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如何培養和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精選7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學生的職業素養的培養雖然是各大高校一項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務,但學校能做的只是真確的引導,更多的還是需要學生自己有意識地自我培養。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學生如何培養和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學生如何培養和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精選7篇)

大學生如何培養和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 篇1

現如今,市場已經向求職者發出明確信號,良好的職業素養已經成爲職業准入的一道門檻。大量事實表明,現代企業的用人更看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只有不斷加強高職生職業素養的培養,爲他們今後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打牢基礎,才能使他們立足崗位,服務社會。

一、職業素養的內涵

所謂職業就是個人在社會中從事作爲主要生活來源的工作,素養就是個人平日正確的待人處事的態度。由此看來,職業素養就是個人在勞動實踐過程中,通過學習、培訓、鍛鍊、自我修養等方式逐步積累和發展起來的,反映個人在身體、思想、心態、文化、技能、潛能、誠信、榮辱和責任等方面情況的內在品質。

而大學生的職業素養則是:大學生在就業時應具備的與職業有關的性格、知識、能力、品質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它包括職業目標、職業理想、職業意識、職業品質、職業道德、職業取向等。

二、職業素養培養對大學生自身的重要性

職業素養培養是學生就業和創業的需要。“就業是民生之本,擴大就業是我國當前和今後長時期重大而艱鉅的任務”。現在,家長和學生對找到一份理想工作的期望值很高。通過學習來改變自身命運和家庭狀況是高職生最重要的人生訴求。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羣體,他們面臨着由學生向職業人的轉變,校園往往是他們走向社會的最後訓練基地。雖然各行業都有各自的行規業律,但各個行業對求職者的基本職業素養要求是一致的。因此,要教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把形成優秀的職業道德品質和追求高尚的職業理想結合起來。透過教育,培養大學生熱愛本職工作的敬業精神和奉獻意識,使大學生深刻感受到自己將來的社會責任和使命,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和創業理念。從個人發展的角度來看,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職業素養,才能較快地適應職業崗位的要求,進而成長爲訓練有素地骨幹人才,爲自己進一步又好又快地發展提供平臺。

三、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途徑和方法

1、在日常的學習生活的點滴培養職業理想。人的素質能在日常的生活習性中得以展現和流露,習慣也是個人素質的真實寫照。所以,培養自己的職業素質就必須從日常的生活細節及點滴做起,看過汪中求先生寫的《細節決定成敗》的人都知道細節的重要性。

2、在專業學習和實習中培養職業興趣。這是一個職業素質鍛鍊的平臺,爲在校大學生提高專業素質及其他素質提供了良好的實踐機會。大學生要把握好每次這樣的機會,不要害羞,不要膽怯,不要怕丟面子,在訓練中要做到“膽大、心細、臉皮厚”。

3、在社會實踐中體驗和改進職業價值觀。大學生可以利用好每個假期去社會實踐,無論是否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這都是很好培養職業素質的機會。只要你樹立“職業神聖”的觀念,你就會從你從事的每項工作中得到自己想要的職業素質並加以培養。同時,你也能從實踐中改進自己以前不足的職業素質理念,不斷的培養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的職業素質得到不斷的昇華。

大學生如何培養和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 篇2

一、以大學生就業爲主導,深入開展教育教學改革,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高校做爲培養大學生的搖籃,應以大學生的就業爲方向標,深入開展教育教學改革,根據社會需求設置專業,增強教學內容與社會、企業的吻合度。創新教學思想,建構特色教學模式。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爲大學生全面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

二、更新教育觀念,增強專業教師的職業教育意識。

大學生職業素養的全面培養和提高,應貫穿於教學的各個環節,尤其應貫穿於專業教學環節。據瞭解,多數同學都希望學好專業,畢業後能夠找到一份與專業相關度高、吻合度高的工作。畢業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崗位與其所學專業不夠吻合是主要原因。爲此,學校應增進和提高專業教師的職業教育意識,要求或規定專業教師在進行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教學時,及時講解與本專業相關的職業信息和知識。這樣,可以使他們對未來職業有所瞭解,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和積極性,更好地掌握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增強就業競爭力,爲實現高質量就業做好準備。

三、強化教學實踐環節,提升大學生的專業技能。

教師在注重教學理論環節的同時,還應注重強化教學的實踐環節。在課堂上合理安排實踐教學環節,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既可以鞏固理論知識,又能夠掌握專業技能。組織開展課外專題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專業技能,提高運用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強化專業見習和實習活動,讓學生在真刀真槍的見習、實習活動中檢測其專業技能的養成狀況,可以儘快發現不足,積累經驗,有助於實現與未來工作的無縫隙對接,提高就業質量和成功率。

四、開展科技活動,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

科技活動是培養、鍛鍊和提高大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重要載體。學校可以多開展以科技、發明、創造、文化爲主題的科技活動,如“科技小發明”、“文化節”、“專業知識競賽”、“專業技能競賽”、“創業設計大賽”、“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大賽”等等。這些活動的開展,能夠極大地激發大學生的潛能,激發他們敢於探索、敢於實踐、敢於發明、敢於創造、敢於創新的精神,能夠大幅度地提升大學生的創新意識、競爭意識,提高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有助於未來成功就業。

五、整合師資,建設一支專兼職相結合的相對穩定的專業化的就業指導教師隊伍。

高校應在就業指導工作者、學生工作者、各專業任課教師、教研室主任中選聘人員,組建一支專兼職相結合的相對穩定的專業化的就業指導隊伍,負責完成全校學生的職業教育教學和研究工作。同時加強培訓,選派老師參加國家舉辦的就業指導培訓班,以及相關的學術交流會等,提高師資隊伍的理論水平;並將就業指導教師隊伍納入到專業教師的隊伍中去,在職稱評審、考覈、待遇等方面一視同仁,使之逐步走向專業化、職業化。就業指導教師隊伍的建立,對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六、構建就業指導全程化模式,強化就業指導工作。

就業指導工作是一項系統化工程,學校應樹立全程化理念,將就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貫穿於四年大學的始終,對學生進行全程化就業指導。新生入學時,即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二年級時進行就業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培養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及綜合能力。三年級時開展創業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新精神,提升職業能力。四年級時開展就業能力培訓和鍛鍊,提升就業能力,促使學生順利就業。就業指導全程化模式的構建,使就業指導工作更加系統化、精細化、專業化,指導更具針對性、個性化,能夠促進學生高質量就業,提高就業率。

七、開展創業教育,着力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

創業教育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結合緊密的課程。通過系統的創業教育,可以使學生迅速、全面、系統地熟悉創業實務,瞭解、掌握職場的要求、規範、技能與任務,錘鍊學生的實踐能力,檢驗學生的專業技能,迅速提升其職業道德、職業素養、職業能力和創業能力,使之迅速適應社會職場需求,對培養大學生的創業創新精神和轉變大學生的就業觀念有着積極意義。

大學生如何培養和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 篇3

職業素養的高低,決定了職業化水平的高低。員工缺乏良好的職業素養,職業化就無從談起,就很難在競爭中取勝。所以,無論是員工在公司中尋求發展,還是公司在市場中尋求發展,都離不開員工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

企業對大學生職業素養的需求具有層次性和隱性遞增性,這些職業素養可分爲基本層、提升層和精英層。大學生具備基本層職業素養就達到了能夠就業的水平,而提升層和精英層職業素養則決定了其在企業能否獲得持續的發展。高校培養人才的目標不僅僅是能就業,還要培養能在企業得到更高發展的可持續就業所需的職業素養。

長期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需求相脫節一直廣受垢病,很多大學生在現有的高等教育模式下,普遍只是掌握了一些書本的、理論方面的知識,缺乏相關實際工作的知識和操作技能,對企業來說他們就像是產品的"半成品"。

企業需要的是具備職業素養的員工,而包括大學畢業生在內的多數求職者的職業素養普遍不高是衆多HR的共同感受。具體表現在:心態浮躁、急功近利;適應能力差;對企業崗位專業知識缺乏瞭解,專業技能不足;缺乏基本的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等等。

卡耐基曾說:—個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於專業知識,而85%靠的是人際關係和處世技巧。我們每個人,無論是初涉職場的新人,還是久經沙場的老將,都必須具備基本的職業素養,因爲它決定着你事業的成敗。另一方面,職業素質是企業在人才招聘過程中衡量應聘者能力的主要標準和尺度。

大學生需要培養哪些職業素養

第一、交際能力

當前社會,工作之中交際爲先。必須有良好的人際關係,纔會有更可觀的工作業績。試想一個不懂交際的人,四處碰壁,會有更多的機會在等待他嗎?如我去了新環境,不懂規章制度,不懂與人融洽相處,換來的只能是別人對你指手劃腳,別人背後對你說三道四,融不進別人的圈子,人就會把你排擠在外,會身單影孤,工作和生活不下去。如果你學會了現代交際,一個新的環境,與他很快就融爲一體,與他一起談論大家都感興趣的事,做大家都感興趣的工作,這樣他還會因你加入而工作得更加起勁,生活得更加豐富多彩。

第二、適應環境的能力

一個新工作中,如果不能及時適應環境,給上司和同事留下良好的印象,那麼以後的職業發展就會減慢了一點。適應新環境,可以保持自己的工作激情,發揮自己的能力所在像他人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工作能力,每個8090後必備的素質。

第三、技術能力

想要成爲行業的能手,技術技能就顯得相當重要。如果我不懂技術,而去進入到技術行業比較強的領域,那麼你就會受到一定的侷限,說話一般權威性不是太高,因爲你不懂這一行的工作難易程度。如你說,這麼簡單的工作,爲什麼這麼長時間完成不了但這件事,確比較難辦,一般專家也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完成。要求自己的員工在很短時間內完成,員工們雖然表面沒有與你理論什麼,但他心裏都會認爲你個門外漢;抑或遇到一些特別簡單的工作,一般三兩天就可以完成的但卻用了一週時間,而你還以爲是挺快的久而久之,員工面前就沒有了威信。所以說,想要從事一行專業性強的工作,必須成爲這一行的技術權威,否則,沒有發言權。

第四、自省能力

關於自我反省能力,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吾一日而三省"可見自省的作用之大。自我反省有助於我能夠更及時地發現自己的不足,自己與別人的差距,爲我取長補短起了增效作用。工作中,每天自省有利於我工作的提高,與人相處有利於我對自己的剖析,及時發現自己的優缺點,把自己的優點繼續,缺點及時地糾正,使自己向着更好的方向去發展。

第五、自控能力

生活在矛盾當中,每時每刻都有可能發生一些突發狀況,如果一有事情發生,動不動就鬧情緒,甚至發生爭吵,一則顯得你太沒教養,二則,帶着情緒辦事是不會有好的結果的情緒不穩定,感情不能自拔,那麼你就是一隻受情緒嚴重影響的雄獅,動不動就想大喊大叫,動不動就想罵人。

第六、意志力

要想成就一件事情,如果沒有較堅強的意志力是什麼也幹不成的即使是有過人的本領,如果你缺乏意志力、缺乏恆心,不會有大作爲的因爲餡餅不會讓你輕而易舉地拿到需要你付出比常人更多的汗水,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心血才能得到其間如果你缺少意志力,缺少恆心和決心,見到因難就會害怕。要知道困難是越害怕它卻越喜歡你所以你困難就更多。如果你意志力堅定,那麼困難也會害怕你離你越遠,從而你生活裏困難就越少,所以說,意志力與困難是冤家對頭,如果你意志力強,那麼你困難就弱,反之,困難就強,使你寸步難行,使你身陷泥灘,無法自拔。要有所作爲,就要拋棄那些困難的因素,把意志力增強,讓它發揮應有的作用。

大學生如何培養和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 篇4

目前高職教育的取向成爲熱點話題,有觀點認爲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強調“以就業爲導向”,教育服務產品主要體現在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應緊扣用人單位的需求。也有不少高職教育工作者認爲高職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首先還應遵循“教育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傳統教育觀念,並在高職教育培養兩大目標———“高素質、高技能”中應堅持前者優先於後者。以上兩類主流觀點的`產生和衝突與高職教育脫胎於傳統學科教育的背景有關。前者試圖通過強調“就業“”應用”來突出高職教育與學科教育的區別;後者試圖通過強調高職教育仍是教育來矯正前者的過度偏移,但未提出合適的思路。本文先指出高“就業”導向的缺陷,繼而以體育高職教育爲例提出“職業導向”和重視職業素養的辦學探索思路。

一、高就業導向的幾個問題

現今,常用就業率的高低作爲標準來衡量某一高職教育專業開辦是否成功。但高職教育如果片面追求高技能,去實現零距離就業,那麼高職教育將淪爲企業的崗位培訓,失去其教育的屬性。

1、從用人單位對僱員的要求來看

至少包括素質和能力兩方面的要求前者往往是隱性的,後者則是顯性的,可考量。有的學校將“以就業爲導向”的辦學理念中的就業要求,片面地理解爲僅包括可考量的技能的要求,於是,試圖在課程設置方面努力達到與應用場景“零距離”,努力培養學生的技能,將非常有限的教育時間投放在企業所擅長的業務培訓領域。用人單位往往認爲許多崗位的新手通過企業上崗前的培訓和幾個月的幫帶便可成熟了,而用人單位非常重視的思維、性格、意志、職業操守等素質,卻無法通過內部培訓來培養。因此,用人單位往往在大學生招聘中找到素質較好的苗子進行業務培養。高職教育這種捨本逐末的做法若持之日久,則會因其業務技能培養與企業培訓相比較效率低下而失去存在的部分價值。

2、從調研的專業角度來分析

要與三年後業態的用工需求“零距離”,是難以達到的在“以就業爲導向”的辦學理念指導下,高職各專業通過對目標市場進行專業需求調研,描繪出崗位的關鍵能力需求,並通過課程來體現,自我要求高者提出“零距離”。這種借鑑STP營銷思路的專業建設思路,比起之前完全按照學科體系、無視用人單位需求閉門造車式設置和建設專業的做法,無疑是先進很多。但這種思路需要對至少後三年的用工需求和能力要求進行精確預測,而人才市場與其他市場一樣存在着許多變數,基本上是難以實現的。

3、從學生個體作爲人的生存和發展需要來看

就業或許可以說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應視爲全部僅盯住某一類崗位的入職要求來指引學生,也存在着給受教育者帶來難以應對未來變化的潛在風險。美國勞工部一項研究預測,現在20歲的年輕人在今後一生的工作時間內,職業的轉換將會達到6~7次之多。這種情況表明,一個人一輩子固定在一種職業或一個工作崗位上的時代即將消失,我國社會也發生着同樣的變化。職業或崗位的變換並非無條件的,它要求變換職業或崗位的人能適應變化了的環境、變化了的工作,否則就有失業的危險。從這個角度來看,高職教育至少應從促進學生能力素質的持續發展出發,在高素質的基礎上追求高技能,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爲學生的終身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注重培養大學生職業素養

從就業市場和高職學生終身學習這兩種需求從發,高職院校可分析自身教學活動所提供的服務產品在教育服務市場的比較優勢,進而從專業素養和職業素養兩個維度來設計服務產品。下面,以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爲例,探討這種專業設置思路。在教育服務產品提供者市場上,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的目前主要競爭對手是本科層次的體育學院和其他類型的職業技術學院。體育職業技術學院與本科層次的體育學院在教育服務市場上的競爭區別主要是職業化教育和學科應用化教育;與其他類型的職業技術學院相比,體育職業技術學院有明顯的區別優勢———體育類教育服務。因此,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的比較優勢在於其提供的教育服務是體育類及職業化。將這兩大比較優勢進行內涵上的豐富,並形成體育職業技術學院教育服務產品選擇和設計時應考慮的兩個維度:體育素養和職業素養。

1、體育素養

體育職業技術學院是體育類院校,以體爲本,這也是與其他類職業院校競爭的比較優勢之一。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的教育服務產品應強調對體育素養的培養。《辭海》對素質一詞的定義爲:

(1)人的生理上的原來的特點;

(2)事物本來的性質;

(3)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基本條件。在高等教育領域中,素質應是第三個定義,那就是大學生從事社會實踐活動所具備的能力。素養和素質含義接近,但素養與素質相比更強調後天不斷修習涵養的作用,即學習提高的重要性。在“中國知網”中,搜索學術定義———“體育素養”有不少定義,但都是從別的角度去定義這一名詞的。在此嘗試定義適合於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培養人才使用的體育素養:經過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的培養,學生或學員在體育技能與行爲、體育知識與意識、體育個性與品德等方面形成並可持續發展的綜合素質與修養。這一定義先在此提出來,可在日後的實踐中不斷豐富其內涵。

具體來說,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培養人才所提及的體育素養至少應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體育技能與行爲;

(2)體育知識與意識;

(3)體育個性與品德。上面三項中,前兩項屬於顯性體育素養,可以通過各種課程考試成績、職業證書(如某項社會體育指導員證書)來證明,或者通過專業考試(如筆考或技能考試)來驗證;後一項屬於隱性體育素養,體育對人格培養作用已有諸多論著,在此不再轉述。一般來說,體育職業技術學院都會注重對學生顯性體育素養的培養,使得學生有一技之長,但往往忽視對學生隱性體育素養的有意識培養。從學生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隱性體育素養的提升會使其獲得更爲廣闊的發展空間。

2、職業素養

體育職業技術學院是職業型院校,以市場爲導向,是體育職業技術學院與其他類型體育院校競爭的比較優勢所在。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的教育服務產品應強調對職業素養的培養。在“中國知網”中,搜索學術定義———“職業素養”(Occupationalquali-ty)並不多,有一條定義較接近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培養人才使用的職業素養定義:指職業內在的規範和要求,是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包含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行爲、職業作風和職業意識等方面。根據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的具體情況,將上述定義進行一定的修正,得出合適於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培養人才使用的職業素養定義:經過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的培養,學生或學員成爲該專業方向所瞄準的職業或行業的入門人時初步具備的綜合品質,包含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行爲、職業作風和職業意識等。具體來說,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培養人才所提及的職業素養至少應包括如下四個方面:

(1)職業技能。如從運動員轉變爲健身教練,需要有能力將運動技能轉化爲指導技能。

(2)職業意識或思想。

(3)職業行爲習慣。

(4)職業道德。上面四項中,第一項屬於顯性職業素養,是支撐職業人生的表象內容;後三項屬於隱性職業素養,是職業素養中最根基的部分。職業技能是通過學習、培訓比較容易獲得。例如,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可以通過三年時間使得學生掌握體育、計算機等屬職業技能範疇的入門技能,並在實踐運用中日漸成熟而成專家。而隱性職業素養代表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職業作風和職業態度等方面,雖然看不見,但決定着外在的顯性職業素養。決定一個技能人才長遠發展和成就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技能,而是其職業素養。從教育服務產品的角度來說,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在教育服務市場的產品功能定位便可視爲致力於提高學生(或學員)的體育素養和職業素養。

3、二個維度建立起核心競爭力評價模型

將上面分析得出的二個維度作爲四象限分析法的座標,便可得出體育職業技術學院教育服務產品的核心競爭力評價模型。在模型圖(篇幅所限,圖略)中,共有四個象限,各代表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的教育服務產品(專業)在學生體育素養和職業素養兩方面的提升作用大小的組合,Ⅳ象限表示體育素養和職業素養兩方面的提升作用都較大,是教育服務產品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努力方向。

三、以職業素養和專業素養評價專業建設的合理性

這種職業素養和專業素養的評價思路,相對於目前流行的用就業率作爲評價標準來說,更爲科學。除了提升學生就業水準和獲取更多更準的就業信息外,就業率往往由許多教育機構所不可控的因素決定,如宏觀經濟、微觀經濟中細分行業及企業的年景、學生原有基礎、學生及家長所擁有的有利於就業的社會資源、偶然因素等,這些因素在培養人才的三年期間變數極多。用由這些因變量決定的就業率來否定或肯定某個教育服務產品,明顯是不科學的。此外,這種評價思路往往更注意其隱性素養的培養,更有利於創建專業特色。例如一些體育職業技術學院有市場營銷專業方向,這一專業從表面上來看見似乎與體育不沾邊,幾乎無法與其他院校同類專業競爭時形成優勢。但如果這專業注重對學生的體育個性與品德等這些隱性體育素養進行有意識培養,則可以在國內各大高校的市場營銷專業比較中獨樹一幟,形成巨大的比較優勢。

四、結束語

高職教育的取向,永遠是一個社會熱點。有人認爲,職業教育應該以就業爲導向,本質上就是“就業教育”,高校應該緊扣用人單位的需求制定合適的人才培養方案。也有不少高職教育工作者認爲,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爲教育重點,而且“高素質”應該優先於“高技能”。以上兩類主流觀點的產生和衝突,與高職教育脫胎於傳統學科教育的背景有關。前者試圖通過強調“就業”“應用”來突出高職教育與學科教育的區別;後者試圖通過強調高職教育仍是教育來矯正前者的過度偏移,但未提出合適的思路。本文先指出高“就業”導向的缺陷,繼而以體育高職教育爲例提出“職業導向”和重視職業素養的辦學探索思路,以提高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爲社會培養合格的應用型人才。

大學生如何培養和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 篇5

當前,高校教育存在着應試教育制約素質教育發展,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滑坡,高校育人環境需要改變的問題。學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形式化、應試化,造成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大滑坡;在西方思潮侵蝕和經濟全球化的衝擊下,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走向異化。具體表現爲早戀與網戀日益加劇、超前消費和浪費現象嚴重、打架、偷盜、自殺等現象,而亂扔垃圾、撒謊等失德行爲經常發生。這些都最終導致了享樂主義、拜金主義、行爲主義和利己主義等不良思想。

在就業方面也很不理想,根據中國社會科學報的調查顯示,應屆畢業生半年內離職率爲23.45%,大部分畢業生是因爲不適應抑或是不瞭解自己而離職,曾跟某企業老總聊起當今的大學生,企業老總顯得很無奈地說:“有些大學生跟你提離職,你一問原因,他說因爲沒有雙休,離家太遠,宿舍沒有wifi等等,真是讓你哭笑不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離職率偏高的主要一部分原因是大學生在擇業之前對應聘崗位工作情況不夠了解,對自身能力和特點也不夠了解,缺乏正常的職業素養教育。

對此國家出臺了《職業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動計劃(20xx-20xx年) 》提出把學習者職業道德,技術技能水平就業質量作爲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的重要標準。很多大學陸續開始了職業素養課程的開設,由於專業課程佔據比較大的比重,在職業素養方面的培養方式上有些單一,有時也有些力不從心。

何打破傳統的職業素養培養模式?將職業素養培養深入到學生中?從事教育信息化7年的廣東力拓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鄧總就提出:“要改變學生的就業觀念,提高人才的素質,首先要從心裏開始改變,讓學生了解職場的心裏特性,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從而進行鍼對性的培養。“鄧總根據多年的經驗加上各大高校老師提出的建議,上線了一套職業素養評測系統,學生通過電腦或者手機隨時隨地可以對自己進行測評。

讓學生們利用職業素養題庫提早了解自己的就業方向和樹立正確就業觀。

學習移動化已經成爲一種趨勢,利用手機進行職業素養的培養也未必不是一種創新,我國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化走向大衆化,畢業生人數逐年遞增,大學生就業出現了“最難就業季”、“更難就業季”等現象。

因此教師們應儘早爲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高校的優秀與否與就業率和穩定率息息相關,利用“互聯網+”時代下的技術將傳統的教育方式和科技技術相結合,人才職業素養觀念將會更快,更廣泛地傳播每一位學生當中。

大學生如何培養和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 篇6

首先,要培養職業意識。雷恩·吉爾森說:“一個人花在影響自己未來命運的工作選擇上的精力,竟比花在購買穿了一年就會扔掉的衣服上的心思要少得多,這是一件多麼奇怪的事情,尤其是當他未來的幸福和富足要全部依賴於這份工作時。”很多高中畢業生在跨進大學校門之時就認爲已經完成了學習任務,可以在大學裏盡情地“享受”了。這正是他們在就業時感到壓力的根源。清華大學的樊富珉教授認爲,中國有69%-80%的大學生對未來職業沒有規劃、就業時容易感到壓力。中國社會調查所最近完成的一項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顯示,75%的大學生認爲壓力主要來源於社會就業。50%的大學生對於自己畢業後的發展前途感到迷茫,沒有目標;41.7%的大學生表示目前沒考慮太多;只有8.3%的人對自己的未來有明確的目標並且充滿信心。培養職業意識就是要對自己的未來有規劃。因此,大學期間,每個大學生應明確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將來想做什麼?我能做什麼?環境能支持我做什麼?着重解決一個問題,就是認識自己的個性特徵,包括自己的氣質、性格和能力,以及自己的個性傾向,包括興趣、動機、需要、價值觀等。據此來確定自己的個性是否與理想的職業相符:對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有一個比較客觀的認識,結合環境如市場需要、社會資源等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和行業選擇範圍,明確職業發展目標。

其次,配合學校的培養任務,完成知識、技能等顯性職業素養的培養。

職業行爲和職業技能等顯性職業素養比較容易通過教育和培訓獲得。學校的教學及各專業的培養方案是針對社會需要和專業需要所制訂的。旨在使學生獲得系統化的基礎知識及專業知識,加強學生對專業的認知和知識的運用,並使學生獲得學習能力、培養學習習慣。因此,大學生應該積極配合學校的培養計劃,認真完成學習任務,儘可能利用學校的教育資源,包括教師、圖書館等獲得知識和技能,做爲將來職業需要的儲備。

再次,有意識地培養職業道德、職業態度、職業作風等方面的隱性素養。隱性職業素養是大學生職業素養的核心內容。核心職業素養體現在很多方面,如獨立性、責任心、敬業精神、團隊意識、職業操守等。事實表明,很多大學生在這些方面存在不足。有記者調查發現,缺乏獨立性、會搶風頭、不願下基層吃苦等表現容易斷送大學生的前程。

如廈門博格管理諮詢公司的鄭甫弘在他所進行的一次招聘中,一位來自上海某名牌大學的女生在中文筆試和外語口試中都很優秀,但被最後一輪面試淘汰。他說:“我最後不經意地問她,你可能被安排在大客戶經理助理的崗位,但你的戶口能否進深圳還需再爭取,你願意麼?”結果,她猶豫片刻回答說:“先回去和父母商量再決定。”缺乏獨立性使她失掉了工作機會。而喜歡搶風頭的人被認爲沒有團隊合作精神,用人單位也不喜歡。

如今,很多大學生生長在“6+1”的獨生子女家庭,因此在獨立性、承擔責任、與人分享等方面都不夠好,相反他們愛出風頭、容易受傷。因此,大學生應該有意識地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中主動培養獨立性、學會分享、感恩、勇於承擔責任,不要把錯誤和責任都歸咎於他人。自己摔倒了不能怪路不好,要先檢討自己,承認自己的錯誤和不足。

大學生職業素養的自我培養應該加強自我修養,在思想、情操、意志、體魄等方面進行自我鍛鍊。同時,還要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增強應對壓力和挫折的能力,善於從逆境中尋找轉機。

大學生培養職業素養的意義

中國知網(CNKI)將職業素養定義爲:職業素養是指職業內在的規範和要求,是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包含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行爲、職業作風和職業意識等方面。

很多企業界人士認爲,職業素養至少包含兩個重要因素:敬業精神及合作的態度。敬業精神就是在工作中要將自己作爲公司的一部分,不管做什麼工作一定要做到最好,發揮出實力,對於一些細小的錯誤一定要及時地更正,敬業不僅僅是吃苦耐勞,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做好公司分配給的每一份工作。態度是職業素養的核心,好的態度比如負責的、積極的,自信的,建設性的,欣賞的,樂於助人等態度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

《一生成就看職商》的作者吳甘霖回首自己從職場慘敗者到走上成功之道的過程,再總結比爾?蓋茨、李嘉誠、牛根生等著名人物的成功歷史,並進一步分析所看到的衆多職場人士的成功與失敗,得到了一個寶貴的理念:一個人,能力和專業知識固然重要,但是,在職場要成功,最關鍵的並不在於他的能力與專業知識,而在於他所具有的職業素養。提出,一個人在職場中能否成功取決於其“職商”,而職商由以下10大職業素養構成:

工作中需要知識,但更需要智慧,而最終起到關鍵作用的就是素養。缺少這些關鍵的素養,一個人將一生庸庸碌碌,與成功無緣。擁有這些素養,會少走很多彎路,以最快的速度通向成功。

前面已經提到,很多企業之所以招不到滿意人選是由於找不到具備良好職業素養的畢業生,可見,企業已經把職業素養作爲對人進行評價的重要指標。如成都大翰諮詢公司在招聘新人時,要綜合考察畢業生的5個方面:專業素質、職業素養、協作能力、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其中,身體素質是最基本的,好身體是工作的物質基礎;職業素養、協作能力和心理素質是最重要和必需的,而專業素質則是錦上添花的。

職業素養可以通過個體在工作中的行爲來表現,而這些行爲以個體的知識、技能、價值觀、態度、意志等爲基礎。良好的職業素養是企業必需的,是個人事業成功的基礎,是大學生進入企業的“金鑰匙”。

大學生如何培養和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 篇7

(一)把職業素養教育作爲一門重要的教育學科,全面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職業素養教育在我國起步較晚,學生的職業意識淡薄,職業成熟度較低。在大學裏,有很多課程教學生怎麼管理好一個企業,但卻沒有一門課程教學生怎麼管理好自己及如何獲得成功與幸福。有的高校,雖已開展職業指導課程,但大班化的上課形式及缺乏系統的學習,讓很多學生覺得學不到他們想要的東西,忙於應付,職業指導課程停留在形式主義。現實的迫切需求與教育的滯後和不足,使高校開展職業規劃專業教育顯得十分緊迫和重要。高校應積極開設大學生職業素養課程,把職業素養教育作爲一門重要的教育學科,針對不同專業學生採用小班化教學,使學生能充分接受系統的、有效的職業素養教育與培訓。

(二)將職業生涯規劃納入新生始業教育,儘早規劃,培養學生的職業理想

許多學生進入大學後由於沒有理性的職業規劃,不僅沒有明確的就業目標,還不專心於學習專業知識,抱着"到時再說"的心理,缺乏前進的動力。畢業後,很多學生不知道自己喜歡幹什麼,適合幹什麼,找工作沒有目標,就業後又騎驢找馬。各高校要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納入大學生新生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指導學生結合自身專業、特質、興趣和特長理性規劃、設計自己的大學生生涯規劃,培養學生的職業理想,使他們學會探索、規劃、發展、成就自我,度過四年豐富而充分的大學生活。

(三)在實際教學中積極研究和推廣隱性職業素養的培育

從"素質冰山模型"分析來看,"冰山水底"的7/8的隱性職業素養是職業素養的大部分。但是由於這些素養是隱性的,是人們看不見的,所以也很容易被忽視。但事實上,正是這7/8的隱性職業素養決定、支撐着外在的"浮於海面上的冰山一角"的1/8的顯性職業素養,對人的行爲與表現起着關鍵性的作用。因此,我們要花大力氣在專業技能、學歷提升的顯性職業素養教育中積極灌輸職場中必備的基本敬業意識、團隊合作等方面的隱性職業素養的培訓。

(四)"走出去,引進來",積極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對學生進行職業素養的培養

實訓、社會實踐是檢驗學生學習技能、尋找差距、提升個人能力非常好的一種手段,在實習中學生能在真實的環境中感受職場氛圍,找到自身的欠缺,爲以後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基礎。因此,各高校一方面要積極建立實訓基地,拓展社會實踐項目,通過角色演練、情境模擬、真實參與等直觀的教育機會,在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情主動、愛崗敬業等職場必備的品質,另一方面要積極把優秀的企業家、人力資源工作人員引進來,開設講座,以模擬招聘會等形式,讓學生提前瞭解企業對人才的要求。還可以引導學生主動走進人才市場、走近企業,尋找適合自己施展才華的各種舞臺,在實踐中有意識地對自己的職業素養進行鍛鍊和提升,爲順利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大學生職業素養的內涵

大學生職業素養是大學生對社會職業瞭解與適應能力的一種綜合表現,是指學生通過不斷學習和積累,在職業生涯中表現併發揮作用的相關品質,即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用合適的方式說合適的話、做合適的事,使知識、技能、觀念、思維、態度、心理等符合職業規範和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