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基層治理方案

爲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紮實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是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寫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鄉村基層治理方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鄉村基層治理方案

鄉村基層治理方案1

根據省市鄉村文明行動移風易俗工作安排,結合我鎮實際,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目標任務

移風易俗工作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對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倡樹婚喪嫁娶新風、營造文明和諧鄉風將發揮重要作用。本着“文明節儉、羣衆滿意”的原則,在羣衆自願的基礎上,積極推進喜事新辦、喪事簡辦。20xx年9月初,全鎮所有村莊普遍將移風易俗納入村規民約,普遍建立紅白理事會並切實發揮作用,農民羣衆對移風易俗滿意度達到90%以上。20xx年底,全鎮農村紅白理事會工作實現制度化、規範化、常態化,婚喪嫁娶新風基本形成,婚喪嫁娶中的不良風氣得到徹底根治,移風易俗成爲廣大農民羣衆的行動自覺,羣衆滿意度保持在較高水平,使鄉風民風真正美起來。

二、重點工作

(一)建設紅白理事會等羣衆組織。村莊建立完善紅白理事會,紅白理事會由羣衆推舉德高望重、熱心服務、公平公正、崇尚節儉、有一定禮儀特長的人士組成。紅白理事會在廣泛徵求羣衆意見的基礎上,完善制度保障,制定紅白事的辦理流程、標準要求,納入村規民約公示上牆。

(二)組織移風易俗專項治理行動。加強喪葬活動管理,依法治理違規土葬、亂埋亂葬、骨灰裝棺再葬、超標準建墓立碑等行爲。對辦理喪事活動中宣揚封建迷信、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權益和污染環境的行爲,堅決予以打擊。整治殯葬用品市場,全面取締棺木、封建迷信用品、大型墓碑生產銷售行爲,嚴肅查處殯葬用品店違規經營、佔道經營和無證照經營行爲。

(三)加快推進“厚養薄葬”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厚養薄葬”,計劃每個管區至少建設1處集中養老服務設施,支持在建設爲老年人提供生活居住、日間照料、休閒娛樂、精神慰藉等服務的農村幸福院。鼓勵扶持農村節地生態公益性公墓建設,試點推進骨灰撒散、樹葬、花壇葬、草坪葬等節地生態安葬。

(四)黨員帶頭倡導移風易俗。農村廣大黨員特別是村幹部要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從自家做起,帶頭宣傳倡導移風易俗,帶頭文明節儉辦婚喪事,帶頭火葬和生態安葬,帶頭文明低碳祭掃。實行黨員幹部操辦婚喪喜慶事宜報告制度,黨員幹部婚喪行爲主動向所在黨組織報告,對違反規定的.黨員幹部,按有關規定處理。

三、工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爲推動鄉風文明行動移風易俗工作的深入開展,鎮成立由紀委、黨政辦、民政辦、組織辦、督考辦、文化站、工會、團委、婦聯等部門爲成員的鄉村文明行動移風易俗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責任分工,建立定期聯席會議制度,形成推進移風易俗工作的整體合力。同時,建立工作信息報送制度,逐級報送工作情況,及時總結經驗做法,推動工作快速紮實有序開展。

(二)強化宣傳動員。9月初,召開全鎮鄉村文明行動移風易俗工作推進會,制定操作模板,對移風易俗的重點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指導村開展移風易俗工作。通過“村村響”等形式,加強對移風易俗、遏制農村陳規陋習經驗做法宣傳,曝光一批大操大辦、“薄養厚葬”的負面典型。將移風易俗作爲“三新四美”培訓的主要內容,教育引導羣衆積極參與改陋習、樹新風活動。通過嶧山草根微劇團、莊戶劇團、廣場舞等形式,使羣衆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教育,努力營造形成社會廣泛關注、羣衆積極參與的濃厚輿論氛圍。

(三)強化督導考覈。鎮不定期對紅白理事會建設和發揮作用情況、村規民約修訂和上牆等進行暗訪檢查,公開排名通報。並移風易俗工作開展情況將納入綜合考覈和村幹部星級化管理,對移風易俗工作不力的,扣除相應分值,並由鎮督考辦掛牌督辦。

鄉村基層治理方案2

坪埡藏族鄉轄9個村18個社,共1432戶6369人,20xx年底有建檔立卡貧困村8個,貧困戶459戶2245人。20xx年10月完成整體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建設,8個村1236戶5731人順利搬遷入住,20xx年實現整鄉脫貧退出,藏族羣衆生產生活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坪埡藏族鄉先後被評選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鄉鎮、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全國易地扶貧搬遷美麗安置區、全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鄉鎮、全省衛生鄉鎮和全省鄉村旅遊示範村。

爲了讓搬遷羣衆“穩定住、有就業、能致富”,鄉黨委政府按照區委區政府的決策部署,積極探索推行“1+5”發展模式,以“黨建引領”爲統領,強基固本謀發展;以“五項措施”爲抓手,求真務實促增收;即:“產業培育富民強鄉、穩崗就業促進增收、特色旅遊助推發展、民俗文化厚德塑魂、創新治理提升效能”。

一、發展目標

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積極推行社區治理創新,落實“網格化”管理服務體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將坪埡藏族鄉建設成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驗區,不斷提升鄉村治理效能,不斷增強羣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二、主要工作

(一)黨委統籌謀劃,推行“網格化”管理“一張網”。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新一屆黨委政府在廣泛徵求全方位意見的基礎上,領導和制定《坪埡藏族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發展規劃》、《坪埡藏族鄉鄉村振興規劃》和《坪埡藏族鄉鄉村旅遊規劃方案》,並在黨代會和人代會上表決通過,形成了人民的意志。同時,成立由鄉黨委書記任組長,政府鄉長任副組長,班子成員及駐村第一書記、村支部書記爲成員的社區治理領導小組,全面組織領導社區治理工作。

(二)是推行“網格化”管理。全鄉劃分5個網格,黨委政府設社區治理創新總指揮長、副總指揮長,總指揮長由黨委書記擔任,副總指揮長由政府鄉長、人大主席擔任。將安置區8個搬遷村按照社區化管理劃分成具有社區管理職能的一級“網格”4個。一級網格長由黨委班子成員擔任,負責網格範圍爲本網格管轄的所有村,主要職責:定期召開“網格長聯席會”,每月召開1至2次網格管理形勢研判會,共同商議研判、協商解決的重大問題,調度推進各項工作。二級網格長由納入本網格化管理範圍的駐村領導、駐村幫扶第一書記擔任,共8個二級網格,負責網格本村範圍所有事務,落實一級網格長安排的工作,做好民生服務、環境治理、政策宣傳、矛盾糾紛調解等工作。網格員由納入本網格化管理範圍的駐村幹部、支部書記、副主任、監委會主任、文書、小組長等擔任,負責本網格範圍的信息採集、情況處置、民生服務、環境治理、政策宣傳、矛盾糾紛調解、“戶積分”考覈管理等工作。

(三)加強陣地建設,優化便民服務“零距離”。一是按照“服務設施最大化、辦公場所最小化、社會效益最優化”的原則和社區化管理標準,通過合理選址,組織協調,加快4個社區陣地建設。組織部門投資400多萬元,建成4個社區黨羣服務中心,目前已全面投入使用,爲開展黨羣活動、議事決策、便民服務、教育培訓、文娛活動等提供便利。二是把“放管服”工作作爲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標準化打造黨羣服務中心規範化建設,爲羣衆提供多元、便捷的矛盾糾紛“一站式”服務中心,積極推進便民服務工作,爲羣衆打通“綠色服務通道”,讓信息多“跑腿”,羣衆少“跑路”,“最多跑一次”,實現服務“零距離”。

(四)堅持黨建引領,夯實社區治理“強基礎”。構建“黨建+”的鄉村治理體系,在鄉村黨組織的引領下,通過發展特色產業、人才培養、文化發展等措施,凝聚鄉村治理工作力量,夯實治理成效,促進團結進步。

1.“黨建+特色產業”,築牢鄉村振興產業基礎。一是按照“山上有生計、山下好生活”的發展路子,大力發展“3+6”山地特色產業,積極推行“黨支部+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實現坪埡藏鄉花椒、油橄欖、特色小雜糧、肉兔養殖等“四大支柱”特色產業提質增效。提出了“雙千雙萬”目標:“千”就是發展千畝油橄欖種植基地;打造千畝山地特色觀光農業,發展小雜糧蕎麥種植3000畝、油菜3000畝。“萬”就是通過綜合管護1.4萬畝花椒產業提質增效;3年內通過黨支部引領、合作社帶動,實現肉兔養殖年出欄突破10萬隻,肉兔養殖收入突破100萬元。通過特色產業發展讓人均純收入突破1萬元,最終讓產業年收入突破千萬元,收入佔比達到總收入的30%。二是多渠道解決羣衆就業。通過勞務輸轉、公益性崗位、鄉村工廠、鄉村旅遊等四個途徑,每戶至少解決一個就業人口,幫助羣衆就業增收。同時,強化對務工人員的技能培訓,提升就業本領,註冊“坪埡架子工”,讓“坪埡架子工”品牌成爲坪埡務工羣衆的新名片。

2.“黨建+人才培養”,夯實鄉村振興人才支撐。把鄉村振興作爲培養鍛鍊幹部人才的廣闊舞臺,健全完善幹部人才培養、流動、使用機制,推動各類人才向鄉村振興一線聚集。高標準高質量完成社區“兩委”轉換工作,拓寬用人視野,注重從產業致富帶頭人、外出務工經商返鄉、本鄉本土未就業大學畢業生、退役軍人、優秀婦女等人員中選拔優秀年輕人員,也可從第一書記、黨委成員中委派“一把手”。同時,全方位開發公益性崗位、社區工作者、村文書、志願服務者等,在解決就業的同時培養優秀人才。積極引導專業技術人才向鄉村振興一線流動,深入一線開展農業技術服務活動。大力培養“土專家”、“田秀才”爲美麗鄉村建設、社區治理服務。

3.“黨建+生態環保”。黨員幹部要帶頭強化生態意識,不斷增強抓生態文明建設的本領。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切實做到講生態就是講黨性、講政治、講大局,正確處理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係;把生態保護有關法律法規和知識技能列入黨員幹部培訓的內容,全面倡導綠色政績觀,大力弘揚低碳生活觀,着力強化環保法制觀,圍繞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執政能力。同時,要注重不斷提升廣大羣衆的生態文明意識,黨員幹部要經常深入社區、學校、企業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努力營造綠色發展、生態和諧的良好社會氛圍,把生態文明的理念融入羣衆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倡導低碳生活、綠色消費,崇尚勤儉節約、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

4.“黨建+文化發展”。在優先發展基礎教育的'基礎上,充分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和歷史文化,挖掘《松贊干布迎親記》、《坪埡羌姆儺面舞》、《同心圓鍋莊舞》、《錦帶》工藝、《酒麴》文化、特色美食等民族文化遺產,通過培養一批民族文化傳承人,積極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將坪埡藏族鄉民俗非物質文化遺產爭取成爲全國申遺產品,讓藏鄉坪埡文化長久傳承。積極創作鄉歌、文藝創作、文學創作等,不斷豐富提升民俗文化內涵,引領帶動民俗文化旅遊產業發展,讓藏鄉民俗文化成爲發展資源。

5.“黨建+民族團結進步”,開出和諧美麗“幸福蓮”。民族團結一家親,小康路上心連心,坪埡藏族鄉始終以黨建爲引領,増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爲載體,結合黨史的學習教育,開展了以“感恩黨,跟黨走,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開展黨的民族政策“七進”活動,使民族團結進步意識深入人心,激勵幹部職工自覺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爭當民族團結模範,安置區呈現出穩定祥和的景象,開出美麗和諧的“幸福蓮”。

(五)強化“1+5”治理模式,架起黨羣“連心橋”。創新“一規+五治、一市+五榜、一網+五包”的“1+5”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模式,靠實工作責任,着力推進鄉村善治,優化鄉村振興“軟環境”。

1.“一規+五治”。以“村規民約”爲基本規範,推進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形成“大事一起幹、好壞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治理格局。

(1)規範村規民約。爲了推進民主法治建設進程,樹立良好的民風、村風、鄉風,創造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結合坪埡社區實際,廣泛徵求社區居民意見,制定了符合坪埡居民的村規民約,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村規民約。爲廣大搬遷羣衆提供行爲引導,也是村民會議或村民委員會對社區進行治理的依據。廣大黨員幹部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發揮模範帶頭作用,模範遵守村規民約,帶頭宣傳倡導移風易俗,以良好的黨員幹部形象維護黨和政府的形象,以優良的黨風促政風、帶民風。

(2)創建五治融合。嚴格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堅持黨建引領,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健全完善黨支部領導、村委會主導、治安戶長配合、羣衆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系,形成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政治引領聚合力。一是黨建驅動。通過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羣團助推、社會協同、公衆參與的社會共治同心圓,落實“黨建+網格化管理”,穩固基層社會治理根基。二是支部推動。通過創建“五好支部”,即:示範引領能力好、集體經濟發展好、人居環境改善好、鄉村治理效果好、羣衆評價反響好,充分發揮支部戰鬥堡壘作用。三是示範帶動。依託“共產黨員示範崗”,通過亮身份、定崗位、定職責、定目標,建立黨員聯繫制度,列明需求服務清單,完善工作協調機制,激活黨員幹部幹事活力,提升服務意識,深化黨羣聯動。

自治強基注內力。一是積極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做到涉及村民切身利益和村級重大事項規範透明,接受羣衆監督,形成共治共享治理新機制。二是創建自治自治,完善民主選舉制度,加強民主協商制度建設,增強民主決策參與能力。創建議事協商委員會。積極組織吸納市、區、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羣衆代表作爲議事協商會成員,切實發揮議事協商、民主監督的作用,對重大事項和問題進行調研、評議、協商,爲羣衆解疑釋惑,及時化解矛盾糾紛。創建人民調解委員會。以民族團結、基層治理,司法調解爲工作爲中心,積極探索“黨建+人民調解”和“楓橋經驗”工作模式,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通過建立健全人民調解組織,圍繞“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保持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標,積極吸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有威望的羣衆等一批事業心強、責任心強的人士作爲人員調解員,並每年組織開展一次調解員的業務培訓,以提高調解人員的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全鄉組建1個鄉級調解委員會和9個村級調解委員會,共54名人民調解員。每月對矛盾進行矛盾風險預警防範和排查上報,由村鄉兩級調委會進行調處,特殊矛盾司法所聯同派出所、法庭聯合調處,形成多方聯動,齊抓共管的調處機制。創建紅白理事會。以“倡導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樹立文明新風尚”爲目的,在鄉村幹部的積極推動下,成立“紅白理事會”,爲社區紅白事立了規矩,理事會全部由村裏處事公道,在羣衆中威望高、辦事能力強的社區幹部、老黨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村民代表擔任紅白理事會成員,專門爲村民操辦紅白喜事,引導村民改變觀念,紅白喜事一切從簡,改善村風民風,呈現出文明道德的新風尚。創建環境衛生整治委員會。成立坪埡藏族鄉環境衛生創優委員會,劃分8個環境衛生管理網格,負責轄區環境衛生,制定環境衛生管理辦法和獎懲制度,落實“門前三包”制度,每月一評比,形成環境衛生治理長效機制,不斷優化轄區環境衛生,提升人居環境質量。創建民俗文化研究會。積極籌建坪埡藏族鄉民俗文化研究會,通過培養一批民族文化傳承人,積極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將坪埡藏族鄉民俗非物質文化遺產爭取成爲全國申遺產品,讓藏鄉坪埡文化長久傳承,豐富提升民俗文化內涵,引領帶動民俗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引導文化機構、團體到搬遷點拓展服務,支持羣衆自辦文化,發展本土文化,發現和培養各類文化人才,興辦讀書社、書畫社、文藝俱樂部,組建演出團體、民間文藝社團、健身團體等。廣泛開展形式多樣、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社區文化活動,豐富羣衆文化生活。創建坪埡藏族鄉婦女促進會。通過組建婦女促進會,積極向社會宣傳婦女觀,努力消除社會對婦女成才的各種世俗偏見,搭建平臺,發現人才、運用人才,通過收集婦女人才信息,開發婦女人才資源,讓婦女爲坪埡藏族鄉發展貢獻才智;同時通過代表婦女反映婦女的呼聲,能進一步維護婦女的合法權益,提高坪埡藏族鄉婦女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創建治安保衛委員會。從退伍軍人、未就業大學生中組建治安保衛委員會,負責安置區的維穩、安保、治安、平安建設等工作,促進和諧穩定。創建治安保衛委員會共管共享委員會,負責對安置區治安保衛委員會進行管理維護,監督教育羣衆共管共享公共設施,形成人人愛護公共財產的良好習慣。

法治保障強定力。一是強化法治服務。堅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探索實施信訪法治化處置機制,引導羣衆依法理性反映信訪訴求。落實一村一民警、一村一顧問、一戶一明白人,實現法律服務到村到戶到人。打造鄉、村兩級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實施農村法律顧問“六個一”機制:每月一次下村服務、每季一次法治講座、每季一次村務法律審查、每年一次免費訴訟服務、每年一份法治提升報告、每村一卷法治檔案,破解鄉村普法中顧而不問、問而不深、推而不廣的難題。二是加強法治宣傳。嚴格落實法律宣傳“七進”,以司法所爲平臺,聯合派出所、法庭,定期不定期組織開展法治宣傳教育,通過開設法治講堂活動,多層次、多角度、多平臺的法治宣傳,使法治意識深入人心,形成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圍。

德治教化添動力。深入推進文明村鎮創建和移風易俗行動,開展道德講堂,使傳統道德與現代法治實現良性互動,以德治滋養法治、涵養自治。國之本在家,還要重視家庭建設,傳承良好的家風家訓。一是加強校園道德教育。學校將德育納入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樹立禮貌待人、誠信友善的道德風尚。二是加強社區道德教育。通過議事協商會、調解委員會、環境整治委員會等組織,引導社區成員形成尊老愛幼、男女平等、自由婚戀、睦鄰友好、婚喪從儉、清潔衛生等文明新風。

智治支撐激活力。通過探索創新數字化賦能、雪亮工程、互聯網+政務服務、零距離便民服務圈等工作,加快網上便民服務體系建設,構建全流程一體化在線服務平臺和便民服務網絡,推行“最多跑一次”“馬上辦、一次辦、 網上辦”等改革和“數據多跑路,羣衆少跑腿”等便民舉措,切實提高服務羣衆的效率和水平,用智能化“小程序”解決“大事情”。

2.“一市+五榜”。以積分超市爲平臺,創新“誠信黑紅榜、道德模範榜、五星文明榜、先進光榮榜、最美鄉賢榜”五榜管理制度,通過亮積分、曬成績、樹先進,以先進典型引領鄉風,以反面事例鞭策後進。

(1)建設積分超市。每個村建設一個積分小超市,各村支部以“積分超市”建設作爲引領鄉村治理的抓手,引導羣衆以積分改變習慣、用勤勞創造幸福。由村支部牽頭,幫扶單位、區團委、區婦聯、區工會支持協助,全鄉建設9個積分超市,配置超市商品。同時,制定積分規則和獎勵制度,按照積分超市積分規則進行每月積分評比,嚴格依照獎勵制度領取積分獎品。

(2)設立誠信黑紅榜。每月在信用領域進行黑紅榜評比,上紅榜者獲得積分超市領取獎品資格。倡導誠信做人,積極還貸。對小額信貸、災後重建貸款按時或者提前歸還的上紅榜,對逾期不還的“老賴”進行黑榜曝光。

(3)設立道德模範榜。依照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評判標準,對評選出來的“好兒媳”、“好公婆”、“好鄰居”、“好家庭”、“好學子”進行張榜公示,以規立德,弘揚“勤儉持家、遵紀守法”美德,重點發揮道德教化作用,不斷提升羣衆道德素養,打造鄰里互助的美好氛圍,樹立良好的社會風尚。

(4)設立五星文明榜。以戶爲單位每年開展“五星文明戶”評選活動,每村至少評選一名致富星、守法星、美德星、衛生星、誠信星,進行張榜公示,通過積分獎勵倡導文明,樹立良好村風。

(5)設立先進光榮榜。在各項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先進黨員、先進個人上光榮榜公示宣傳,並獲得積分超市領取積分獎品資格。

(6)設立最美鄉賢榜。籍貫或祖籍爲本鄉範圍有德行、有才能、有成就、有聲望而被本地民衆所尊重的賢人,如:熱心公益事業,樂於助人,公道正派,在當地有一定威信和影響力的成功人士;推動家鄉社會經濟發展的離退休老幹部、老同志,對家鄉有較大貢獻的人。不斷髮掘、推介、評選、宣傳,

3.“一網+五包”。即建立“網格”管理服務體系,全鄉建5個網格,對網格內羣衆實行政策宣傳、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衛生、聯防聯控落實“五包”責任,充分發揮黨組織組織、宣傳、凝聚、服務羣衆的作用。各網格長、網格員,重點做好網格內羣衆開展惠民、便民服務工作和日常管理事務,認真落實好便民服務工作,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化解信訪問題、消除治安隱患、應急處置各類風險等工作。通過開展“主動排查曉民情、及時化解順民意、貼心服務暖民心”等“三民”活動,長效落實“五個一”措施(即:組織領導一把手、責任落實一個人、摸底排查一張網、化解糾紛一條線、黨羣合力一條心),維護社會安定團結。

(六)聚焦民生熱點辦實事,情繫百姓“暖民心”。對兜底保障、臨時救助、殘疾人保障、特困供養等人羣實行動態管理,每月開展走訪、摸底活動,做到了應保盡保。同時,對全鄉三留守人員落實“335”關愛措施:嚴格落實“三個責任”即:駐村領導、第一書記、村黨支部書記的聯繫包抓責任,駐村幹部、村幹部、幫扶隊員的結對服務責任,確定具備較強監護能力和監護意願的三留守人員近親屬、村社幹部、黨員代表、人大代表、婦女代表擔任監護人的監護責任;紮實開展關愛服務農村留守老人的暖心行動、關愛服務農村留守婦女的貼心行動、關愛服務農村留守兒童的護苗助學行動等“三項行動”;認真抓好農村特困供養羣衆“五個一”服務活動,即:“整理一次家務、打掃一次衛生、清洗一次被褥、開展一次體檢、奉獻一次愛心”,並在幸福家園爲入住的特困供養人員提供便捷、舒適、優美的生活和休息環境,實現特困供養人員“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另外,積極將安置區火葬場、文殊院建設納入日常議事議程,目前正在積極籌措資金早日啓動項目建設,解決搬遷羣衆後顧之憂。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黨委書記任組長、班子成員及駐村領導爲副組長、駐村幹部和村社幹部爲成員的鄉村治理領導小組,負責全鄉鄉村治理工作。

(二)強化示範引領。20xx年建立鄉級示範村2個分別是腰道和趙楊坪村,同時把腰道村區級示範村。 20xx年全面推行。

(三)嚴格督查考覈。建立嚴格的督查考覈制度,每月開展“練兵比武”活動,每季度開展督查一次,將督查情況計入季度考覈,納入年終考覈。

總之,要通過構建長效機制、加大宣傳教育、典型示範引領等,大力弘揚新風正氣,引導廣大幹部羣衆自覺摒棄陋習,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爲鄉村治理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鄉村基層治理方案3

爲把我區建設環境優美、生態良好、民風淳樸的“美麗鄉村”,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思路

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爲指導,瞄準建設宜工宜遊宜居新XX宏偉目標,堅持“開放引領、轉型發展、民生優先、生態興區”的發展戰略和“打開大通道、念好山水經”的發展舉措,圍繞我區農村建設功能定位,結合沉陷區治理、棚戶區改造和礦山地質環境整治,結合城鄉環境整治,結合文明城區建設,積極組織和調動各方力量,大力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行動,着力打造富有格調、潔淨優美的城鄉風貌,着力實現無山不綠、有水皆清的生態目標,着力形成文明知禮、淳樸和諧的人文環境。

二、項目狀況

爲改善村民生產生活環境,計劃在立新村建硬化1780延長米的`邊溝,鋪設人行道1760延長米,改造自來水管線20xx延長米,修生產生活橋一座,安裝太陽能路燈60盞,以上工程造價150萬元。

東風村計劃20xx計劃在東風村硬化邊溝1380延長米,鋪設人行道20xx延長米,修生產生活橋3座,安裝太陽能路燈60盞,以上工程造價170萬元。

計劃對宏強村修橋一座,安裝太陽能路燈30盞,改造自來水管線1000延長米,鋪設人行道20xx延長米,工程造價100萬元。

三、主要任務目標

通過三個村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夠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使村民村能夠充分體會到美麗鄉村建設帶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圍繞示範村科學規劃佈局、生產生活設施的完備、村容村貌的改善,環境衛生的整潔、增強農民在農村創業增收的信心。

四、項目建設內容

1、村民生活環境的改造。對立新村、東風村、宏強村鋪設人行道5760延長米,硬化邊溝3060延長米,改造自來水3000延長米,安裝太陽能路燈150盞。項目計劃20xx年10月末完工。對村屯能啓到淨化美化作用。

2、環境綠化:栽植綠化樹木20000平方米,進一步綠化美化示範村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