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大型活動應急預案範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有時會出現一些不在自己預料之中的事件,爲了降低事故後果,很有必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應急預案。怎樣寫應急預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型活動應急預案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薦)大型活動應急預案範文

大型活動應急預案範文1

爲了進一步做好學校的安全工作,切實有效地防止不安全事故發生,根據國務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的規定,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制定大型活動應急預案制度。

1、學生大型活動,必須有學校領導帶隊、由德育處組織、有班主任負責管理,層層落實責任,做好各個環節的安全防範工作。

2、班級安全監督員,配合班主任,做好班級大型活動安全工作。

3、對發現隱患及其它不利於安全的問題,要在舉辦活動前妥善處理,確保學生的`安全。

4、舉辦大型活動前,學校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排查不安全因素,提出預防措施和應急方案。

5、舉辦大型活動之前,學校與活動場所部門聯繫,檢查活動場所安全措施,發現存在不安全隱患的因素,學校將終止其活動。

6、大型活動遇突發事件時,要及時通報學校德育處和學校領導,建立安全網絡,保證聯絡暢通。

7、活動期間,如出現意外情況,學生要領導在統一組織下,按事先的分工,迅速、安全地把學生撤離現場

8、大型活動發生學生傷亡事故時,必須及時告知學生家長,全力組織搶救,並在第一時間向學校主管領導報告。

9、學生出遊的車輛,必須經交通部門檢查、許可,嚴禁乘坐無證駕駛的車輛。

10、嚴禁學生私自到江、河、湖和水庫游泳、洗澡、捕魚。

11、需要乘船時,要嚴密組織,嚴防因混亂或擅自跳水造成人員傷亡。

12、學生在雷雨時,不站在室外突出的高處,不在大樹、電杆和高壓線下避雨或逗留。

  市龍頭國小

大型活動應急預案範文2

爲大力宣傳應急救援知識和技能強化政府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處置能力,增強救援隊伍的搶險戰鬥力,提高羣衆的自救互救能力,按照年初縣應急辦關於開展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演練的要求,縣經信委開展了5次應急預案演練活動,直接參加演練人數近百餘人,活動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主要做法

(一)領導重視,精心組織

20xx年度共安排了5次演練,縣供電公司承擔4次,縣市場開發服務中心承擔1次。縣經信委黨委高度重視應急預案演練活動,多次與承辦部門聯繫溝通,制定預案和演習腳本,縣供電公司也給予了大力支持,成立專門機構進行承辦。演習中,邀請了市經信委、市電力公司相關領導對演練現場進行了觀摩指導,這都極大地調動了應急預案演練的積極性,爲演練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二)各具特色,內容豐富

通過應急演練還大大提高了多部門密切配合、協作聯動處置事故的能力。如縣供電公司組織員工進行了消防滅火演練活動,活動的主要內容是利用滅火器材撲救火險,演練活動先由安監部人員向現場員工講解了滅火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並作了火災撲救的演示指導。通過這次演練活動,既讓員工們學習了消防知識,又讓他們接受了一次實際的消防訓練,大大提高了員工的消防安全意識和消防安全素質。此外,針對重大危險源和事故隱患,貼近實際和一線人員設置科目,組織開展了各具特色、形式多樣的應急演練。

(三)提高認識,效果明顯

各有關單位、各部門緊扣“科學發展、安全發展”的主題,按照應急預案演練活動的統一部署,針對行業事故隱患特點,貼近實際、貼近生產一線積極開展應急演練,大大提高了從業人員應對突發事件的自救、互救能力,增強了生產安全事故防範意識。同時,對演練活動開展了廣泛深入的宣傳報道,提高了應急救援常識的普及率,擴大了應急管理工作的覆蓋面,爲今後的演練和應急救援指明瞭方向,達到了檢驗預案、磨合機制、鍛鍊隊伍、教育公衆的目的。

二、存在問題

應急救援演練活動雖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我們也從中發現了一些問題:一是演練與應急預案存在不同程度的脫節現象,二是一些應急救援隊伍的裝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今後工作打算

一是要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增強預案的可操作性。通過演練發現的問題,各相關單位要及時制定整改措施,充分利用今年大範圍修訂預案的.契機,進一步修訂完善應急預案,把各項安全防範措施真正落到實處。二是要進一步加大救援裝備的投入,提高應急救援的水平。加大對應急管理部門和應急救援隊伍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支持,不斷提高應急救援的反應能力、指揮水平和實戰能力。三是要進一步增強應急管理宣傳力度,強化全民的應急意識。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宣傳作用,通過積極宣傳,引導全民參與,不斷提高公衆的安全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大型活動應急預案範文3

爲確保學生的安全防範教育落到實處,防止校園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及時處理好各種突發事件,確保學校教育教學的順利進行,促進學校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切實有效降低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危害,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及上級有關要求,從我校實際出發,特制定以下安全防範應急預案:

一、安全事故搶險救災組織機構。

1、搶險救災指揮機構。

總指揮:趙xx(中心國小校長)

副總指揮:吳xx(中心國小總務主任)

成員:趙xx(中心國小教導主任)

各村小校長

2、搶險救災隊伍。

組長:張xx(中心國小業務副校長)

成員:劉xx (中心國小大隊輔導員)

3、處置措施:

(1)接報後,校長、值日教師和有關人員迅速趕到現場控制局面。

(2)組織人員按照程序打電話向領導報告。

(3)組織領導根據事態嚴重程度,邊處置情況邊向到場領導彙報。

(4)如有人員受傷,立即送往當地衛生所或就近醫院進行救治。

二、安全事故搶險救災應急預案

(一)防火安全預案:

1、防範預案(措施):

(1)嚴禁將火柴、打火機等火種帶入校園。

(2)校園內不得使用明火照明(含蠟燭等)。

(3)未經許可,嚴禁在校園使用電爐等危險電器。

(4)嚴禁在校園內存放或燃放煙花爆竹。

(5)嚴禁在校園內焚燒廢紙、樹枝、樹葉等。

(6)定期組織師生聽取消防安全知識講座。

(7)進行學生自護疏散、消防器材使用及緊急狀態時切斷電源等演練。

2、應急預案:

(1)出現火警,立即組織有效補救,切斷電源,防止火勢蔓延。

(2)迅速組織學生從最靠近的安全通道疏散(不得組織學生救火)。

(3)在實施第一、第二條款同時,立即向學校領導報告,必要時撥打119火警電話,以求援助(火警電話必須講清楚事發地點、所處地域、方位、火情及種類等)。

(4)及時組織對受傷人員進行救治。

(5)排查事故原因,及時處理並上報。

(二)用電安全預案:

1、防範預案

(1)組織對師生進行用電安全知識輔導。

(2)未經允許,學生不得私自拆、卸電器及開關、插座等。

(3)學生不得擅自開、關多媒體電源設備。

(4)利用班隊課,組織學生進行用電安全防範知識教育。

(5)定期檢查學校用電設備是否正常工作。

2、應急預案

(1)遇有突發性觸電事故立即切斷電源(包括總電源)。

(2)遇有緊急情況立即用絕緣棒或非導電棒、棍擊打,將觸電人員與電源脫離,(不得用手拉觸電人員。)

(3)對觸電受傷人員視情形及時組織自救或就近送往醫院,必要時撥打120急救電話。

(4)及時向學校領導報告,以便組織施救。

(5)排查事故原因,及時處理上報。

(三)體育課及體育活動安全預案:

1防範預案

(1)要求體育老師牢固確立“安全第一”的意識,把學生上課及活動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2)體育課、活動課必須充分做好準備活動後才實施新的活動項目。

(3)按規定,學生跳箱、長跑等課程項目必須事先做好防護工作。

(4)高溫時段,學生體育課要因地制宜,或安排到室內,以防學生中暑。

(5)對不能參加體育活動的學生,要區別對待,另做安排,保證學生健康安全。

2、應急預案

(1)遇有學生四肢無力、面色蒼白等症狀,第一時間將其安置陰涼通風處,並就近送醫院就診。

(2)遇有學生髮生暈倒、抽搐等中暑症狀,第一時間將其就近送往醫院救治。

(3)發生上述第一、第二條款情況立即向學校領導報告。

(4)活動過程中要求教師始終跟隨學生,不得放任學生自由活動,發現安全隱患及時制止並加以教育。

(5)禁止乘坐車船集體外出。

(6)活動前,校方應到活動場所進行實地察看,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對存在的'問題得到解決後纔開展活動。

2、應急預案:

(1)一旦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出現傷害事故,以最快的速度將受傷學生送就近的醫院進行救治,並通知家長。

(2)根據師生生命安全第一的原則,要進行搶救及處理,同時報有關領導。

(八)交通安全預案

1、預防預案:

(1)加強對學生交通安全教育和行爲規範教育,定期組織師生學習交通法規及有關交通安全預防等方面知識。

(2)引導學生文明乘車,不坐無牌、無證車輛,不坐超載車。坐車時,不將頭手伸出窗外,不搶座位。

(3)上學、放學路上靠右行走,在指定位置過馬路,橫穿馬路時做到一停(停在路邊標誌線外)、二看(先看左邊再看右邊)、三通過(確認安全後)。

(4)教育學生不在馬路上玩耍、遊戲、打鬧。

2、應急預案:

(1)一旦發生交通事故,發生人員傷亡、應立即報警,並採取相關措施。

(2)如有傷者,應在第一時間內及時將傷者送醫院救治。

(3)有秩序地指揮學生疏散,並加強其他學生的安全保護。

(4)通知受傷學生家長。

(5)配合交通事故處理部門進行調查、處理,參與事故的調解,並組織上報。

(九)學生防溺水安全預案

1、預防預案:

(1)對學生加強游泳安全教育,教育學生不到江邊玩耍,不得私自下河游泳。

(2)讓學生掌握有關防溺水、自救等知識,在緊急情況下,會進行簡單的處理。

2、應急預案:

(1)一旦發生學生溺水事故,應在第一時間內報警、組織施救。

(2)如有傷者,應及時送就近醫院救治。

(3)通知家長,密切配合,共同救護。

(4)組織調查、上報,處理相關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