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災害應急預案集合15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難免會突發一些事故,爲了避免事情往更壞的方向發展,總歸要預先編制應急預案。那麼你有了解過應急預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自然災害應急預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自然災害應急預案集合15篇

自然災害應急預案1

爲了有效提高應急處置公司自然災害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規範應急處置工作,減輕或者消除自然災害的危害,保障全體員工的人身安全,減少公司財產損失,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範性文件,結合我公司實際,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一、適用範圍

1、本預案所指結合我公司實際;

2、本預案所指自然災害應急事件包括:洪災、旱災、地震、火災、冰暴、雪等,因素而造成房屋倒塌、淹沒、道路阻塞等的應急事件。

3、防治自然災害應急預案領導小組:

組長:李xx

副組長:郭xx

成員:齊xx、韓xx、賈xx等

二、工作目標

1、加強自然災害危害性的教育,提高公司員工自我保護意識。

2、完善自然災害事件的報告網絡,做到早預防、早報告、早處置。

3、建立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理機制,及時採取措施,確保不因自然災害而危及公司及員工安全和財產損失。

三、工作原則

1、預防爲主,常備不懈

經常宣傳自然災害事件的預防知識,提高公司員工的安全保護意識。加強日常檢查,發現隱患及早採取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措施,努力減少自然災害事件的損失。

2、依法管理,統一領導

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對自然災害事件的預防、報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實行依法管理,對於違法行爲,依法追究責任。成立公司自然災害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負責預防、指揮、協調、處理工作。

3、快速反應,運轉高效

建立預警快速反應機制,增強人力、物力、財力儲備,提高應急處理能力。一旦發生自然災害事件,快速反應,及時高效地做好處置工作。

四、組織管理

(一)公司各部門職責。公司員工在負責人統一領導下,成立由李xx任組長,分管行政負責和各辦公室組成的工作小組。

1、在公司自然災害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指導和落實公司自然災害事件預防的各項工作。

2、監督、彙總和收集公司自然災害事件的信息情況,分析、研究公司預防的工作措施。

3、根據不同季節和情況,宣傳自然災害事件的預防知識。

4、檢查公司預防自然災害事件的措施落實情況。

5、學習其他單位處置自然災害事件的經驗和做法。

6、根據自然災害事件的分級預警控制措施的相關要求,對公司的工作安排及其他相關工作作出及時調整。

7、做好因自然災害所發生的處置工作。

(二)各部門職責

成立由李xx負責的公司自然災害事件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落實公司自然災害事件的預防工作。

1、根據預防自然災害事件應急預案制訂本公司的自然災害事件應急預案。

2、建立健全自然災害事件預防責任制。

3、檢查、督促公司預防自然災害事件的落實情況。

4、廣泛深入地開展預防自然災害事件的知識宣傳,提高廣大員工的防護能力和意識。

5、經常性地開展辦公樓、場地、圍牆、水溝、電線、樹木等建築物的安全檢查,預防自然災害事件的發生。

6、根據自然災害事件的預警,切實做好廣大員工的安全和疏散工作。

五、自然災害事件的預防

1、高度重視,切實加強對自然災害事件的領導和管理。將預防自然災害事件的工作納入公司目標管理考覈,並定期開展專項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措施。

2、應經常性地對辦公樓、場地、圍牆、水溝、電線、樹木等建築開展自查,儘早發現問題,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3、公司應在自然災害事件發生前做好廣大員工的疏散安排工作。

4、增加公司投入,切實加固好自然災害事件易發生的基礎設施。

六、自然災害事件的報告

1、公司在洪災、旱災、地震、火災、冰暴、雪等自然災害期間,應建立24小時值班制度,並設立和開通值班電話。

2、嚴格執行公司重大自然災害事件報告制度。對發生的事件做到按程序逐級報告,並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在1小時之內報告有關部門,確保信息暢通。

3、任何部門和個人都不得隱瞞、緩報、謊報。

4、任何個人有責任和權力向公司舉報自然災害事件的隱患。

七、自然災害事件的應急反應

根據自然災害事件的發生情況,結合公司的特點,應啓動相應的自然災害事件的應急預案,作出應急反應和處置。

保證組織落實,人力落實,財力落實,以最快、最高效的辦法,處置好事件發生情況,確保員工的安全。

八、責任追究

根據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的要求,公司一把手是公司安全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對員工安全、公司穩定工作負總責。實行責任追究制,對所發生的自然災害事故特別是重特大事故,要進行嚴肅查處,堅持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過,責任人員未處理不放過,整改措施未落實不放過,有關人員未受教育不放過。對於玩忽職守,疏於管理,造成公司自然災害事故者,應視情節輕重,給予有關責任人相應處分,觸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自然災害應急預案2

爲做好應對自然災害發生時搶險和醫療救護工作,保護人民羣衆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自然災害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和(蘄春縣衛生局關於印發《蘄春縣自然災害衛生應急預案》及其它有關法律法規的精神,切實加強應急準備工作,確保人民羣衆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預案。

一、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本轄區內發生自然災害時衛生應急搶險和醫療救護工作及上級部門安排的各種醫療衛生救援任務。

二、組織機構與職責

1、成立自然災害應急救援領導小組:

由鎮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鎮衛生院、一社區、二社區、三社區負責人任副組長,宣傳、紀委、衛生院、派出所、財政所、廣播站、學校、安監辦、愛衛會和各村(社區)等負責人任成員。負責領導漕河鎮轄區內自然災害醫療衛生救援工作和上級部門安排的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任務。組織協調醫院各部門高效、有序開展醫療衛生救援工作,完成各種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置,預防各種次生災害的發生,及時向上級彙報醫療衛生救援相關信息。

2、成立醫療衛生救護小組

由鎮衛生院、一社區、二社區、三社區負責人任組長,各院副院長任副組長,各院急診科、內科、外科、兒科、婦科主任爲成員,負責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傷病員的救治和轉送工作。

3:成立衛生防疫小組

由鎮衛生院、一社區、二社區、三社區公共衛生科主任任組長,各院防疫保健科主任爲成員,配合上級有關部門開展調查、收集資料;向羣衆宣傳突發公共事件防治措施和健康教育;負責各種疫情的報告、流調、監測、消殺滅工作。

4、成立應急物資供應小組

由鎮衛生院、一社區、二社區、三社區負責人任組長,各院行政辦公室、總務科主任爲成員,負責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人員、物資、藥品等的儲備、調撥等應急供應。

5、成立救護車應急救援小組

由鎮衛生院、一社區、二社區、三社區分管副院長任組長,各院急診科、後勤保障科主任任成員;負責各種突發公共事件的緊急用車,負責應對突發事件的監督管理,對存在問題的及時彙報,及時改進,杜絕次生災害的發生。

三、應急響應

根據上級規定的自然災害等級,積極作出應急響應。

四、現場處置

1、統一領導,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快速反應、高效處置,最大限度的減少和控制自然災害事件所帶來的危害。

2、醫療衛生救護小組在接到通知後,應立即以最快的速度趕赴事發現埸,積極參加救援。

五、疾病預防控制

自然災害事件發生後,衛生防疫小組要根據情況組織相關人員,開展衛生調查和評估,採取有效的預防控制措施,防止各類自然災害事件造成的次生自然災害衛生事件的發生,確保大災之後無大疫。

六、自然災害衛生事件的信息報告

按照《蘄春縣自然災害衛生事件應急預案》有關規定開展工作,同時將有關情況報告醫院醫療衛生應急救援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接到報告後,立即按程序向當地政府、縣衛生局報告。

七、醫療衛生救援保障

1、人員保障

自然災害衛生應急救援領導小組遵循“平戰結合、常備不懈”的原則,不定期組織各小組開展自然災害事件醫療衛生救援的演練。各小組人員要保持電話暢通,如有變動,隨時更新。當自然災害發生時,要第一時間趕到單位。

2、物資保障

物資保障應急小組做好應急物資儲備,做好醫療器械和急救藥品以及抗洪、抗旱物資保障。

3、救護車應急小組:對救護車進行定期檢修,保障車況良好,保證醫療救援時能緊急出動。

八、獎勵與處罰

發生自然災害事件時醫療衛生救援工作實行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對在處置自然災害事件中有突出貢獻的人員給予表彰和獎勵,對在處置自然災害事件中有失職、消極怠工的有關責任人,要依據有關規定嚴肅追究責任,觸犯法律的,移交有關部門處理。

自然災害應急預案3

一、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事故類型爲自然災害。自然災害是指由於自然異常變化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社會失穩、資源破壞等現象或一系列事件。我國常見的自然災害種類繁多,主要包括:洪澇、乾旱、颱風、冰雹、暴雪等氣象災害;地震、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風暴潮等海洋災害;樹林草地火災等。

常見的危害高校人員及財產安全,影響正常的教學、科研秩序的主要自然災害有:颱風、暴雨、高溫、大風、雷電、霧霾、地震、滑坡等。

二、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1.預防爲主,提前準備

各類自然災害具有不同的預警時間,必須在政府及有關部門指導下,根據預警等級,堅持預防與應急相結合,常態與非常態相結合,做好災害發生之前的疏散、轉移、避險等預防及各項準備工作。

2.統一指揮,協同應對

一旦發生災害,做到及時上報,果斷處置,確保發現、報告、指揮、處置等環節的緊密銜接;學校各部門與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協同應對,系統聯動,形成統一指揮、協調有序的應急管理機制。

3.科學決策,以人爲本

充分發揮專業隊伍和專家的作用,科學決策,合理安排。堅持以人爲本,在第一時間搶救受傷和被困人員,確保受災人員基本生活。

4.政府主導,社會互助

堅持政府主導、社會互助、災民自救,充分發揮學校組織和公益性社會組織的作用。

5.加強保障,控制損失

加強災前、災中、災後的保障工作,在組織隊伍、經費、物資、信息等救災措施方面提供全面有力的保障。研判災害發展態勢,及時採取防範措施,避免次生、衍生災害發生。

三、組織機構及職責

1.組織機構

自然災害應急指揮部、現場指揮、突發事件處置組、安全(保衛)疏散組、宣傳聯絡組、後勤保障組、醫療急救組、善後處理組。

2.人員分工

總指揮:學校主要領導或分管校領導

副總指揮:分管校領導或牽頭部門負責人

成員:黨政辦、宣傳部、校園管理與保衛處、學生工作處、研究生院、國有資產與實驗室管理處、基建處、醫院、國際交流合作處、國際教育學院、後勤服務中心、信息化建設與管理處等主要負責人組成,以及其他相關部門(單位)主要負責人。

3.組織機構職責

(1)指揮部實施應急工作的指揮任務,執行上級部門有關指示要求,組織自然災害應急預案的實施。

(2)協調各應急小組及配合當地政府有關部門應急救援組織的搶險、救災、醫療、救護、消防、安全保衛、物資供應等工作。

四、預防與預警

災害類別預警級別採取的預防措施一、颱風(四級預警)藍色:24小時內可能受熱帶低壓影響,平均風力可達6級以上,或陣風7級以上;或者已受熱淚盈眶帶低壓影響,平均風力爲6~7級,或陣風7~8級並可能持續。1、做好防風準備並注意有關報道和通知;2、把門窗、圍板等易被風吹動的搭建物固緊,妥善安置室外物品。黃色:24小時內可能受熱帶風暴影響,平均風力可達8級以上,或陣風9級以上;或者已經受熱帶風暴影響,平均風力爲8~9級,或陣風9~10級並可能持續。1、建議幼兒園停課;2、處於危險地帶和簡易房中的人員應到避風場所在地避風,戶外作業人員停止;3、切斷霓虹燈招牌及危險的室外電源;4、停止露天集體活動;其它同上。橙色:12小時內可能受強熱帶風暴影響,平均風力可達10級以上,或陣風11級以上;或者已經受強熱帶風暴影響,平均風力爲10~11級,或陣風11~12級並可能持續。1、切勿隨意外出,確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2、相關應急處置部門和搶險單位密切監視災情,落實應對措施;3、停止室內大型集會,疏散人員;4、加固易受破壞的房屋和設施;其它同上。紅色:6小時內可能或者已經受颱風影響,平均風力可達12級以上,或者已達12級以上並可能持續。1、特別緊急防風狀態,建議停業、停課(除特殊行業);2、人員應儘可能呆在防風安全的地方,相關應急處置部門和搶險單位隨時準備啓動搶險應急方案;3、當颱風中心經過時風力會減小或靜止一段時間,應繼續留在安全處避風;其它同上。二、暴雨(三級預警)黃色:6小時降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1、家長、學生、學校要特別關注天氣變化,採取防禦措施;2、收蓋露天晾曬物品,相關單位做好低窪、易受淹地區的排水防澇工作;3、駕駛人員應注意道路積水和交通阻塞,確保安全;4、檢查排水系統,降低易淹校園湖泊水塘的水位。橙色:3小時降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1、暫停在空曠地方的戶外作業,儘可能停留在室內或者安全場所避雨;2、相關應急處置部門和搶險單位密切監視災情,切斷低窪地帶有危險的室外電源;3、交通管理部門應對積水地區實行交通引導或管制;4、轉移危險地帶師生到安全場所避雨;其它同上。紅色:3小時降雨量將達10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1、戶外人員應立即到安全的地方暫避;2、相關應急處置部門和搶險單位隨時準備啓動搶險應急方案;3、已有上學學生和上班人員的學校、幼兒園以及其他有關單位應採取專門的保護措施;4、處於危險地帶的單位應停課、停業,立即轉移到安全的地方暫避;其它同上。三、高溫(二級預警)橙色: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要升到37℃以上。1、儘量避免午後高溫時段的戶外活動,對老、弱、病、幼人羣提供防暑降溫指導,並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2、注意防範因用電量過高,電線、變壓器等電力設備負載大而引發火災;3、戶外或者高溫條件下的作業人員應當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4、注意作息時間,保證睡眠,必要時準備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溫藥品;5、媒體應加強防暑降溫保健知識的宣傳,各相關部門、單位落實防暑降溫保障措施。紅色: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要升到40℃以上。1、注意防暑降溫,白天儘量減少戶外活動;2、有關部門要特別注意防火;3、建議停止戶外露天作業;其它同上。四、大風(除颱風、雷雨大風外)(四級預警)藍色:24小時內可能受大風影響,平均風力可達6級以上,或陣風7級以上;或者已經受大風影響,平均風力爲6—7級,或陣風7-8級並可能持續。1、做如防風準備;2、注意有關媒體報道的大風最新消息和有關防風通知;3、把門窗、圍板、棚架、臨時搭建物等易被風吹動的搭建物固緊,妥善安置易受大風影響的室外物品。黃色:12小時內可能受大風影響,平均風力可達8級以上,或陣風9級以上;或者已經受大風影響,平均風力爲8—9級,或陣風9-10級並可能持續。1、進入防風狀態,建議幼兒園停課;2、關緊門窗,危險地帶和簡易房中的人員應到避風場所避風,通知高空、水上等戶外作業人員停止作業;3、切斷霓虹燈招牌及危險的室外電源;4、停止露天集體活動,立即疏散人員;其它同上。橙色:6小時內可能受大風影響,平均風力可達10級以上,或陣風11級以上;或者已經受大風影響,平均風力爲10-11級,或陣風11-12級並可能持續。1、進入緊急防風狀態,建議中國小信課;2、居民切勿隨意外出,確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3、相關應急處置部門和搶險單位加強值班,密切監視災情,落實應對措施;4、加固易受破壞的房屋和設施;其它同上。紅色:6小時內可能出現平均風力達12級以上的大風,或者已經出現平均風力達12級以上的大風並可能持續。1、進入特別緊急防風狀態,建議停業、停課(除特殊行業);2、人員應儘可能呆在防風安全的地方,相關應急處置部門和搶險單位隨時準備啓動搶險應急方案;其它同上。五、雷電(三級預警)黃色:6小時內可能發生雷電活動,可能會造成雷電災害事故。1、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雷工作;2、密切關注天氣,儘量避免戶外活動。橙色:2小時內發生雷電活動的可能性很大,或者已經受雷電活動影響,且可能持續,出現雷電災害事故的可能性比較大。1、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落實防雷應急措施;2、人員應當留在室內,並關好門窗;3、戶外人員應當躲入有防雷設施的建築物或者汽車內;4、切斷危險電源,不要在樹下、電杆下、塔吊下避雨;5、在空曠場地不要打傘,不要把農具、羽毛球拍、高爾夫球杆等扛在肩上。紅色:2小時內發生雷電活動的可能性非常大,或者已經有強烈的雷電活動發生,且可能持續,出現雷電災害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1、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雷應急搶險工作;2、人員應當儘量躲入有防雷設施的建築或者汽車內,並關好門窗;3、切勿接觸天線、水管、鐵絲網、金屬門窗、建築物外牆,遠離電線等帶電設備和其他類似金屬裝置;4、儘量不要使用無防雷裝置或者防雷裝置不完備的電視、電話等電器;5、密切注意雷電預警信息的發佈。六、大霧(三級預警)黃色:12小時內可能出現能見度小於500米的霧,或者已經出現能見度小於500米、大於等於200米的霧並將持續。1、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職責做好防霧準備工作;2、加強校園交通管理,保障安全;3、駕駛人員注意霧的變化,小心駕駛;4、戶外活動注意安全。六、大霧(三級預警)橙色:6小時內可能出現能見度小於200米的霧,或者已經出現能見度小於200米、大於等於50米的霧並將持續。1、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職責做好防霧工作;2、學校加強交通調度指揮;3、駕駛人員必須嚴格控制車、船的行進速度;4、減少戶外活動。紅色:2小時內可能出現能見度小於50米的霧,或者已經出現能見度小於50米的霧並將持續。1、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職責做好防霧應急工作;2、學校按照行業規定適時採取交通安全管制措施;3、駕駛人員根據霧天行駛規定,採取霧天預防措施,根據環境條件採取合理行駛方式,並儘快尋找安全停放區域停靠;4、不要進行戶外活動。七、霾(二級預警)黃色:12小時內可能出現能見度小於3000米的霾,或者已經出現能見度小於3000米的霾且可能持續。1、駕駛人員小心駕駛;2、因空氣質量明顯降低,人員需適當防護;3、呼吸道疾病患者儘量減少外出,外出時可帶上口罩。橙色:6小時內可能出現能見度小於2000米的霾,或者已經出現能見度小於2000米的霾且可能持續。1、駕駛人員謹慎駕駛;2、空氣質量差,人員需適當防護;3、人員減少戶外活動,呼吸道疾病患者儘量減少外出,外出時可帶上口罩。八、地質災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三級預警)按照未來24小時內,地質災害發生的可能性大小,地質災害分別爲:三級(可能性較大),二級(可能性大),一級(可能性很大)。三級預警:排查階段1、迅速開展地質災害隱患排查,重點針對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宿舍、教室、食常、辦公樓等人員聚集區;2、在專業技術隊伍的指導幫助下,依靠基層政府組織,發動廣大師生,認真開展地質災害隱患排查,確保不留死角;3、通知監測人員注重點區域;4、全面普及預防、避險、自救等地質災害防禦知識,提高師生的臨災避險和自救互救能力。二級預警:預報階段1、各有關部門要緊急行動,對發現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要逐一登記造冊,納入羣防羣測體系,加強監測預警,落實防範和治理措施;2、公開防災責任人和監測責任人,切實落實工作責任。3、要強化臨災避險和應急處置工作,制訂落實人員撤離轉移預案,做好監測責任人、撤離信號、撤離路線、安置地點四落實。一級預警:警報階段1、無條件緊急疏散、轉移學生和教職工;2、對危險區域設置警戒線,防止羣從再次進入,堅決避免羣死羣傷事故發生;4、密切觀測,做好災害到來之前最後一分鐘的準備工作。

五、信息發佈

1.發佈原則

(1)授權發佈,及時準確

學校應急領導小組授權自然災害應急指揮部,及時上級主管部門和轄區政府彙報災害的時間、地點、級別、範圍、損失、救災、保障等情況。

災害應急指揮部授權通訊聯絡組,定時向新聞媒體通報災情及救災的基本情況。

(2)宣傳歸口,強調紀律

對新聞媒體的信息發佈必須進行歸口管理,由學校宣傳部部門統一發布,其他部門無權發佈消息或接受採訪。

2.信息發佈機構及人員

(1)彙報

由學校黨政辦負責人向上級主管部門和轄區政府彙報情況

(2)宣傳

由宣傳部門負責向新聞媒體通報災情及救災的情況c

六、後期處置

1.救災保障

學校多渠道落實救災資金和物資,確保受災學生就餐、飲水、住宿等基本生活條件。

2.搶救傷員

在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和指導下,組織人力,解救被困人員,搶救受傷人員。組織專業人員對受災學生進行集體或個別的心理輔導。

3.環境治理

在政府衛生部門和環保部門的支持和指導下,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做好受災現場的衛生防疫、環境清理工作,防止污染源引發次生、衍生災害。

4.調查統計

對災害造成的人員及財產損失進行詳細的統計,爲後續的救助安撫以及校園恢復重建工作提供準確數據。

5.恢復秩序

全力以赴搶修受到災害破壞的電力、給水、道路、房屋等基礎設施,確保學校儘快恢復正常的生活、教學、科研秩序。

6.評估總結

對預警、應急、救災、信息管理、後期處理等工作進行全面的評估,總結成功的經驗,發觀問題和不是,爲以後的防災、救災工作提供經驗和教訓。

7.修訂預案

根據災害評估總結報告,修訂災害應急預案,使預案更加合理有效。

8.獎懲

對在應急、救災工作中表觀突出或有立功表現的應急人員以及師生員工予以表彰和獎勵;對在應急、救災工作中嚴重失職,造成人員、財產損失的,視情節和後果予以行政處罰,構成違法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門處理。

自然災害應急預案4

1.總則

1.1編制目的

本預案旨在規範應急救助行爲,提高應急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實施應急救助,最大限度地減少人民羣衆的生命和財產損失,維護災區社會穩定。

1.2編制依據

依據有關法律和行政法規,制定本預案。

1.3適用範圍

凡在我鎮發生的洪澇、乾旱災害和暴雨、冰雹、大風等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森林火災和重大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及其他突發公共事件達到啓動條件的,適用於本預案。

1.4工作原則

(1)以人爲本,最大限度地保護人民羣衆生命和財產安全。

(2)政府統一領導,分級管理,條塊結合,以塊爲主。

(3)部門密切配合,分工協作,各司其職,各盡其責。

2.啓動條件

全鎮範圍內或者局部地區,一次自然災害過程造成的人員死亡、倒損房屋達到一定標準,轉移安置災民人數達到一定數量,啓動本預案。

3.組織指揮體系

3.1鎮政府設立自然災害救助指揮部,負責領導、指揮和協調全鎮範圍內的自然災害救助工作。

3.2鎮自然災害救助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辦公室設在社會事務辦,社會事務辦主任兼任主任,分管副主任兼任副主任;鎮自然災害救助指揮部成員單位派聯絡員參加指揮部辦公室工作。

3.3鎮自然災害救助指揮部辦公室根據災害種類和救災工作實際需要,可臨時設置綜合協調、醫療救護、交通運輸、轉移安置、物資保障、社會治安、救災捐贈、宣傳報導等工作組,作爲鎮自然災害救助指揮部應急辦事機構。

4.應急準備

4.1資金準備

按照救災工作分級負責、救災資金分級負擔的原則,在積極爭取市支持的同時,鎮財政每年根據救災工作的實際需要安排自然災害救濟補助資金預算,專項用於幫助解決嚴重受災地區羣衆的基本生活困難和災區恢復重建。

4.2物資準備

救災物資包括糧食、方便食品、帳篷、衣被、飲用水等,由社會事務辦、經貿辦、供銷社等部門結合各自救災職責進行儲備和籌集。

4.3人力資源準備

加強民政災害管理人員隊伍建設,建立專業的緊急救援隊伍,建立公安、武警、安全、衛生等專業救援隊伍的聯動機制,培育和發展非政府組織和志願者隊伍。

4.4社會動員準備

建立和完善救災物資社會動員機制和社會捐助機制。

4.5宣傳、培訓

開展減災進社區活動,利用各種媒體宣傳災害知識,宣傳應急法律法規和預防、避險、避災、自救、互救、保險的常識,增強公衆防災減災意識。

鎮每年組織1次災害管理人員培訓。不定期開展對政府相關部門、專業緊急救援隊伍、非政府組織和志願者組織的培訓。

5.信息管理

5.1災害信息共享

鎮自然災害救助指揮部辦公室及時彙總各類災害預警預報信息,並向成員單位和有關地方通報。

5.2災情信息管理

災情信息報告內容:包括災害發生的時間、地點、背景,災害造成的損失,已採取的救災措施和災區的需求。

6.應急響應

災害發生後,各村和相關部門要根據災情,按照分級管理、各司其職的原則,啓動相關層級和相關部門應急預案,做好災民緊急轉移安置和生活安排工作,做好抗災救災工作,做好災害監測、災情調查、評估和報告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人民羣衆生命和財產損失。

根據突發性自然災害的危害程度等因素,鎮依次設定三個響應等級。響應等級據災情相應啓動,視災情發展、變化情況,適時調整響應等級。鎮自然災害救助指揮部各成員單位根據各響應等級的應急需要,履行本部門的職責。

6.1I級響應

災害損失情況達到一級響應指標後,按程序啓動一級響應。鎮自然災害救助指揮部指揮長統一領導、組織救災工作

(1)指揮長主持會商會議,決定災區救災的重大事項。

(2)鎮自然災害應急救助辦事機構聯合辦公,進入24小時應急狀態。

(3)災情發生1小時內,鎮委、鎮政府領導率有關部門負責同志赴災區指導救災工作。

(5)有關成員單位每日12時前向指揮部辦公室報告一次抗災救災工作情況。

(6)收集、評估、報告、發佈災情信息。

(7)積極申請上級救災支持,及時調撥救災款物。

(8)社會事務辦全部動員,全力以赴開展災害救助工作。

(9)鎮政府組織開展全鎮性救災捐贈活動。

6.2II級響應

災害損失情況達到二級響應指標後,按程序啓動二級響應。鎮自然災害救助指揮部指揮長組織協調災害救助工作。

(1)指揮長組織有關成員單位召開會商會議;各有關成員單位按照職能分工,組成相應的工作組進入救災應急狀態,並展開工作。

(2)災情發生後1小時內,鎮政府領導帶領有關部門負責同志趕赴災區慰問災民,指導救災工作;社會事務辦協調有關部門,派出由主任帶隊的救災聯合工作組趕赴災區覈查災情,協助災區村轉移安置災民,指導地方開展救災工作。

(3)緊急調撥救災款物,並監督基層救災應急措施的落實和救災款物的使用。

(4)收集、評估、報告、發佈災情信息。

(5)鎮政府組織開展全鎮救災捐贈活動。

6.3III級響應

災害損失情況達到三級響應指標後,按程序啓動三級響應。鎮自然災害救助指揮部副指揮長和辦公室主任(社會事務辦主任)組織協調災害救助工作。

自然災害應急預案5

1. 總則

1.1 制定目的

建立健全應對突發自然災害緊急救助體系和運行機制,規範緊急救助行爲,提高緊急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實施緊急救助,最大程度地減少人民羣衆的生命和財產損失,維護災區社會穩定。

1.2 制定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安徽省人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有關救災工作方針、政策和原則,以及我區救災工作實際情況。

1.3 工作原則

(1)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區人府統一領導全區自然災害救助應急工作,各鎮人府、各街道辦事處負責組織實施本轄區內自然災害救助應急工作。

(2)部門分工,協作配合。參與救災應急工作的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劃分,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同行動,密切配合。

(3)以人爲本,減少危害。及時幫助受災羣衆解決衣、食、住、醫等方面的基本生活困難,最大程度地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對人民羣衆身體健康的危害。

(4)自救爲主,救濟爲輔。依靠羣衆,充分發揮基層羣衆自治組織和公益性社會團體的作用,大力開展自救互助和社會捐助,政府重點救濟災區無自救能力、自救能力弱和遭受重災的羣衆。

1.4 適用範圍

1.4.1 適用的災害種類

我區境內發生的洪澇災害,乾旱、暴雨(雪)、雷電、大風、冰雹、霜凍、寒潮、低溫、高溫等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農業生物災害以及森林自然火災和其他異常自然現象造成的危害。

1.4.2 適用的工作範圍

自然災害發生前的預報預警,自然災害將要發生或自然災害突發時受威脅和受災人員轉移後的臨時安置和管理,災害發生後對受災人員衣、食、住、醫等方面基本生活的救助,災後的生產恢復,倒塌民房重建,因災毀壞的水利、交通工程和學校校舍、農村衛生院等公共設施的修復,以及相關的其他工作。

1.4.3 參照適用

因自然災害以外的其他突發公共事件,需對轉移安置羣衆進行基本生活救助的,由各級政府負責協調並安排專項經費,部門參照本預案施行救助。

2. 啓動條件

2.1 一次自然災害過程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啓動本預案:

(1)因災死亡1人以上;

(2)因災緊急轉移安置羣衆5000人以上;

(3)因災飲水困難人口3000人以上;

(4)因災倒塌房屋50間以上。

2.2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其他突發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員傷亡、需要緊急轉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視情況啓動本預案。

2.3對敏感地區、敏感時間和救助能力特別薄弱的地方等特殊情況,上述標準可酌情降低。

2.4 區政府決定的其他事項。

3. 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任務

3.1 組織機構及職責

3.1.1 組織機構

屯溪區生產救災指揮部,負責組織指揮全區的救災應急工作。生產救災指揮部總指揮由區長擔任,副總指揮由區政府分管副區長擔任,指揮部成員爲區委辦公室、區政府辦公室、區委宣傳部、區直機關工委、區局、區發改委、區經委、區人武部、區農業委、區財政局、區衛生局、區教育局、區監察局、區交通局、屯溪公安分局、區商務局、區審計局、屯溪工商分局、區水利局、區林業局、區城建辦、區糧食局、區統計局、屯溪地稅分局、區物價局等單位負責人。

3.1.2主要職責

(1)組織、指揮、協調全區自然災害救助應急工作;

(2)研究決定重大、特別重大自然災害的應急處置意見;

(3)貫徹落實省、市政府對我區重大、特別重大自然災害應急處置的指示;

(4)向省、市政府報告我區重大、特別重大自然災害的應急處置情況;

(5)承擔區人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3.1.3各成員單位職責

(1)區委辦公室、區政府辦公室:負責協調對外(上)聯絡接待工作和其他重要工作事宜。

(2)區委宣傳部:負責組織協調生產救災工作的宣傳報道。

(3)機關工委:負責組織和協調區直機關、事業單位救災對口支援工作。

(4)區局:負責全區抗災救災綜合協調工作。提出救災資金、物資安排方案;協調有關部門落實區級救災專項資金,並對救災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開展調查研究,及時向區政府提出自然災害處置的工作建議和意見;會同有關部門做好自然災害預測預報工作,做好災情覈查、評估和上報工作,指導受災羣衆基本生活安排和因災倒塌民房恢復重建工作 ,指導協調救災捐贈工作;承擔區生產救災指揮部辦公室工作。

(5)區發展改革委:統籌考慮將減災救災及救災應急儲備項目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負責災毀工程恢復重建項目的審批、覈准、備案以及向市爭取項目建設資金的核報工作。

(6)區經委:負責組織轄區管轄單位參與救災和傷病人員救助工作;指導企業開展自救,儘快恢復正常生產。

(7)區人武部:協助地方政府組織民兵應急分隊做好受災羣衆的緊急轉移安置、因災失蹤人員的搜救和其他救災工作。

(8)區農業委:負責組織農作物病蟲害和動物疫病防治工作,及時報告農作物重大病蟲災害情況,會同區部門查覈、評估農業因災損失情況;落實災區補種、改種農作物所需的種子,組織農技人員赴災區幫助指導生產自救,恢復農業生產。

(9)區財政局:負責編制區級財政自然災害救濟事業費預算,負責籌集和及時下撥救災資金,加強救災資金的監督管理。

(10)區衛生局:負責組織衛生防疫和醫療救治,幫助、指導災區開展救災防疫防病工作;負責生活飲用水衛生、餐飲業和食堂等消費環節的食品衛生監督監測和衛生知識宣傳工作;根據需要及時開展應急急救工作;組織心理衛生專家赴災區開展心理救助。

(11)區教育局:負責組織教育系統開展救災工作,會同部門做好教育系統災情的核實工作,及時幫助受災學校恢復正常教學,維護教學秩序,做好因災毀壞校舍的修復重建工作。

(12)區監察局:負責檢查國家行政機關公務人員在遵守和執行救災工作法律法規和人府決定、命令中的問題。

(13)區交通局:負責組織交通系統開展救災工作;負責優先保證救災人員和物資的運輸以及受災羣衆的安全疏散,協調有關部門儘快修復因災毀壞的公路和有關設施。

(14)屯溪公安分局:負責指導災區治安防範,加強災區治安管理和安全保衛工作,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協助組織災區羣衆的緊急轉移工作;加強指導維護重要目標和要害部位的安全;維護災區交通秩序,保證救災工作順利進行。

(15)區商務局:牽頭負責生活必需品的市場供應工作,具體承擔肉類、食糖等重要商品的應急救災儲備管理和市場調控工作,保證災區商品及時供應;指導受災地區家禽家畜的購銷工作;協調落實救災及災後重建的國際合作項目。

(16)區審計局:負責對各級、各部門安排的救災資金、物資和接收的捐贈資金、物資進行審計監督。

(17)屯溪工商分局:負責災區物資供應的市場管理。

(18)區水利局:及時通報洪水預測、預報和旱情監測、預報信息,指導防汛、抗旱、搶險工作,對水庫實施調度,指導督促修復損毀的水利工程;參與洪、旱災情的查覈、評估工作。

(19)區林業局:負責森林火災、病蟲害災的監測、撲救、損失統計和防治工作。

(20)區城建辦:負責協調災後羣衆住房、校舍、衛生院等公共設施恢復重建有關手續的報批工作;負責我區各地質災害點的監測監控工作。

(21)區糧食局:負責組織協調災區的糧油供應,保證災區口糧需要。

(22)區統計局:負責協助查災、核災工作。

(23)屯溪地稅分局:負責監督執行救災捐贈物資的減免稅政策。

(24)區物價局:負責加強災區價格管理,開展價格監督檢查,打擊價格違法行爲,必要時提出實施價格干預措施或緊急措施的意見,按程序報批後組織實施,維持市場價格穩定。

3.2 組織體系結構及運作機制

3.2.1 區生產救災指揮部辦公室構成及職責

區生產救災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區局,爲區生產救災指揮部的日常辦事機構,其主要職責:(1)向各工作組傳達救災指揮部工作指令並監督落實;(2)收集各工作組工作進展情況,及時向生產救災指揮部報告工作進展情況;(3)及時收集、評估災情,向上級有關部門彙報災情和救災工作情況;(4)協調救災過程中的各方關係;(5)完成生產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它工作。

處置特大自然災害,區生產救災指揮部加強辦公室力量,補充區發展改革委、區水利局、區衛生局、區財政局、區農委、區交通局、區審計局、區商務局、區糧食局爲辦公室成員單位,與區局聯合辦公。同時,將指揮部部分成員單位分爲8個工作組分頭開展工作,以增強應急聯動能力。

(1)安置及生活救濟組:區局牽頭,區直機關工委、區商務局、屯溪公安分局、區財政局、區交通局、區糧食局爲成員單位。負責組織制定轉移安置受災羣衆的生活救濟方案,下撥救災款物,幫助災區安排受災羣衆的吃、穿、住等基本生活,指導災區社會治安工作,辦理接收、分配救災捐贈工作,保障救災物資運輸及救災工作車輛優先通行。

(2)查災核災組:區局牽頭,區農委、區財政局、區水利局、區教育局、區糧食局、區統計局爲成員單位。負責災情的查覈,統計報表的編制和上報工作。

(3)衛生防疫組:區衛生局牽頭,區財政局、區商務局、區局、區工商局爲成員單位。負責組織醫療衛生人員,赴災區指導衛生防疫工作,指導災區做好傷病羣衆的救治,做好食品、藥品、飲用水和居住環境的衛生安全,確保災區不發生大的疫病流行。

(4)生產自救組:區農委牽頭,區財政局、區商務局、區經委、區水利局、區林業局、屯溪地稅分局爲成員單位。負責組織災區農作物的補種搶種和動物疫病防治工作,組織羣衆開展生產自救。

(5)災後恢復重建組:區發展改革委牽頭,區局、區財政局、區水利局、區交通局、區教育局、區衛生局爲成員單位。負責制定災區住房和基礎設施建設方案,組織力量遷移、新建受災羣衆住房,恢復或新建水利工程設施以及道路、學校、醫院等公共設施。

(6)巡視組:區監察局牽頭,區直機關工委、區局、區財政局、區審計局、區商務局、屯溪工商分局、區物價局爲成員單位。負責檢查督促各項救災措施落實,審計救災專項資金和救災捐贈款物發放情況,檢查監管災區羣衆生產生活必需的食品、藥品和建材的質量、價格,監管災後商品供應市場秩序,打擊違法經營行爲,查處救災工作中發生的違法違規行爲及人員。

(7)宣傳組:區委宣傳部牽頭,區政府辦公室等爲成員單位。負責生產救災宣傳工作。

(8)對外聯絡接待組:由區委辦公室、區政府辦公室組成。負責協調對外聯絡工作,市級以上領導來我區檢查指導抗災救災的接待安排工作,承辦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

3.2.2 專家組

區生產救災指揮部設立專家組,由區局負責人和區、水利、農業、糧食、統計等部門相關科室負責人及有關專家組成。主要職責:

(1)監測、查覈、評估災情;

(2)分析、研判災害趨勢;

(3)對救災應急工作提出建議、意見。

4. 應急準備

4.1 資金準備

(1)區級財政部門每年將自然災害救濟事業費列入財政預算,並根據財力增長、物價上漲、農民生活水平實際狀況逐步提高受災羣衆的救助標準。

(2)救災預算資金不足時,區級財政安排的預備費要重點用於受災羣衆的生活救助。

(3)必要時申請省、市救災資金支持。

4.2 物資準備

(1)區局做好本區的救災物資儲備規劃,在每年汛期和入冬前會同區有關部門採購和儲備必需的救災物資。

(2)各鎮人府、各街道辦事處在災前應與有資質的供應商預先簽訂供貨協議,保證受災時羣衆的食品和必需的生活用品能夠及時供應。

4.3 通信和信息準備

(1)加強全區災害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和管理,確保我區與省、市部門的救災通訊網絡運行正常,以及區與市救災部門的微機通訊通暢。

(2)逐步建立區、水利、城建、農業等部門間的災害信息共享平臺,加強信息交流,完善信息共享機制。

4.4 救災裝備準備

區有關部門應配備救災管理工作必需的設備和裝備。

4.5 人力資源準備

(1)加強災害管理人員隊伍建設,提高其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

(2)建立健全專家隊伍,重點開展災情會商、赴災區的現場評估及災害管理的業務諮詢工作。

(3)建立健全與軍隊、公安、武警、消防、衛生等專業救援隊伍的聯動機制。

(4)培育、發展非政府組織和志願者隊伍,並充分發揮其作用。

4.6 社會動員準備

(1)完善部門救災捐贈工作應急方案,規範救災捐贈的組織發動、款物接收和分配以及社會公示、表彰等各個環節的工作。

(2)加強各級經常性社會捐助接收站、點的建設和管理。

(3)充分發揮各級慈善協會、紅十字會的作用,協助接收各界捐贈的救災款物。

(4)建立救災捐助表彰制度,創造良好的救災捐助社會氛圍。

4.7 應急避難場所準備

各鎮、各街道救災應急預案應對轄區內可能因自然災害需轉移安置的人口數量進行預測,並對安置場所作出規劃,可以採取投親靠友、騰住公房等方式,安置人口較多時可以搭建臨時簡易棚,困難較大時可以向市、區部門申請撥給救災帳篷。全區遭受重大、特別重大災害時,區視情向省、市申請調用救災帳篷。

4.8 救災技術準備

(1)各級政府應給救災應急部門配備救災必需的車輛、船隻、移動電話、計算機軟硬件、攝像機和gps等設備和裝備

(2)保證通信暢通,汛期期間,局相關負責人,救災辦工作人員手機保證24小時開機,因救災工作需要個人通信費增加者,應適當給予補助。

4.9 宣傳、培訓和演習

(1)區級政府救災部門要利用媒體或通過其他方式宣傳災害知識,宣傳應急法規和預防、避險、避災、自救、互救的常識,增強人民羣衆的防災減災意識。

(2)區救災部門每年應爭取參加一次上級救災部門組織的救災工作人員業務培訓。

(3)各鎮、各街道平時應加強救災應急訓練和救災救護訓練,應對大災大難突降時,應急隊伍能夠訊即趕赴災區,第一時間到達現場,保護人民羣衆生活安寧。

5. 預警預報與信息管理

5.1 災害監測和信息傳遞

(1)根據有關部門提供的災害預警預報信息,結合預警地區的自然條件、人口和社會經濟背景數據庫,進行分析評估,及時對可能受到自然災害威脅的相關地區和人口數量做出災情預警。

(2)根據災情預警,自然災害可能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大量人員需要緊急轉移安置或生活救助,應做好應急準備或採取應急措施。

5.2 預警預防和信息傳遞

全區抗災救災綜合協調辦公室及時彙總各類災害預警預報信息,向成員單位和有關地方通報信息。

5.3 災情信息管理

5.3.1 災情信息報告內容:包括災害發生的時間、地點、背景,災害造成的損失(包括人員受災情況、人員傷亡數量、農作物受災情況、房屋倒塌、損壞情況及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已採取的救災措施和災區的需求。

5.3.2 災情信息報告時間

(1)災情初報。鎮、街道辦對於本行政區域內突發的自然災害,凡造成人員傷亡和較大財產損失的,應在第一時間瞭解掌握災情,及時向區局報告初步情況,最遲不得晚於災害發生後2小時。

(2)災情續報。在重大自然災害災情穩定之前,鎮、街道級辦均須執行24小時零報告制度。鄉級部門每天9時之前將截止到前一天24時的災情向區級局上報,區局每天10時之前向市部門上報。

(3)災情覈報。鎮、街道辦在災情穩定後,應在2個工作日內核定災情,向區局部門報告。

5.3.3災情覈定

(1)部門會商覈定。部門協調農業、財政、水利、教育、糧食、統計等部門進行綜合分析、會商,覈定災情。

(2)、農業、水利、糧食、統計等有關部門組織專家評估小組,通過全面調查、抽樣調查、典型調查和專項調查等形式對災情進行專家評估,覈實災情。

6. 預警響應

6.1 預警響應啓動

自然災害預警預報。根據災害類別不同,按照相關預案的規定進行:洪澇、乾旱災害見《屯溪區防洪應急預案》,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見《屯溪區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森林火災見《屯溪區預防森林火災應急預案》、《屯溪區撲救森林火災應急預案》。

6.2 預警響應程序

(1)區生產救災指揮部在接到災情報告後第一時間向區長提出啓動ⅰ級響應的建議,由區長決定啓動ⅰ級響應。

(2)區局在接到災情報告後第一時間向區生產救災指揮部提出啓動ⅱ級響應的建議,由總指揮決定啓動ⅱ級響應。

(3)區局接到災情報告後在第一時間向指揮部提出建議,由副指揮長決定啓動ⅲ級響應。

6.3 預警響應措施

按照“政府牽頭、社會參與,以自救爲主,救濟爲輔、互助爲補充”的救災工作原則,實施救災工作的基本措施:

1.分工負責,部門協助。特別嚴重、嚴重及較重自然災害的救助以區政府爲主,實行各級政府及單位行政首長負責制,並根據職責分工,團結協助,共同做好救災工作。

2.快速反應,果斷處置。一旦發生特別嚴重及嚴重自然災害,各鎮(街道)、區各部門應迅速反應,果斷處置,盡最大努力,減少災害損失,儘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快速解決人民羣衆的衣、食、住、醫等問題。

3.規範程序,提高效能。本着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急事急辦的原則,努力提高救災工作效能。同時,積極完善相關制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要求實施救助。

7. 應急響應

7.1 基本要求

明確“條塊結合、以塊爲主”的響應原則,災害發生後各級人府同時啓動相關層級和相關部門應急救助預案;確定災情報告、響應等級和責任主體、啓動和結束響應程序、響應措施等內容。

7.2 響應等級

依據自然災害的性質、危害程度、波及範圍和災害救助的實際需要,自然災害救助劃分爲特別嚴重災害(ⅰ級)、嚴重災害(ⅱ級)、較重災害(ⅲ級)三個等級。

7.3 響應啓動和終止程序

7.3.1 ⅰ級響應

啓動條件

全區範圍一次災害過程造成下列情形之一的,視爲特別重大自然災害,區啓動ⅰ級響應。

(1)因災死亡10人以上;

(2)因災緊急轉移安置15000人以上;

(3)因災飲水困難人口10000人以上;

(4)因災倒塌房屋200間以上。

啓動程序

區生產救災指揮部在接到災情報告後第一時間向區長提出啓動ⅰ級響應的建議,由區長決定啓動ⅰ級響應。

響應終止

災情和救災工作穩定後,由區生產救災指揮部提出建議,區長決定終止ⅰ級響應。

7.3.2 ⅱ級響應

啓動條件

全區範圍一次災害過程造成下列情形之一的,視爲重大自然災害,區啓動ⅱ級響應。

(1)因災死亡5人以上,10人以下;

(2)因災緊急轉移安置10000人以上,15000人以下;

(3)因災飲水困難人口5000人以上,10000人以下;

(4)因災倒塌房屋100間以上,200間以下。

啓動程序

區局在接到災情報告後第一時間向區生產救災指揮部提出啓動ⅱ級響應的建議,由區生產救災指揮部總指揮決定啓動ⅱ級響應。

響應終止

災情和救災工作穩定後,由區局提出建議,區生產救災指揮部總指揮決定終止ⅱ級響應。

7.3.3 ⅲ級響應

啓動條件

全區範圍一次災害過程造成下列情形之一的,視爲較大自然災害,區啓動ⅲ級響應。

(1)因災死亡1人以上(或發生5級以上破壞性地震死亡1人以上),5人以下;

(2)因災緊急轉移安置5000人以上,10000人以下;

(3)因災飲水困難人口3000人以上,5000人以下;

(4)因災倒塌房屋50間以上,100間以下。

啓動程序

區局接到災情報告後在第一時間向指揮部提出建議,由副指揮長決定啓動ⅲ級響應。

響應終止

災情和救災工作穩定後,由區局提出建議,副指揮長決定終止ⅲ級響應。

7.4 響應措施

7.4.1 應急響應

啓動ⅰ級響應後,主要採取以下措施:

(1)區政府向市委、市政府報告情況。

(2)區領導赴災區察看、指導。

(3)區生產救災指揮部迅速組織開展生產救災工作,及時落實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區政府關於救災應急方面的指示。

(4)區生產救災指揮部辦公室成員單位聯合辦公,及時收集、評估、彙總各地災情信息和救災工作動態,每日10時前向區領導、區有關部門和區局報送綜合情況。

(5)安置及生活救濟組組織人員赴災區指導受災羣衆轉移安置,緊急申請、協調、調撥救災款物,幫助解決人畜飲用水困難,組織開展救災捐贈,加強對轉移安置災民的管理。

(6)查災核災組立即組織人員赴災區覈查災情,慰問受災羣衆,指導地方開展救災工作,向辦公室提供災區災情和救災工作情況。

(7)衛生防疫組組織醫療衛生防疫人員,赴災區指導衛生防疫工作,保證災區傷病羣衆及時得到醫治,保證食品、藥品、飲用水和居住環境的衛生安全,保證災區不發生大的疫情,並按相關規定開展救災防病工作。

(8)生產自救組組織農業技術人員,赴災區指導開展生產自救,改種補種農作物,發展畜、禽、漁等副業,組織引導勞務輸出等;組織有關部門指導幫助企業檢修廠房、設備,儘快恢復生產。

(9)災後恢復重建組及早對受災羣衆倒房重建和水利、交通、學校、衛生等毀壞設施修復重建項目進行調查、評估、申報、立項,爭取災後儘快實施。

(10)巡視組組織人員赴災區巡視指導,及時發現、處置、研究解決生產救災工作中的各種問題,重大問題向指揮部報告研究解決。

(11)宣傳組會同生產救災指揮部辦公室,向社會通報災情和救災信息,加強新聞輿論管理。

(12)對外聯絡接待組做好市級以上領導來我區檢查抗災救災以及境外組織和人員來我區援助抗災救災、新聞採訪的接待安排工作,制定接待方案,向有關領導報告並落實接待。

(13)申請省、市支持。

啓動ⅱ級響應後,主要採取以下措施:

(1)召開指揮部會議,聽取救災工作情況彙報,研究決定救災應急工作重大事項,部署救災工作任務。

(2)2小時內,指揮部領導帶隊赴災區查覈災情,慰問受災羣衆,指導地方開展救災工作。

(3)區局向市局報告,請求市局派出工作組指導救災工作。

(4)根據災情需求或區領導指示,區局會同財政局下撥救災應急款物。

(5)區生產救災指揮部辦公室動態掌握災情發展變化情況和救災工作情況,及時向區領導、區有關部門和市局報送信息。

(6)督促各鎮人府、各街道辦事處管理好轉移安置的災民和落實好救災應急的各項措施。及時動員和組織災區羣衆轉移到安全處所,搶救傷病員,安撫遇難者家屬,處理善後事宜;救濟受災羣衆和安頓無家可歸者,幫助解決人畜飲用水困難,確保受災羣衆有食、有衣、有住、有病能醫,防止疫病流行;加強災民安置點治安管理,保護國家和羣衆的財產,維護災區穩定;儘快恢復災區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開展生產自救和重建家園工作。

(7)根據情況,申請省、市支持。

啓動ⅲ級響應後,主要採取以下措施:

(1)區局接到災情信息後,第一時間向區政府、市局報告,向有關部門通報;及時向受災地區派工作組,查覈災情、慰問災民、指導工作。

(2)根據需要,向重災地區調撥救災物資。

(3)堅持24小時值班和災情零報告制度,保持災情和救災工作信息暢通。

(4)會商區級財政部門下撥部分應急救災資金,支持地方安排災民基本生活。

(5)督促各鎮人府、各街道辦事處管理好轉移安置的災民和落實好救災應急的各項措施。

7.4.2 新聞報道

報道原則

堅持實事求是、及時準確、把握適度、內外有別的原則,以正面宣傳爲主,高度重視,精心組織,爲抗災救災工作的開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新聞發佈

區政府新聞辦適時召開新聞發佈會,發佈災情和救災信息。

內容審覈

區政府新聞辦發佈的救災新聞,內容涉及人員傷亡、房屋倒塌、農作物受災面積等自然災害損失情況的,由區局負責審覈;涉及水情、汛情和旱情的,由區水利局負責審覈;涉及疫情和衛生防疫情況的,由區衛生局負責審覈;涉及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由區城建辦負責審覈,涉及其它方面內容的,根據部門職責分工,由相關部門負責審覈。

新聞媒體報道災情和救災信息,按黨委、政府新聞宣傳管理渠道歸口管理。

8. 災後救助與恢復重建

8.1 災後救助

8.1.1 災後生活救助

受自然災害影響,冬令、春荒期間部分受災羣衆出現口糧短缺等生活困難時,各鎮人府應在全面覈查災情的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受災羣衆生活安排方案,並組織實施。

8.1.2 災情調查及報告

各鎮人府每年按規定調查、報告因災造成的冬令、春荒期間受災羣衆生活困難情況,區級部門逐級審覈、上報。

8.1.3 救助方案制定

各鎮人府制定本行政區域的冬令、春荒救助工作方案,及時上報。災情嚴重,本級政府救災確有困難時,應及時申請上級的自然災害救濟補助經費,專項用於幫助解決冬令、春荒期間受災羣衆吃飯、穿衣、蓋被等基本生活困難,主要是解決口糧。

8.1.4 救助方案實施

區級人府負責具體實施本轄區的救助工作,並請求市政府給予必要的協調和支持。災民救助全面實行《災民救助卡》管理制度,對確認需政府救濟的災民,由區級部門統一發放《災民救助卡》,災民憑卡領取救濟糧,救災金將通過一卡制發放到災民手中。在救助方案實施過程中,應區別情況,統籌安排,確保重點。對有自救能力的,開展互助互濟,通過發展生產和組織勞務輸出等措施,增強自救和抗災能力。對缺糧又缺錢的貧困受災羣衆,及時給予政府救濟。通過開展社會捐贈、對口支援、緊急採購等方式解決災民的過冬衣被。

8.2 恢復重建

8.2.1 工作原則

羣衆因災倒房恢復重建工作由區生產救災指揮部辦公室統籌指導。倒房重建採取自建、援建和幫建相結合的方式,以受災戶自建爲主。建房資金通過政府救濟、以工代賑、政策優惠、社會互助、鄰里幫工幫料、自行借貸等多種途徑籌集。住房規劃、設計和建設,堅持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安全適用。

8.2.2 方案制定

災情穩定後,區人府立即組織災情覈定,建立因災倒房臺帳,爲組織實施重建工作準備基礎數據。區政府根據全區災情和各地實際,制定受災羣衆倒房恢復重建的目標、政策和工作方案,向市級申請並安排建房補助資金,幫助災區受災羣衆恢復重建因災倒房。各鎮人府負責制定本轄區羣衆因災倒房重建方案。

8.2.3 組織實施

各鎮人府負責羣衆因災倒房恢復重建工作的組織實施,採取一切可行措施,確保因災倒房羣衆有安全的過冬場所。

8.2.4 因災毀壞基礎設施的修復

區發改委綜合協調因災毀壞基礎設施的修復工作,區教育、衛生、水利、交通等部門組織協調災區中國小學校、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站以及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的修復、重建工作。

8.2.5 市場監管和質量監管

屯溪工商分局、市質監局直屬分局、區物價局等部門做好災後重建中的建材生產、供應和建築質量的監管工作,確保災後重建工作順利進行。

9. 附則

9.1 名詞術語解釋

(1)自然災害:指給人類生存帶來危害或損害人類生活環境的自然現象,包括洪澇、乾旱、冰雹、雪等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森林火災和重大生物災害等。本預案未加限定所稱的“災害”,均指自然災害。

(2)災情:指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情況,包括人員傷亡、社會財產損失、農作物損失等。

(3)冬令期間:指當年12月份到次年2月份的3個月時間。

(4)春荒期間:指3月份到5月份的3個月時間。

(5)荒情:因災造成受災羣衆在冬令、春荒等時段的基本生活困難情況,主要是口糧和過冬衣被。

(6)本預案中數字,稱“以上”的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

9.2 獎勵和法律責任

對救災工作做出突出貢獻的勞動模範、先進集體和個人,由區政府表彰和獎勵;對救災工作中表現突出而英勇獻身的人員,按有關規定報批烈士;對救災工作中玩忽職守造成損失的,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追究當事人責任。

9.3 預案的管理與更新

區生產救災指揮部辦公室負責管理本預案,收集預案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組織專家評審論證,適時提出修訂和更新意見,報區政府審定後及時組織修訂和更新。

9.4 制定與解釋部門

本預案由區局會同區政府辦公室負責解釋。聯繫電話:2322716。

9.5 預案的生效時間

本預案自公佈之日起生效。原《關於印發黃山市屯溪區自然災害應急預案的通知》(屯政辦〔20xx〕56號)同時廢止。

10. 附錄

10.1 與本預案相關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

《屯溪區防洪應急預案》,《屯溪區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屯溪區預防森林火災應急預案》,《屯溪區撲救森林火災應急預案》。

10.2 預案目錄

1. 總則

1.1 制定目的

1.2 制定依據

1.3 工作原則

1.4 適用範圍

2. 啓動條件

3. 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任務

3.1 組織機構及職責

3.2 組織體系結構及運作機制

4. 應急準備

4.1 資金準備

4.2 物資準備

4.3 通信和信息準備

4.4 救災裝備準備

4.5 人力資源準備

4.6 社會動員準備

4.7 應急避難場所準備

4.8 救災技術準備

4.9 宣傳、培訓和演練

5. 預警預防與信息管理

5.1 災害監測與報告

5.2 預警預防和信息傳遞

5.3 災情信息管理

6. 預警響應

6.1 預警響應啓動

6.2 預警響應程序

6.3 預警響應措施

7. 應急響應

7.1 基本要求

7.2 響應等級

7.3 響應啓動和終止程序

7.4 響應措施

8. 災後救助與恢復重建

8.1 災後救助

8.2 恢復重建

9. 附 則

9.1 名詞術語解釋

9.2 獎懲和法律責任

9.3 預案管理與更新

9.4 制定與解釋部門

9.5 預案的實施或生效實效

10. 附錄

10.1 與本預案相關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

10.2 預案目錄

10.3 各種規範文本

10.4 相關機構和人員聯繫方式

*10.3 各種規範文本

包括預案啓動審批、應急期間信息通報、新聞發佈等文本格式。

*10.4 相關機構和人員聯繫方式

詳細列出預案參與部門(單位)及聯繫人名單和通聯方式,並及時更新。

自然災害應急預案6

一、總則

(一)編制目的。

建立健全我區應對突發重大自然災害救助體系和運行機制,規範應急救助行爲,提高應急救助能力,最大程度地減少人民羣衆生命和財產損失,確保受災人員基本生活,維護災區社會穩定。

(二)編制依據。

本預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自然災害救助條例》、《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x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自然災害應急避險中人員強制轉移的決定》、《x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x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等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

(三)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我區行政區域內發生自然災害的區級應急救助工作。

當xx區發生重特大自然災害並對我區行政區域內造成重大影響時,按照本預案開展區內應急救助工作。

發生其他類型突發事件心得體會,根據需要可參照本預案開展應急救助工作。

(四)工作原則。

堅持以人爲本,確保受災人員基本生活;堅持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爲主;(一)區減災委員會。

1.x市下城區減災委員會(以下簡稱區減災委)爲區自然災害救助應急綜合協調機構,區減災委主任由分管副區長擔任,副主任由區xxxx辦公室分管副主任、區應急管理局局長擔任。負責統一領導、指揮、協調全區自然災害的應急救助工作;協調有關部門聽取受災街道的災情、自然災害救助情況彙報,組織會商,分析、評估災區形勢,研究提出對策和措施;協調有關部門落實對災區的支持措施;組織有關部門組成聯合工作組,赴災區指導開展自然災害救助工作;研究決定其他有關重大事項。

2.區減災委成員單位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自然災害救助相關工作。

區應急管理局:接收、報告突發事件信息;檢查、指導應急預案工作落實;協助區減災委協調自然災害救助應急處置工作。負責防災減災專家的組織聯絡與協調工作;擬定我區地震應急預案,組織抗震救災行動,做好地震災害情報收集與評估,指導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組織開展公衆防震減災的科普知識宣傳和應急演練,提高公衆抗震減災的意識和能力;牽頭制(修)訂區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並組織演練和實施;組織、協調全區救災工作;負責申請、分配和管理全區救災款物並監督檢查使用情況;指導全區避災安置場所和救災物資儲備庫的建設與管理;會同有關部門組織覈查、報送、發佈災情;指導災區轉移安置災民,開展受災羣衆基本生活救助;指導社會力量參與救災;指導災區實施因災倒損房屋的恢復重建;組織指導災後設施的修復工作;承擔區減災委員會辦公室的日常工作;負責災區生產安全事故應急管理;組織協調自然災害引發的工礦商貿領域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指導森林火災監測和撲救。承擔區減災委員會辦公室的日常工作。

區人武部:在區內出現重大災情時,根據需要,協調有關部隊、組織民兵預備役人員以及所需裝備、器材參加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維護災區社會穩定,協助轉移危險地區的羣衆。

區委宣傳部:負責組織協調新聞媒體及新媒體平臺,適時報道自然災害預警及救助信息,及時向社會通報救災工作動態。

區發改經信局:及時瞭解災情,並及時向省、x市發展改革委報告,爭取省、x市對我區災區基礎設施恢復重建專項資金補助;指導全區災後基礎設施恢復重建工作;負責組織協調救援裝備、醫用防護和消殺用品、應急救援藥品和醫療器械等生產供應;組織協調應急處置中的通信保障;負責協調保險監管部門督促保險公司進行災前的防災御險及災後的理賠工作;加強災區市場價格應急監測,及時貫徹落實價格干預措施,開展價格監督檢查,嚴厲打擊各類價格違法行爲。

區商務局:負責組織和協調商貿企業參加搶險救災工作;組織協調救災食品、飲用水等生活必需品的應急供應工作;協調安排災區糧油應急供應。

區教育局:指導受災地區做好受災學校師生轉移工作;指導受災地區恢復正常教育教學秩序,做好災後學校重建相關工作。

區科技局:針對防災減災的技術難題組織科技攻關,及時將既有相關科研成果投入應用;負責組織減災救災科技交流和科普宣傳工作,協調各類學會的減災救災技術研究工作。

區公安分局:參與災區緊急救援工作,協助組織災區羣衆緊急轉移;負責維護災區社會治安秩序,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確保災區重點目標安全和社會穩定;負責組織特警實施防災救災相關工作。

區財政局:負責保障防災減災救災資金,對經費使用情況進行監督管理。

區民政局:組織、指導開展救災捐贈工作;指導區慈善總會開展慈善捐贈款物的接收,參與災害救助工作。

區住建局(區人防辦):指導受災地區制定災後恢復重建規劃以及災後房屋和市政基礎設施的修復、重建等工作;指導全區避災安置場所的房屋質量安全檢查和鑑定工作;根據區xxxx的號令發佈防災警報,利用人防指揮通信設施、應急疏散場所爲xxxx組織搶險救災提供必要的保障,協調人防專業隊、民防應急救援隊伍和民防志願者服務隊參加搶險救災。

區衛健局:負責搶救傷病員;開展疾病監測,對災區可能發生的傳染病進行預警;實施疾病控制和衛生監督等應急措施,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發生和蔓延,加強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必要時組織心理衛生專家對災區羣衆進行心理援助;負責對醫用防護和消殺用品、應急救援藥品、醫療器械的使用管理。

區xxxxxx:負責對災情統計工作的業務指導,協助做好災情統計數據的分析評估。

區市場xxxxxx:協調相關部門對災區進行食品xxxxxxxx;對藥品、醫療器械的生產、流通、使用質量情況進行監管。負責指導和協調動物疫病防治應急處置工作。

區城市管理局:負責組織市政、環衛、河道等部門的防汛防颱抗雪的應急處置工作;協助維護市場經營與管理秩序。

區消防救援大隊:派出救援隊至災區進行人員搜救等搶險救災工作;加強消防安全工作,防止災區火災的發生及蔓延。

區紅十字會:負責協助區xxxx開展人道主義救援行動;根據自然災害災情及有關響應程序,依法組織和指導全區各級基層紅十字組織開展災害救援工作,及時向災區羣衆和受難者提供急需的人道救助;依法開展應急救護知識普及和技術培訓工作,提高災區羣衆自救互救能力,參與災後重建工作。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下城分局:負責協調上級部門指導減災救災測繪與地理信息服務保障工作;會同上級部門組織地質災害監測預報預警,指導突發重大地質災害應急調查和應急處置工作。

市生態環境局下城分局:負責協調x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對災區的環境污染情況進行監測、分析並提出污染控制建議。

市交警支隊下城大隊:負責做好交通疏導、管制等交通秩序維護工作,確保減災救災工作期間人員轉移和物資輸送道路暢通。

各街道辦事處:成立相應的救災工作應急組織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應急救助工作,並根據上級安排和應急救助工作需要,組織協助處置相關工作。

由區xxxx統一組織開展的抗災救災,按有關規定執行。

(二)區減災委辦公室。

區減災委下設辦公室,爲區減災委日常辦事機構,辦公室設在區應急管理局。承擔區減災委日常具體工作,負責與相關部門、街道的溝通聯絡,組織開展災情會商評估、災情發佈、災害救助等工作,協調落實相關支持措施。經區減災委同意,必要時協調其他部門和單位參加救災工作;完成省、x市減災委賦予的其他工作任務。

三、災害預警響應及措施

區應急管理、城管、規劃資源等部門應及時接收市減災辦和相關上級部門通報的信息,及時向區減災委成員單位通報自然災害預警預報信息,規劃資源部門根據需要及時提供地理信息數據和服務。區減災委辦公室根據自然災害預警預報信息,結合可能受影響地區的自然條件、人口和社會經濟狀況,對可能出現的災情進行預評估,當可能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影響基本生活、需要提前採取應對措施時,啓動預警響應,視情采取以下一項或多項措施:

(一)向可能受影響的街道通報預警信息,提出災害救助工作要求。

(二)加強應急值守,密切跟蹤災害風險變化和發展趨勢,對災害可能造成的損失進行動態評估,及時調整相關措施。

(三)開放應急避災、疏散場所,疏散、轉移易受自然災害危害的人員和財產;情況緊急時,實行有組織的避險轉移;對經勸導仍拒絕轉移的人員,當地街道辦事處可對其實施強制轉移;轉移指令解除前,被轉移人員不得擅自返回危險區域。

(四)通知有關街道和部門做好救災物資準備和物資調運準備,緊急情況下提前調撥。

(五)派出預警響應工作組,實地瞭解災害風險,檢查指導各項救災準備工作。

(六)向區xxxx、區減災委負責人、區減災委成員單位報告或通報預警響應啓動情況。

(七)向社會發布預警響應啓動情況。

災害風險解除或演變爲災害後,區減災辦終止預警響應。

四、信息報告和發佈

各街道要按照相關要求,做好災情信息收集、彙總、分析、上報和部門間共享工作。

(一)信息報告。

1.對突發性自然災害,街道應在災害發生後xx分鐘內將本行政區域災情向區應急管理報告;區應急管理局應在災害發生後xx分鐘內將本行政區域災情和救災工作情況向區xxxx和x市應急管理局報告;對造成本區行政區域內xx人以上死亡(含失蹤)或房屋大量倒塌、農田大面積受災等嚴重損失的突發性自然災害,區應急管理局應在災害發生後立即上報區人民xxxx、x市應急管理局、省應急管理廳和應急管理部。

區委、區xxxx對信息報送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2.特別重大、重大自然災害災情穩定前,區應急管理局、街道執行災情xx小時零報告制度;區應急管理局每天x時之前將截止到前一天xx時的災情向市應急管理局上報。特別重大、重大災情應隨時報告。

災情穩定後,街道應在x個工作日內核定災情,向區應急管理局報告。區應急管理局接到街道報告後,應在x個工作日內核定災情,向x市應急管理局報告,並將全區彙總數據向區xxxx報告。

3.對乾旱災害,街道應在旱情初顯、羣衆生產和生活受到一定影響時,向區應急管理局初報災情;在旱情發展過程中,至少每xx日續報一次災情,直至災情解除;災情解除後及時覈報。

4.加強臺賬管理,建立因災死亡失蹤人口、因災倒塌損壞住房和受災人員冬春生活xxxx救助人口一覽表。街道在災情覈定後,要建立因災死亡失蹤人口、倒塌房屋、受災農田面積和需xxxx救助人口的花名冊,爲恢復重建和開展生活救助提供可靠依據。

5.區xxxx要建立健全災情會商制度,區減災委或區應急管理局要定期或不定期組織相關部門召開災情會商會,全面客觀評估、覈定災情數據。

(二)信息發佈。

信息發佈堅持實事求是、及時準確、公開透明的原則。信息發佈形式包括授權發佈、組織報道、接受記者採訪、舉行新聞發佈會等。要主動通過重點新聞網站或xxxx網站、政務微博、政務微信、政務客戶端等發佈信息。

災情穩定前,區減災委或區應急管理局應當在區xxxx的統一指揮下,應當及時向社會滾動發佈自然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以及自然災害救助工作動態、成效、下一步安排等情況;災情穩定後,應當及時評估、覈定災情損失,並按有關規定向社會發布。

災情覈定和發佈工作,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五、應急響應

根據自然災害的危害程度等因素,區級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響應分爲Ⅰ、Ⅱ、Ⅲ、Ⅳ四級。

(一)Ⅰ級響應。

1.響應條件。

在本區行政區域內一次自然災害過程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啓動Ⅰ級響應:

(1)死亡xx人以上;

(2)緊急轉移安置或需緊急生活救助x萬人以上;

(3)倒塌和嚴重損壞房屋xxxx間以上,或xxx戶以上。

2.響應程序。

災害發生後,區減災委辦公室經分析評估,認定災情達到啓動標準,向區減災委提出啓動Ⅰ級響應的建議;區減災委決定啓動Ⅰ級響應。

3.響應措施。

區減災委主任統一組織、領導、協調區級層面自然災害救助工作,指導支持受災街道自然災害救助工作。區減災委各成員單位根據相關預案啓動Ⅰ級響應措施,進入緊急應對狀態,實行xx小時值班,全力以赴開展災害救助工作。區減災委及其成員單位視情采取以下措施:

(1)召xxxx減災委會商會,區減災委各成員單位及有關受災街道參加,對指導支持災區減災救災重大事項作出決定。

(2)區減災委負責人率有關部門赴災區指導自然災害救助工作,或派出工作組赴災區指導自然災害救助工作。

(3)區減災委辦公室及時掌握災情和救災工作動態信息,組織災情會商,按照有關規定統一發布災情,及時發佈災區需求。區減災委有關成員單位做好災情、災區需求及救災工作動態等信息共享,每日向區減災委辦公室通報有關情況。

(4)根據受災街道和有關部門對災情的核定情況,區財政局、區應急管理局及時下撥自然災害生活補助資金,並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向省、市相關部門報告災情,請求省市支援。區應急管理局緊急向區商務局下達應急指令,調撥、應急採購生活救助物資,指導、監督基層救災應急措施落實和救災款物發放;交通運輸部門協調指導開展救災物資、人員運輸工作。

(5)區公安分局、消防救援大隊、交警下城大加強災區社會治安、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應急管理,協助組織災區羣衆緊急轉移。駐杭部隊、武警、民兵、預備役部隊根據上級指令和區xxxx的請求,積極投入救災工作;必要時協助區xxxx運送、接卸、發放救災物資。駐杭部隊、武警參加地方救災行動,具體按照軍地聯動機制施行。

(6)區發改經信局、區商務局等部門保障市場供應需求和價格穩定。區衛健局組織協調救援裝備、醫用防護和消殺用品、藥品和醫療器械等生產供應工作,及時組織醫療衛生隊伍赴災區協助開展醫療救治、衛生防病和心理援助等工作。區住建局指導災後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的安全應急評估等工作。區城管局指導災區水利工程險情處置及修復、河道水源應急調度工作。規劃資源下城分局協助上級部門準備災區地理信息數據,組織開展災區現場影像獲取等應急測繪工作,開展災情監測和空間分析,提供應急測繪保障服務。區科技局提供科技方面的綜合諮詢建議,協調適用於災區救援的科技成果支持救災工作。

(7)區委宣傳部組織做好新聞宣傳等相關工作。

(8)區民政局向社會發布接受救災捐贈的公告,組織開展跨區、縣(市)或者全區性救災捐贈活動,指導社會組織、志願者等社會力量參與災害救助工作。具有募捐資格的社會組織依法開展救災募捐活動,參與救災工作。

(9)災情穩定後,根據區xxxx關於災害評估工作的有關部署,區應急管理局、受災街道、區xxxx有關部門組織開展災害損失綜合評估工作。區減災委辦公室按有關規定統一發布自然災害損失情況。

(10)區減災委其他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做好有關工作。

(二)Ⅱ級響應。

1.響應條件

在本區行政區域內,一次自然災害過程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啓動Ⅱ級響應:

(2)死亡x人以上、xx人以下;

(2)緊急轉移安置或需緊急生活救助x萬人以上、x萬人以下;

(3)倒塌和嚴重損壞房屋xxx間以上、xxxx間以下;或xxx戶以上、xxx戶以下。

2.響應程序

災害發生後,區減災委辦公室經分析評估,認定災情達到啓動標準,向區減災委提出啓動Ⅱ級響應的建議;區減災委副主任決定啓動Ⅱ級響應,並向區減災委主任報告。

3.響應措施

區減災委副主任組織協調區級層面自然災害救助工作,指導支持受災街道自然災害救助工作。區減災委有關成員單位進入緊急應對狀態,實行xx小時值班,全力以赴開展災害救助工作。區減災委及其成員單位視情采取以下措施:

(1)區減災委副主任主持召開會商會,區減災委成員單位、有關受災街道參加,分析災區形勢,思想彙報範文研究落實對災區的救災支持措施。

(2)派出由區減災委副主任或區應急管理局負責人帶隊、有關部門參加的工作組赴災區慰問受災羣衆,覈查災情,指導地方開展救災工作。

(3)區減災委辦公室及時掌握災情和救災工作動態信息,組織災情會商,按照有關規定統一發布災情,及時發佈災區需求。區減災委有關成員單位做好災情、災區需求及救災工作動態等信息共享,每日向區減災委辦公室通報有關情況。

(4)根據受災街道辦事處申請和有關部門對災情的核定情況,區財政局、區應急管理局及時下撥區級自然災害生活補助資金,並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向市相關部門報告災情,請求市支援。區應急管理局緊急向區商務局下達應急指令,調撥、應急採購生活救助物資,指導、監督基層救災應急措施落實和救災款物發放;交通運輸部門協調指導開展救災物資、人員運輸工作。

(5)區公安分局、消防救援大隊、交警下城大加強災區社會治安、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應急管理,協助組織災區羣衆緊急轉移。駐臨部隊、武警、民兵、預備役部隊根據上級指令和區xxxx的請求,積極投入救災工作;必要時協助區xxxx運送、接卸、發放救災物資。駐臨部隊、武警參加地方救災行動,具體按照軍地聯動機制施行。

(6)區衛健局根據需要,及時派出醫療衛生隊伍赴災區協助開展醫療救治、衛生防病和心理援助等工作。規劃資源下城分局協調上級部門,配合準備災區地理信息數據,開展災區現場影像獲取等應急測繪,開展災情監測和空間分析,提供應急測繪保障服務。

(7)區委宣傳部指導做好新聞宣傳等工作。

(8)區民政局指導社會組織、志願者等社會力量參與災害救助工作。具有募捐資格的社會組織依法開展救災募捐活動,參與救災工作。

(9)災情穩定後,受災街道組織開展災害損失綜合評估工作,及時將評估結果報送區減災委。區減災委辦公室組織覈定並按有關規定統一發布自然災害損失情況。

(10)區減災委其他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做好有關工作。

(三)Ⅲ級響應。

1.響應條件

在本區行政區域內一次自然災害過程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啓動Ⅲ級響應:

(1)死亡x人以上,x人以下;

(2)緊急轉移安置或需緊急生活救助x.x萬人以上、x萬人以下;

(3)倒塌和嚴重損壞房屋xxx間、xxx間以下;或xxx戶以上、xxx戶以下。

2.響應程序

災害發生後,區減災委辦公室經分析評估,認定災情達到啓動標準,向區減災委提出啓動Ⅲ級響應的建議;區減災委副主任決定啓動Ⅲ級響應。

3.響應措施

區減災委副主任組織協調區級層面自然災害救助工作。區應急管理局實行xx小時值班,指導災區開展災害救助工作。區減災委及其成員單位視情采取以下措施:

(1)區減災委辦公室及時組織有關部門及受災街道召開會商會,分析災區形勢,研究落實對災區的救災支持措施。

(2)派出由區應急管理局負責人帶隊、有關部門參加的聯合工作組赴災區慰問受災羣衆,覈查災情,協助指導災區開展救災工作。

(3)區減災委辦公室及時掌握並按照有關規定統一發布災情和救災工作動態信息。

(4)根據受災街道辦事處申請和有關部門對災情的核定情況,區財政局、區應急管理局及時下撥區級自然災害生活補助資金,並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向市相關部門報告災情,請求市支援。區應急管理局緊急向區商務局下達應急指令,調撥生活救助物資,指導、監督基層救災應急措施落實和救災款物發放;交通運輸部門協調指導開展救災物資、人員運輸工作。

(5)區衛健局指導災區做好醫療救治、衛生防病和心理援助工作。規劃資源下城分局協調上級部門,配合準備災區地理信息數據,開展災區現場影像獲取等應急測繪工作,開展災情監測和空間分析,提供應急測繪保障服務。

(6)區民政局指導社會組織、志願者等社會力量參與災害救助工作。

(7)災情穩定後,區減災委辦公室指導受災地區xxxx評估、覈定自然災害損失情況。

(8)區減災委其他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做好有關工作。

(四)Ⅳ級響應。

1.響應條件

在本區行政區域內一次自然災害過程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啓動Ⅳ級響應:

(1)緊急轉移安置或需緊急生活救助x.x萬人以上、x.x萬人以下;

(2)倒塌和嚴重損壞房屋xxx間以上、xxx間以下;或xx戶以上、xxx戶以下。

2.響應程序

災害發生後,區減災委辦公室經分析評估,認定災情達到啓動標準,由區減災委辦公室主任決定啓動Ⅳ級響應。

3.響應措施

區減災委辦公室組織協調區級層面自然災害救助工作,區應急管理局實行xx小時值班,指導災區開展救災工作。區減災委及其成員單位視情采取以下措施:

(1)區減災委辦公室視情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召開會商會,分析災區形勢,落實對災區的救災支持措施。

(2)區減災委辦公室派出工作組赴災區慰問受災羣衆,覈查災情,協助指導地方開展救災工作。

(3)區減災委辦公室及時掌握災情和救災工作動態信息並按照有關規定統一發布災情。

(4)根據受災街道辦事處申請和有關部門對災情的核定情況,區財政局、區應急管理局及時下撥市級自然災害生活補助資金。區應急管理局緊急向區商務局下達應急指令,調撥生活救助物資,指導、監督基層救災應急措施落實和救災款物發放。

(5)區衛健局按照相關預案做好指導災區做好醫療救治、衛生防病和心理援助等工作。規劃資源下城分局協調上級部門,配合準備災區地理信息數據,開展災區現場影像獲取等應急測繪工作,開展災情監測和空間分析,提供應急測繪保障服務。

(6)區減災委其他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做好有關工作。

(五)響應條件調整

對災害發生在敏感地區、敏感時間和救助能力相對薄弱的地區等特殊情況,或災害對受災地區經濟社會造成重大影響時,啓動區級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響應的標準可酌情調整。當區災害業務主管部門啓動專項預案等級響應時,區減災委視情啓動相應等級響應。

(六)響應終止

救災應急工作結束後,由區減災委辦公室提出建議,啓動響應的單位決定終止響應,並向區減災委主任報告。

六、災後救助與恢復重建

(一)過渡期生活救助

1.特別重大、重大災害發生後,區減災委辦公室組織有關部門、專家及受災街道評估災區過渡期生活救助需求情況。

2.區財政局、區應急管理局及時撥付過渡期生活救助資金。區應急管理局指導受災街道做好過渡期生活救助的人員覈定、資金髮放等工作。

3.區應急管理局、區財政局監督檢查災區過渡期生活救助xxxx和措施的落實,定期通報災區救助工作情況,過渡期生活救助工作結束後組織績效評估。

(二)冬春救助

自然災害發生後的當年冬季、次年春季,受災街道辦事處爲生活困難的受災人員提供基本生活救助。

1.受災街道辦事處應當在每年x月底前統計、評估本行政區域受災人員當年冬季、次年春季的基本生活救助需求,覈實救助對象,編制工作臺賬,制定救助工作方案,經本級xxxx批准後組織實施,並報區應急管理局備案。社區、街道和區應急管理局逐級彙總冬春救助的基本情況,並報x市應急管理局、省應急管理廳。

2.區xxxx或區應急管理局、區財政局根據需要冬春救助的人數及災情嚴重程度,分別向x市人民xxxx、x市應急管理局、財政局以及省xxxx或省應急管理廳、財政廳申請冬春期間受災羣衆生活補助資金。

3.根據街道向區xxxx要求下撥救災資金的請示,結合災情評估情況,區應急管理局、區財政局確定冬春救助資金補助方案,及時下撥資金,專項用於幫助解決冬春受災羣衆吃飯、穿衣、取暖等基本生活困難。

4.區應急管理局通過開展救災捐贈、對口支援、xxxx採購等方式解決受災羣衆的過冬衣被等問題。區發改經信部門和區商務局確保糧食等物資的供應。

(三)倒損住房恢復重建

因災倒損住房恢復重建要尊重羣衆意願,以受災戶自建爲主,由街道辦事處負責組織實施。建房資金等通過xxxx救助、住房保險理賠、社會互助、鄰里幫工幫料、以工代賑、自行借貸、政策優惠等多種途徑解決。重建規劃和房屋設計要根據災情因地制宜確定方案,科學安排項目選址,合理佈局,避開地震斷裂帶、地質災害隱患點、山洪災害易發區、行洪通道等,提高抗災設防能力,確保安全。

1.組織覈查災情。災情穩定後,街道立即組織災情覈定,建立因災倒損房屋臺賬,並在x日內核定災情和救災工作數據向區應急管理局報告;區應急管理局在接到街道報表後,應在x日內審覈、彙總數據,將本區行政區域彙總數據報x市應急管理局。

2.開展災情評估。區應急管理局根據受災街道上報的因災倒損住房覈定情況,視情會同相關街道,組織覈查、評估小組,並參考其他災害管理部門評估數據,對因災住房倒損情況進行綜合評估。

3.區應急管理局根據受災街道申請倒損住房恢復重建補助資金的請示,結合倒損住房覈查、評估結果,按照區倒損住房恢復重建資金補助標準,提出資金補助建議,經區財政局審覈後下達資金。

4區住建局負責災後恢復重建的選址規劃,區應急管理局、區住建局要加強對倒損住房恢復重建工作的督促、檢查,視情派出聯合工作組指導災區恢復重建工作,定期通報重建進度,負責倒損住房恢復重建的技術支持和質量監督等工作。其他相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重建規劃、選址,制定優惠xxxx,支持做好住房重建工作。

5.住房重建工作結束後,區應急管理局和各街道應採取實地調查、抽樣調查等方式,對本地倒損住房恢復重建補助資金管理工作開展績效評估,並將評估結果報x市應急管理局。

七、保障措施

(一)資金保障

區應急管理局、區財政局等部門根據《自然災害救助條例》《x省自然災害生活救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等規定,安排區級救災資金預算,並按照救災工作分級負責、救災資金分級負擔、以地方爲主的原則,建立完善區、街道救災資金分擔機制,督促街道辦事處加大救災資金投入力度。

1.各街道辦事處應將自然災害救助工作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健全與自然災害救助需求相適應的資金、物資保障機制,將自然災害救助資金和自然災害救助工作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

2.區人民xxxx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自然災害生活救助成本及地方救災資金安排等因素,適時調整自然災害救助政策和相關補助標準。

(二)物資準備

1.按照合理規劃、資源整合的原則,建設全區救災物資儲備體系,完善救災物資儲備庫的倉儲條件、設施和功能,形成救災物資儲備網絡。自然災害多發、易發的街道應當根據《x省避災安置場所內救災物資儲備標準》以及當地自然災害特點、居民人口數量和分佈等情況,建立規模適度、佈局合理的救災物資儲備庫(點)。各級儲備庫(點)應儲備必需的救災物資,各類應急避災、疏散場所也應當儲備與安置規模相匹配的救災物資,指定專人保管,嚴防挪用、缺失、損壞和黴變。

2.制訂救災物資儲備規劃,合理確定儲備品種和規模;建立健全救災物資採購和儲備制度,每年根據應對重大自然災害的要求儲備必要物資。

3.按照實物儲備和能力儲備相結合的原則,健全應急採購和供貨機制,必要時簽訂救災物資緊急購銷協議。

4.建立健全救災物資應急保障和補償機制。建立健全救災物資緊急調撥和運輸制度。災情發生時,可調用災區鄰近的街道的救災儲備物資。

(三)通信和信息準備

1.加強區級災情管理系統建設,以公用通信網爲基礎,建立覆蓋區、街道、社區三級的救災通信網絡,保障信息暢通,確保及時準確掌握自然災害信息。

2.充分利用現有資源、設備,完善災情和數據共享平臺,完善部門間、xxxx與社會力量間的災情共享機制。

(四)裝備和設施保障

1.區xxxx應當配備齊全救災設備和裝備,建立健全自然災害救助應急指揮技術支撐系統,併爲自然災害救助工作提供必要的交通、通信等設備和後勤保障;區級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配備救災管理工作必須的設備和裝備。

2各街道辦事處應當根據《x省避災安置場所規劃使用標準》和當地居民人口數量和分佈等情況,利用符合建築質量安全要求的文化禮堂、日間照料中心、敬老院、人防疏散場所、學校、體育場館等公共設施,統籌規劃設立應急避災、疏散場所,並設置明顯標誌。要幫助指導社區按照規定建立符合安全要求的避災安置場所,並儲備相應的生活保障類救災物資。自然災害多發、易發地區應規劃建設專用應急避災、疏散場所。

(五)人力資源保障

1.加強自然災害各類專業救援隊伍和災害管理人員隊伍建設,提高自然災害救助能力。培育、發展和引導相關社會組織和志願者隊伍,鼓勵其在救災工作中發揮積極作用。

2.加強減災救災專家隊伍建設。組織應急、衛健、市場監管、城管、規劃資源、生態環境、交通運輸等方面專家,重點開展災情會商、赴災區現場評估及災害管理的業務諮詢工作。

3.推行災害信息員培訓制度,建立健全覆蓋全區、街道、社區的災害信息員隊伍。社區和相關企事業單位應當設立專職或者xxxx的災害信息員。

(六)社會動員保障

1.建立健全救災捐贈動員、運行和監督管理機制,規範救災捐贈的組織發動、款物接收、統計、分配、使用、公示反饋等各個環節的工作。

2.完善非災區支援災區、輕災區支援重災區的救助對口支援機制。

3.科學組織、有效引導,充分發揮街道辦事處、社區居民委員會、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志願者在災害救助中的作用。

(七)宣傳、培訓和演練

1.組織開展全區性防災減災救災宣傳活動,利用各種媒體宣傳應急法律法規和和災害預防、避險、避災、自救、互救、保險的常識,組織好“防災減災日”、“國際減災日”等活動,加強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提高公民防災減災意識和科學防災減災能力。積極推進社區減災活動,推動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建設。

2.組織開展災害管理人員和專業緊急救援隊伍、非xxxx組織和志願者的培訓。

3.根據自然災害發生特點,適時在災害多發、易發地區組織應急救災演練,檢驗並提高應急準備、指揮和響應能力。

八、附則

(一)術語解釋

本預案所稱自然災害主要包括乾旱、洪澇災害,颱風、風雹、低溫冷凍、高溫、雪、沙塵暴等氣象災害,火山、地震災害,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本預案中有關數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

(二)預案管理

本預案由區應急管理局會同區級有關部門制訂,報區xxxx批准後實施。各街道根據本預案,結合本地區實際,修訂本級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並在發佈之日xx個工作日內向區應急管理局報備。區減災委辦公室應適時組織開展對各地編制、修訂和演練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情況,以及本預案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預案實施後,由區減災委辦公室適時召集有關部門和專家進行評估,原則上每x—x年修訂一次並報區xxxx審覈發佈。

(三)預案解釋

本預案由區應急管理局負責解釋。

(四)預案實施時間

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實施。

自然災害應急預案7

爲了預防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火災、澇災、地震等自然災害事故),快速有序地進行搶險救災,保護學校和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現制定搶險救災應急預案。

一、組織結構

1、領導小組

組長 :周振祥 62652757 15902338898 (負責全面協調指揮)

組員:蔣天佑62652785 13012377143(負責教學區物業)

戴哲忠 62652785 13032331613(負責家屬區物業)

曾小玲 62652757 13983482667(負責學生宿舍物業)

況正榮 13193082760(負責上教學區物業)

孫中平 13983856809(負責教科園區物業)

吳勝寧 62651996 15823906376(負責保安隊員調動及協調)

李昌勇 13627699105(負責消防隊員調動及消防協調)

李榮慶 62652778 13983031102(負責客戶服務協調)

職責:協調處理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搶險救災.

2、設置三個突發事件應急分隊,各自分工負責。

(1)消防應急分隊

負責人:李昌勇 13627699105

成員及聯繫方式:吳勝寧 李世平、曾滔、曾強、陳澤民、楊東、李渝、楊傑、王樂勇、王政、陳同軍等。接到報告立即奔赴現場撲滅初期火災、協助撲滅火災。(應急分隊隊員每天24小時通訊暢通)

職責:根據《消防控制程序》《義務消防隊工作職責》處理,保護學校、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

(2)防汛應急分隊

負責人: 吳勝寧 62651996 15823906376

孫中平 13983856809

王 政 62652203 13617678515

成員及聯繫方式:

第一梯隊: 吳勝寧李世平、曾滔、曾強、陳澤民、楊東、李渝、楊傑、王樂勇、王政、陳同軍等。接到報告立即奔赴現場。(應急分隊隊員每天24小時通訊暢通)

第二梯隊:全體保安隊員奔赴現場,職能部門增派中青年積極配合搶險救災.

職責:阻擋、排泄洪澇,保護重點部位,搶救人員物資, 保護學校、羣衆生命財產安全.

(3)地震應急分隊

負責人: 戴哲忠 62652785 13032331613

成員及聯繫方式:以家屬區保安、巡邏隊員作爲家屬區疏散引導員;以教學區保安、巡邏隊員作爲家屬區疏散引導員。其他物業服務人員配合做好疏散引導和救助工作。(應急分隊隊員每天24小時通訊暢通)

職責:及時疏散引導家區羣衆到達避難地點,及時救助和協助救助傷員,減少人員傷亡。

二、處置步驟

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發生後,應嚴格按下列步驟處理:

1、在第一時間報告災害的地點、類別和損害程度。啓動預案。

2、以在現場工作的保安、城管隊員作爲第一梯隊,立即奔赴現場搶險救災。

3、其他保安、城管隊員,聞訊儘快奔赴現場;各個部門50歲以下健壯中青年聞訊儘快奔赴現場搶險救災。

三、預防措施

1、各應急分隊造具名冊,明確崗位職責和聯繫方式,進行崗位培訓,接受領導小組統一指揮.發生自然災害突發事件迅速奔赴現場實施搶險救災.

2、物管中心各業務部門,作好預防自然災害防災減災工作。檢查本部門預防自然災害的程度,發現並堵塞漏洞,實施本部門自然災害防範責任制.制定本部門搶險救災預案,發現災害,率先對管轄範圍自行搶險救災,及時報告引導實施綜合搶險救災。同時爲支援學校搶險救災作好人員準備.

3、消防器材儲藏室(滅火器、水帶等),設在慧園小區培訓樓二樓學校安管處。消防科聯繫電話62652882;安管處24小時聯繫電話62651111.各個大樓設有滅火器、消防水帶、逃生應急箱和逃生應急指示燈。

4、防澇器材儲藏室(沙袋、水靴、電筒等),設在地下車庫。負責人戴哲忠 62652785 13032331613;抽水機放置在能源中心,負責人李雲霄62652777.

5、地震避難所:設在教學區兩個足球廣場。

地震發生後,地震應急分隊:

(1)地震發生前,根據地震預報有序疏散室內人員到地震避難所。

(2)地震發生後,迅速疏散家屬區各住戶室內人員到地震避難所,搶救被壓人員。

(3)迅速疏散教學區各大樓及學生宿舍室內師生到地震避難所,搶救被壓人員。

自然災害應急預案8

“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爲主,全力搶救”的防災方針,共同做好學校自然災害工作,切實維護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和師生人身安全,保證學校良好的教學秩序,結合學校的實際,制定本預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預防爲主,災時有備,提高警惕,羣防羣治”的原則,增強全校師生防災、減災的意識,提高師生在自然災害發生時的自救本領,切實保護廣大師生的人生安全,減少由於災害帶來的財產損失。

二、機構設置

預防自然災害應急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各班主任

三、防災領導小組職責

1、接受上級防災指揮部的各項指令,制定校內防自然災害應急預案,領導部署校園暴雨、滑坡、地震來臨前的`應急防禦,做好緊急救災和恢復校園正常教學的工作。

2、認真宣傳、貫徹、執行上級實行防災的指示,傳遞防災信息。

3、組織師生學習掌握暴雨、滑坡、地震等災害預警信號,預防和自救知識。

4、定時和不定時排查校園的課室、地下排水管道、食堂、消防安全設施、樹木、牆報欄、窗戶等安全方面的隱患,發現問題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並監督及時整改。

5、制定實施搶險救災方案,組織和訓練,並指導校內師生模擬預防演練。

四、防災應急方案

1、全校六百多名師生,做好疏散撤離學生工作和轉移保護學校貴重物品工作,顯得尤爲重要,每學期進行疏散撤離演習一次。

2、預防自然災害應急工作領導小組隨時與上級主管部門取得聯繫,在接到暴雨及冰雹等信息時,進入戰備狀態,隨時待命。

3、在發生災害時,後勤人員在下班前切斷電源。

4、各科室、年級組、班主任負責關好室內門窗。電腦室的老師負責檢查電腦室內電腦總電源的開關。

5、發生破壞性災害時,立即做好抗災自救工作,發揚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精神,開展自救活動。

6、做好衛生防疫工作,做好災後衛生消毒,防止傳染性疾病在校園滋生蔓延,做到大災之後無大疫。

7、災後要科學安排學習科目和課時,使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儘快恢復正常。

自然災害應急預案9

一、適用範圍

本救災應急預案適用於洪澇、滑坡、風災等突發性災害發生後的應急響應。

二、基本情況

古坪溝村轄3個村民小組,有102戶310人。

三、啓動條件

參照《國家自然災害應急預案》中關於水旱災害,泥石流、滑坡等惡劣自然災害啓動應急預案的有關規定,結合岔溝村實際情況,村委會確定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啓動本應急預案:

1、造成人員傷亡;

2、造成建築倒塌;

3、需要或可能需要轉移安置羣衆

四、指揮機構和工作職責

成立以村總支書記與副支書爲主的救災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指揮全村的救災應急工作,生產救災領導小組組長由村總支書記擔任,副組長由村委會副支書擔任,成員由村兩委成員、大學生村官及各村民組長組成。

組長負責整個抗災救災工作,傳達上級文件精神,貫徹落實救災應急措施,維護災區社會秩序。

副組長負責調度人力、財力進行搶險救災,安置災民;落實救災物資發放,保證緊急情況下災民的民宿需求,組織災民災後恢復生產和重建家園。

成員負責協調副組長工作,具體做好包點及自然村報警、轉移災民等工作。

村民組長負責通知到戶,並幫助無自救能力的災民做好人員及財產的轉移工作。

民兵營長、治保主任負責做好災區的社會治安防範工作。

五、應急準備

發生重大災害救災應急工作可分爲三個時期:

第一時期:災情初期,個別自然村發生大災時,災害發生地村民組長及時上報災情。

第二時期:當災情進一步發展時,受災範圍逐步擴大,損失嚴重,半數自然村發生險情,應及時做好轉移準備工作,向黨委、政府詳細報告災情。

第三時期:特大災害發生後進入緊急狀態,此時,村委會應及時啓動村級自然災害應急預案,立即召開村生產救災領導小組會議,通報全村災情,研究對策,並報告鄉政府,鄉社會事務辦公室,請求援助。

六、災害預警和信息報送

加強與鄉生產救災指揮部的聯動,建立災害信息共享和重大險情預警機制。村兩委自然災害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安排專人接受有關信息,並在接到預警信息後,及時報告上級應急有關部門,向所屬區域發佈災害預告。

七、應急響應

(一)機構安排

災情發生後根據實際情況,按照已有指揮機構條件,下設四個分組,現場指揮組、特殊羣體轉移安置組、基本生活保障組、醫療救助組,各分組職責如下:

1、領導小組

領導小組當接到災情預警後,負責全村救災工作組織領導,並及時掌握,通報災情。

2、現場指揮組

現場指揮組負責現場指揮協調全村力量,組織開展搶險救災,解決受災羣衆的緊急轉移和妥善安置和善後工作。

3、特殊羣體轉移安置組

特殊羣體轉移安置組負責按照預定方案組織青壯年對口幫扶五保戶(含孤老人員)、重度殘疾人、學校學生等弱勢羣體緊急轉移安置。

4、基本生活保障組

基本生活保障組負責緊急轉移人員,特別是弱勢羣體的基本生活,確保災民有飯吃、有衣穿、有乾淨飲用水和臨時住所。

5、醫療救助組

醫療救助組負責緊急轉移人員,特別是弱勢羣體的醫療救助工作。

(二)轉移路線

當預警信號發出後,涉險人員即按指定的路線轉移。

(1)需轉移安置到鄉鎮避災安置場所的,集中登記後,有交通工具的自行轉移,到達後由相關負責人對其進行登記。無交通工具的由村委會集中乘車轉移。

(2)需轉移安置到村避災安置場所的沿村內主要道路自行轉移,到安置點後由負責人登記造冊。

(3)分散到村民或朋友家中投親靠友安置的,自行前往,但要保持與村委會負責人的聯繫。

八、災後救助與恢復重建

1、災後救助

調查瞭解災情,填報《因災倒房花名冊》及因災農作物損失情況統計表;如有因災死亡、傷病人員,填報《因災死亡人員花名冊》。及時發放救災款物。民主評議後,公示需救助的人員名單及數額等,發放後再進行一次公示,接受社會監督。

2、恢復重建

自然災害應急預案10

一、可能發生的災害預測

今年我鄉仍有發生洪澇乾旱、山地滑坡、森林火災等災害的可能,而防洪災害主要發生地有綿溪河、洗布河、溪水庫及低窪地段,重點防洪區域在村。山地滑坡重點防範在村。以上各村爲我鄉的重點防汛搶險施救重點區。

二、職責與任務

防災救災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鄉、村組幹部和黨員要明確自身的職責和任務,要有抗大洪防大災的思想準備,充分認識災害造成的危害。在政府統一領導下,搞好協調和調配,一旦發生災情,立即趕赴災區,快速查明災情,正確評估災情損失,迅速上報,積極投入搶險救災,妥善轉移安置災民,處置善後事宜。

爲確保搶險救災工作高效運轉,快速反應,統一指揮,協調一致,鄉政府成立抗旱救災相應工作組,下設搶險組和後勤組,實行行政首長指揮,各組分工負責。

(一)領導組(由書記、鄉長組成)

職責:對主要水文、氣象及災害信息通報、協調、督促,檢查各組工作,保證統一、高效、組織力量,發出命令,組織協調村委會轉移災民。

(二)搶險救災組(由鄉武裝部、民政、村建、計生、農服中心、綜治、派出所、國土所、水利水保站等人員組成)。

職責:查覈災情,及時上報縣民政局、縣府應急辦。制定救助計劃,組織實施災後救濟和轉移安置災民,擬定救災物資分配計劃,組織實施災後救濟和恢復災區重建工作。

後勤保障組(由黨政辦、財政所人員組成)

職責:負責救災物資籌集,管理儲備、劃撥和調運、通訊保障,組織救災贈款贈物等。

三、組織搶險及施救措施

(一)大災來臨,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是搶險救災工作首要任務:救命第一,是救災工作的重要原則,一旦災情發生,實現快速把受到威脅的人員轉移安全地點,千方百計不能死人,按照職責管理要求,快速高效開展救災工作。

(二)災情發生後,在政府的統一指揮下,由書記、鄉長、副書記、副鄉長或在家鄉領導統一組織,抽調搶險救災組人員立即奔赴受災區域參與組織救援和檢查上報災情。

(三)鄉上組織10人以上救災應急小分隊,配備一套救災工具,如電筒、雨鞋、雨衣等,隨時準備投入各種災害的搶救工作。

(四)救災值班人員在規定的值班時間,必須堅守工作崗位,保持通訊暢通,隨時上傳下達。當班領導要督促本班人員按時到位,凡脫崗、漏崗、延誤災情信息傳遞,造成後果視情況作出嚴肅處理。

(五)保證車輛正常使用。後勤保障組要按要求組織和籌集救災款物,一旦災情發生,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救助,保證災民有飯吃,有衣穿。

四、查災、核災、報災

一旦災情發生,搶險救災組和各村、單位要迅速到現場查實報告災情,特大災情必須在1小時內上報,重大災情2小時內上報,一般災情12小時內報縣民政局、縣府應急辦,特、重大災情速報速查,做到查災及時、準確,實事求是,不瞞報、虛報、漏報。

五、災後工作

突發性搶險救災工作結束後,民政辦要積極主動配合其他部門,在縣、鄉政府統一領導下,完善有關救助措施,恢復災後重建及其他工作,做到災民人心穩定、安居樂業、及時恢復生產,抗災自救。自然災害的收集上報人由各村文書負責,平時救災救濟工作,按常規程序進行。

自然災害應急預案11

自然災害對人類社會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觸目驚心的。我們這個地區面臨的自然災害主要有:地震、龍捲風、水災、雪災、x雹、雷擊等。爲確保破壞x自然災害發生後,能夠迅速有效地開展救災行動,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後造成的損失,本着以人爲本的工作原則,把保障師生生命財產安全作爲應急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本預案。

一、應急機構及其應急行動

(一)學校救災領導小組

組長:校長副組長:副校長成員:各科科長

(二)救災領導小組的應急行動

1、掌握災情,制定救災對策。

2、向上級彙報災情。

3、組織全校教職工參加搶險救災行動。

4、根據災情的發展,請求有關部門進行支援。

二、發佈災害預報時的應急反應

當發佈自然災害預報時,臨時應急行動如下:

1、召開救災指揮部會議。加強監視,隨時報告異常現象,做好臨時預報。

2、根據災情發展情況,組織學生疏散。

3、加強對實驗室、圖書館、主控室等重要部門、場所的安全保衛工作。

4、加強自然災害知識的宣傳,及時平息各種謠言和誤傳。

5、對易燃、易爆、毒氣、疫病等自然災害源進行檢查,進行必要的處理。

6、做好災後應急的準備和必要的物資、資金儲備工作。

7、採取強制措施,保持學校秩序穩定。

三、發生嚴重破壞x災害應急反應

(一)由救災領導小組迅速組建救災行動小組並指揮開展工作。

救災行動小組分成五個小組。①搶險救災組:全校青壯年教職工;②醫療救護組:學生科、教務科、校醫;③治安保衛組:校園管理組成員、保安;④生活安置組:總務科、工會;⑤通信聯絡組:辦公室。

(二)救災行動小組職責

1、搶險救災組:搶救被壓人員,排除險情。迅速組織力量對重要設施進行排險、搶修,儘量避免自然災害的擴大,防止水災、火災、毒氣泄漏事件的發生蔓延。

2、醫療救護組:開展救護、防疫工作。

3、治安保衛組:加強學校治安管理,保衛要害部門。

4、生活安置組:安置師生,提供食品、飲用水、帳篷、防寒衣物以及其它生活必需品。特別做好孤、幼、殘人員的安置及死難者的善後工作。

5、通信聯絡組:負責通信聯絡保x信息暢通。

自然災害應急預案12

一、自然災害的預防。

1.學校辦公室負責接受上級防災指揮部的各項指令,制定校內防自然災害應急預案,領導小組部署校園颱風、暴雨、酷暑、寒冷、地震來臨前的應急防禦,做好緊急救災和恢復校園正常教學的工作。

2.學校辦公室負責認真宣傳、貫徹、執行上級實行防災的指示,傳遞防災信息。

3.政教處負責組織師生學習辨別颱風、暴雨、地震等災害預警信號,掌握災害預防和自救知識。

4.總務處定時和不定時排查校園的課室、地下排水管道、供電線路、食堂消防安全設施、樹木、牆報欄、玻璃門、窗戶等安全方面的隱患,發現問題及時向上級反映,並監督及時整改。

5.政教處制定實施搶險救災方案,並組織、訓練、指導師生模擬預防演練。

二、防災領導小組與工作小組職責。

1.學校防災領導小組由校長擔任,工作小組由各處室主任擔任。

2.學校防災領導小組主要職責:

(1)加強領導,健全組織,強化工作職責,完善各項應急預案的制定和各項措施的落實。

(2)採取一切必要手段,組織各方面力量全面進行救護工作,把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點。

(3)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全面保證和促進學校安全穩定。

(4)做好防自然災害的宣傳教育、組織防災害的演習工作。提高廣大師生的防範意識。

3.通訊聯絡組職責:

(1)接到上級指令或天氣監測預報信息、預警信號,需要停課,則通過學校通訊網絡成員第一時間將信息傳遞給有關老師、學生、家長,立即採取措施停課放假。

(2)通訊小組隨時與教育系統應急工作領導小組保持聯繫,在接到颱風、暴雨信息時,進入戰備狀態,隨時待命。

(3)及時彙報學校受災、救災及有關情況。

4.安全防護救護組職責:

(1)在發生災害時,組織各方人員切斷電源,檢查和加固窗外的懸掛物,檢查旗杆、牆報欄,防止高空懸掛物摔落傷人,要檢查保管好各類電器。

(2)組織各班班主任負責關好課室門窗,各處室、年管會關好辦公室門窗。信息中心的老師負責檢查電腦室和多媒體室電源開關。

(3)突發颱風、暴雨、地震等自然災害時,組織學生在安全地方躲避。

(4)若遇人員受傷,積極組織搶救。

5.善後處理組及職責

(1)發生破壞性災害時,立即做好抗災自救工作,在上級領導下,發揚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精神,開展自救活動。

(2)做好衛生防疫工作,做好災後衛生消毒,防止傳染性疾病在校園滋生蔓延,做到大災之後無大疫。

(3)災後要科學安排課時,使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儘快恢復正常。

三、應急預案

1.自然災害來臨的整個時段,學校值班人員和保安人員應當不斷地在校園內巡視,若發現險情,立即向值班主管和單位領導報告,啓動應急程序。

2.若建築物在自然災害中發生傾斜、開裂,應該:

(1)現場指揮應立即組織應急人員引導師生撤離現場,疏散至安全區域,同時切斷建築物電源。

(2)若有人受傷,醫療救護小組進行現場救治,或打120送醫院。

(3)在危險建築物周圍設置警戒線,派專人密切觀察建築物狀況。

(4)在安全監察部門和有資質的房屋檢測專業機構檢測後,經他們同意,方可在確保人員安全的前提下,組織搬遷貴重設備和重要資料。

3.若路燈、樹木或其它高架物傾斜,應立即組織人力進行支撐和加固。

4.對不牢固的空中懸掛物或屋頂材料要進行加固或拆除。

5.關閉學校所有的玻璃門窗。

6.在所有存在事故隱患的建築物和高架物周圍設置警戒線,把人員活動限制在安全區域內。

7.把人員受傷、財產損失和嚴重事故隱患情況及時上級主管部門報告。

  南亨中心國小

  20xx年9月3日

自然災害應急預案13

我區近年來自然災害發生頻繁,各種自然災害不同程度地交替發生,給國家和人民羣衆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嚴重損失,個別災害還嚴重威脅到羣衆的生命財產安全,如洪澇、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地質性災害,救災形勢較爲嚴峻。爲確保羣衆生命財產安全,進一步做好我區自然災害救災工作,特制定本預案。

一、自然災害救災應急機構

(一)成立自然災害救災應急小組,行政一把手擔任組長,全面負責災害救災工作,同時災害救災應急小組下設四個成員小組,實行責任制,落實責任人。

1、自然災害救災應急工作領導小組:

2、災害救災應急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及三個成員小組:

(二)建立自然災害救災應急指揮系統

應急指揮系統由災害救災應急小組和成員小組組成,其主要職責是出現突發性自然災害時及時將災情上報市、區有關部門,組織開展並指導救災工作,及時對災民進行疏散和救援,保障災民的基本生活,配合相關部門組織、協調各項應急處理工作。

(三)自然災害救災應急小組的工作職責:

1、按市政府救災指揮部和市民政局救災指揮部的安排,綜合、組織、協調全區災民的救助工作。

2、根據災害的實際情況,安排各成員小組的工作任務。

3、及時掌握汛期災害發生的基本情況,書面上報市、區有關部門。

4、負責聯絡和協調區政府和其他相關部門搶險救災機構,協調各成員小組和相關部門的工作。

5、發生災害後,救災應急小組要第一時間親赴現場,參與指揮災害現場的搶險救災工作。

(四)各成員小組的工作職責:

1、災情覈查統計組:災害發生後,小組成員必須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組織收集、覈查、評估災情,並按規定程序及時向上級彙報災情和救災工作情況,指導鄉鎮做好災民房屋倒塌恢復重建工作。

2、物資保障供應組:負責市、區救災物資的組織調撥和供應工作,申請、管理、分配災民救濟款物,組織指導救災捐贈等後勤工作。

3、災民轉移安置處理組:負責勘察和設立緊急避難所、救災物資供應點,指導鄉鎮做好災民轉移安置後的飲水、食品、衣物的調集和發放,對轉移安置災民的情況進行登記,及時上報災民轉移安置情況及需要解決的困難,協調處理遇難人員的善後事宜。

4、辦公室人員:負責接聽電話,做好上傳下達,對於鄉鎮報災及時做好記錄並在規定時間內上報市局,隨時向領導彙報災害統計、處理情況。

二、災害應急工作

1、值班工作

嚴格按照汛期24小時值班制度監控災害的發生,各責任人要堅守崗位,認真履行職責,將汛期值班電話進行公佈,以便於突發性災害發生後信息暢通。

2、報災工作

各鄉鎮要堅持汛期值班制度和報災制度,報災時要嚴格按照《自然災害情況統計制度》的內容和條規進行報災,堅持有災必報,每週一報,無災零報告,防止漏報,杜絕謊報、錯報。

三、應急措施

1、突發性自然災害發生後,由自然災害救災應急小組及其成員小組開展工作,並報請市、區有關部門,及時與區氣象、國土、交通、救災等部門聯繫,加強彼此協作,互通信息,共同作好救災工作。

2、組織災區羣衆宣傳學習抗災救災知識,引導羣衆積極開展災害自救,不斷提高羣衆防災救災的意識和能力,起到羣防羣策羣治的作用。

四、飲用水及應急食品供應點:

自然災害應急預案14

爲建立健全預防檔案館突發性重大事故和自然災害緊急處置機制,提高檔案館的安全保障和救災能力,確保館藏檔案安全,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損失,結合我縣實際情況,特制定本預案。

一、組織領導

(一)成立永寧縣檔案館應對重大事故和自然災害搶險救災應急領導小組和縣檔案館搶險救災工作隊。

1、領導小組組成人員名單如下:

組長:xxx

副組長:xxx

成員:xxx

其職責是負責應急搶險救災工作的組織領導和搶險現場的組織指揮。

2、搶險救災工作隊組成人員名單如下:

張自忠任組長,檔案局全體工作人員爲成員,其職責是負責應急搶險工作。

(二)搶險救災責任人順序:1、局長2、副局長3、庫管人員4、其他人員。

(三)協調指揮:搶險救災領導小組負責搶險救災工作的決策與協調,具體負責救災現場的組織實施與指揮,現場工作人員必須絕對服從,不得各行其是。

二、預案目標

(一)在應急的情況下,採取最有效行動消除對館藏檔案、資料的威脅。

(二)保護未受損的檔案、資料。

(三)搶救已受損的檔案、資料。

三、災害種類

災害可以分爲自然災害和人爲災害兩大類。自然災害是指自然現象引起,如地震、雷電、洪水等;人爲災害是指來自於人類的失誤,如漏雨、漏水、電線私拉亂扯和線路老化短路、起火(包括蓄意縱火、爆炸、戰爭等)。上述災害如果使檔案館的設施、設備、檔案、人員發生威脅,出現險情,應及時進行搶救。

四、搶救重點

(一)重點監視區:二樓檔案庫和三樓資料庫;計算機機房。

(二)檔案資料搶救順序:1、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2、民國檔案;3、各局委辦檔案;4、名人檔案;5、聲像檔案;6、圖書資料。

五、應急準備

(一)建立災情預警聯絡系統:由縣檔案館安全責任人負責與公安消防、水務、氣象、地震等部門聯繫,建立有關突發性重大事件報告制度。將檔案館列入相關的重點管理單位,及時溝通信息,按要求做好災情預警工作。

(二)完善搶險救災的日常訓練工作:所有人員均應熟悉自己的搶險崗位、職責、消防器材的存放位置、使用方法等,真正做到責任到人,措施到位,方法得力。

(三)辦公室要完善搶險救災器材配置,保障後勤供給。消防器具應每年檢查(更換)一次,並與相關科室配合,保證消防通道暢通。

(四)所有庫房均應配備鑰匙兩套,一套由庫房管理人員使用,一套由辦公室保管以備急用。

(五)建立檔案安全檢查制度,把安全工作的重點從事後處理轉到事前防範上來,樹立預防重於搶險的思想。庫房管理人員應對庫房安全情況進行檢查登記,加強對重點部位的檢查,發現問題和隱患要及時整改。

(六)按照檔案安全管理標準化要求,一是積極爭取資金安裝消防監控設施,確保檔案館始終處於安全監控之下。二是全部配齊消防滅火器和安全管理各種設施,確保完好率始終達到100%。三是及時檢查調整安全消防水袋處於能使用狀態。

六、應急行動

(一)基本行動:按照分工,樓層責任人及現場第一人應立即報告,在可能的情況下利用一切應急搶險工具阻止災情,保護未受損的檔案,並及時向領導彙報。

(二)辦公室應協調消防、搬運等環節的組織實施和後勤保障工作。

(三)應急預案的操作步驟:分一般性災險、較大災害和重大災害三種情況。

1、一般性災險的操作步驟。

(1)凡發現館內任何部位有被燒烤異味或庫房屋頂地面暖氣漏水等異常現象,每個人都有責任立即告知周圍其他人,共同查險源。如果險情不大,自己能處置的,除發出警報外,要立即採取切實可行的辦法迅速撲滅險情。

(2)報告領導。

(3)查明原因,堵塞漏洞,徹底解決問題。

2、較大災害的搶險步驟。

凡發現檔案的資料庫區災險情況較嚴重,搞不清虛實、或估計依靠自身力量不能處理的,應立即發出警報,呼叫搶險救災工作隊全體人員參加搶險。有關責任人指定專人迅速完成以下工作:

(1)立即撥叫消防電話及與搶險救災有關的外界聯繫電話,明確受滅地點。

(2)打開通往險區的通道大門。

(3)通知大院治安員,保證大門暢通,爲消防車的靠近做好準備。

(4)消防隊到來之後,應及時簡介險情,一切聽從消防人員的指揮。

(5)發現庫房進水時,應立即通知辦公室或安全責任領導,查找原因,排除隱患,堵塞漏洞,並先利用現有人員採取一切排水措施,以保障檔案資料的安全。

3、重大災害的搶險步驟。

發生危害檔案,同時又傷害人身安全的災害,如雷擊、地震等本身、次生火災、洪災、庫房崩塌等,可按上述較大災害搶險步驟進行排除。如同時涉及人員傷害時,要兵分兩路,一路應及時將受傷人員迅速轉移到醫院進行搶救,一路搶救檔案資料,若險情危及到供水、供電、通信、熱力及污水管線等又自身不能處理時,應及時通知有關部門進行搶險工作。

七、值班責任

凡在工作時間以外,如雙休日、節假日時間出現災情時,值班人員及帶班領導爲直接救災責任人,其責任是:

(一)落實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確保通信暢通,對樓內各部位做到勤轉、勤看、勤檢查。

(二)撥打電話報警。

(三)撥叫電話通知局領導或其他責任人。搶險救災工作隊員接到救助電話應迅速到達指定地點。

(四)可能的情況下,阻止災情。

(五)請求大院治安員,迎接消防車、供電搶險車等及其它搶險人員的到來,並向消防等人員指明災險部位。

(六)搶險結束後,負責向領導報告發生災情情況。

八、善後工作

災情消除後,立即作好以下工作:

(1)搶救能夠補救和修復的檔案。

(2)將災害發生原因,造成損失及處理結果報告上級。

(3)認真分析事故原因,制定整改方案,及時進行整改。

自然災害應急預案15

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事故類型

事故類型:自然災害事故。

1.2危害程度分析

1.2.1大風:

6級以上大風可能造成人員高空墜落、物件高空墜落傷人或設備、吊裝事故。

1.2.2雷暴雨

影響人員視線、增加作業人員風險,造成變配電系統故障等。

1.2.3防颱防汛:

除大風和雷暴雨影響外,積水可能引發生產事故。

2、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基本原則:保護人員安全優先,防止和控制事故發生,保護環境優先原則。

3、組織機構及職責

3.1應急組織體系

3.1.1應急組織機構框圖

3.1.2應急預案指揮小組及職責

組成(具體名單見綜合預案附件)

組長:總經理

副組長:副總經理、總工程師

組員:工會、各部門經理、各區域主管、HSE管理人員

職責

負責發佈和解除應急命令、信號。

負責應急現場內部人員、資源配置、應急隊伍的調動和指揮。

組織並實施應急措施,防止事故發生,必要時立即向氯鹼公司和分廠發出救援請求,並接受氯鹼公司應急指揮部的指令和調動。

組織本應急預案的完善和演練工作。

應急救援隊專業小組和分工

安全環保小組:負責事故外部報警、協助消防搶險、情況通報及事故處置工作,及維持應急日常管理。(安全環保部)

生產搶險小組:負責事故內部報警;事故處置時生產系統開、停車調度工作;負責向指揮組提供處理事故搶險的技術作業方案;負責調用搶修隊伍;負責事故搶險人員的組織、實施。(生產運行部)

後勤保障小組:保障應急車輛的臨時調度,並做好後勤工作;同時負責聯絡協調衛生部門做好事故發生時的醫療和救護工作;負責警戒、治安保衛、疏散、道路管制。(綜合管理部)

物資器材小組:負責落實應急救援物資、設備、配件的供應工作。(商務部)

4、預防與預警

條件:根據氯鹼應急聯動中心發佈的預警信息啓動。

方式、方法:機械公司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根據預測結果,應進行以下預警:發出啓動本預案的指令;通知公司職能部門進入預警狀態;指令各部門採取防範措施,並連續跟蹤事態發展。

5、信息報告與處置

5.1報警、通訊聯絡方式

5.1.1 24小時有效報警裝置:

公司內事故報警方式採用內部電話和外部電話(包括手機、對講機等)線路進行報警。

5.1.2 24小時內有效的內部、外部通訊聯絡手段

公司內應急救援人員之間採用內部和外部電話

(包括手機、對講機等)線路進行聯繫,應急預案指揮部成員的電話必須24小時開機,禁止隨意更換電話號碼的行爲。特殊情況下,電話號碼發生變更,及時向綜合管理部報告,由綜合管理部在第一時間向各成員和部門發佈變更通知。

5.2信息上報

5.2.1根據氯鹼應急聯動中心發佈的預警信息做好預防措施的落實。

5.3信息傳遞

5.3.1處置程序見下圖:

5.3.2報警內容

1、事件發生單位的名稱、時間、地理位置;

2、人員亡情況;

3、已採取的應急措施;

4、現場醫療救護物資儲備情況;

5、救援請求。

6、應急處置

6.1響應分級

出現事件後一律上報氯鹼公司應急聯動中心。

6.2響應程序

凡發生重大報警事件,在現場應急處置的過程中,搶救人員應保持鎮靜,正確穿戴好防護用品。並按以下步驟行動:

(1)最早發現者向區域負責人詳實彙報所發生的情況,請求支援。

(2)區域負責人在接到報警信息後,馬上通知相關人員採取應急措施:彙報公司相關領導。

(3)成立應急指揮機構,根據事故大小和發展態勢,明確應急指揮、應急行動、資源調配、應急避險、擴大應急等響應程序。

(4)請求分廠區應急聯動救援。

6.3處置措施

6.3.1公司各部門廠房、辦公設施及施工現場等的防範措施

(1)出現六級以上大風天氣,現場所有涉及登高及吊裝作業項目一律停止。

(2)各項建築注意防雷接地工作,對處於相對低窪處的設施,應備好排水設備,以防發生內澇現象。

(3)在暴雨、大風來臨前,檢查並關好部門廠房、辦公樓等各處門窗,切斷電源,並加強對現場巡視,防止房屋、設備進水。

(4)如果發生現場所有排水設施投入運行,仍不能滿足需要,應立即彙報公司防颱防汛領導小組,增加抽水、排水設施。

(5)指揮組織現場所有施工人員立即離開現場到安全地方;

6.3.2公司代管配電室的防汛措施:

(1)定期檢查配電室的防雷接地是否完好,備好照明燈、應急手電、潛水泵等防汛設備。

(2)汛前檢查配電室防雨水能力,有不足的進行整改,以防發生漏水現象。

(3)室外開關箱、端子箱因工作、操作需要打開的,應及時關好。

(4)汛期運行、檢修人員應增加對配電室巡檢次數,發現有漏水、進水現象,立即採取措施,帶保護的設備應緊急採取防誤動措施,並彙報公司主管領導。

7、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

各生產裝置操作室內設置事故救援櫃,救援櫃內配備正壓式空氣呼吸器、過濾式防毒面具、化救防護服等個人防護器材以及應急燈、滅火毯和若干搶修工具。接觸酸鹼作業現場設置事故應急洗眼淋浴器。現場配置的各種消防和防護器材、設施的日常維護保養工作,由各工段明確專人負責,使其始終處於完好狀態。當應急物質與裝備不能滿足需要時向所在區域生產方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