行訪談時並不能對所有相關問題進行提問,有遺漏的地方。因此,建議訪談者在訪談之前要熟記訪談提綱的內容,對相應部分的問卷內容也要有所瞭解,使訪談全面深入的進行。

(三)對課堂觀察與錄像的建議

課堂觀察與錄像之前要得到被採訪者的教學設計,而且不僅要對實習生的新授課進行課堂教學錄像,也要對實習生的試講課和指導教師對實習生的指導課進行錄像。這樣就可以爲以後的課堂教學觀察與分析提供較爲全面的參考依據,完善調研內容。

教育調研報告13

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迎接21世紀挑戰,提高國民素質,培養跨世紀人才的戰略舉措。20xx年10月19日至11月5日,筆者對漳縣三岔中學和漳縣殪虎橋中學的素質教育實施情況進行了深入細緻地調查與研究,並以八年級學生爲例採用訪談調查、查閱相關資料等方法對學校進行了分析與思考,現將情況總結如下:

一、素質教育實施的現狀

兩所中學都是鄉(鎮)初級中學,由漳縣文教體育局直管。兩所中學共有學生1836人,八年級學生有751人,其中三岔中學438人,殪虎橋中學313人。兩所中學學生都來自農村,所以從學生角度來調查來看素質教育實施的成果,看對學生素質的提高是否真的起到大的作用。調查顯示,八年級的學生93.52%都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有體育、美術、舞蹈、音樂、跆拳道等,但是隻有12.28%的學生認爲自身素質確實得到了很大提高;20.16%的學生認爲有一定提高,但是效果不明顯;而超過一半51.39%的學生認爲收穫不大,基本沒有提高;16.17%的學生認爲自己對學校組織的活動興趣不大,從中得不到任何提高。素質教育還包括全面提高每個學生思想品德素質、道德素質。經過調查發現,43.65%的學生並不認爲自身的道德思想素質有提高,

甚至有13.92%的學生認爲與上一輩相比,思想道德素質有所降低。筆者瞭解到,有些教師認爲現在的八年級學生屬於浮躁的心態,缺乏遠大理想,缺乏吃苦精神、缺乏甚至根本沒有信仰。過去說爲報效祖國學習、爲實現偉大的共產主義學習,爲人民服務,而現在由於社會經濟的轉軌和現實的誘惑,越來越多的中學生把學習與自己的命運聯繫起來。

二、素質教育實施過程中的制約因素

素質教育既是一個理論問題,又是一個實踐問題,但歸根到底是一個實踐問題。所以兩所中學的素質教育的實施是受許多因素制約的,綜合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教育觀念。素質教育是以學生爲中心的教育,是凸現學生主體性的教育,是充分開發學生潛能的教育。但現實中,農村家長們的觀念常常是"讀書--考大學—吃公家飯"的思想模式,所以把傳授知識與提高素質、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面向全體與因材施教、考試與素質、智育與其他方面的教育分割開來。錯誤的觀念不轉變不糾正,素質教育就不可能走上正途。

二是教師隊伍。素質教育不只是對學生的要求,它首先是對教師的要求。實施素質教育,關鍵在教師。一個素質不高、缺乏創新意識的教師不可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創造性人才,而教師狀況的根本改變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而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從兩所中學現實來看,師資力量短缺,師資力量薄弱成爲制約素質教育發展和提升的瓶頸。

三是課程建設。且不說課程的內容改革是個難題,單就課程的形式而言,要實現由教師的"教材"向學生的"學材"轉變,絕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四是考試製度。會考作爲選拔國中學生能否到高中學習的一種比較公正的手段是無法取消和代替的,只要考試存在,應該就具有合理性。問題的關鍵是什麼樣的考試能把學生真正的素質考出來,減少偶然性和片面性,這又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五是教育評價。評價是檢驗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但屬於情感和價值觀念方面的內容能否評價出來?怎麼樣去量化評價?用什麼方法來評價?誰來評價,是社會還是學校?是家長還是老師?它不能像語數外等用單一的考試成績來確定,因此如果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評價手段,素質教育的尷尬局面就很難改變。

三、針對以上問題及制約因素可採取以下措施

素質教育是以培養能力、發展個性爲目的的基礎教育,是要通過努力使學生學得"自由",學得"主動",促進他們主動發展,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造能力,以保證他們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通過本次調查筆者認爲要全面貫徹教育方針,進而全面提高素質教育的質量,應做好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引導學生自尊、自重、自主、自律。當然,強調學生的自主性,絕不意味着可以削弱教師的主導作用,放鬆學校的組織紀律。而是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前提下,採取相應的措施,引導、推動學生不斷地發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質。

教育調研報告14

從煤礦企業傳統的安全管理中,我們不難看出,礦井管理者只注重對“物”的管理,以“事”爲中心,只注重監督管理而沒有強調“自主管理”。把安全總是隻侷限於生產之中,而沒有認識到安全問題還滲透在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分佈在人類活動的全部空間,體現在自下而上環境的各個領域。加之其管理辦法與具體作法的專業性較強,難於被職工所接受,進而變成全體職工的自覺意識和行動,因此,筆者認爲,在建設本質安全型過程中,應着力在實施正面引導教育上下真功,努力實現職工由被動抓安全向主動抓安全的本質性轉變。

一、正向引導教育的提出

煤炭企業雖然在安全思想教育工作上的投入很大,但是,現場違章作業的現象卻仍然難以消除,事故隱患依舊大量存在。安全事故尤其是造成人員傷亡的重大惡性事故,使礦井受到了巨大的政治和經濟損失,給工亡者的家庭帶來天大的悲痛。對於我礦來說,最重要最難以把握的就是安全工作,如何對礦井安全狀況實施有效控制?安全工作到底該怎麼管?怎樣在進行生產過程中以思想上的安全保證行爲上的安全,抓好動態的現場安全管理?帶着這些問題,我們進行了認真的調查與分析。結果發現職工有不少錯誤的想法和思想傾向,比如:“抓安全的力度越大越容易出事”、“安全抓得太緊,會影響生產”、“安全處罰太狠,工人見了檢查就緊張,都不會幹活了”,甚至有的職工存有封建迷信思想。對此,我們這樣認爲:生產現場動態和靜態的不良結合必然要出現事故。靜態是現場的環境、客觀條件;動態是人的行爲過程,任何一方面不完善都會發生事故。而井下環境、生產設施等靜態條件的改善可以靠各級管理人員去改造,可以靠周密的安排去完善,而改善人的行爲卻非解決人的思想不可,因爲人的思想支配人的行爲。實現安全生產、解決動態下安全問題必須要抓工人的行爲和操作,辦法再好、制度再嚴,工人沒有積極性豈不沒有意義?傳統的安全管理和教育工作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弊端:

一是安全工作基本上是由上而逐級發文、開會安排,形成了“上急下不急”、上大下小的“倒三角”形狀,其影響力和效果逐步衰減;而且以“處罰”爲管理主線,職工有逆反心理,甚至會產生牴觸屋。

二是由於安全生產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控制人的行爲首先必須解決人的思想問題,“內因”是決定性因素。過去,對於安全管理,職工是被動接受而不是主動參與,沒有切實解決職工的內在動力問題。

三是沒有把職工置於安全生產的核心位置,且教育的內容陳舊、形式呆板、方法不活,對職工缺乏吸引力也制約了安全教育的效果。由此可見,來自上層的教誨很難成爲基層員工的自覺行爲,工人們似乎更偏向於自己採取行動,自己管理自己。在煤炭企業這一特定的生產環境中,員工的自主保安意識和自主保安能力對安全生產的重大意義更是無庸置疑。

基於這種知識,我們提出了“抓安全,首先要抓思想、抓認識、抓本質”的管理理念,主要做法是在原安全管理工作方法的基礎上,實施以“我”爲中心的安全正向引導教育,以一種新的安全教育模式爲切入點,解決廣大職工對安全生產的錯誤認識問題,使“人人蔘與安全管理”成爲安全生產的第一道防線。

二、正向引導教育的“四情”特點

正向引導教育,堅持“以人爲本”的原則,就是真正把“人”看作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主體,人是有感情的,正向引導教育是依託人的感情而對職工實施的一種正向的情感管理,說到底是一種愛的文化、愛的昇華,其精神實質是對職工的尊重、珍惜和愛護。基於這一觀點,我礦綜合運用親情、熱情、無情、絕情的“四情”手段,以求達到“以思想上安全保證行爲上的安全”的目的。

三、正向引導教育的實施

“正向引導教育”,一切均以“我”爲中心,突出主體“我”。因爲時刻關心“自我”是人與生俱來的意識和本能。比如:在離家外出時,往往會在心裏打幾個:“問號”:“我關燈了嗎”?、“我關好煤氣爐了嗎?”、“我鎖好門了嗎?”。這幾個問號,一方面表現了員工在生活當中形成的一種習慣,是一種“生活文化”,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員工的一種來自於生活的“自我保護”意識,帶着這幾個問號,他的大腦中就會反覆考慮這幾個方面的問題,從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事故的發生。

在實施正向引導教育的內容上,我們就順應了人的這一本能,我們先後實施了“我要維護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我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他人傷害”、“我遵章守紀、不違章”、“爲了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我堅持正規操作”、“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是對家人的犯罪”、“我不投機取巧、不野蠻生產”、“我要當個文明安全礦工”等這樣一系列以“我”爲中心的引導性教育主題。

在實施的形式上,我們分礦、區隊、個人三個層次全面展開。礦主要是從安全教育管理、安全環境氛圍建塑、安全責任落實等方面抓部署、抓組織,如近幾年開展的“我結安全負什麼責大討論”、“親情規勸”座談,“關注安全、珍惜生命”、“職工手拉手、安全心連心”萬人承諾簽字、“正視問題,反鬆破滿、實現首季安全季”競賽等系列活動等,都深受職工的擁護支持和積極參與,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區隊主要以“崗位區域聯責、職工安全聯保”和思想、語言、行爲、操作“四個標準化”活動爲載體,寓教育於崗位實踐活動之中。職工個人主要是通過落實多種形式的“安全提醒制”、參加“安全培訓”、“今天我上鏡”等活動啓發和引導職工遵章守紀,做到自己的安全自己管,從而有力的促進了全礦的安全生產。

隨着正向引導教育活動的深入開展,我們還賦予了“我”更深的涵義,“我”可以是一個班組,可以是一個聯責小組,還可以是一個區隊,甚至是一個專業或全礦,從而逐步形成“自己的安全自己管,班組的安全班組長管、全組管,區隊的安全區隊長管、全區隊管,專業的安全專業負責人管、全專業管”的良好格局。

四、正向引導教育實施的效果

一是正向引導教育嬗變職工安全觀,把“要我安全”的矛盾變爲“我要安全”的統一。廣大職工對正向引導教育的看法是“正向引導教育使我們明白一個理兒,保證安全是自己天大的事,自己的安全自己管,指望別人不保險”。

二進制區隊管理開始從被動管理轉向主動管理。以前區隊領導就怕上級給自己的轄區找出問題,現在是經常不斷地主動邀請安全管理方面的領導、專家、工程技術人員到現場檢查、指導,找問題、挑毛病,幫助區隊進行安全管理“會診”,變“諱疾忌醫”爲“自我保健”。

三是正向引導教育形成了特有的安全文化氛圍,使得企業及職工的行爲時刻在“安全”與“健康”的概念的引導之下,增強了安全教育的“人性化”魅力,使得安全教育的原動力變自上而下爲自下而上,成效更加明顯,作用更加持久。

教育調研報告15

20xx年7月,在學校領導和全校教師的信任和關心下,我有幸成爲了一名後備幹部,在20xx年秋季學期,學校領導爲了鍛鍊和培養後備幹部,安排了我負責辦公室、支部、綠色學校工作,並且擔任三年級美術教學。在這一學期裏,我兢兢業業,踏踏實實工作,認真的去了解和學習學校的管理,虛心的向學校領導和教師請教,積極的投入到學校各方面工作中去,爲學校的管理向領導納言獻策。根據縣局關於後備幹部的文件精神,在本期,我對學校各方面工作進行了深入瞭解和調研,特別是學校的教學工作,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研方法

一是聽取一線教師介紹自己的教學情況和對學校教學工作的建議及措施,二是深入課堂聽課。主要看課堂教學中教師基本功,新課程理念的貫穿,教學方法的使用,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三是走訪部分師生及學生家長。主要了解學校管理、常規教學管理、教師管理、各項制度的落實、教學工作狀況、教師工作責任心、學校對學生的管理等。四是查閱各類資料。重在掌握過程管理是否精細化。

二、存在問題

1、教師投入教學工作積極性不高

由於當前體制的原因,部分教師安以現狀,不思進取,缺少主人翁意識,敬業精神差,沒有危機感。在調研中發現:有的老師只滿足於“出滿勤”,不關注教學效果;有的評上高級職稱或者高級職稱的教師,漲了工資,就不想

上任務較重的課;有的不願當班主任等等。

2、教師教學觀念轉變不徹底

部分教師對推進新課程改革認識不夠,加上平時不主動學習,不積極參加活動,對新課程理論瞭解甚少,對新課程標準掌握不全面,新的教學觀、教師觀、學生觀沒有真正樹立起來,教學方法還是老一套。“滿堂灌”、“填鴨式”。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3、課堂教學效益不高

部分教師“向45分鐘要質量”的“有效教學”意識不強。課前準備不足,教案簡單,對教材拓展不夠,補充不足,挖掘不深;課中教師包辦代替多,師生互動少,聯繫學生實際少,有效訓練的時間和內容不足,沒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甚至教學過程偏離教學目標,教學效果差;課後學生練習量不夠,教師輔導不到位等等。適合本校學生實際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還有待探索。

4、教學常規管理抓得不細、不實

教研組、教師工作計劃審籤、單元過關抽查、作業批改檢查、教師聽課評課輔導檢查等,管理還不細緻,不實在。

5、學科教師不配套

我校教師年齡結構老化、學科結構不合理、局部有缺額如綜合科普遍差專業教師,學校不得於採取其他教師兼課的辦法,彌補部分科目教師不足,增加教師工作量,也由於專業不對口,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

6、現代化教學設備缺乏

我校現代教育技術設備投入不足,設備數量偏少,目前唯一的微機室由於電腦絕大部分損壞已不能使用,學校只有一臺投影儀,並且沒有專門的多媒體教室,不能滿足教師使用先進教學技術手段輔助教學。

三、提高教學質量的建議

1、深化教師績效工資改革,真正以“績”兌“資”

一是落實教師績效工資掛鉤辦法,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教師工作責任心和危機感,提高工作效益。二是打破教師職稱終身制。完善教師職稱評聘制度,根據工作能力和工作效果,實行“高職低聘”或“低職高聘”。

2、大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提高教學質量關鍵在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必須構建長效機制,推進制度創新,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一是加強教師培訓。增加培訓經費,採取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師培訓活動。二是高度重視教師繼續教育。鼓勵教師崗位自學,建立嚴格的教師繼續教育檢查和考評制度,改變現行只提要求,不問結果;不認真學習,冒報學分的現象。三是強化骨幹教師隊伍建設。實施“名師工程”,完善骨幹教師培養機制,建立“學科帶頭人”、“學術帶頭人”科研經費獎勵機制。四是認真解決一些學科教師不足的問題。

3、完善教學質量獎懲制度

加強學校教學目標考覈和質量監控,採取過程獎勵和結果獎勵相結合的原則,對於教學效果顯著的教師、學校給予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

4、強化教學工作指導

一是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二是深入調研,掌握情況,瞭解教師需求,提高指導針對性;三是結合學科實際,組織學校教師開展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

5、加大投入增添教學設備

在加強學校校舍建設,美化綠化校園的同時,也要兼顧教學設備的投入,以滿足新課程課堂教學的需要,爲教師提供先進的教學輔助手段,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提高教學質量是家長及社會的迫切要求。必須努力解決制約教學質量提高的因素,不斷解放思想,大膽創新,與時俱進,狠抓落實,團結拼搏,紮實推進新課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我校教育跨越發展、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