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

認準並算準“收益率”

如何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

不同理財的產品,其收益率是投資者最爲關注的。但投資者不能被一目瞭然的高收益率所矇蔽,學會如何看清收益率才能選到合適的理財產品。

比如有的理財產品宣傳其預期收益率爲9%,而另一種產品的預期年收益率爲7%。粗看似乎前一種產品的收益率更誘人,但事實上前一種產品採用的是18個月的到期收益率,如果把它換算成年收益率,僅爲9%×12/18=6%,結果反而不如第二種產品的收益率高。另外如果存在認購手續費,也應該在計算的時候予以扣除。

一般來說收益率可分爲預期收益率、固定收益率和最低收益率3種。

預期收益率一般比較高,指的是在理想情況下理財產品的收益情況。雖然在多數情況下,銀行都能實現其預期收益率,但不能因此將收益率看作百分之百能得到保障,它依舊存在一定的市場風險。而固定收益率的風險幾乎爲零,基本上一定可以實現,這就註定了它不可能太高,加之最新的行業規定,固定收益率幾乎已經絕跡。最低收益率則一般會很低,它在保障投資者的最低收益的基礎上,還有一定的獲利潛力。

目前銀行間債券市場的收益率大約在3%-3.5%之間,除去銀行耗費的人工成本,一般目前一年期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在2.7%-3.1%之間,3、6個月的收益率分別在2.1%、2.4%左右,如果高於這個合理的區間,投資者不妨多長個心眼,避免以小失大。

注重流動性,首選短期產品

相對於目前美元已經進入加息週期,而利率有再次上調的可能而言,理財產品一般無法提前支取,這使得中長期理財產品的投資風險有所增加。投資者可以考慮多選擇一些流動性較好,期限爲3-6個月的短線產品,避免將大量資金擱置在期限過長的產品中。

投資者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等錢用時錢卻被套牢。因此,理財產品的資金流動性的好壞也應成爲投資時的關注重點,特別是購買較長期限的理財產品的客戶,要特別留意這種產品是否可以提前終止(贖回)或交易,要繳納多少比例的手續費,銀行是否提供質押,以此確保在發現更好的投資機遇,或者缺少短期流動資金時可以及時變現。

案例:張先生是位炒股愛好者,由於股市低迷,交易很少,便想把資金用於儲蓄,可活期儲蓄的利率實在太低,讓他不能接受;而存定期最短也需要3個月,萬一股市反彈,張先生又怕錯失賺錢的機會。經人推薦,張先生選擇了某個7天通知存款的人民幣理財業務,於是系統從張先生 102000元的活期存款中留存了2000元(留存金額最低2000元),將剩餘10萬元自動轉入理財賬戶(起存5萬元)。根據協議,一個7天期滿後,客戶沒有將資金轉存或取出,銀行會自動將資金轉爲第二個7天通知存款,若存款人急需用錢,所損失的僅僅是最後一個7天利息,之前天數仍可享受到1.62%的年利率,不滿7天按活期利息計算,比0.72%的活期存款利率高出2.25倍。

兩個月後,張先生購買了某支藍籌股,因當時賬戶內活期資金不足,理財賬戶中的十萬元資金便自動轉入活期賬戶。理財賬戶內的資金與活期資金相關聯,當活期餘額不足時還可從理財賬戶內“透支”使用。這樣一來,張先生不但沒有放棄股市贏利,更獲得了兩個月高於活期利率的利息收益。

不同人的不同選擇

“交易類產品”——高風險、高收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對於抱有這種想法的“激進”型投資者,可以選擇個人參與性很強的“交易類產品”。

這種產品要求投資者對外匯走勢擁有一定的興趣和研究心得,根據國際匯市的走勢,做出自己的判斷,將手中的外幣以較高的價位兌換成另一種外幣,而後在較低的價位將其換回原貨幣,從中賺取差價。

“投資類產品”——風險、收益兼顧。其實,相對保守、穩妥的理財手段纔是多數投資者的首選,投資風險和收益的平衡性是大部分穩健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最爲關心的問題。目前,市場上出現了許多保本型的結構性外匯理財產品,到期後,銀行將返還本金和收益。

投資者要清楚的是,低風險產品中包括了保本產品,但不代表全無風險。真正的保本產品是什麼?比如說定期存款,到期銀行一定會歸還你所有的本金及利息;國債,持有到期的話,由國家信用擔保你可以拿回本金及利息。而人民幣理財產品及外匯理財產品給出的收益率都是預期收益率,也就是說,並不擔保一定給你這樣的收益率,可能高也可能低。當然,由於它們購買的相對都是較保守的品種,收益率波動的範圍並不大,本金損失的概率是非常小的。

“簡約型產品”——將成爲市場主流的“簡約型”理財產品屬於交易投資兼顧類產品,是一種全新的

《如何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