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生態社區工作彙報

西關社區位於長樂市 ,交通便捷,總人口 人,土地總面積 畝,耕地面積 畝,山林面積一 畝。2015年社區總收入 元。居民人均純收入 元,幾年來在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西關社區經濟、環境、社會各項事業得到逐步發展。

創建生態社區工作彙報

我社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氣候涼爽,雨量充沛,具有豐富的光、熱,土壤、植被等自然資源,生態農業尤爲突出,具備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良好基礎和條件。2015年以來我社區積極開展創建省級生態社區活動,充分利用山水兩大資源,發揮生態、農業優勢,求真務實,現將我社區建設情況總絲如下:

一、主盡做法

1、加強領導,形成合力

我社區十分重視創建工作,成立了以社區黨支部書記、社區主任爲正副組長,社區“兩委’成員爲成員的創建工作小組,下設創建辦公室,指定專人負貴我社區的創建工作,制定了創建訓劃.任務分解到人,明確工作目標,狠抓工作薄實,切實加強對創翅工作的組織領奪,確保了創建工作的順利進行,

2、制定規劃,有序推進

我社區立足生態資源優勢,積極組織創建生態社區活動,社區黨政主要領導多次帶領有關部門領導多次深入到我社區現場辦公,現場指導,幫助我社區制定《長樂市吳航鎮西關社區創建省級生態村實施方案》,並提出了政策到位、村建規劃到位、環境淨化到位、美化綠化到位、道路硬化到位、治理污染到位的創建要求,以及以美化綠化、生態農業等發展方向爲重點的總體規劃佈局和分步實施方案.通過規劃的實施,力爭達到統籌環境保護,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佈局,推進經濟發展,強化社區環境綜合整治。解決社區環境污染和環境髒、亂、差問題,爲建設小康、和諧、魅力和環境優美的西關社區提供良好的環境保障。

3、廣爲宣傳,形成共識

爲了取得全體居民對創建省級生態社區工作的文持,我村專門召開了創建省級生態社區羣衆動員大會,闡明瞭創建省級生態社區的目的意義和要求,提出了具體的工作方案,使全體村民對保護生態環填、發展生態農業以及環境綜合治理重要性有了新的認識,調動了他們參與創建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同時,在創建過程中,根據各階級段工作的需要,多次召集居民召開各種會議,佈置創建活動具體工作、以明確開展創建活動的目標。此外,我們還利用多種形式,如在轄區範圖內懸掛、張貼“保護生態環境,建綠色家園”,“愛護環境光榮、

破壞環境可恥,”等宣傳標語,並通過發放生態環保入戶宣傳單、舉辦生態環保知識培訓等形式,想方設法擴大宣傳效果,努力營造一個人人支持,人人蔘與創建工作的良好社會氛圍。

4、廣泛動員,全民參與

在省級生態社區活動中,我們充分發揮居民的主體作用,採取各種靈活措施把居民全面推上創建活動主戰場,廣大居民積極主動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全力參與社區容貌整治和生態環境建設各項工作。特別是我社區黨支部,充分發揮自身的組織優勢,組織相應的羣體成員率先垂範,義務投入到建設活動中,帶動了全民動員,全民動手,以實際行動創建生態家園。

5、狠抓管理,促進落實

一是建立生態農業管理規程我社區已經基本實現了產業轉型,傳統農業產值比重較低,農業生產過程中種植業要求合理使用農藥根治病蟲害,作物桔杆進行集中處理,綜合利用.不焚燒秸杆和雜物,促進了農業的高產、穩產。二是積極推廣使用清潔能源。三是建立衛生長效機制,垃圾處理是衛生管理的一個關鍵環節,爲解決長期以來困擾我社區的垃圾處理問題,我們與環衛辦籤足了垃圾轉運無害化處理委託書,規定每個居民小組每一農戶各自做到衛生門前三包,保潔員負責公共場所和街道衛生,環衛辦安排清運人員負責每天把運往垃圾處理場進行無害化處理,形成衛生管理長效機制,從而使社區的環境衛生狀況和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根本好轉。

二、主要成效

通過半年多全體居民共間的努力,我社區的生態社區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居民的環保意識明顯增強,特別是對創建生態社區有活動逐漸從認識到理解,從支持到參與,人人自覺遵守環保法律法規,保護生態環境和維護生態平衡的自覺性大大加強,近三年內沒有發生環境污染事故和生態破壞事件,初步形成了人人講衛生,講環保、公益、講文明的社會新風尚;經濟發展明顯加快。以生態農業爲中心,產業結構優化科學,逐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目前,通過整治社區容貌貌,綠化、美化、香化房前屋後和公共場所,建起了衛生公廁、農家書屋,黨員活動室等一批公共設施.改造了主要骨架道路。逐年提高了居民的生活環境質量。2015年我社區財收入 元,村民人均純收入 元, 村民生活飲用水衛生合格率上 %;衛生廁所使用普及率100%;生活垃圾處理率100%;生活污水處理率100%;居民對環境狀況滿意率達98%。在生態社區建設工作中,我們雖然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還有很多方而需要去探索、去改進,也存在一些不足,今後,我們將一如既往地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爲指異,以構建“生態西關、和諧西關”爲目

《創建生態社區工作彙報》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