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託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所謂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務性勞動的能力,它是一個人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自己穿脫-衣服、鞋襪、收拾整理衣服、獨立進餐、自己洗臉等。

如何培養託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於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幼兒今後的生活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但現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賴性強,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於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的環境。所以,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至關重要,我們託班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與生活自理現狀,有的放矢地對幼兒進行教育。下面我針對孩子自理能力差的現狀,試分析一下原因:

1、家庭成員的溺愛包辦。

現在家庭中,父母包攬了所有的家務勞動,只重視對孩子的智力投資,輕視了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雖然在幼兒園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師都注意培養孩子自己學做,從小養成孩子做各種力所能及的事情的習慣。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爺爺奶奶常溺愛孩子,怕孩子自己吃不飽或太慢而急於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攬,養成孩子事事依賴成人的壞習慣。

2、孩子沒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

孩子因年齡小,在自理時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實際困難,爸爸媽媽不是教會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例如,一大早幼兒正努力而吃力地穿着衣服,誰知家長看見,馬上等不及了,三下五除二,幫他穿好了事。或是時間不夠,或是耐心不夠,總之,沒有教會幼兒自理的技能,也是導致孩子不會自理的重要因素。

3、缺少必要的反覆練習的機會。

當孩子剛學會穿衣服時興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勵表揚。但學會後孩子便失去興趣而不願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練習的機會。 解決方法:

瞭解幼兒自理能力的現狀及原因,是提高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關鍵,找出相應的解決方法,是提高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途徑。我們着重從以下幾點入手:

1、增強幼兒的生活自理意識

家長無條件的包辦代替,使幼兒形成一種錯誤認識:自己不願意乾的事情,父母會幫着幹,如要喝水了,父母會端水來;要起牀了,父母會給穿衣服,我們要通過各種形式,讓幼兒知道,自己已經長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

自己做”。

首先,對幼兒進行正面教育,增強幼兒的生活自理意識。如通過談話“我長大了”、“我會”等活動,利用提問、討論、行爲練習等形式,讓幼兒意識到自己有能力幹好一些事情,爲自己會幹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興。通過聽故事,幫助幼兒充分理解作品內涵,通過作品中角色的行爲,使幼兒受到感染、教育。在練習中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以提高他的動手能力和意識。 再通過分辨不同行爲,鞏固幼兒的生活自理意識。例:爲幼兒準備不同行爲表現的各種圖片等,讓幼兒在比較中提高對自理行爲的認識。老師適當的講解圖片,然後問幼兒哪個圖片上的寶寶最棒,我們要向他學習這種好的行爲,還可以舉例用班上的小朋友作比較,來激發幼兒上進的意識。

2、教給幼兒生活自理的技巧

要讓幼兒做到生活自理,必須讓其明確生活自理的方法。幼兒不會洗臉,就談不上把臉洗乾淨;幼兒不知把玩具放到哪裏,就談不上把玩具物歸原處也就是說,即使幼兒有了自理意識,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在教會幼兒自理技巧時,我們依照幼兒的學習特點,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其一、寓教於樂。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編成兒歌、歌曲以及設計成饒有趣味的情節等,讓幼兒在遊戲、娛樂中學習本領。例如:在韻律活動中我們編排了“一日操”在音樂的旋律下,練習刷牙操、洗臉操、穿衣操,幼兒在開開心心的狀態下習得了本領。 其二、因材施教。由於幼兒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因此,對於沒層次的幼兒來說,要求就有所區別。對於自理能力較強的幼兒,就以較高水平來要求;對於自理能力較差的幼兒,就相對降低要求的標準,不可強求,更不可鄙視,須因材施教。 其三、秩序漸進。逐步提高要求。獲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後,要注意提高幼兒做事情的速度、質量等。如在吃飯的時候,有的幼兒總是會撒飯粒,經過老師的示範和培養,他們掌握了吃飯的技巧,漸漸地進步了很多。 其四、鼓勵爲主。獲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動幼兒生活自理的動力。當幼兒取得點滴進步時, “你真棒”、“你真能幹”都會使幼兒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成爲激勵幼兒自覺掌握自理能力的強大推動力;但當幼兒限於自身能力,無法達到預期目標時,我們要耐心細緻地引導,還可輔以鼓勵性語言 “你行的”等,必要時我們還需協助幼兒實現成功,以免挫傷幼兒積極進取的精神。

《如何培養託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