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雨雪天氣應急預案5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難免會出現一些事故,爲了避免事情愈演愈烈,常常要根據具體情況預先編制應急預案。寫應急預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道路雨雪天氣應急預案,歡迎大家分享。

道路雨雪天氣應急預案5篇

道路雨雪天氣應急預案1

低溫雨雪天氣,給道路運輸帶來了一定的影響。根據省、市政府主要領導關於應對雨雪天氣道路保暢通的指示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如下應急預案。

一、應急基本原則

發生雨雪冰凍災害天氣,出現影響道路暢通、旅客大量滯留的情況時,應立即啓動應急預案,應急工作遵循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應急預案採取“預防爲主,防抗結合”的方法,提高應對雨雪冰凍災害的綜合防禦和處置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開展應急處置工作,重點抓好“一抗三保”工作,即:抗災害、保暢通、保運輸、保安全,切實保障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最大限度地減少雨雪冰凍災害造成的損失,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二、應急機構的組成和職責

成立鷹潭市交通運輸局應對雨雪冰凍災害道路保暢應急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市交通運輸系統雨雪冰凍災害道路保暢的應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如下:

組長:xx

副組長:xx

成員:xx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公路所。辦公室主任爲吳將,聯繫電話(傳真):xx,手機:xx

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爲市交通運輸局應急辦、市運管處、市公路所、貴溪市交通局、餘江縣交通局、龍虎山景區交通局

成員單位職責:

市交通運輸局應急辦:負責道路保暢通協調及後勤保障工作。

市運管處:負責全市道路保暢通應急用車和救災車輛的統一調配工作。

市公路所:負責組織全市農村公路搶險搶修保暢通工作以及信息報送工作。

各縣(市、區)交通局:在市交通運輸局應對雨雪冰凍災害道路保暢應急工作領導小組和縣(市、區)政府的領導和指揮下,具體負責各自轄區內的道路保暢通工作,並落實道路保暢通物資儲備工作。

 三、應急預案的啓動和解除

啓動:雨雪冰凍災害預報發佈後,按市、縣相關部門的統一部署,啓動應急預案。

解除:符合下列條件的,在經市、縣相關部門同意後,方可解除。

1、險情排除,道路恢復通暢。

2、現場搶救活動已經結束。

3、受危險威脅人員安全離開危險區並得到良好安置。

 四、應急準備

應急預案啓動後,各成員及各有關單位在2小時內做好以下準備:

1、及時與市、縣兩級應急部門等相關部門和有關領導進行聯繫和協調,指導應急救援和善後處理工作,及時向有關領導請示彙報,與相關部門聯繫協調應急救援的有關事宜。

2、各級交通公路部門負責組織人員做好道路的搶修準備工作,集中道路搶修隊伍,調用道路搶修的物料和設備,採取在冰雪道路上撒鹽撒沙等措施除雪除冰,在橋樑和其它重點路段加鋪麻袋、草袋、秸稈等措施對公路通行進行及時修復,難以及時修復的,應當向上級主管部門請求支援。

3、各級道路運輸管理部門負責按照應急客貨運輸的要求,組建運輸隊伍,落實運輸車輛、裝卸設備和相關救災工具滿足應急救援的需要。

4、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應急救援處置指揮協調工作所需車輛、人員和設備的後勤保障,確保與市、縣有關領導和部門的信息暢通。

5、各單位加強信息調度,掌握緊急情況,做好人員和物資的運輸指揮和疏散工作,維持交通秩序,對農村公路安全隱患進行排查並及時處置。

6、需要其他單位支援的,向市、縣兩級人民政府申請。

五、應急行動

雨雪冰凍災害應急反應的主要行動是:

1、在市、縣相關部門的統一領導安排下,迅速進入崗位,隨時待命。特別是道路搶修隊伍、道路運輸隊伍,要由各單位的`主要領導帶隊,做到人員齊整、裝備精良。

2、按照市、縣相關部門的統一部署,首先保障搶險救災道路的安全暢通,及時對公路進行搶修、加固,並提前制定出科學的繞行方案。其次保證搶險救災人員和物資的緊急調運,按照先重點、後一般的原則,派出道路運輸搶險救災車隊。救災車隊按指定路線進入重災區或指定位置,迅速展開救援,搶救運送受災羣衆和國家重要財產,調運受災羣衆急需的生活必需品。

3、根據災情變化和救災需要,適時因地制宜,對其他社會車輛進行調度,滿足道路運輸需要。

 六、應急工作要求

各成員單位要進一步提高對做好防範雨雪冰凍災害工作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未雨綢繆,紮紮實實做好各項應對準備工作。

一是加強與氣象部門的密切聯繫,及時掌握天氣變化情況,做好天氣狀況的中長期預報,宣傳防範應對措施,增強廣大人民羣衆的防災避險意識和能力。

二是對因雨雪冰凍影響可能造成的道路堵塞封閉情況制定應急預案,落實應急措施和責任,明確道路搶修隊伍人員組成,儲備化雪鹽、麻袋、草袋、鐵鏟、掃帚、防滑鏈等應急物資。

三是要抓好各類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嚴密防範次生災害的發生。

四是切實做好雨雪冰凍惡劣天氣下的值班工作,嚴格落實領導帶班和24小時值班制度。啓動應急響應後至災情結束前,堅持實行日報制度,各相關單位每日10:00、15:30時前將信息報市局領導小組辦公室。

五是要切實做好道路保通和運輸組織工作,一旦發生重大雨雪冰凍災害或出現交通中斷或堵塞現象,及時向市局領導小組報告,並積極做好應急處置,確保道路安全暢通。

道路雨雪天氣應急預案2

爲妥善處置因冰雪引起的公路交通中斷、較長時間堵塞和突發險情,確保公路安全、暢通,根據沂水縣公路中心管養道路的實際情況,制定本預案。

一、工作原則

冬季除雪防滑應急處置應遵循以人爲本、平急結合、科學應對、預防爲主;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屬地管理、聯動協調;職責明確、規範有序、部門協作、資源共享。

二、範圍和等級

(一)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發生在我中心管養公路範圍內,因冰雪引起公路交通中斷、較長時間堵塞或影響車輛正常通行,需及時疏通或採取相應措施。

(二)預警級別

根據冰雪發生時對公路的影響程度,由高到低劃分爲紅色預警(特別嚴重預警)、橙色預警(嚴重預警)、黃色預警(較重預警)和藍色預警(一般預警)四級。

1、紅色預警

24小時內降雪厚度達到20釐米以上,且降雪持續,可能或已經造成高速公路、國省道幹線公路交通中斷。道路通行能力已嚴重影響周邊省市,需要國務院或交通運輸部應急處置機構出面協調有關地方、部隊或軍隊、武警部隊,實施

應急處置措施,進行應急隊伍、物資和機械設備跨省調度時,擬發出紅色預警。

2、橙色預警

24小時內降雪量達到10釐米以上,20釐米以下且降雪持續,可能或已經造成高速公路關閉、部分國省道幹線公路無法正常通行,需要省級應急處置機構實施應急處置措施,進行應急隊伍、物資和機械設備跨市調度時,擬發出橙色預警。

3、黃色預警

24小時內降雪厚度達到5釐米以上,10釐米以下,且降雪持續,可能嚴重影響正常通行,導致高速公路關閉,部分國省道無法通行,需要市級應急處置機構實施應急處置措施,進行應急隊伍、物資和機械設備跨縣區局、管理處調度時,擬發出黃色預警。

4、藍色預警

24小時內降雪厚度達到1釐米以上,5釐米以下,且降雪持續,對行車影響不大,不需要關閉高速公路。由縣區局、高速公路管理處實施應急處置措施,不需要跨縣區局、管理處調度應急隊伍、物資和機械設備的,擬發出藍色預警。

三、責任分工

(一)總體要求

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的總框架下成立應急處置指揮部,由局長任總指揮,班子成員任副總指揮,各科室、公路站主要負責人爲成員。應急處置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應急指揮中心,分管養護工作的`領導兼任辦公室主任。值班電話XXX。

應急處置指揮部,具體承辦上級有關決定和任務,負責本單位轄區內公路降雪天氣的應急處置工作,要加強對特殊路段雪情的分析研究,把握規律,做好各種防範措施。加強值班工作,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保持通信信息暢通。

(二)路政工作

在冰雪天來臨時,要加大路政巡查力度,做好交通疏導清障工作,及時處理路政案件,遇有堵車現象,配合交警及時疏導指揮。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同時,開啓警示燈和警報器,並用擴音器提醒過往車輛行車安全。出現預警級別規定情形時,要及時報告所在應急指揮部,按照規定啓動相應預案。

(三)養護工作

加強公路日常管理和養護,確保安全設施、標誌等齊全有效。在預警發生時,養護部門要迅速集合,及時拋撒融雪劑和防滑沙。根據冰雪的具體情況,按照主次進行清除。除冰雪次序依次爲橋面、匝道、超車道、行車道。對地溫較低的橋面要及時拋撒融雪劑,除雪時間應選在白天溫度較高時進行,如冰雪天氣仍在繼續,還要及時拋灑融雪劑,避免再次結冰。除雪作業是要有嚴密的安全措施:使用限速標誌、設置錐形標,提示駕駛員安全行駛;在未封閉交通時、嚴禁逆向除雪作業;清除冰雪時限制車輛和人員位置和活動區域,嚴禁超出警示區或作業區活動;每次除雪時,要指定至少一名安全員負責安全工作。

(四)應急保障中心工作

做好應急物資的儲備和供應工作,負責應急搶險設備的維護、保養,按照指揮部要求,組織設備、物資及人員達到現場,配合現場人員完成應急處置工作。

(五)後勤保障工作

後勤保障組要做好雪天的生活保障工作,保證滯留車輛、人員基本生活需要,重點做好老弱病殘孕等特殊人羣的保障工作,在有可能的情況下,要想盡一切辦法將其轉移到安全地帶。要在當地政府的統一部署下,盡最大努力免費提供方便食品、熟雞蛋、飲用水、日常藥品等物品,採取上路提供方式解決滯留人員就餐問題。

四、工作程序

(一)信息發佈

要建立“以雪爲令”的工作機制,當雪情發生啓動預警時,及時向社會發布相關信息;同時通過電子情報板、電子可變限速板、廣播、電視、網址、短信等方式,及時發佈相關信息。

(二)預警處置程序

除雪防滑工作,遵循“先搶通,後除淨”的原則。

道路雨雪天氣應急預案3

根據中共長沙市委辦公廳要求,爲全面提高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對能力,尤其是最大限度的避免或減少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提高轄區農村公路的綜合防禦和處置能力,建立健全災害緊急救助體系和工作運行機制,迅速、有序、高效地開展應急處置工作,特制定本應急處置預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爲本,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爲主,常備不懈,綜合治理”的方針,有效防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天氣對轄區農村公路所造成的影響,最大限度減少和預防重特大交通事故,保障公路暢通和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

二、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轄區內農村公路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應急準備、預警發佈與信息報告、應急處置與救援等工作。

三、指揮機構

按照《長沙市嶽麓區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天氣應急工作方案》中的具體任務要求,由區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雷雲飛任交通保障組副組長,我局主要參與交通保障組的相關工作,負責協調調度主要道路積雪路段的清掃除冰,主要橋樑坡道冰雪的清理,做好防凍、防滑工作;做好防滑砂和應急設備的儲備、準備;全力協調上級主管部門保障城市公共交通運行暢通;指導相關街道成立搶險救援隊,根據災情險情狀況採取相應的搶險和自救措施。

區交通運輸局成立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搶險保暢應急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雷雲飛

副組長:呂慧、陳萍、魏擁軍、文雙紅、左丹、廖敏

成員:周躍進、吳喆、代鑫、徐江方、劉萍、劉輝、彭鵬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本應急預案的實施,辦公室設在局安全監督科,由代鑫擔任辦公室主任。

四、職責分工

領導小組:負責研究部署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天氣公路搶險保暢應急對策,組織、協調、指揮、決策交通運輸保暢工作,督促檢查預案落實情況,及時向區政府或區安委會提出需要交通管制道路的建議。

應急工作辦公室:負責綜合協調工作,加強對責任科室、責任人職責落實情況的督促檢查,對落實情況實行動態監督,及時上報反饋信息,併爲各責任部門提供後勤保障。

區農村公路服務中心:負責區管道路的應急處置工作;負責協調、指導涉農街鎮和養護公司的應急處置行動;督促養護公司應急物資的儲備和應急程序響應;承辦局交通運輸搶險保暢應急工作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工作。

運政綜合科:負責督促企業建立應對雨雪冰凍災害應急預案,儲備相應設備、物資;對駕駛員加強極端天氣安全駕駛相關培訓。

市交通綜合行政執法局嶽麓大隊、安全監督科、區交通運輸服務中心:負責組織開展道路客貨運輸安全營運狀況監管工作,加強源頭管理,敦促和協助車站、站場開展交通管制後的車輛停發停運管理工作;檢查客車防滑鏈、沙袋、三角木、鐵杴等防滑設施隨車配備情況,監督檢查車輛規範營運情況,嚴厲打擊非法營運、私設站點、甩客賣客、超載等不法行爲;負責人員疏散的車輛保障工作;加強司乘人員的安全教育工作,增強安全生產意識,做好管制期間司乘人員的思想工作。

幹線公路、農村公路養護公司:按區域分爲四個搶險班組,即雨敞坪鎮組、蓮花鎮組、學士含浦街道組、坪塘街道組。負責應急物資的儲備及人員機械的定人定位,保障應急救援工作的具體實施;聽從指揮部統一調配。

應急預案啓動後,實行24小時值班制,值班電話:

五、預警級別與發佈

(一)預警級別

按災害天氣的危害程度、緊急程度、發展態勢、災害的嚴重程度及影響範圍,預警級別劃分爲四個等級:一般(Ⅳ級)、較大(Ⅲ級)、重大(Ⅱ級)、特別重大(Ⅰ級):

一般(Ⅳ級):出現12小時內降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市氣象臺發佈暴雨藍色預警信號。

12小時內降雪量將達4毫米以上,或者已達4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續,可能對交通或者農牧業有影響,市氣象臺發佈道路結冰預警信號或暴雪藍色預警信號。

較大(Ⅲ級):出現6小時內降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市氣象臺發佈暴雨黃色預警信號。

12小時內降雪量將達6毫米以上,或者已達6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續,可能對交通或者農牧業有影響,市氣象臺發佈道路結冰預警信號或暴雪黃色預警信號。

重大(Ⅱ級):出現3小時內降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市氣象臺發佈暴雨橙色預警信號。

6小時內降雪量將達1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10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續,可能或者已經對交通或者農牧業有較大影響,市氣象臺發佈道路結冰預警信號或暴雪橙色預警信號。

特別重大(Ⅰ級):出現3小時內降雨量將達10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市氣象臺發佈暴雨紅色預警信號。

6小時內降雪量將達15毫米以上,或已達15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續,可能或者已經對交通或者農牧業有較大影響,市氣象臺發佈道路結冰預警信號或暴雪紅色預警信號。

(二)預警發佈

預警發佈遵循“歸口管理、統一發布、精準權威”的原則,及時瞭解掌握區水利局收集發佈的氣象信息。及時掌握災害天氣預警信息,上報指揮部,並轉發至涉農街鎮及相關單位。

六、應急響應

(一)一般災害(Ⅳ級)響應

1、啓動條件。氣象部門已發佈預警,且一次災害過程造成因災省境內1/5(里程)縣道、重要鄉道發生交通受阻或中斷6小時以上,出行滯留人員500人以下的,視爲一般災害,啓動Ⅳ級響應。

2、啓動程序。接到指令後,由局搶險保暢應急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髮布啓動Ⅳ級響應指令。

3、響應行動

(1)局搶險保暢應急工作領導小組及時向區農村公路管理領導小組公路搶險保暢應急指揮部報告災情及應急處置工作進展情況;

(2)根據災情情況,經請示區農村公路管理領導小組公路搶險保暢應急指揮部後,指派人員到受災較重的路段指導搶險救災工作;

(3)負責協調養護公司及時投入搶險工作,保障交通運輸暢通。督促相關街道(鎮)做好保暢通工作;

(4)立即開展搶險救災工作,組織本部門人員和發動羣衆參與搶險救援工作,保持道路暢通。

4、響應終止。災情和應急救災工作穩定後,接到區農村公路管理領導小組公路搶險保暢應急指揮部終止Ⅳ級響應指令後,由局搶險保暢應急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決定終止Ⅳ級響應。

(二)較大災害(Ⅲ級)響應

1、啓動條件。氣象部門已發佈預警,且一次災害過程因災造成境內1/3(里程)的縣道、重要鄉道交通中斷12小時以上,出行滯留人員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的,視爲較大災害,啓動Ⅲ級響應。

2、啓動程序。接到指令後,由局搶險保暢應急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髮布啓動Ⅲ級響應指令。

3、響應行動

(1)局搶險保暢應急工作領導小組及時向區農村公路管理領導小組公路搶險保暢應急指揮部報告災情及應急處置工作進展情況;

(2)通報各相關科室(站)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相關準備並積極開展工作,確定專人24小時值班;

(3)按照局搶險保暢應急工作領導小組的部署指派人員到受災較重的路段指導搶險救災工作;

(4)督促相關街道(鎮)抓好搶險救災安全工作;

(5)立即組織本部門人員和發動羣衆參與本行政區域內搶險救援工作,保持道路暢通。

4、響應終止。災情和應急救災工作穩定後,接到區農村公路管理領導小組公路搶險保暢應急指揮部終止Ⅲ級響應指令後,由局搶險保暢應急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決定終止Ⅲ級響應。

(三)重大災害(Ⅱ級)響應

1、啓動條件。氣象部門已發佈預警,且一次災害過程因災造成境內1/2(里程)縣道、重要鄉道交通中斷24小時以上,出行滯留人員1000人以上、3000人以下的,視爲重大災害,啓動Ⅱ級響應。

2、啓動程序。接到指令後,由局搶險保暢應急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髮布啓動Ⅱ級響應指令。

3、響應行動

(1)局搶險保暢應急工作領導小組及時向區農村公路管理領導小組公路搶險保暢應急指揮部報告災情及應急處置工作進展情況,召開領導小組會議,部署開展搶險救災工作;

(2)局搶險保暢應急工作領導小組及各相關科室(站)分別召集人員,按照職責分工迅速開展工作,確定專人24小時值班;

(3)指派人員隨區農村公路管理領導小組公路搶險保暢應急指揮部負責人赴受災嚴重的'地區和路段指導搶險救災工作;

(4)按照區農村公路管理領導小組公路搶險保暢應急指揮部要求,緊急調集應急救援物資和力量趕赴受災地區和路段,在現場指揮機構的統一指揮下實施搶險救災工作;

(5)督促相關街道(鎮)立即開展搶險救災工作,組織本部門人員和發動羣衆參與搶險救援工作,保持道路暢通。

4、響應終止。災情和應急救災工作穩定後,接到區農村公路管理領導小組公路搶險保暢應急指揮部終止Ⅱ級響應指令後,由局搶險保暢應急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決定終止Ⅱ級響應。

(四)特別重大災害(Ⅰ級)響應

1、啓動條件。氣象部門已發佈預警,且一次災害過程因災造成境內2/3(里程)縣道、重要鄉道交通中斷48小時以上,出行滯留人員3000人以上,視爲特別重大災害,啓動Ⅰ級響應。

2、啓動程序。接到指令後,由局搶險保暢應急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髮布啓動Ⅰ級響應指令。

3、響應行動

(1)局搶險保暢應急工作領導小組及時向區農村公路管理領導小組公路搶險保暢應急指揮部報告災情及應急處置工作進展情況;

(2)局搶險保暢應急工作領導小組及各相關科室(站)分別召集人員,按照職責分工迅速開展工作,確定專人24小時值班;

(3)指派人員隨區農村公路管理領導小組公路搶險保暢應急指揮部負責人赴受災嚴重的地區和路段指導搶險救災工作;

(4)按照區農村公路管理領導小組公路搶險保暢應急指揮部要求,緊急調集應急救援物資和力量趕赴受災地區和路段,在現場指揮機構的統一指揮下實施搶險救災工作;

(5)督促相關街道(鎮)抓好救援人員安全,組織本部門人員和發動羣衆參與搶險救援工作,保持道路暢通;

(6)當超出本級應急處置能力時,報請區農村公路管理領導小組公路搶險保暢應急指揮部,請求支持。

4、響應終止。災情和應急救災工作穩定後,接到區農村公路管理領導小組公路搶險保暢應急指揮部終止Ⅰ級響應指令後,由局搶險保暢應急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決定終止Ⅰ級響應。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區指揮部的領導下,堅持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統一行動,用戰時思維、戰時作風、戰時舉措超前部署。根據職能職責協助區防指開展相關工作;在區防指的調度下對重點災情區域進行支援;完成區指揮部安排的其他工作。

(二)及時預報預警。將上級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及時收集、轉發,爲搶險救災提供決策依據。

(三)迅速響應救援。要加強極端天氣下的應急值守,落實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天氣發生變化時,及時迅速啓動響應或調整響應級別;一旦出現險情、災情,要嚴格按照省、市、區的相關部署,科學組織救援,避免出現次生事故。

(四)加強物資儲備。深化思想認識,以講政治、重民生的高度做好各項物資儲備工作,寧多儲備也不措手不及,要按照低溫雨雪天氣持續30至50天的時間做好儲備。督促涉農街鎮按照“分級儲備和管理、統一調配、合理負擔”的原則,加強並督促有關企業儲備應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急救援和搶險救災的專用物料、器材、裝備、工具等,並對設施設備進行檢查檢修,確保完好可用。

(五)及時總結評估。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發生後,按行業歸口調查、收集、整理災情信息,局搶險保暢應急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一彙總和分析評估,並上報區指揮部辦公室,由區指揮部辦公室負責統一彙總和分析評估後報區委、區政府;救災工作結束後,要及時總結評估災害損失、救災工作情況,及時完成各種上報工作。

(六)獎勵及責任追究。局搶險保暢應急工作領導小組對在有效監測預警、預防和應對、組織指揮、搶險救災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有關規定進行申報,經相關部門審覈批准同意後予以表彰和獎勵。對不按規定要求履行職能職責、不按規定及時發佈預警信息、不及時採取有效應對措施,造成人員傷亡和重大以上經濟損失的有關單位和責任人,依照有關法紀規定進行追責問責,情節嚴重的,追責問責必須到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和其他責任人。

(七)本預案由局搶險保暢應急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更新和解釋,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道路雨雪天氣應急預案4

爲建立健全全市交通運輸行業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急機制,科學、高效、有序地應對交通運輸低溫雨雪冰凍災害,保障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恢復交通運輸正常運行,維護社會穩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省交通運輸廳<交通運輸綜合應急預案>》和《常德市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急預案(試行)》等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制定本預案。

一、組織機構

市交通運輸局設立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急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局領導小組)。由局長爲組長,局班子成員、局屬處級單位主要負責人副組長,局辦公室、公路管理科、運輸管理科、港航管理科、安全監督科負責人,局路網監測與應急中心、市鐵路專用線辦公室負責人爲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和公路通行保障組、水上通行保障組、公路運力保障組、水路運力保障組、新聞宣傳組、通信保障組、後勤保障組等應急工作組。當低溫雨雪冰凍災害事態複雜、影響嚴重時,根據工作需要,可設立現場指導組和專家組。

二、機構職責

(一)辦公室

由安全監督科負責人任局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基建科、公路管理科、運輸管理科、港航管理科、局路網監測與應急中心各1人爲成員。負責落實省市關於應急處置工作的決策部署和局領導小組有關工作安排;負責執行上級啓動、終止交通運輸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急響應指令;負責全市交通運輸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急指揮協調;根據局領導小組工作要求或應急處置需要,成立指導組,赴現場協助應急處置工作;負責報送低溫雨雪冰凍災情和應急處置工作動態;承辦局領導小組的指令下達、督查以及預案執行情況的收集、彙總和上報等工作。

(二)公路通行保障組

由公路管理科負責人任組長,公路管理科、市公路建設養護中心、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各1人爲成員。按照局領導小組命令,啓動應急預案,組織、調配機具和人員,保障轄區內國省幹線公路、橋樑和高速公路安全暢通,協調解決在公路暢通保障任務中的各種問題;承辦局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工作。

(三)水路通行保障組

由港航管理科負責人任組長,港航管理科、市水運事務中心、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各1人爲成員。按照局領導小組命令,啓動應急預案,組織、調配機具和人員,保障轄區內水路安全暢通,協調解決在水路暢通保障任務中的各種問題;承辦局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工作。

(四)公路運力保障組

由運輸管理科負責人任組長,運輸管理科、市道路運輸服務中心各1人爲成員。負責公路客運運力籌措和調控、旅客集散等應急處置等工作;承辦局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工作。

(五)水路運力保障組

由港航管理科負責人任組長,港航管理科、市水運事務中心各1人爲成員。負責水路客運運力籌措和調控、旅客集散等應急處置等工作;承辦局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工作。

(六)新聞宣傳組

由辦公室負責人任組長,辦公室、局屬相關單位各1名工作人員爲成員。負責組織、協調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對信息宣傳、輿情收集和輿情引導工作,按照規定通過有效途徑向公衆發佈信息;承辦局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工作。

(七)通信保障組

由路網監測與應急中心負責人任組長,路網監測與應急中心相關工作人員爲成員。負責應急處置過程中路網監測與網絡、視頻等通信保障工作;負責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急值班值守;承辦局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工作。

(八)後勤保障組

由辦公室負責人任組長,辦公室、人事科、財務科各1名工作人員爲成員。負責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急響應期間後勤保障工作;承辦局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工作。

(九)現場指導組

由公路管理科、港航管理科負責人分別帶隊,必要時由分管局領導帶隊,按照局領導小組工作部署要求,協助當地政府開展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急處置工作,並及時向局領導小組報告有關情況。

(十)專家組

按照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分級處置的原則,視情由局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相關領域專家、專業人員組成。負責協助制定現場應急處置方案,爲預防和應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提供決策諮詢、技術支撐和工作建議。

三、局機關相關科室及成員單位職責

辦公室負責組織、協調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宣傳報道、輿情收集和輿情引導工作;負責局交通運輸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急響應期間後勤保障工作;承辦局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事項。

財務科負責向市財政局申請安排防災救災所需工作經費;承辦局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事項。

法制科根據交通運輸低溫雨雪冰凍災害處置需要,協助調用市縣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隊伍人員力量;承辦局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事項。

計劃統計科負責配合提供所需相關建設項目基礎數據;承辦局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事項。

基建科負責指導全市普通國省幹線建設項目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急處置工作;承辦局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事項。

公路管理科負責指導全市高速公路、普通國省幹線、農村公路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急處置工作;做好災毀處置、恢復等信息的報送以及相關處置協調工作;承辦局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事項。

運輸管理科負責指導道路運輸領域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急處置工作,參與有關應急處置協調工作;依據道路運輸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急預案,組織協調做好抗災救災人員和物資的運輸工作;組織提供轉移災民所需的交通工具;承辦局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工作。

港航管理科負責指導水上運輸領域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急處置工作,參與有關應急處置協調工作;依據水上交通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急預案,組織協調做好抗災救災人員和物資的運輸工作;承辦局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工作。

安全監督科負責應急信息統計、分析等工作,履行信息彙總、綜合協調、對外聯繫等職責;負責公路、水路低溫雨雪冰凍災害處置協調工作;承辦局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事項。

局機關黨委辦負責對應急處置不力造成嚴重後果的失職瀆職人員,依法依紀追究責任;承辦局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工作。

市公路建設養護中心指導保障、恢復跨市域公路路網及其附屬設施正常運行的應急保通工作;承辦局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工作。

市交通建設質量安全監督站指導全市交通建設工程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急處置工作;承辦局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工作。

市道路運輸服務中心指導全市道路運輸、客運站場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急處置和道路運輸應急保障工作;負責組織、協調市城區道路運輸應急運力保障工作;承辦局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工作。

市水運事務中心指導全市水路運輸、港口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急處置和水路運輸應急保障工作;負責組織、協調市城區水路運輸應急運力保障工作;承辦局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工作。

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協助做好公路、水路運輸、交通工程建設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急處置工作;承辦局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工作。

局路網監測與應急中心負責應急響應過程中道路和水上交通事故易發區域交通狀況的路網監測和網絡、視頻、通信保障工作;承擔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期間應急值班值守工作;承辦局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工作。

市鐵路專用線辦公室負責擬訂全市鐵路專用線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急方案;負責指導全市鐵路專線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急處置工作;積極與鐵路監管機構、當地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銜接,配合地方政府開展社會道口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應急處置工作,協助鐵路監管機構做好市域國家鐵路道口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應急處置工作;承辦局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工作。

四、應急響應

執行省交通運輸廳和市指揮部發布的應急響應等級。

(一)啓動Ⅰ級應急響應時,局主要領導24小時帶班指揮,確保與市指揮部的聯絡暢通;按市指揮部統一部署,調派應急救援隊伍赴災區開展救援。

(二)啓動Ⅱ級應急響應時,局主要領導到崗指揮,增加應對措施,派出現場工作組指揮協調應急處置工作。根據需要派出專家組赴一線加強技術指導。

(三)啓動Ⅲ級應急響應時,局分管領導到崗指揮,增加應對措施。

(四)啓動IV級應急響應時,由局領導帶隊,局機關各科室和行業管理部門參與,組織開展安全檢查,督促有關企業落實各項安全措施,做好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急救援和搶險救災的專用物料、器材、裝備、工具等的儲備;公路建養機構採取措施,保證道路暢通;道路、水上運輸管理機構協調抗災救災人員、物資的運輸,組織提供轉移災民所需的交通工具。

五、應急措施

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發生後,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組織行業管理部門和公路經營企業、道路運輸企業、水上運輸企業、渡口碼頭經營企業等單位,根據災情程度,採用相應的應急搶修保通、應急通行保障等處置措施。

(一)公路建設養護機構

1.全面掌握管轄公路路況,組織雨雪冰凍災害期間的道路巡查,適時啓動《常德市公路防冰雪災害應急預案》,在橋樑、陡坡等交通節點雨雪冰凍前採取防凍措施。

2.依照管理職責,採取“定人、定責、定路段”的“三定”措施,有效處置冰凍雨雪;調集應急救援隊伍和裝備,針對災害性質、特點和危害程度,採取相應措施;對發現的各類問題,不能解決的,報請當地政府救災指揮機構協調政府部門和相關社會力量進行掃雪除冰。

3.做好公路、橋樑、施工路段作業現場的巡查。對路面、橋樑、施工路段、公路安全設施、行道樹、公路邊的山體、沿河(湖)以及易水毀路段存在的安全隱患,採取必要的安全防範措施。

4.冰凍雨雪災害造成公路中斷或通行困難時,及時採取交通管制措施,協助相關部門疏導交通和維護交通秩序;對受傷害人員實施簡單醫療救護措施,並向專業救援機構報告。

5.嚴格落實應急值守與信息報告制度。

(二)交通質量安全監督機構

1.加強在建工程的監督檢查,對因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天氣不宜施工作業的建設項目要督促施工單位停止施工。

2.指導項目參檢單位做好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

3.嚴格落實應急值守與信息報告制度。

(三)道路運輸服務機構

1.檢查轄區運輸企業處置冰凍雨雪災害措施落實情況,及時發現問題,落實整改。

2.實時向運輸企業發佈惡劣天氣信息和道路通行信息,督促企業合理調整客運班線、班次。

3.根據道路通行情況及時發佈客運班線、班次停運、調整信息。

4.組織、協調運力運輸救災人員和物資。

5.遇有大面積大雪、冰凍,做好旅客分流疏導工作,爲滯留旅客提必要的幫助,妥善安置好旅客。

6.嚴格落實應急值守與信息報告制度。

(四)水運事務機構

1.檢查轄區渡口船舶處置冰凍雨雪災害措施落實情況,及時發現問題,落實整改。

2.及時協調、處理冰凍雨雪災害期間轄區水域突發性公共事件。

3.加強對港口碼頭的作業安全監管,協調港口碼頭等相關單位做好掃雪除冰工作。

4.組織、協調運力運輸救災人員和物資。

5.嚴格落實應急值守與信息報告制度。

六、物資與技術保障

(一)物資保障

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建立健全應急裝備和應急物資儲備、維護、管理和調撥制度,儲備必需的應急物資和運力,配備必要的專用應急指揮交通工具和應急通信裝備,並確保應急物資裝備處於正常使用狀態。

(二)技術保障

依靠局路網監測系統和省道路運輸“三級協同”系統、“兩客一危”智能監控系統等行業監管平臺,對全市交通領域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對提供技術支撐和保障。

七、後期處置

(一)善後處置

局應急工作組要協助有關單位做好善後工作,同時根據需要指導、協助受影響地區的區縣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開展災後恢復重建工作。

局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做好基本信息統計和應急工作總結。相關業務科室或行業管理部門協調對徵用的車輛、船舶進行補償。

(二)調查評估

應急響應終止後,局屬各單位應在3個工作日內向局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告本次災害期間的工作情況,總結經驗和教訓,進一步改進工作。

每年各單位應針對處置冰凍雨雪災害工作的各個方面進行總結、分析、評估,找出問題,從處置冰凍雨雪災害工作的各個方面提出改進建議,完善預案,以進一步做好冰凍雨雪災害預防工作。

道路雨雪天氣應急預案5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爲載體,緊緊圍繞建設全國知名旅遊目的地和森林康養旅遊目的地目標,實施“交通+旅遊”融合發展“五大工程”,有效提升旅遊交通服務水平,爲全面推動我市旅遊跨越式發展提供高效支撐和保障。

(二)發展目標。圍繞基本建成“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無縫對接、安全高效”的旅遊交通運輸體系總體目標,用三年時間,努力實現巴中交通網絡覆蓋更廣泛、配套設施服務更優質、標準體系建設更規範、數據信息共享更有效、示範試點推進更引領,基本形成“快進”“慢遊”的旅遊交通基礎設施網絡。

二、主要任務

(一)實施交通網絡覆蓋工程,完善旅遊交通便捷網絡系統。

1.加快綜合運輸大通道建設。實現巴中恩陽機場通航,力爭建成通江通用機場,開工建設南江通用機場,在具備建設條件的AAAA級及以上景區和高山偏遠旅遊景區,佈局建設直升機起降點。漢(中)巴(中)南(充)鐵路巴中至南充段加快建設,力爭巴中至漢中段開工建設。廣(元)巴(中)、巴(中)達(州)鐵路擴能改造力爭達到開工條件。巴(中)陝(漢中)、巴(中)萬(源)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加快建設蒼(溪)巴(中)、鎮(巴)廣(安)高速公路。

2.完善市域旅遊幹線公路網絡。加快建設米倉大道(諾水河至光霧山一級公路)。以S204線通江縣城至諾水河一級公路和S303線、S408線改造爲重點,按照不低於二級公路標準,打造連接32個鄉鎮,聯通兩區三縣主要旅遊景區(點)的480公里旅遊大環線。加快G245、S101、S203、S301、S302、S304、S409線等普通國省幹線公路等級改造。

3.改善鄉村旅遊基礎網絡條件。服務脫貧攻堅,加快通往幸福美麗新村、風情小鎮和省級旅遊扶貧示範村等旅遊景點的鄉村旅遊公路建設,以縣、鄉道改善提升、建制村聯網路和村道窄路基加寬爲重點,新(改)建農村公路5840公里,進一步擴大對鄉村旅遊景點的覆蓋範圍和延伸深度。

4.建設紅色旅遊特色精品線路。圍繞做響“川陝蘇區首府”紅色旅遊品牌,以全市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精品景區爲支撐,串連全市紅色旅遊景區(點),打造紅色旅遊精品線路。升級改造通往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平昌英烈紀念園等四級及以下紅色旅遊公路。

5.優化內河水運基礎設施條件。提升和整治旅遊航道100公里,組建旅遊庫區水運企業5家,投放標準化旅遊船舶30艘。結合庫區水域旅遊資源,建設15個旅遊庫區客運碼頭,建成水上旅遊應急救助站點6個,推進水上旅遊公共服務配套。

6.加強景區與外部交通有效連接。加快建設巴萬高速公路麻石互通連接線,規劃建設蒼巴高速公路機場互通及鎮廣高速公路兩河口互通、王坪互通和金寶互通等連接線,實現高速公路出入口對AAAA級及以上旅遊景區(點)的聯通與覆蓋。穩步推進天馬山、義陽山、章懷山、蘆溪河、燕亭山旅遊度假區、玉湖—七彩長灘、光霧山大壩、唱歌石林、白衣古鎮等202公里幹線公路與景區公路連接線及相鄰區域景區之間公路建設。積極推動南江光霧山十八月潭、平昌鹿鳴嘶峯、通江王坪等自駕車、房車營地與交通幹線之間聯通公路建設。

(二)實施配套設施完善工程,強化交通設施旅遊服務功能。

7.加強旅遊集散中心建設。圍繞建成“川陝渝結合部旅遊集散中心”發展目標,優化漢(中)巴(中)南(充)鐵路站場佈局,改造提升巴中站功能。完善公路客運站場體系,建成巴中城北、恩陽、通江、南江、南江城北、平昌金寶等6個綜合樞紐客運站,改造提升旅遊景區(點)所在鄉鎮等級客運站。同步改造升級站場旅遊諮詢服務系統、標識引導系統,加強各種運輸方式有效接駁。

8.完善旅遊交通標誌標牌設置。按照標準化、整體化、特色化的要求,統籌謀劃旅遊交通標誌標牌佈局,將通往旅遊景區(點)的標誌標牌與交通基礎設施統一規劃、設計,對已有的旅遊交通標誌標牌實施標準化改造,充分體現區域人文特徵及旅遊特色。

9.提升交通服務設施旅遊功能。設置機場旅遊地接交通和旅遊地接服務等功能。拓展火車站旅遊服務功能。打造特色主題高速公路示範服務區,具備條件的高速公路服務區設置景區門票售賣點、房車車位、加氣站和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遊客諮詢服務點等設施。積極推進普通國省幹線公路服務區建設,因地制宜地在公路沿線增設觀景臺、汽車露營地、旅遊服務站等設施,在交通幹線至旅遊景區之間增設停車場並實現景區接駁服務。按需設置自行車道、步道和旅遊驛站等慢行設施。

10.加快旅遊廁所改造建設。加快實施“廁所革命”,推進旅遊廁所標準化建設,按照車輛每行駛2小時或200公里左右應建有1座廁所的標準,做好交通沿線廁所的選(布)點與新建工作,同時做好老舊廁所改造提升。新(改)建高速公路和普通國省幹線公路廁所26座,新(改)建汽車客運站、水路客運碼頭、鐵路客運站和機場廁所249座。

11.發展多樣化旅遊交通客運服務網絡。積極推進運遊結合,符合條件的三級及以上道路客運站場實現聯網售票和WIFI全覆蓋。鼓勵運輸企業開通“車票+門票”一票直達、全程服務的景區直通車。圍繞自駕遊、紅色遊、鄉村遊、短程遊等熱點產品,大力發展旅遊精品線路班線、包車旅遊客運和定製公交,推進客運樞紐到重點旅遊景區通客車全覆蓋。支持傳統運輸企業拓展旅遊運輸服務,支持運力閒置的`客運班車向旅遊包車轉型,推動旅遊運輸市場的深度融合。積極發展自駕車、旅居車租賃產業。

(三)實施標準體系建設工程,引導旅遊交通科學有序發展。

12.建立管理協調機制。建立健全交通運輸、旅遊、發展改革、財政等部門管理協調聯動機制,加強項目規劃、前期工作、推進實施和組織管理等工作的聯動和協作。建立旅遊交通新業態的協同管理模式,統籌考慮交通設施、旅遊配套、餐飲住宿、標誌標牌等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規範標準,統一設計,同步實施,高效組織。

13.創新完善融資機制。積極探索採取基礎設施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PPP、交通建設與沿線旅遊資源開發打捆招商等模式推進旅遊公路、配套設施、房車營地等旅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沿線土地利用、資源開發與交通建設、旅遊發展的統籌整合。創新探索交通支撐旅遊發展、旅遊反哺交通發展的融資模式,支持旅遊景區(點)新增門票收入等旅遊開發收益及配套設施收益用於旅遊公路建設及營運。對於形成通道的普通國省幹線公路,新增的經營性建設用地由項目公司(SPV)按規定競得後用於旅遊開發、打造旅遊小鎮,收益用於旅遊公路建設、管理、養護和運營補貼。

14.提升旅遊交通安全保障水平。加強旅遊公路尤其是鄉村旅遊公路安全設施建設,重點完善臨溝臨崖、視距不良、陡坡急彎和事故多發路段等安保設施。健全旅遊客運駕駛員、船員培訓與考覈管理機制,提高安全駕駛與操作水平。加強旅遊線路地質災害等安全隱患排查與治理,強化旅遊交通安全預防和應急處置,推動實現跨區域、跨行業旅遊交通應急信息報送及協調聯動。

(四)實施數據信息共享工程,提高旅遊交通信息化服務水平。

15.建立數據信息共享機制。交通運輸、旅遊、發展改革、公安、氣象等相關方聯合建立跨部門數據信息共享機制,研究制定數據共享清單、開放清單,實質性對外開放相關數據,促進數據信息資源的有效整合與應用。

16.建設路網運行監測服務體系。藉助“互聯網+”等先進信息技術手段,統籌交通運輸信息化資源,提高路網智能感知水平,構建覆蓋全市重要旅遊景區(點)交通量監測系統,實現路網運行動態監測旅遊交通運輸的能力。

17.聯合發佈服務信息。建設智慧的旅遊集散體系,統籌結合大數據、大旅遊和大交通,實現動態路況分析和出行服務研判信息動態發佈功能,合理引導、調度和調劑節假日旅遊高峯客峯。

(五)實施示範試點推進工程,創建旅遊交通融合發展示範區。

18.打造融合發展示範工程。打造集“行、遊、賞、駐”於一體“路融入景、路即是景”的米倉大道“交通+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工程。積極推進巴南高速恩陽旅遊文化服務居住融合示範項目建設。規劃打造“光霧山—諾水河”旅遊區通用航空旅遊示範工程,發展與旅遊資源融合的航空旅遊產品。依託農村公路“旅遊路、產業路、資源路”建設,推進“旅遊+交通+扶貧”創新模式。支持各地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生態綠色智慧的旅遊公路建設試點工程。

19.打造交通精品旅遊景點。深入挖掘“米倉古道”“古橋”“古橋樁孔”“古棧道孔”等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的交通遺蹟遺存,做好資源保護與開發,完善旅遊線路與展示平臺。打造G244線南江皇柏林、G542線沙嘴至坦溪、S203線長勝至沙溪、S101線平昌三十二樑等特色公路旅遊廊道。

20.推動旅遊交通產品創新。推廣精品旅遊公路自駕遊線路,引導自駕車、房車旅遊發展,培育自駕遊。努力推動有條件的內河通航水域有序發展遊輪遊艇,完善水上旅遊線路。支持開發低空旅遊線路,發展空中游覽、航空體驗、航空運動等航空旅遊產品。鼓勵景區結合自然景觀規劃研究旅遊觀光軌道路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直相關部門要結合各自職能職責和任務分工,落實責任、明確進度、強化督導。各縣(區)人民政府是本轄區“交通+旅遊”融合發展工作的責任主體和實施主體,要制定年度專項實施方案,將工作任務納入政府工作目標。通往旅遊景區公路、水路項目的建設管理由交通運輸部門督導實施,航空、鐵路項目的建設管理由發展改革部門督導實施,景區內道路的建設管理由旅遊部門以及相應的景區管理部門督導實施。

(二)強化要素保障。交通運輸、旅遊、發展改革、財政、國土資源、環境保護、住房城鄉建設、林業等部門要進一步強化要素保障,統籌形成合力推動項目前期工作和建設。市直相關部門要研究制定行業支持政策,加大國家和省級政策資金爭取力度,並積極爭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支持。各縣(區)人民政府要進一步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強化資金統籌整合,創新籌融資模式,積極出臺優惠政策多方籌集資金。

(三)加強督促指導。市人民政府將“交通+旅遊”融合發展工作納入督導考覈範疇,由市政府目督辦牽頭,會同市直相關部門,以重要工作、示範項目爲重點,定期督查通報,嚴格目標考覈,確保各項任務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