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的症狀與預防措施

甲肝爲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引起的較常見的腸道傳染病,多見於兒童及青少年,一般潛伏期爲2~6周,本病在臨牀上分爲急性黃疸型、急性無黃疸型、淤膽型與重症型四個類型,病程爲2-4個月。冬春季節是甲肝發病的高峯期。

甲肝的症狀與預防措施

甲肝的臨牀症狀

甲型肝炎臨牀上表現爲急性起病,有畏寒、發熱、腹痛、腹瀉、消化不良、食慾減退、噁心、疲乏、肝腫大及肝功能異常等。初起時往往誤認爲感冒,容易被人忽視,延誤病情,繼而引起暴發或散發流行。83%左右的甲肝患者有發熱(大多在38℃一39℃之間),平均發熱3天,但也有15%的患者發熱超過5天。90%的患者有黃疸,消化道症狀較重,ALT升高的幅度大、800IU/L-2000IU/L可佔55%。

甲肝的傳播途徑

甲型肝炎傳染源通常是急性患者和亞臨牀感染者,病人自潛伏末期至發病後10天傳染性最大,糞—口途徑是其主要傳播途徑,水、食物是爆發性的主查方式,日常生活接觸是散發病例的主要傳播途徑。有報道甲型肝炎亦可通過血液傳播和垂直傳播(國外醫學流傳分冊 1994),尚待進一步研究。

甲肝的預防

除了積極把好"病從口入"這個關以外,可以接種甲肝疫苗,接種後產生免疫力的接近100%。只要在胳膊上注射一次,便可使機體產生能

預防甲肝的免疫能力,不會感染上甲肝。

甲肝的診斷

甲型肝炎患者發病後1~4周血清中即可檢出甲肝特異性抗體。該特異性抗體主要有兩種,即早期甲肝抗體: 1gM型抗體(抗HAV,IgM)以及恢復期甲肝抗體: 1gG型抗體(抗HAV- IG)。前者在感染初期佔優勢,3個月後滴度下降,於6~8個月後不易檢出;後者初期滴度較低,後逐漸升高,該抗體在康復後仍可維持相當滴度,可持續數年或更長時間。由於抗HAVIgM僅出現在感染早期,第二次感染時不再出現,是對近期感染進行早期診斷的敏感指標,也是當前診斷甲型肝炎最簡便的方法。因此,凡抗HAV,1gM陽性提示爲急性感染或復發,且只需檢測急性期單份血清可立即作出診斷。再結合流行病學調查,如有甲肝接觸史,有進食毛蛐等不潔飲食史;有典型的臨牀表現如全身乏力、食慾下降、噁心、嘔吐、尿黃厭油膩食物,肝功能檢查谷丙轉氨酶明顯升高,則甲型肝炎的診斷基本可以確定。診斷甲肝的輔助項目還有各種分泌物中的抗HAV-1gA,糞便中的病毒顆粒等。

甲肝的預後

甲肝爲自限性疾病,只要及時住院進行隔離治療,愈後良好,能完全治癒,無慢性化。

甲肝的治療原則

甲肝的治療原則應以休息、營養爲主,輔以適當藥物,避免飲酒、疲勞和使用損肝藥物。

關於加強甲肝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

各班級各班主任及各任課教師:

春季屬於傳染病疫情多發季節,按旗鄉兩級政府及中心校的統一部署,結合本校實際,做好甲型肝炎的防控工作:

(一)、學校要由安監辦牽頭,各相關人員密切配合,具體落實好疫情防控工作。

(二)、各班要建立以班主任爲組長的甲型肝炎防控檢查小組,做到疫情防控工作不留死角,不出漏洞。

(三)、各班要在學校安監辦的指導下,做好關鍵部位(教室、宿舍、餐廳、廁所等)的通風消毒工作。

(四)、各班要嚴把食物關,在疫情防控期間,學校絕對禁止學生外出購買任何小食品、生菜等。

(五)、各班要嚴格執行晨檢制度,班主任爲第一責任人,負責對本班學生進行晨檢,對有身體不適反應的學生髮現問題,及時上報;各班自5月9日起要認真執行日報告、零報告制度。

(六)、加強對學生進行衛生知識的宣傳與教育。

爲了加強對此項工作的領導,保證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學校決定成立甲型肝炎防控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組成人員名單如下:

組 長:孟凡明

副組長:徐福陽

成員:各班班主任

二OO七年五月八日

甲肝的症狀與預防措施 [篇2]

1、傳染源您的管理,瞭解甲肝的症狀,早期發現患者並予以隔離是最好的控制傳染源的辦法。隔離期自發病日期共3周。患者隔離後其生活用品需要終末進行消毒。

2、切斷甲肝的傳播途徑並加強水源,飲食和糞便管理,水源污染是引起甲肝爆發流行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加強被甲肝患者污染的水源的管理是有效的預防甲肝的措施之一,另外呢,因爲甲肝主要通過分口途徑進行傳播,因此,加強甲肝患者的飲食和糞便管理能夠有效的預防甲肝。

3、保護易感人羣,與甲肝患者有密切接觸的人,兒童以及其他的甲肝易感者應該及時注射人血丙種球蛋白或甲肝疫苗,是有效的預防甲肝的最主要的措施。

導致肝病的因素一、不良的生活習慣、飲酒過量。現在很多人疲於應酬,在飯桌上觥籌交錯,喝酒無度,無形之中增加了肝疏泄毒素的工作量,使得肝出現病變,如酒精肝,肝硬化等。

《甲肝的症狀與預防措施》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