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調研報告

隨着社會不斷地進步,接觸並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報告具有成文事後性的特點。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村情調研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村情調研報告

村情調研報告1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大江南北。先富帶動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方針使我國開放城市一片繁榮。據不完全統計,20xx年,我國西部包括四川,雲南,貴州等多省份的進城務工人口達到了農村總人口驚人的百分之四十,而且這一比重還在不斷增加!使大量農民進城務工的首要因素就是收入差距,農村與城市的收入差距已經發生了嚴重失衡。對此,我進行了關於農村收入情況的調查,以下是這次調查的具體內容以及我對此情況的分析。

一, 調查目的

“三農”問題一直是我國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也是阻礙我國長期滯留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座大山。其中,讓農民實現增收是重中之重。所以,我將通過調查四川農村探討當前農民的收入狀況,收入結構和困難。分析提出解決的建議性方案。

二, 調查時間

20xx年7月25日至20xx年8月15日

三, 調查對象

四川成都金堂縣農民

四, 調查方式

採用抽樣問卷調查和走訪調查的方式,考慮到農民文化程度問題,以口頭問卷,我們填寫調查問卷進行。此次調查問卷有效份數500份。

五, 數據記錄與分析

通過統計分析,我們統計了農民主要收入金額及來源的項目,調查結果如下。

(1) 收入來源

(2)主要勞動力收入金額

(3)受教育程度

由以上統計數據,從收入結構來看,農民收入結構單一,收入來源項目極少,傳統的務農已經完全慢慢失去了主要來源的地位。農民進城務工慢慢在農村人口獲取收入的比重慢慢加大已經成爲農村的新常態。從收入方面來看,農村和城市的差距過大,農村的傳統務農完全成爲了一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農村與城市收入呈現對稱式圖案,低收入人羣佔據了農村人口的大部分。遠遠落後於城市人口,也成爲了拖累我國GDP的主要原因。從學歷來看,文盲佔據了半壁江山,文化素質低下,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水平極低也是農村的一大特點!

六, 農村收入現狀的緣由

(1) 農產品供求關係發生了根本性改變

物質的價值量決定價格,供求關係在一定範圍內影響價格波動。農產品是最基本的一種產品,也是一種普遍的產品。生產門坎低,作爲基本戰略儲備物資,供不應求的情況國家絕對不允許發生。所以,即使價格在短期內波動,也不會出現太大的漲價。整體上遠遠低於物價水平的漲幅。隨着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食物支出上人們所需要的支出已經越來越少。而其他方面支出卻越來越多,享受型需求增多必定伴隨服務行業的供求關係的改變,讓其他行業的整體價格漲幅遠遠高於農產品漲幅。所以,農產品在國民經濟的地位慢慢衰退,供求關係的改變讓農民的地位與收入一落千丈,傳統農業在社會發展中慢慢被淘汰似乎已經成爲歷史的必然!

(2) 農民整體素質低下

我國農村受傳統小農經濟的影響,大多數農村勞動力小農經濟意識太強,思想保守,滿足侷限於吃飽穿暖,只看到眼前利益,安於現狀。缺乏理想,對新觀念,新事物,新技術反應冷淡,不願意冒險。缺乏商品意識和經營意識,與如今的市場經濟顯得格格不入。農村一直作爲文化和經濟困難地區,生活水平極爲低下,而教育是一項長久且不能很快實現收益的投資,即使國家在大力扶持農村地區教育。但是任然缺乏受教育的主動性,農村地區孩子高中甚至是國中就輟學已成爲農村的一種平常事。由於農民本身對教育素質不高,對於教育問題的不重視從小影響了孩子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一帶又一帶人從事着幾乎一樣的生活-年輕外出打工,孩子留着家裏老人看管,老了回家務農看管孩子的孩子……。惡性循環一直在農村持續着而且沒有任何可觀的改變。

(3) 開擴創新意識不強

中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農民數量遠超美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然而,美國作爲一個發達國家,玉米,大豆等農作物出產量和出口量卻一直局世界前列。在美國,農場主也意味着是一個家境不錯的有錢人,而中國,說到農民的家境意味似乎所有人都會想到同樣一個詞語“窮”!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我們從種植方式的方式的對比可以看出。在美國,一個農場主有着千畝土地,機械化作業,甚至直升機撒農藥,現代化農業程度可見一般。而在中國,完全肩挑背抗,傳統種植方式千年爲變,機械化程度太低,效率極爲差。這大大提高了種植成本,和機械化種植的完全喪失了競爭力。既然有同等低廉成本同樣產品,那麼,農產品的價格與利潤低廉,農民收入極低就是一件顯而易見的事了。所以,農民收入不高,是缺乏創新意識,難以和國際化接軌。不懂得如何減少勞動量,利用規模優勢和勞動力優勢更好的降低成本。始終處在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和商品化經濟的步伐越偏越遠,收入和在商品化經濟中行走的人越差越遠。即使進城務工,也只是商品化經濟的勞動力來源,一種幫別人辛苦工作自己得微薄收入的底層人民。沒有創新思維,沒有突破的理想,他們的低收入怪圈,便將永遠持續下去……

(3) 政府及國家引導力度不夠

我國改革開放之初的發展政策就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在幫扶帶動其他人,

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沿海開放城市收益於此已經富裕繁榮了起來,也吸引着大量西部貧困地區的農民前去。然而,嚴重的地域歧視和身份歧視讓西部農民工始終是一個弱勢羣體存在在繁榮的城市,他們不能在政壇建言,也不懂什麼權利。不過,他們會憑藉勤勞的雙手吃飽穿暖,卻,也僅此而已…。政府及國家卻更多的顧忌“納稅人”的感受,對外來務工農民重重政策歧視,貧窮的出身讓他們對這種歧視習以爲常。在歲月與社會的雙重摺磨中,他們已經如司空見慣的麻木了。又或許,是爲了更好的生活,他們選擇了默默無聞的忍受。這便形成了一個微妙的平衡,大家都沒多大意見的活着,國家也不願太多的投入精力打亂這種平衡,畢竟,這是一種高投入低迴報的買賣…。經管,這幾年來,西部大開發,回鄉創業的號召在西部地區如火如荼的進行着。然而,在四川的一些小農村,可以看到,更多的是標語,更多的只是一個年幾百元的補助,其他任然如常。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國家給的各種農業補貼確實很費心費力了,卻是吃力不討好的事。農民基數太多,只靠發錢對於解決貧富差距過大隻是杯水車薪,如何引導農民走入創業者的行列,走出一輩子靠苦力取得微薄收入的困局,如何解放和發展農民的思維和方法,更好的融入市場經濟纔是政策解決農民問題的根本。農民的收入低廉歸根來說由於農民工人口數量太大,工作崗位競爭激烈,導致企業主可以肆無忌憚的壓榨農民工的勞動力,保障農民工的人權和利益,解決就業問題,實現機械化,科技化,高效化的農業生產,纔是政策所需要保證,和授予的“漁”!

(4) 農民負擔較重

據統計,農村大部分家庭都有兩個甚至更多孩子,而且早婚早孕現象在農村是普遍現象。甚至,自己得兄妹和自己得孩子一樣大情況也時有發生。孩子的培養是很大的一筆投資,一個孩子上學的基本生活費,學費,各種其他費用就會是一個家庭不小的負擔,何況多個孩子。對於本來收入就微薄的家庭無異於雪上加霜。這也常常導致孩子中途輟學,進而到社會繼續上一代人當農民工。經管國家已經實現了九年義務教育。然而,地域歧視讓農村地區孩子的受教育資源遠遠落後於城市,要想獲得同等教育資源,他們將付出比城市人多幾倍的資金,然而,他們能負擔得起嗎除此之外,隨着物價上漲,各種肥料等農資物品也是水漲船高,然而。農產品價格卻跟不上物價水平,導致了農民負擔越來越大…。.

七, 對改善農村收入現狀的建議

提高農民文化素質和思想覺悟,引導創業。

加強農民技能培訓,加大技術幫扶。在各個貧困地區設置試點村,使用先進技術進行農業種植,引導創新開闊。以引導爲主,倡導土地承包,採用機械化作業,政府資金和技術扶持,全面深化改革,實現農業機

械化,規模化,現代化。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競爭力。積極創辦具有鄉鎮特色的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追求現代人的“綠色無污染”時尚,倡導多方面多元化農業種植。扶持農民的果樹,商品蔬菜,糧食等多種作物的種植技術。扶持農民積極開發第二,三產業,實現多元化增收,充分利用好自身優勢,揚長避短,實現農民競爭力!

村情調研報告2

隨着農村父母離鄉進城打工、經商人數的增多,農村兒童留守農村而無人照管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多,調查顯示:我國有1.2億農民常年在城市務工經商,產生了近20xx萬留守兒童,其中14歲以下佔86.5%。他們失去父母庇護,身心、學習、成長都面臨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發了諸多社會問題,同時,也引起了社會各界對這個羣體的關注。20xx年8月底到20xx年6月底,我們到了鎮雄縣場壩鎮摩多國小進行爲期接近一年的頂崗實習支教生活。在這段時間中,我們在平時休息的過程中走訪了一些家庭,對農村留守兒童也有了一頂的瞭解!結合此次調查,現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現狀、成因及對策,提出如下調查意見。

一、基本概況

我們實習的地方是相對較貧困的農村地區。這個地方生活條比較艱苦,自然環境也較爲惡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爲了改變這中現象,在社會經濟日益發展的今天,年輕人紛紛外出到沿海發達地方打工。在這些外出打工的年輕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這一類型!年輕人外出大工就把家裏的孩子留給父母和親戚來照顧!這就是大部分“留守兒童”的來源!

我所教的班有96個學生,其中就有30多個孩子是“留守兒童”。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裏的問題學生!學習成績普遍偏差、作業常常不按時完成、有孤獨感和失落感的傾向,不願與其他同學和小朋友交流、有嬌縱、任性等壞脾氣。

二、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我們在調查中發現這些孩子由於父母長年在外務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親戚朋友作爲臨時監護人,由他們照管孩子的一切,當然其中還存在家中無人看管的現象。根據留守兒童家庭狀況,家庭環境及臨時監護人的文化素質,年齡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留守兒童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無能爲力,只管“吃”的放縱型。

這部分兒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條件差、監護人監護能力低的家庭。這些人羣年老、體弱、文化低、見識少、負擔重。他們由於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種一大家人的田地、餵養豬牛等,他們天天忙於農活,根本就無暇顧及孩子了。他們僅僅對孩子煮煮飯、洗洗衣而已,特別到了農忙季節,連吃飯都顧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飯或捱餓。許多孩子還承擔起家裏全部家務事,有時,連幾歲地孩子也得下地幹活兒。至於如何教育孩子,對於“聽話”的孩子很滿意,不聽話的孩子只是說說而已。關心學習更無從談起。對於孩子心裏想的什麼?需要什麼?有什麼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沒想到要關心。其實,這一現象在留守兒童家庭裏普遍存在。他們的父母忙於掙錢,自己和祖父母忙於農活、家務,對自己的教育、成長都無人關心,使自己本應得到溫暖、關愛的童年變爲“早熟的大人”。

(2)隔代教育,只顧“給”的溺愛型。

很多留守兒童都是獨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於代溝所致,爺爺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裏各方面都給予“關愛”,常常是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寧願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讓孩子玩好、吃好,對於生活細節不予指導或誤導。出現了問題往往是包庇、慫恿,嚴重的說說而已。這樣,孩子養成了嬌氣、任性,習慣以自我爲中心,缺乏互助互愛體驗,怕困難、怕挫折。於是孩子受家裏人的寵愛,家庭教育的艱鉅性由此加大。寵壞的孩子越來越不“聽話”,經常對人無禮貌,喜歡惹是生非,學習懶散。

(3)寄居他家,無法管的放縱型。

農村留守兒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養在親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孩子總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因爲他們畢竟不是和自己的親人一起生活起居。他們中有一些人總感覺在親戚家裏畢竟沒有在自己家裏那樣自由,束手束腳的,看起來膽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離開了親戚,就像老鼠離開了貓,他們就無法無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膽子很大,親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親戚頂撞,親戚稍微說重了,就懷恨在心或是逃離出走,使得親戚無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因此,這個羣體的孩子通常出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突出問題:

1、學生成績不佳,在校表現不優。進入學齡階段的兒童一天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其主要任務是學習:學會求知,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會創造。但據調查,農村留守兒童羣體中,國小階段的學習興趣還比較濃,學習成績和在校表現都還較好,優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國中階段,情況就發生了變化,極少的留守兒童能表現爲優秀,我們調查中發現,國中留守兒童中學習成績和在校表現都優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學習和生活習慣都很差且行爲出現問題的兒童卻佔了近30%,而且在所有“問題兒童”中,留守兒童佔80%。

2、親情缺失嚴重,心理髮展異常,。青少年期是個性發展和形成的關鍵時期,父母的關愛、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教育對青少年個性的健康發展起着無法替代的作用。但是,農村留守兒童們由於其父母長時間不在身邊,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無法享受到正常的親情關愛,生活中的煩惱無法向親人傾訴,成長中的困惑無法得到父母的正確引導和鼓勵……久而久之,無助感,失落感和被遺棄感逐漸形成,嚴重影響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長。調查中,我們發現絕大多數留守兒童與父母很少見面,缺少溝通。其中,與父母見面半年一次的爲53%,一年一次的爲44%,兩年一次的有3%,還有一個孩子的父母雙雙外出六年未曾回過一次家。農村留守兒童在個性心理上表現極爲異常,有這樣兩種典型“症狀”:一是性格內向、孤僻、自卑、不合羣、不善於與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氣暴躁、衝動易怒。

3、父愛母愛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務工的父母由於長期不在孩子身邊,內心往往會出現一種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經濟較爲寬裕,對這些孩子生活的經濟支付能力較強。因此,他們往往對孩子採取物質補償的方式來表現自己對孩子的全部的愛,孩子要什麼就可以非常輕易的得到什麼,從不遲疑也從不打半點折扣。這種愛的方式,在兒童的心理邊逐漸形成了兒童的“金錢萬能”的價值觀和“逍遙享樂”的人生觀。他們沒有任何勤儉節約與艱苦奮鬥的概念,沒有人情味,沒有正確的取向與人生取向。

4、家庭教育缺失,越軌現象嚴重。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方面,家庭教育最早最直接地影響着青少年的成長健康與否。我們調查中發現,農村留守兒童由於缺乏父母的有效監管,生活習慣和行爲習慣都不好。在家裏,他們不講求個人衛生,早上不洗臉漱口就吃飯,晚上不洗腳洗澡就往被子裏鑽;在學校,他們的學習沒有計劃,沒有興趣,拖欠或不交家庭作業現象嚴重,不遵守校紀校規,自由散漫,遲到、早退、曠課現象經常發生。在社會上,他們缺乏禮貌待人的常識,他們中抽菸的有,賭博的有,打架的有,酗酒的也有,沉迷於網吧的更是不乏其人,還有談情說愛的,有些甚至還發生了性行爲。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沒有發育完全之前,對社會上的各種複雜、不良現象缺乏足夠的判斷力和抵抗力,需要正確的引導和教育,而留守家庭一般都卻無法給予,從而導致留守子女極易產生犯罪和越軌行爲。

留守兒童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有:

1、監護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責任意識不強。在除父母外的監護人眼裏,認爲孩子的父母不在身邊,不能對他們要求太嚴格,應對孩子更多的愛,否則會使孩子產生扭曲心理,覺得不是自己親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愛自己。二是監護責任不明確。監護人往往從身體健康方面考慮問題,重吃飯穿衣輕學習教養;重身體健康而忽視心理健康和全面發展;關心兒童在學校和家裏的表現;忽視兒童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三是監護精力跟不上。由於監護人大多數是老年人,年紀較大,有的甚至同時要監護幾個留守兒童,放在每個留守兒童身的精力就不夠。再加上自己身體狀況差,本身需要人照顧,因此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四是監護人自身素質較低。他們不知道從心理上來照顧兒童,不知道從法律、安全、衛生知識等方面教育他們,也不能在學習上給予幫助和指導,從而使留守兒童的教育從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後。當今,一方面全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另一方面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卻相對滯後,尤其是邊遠山村。因此,農民不得不想辦法改善家庭經濟生活條件,讓自己孩子擺脫這種祖祖輩輩都無法擺脫的困境。當最基本的生活問題都無法解決時,他們只能選擇進城務工賺錢來養家餬口,從而使兒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長,在流動——留守——流動的變動中長大。因此,我們認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後是造成那些留守兒童問題的最根本的原因。

3、家長缺乏家庭可持續發展觀念。我們通過調查發現,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雖然經濟不富裕,但也不至於窮困潦倒、無處安身,他們大多是可以在家鄉通過辛勤勞動來維持家庭正常生活的,而他們卻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追求給孩子成長提供充實的經濟支持,不惜拋家棄子,離鄉背井而進城打工。他們唯一的收穫就是讓他們感到滿足的紙幣,而他們失去的是家庭的親情,犧牲的是子女的前途,造成的是越來越多的、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問題。所以這些都是他們用金錢無法買到的,更爲可怕的是使得自己的家庭得不到正常的發展。

4、複雜的社會因素難辭其咎。由於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過早過多涉足社會的各個方面,但由於其天真幼小,無法正確處理來自社會各方面的紛繁複雜的社會信息與狀況,分不清是非曲折。因此,網絡遊戲、色情影像等等,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上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他們把一些與社會和道德格格不入的東西當作時髦去追求,當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把黑的當成白的,把對的當成錯的,進而使他們在自己心理髮展上存在大量的不健康的甚至是錯誤的東西,存在許多的困惑與問題。比如,抽菸酗酒好爽,奇裝異服好酷,哥們義氣拔刀相助是英雄,談情說愛老婆老公成必須品,等等一切,是大多數留守兒童的身上都存在的問題。這樣的社會環境也給社會自身留下了大量的不安全隱患。

社會因素中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就是:歧視農民工子弟。由於存在部門利益至上的緣故,各級政府已經制定的有關進城農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接受同等教育的政策不能落實,進城農民工子弟無法享受與當地兒童同等接受教育的權益。

三、思考與建議

當前,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不單是外出務工人員的家庭問題或者是留守兒童自身的問題,更是一個全社會都不容忽視的綜合性問題;不單是一個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更是一個其自身全面發展與健康成長的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關注和解決,家庭與社會都將會爲此付出沉重的代價。因此,各個家庭、整個社會乃至各級政府都應該站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來認識這一問題,以人的生存與發展爲本,採取有效措施,積極穩妥地加以解決。我們調查組從近期和長遠兩個方面提出我們的建議。

鑑於目前留守兒童羣體客觀存在的現實,我們建議近期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應該從下面幾個方面採取措施:

1、建立健全留守兒童工作機制。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是全社會的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和努力。建立以市、縣(市、區)、鄉(鎮)政府爲主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工作責任制,縣(市)、鄉(鎮)政府成立“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領導小組,制定“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行動計劃和具體措施,實行屬地管理爲住的原則,將留守兒童工作納入對縣(市、區)、鄉(鎮)政府全年工作考覈目標,形成政府、學校、社區、家庭、鄰里多方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

2、完善和落實相關法律政策,保證農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權益。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完善進城務工農民工子弟在工作地接受教育的制度和機制,使農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真正享有同當地兒童同等的受教育權益。對已有的政策在實施過程中要加強監督和落實,不要紙上寫的“同等”,實際操作中人爲地製造各種障礙。享受均衡的現代教育,是每一個孩子包括農村孩子應有的權力,也是我國政府的總體教育目標。同時,要改革學籍管理方式,爲異地農民工子弟建立流動學籍,要取消異地學生必須回原籍地參加會考、大學聯考等制度,要取消各種名目的借讀費、建校費、捐資助學費,最大限度地降低進城農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入學的門檻,保障其享有與當地兒童相同的接受同等教育的權益,使長期在外務工的父母能把孩子帶在身邊上學,從源頭上減少或消除留守兒童羣體。

3、培養和扶持以民間組織爲依託的農村留守兒童服務機構。在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無法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之前,各級政府應該通過政策引導,鼓勵民間資金和社會力量興辦留守兒童服務站等多種形式的託管服務機構,利用社會優質資源(如優秀退休教師等),切實爲農村留守兒童提供高質量的健康成長服務。

4、下大力氣優化兒童成長的社會環境。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的社會經濟取得了飛速發展。但與此同時,大量的社會矛盾也日益加劇,使得年輕一代成長的社會大環境在不斷惡化。因此,各級各部門必須下大力氣從小事抓起,嚴肅治理在不斷惡化的社會環境,嚴厲打擊破壞兒童成長環境的人和事;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大衆媒體要圍繞關愛兒童尤其是留守兒童成長的主題,一方面宣傳“以人爲本”“兒童優先”“爲國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觀念新風尚,另一方面用積極的健康的題材武裝青少年一代的頭腦,引導他們正確辨別是非,引導他們積極向上生活、學習和做人。

然而,要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需要全社會,尤其是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幹部,堅持以人爲本,樹立科學的可持續的發展觀和政績觀,努力構建真正意義上的和諧社會。

我們必須全面加快新農村建設進程。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村人口素質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途徑。目前,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新農村建設可以說是熱火朝天,農村正在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很多新農村建設的示範村、示範片都是在基礎較好的地方錦上添花更上一層樓的新型政績工程,真正基礎差經濟落後的地方卻無人問津,可以說是從未盼到過高級領導的“現場辦公”,致使新型落後地區在產生,新的不和諧在形成,致使種地方的農民不得不繼續通過進城打工的途徑來維繫家庭的生存,從而導致留守兒童羣體和留守兒童問題有增無減。因此,落實黨中央的加快新農村建設任務,我們應該堅持全面發展觀,不僅“錦上添花”,而且“雪中送炭”;不僅注重修道路建樓房,而且重視辦好教育提高人口素質;不僅發展經濟提高收入,而且關注民本民生優化社會環境。總之,就是要建設全面和諧的新農村,最終實現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留守兒童這一重大社會問題的目的。

村情調研報告3

根據省、市組織部門的統一部署和安排,我被選派到我們單位的雙聯行動聯繫村——鎮原縣新集鄉xx村擔任村支部“第一書記”,7月15日到村報到後,爲了儘早掌握全村基本情況、農民生活狀況、主導產業培育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情況,我迅速與村“兩委”班子成員入戶開展調研,實地考察,較爲全面地掌握了xx村的有關情況。

一、村情現狀

xx村位於新集鄉西南部,距鄉政府14公里,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山川塬兼有,共轄6個村民小組,共387戶1687人,其中貧困戶285戶1176人,貧困面高達72.2%。全村有黨員27名,其中女黨員4名,村幹部3人,平均年齡40歲,均爲黨員,年齡結構較爲年輕,全爲國中以上文化程度。全村總土地面積14.5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爲6547畝,人均僅9.8畝,且多數爲山地,全村共有砂石路28.5公里,羣衆出行、耕作較爲不便。全村產業以種植業爲主,規模小,羣衆收入來源主要以種植經濟作物、外出務工爲主,XX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爲3268元。

二、致貧原因

xx村與其他村相比,貧困表現和貧困原因具有特殊性,貧困程度更深,脫貧難度更大,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更大的努力。一是地理位置偏僻。xx村地處山區,距縣城、鄉鎮較遠,交通條件差,農戶居住分散。總體來看,各方面的發展欠賬較大。二是貧困程度深。xx村貧困面高達72.2%,近年來,因學、因病、因婚、各種突發事故等原因致貧、返貧率較高,在全縣89個貧困村倒排序中處於22位,脫貧任務十分艱鉅。三是基礎設施薄弱。長期以來,由於扶持力度有限,xx村基礎建設十分滯後,目前有80戶羣衆沒有接通自來水,全村沒有1條建成的水泥路,村組道路以砂石路和土路爲主,將近60%的耕地爲山地,土地質量差。全村只有2個自然村進行了農電網改造,4個村民小組羣衆農電線路老化,供電可靠性低,經常發生用電故障。村部年久失修,已屬危房,影響了基層組織功能的正常發揮。四是羣衆增收難度大。xx村經濟結構單一,增收渠道狹窄,XX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比全市低2231元。一半以上的村民以傳統種植爲主,農業生產自給自足,缺乏像樣的主導產業,產業化服務體系不夠健全,農民收入主要依靠種植經濟作物和外出務工。五是農村勞動力素質偏低。xx村多數青壯年勞力常年在外打工,留守人員年邁體弱,受教育程度偏低,普遍缺乏種植、養殖技能,導致種地只能粗放經營不能集約經營,嚴重地制約了全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六是村民思想觀念保守。該村文化設施缺乏,全村沒有公共活動場所。村裏無法組織各種文體活動,缺乏先進文化傳播的氛圍,羣衆普遍存在求穩怕亂的守舊觀念、狹隘封閉的小農意識、“小富即安”的.守攤理念,“等、靠、要”思想嚴重,各種消極思想相互交織,導致村裏缺乏發展活力。綜合分析,路、電、水、田、房、業、智是制約xx村脫貧的七大瓶頸,也應是幫扶工作的重點。

三、調研啓示

一是基礎建設是利民之“策”。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做好貧困村水、電、路、氣、田等基礎工作,不斷加快環境綜合整治,改善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對於解決羣衆生產生活難題、加快農村社會快速發展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二是產業培育是增收之“要”。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思路,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尋找一項適合xx村的產業發展思路進行廣泛推廣,積極爭取上級財政、農業、土地、水利、交通等部門的支持,以項目帶動產業發展。同時,有序引導羣衆進行土地流轉,鼓勵發展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扶持種養大戶發展規模種植和養殖,才能不斷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三是基層建設是治本之“源”。積極引導黨支部堅持每月召開一次全體黨員會議,重點學習黨的方針政策、農村政策等內容,組織好黨員的管理和科技培訓,幫助羣衆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爲全村發展理清思路,凝聚合力提供思想源泉。

四是農民培訓是授漁之“法”。在開展雙聯“六送”及進村入戶培訓活動中,採取理論培訓與現場指導相結合,由大戶現身說法,深入農戶進場指導等方法進行深入細緻培訓,使農民能夠學得進,用得上,真正掌握脫貧致富的上乘之法。

五是村級民主是和諧之“本”。對村裏的重大事項加強指導,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要求和程序操作,制定完善村黨支部工作制度和村委會工作制度,把村黨支部工作和村務工作納入制度化、規範化軌道,廣泛接受羣衆監督,積極化解各類矛盾糾紛,不斷創造家庭和睦、鄉村和諧、社會穩定的良好局面。

六是文化建設是動力之“基”。經常組織開展村民集體活動、精神文明評選、文化下鄉和文藝晚會等活動,協調幫助聯繫村健全文化活動場所、農家書屋、便民服務中心等公共設施,對於豐富羣衆精神文化生活,促進思想文化教育教育,營造農村文明新風,激發羣衆內生動力都有着極爲長遠的意義。

四、幾點建議

一是把富民產業培育作爲羣衆增收致富的重點。充分利用xx村地理位置特點,大力發展蘋果、核桃、中藥材等特色產業,加強對村上興盛園養殖專業合作社的指導,有序引導羣衆入股參與,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邀請畜牧專家定期開展養殖技術培訓,組織村幹部、養殖大戶外出參觀學習先進養殖技術,不斷擴大羣衆種養規模,引導羣衆增收致富。

二是把土地流轉作爲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手段。xx村有相當一部分土地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即使耕種也管理不到位,造成資源浪費,將閒散土地集中起來,組織開展土地流轉,每年定期將流轉租金及時撥付羣衆,從而能使土地最大限能地發揮助農增收的效益。

三是把農村黨員技術培訓作爲更新觀念的引擎。充分利用農村黨員遠程教育設備,集中開展黨員幹部教育培訓,幫助羣衆掌握先進種植、養殖技術,瞭解致富信息,掌握致富方法,切實發揮模範帶頭作用。

四是把基層組織建設作爲脫貧致富的根本。積極協助鄉村兩級加強基層黨建,做好發展黨員和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後備幹部等工作,選出能幫農民脫貧致富的村委會班子,幫助羣衆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爲全村的發展理清思路,凝聚合力。

村情調研報告4

在前段時間對無照經營的調查摸底工作中,筆者對農村工商所轄區無照經營的情況進行了深入的瞭解,現對無照經營的現狀,原因及應採取的對策淺議如下:

一、現狀

農村工商所轄區的無照經營戶主要在鄉鎮人民政府所在地的街道、集貿市場、居民區。無照經營較集中的行業有:小百貨、小飲食、副食、理髮等,經營範圍多數要求必須經過前置許可審批,呈現出規模小、成本低、營業額少、零星分佈的特點,無照經營的現象十分普遍。無照經營戶佔經營戶總數的比例相當大,有的鄉鎮,無照戶的數量甚至超過了有照戶,而且有擴大蔓延的趨勢,可謂問題嚴重,形勢堪憂。

二、原因

通過對無照經營戶的深入調查瞭解和行業特點、人員結構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從業人員的法制觀念淡薄,自覺申辦營業執照的.意識不強。大部分無照經營戶沒有認識到無照經營是一種違法行爲,認爲自己從事生產經營活動養家餬口視爲天經地義的事,完全是個人行爲,用不着國家和政府來管,不必辦理營業執照,只要交齊“皇糧國稅”。

(二)小本買賣,老年人經營戶較多,增加了辦照的難度。在鄉鎮很多無照經營戶營業額少,規模小,而且一般是從事小百貨,小副食經營的老年人,或者是利用自己門面做點小買賣的非正規“生意人”,他們有自己的主業,擺攤設點只是副業,要求他們辦理營業執照,難度相當大。

(三)地方保護主義嚴重,干擾行政執法,影響辦照率提高。鄉鎮一級與農村和農民緊密相連,傳統的宗族思想根深蒂固,地方保護主義盛行,工商部門在行政執法過程中面臨着來自農村宗族勢力和守舊勢力的嚴重干擾,阻力重重,查處取締無照經營困難很大。由於違法經營行爲得不到及時查處和打擊,造成羣起而效仿的局面,無照經營現象愈發蔓延。

(四)工商部門力量單薄,人手不夠,加上工作任務繁重,經費沒有保障,致使出現監管不到位的情況。現在農村所人員嚴重不足,一個所管轄幾個鄉鎮,線長面廣,而農村經營戶大多較分散,憑几個人的力量顯然不夠。加之工商部門雖然實行了條管,但經費基本還是自收自支,沒有保障,爲了保證工資發放和正常運轉,必須把收費放在首位,對無照經營的監管只是“兼管”,監管執法出現漏洞在所難免。

(五)有的前置許可部門不按法定時限頒發許可證,有的對鄉鎮一級的經營戶疏於管理,出現監管死角,還有的甚至只收錢不發證,致使工商部門無法辦理頒發營業執照。

三、對策

針對以上情況,我們認爲要使無照經營現象減少甚至基本杜絕應採取以下措施:

(一)加大政策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增強廣大經營者的法制觀念。只有增強經營者守法經營的意識,在全社會形成有法必依、違法必究的濃厚氛圍,主動地申辦營業執照才能成爲廣大經營者的自覺行爲,無照經營較普遍的狀況才能根本上改變。

(二)取消個體工商戶管理費的收取,在財政上對工商部門的經費開支提供全額保障。只有真正實現了“吃皇糧”,工商部門才能真正轉變職能,轉移工作重點,把主要精力放在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上來,才能對無照經營現象進行有效查處和打擊。

(三)在辦照上實行最低營業額“起辦點”制度,即達到了規定的最低營業額纔要求辦理營業執照,沒有達到最低營業額的可視爲試營業,試營業的期限根據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個體戶的發展情況而定。

(四)全力爭取地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以及有關職能部門的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五)嚴格執行《行政許可法》,堅決按行政許可程序辦事,不能從部門利益出發,爲無照經營亂開口子,提供便利條件,對違反程序亂辦事和不按法律規定時限辦事的單位和個人要追究責任,從管理體制上着手鏟除無照經營滋生的土壤。

村情調研報告5

作爲公選幹部,組織上把我們放到最基層,是想讓我們在最基層鍛鍊,帶動老百姓脫貧治富,要帶領老百姓治富,就必須對村裏的情況作最全面的瞭解,這是我們幹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下面把我在營盤村幾個月以來的調查寫報告如下:

一、營盤村基本情況簡介

3、營盤村的村支兩委團結合作,辦事情積極認真,謀發展思發展的願望強烈,營盤村的老百姓淳樸善良,熱情好客,思發展盼發展的願望心切。可是村班子的文化素質不高,老支書有牌力,在老百姓心中有威望,但是隻能勉強寫得自己的名字,在做起很多事情的時候我們還是感到力不從心,村班子的後備人選青黃不接,有知識有文化的不願意在家幹村幹部,在家想幹村幹部的素質又不高,大部分老百姓的文化素質較低。等、靠、要的思想嚴重。

三、存在的問題

1村民的總體文化素質不高,掌握的科學種養的技術很少,尤其是在種草養羊上,還是靠傳統的飼養方法,新的技術和思想一時之間他們還不能接受,極個別農戶的羊只管理不規範,發展緩慢。

2、制約全村經濟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交通,這也是全村老百姓最盼望解決的重點問題,從中營坪子到—還巖—發木—二臺坡的公路狹窄且坑凹不平,鄒家地到野貓洞的通組公路只有拖拉機勉強能通過,要是下雨的話,任何車輛都不能通過。

3、村民們對自己享有的各種政治權利缺乏認識,民主意識不強。表面上他們都覺得作爲農民不需要什麼權利,只要吃飽就行了。這是農民本質的弱點,“小富即安”的求穩心理, “等、靠、要”的思想,濃厚的鄉土觀念,狹隘自私軟弱愚昧的小農思想的集中表現。

4、沒有一個規範的村辦公場所和獸醫室,現在的村辦公室是借學校的教室來用,隨着養羊農戶和羊只的不斷增加,養羊農戶迫切需要修建一個村獸醫室和配備一至二名醫療技術高的獸醫員。

5、村容不夠整潔。雖然我們常期要求村民應保持村容整潔,但積習難改,大家對家居衛生不是很注意。

四、下一步工作的重點和設想

1加強對村支部的建設、提高村民素質,調整產業結構

以建設五個好支部爲目標,黨員、領導幹部作爲新農村建設的帶頭人、決策者,必須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以適應社會發展新形式下的新要求,作風嚴謹,嚴格要求自己,廉潔奉公,爲民服務培養黨員帶頭制富。加大對養羊農戶的培訓,可以通過培訓班,會議,遠程教育,派人出去考察等方式來提高廣大農民朋友的素質。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現代農業,按照產業化發展的方向和要求,對有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的農產品,實行連片規劃建設,形成有特色的'區域性主導產業,爲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系列化服務,在目前狀況下,該村的經濟發展的主要工作精力應該放在抓產業結構調整上,利用緊鄰灌區的灌溉優勢,大力發展高產馬鈴薯的種植,發展優質黑山羊是養殖。不斷擴大養殖規模。做大做強生態畜牧業產業,力爭在3年之內發展養羊農戶100戶,培養養殖大戶30戶以上,在全村培養示範大戶,帶動其他養羊戶的發展,完善合作社的各種制度,使之成爲村集體經濟收入的來源,5年後人均年純收入在原來的基礎上翻兩翻。

2加強農村各項基礎設施的建設,爲經濟的發展夯實基礎

基礎設施是經濟發展的先導性要素,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過程中,要想實現農村生產發展、經濟繁榮和農民收入的持續增加,必須重視和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要不斷加強農田水利工程設施建設,改善道路交通條件,提高農村信息化水平和農業科技裝備水平,以充分發揮當地農村資源優勢,提高農業綜合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