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發展共同體實施方案

爲有力保證事情或工作開展的水平質量,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方案,方案是有很強可操作性的書面計劃。我們應該怎麼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學校發展共同體實施方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學校發展共同體實施方案

學校發展共同體實施方案1

爲加快農村薄弱學校建設,充分利用和發揮城市學校的人才優勢、管理優勢、資優勢、信息優勢,逐步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促進城鄉基礎教育均衡同步發展,根據臨渭區教育局《關於推進城鄉學校發展共同體建設實施教育精準扶貧三年行動計劃》精神,結合實驗國小校情及三張鎮、孝義鎮1所學校的現狀與特點,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貫徹區局精神,發揮核心校實驗國小優質教育資的輻射作用,以師資隊伍建設爲抓手,以優化堂教學過程爲載體,以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優質辦學爲目的,整合城鄉教育資,在共同體內實行共享管理經驗、助推教師成長、探索考覈評價等新機制。通過理念更新、隊伍建設、教學改革、特色創建、輪崗任教等方式,實現“理念共享、資共享、方法共享、成果共享”,構建均衡優質和諧的臨渭教育,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

二、組織機構

總負責:

組長:

副組長:

領導機構下設城鄉學校發展共同體辦公室

主任:

副主任:

三、主要目標

1、互相融合,完善學校管理體系。幫助孝義鎮中心校和三張鎮中心校確立明確的辦學思路、科學學校制度,改善教師培訓方式、更新教師教學理念,形成學校辦學特色。

2、任務驅動,落實城鄉幫扶責任。主要通過“四會”即開展聯席會、組織專題會、召開現場會、舉行彙報會明確責任。

3、依託活動,開展相關幫扶工作。以“標研讀”爲主線,舉行集中教研活動、科研知識講座、題指導、師徒結對、業務競賽等活動,形成“學習、研究、實踐”爲一體的研修氛圍。

4、積極探索,遵循“五共五聯”原則。即示範榜樣共引、教育管理共濟,教育資共享,教育問題共研,教育發展共進;城鄉學校聯誼、教學研究聯動、教學質量聯抓、教師培訓聯辦、亮色孵化聯手,真正打造成均衡聯動發展共同體,互補短板,互長優勢,共生共長,共同發展。

四、具體活動安排

1、時間安排:原則上不要隨意調換,但因爲實際工作原因,所以安排的時間可以根據受援學校和我校工作進行微調,調換時間不要超過一週。

2、涉及內容:備、上、班級管理、作業佈置、德育主題、班隊會、少先隊程、捐書捐衣、關愛留守、管理人員跟崗學習等形式和內容不限。

3、活動形式:跟崗學習、集中培訓、送培到點

4、資料呈現:活動方案、活動簡報、活動總結、照片、活動記錄表過程性資料

5、裝訂順序:

封面——目錄——活動實施方案——活動具體安排——活動簡報——過程性資料(包括:教學設計、教學反思、、聽感受、聽評表等)——照片(檔裏面橫版粘貼10張,每兩張放在一個檔)——活動小結——所有手寫的資料原。備註:參加活動的感受(人人一份,每份不少於一張半)

6、強調說明:每次活動都是以日期+活動主題命名,裏面是:一個檔(排好的冊子)、一個照片包(原圖照片多角度10張)、一個包(執教內容或者報告內容)。

學校發展共同體實施方案2

一、目標要求

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辦好老百姓家門口每一所學校爲目標,堅持以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爲主線,以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爲引領,以提高教育質量爲核心,以培育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爲重點,培育形成一批新優質學校,科學有效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建成一批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教育集團,構建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新格局。

二、基本模式

按照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要求,將推進集團化辦學作爲今後一段時間教育改革重點任務,實施“1+N”模式,“1”是教育集團核心校,“N”是教育集團成員校(成員校以不超過6個爲宜),大力支持全區優質中國小校與新建校、鄉村學校結對辦學。通過發揮核心學校輻射引領帶動作用,實現區域內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按照核心校與成員校合作關係密切程度,以優質學校爲核心,按照“1+N”模式建立城鄉間、校際間的辦學聯盟,組建結對聯盟型教育集團。按照教育集團組建目的、合作特點,結合我區學校實際,主要組建城鄉共建型和貫通培養型兩類教育集團,深入推進強校擴優行動。在條件成熟後,我區將探索建立緊密融合型教育集團,實行“一長多校”等管理辦法,統一法定代表人或設立總校校長,在人員、經費、管理、考覈等方面高度融合,形成高度統一的集團化辦學模式,由核心校帶動成員校快速、優質發展,全面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輻射的廣度和深度。

三、主要舉措

(一)着力加強黨的領導。全面加強教育集團黨的領導,落實中國小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紮實推進黨組織標準化規範化建設,不斷優化黨組織設置,開展集團內黨組織聯合共建,嚴格落實《臨淄區教體系統黨組織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清單》,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意識形態建設。

(二)規範建設文化制度。集團內部學校要聯合制定辦學章程,商定共同發展願景和具體舉措。探索建立校幹交流長效機制,開展校幹教師掛職交流、聯合教研、課程共享、學生交流等學校教育教學管理交流活動,促進集團內學校融合發展、互通有無,提升集團校辦學水平。每年選派校幹到結對學校掛職交流,參與結對學校的教育教學及管理工作,促進集團內學校管理理念、文化建設等方面的融合。通過調動、交流、支教等方式,打通集團內校際與學段人員流通通道,實現學校管理的一體化,全面提升成員校管理水平。

(三)全面提升教師素質。完善集團內師資培訓機制,形成區級培訓、集團培訓、校本培訓的教師培訓新架構。通過集團內結對帶教、師徒結對、跨校教研、評先樹優等方式,盤活集團教師資源。集團內的核心學校每學期至少要組織一次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名師人選、特級教師等交流互動活動,進一步發揮優秀教師的示範帶頭作用。鼓勵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齊魯名師等在農村學校或薄弱學校設置“名師鄉村工作室”,帶動集團內部教師發展。

(四)高效提高教育質量。強化集團內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建立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多元參加的現代學校制度。認真落實“雙減”和“五項管理”相關政策,加強作業管理,規範教輔徵訂,穩妥推進課後服務工作,全面提升集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集團學校間的德育幹部、班主任每學期至少舉辦一次工作經驗交流會,上好一節主題班會課或心理活動課,開展一次班主任論壇等活動,加強德育幹部、班主任互助聯動,促進集團內德育隊伍整體育人水平的提高。

(五)強化教研引領作用。教育集團內的核心校要定期召開學校領導聯席會議,共同研究和探討學校教育教學等方面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結對捆綁式發展活動;集團內學校間學科教師通過開展集中教研活動、專題講座、課題指導、同課異構、學科沙龍等活動,形成“學習、研究、探討”爲一體的教研氛圍。定期組織開展“青藍工程”,建立師徒結對制度,切實幫助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六)促進學生素養提升。建立學生交流長效機制,定期組織不同年級、不同層次學生進行交流、互動體驗。組建年級發展共同體和班級發展共同體,定期聯合組織素質展示、比賽等活動,促進學生共同成長、多元發展。

四、工作機制

(一)管理機制

建立和完善教育集團內部協調機制,建立集團化辦學理事會制度,制定集團辦學章程,創新集團辦學治理模式,提升集團辦學治理能力和水平。科學制定集團組建方案,合理確定集團組建模式,認真制定集團辦學發展規劃,推動集團成員校的深度合作和協同發展。緊密型教育集團的成員校校長、黨組織書記可以分設,或設置執行校長(享受正職校領導待遇)。教育集團充分發揮優質學校的教育教學優勢和品牌效應,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鼓勵各集團制度創新,形成各成員學校發展“一校一特色”,充分調動各學校和廣大教師參與集團化辦學的積極性,逐步增強對集團的認同感、歸屬感,打造集團化辦學品牌和文化。堅持應放必放、能放盡放的原則,給予集團教學改革和評價方面的`充分自主權,激發辦學活力,確保集團化辦學取得實效。

(二)評價機制

建立集團化辦學考覈評價制度,制定集團化辦學考覈評價辦法,將集團化辦學納入教育工作目標考覈體系,重點對集團內部治理和運行、優質資源共享、教師隊伍建設、辦學水平提升等方面實施考覈評價,全方位進行辦學質量監測,推動集團化辦學健康有序發展。堅持結對雙方同步評價,既關注核心學校的支持力度,又關注發展中學校的自身努力程度,指導集團制定內部考覈評價制度,對集團內部學校進行考覈評價,激發成員校參與集團化辦學的積極性,推動集團建設和發展,促進共同發展、特色發展。

(三)教師流動機制

進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創新集團化辦學教師管理和交流機制,實行集團內部教師統籌管理,變“學校人”爲“集團人”,促進集團內骨幹教師在成員校之間雙向流動。核心校向成員校派出管理團隊和骨幹教師,成員校派出教師到核心校,帶動成員校發展。核心校派出掛職人員應具有較高管理或教學水平,成員校派出掛職人員交流時間每期原則上不少於1學年,不超過2學年。建立集團內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交流制度,名師帶徒制度,名師課題研究制度,發揮優秀教師的專業引領作用,促進集團學校間形成共享優質師資、實現良性互動的發展模式。

(四)獎勵激勵機制

建立集團化辦學激勵機制,集團成員學校、校長、教師在評先樹優、職稱晉升、教師培訓等方面實行獎勵激勵政策,對集團化辦學成效顯著、貢獻較大的集體和個人,要給予表彰獎勵,增強集團發展內生動力。對於跨校交流的管理人員及教師,制定相應的補助政策。

五、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開展教育集團化辦學是我區教育領域的一項重要改革。成立臨淄區教育集團化辦學管理委員會,整體推進集團化辦學各項工作。區教體局根據優質資源分佈及學校辦學實際,制定集團化辦學整體規劃,加強對教育集團化辦學的統籌、管理和指導,各科室、學校要切實履行職責,全力支持集團化辦學改革。積極爭取上級政策,鼓勵改革創新,支持建設一批示範性教育集團,引領推動全區教育集團化辦學深入發展。制訂完善教育集團評估標準,加強集團化辦學過程性考覈,全方位進行辦學質量監測和評價。建立集團化辦學評估退出機制,積極穩妥推進集團化辦學工作。

(二)經費保障。根據集團化辦學發展規劃和年度目標任務,統籌安排專項資金,並納入財政年度預算,用於支持集團化辦學。積極對上爭取教育集團專項獎補資金,用於推進集團內學校提升辦學條件、辦學體制改革、深化課程教學改革、提高信息化建設應用水平、激發集團學校辦學活力等,教育集團根據辦學協議及辦學成效覈定辦學經費。

(三)資源保障。完善在線資源建設和共享機制,通過開發、徵集、購買等多種方式建設在線優質教育資源庫,並免費向學生及家長開放使用。支持集團核心學校建設以共享優質師資和課程資源爲主要內容的網上學校,構建集團成員網絡學習共同體。鼓勵名師藉助互聯網技術在線開展專業化的診斷、答疑、輔導,共享智力資源,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無縫隙覆蓋和精準推送。

(四)環境保障。加強集團化辦學理論和實踐的研究,認真學習外地集團化辦學的先進經驗,及時發現總結實施集團化辦學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經驗。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作用,加大宣傳力度,及時宣傳報道集團化辦學的典型經驗和優秀做法,引導全社會關心、支持教育改革和發展,形成推進集團化辦學的良好環境。

六、工作要求

各教育集團要高度重視集團化辦學工作,根據《臨淄區教育集團化辦學實施方案(試行)》的要求組建集團化辦學理事會,明確工作職責,起草集團辦學章程,建立集團管理制度,制定集團化辦學發展規劃、年度計劃,推進集團內班子建設、師資建設、課程建設、績效考評、內部分配等工作,明確具體措施、工作要求、時限目標等,形成集團核心校與成員校一體融合發展機制。

學校發展共同體實施方案3

爲了貫徹落實xx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強建設教育強市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決定》文件精神,xx師範附屬國小與xx縣第二國小採用“1+1”模式,構建緊密型共同體,統籌推進兩校的學校管理、教育教學、文化特色等方面工作,積極探索學校發展共同體合作模式,實現兩所學校高位優質均衡發展。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緊緊抓住“均衡發展”和“提升內涵”兩條主線,通過兩校之間的交流與融合,實現兩校間的教育理念共享、教育資源共享、管理制度共享、特色辦學共享和發展成果共享,打造高質量高水平的發展共同體,加速兩校的發展進程,爲建設教育強縣積累經驗。

二、發展目標

1、兩校同發展、共進步,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升,羣衆滿意度超過95%,兩校成爲xx市優質學校。

2、通過共同體建設,兩所學校形成鮮明的辦學特色。各校在建設高效課堂、推進有效德育、發展校園文化諸多方面形成自己的品牌。

3、兩校教師通過業務上交流,思想上溝通,工作上合作,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名教師的比率在全縣處於領先位置。

4、通過校際間共同組織教育教學活動,拓展學生髮展的空間和舞臺,爲所有學生提供更加適合自己的教育,讓他們健康快樂成長。

5、統籌校本課程建設,設置兩校共享的校本課程資源,建設優質的校本課程,豐富學校發展內涵。

三、工作任務

1、成立組織機構,由兩校校長任組長,負責組織領導、統籌安排共同體建設的各項工作。領導小組下設教師發展組,課程建設組,德育工作組,體育藝術組。

2、兩校之間在交流中融合,在融合中發展,互爲一體,榮辱與共,通過共同體建設,推動學校優質發展的同時,爲我縣構建學校發展共同體,實現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積累經驗。

3、追求高質量、高品質的合作效能,保證合作的廣泛性和連續性。共同制定《發展共同體建設三年行動規劃》,落實好《發展共同體管理常規》,細化每一學期工作目標任務。

4、實行校長、教師的隨機交流和崗位輪換。學校每年至少安排兩名教師在對方學校進行輪崗交流,鼓勵學校領導在對方學校進行兼課兼職交流;兩校校長每學期在對方學校掛職學習一星期。

5、研究和解決當前學校發展的六大突出問題:教師專業發展、高效課堂建設、校本課程開發、有效德育的推進、藝術體育的實施、新課程理念下的評價。兩校要以上六個方面爲合作交流重點,創新思路,講求實效。

6、建立“六個一”工作常規:兩校每學期要做好六件事:校長在對方學校爲期一週的課堂調研,爲對方學校教師做一次專題報告;雙方安排好爲期一週的校際課堂交流,組織一次師生聯誼活動,一次德育工作論壇,一次社會實踐活動。

四、保障措施

1、成立指導小組。由縣教育局、教育督導室、教研室、進修學校領導管理和指導共同體建設,使共同體建設有了組織保證和智力支持。

2、重視激勵評價。嚴格執行上級文件關於教師交流輪崗的精神;自我加壓,形成捆綁式的一體化聯動考覈。

3、加強督導評價。每學年,縣教育局對兩校共同體建設進行評價。20xx年秋季,兩校要形成三年工作總結,接受市縣教育部門的驗收。

4、提升知曉度。兩校充分利用新聞媒體、教育網站進行宣傳,使學校共同體得到社會、家長、教師和學生一致認同。

5、確定實施時間。20xx年8月——20xx年9月爲準備階段;20xx年9月——20xx年9月爲具體實施階段;20xx年10月爲總結驗收階段。

學校發展共同體實施方案4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改革創新,堅持教育公平,推動教育從規模增長向質量提升轉變,促進區域、城鄉教育均衡發展。以創新辦學體制和管理體制爲動力,科學整合優質教育資源,推進國小教育集團化辦學,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影響、輻射、示範和帶動作用,不斷縮小城鄉和校際差距,不斷滿足人民羣衆對優質教育的期望和需求,實現縣域內國小教育水平整體提高。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一體化共同發展原則。注重推動集團內各校在學校管理、教育教學、教師隊伍、辦學資源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緊密共享,建設互動共贏的集團化發展共同體。

(二)堅持融合中主動發展原則。注重激發集團內每一所學校主動發展的活力,尊重集團內每一所學校的辦學傳統和特色,通過集團化“價值提升、結構開放、過程互動和動力內化”形成“一校一品位、一師一特點、一生一特長”,全面推動學校間優勢互補和發展互促,實現集團內各學校各具特色的協同發展目標。

三、目標任務

(一)總體目標。

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以學校集團化辦學爲契機,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實現城鄉國小教育優質均衡。

(二)具體目標

1.創新學校管理理念,提升學校管理水平,實現集團內各校先進辦學理念、管理思想、工作措施互融互通。推動教育集團穩步、持續、高質量發展。

2.實現鄉鎮薄弱學校、農村學校管理制度化、精細化,使學校教育教學、黨建、人事、財務、安全等管理水平明顯提高。

3.實行教師和校長交流輪崗制度,集團總校有骨幹教師、名教師到鄉村學校支教、交流,輻射帶動農村學校,鄉村學校教師分期分批到城鎮學校交流學習。

4.通過教育改革和創新,發揮集團總校的品牌效應和示範引領作用,激發集團內分校辦學活力,推進集團內資源共享、文化共建、特色融合、管理一體,建設互動共贏的學校發展共同體。通過改進考評機制,優化集團捆綁式考覈方案,提高集團化辦學競爭力,使之成爲全縣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重要機制,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總量擴大,整體提升縣域義務教育發展水平。

四、組建模式

(一)集團劃分辦法。在全縣範圍內因地制宜地將八個鄉鎮(街道)所有國小,按辦學條件、師資隊伍、學生規模、發展水平,採取“強校+弱校”“大校+小校”“城區校+鄉村校”的組合方式組建國小教育集團,首期分爲第一集團和第二集團,設立兩個集團總校,確定荔波一小爲第一集團總校,荔波二小爲第二集團校。

(二)集團法人資格。教育集團以“1+X”的多法人聯合方式組建,每個集團以 1 所城區學校爲集團總校,2-4 個鄉鎮(街道)中心校(含教學點)爲集團分校。分校保留原有校名,加掛集團總校分校校牌。集團內各成員校法人資格不變。

(三)集團管理機制。教育集團實施理事會統籌下的各成員校一體化管理工作機制。理事長全面統籌集團管理工作。各成員校之間實行資源共享、研訓聯動、質量共進、文化共建、責任共擔管理模式。

(四)集團理事會。設立總校校長任集團理事長,鄉鎮(街道)中心校校長任副理事長,其他分校負責人任理事的集團理事會。

集團理事長具有對分校校長(負責人)人選的任用和對分校副校長、中層管理人員、教職員工的統籌調配建議權。經集團理事會賦權後,分校校長(負責人)作爲分校第一責任人,對本校教育教學和人、財、物進行日常管理。鄉鎮中心校校長對集團總校校長負責,村校(點)負責人對鄉鎮中心校校長負責。

五、運行要求

縣教育局對“集團校”充分簡政放權,集團總校校長可以對集團內的教師和財物進行合理調配,按程序報縣教育局黨委研究審定後執行。縣教育局對“集團校”實行統一評價,捆綁考覈。

(一)創新管理機制。各教育集團由總校牽頭,分校積極配合,建立符合各成員學校共同發展的集團化辦學章程,明確集團的宗旨、目標、組織機構、管理辦法及各成員校的權利和義務等,約束和規範教育集團辦學行爲。理順集團總校與分校在決策、執行、監督、保障等環節的運行機制,建立適合自身特點的現代學校管理制度,提高教育集團化辦學管理水平。通過建章立制與執行充分調動成員學校廣大教師參與集團化辦學的積極性、能動性,增強羣體認同感與歸屬感。

(二)優化師資隊伍。集團各成員學校教師交流範圍原則上只在集團內部。集團內師資協調由總校牽頭,分校密切配合。按照“總量不變、結構合理、促進均衡、盤活優化”的原則,根據集團各成員學校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科需要與特點採用點對點交流、結構補缺、跨校執教等方式,建立積極有效的集團內教師交流和領導交流機制。盤活集團骨幹教師資源,加快集團學科名師建設,形成一支集團“領航教師”隊伍,發揮其在集團內的輻射引領作用。以學科建設、課程開發爲紐帶組建集團專項研修團隊,建立優秀教師引領下的集團教學研訓一體化制度,促進教師隊伍專業化水平的整體提升,培育分校師資隊伍的“自我造血”功能,促進集團各成員學校學科骨幹教師趨於均衡穩定。

(三)常態教學共研。教育集團每學期開展不少於兩次集團性教學研討活動,針對薄弱學科、薄弱年級把脈問診,找出問題,精準施策。總校要定期到薄弱分校開展研學指導,通過示範帶動,人文關懷,促進師生提振士氣,奮發趕超。集團內骨幹教師(名師)要一對一結對幫助教學成績靠後的教師,從課標把握、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反思、課後輔導等給予指導,有效提升受助教師的教學水平。

(四)強化交流問效。根據集團建設需要,結合《荔波縣教育系統教師交流管理暫行辦法》,集團總校和分校共同制定教師交流方案,週期 1-2 年,明確職責要求和目標任務,開學前報縣教育局政工科備案。集團總校每年定期向薄弱分校派出至少 3 名以上中層教幹或骨幹教師,負責引領分校教學管理和教科研發展,要明確派出人員到分校提升教學質量的具體目標任務;對應的分校等額輸出中層教幹或骨幹教師到總校跟崗學習,跟崗人員要力保任教學科成績穩中有進。交流期滿,將嚴格考覈問效,對教學質量連續兩年下滑的總校和分校校長進行輪崗交流或免職。互派教師的身份性質不變,工資關係和福利待遇按《荔波縣教育系統教師交流管理暫行辦法》執行。

(五)探索學生體驗。探索學生聯合培養方式,各校在堅持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原則下,總校與分校探索實施部分學生聯合培養實驗。總校定期組織學生到分校結對開展學習互鑑、生活體驗活動,分校選派部分學生到總校跟班學習體驗,不斷探索學生聯合培養模式,達到共同提高。

(六)提升辦學效益。推行集團成員學校實行基本同步的教育教學管理模式,在教學計劃制定、教學常規管理、教研活動開展、教學質量和學生品行綜合評價等方面協調一致、同步推進,共同提升。建立課堂教學共研機制。通過緊密型教研、組建學科科研團隊,定期圍繞課堂教學共性、瓶頸問題開展項目研究,通過專家引領、名師工作室、青藍結對、學科組研討等形式,提升課堂教學和教科研的有效性,整體提高成員校課堂教學和教科研質量。分校學科教師要定期到總校就教材、教法和教學模式進行交流研討,每月抽出至少 1 天時間到集團總校跟班聽課學習,提升教育教學和教研水平。教育集團要採取有力措施,充分發揮總校帶動作用和分校的主觀能動性,促進集團內的教育資源整合,實現集團內部場地、課程、師資、活動等教育資源共享。探索集團內跨校課程開發、課程共享和課程配送,持續提升辦學效益。

(七)塑造辦學品牌。各教育集團要把推動集團發展與努力辦好老百姓家門口每一所學校結合起來,積極推進教育文化的互融和推廣。注重集團文化的培植和發展,大力塑造教育集團的文化品牌。加強基礎教育內涵課程項目研究。各成員校在提升常態課程教學水平的同時,積極推進本校的特色課程項目創建,充分發揮集團的羣體智慧,集中集團專業力量,對現有學校特色課程資源進行整合凝練,在堅持集團發展一盤棋的同時,要充分尊重分校的辦學特色,使分學校既有集團共同的主體色調,又有個性化的亮點,努力形成“一校一品”和諧發展的集團品牌。

(八)加強業務指導。縣教育局要加強集團化辦學業務指導,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取得實效。教育綜合服務中心辦公室:負責集團化辦學督導考評工作。教學研究中心:負責集團化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政工科:負責校長、教師交流工作。教師流轉和培訓中心:負責教師培訓和骨幹教師培養。基礎教育中心:負責集團化教育佈局規劃工作。綜合科:負責宣傳工作。會計覈算中心:負責集團化財務和資金管理保障工作。校園安全和法規服務中心:負責集團化學校安全管理工作。教育信息化中心:負責集團化信息教育工作。衛生和食品安全中心:負責集團化學校衛生和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黨建和意識形態工作組:負責集團化學校黨建和意識形態工作。項目建設中心:負責集團化項目建設管理工作。學生資助中心:負責集團化學校學生資助工作。學前教育中心:負責集團化學校附設幼兒班管理工作。紀檢工作組:負責集團化學校紀檢工作;青少年活動中心:負責集團化學校學生校外活動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縣人民政府成立國小教育集團化辦學工作領導小組,負責領導、統籌教育集團化辦學工作;縣教育局要成立以局長爲組長,班子其他成員爲副組長,各科室(中心、工作組)負責人、總校校長爲成員的教育集團化辦學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協調國小教育集團化辦學工作;各集團總校也要成立相應的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實施國小教育集團化辦學具體工作。各領導小組適時召開有關集團化辦學會議,重點解決集團化辦學的疑難問題,切實將推進集團化辦學作爲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總量、促進教育高質量均衡發展的重要舉措,並認真組織實施。

(二)加強督查考覈。建立集團化辦學績效評估機制。縣教育局依據《荔波縣國小教育集團考覈評估辦法(試行)》按年度對各教育集團辦學情況、實施過程及辦學效果開展捆綁式評估,既要看集團的整體發展,也要看集團內每一所學校的進步,實現考評結果與學校或個人榮譽、評優評先、職務晉升等有機銜接,激發廣大教師幹事創業的內生動力。

(三)設立專項經費。縣財政每年度預算安排每個集團不低於 30 萬元的專項經費,用於教師培訓、活動開展和運轉保障等,專項資金必須按有關規定專款專用,同時接受有關部門的監督、檢查。

(四)激勵人才支邊。縣教育主管部門要研究建立激勵人才支援邊遠農村學校相關機制。鼓勵集團總校班子、名師、骨幹教師到邊遠鄉鎮中心校或村校支教,鄉鎮中心校班子、名師、骨幹教師到村校支教。明確支邊目標任務,落實相關政策性補助補貼,實行同等條件評優評先、競聘崗位職稱優先規定,保障支邊教師服務期的合法權益,促進集團化辦學效益的全面提升。

(五)營造良好氛圍。縣教育局綜合科和各教育集團要協調新聞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堅持典型示範、以點帶面,對集團化辦學中涌現出的“老百姓家門口好學校”,以及推進集團化辦學的經驗與成效及時進行總結和宣傳,引導和動員全社會重視、關心、支持基礎教育改革發展。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在全系統、全社會積極營造支持集團化辦學的良好環境。

學校發展共同體實施方案5

爲加快農村薄弱學校建設,充分利用和發揮城市學校的人才優勢、管理優勢、資源優勢、信息優勢,逐步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促進城鄉基礎教育均衡同步發展,根據臨渭區教育局《關於推進城鄉學校發展共同體建設實施教育精準扶貧三年行動計劃》文件精神,結合實驗國小校情及三張鎮、孝義鎮13所學校的現狀與特點,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貫徹區局文件精神,發揮核心校實驗國小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作用,以師資隊伍建設爲抓手,以優化課堂教學過程爲載體,以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優質辦學爲目的,整合城鄉教育資源,在共同體內實行共享管理經驗、助推教師成長、探索考覈評價等新機制。通過理念更新、隊伍建設、教學改革、特色創建、輪崗任教等方式,實現“理念共享、資源共享、方法共享、成果共享”,構建均衡優質和諧的臨渭教育,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

二、組織機構

總負責:

組長:

副組長:

領導機構下設城鄉學校發展共同體辦公室

主任:

副主任:

三、主要目標

1.互相融合,完善學校管理體系。幫助孝義鎮中心校和三張鎮中心校確立明確的辦學思路、科學學校制度,改善教師培訓方式、更新教師教學理念,形成學校辦學特色。

2.任務驅動,落實城鄉幫扶責任。主要通過“四會”即開展聯席會、組織專題會、召開現場會、舉行彙報會來明確責任。

3.依託活動,開展相關幫扶工作。以“課標研讀”爲主線,舉行集中教研活動、科研知識講座、課題指導、師徒結對、業務競賽等活動,形成“學習、研究、實踐”爲一體的研修氛圍。

4.積極探索,遵循“五共五聯”原則。即示範榜樣共引、教育管理共濟,教育資源共享,教育問題共研,教育發展共進;城鄉學校聯誼、教學研究聯動、教學質量聯抓、教師培訓聯辦、亮色孵化聯手,真正打造成均衡聯動發展共同體,互補短板,互長優勢,共生共長,共同發展。

四、具體活動安排

1.時間安排:原則上不要隨意調換,但因爲實際工作原因,所以安排的時間可以根據受援學校和我校工作進行微調,調換時間不要超過一週。

2.涉及內容:備課、上課、班級管理、作業佈置、德育主題、班隊會、少先隊課程、捐書捐衣、關愛留守、管理人員跟崗學習等形式和內容不限。

3.活動形式:跟崗學習、集中培訓、送培到點

4.資料呈現:活動方案、活動簡報、活動總結、照片、活動記錄表過程性資料

5.裝訂順序:

封面——目錄——活動實施方案——活動具體安排——活動簡報——過程性資料(包括:教學設計、教學反思、課件、聽課感受、聽評表等)——照片(文檔裏面橫版粘貼10張,每兩張放在一個文檔)——活動小結——所有手寫的資料原件。備註:參加活動的感受(人人一份,每份不少於一張半)

6.強調說明:每次活動都是以日期+活動主題來命名,裏面是:一個文檔(排好的冊子)、一個照片包(原圖照片多角度10張)、一個課件包(執教內容或者報告內容)。

五、城鄉學校發展共同體聯絡人員分組一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