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方案彙編15篇

爲確保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闡明具體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企劃案。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方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方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方案彙編15篇

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方案1

近日,西雙版納州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關於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明確了我州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時間表、路線圖、監測臺賬、責任分工,對於系統推進我州公立醫院發展,深化醫改工作,切實提高人民羣衆就醫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要意義。

一、《實施方案》出臺的背景和目的

20xx年x月x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xx〕18號);20xx年1月13日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雲政辦發〔20xx〕3號)。

我州出臺《實施方案》,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考慮:一是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公立醫院是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是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力量。提高衛生健康供給質量和服務水平,必須把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二是推動各族羣衆健康福祉達到新水平的根本要求。困擾我州千百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已得到基本解決,基礎醫療衛生能力已得到明顯增強,有必要也有基礎進一步提升衛生健康發展,提高優質醫療資源供給可及性,滿足全州人民更加高質量的醫療衛生需求。三是公立醫院改革發展的必然選擇。經過改革開放多年來醫院能力建設、10年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實踐探索,公立醫院已經到了從“量的積累”轉向“質的提升”的關鍵期,必須把發展的方向和重點放到提升質量和效率上。

二、主要內容和任務目標

《實施方案》分3大版塊,共24條意見:

(一)第一部分:工作目標,高質量推進健康西雙版納建設。堅持醫防融合、平急結合、中(傣)西醫並重,加強公立醫院主體地位,強化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力爭通過5年時間,推動優質醫療資源科學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推進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式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註重人才技術要素,有效防範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爲全州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高質量推進健康西雙版納和“一城兩區”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二)第二部分:具體措施。分別從構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體系、引領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趨勢、提升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效能、激活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動力四個方面共24條具體措施,明確了重點任務,細化了責任分工。24條具體措施共涉及衛健、醫保、財政、人社、編辦、發改、工信、市場監管等18家單位或部門。具體包括:人才培養、重點臨牀專科建設、臨牀醫學分中心、城市醫療集團、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提升醫院信息化水平、深化人事管理、醫療服務價格調整、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等多層次、全方位的做了詳細分工,明確各部門的具體任務,確保落實到位。

(三)第三部分:實施保障。明確了強化組織領導、落實投入責任、加強檢測評價、總結推廣經驗四方面保障要求。

各縣(市)、各部門要把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建立全鏈條推進改革落實工作機制,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統籌協調,形成協同聯動的工作合力,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三、實施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縣(市)、各部門要把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建立全鏈條推進改革落實工作機制,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統籌協調,形成協同聯動的工作合力,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二)落實投入責任。按規定落實政府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公立醫院的投入政策,落實對中(傣)醫醫院和傳染病醫院、精神病衛生防治中心、兒童醫院、婦幼保健院等投入傾斜和保障政策;探索創新投入模式,強化對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投入保障。

(三)加強監測評價。建立完善全州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與公立醫院績效考覈及深入推廣三明醫改經驗任務臺賬等工作有機結合,按照屬地原則,由各縣(市)結合實際分類對轄區內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進行評價,不搞“一刀切”。

(四)總結推廣經驗。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調研指導,挖掘、總結、提煉、推廣典型經驗,以點帶面推動全州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取得實效。

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方案2

爲切實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加快推動宜賓高質量建成區域醫療中心,更好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需求,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xx〕18號)和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四川省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川辦發〔20xx〕71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目標

力爭通過5年努力,培育一批就醫環境一流、醫療技術一流、管理水平一流、服務能力一流、羣衆滿意度高的知名醫院,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推動全市公立醫院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實現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一)打造市級“高峯”。到20xx年,市一醫院和市二醫院建成醫療、教學、科研、管理、信息化水平全省領先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市中醫醫院建成中醫藥特色優勢突出的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市四醫院(市康復醫院)建成全省一流的三級甲等精神專科醫院。在全國公立醫院績效考覈中達到並保持A等,力爭病例組合指數(CMI)值達到1.5、微創手術佔比達到25%,四級手術佔比達到40%,降低重大疾病市外轉診率,逐步實現羣衆就醫“大病重病不出市”。

(二)做強縣級“高原”。到20xx年,縣(區)人民醫院和中醫醫院全部創建爲三級醫院,全部達到縣級醫院服務能力推薦標準,力爭培育6家縣級醫院創建爲三級甲等醫院,縣級公立醫院績效考覈達到B等以上,縣域內住院率達到90%以上,實現羣衆就醫“常見病多發病在縣(區)解決”,羣衆滿意度排名全省前列。

二、工作措施

(一)實施陣地提升行動,改善就醫體驗。

1.優化完善基礎設施。完成市級公立醫院新院區項目建設,科學規劃佈局醫院院區。市一醫院總院搬遷至西區院區,老城區院區建成老年康復院區,南岸院區建成婦產兒童院區,業務用房達到30萬平方米,規劃編制牀位2500張。市二醫院總院搬遷至臨港院區,老城區院區建成慢病及護理院區,南岸院區建成腫瘤院區,江北院區建成康養結合示範區,業務用房達到32萬平方米,規劃編制牀位2800張。市中醫醫院二期院區投入使用,業務用房達到7萬平方米左右,規劃編制牀位800張。市四醫院(市康復醫院)完成南溪院區搬遷,業務用房達到9萬平方米,規劃牀位1000張。縣級公立醫院基礎設施提檔升級,補齊老年、精神、傳染病院區建設等短板,優化流程佈局,改善就醫環境。

2.完善大型設備配置。按照突出高精尖優、補齊短板弱項原則,圍繞重點專科建設需求,升級市、縣(區)公立醫院大型醫療設備,逐步建立大型設備共用共享機制,提高使用效能。

3.實施智慧醫療建設。積極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示範市建設。統籌建設以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和縣域醫共體集成交換平臺爲核心的“健康宜賓·智慧醫療”集成信息系統,實現醫療、醫保、醫藥信息互聯互通。打造智慧醫院和互聯網醫院,建成電子病歷、智慧醫療、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醫院信息系統,全市三級醫院全部建成智慧醫院和互聯網醫院。

(二)實施專科建設行動,提高服務能力。

1.建設臨牀重點專科羣。以我市及周邊地區羣衆發病率排名靠前、死亡率和外轉率高的疾病爲重點,推動臨牀重點專科羣建設,力爭全市新建成2個國家級臨牀重點專科、2個專業類省級區域醫療中心、15個省級臨牀重點專科、30個市級臨牀重點專科,80個縣級臨牀重點專科。

2.提升醫學科教創新能力。持續深化與四川大學、重慶醫科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及其附屬醫院的合作,力爭引進院士工作站,高標準建設宜賓醫藥健康職業學院及附屬醫院和市公共衛生臨牀中心,推進醫教研協同發展。

(三)實施人才引培行動,提升管理水平。

外引和內培結合,大力推動知名院長、名醫名家、高學歷人才聚集,實現全市公立醫院黨組織書記和院長掌握現代先進醫院管理知識、具備醫院精細化管理能力;國家級“特殊支持計劃”入選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及省部級首席專家、領軍人才、學術技術帶頭人、天府名醫等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稱號獲選者達80人,博士研究生學歷以上人才達100人,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人才達1000人。

(四)實施綜合聯動改革,激活發展動能。

1.加強黨的領導。公立醫院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健全黨委會、院長辦公會等議事決策制度。明確黨委研究決定醫院重大問題機制,把黨的領導融入醫院治理和現代醫院管理各環節。深化標杆黨支部創建活動,深入實施公立醫院黨建帶頭人、學術帶頭人“雙帶頭人”培育和黨務骨幹、業務骨幹“雙骨幹”培養。探索建立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考評機制,把黨建工作成效納入醫院等級評審和巡察內容,作爲年度考覈和幹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

2.推動三醫聯動。深入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健全穩健可持續的基本醫保籌資運行機制,完善醫保基金總額預算辦法,健全醫療保障經辦機構與醫療機構協商談判機制。深入推進藥械集中帶量採購制度改革,全力落實國家和省級組織的藥械集中帶量採購和使用工作,全市公立醫療機構藥械和檢查化驗收入佔比、大型醫用設備檢查陽性率等主要指標更加優化,保持全省前列。健全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採取“小步快走”方式,按照“設置啓動條件、評估觸發實施、有升有降調價、醫保支付銜接、跟蹤監測考覈”的工作路徑,分批次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着重調增體現醫務人員勞務價值、技術難度和風險程度的醫療服務價格,降低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檢驗等項目價格,提高醫療服務收入佔比。加快醫療服務新開展項目審覈,促進醫療行業高質量發展。

3.加強精細化管理。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立科學數據循證的醫院運營管理決策支持系統,凝練支撐高質量醫療發展的醫院文化,建設全鏈條信息管理、監測評估系統。建立全面預算管理、成本管理、預算績效管理、資產管理、內部審計等制度,三級公立醫院設置總會計師崗位。規範開展風險評估和內部控制評價,優化醫院輔助型服務流程,促進醫療資源有效使用。

三、工作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衛生健康工作領導小組要定期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工作。各縣(區)要堅持黨政主導,把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工作擺上重要日程,細化任務清單,完善配套政策。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藥管理局、市民政局要加強統籌指導,落實行業管理責任,市直相關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制定配套政策,協調解決重難點問題,定期向市衛生健康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彙報工作推進情況。各醫療機構要履行主體責任,制定年度任務清單,落實專班推進。

(二)落實投入責任。按規定落實政府對公立醫院投入政策,市、縣(區)財政要切實加大對公立醫院投入,年度預算安排資金用於專科能力提升、高層級人才引培。其中涉及中醫藥類區域醫療中心、重點專科建設、人才引培等項目補助資金從中醫藥發展專項資金中列支。

(三)強化考覈評估。建立差異化、個性化的考覈評價體系,建立動態監測評價機制。市衛生健康工作領導小組分年度下達目標任務,市直相關部門建立動態監測評價機制,將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年度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納入對公立醫院年度目標績效考覈的重要內容,強化評價結果運用,確保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方案3

公立醫院是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在持續改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公平可及性、防控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保障人民羣衆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爲有效推動我市公立醫院向更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根據《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粵府辦〔2022〕4號)精神,結合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健康爲中心,堅持政府主導、公益性主導、公立醫院主導,堅持醫防融合、平急結合、中西醫並重,以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爲目標,強化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推動我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二)發展目標。力爭通過5年時間,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註重人才技術要素;公立醫院服務能力明顯提升,爲更好提供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防範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推進健康清遠行動提供有力支撐。到2025年,全市市域內住院率達到95%以上,各縣(市)縣域內住院率達90%以上。

二、重點任務

(一)強化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服務體系建設

1.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佈局。圍繞重大疾病、醫學技術、平臺專科,科學規劃市、縣公立醫院功能佈局。加強公立醫院能力建設,根據轄區外轉率高的病種,以專科發展帶動診療能力和水平提升,切實提高腫瘤、心腦血管、呼吸、消化和感染性疾病等防治能力,逐步實現常見病、多發病在市、縣解決。加快推進市、縣質控中心建設,強化區域質控協同。加強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清遠市省職教城醫院(清遠市公共衛生醫學中心,暫命名,下同),推動清遠市第二人民醫院升級爲三級醫院,支持英德市人民醫院、英德市中醫院、連州市人民醫院創建爲三甲醫院,推進優撫醫院建設。加強中醫優勢專科建設,打造一批中醫特色突出、臨牀療效顯著、示範帶動作用明顯的中醫科室。〔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局、市發展改革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列第一位的爲牽頭部門,下同〕

2.全面提升市級高水平醫院。進一步落實城市三級醫院功能定位,在疑難疾病、重大疾病、重大疫情的醫療救治、大數據集成、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發揮協同作用,將發展重心轉移到提升內涵、優化存量、下沉增量的發展軌道上,避免無序競爭,推進建立銜接有序的雙向轉診機制和診療服務體系,帶動城鄉醫療服務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局、市科技局〕

3.建設由公立醫院牽頭的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按照網格化佈局管理,探索組建由轄區內三級公立醫院(含中醫醫院等)或代表轄區醫療水平的醫院(含社會辦醫院等)爲牽頭單位,其他若干家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機構等爲成員的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統籌負責網格內居民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一體化、連續性醫療衛生服務。推動建立集團各成員單位資源共享、錯位發展、有序競爭、協作共贏的發展機制。推進以全科醫生爲主體、全科專科有效聯動、醫防有機融合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加強公立醫院公共衛生科室標準化建設,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以危害羣衆健康的重大疾病和看病就醫需求多的學科爲重點,加強專科聯盟建設。(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局、市醫保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區人民政府)

4.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提標擴能。積極發展以縣級醫院爲龍頭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進一步深化下放醫共體自主權限,推進縣域醫共體內部行政、人事、財務、信息、質量、藥械管理“六統一”和縣域醫療服務同質化。加快縣域優質醫療衛生資源下沉,實行縣、鎮利益增量共享分配,暢通雙向轉診渠道,加大醫保支付政策支持,促進分級診療制度的落實。探索縣域醫防協同工作機制,落實平急結合工作措施,提高縣域健康管理和應急處置能力。〔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局、市財政局、市醫保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5.強化重大疫情救治體系建設。堅持中西醫並重,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和突發事件緊急醫療救援能力建設,持續強化醫院感染防控和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提高重大疫情應對、保障能力和衛生應急綜合救援能力。加快推進清遠市省職教城醫院等項目建設,依託市人民醫院建成清遠市人民醫院公共衛生應急醫療中心,鼓勵並支持市中醫院打造市級中醫疫病防治隊伍,籌建英德市公共衛生臨牀中心。依託以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院、清遠省職教城醫院爲支撐,縣級公共衛生防控爲補充的清遠市重大疫情醫療救治體系,有效提升我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處置能力。清遠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要建成達到生物安全二級(P2)水平的實驗室,推動縣級公共衛生實驗室建設,打造市、縣兩級公共衛生實驗室檢驗檢測體系,重點提升疫情發現和現場處置能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設備配置,滿足現場檢測檢驗、流行病學調查、應急處置等需要。〔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局、市發展改革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二)加快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技術模式創新

1.加強臨牀專科建設。到2025年,全市新增建設3個省級臨牀重點專科、24個市級臨牀重點專科。依據區域疾病譜特點、域外就醫主要疾病等實際情況,以羣衆就醫需求爲導向,重點打造與地方臨牀需求相適應的市、縣兩級臨牀特色專科,如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呼吸疾病、腎臟疾病等。探索市級臨牀重點專科動態管理,大力扶持具有發展潛力和影響力的市級以上臨牀重點專科。加大對中醫醫院的支持力度,加強中醫醫院和中醫優勢專科建設,實施“中醫名院名科名醫”建設工程。培養中醫名家,以中醫名科名醫提升我市中醫診療能力。〔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局、市科技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鼓勵推進醫學科技創新。加強基礎和臨牀研究,加大對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投入力度。聚焦疑難重雜症,支持開展疑難重症等診療技術攻關,組織實施科技創新項目。強化科研攻關對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的支撐作用。鼓勵並支持市人民醫院等單位,創建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臨牀醫學研究中心等。完善醫學創新激勵機制和以應用爲導向,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收益權改革,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所獲收益主要用於對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員給予獎勵。健全落實職務發明制度。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促進醫療新技術進入臨牀使用。〔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知識產權局)、清遠銀保監分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3.推進醫療服務模式創新。推廣多學科診療模式。提高日間手術佔擇期手術的比例。做實責任制整體護理,在全市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探索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工作,進一步將延續護理落到實處。開設合理用藥諮詢或藥物治療管理門診,開展精準用藥服務。大力推進市、縣、鎮三級院前醫療急救網絡建設,實行統一管理、統一調度,有效提升全市院前醫療急救服務能力。構建以信息互聯互通爲支撐,多部門協作聯動、監督監管相互制約的醫防協同機制。推廣中醫綜合診療模式、多專業一體化診療模式、全鏈條服務模式,建立中西醫臨牀協作長效機制,支持開展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牀協作試點。〔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局、市醫保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4.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以市中醫院爲依託單位,籌建市級中醫臨牀研究基地,積極創建省級以上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加大中醫藥經典名方研發力度,建設區域中藥製劑中心。支持清遠市中醫院創建省級高水平中醫醫院,力爭2025年前進入全國三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評排名百強行列,以中醫名院帶動區域中醫發展;支持英德市中醫院創建三級甲等中醫醫院。支持清城區、清新區、連南瑤族自治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中醫醫院建設,到2025年基本實現縣辦中醫醫療機構全覆蓋,30萬以上常住人口縣二甲中醫醫院全覆蓋,縣級中醫醫院成爲基層中醫藥服務龍頭,連州市、佛岡縣、陽山縣中醫院升級建設項目完成、投入使用並形成服務能力。到2025年清城區、清新區中醫醫院達到二級甲等中醫醫院水平。鼓勵縣級中醫醫院牽頭組建緊密型縣域中醫醫共體,有效建立起以健康爲中心、防治結合的縣、鎮、村三級整合型中醫藥服務新體系。加強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和婦幼保健院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完善中西醫結合工作機制,構建中西協作、優勢互補、特色明顯、效果顯著的醫療模式。支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連南瑤族自治縣建設“民族醫院”,打造瑤、壯族特色中醫院。支持清遠市中醫院、英德市中醫院中醫藥文化主題公園建設,打造中醫藥文化傳播基地。〔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局、市發展改革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負責,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5.強化信息化支撐作用。持續推動“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服務向縱深發展,落實省衛健委信息便民“五個一”攻堅行動,實現“一碼通用”、“一網聯通”、“一鍵診療”、“一站會診”及“一體服務”。推進醫院信息化建設,提供信息提醒、自助查詢打印等服務,完善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和平臺建設,加快5G+遠程醫療場景落地推廣,提升基層醫院信息化水平及遠程醫療水平。深化遠程醫療服務應用,豐富業務場景,提升平臺服務能力。大力開展市級全民健康信息綜合管理平臺建設,實現健康服務信息互聯互通互認,推進醫療衛生機構信息的開放共享和廣泛應用。〔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局、市醫保局、市發展改革局、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三)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效能提升

1.健全醫院運營管理體系。全面落實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等法律法規,爲提升醫院治理能力和水平提供法治保障。充分發揮醫療質量、醫院感染防控、藥事管理、醫療技術臨牀應用管理等專業委員會和職能部門作用,推進核心業務工作與運營管理工作深度整合,將現代醫院管理理念、方法和技術融入運營管理的各領域、層級和環節,通過完善管理制度、再造業務流程、優化資源配置、強化分析評價等手段,將運營管理轉化爲價值創造。對醫院病例組合指數(CMI)成本產出、醫生績效等進行監測評價,引導醫院迴歸功能定位,提高效率、節約費用,減輕患者就醫負擔。建立全業務、全流程閉環管理體系,強化醫療服務全成本覈算和成本控制,形成符合醫療發展規律的人、財、物等資源配置體系。健全完善公立醫院總會計師制度,落實總會計師進入醫院領導班子規定,充分發揮總會計師崗位職能。〔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嚴格執行全面預算管理制度。實行全口徑、全過程、全員性、全方位管理,貫穿預算編制、審批、執行、監控、調整、決算、分析、考覈等各環節,強化預算約束,加強資金預算執行監測分析,對績效實現程度和預算執行進度實行“雙監控”,將評價結果、項目執行進度與預算安排掛鉤。〔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3.完善內部控制制度。以業務管理和經濟管理的重大風險、重大事件、重要流程爲重點,開展風險評估和內部控制評價,防範財務風險、醫療風險、法律風險和廉政風險。探索醫院後勤“一站式”服務,建設後勤智能綜合管理平臺,全面提升後勤管理的精細化和信息化水平。強化成本消耗關鍵環節的流程管理,降低萬元收入能耗支出。〔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4.優化績效評價體系。堅持和強化公益性導向,全面開展公立醫院績效考覈,持續優化績效考覈指標體系,重點考覈醫療質量、運營效率、持續發展、滿意度評價等,強化考覈結果在公立醫院薪酬總量、財政補助、領導班子年度考覈等方面的運用。改革公立醫院內部績效考覈辦法,以聘用合同爲依據,以崗位職責完成情況爲重點,將考覈結果與薪酬分配掛鉤。建立完善醫聯體(醫共體)績效考覈制度,促進資源下沉,提高基層服務能力和居民健康水平。〔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四)加強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人力資源保障

1.加快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按照公立醫院人員編制標準,建立動態核增機制。逐步探索實行員額制管理,推動實行員額制管理的公立醫院的人員控制總量根據相關指標變化情況實行動態管理。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統籌考慮編制內外人員待遇,力爭實現同崗同績同酬。落實崗位管理制度,按照醫、護、藥、技、管等不同類別合理設置崗位,科學編制崗位責任書,健全崗位設置動態調整機制。優化崗位聘用考覈機制,加強人員聘後管理,推動建立競爭擇優、能上能下工作機制。增加護士配備,逐步使公立醫院醫護比總體達到1:2左右。結合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積極推進基層醫療衛生人才“縣招縣管鎮用”。〔責任單位:市委編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健康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深入推進薪酬分配製度改革。細化和落實“兩個允許(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並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後主要用於人員獎勵)”要求,合理確定、動態調整公立醫院薪酬水平。拓寬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的經費渠道,在確保收支平衡的前提下,力爭到2025年人員支出佔公立醫院業務支出的比例提高至45%左右,之後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要求爭取逐步達到60%左右。在覈定的薪酬總量內,公立醫院可自主確定分配模式,合理確定內部薪酬結構,逐步建立主要體現崗位職責和知識價值的薪酬體系,實行以崗定責、以崗定薪、責薪相適、考覈兌現,更加註重發揮薪酬制度的保障功能。公立醫院可自主設立體現醫療行業特點、勞動特點和崗位價值的薪酬項目,探索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制、項目工資等靈活多樣的分配形式。合理確定公立醫院主要負責人的薪酬水平,健全激勵約束機制,鼓勵對主要負責人實行年薪制。〔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市衛生健康局、市醫保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3.加強醫學人才隊伍培養制度。落實黨管人才要求,公立醫院黨委要切實發揮領導作用。完善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管理。培育高精尖缺人才,繼續實施名醫培養工程,培養學科創新團隊和人才梯隊,創建“名醫工作室”。落實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全科、兒科、婦產科轉崗培訓和繼續醫學教育制度,加強中醫藥師承教育。鼓勵公立醫院將住培師資的帶教工作量納入職稱晉升、績效分配體系。保障住培醫師待遇,落實“兩個同等對待(面向社會招收的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培訓對象培訓合格當年在醫療衛生機構就業的,在招聘、派遣、落戶等方面,按當年應屆畢業生同等對待;對經住培合格的本科學歷臨牀醫師,在人員招聘、職稱晉升、崗位聘用、薪酬待遇等方面,與臨牀醫學、中醫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同等對待)”。加強老年、兒科、產科、麻醉、重症、病理、精神、康復、全科、傳染病、中醫藥等急需緊缺專業人才及專業護士的培養培訓。開展醫防融合培訓,建立面向醫護人員的流行病學、傳染病學、醫院感染控制全員培訓制度。加強公立醫院行政管理人才培養,探索推進公立醫院領導人員職業化、專業化。〔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局、市衛生健康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4.落實醫學人才隊伍評價制度。堅持分層分類評價,建立以醫德、能力、業績爲重點的人才評價體系。合理設置評價標準,破除唯學歷、唯論文、唯獎項、唯“帽子”傾向,增加臨牀工作數量和質量指標,突出技術性、實踐性和創新性評價,實行業績成果代表作制度。對基層一線衛生健康專業人員繼續實行“定向評價、定向使用”。繼續支持高水平醫院組織高級職稱自主評審。〔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健康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五)融合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多方聯動

1.有序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落實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定期開展調價評估,達到啓動調整條件的要穩妥有序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符合標準時集中啓動和受理公立醫療機構提出的價格建議,理順優化醫療服務比價關係,支持公立醫院優化收入結構,提高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化驗收入)佔醫療收入的比例,更好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繼續落實新增醫療服務項目管理,及時審覈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責任單位:市醫保局、市衛生健康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持續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系統推進以按病種付費爲主的多元複合式醫保支付方式,開展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試點及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試點,醫療康復、慢性精神疾病等長期住院按牀日付費,門診特殊慢性病按人頭或病種付費。積極推進緊密型醫聯體以績效爲導向的醫保支付方式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完善按病種分值付費方式和支付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支持醫療新技術發展,使用全省統一的病種分值庫。科學制定醫保總額預算,合理確定、動態調整按牀日、按人頭等方式的付費標準。規範醫保協議管理,明確結算時限,細化結算規則,確保基金及時足額撥付。完善適宜基層醫療機構開展的基層病種範圍,實行不同等級醫療機構同病同分值。推動落實符合中醫藥、瑤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政策,按全省統一的中醫特色治療病種分值庫實施。〔責任單位:市醫保局、市衛生健康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3.落實藥品耗材採購制度。推動我市藥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常態化制度化開展。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集中帶量採購,積極參與廣州等地市聯盟集團帶量採購,鼓勵以醫聯體、醫共體、醫院聯合爲單位實施藥品集團採購。發揮“互聯網+醫藥”在藥品採購中的作用,確保藥品供應價格、質量層次等公開透明。建立配送企業信用管理機制、銀行擔保機制、藥品集團採購週轉金制度,推進醫保基金與醫藥企業直接結算,提高藥品貨款支付效率。落實國家、省組織藥品耗材集中帶量採購醫保資金結餘留用政策,加強留用資金管理,推動公立醫院在合理用藥基礎上優先使用中選藥品。完善國家組織藥品耗材集中採購醫保資金結佘留用激勵約束機制,指導醫療機構利用好增加的可支配收入,推進薪酬制度改革。促進基本藥品優先配備使用,逐步實現政府辦基層醫療機構、二級公立醫院、三級公立醫院基本藥品配備品種數量佔比原則上分別不低於90%、80%、60%。推動醫療機構加大對療效確切、質量可控、供應穩定的創新藥品和醫療器械的採購比重。深入開展藥品臨牀綜合評價,完善結果轉化應用機制。完善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儲備藥品目錄,做好短缺藥品、防護物資等儲備工作。〔責任單位:市醫保局、市衛生健康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改局(市糧食和儲備局)〕

(六)豐富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文化內涵建設

1.持續改善患者就醫體驗。持續改善醫療服務,推動公立醫院“以疾病爲中心”向“以健康爲中心”的轉變,推廣“一站式服務中心”模式,進一步推行分時段預約診療和檢查檢驗集中預約服務,開展診間(牀旁)結算服務,優化線上線下支付流程,開展一站式繳費改革試點。建立針對疑難複雜疾病、重大突發傳染病等重大疾病的救治與管理制度,形成患者接診、治療、轉診等科學流程。加強患者隱私保護。開展公益慈善和社工、志願者服務。建立完善患者投訴處理機制,暢通醫患溝通渠道,構建和諧醫患關係。〔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局、市醫保局、市委宣傳部,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強化醫院文化建設。挖掘醫院文化底蘊,凝練昇華醫院的文化精神、管理理念和核心價值觀,凝聚支撐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精神力量。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職業精神,激發醫務人員對工作極端負責、對人民極端熱忱、對技術精益求精的不竭動力。持續打造行業黨建特色品牌,深化醫院黨建“四有(班子有作爲、支部有方法、黨建有品牌、單位有典型)”工程建設。〔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局、市委宣傳部,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3.關心關愛醫務人員。建立健全保護關心愛護醫務人員的長效工作機制。改善醫務人員工作環境和條件,減輕工作負荷,落實學習、工作、休息和帶薪休假制度,維護醫務人員合法權益。提升醫院安全防範能力,完善安檢設施配備,強化安保隊伍建設,建立重點人羣預警機制。推進“平安醫院”建設,建立健全解決醫療糾紛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強化多部門聯合打擊防範治理,健全完善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機制,預防和減少醫鬧發生。加快發展醫療責任保險、醫療意外保險,分擔醫療執業風險,保障醫患雙方合法權益。健全職工關愛幫扶機制,切實解決醫務人員實際困難。建立醫務人員職業榮譽制度。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參與醫師節、護士節等活動,持續營造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中級人民法院、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市委宣傳部、清遠銀保監分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七)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

1.全面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市屬及以上公立醫院、設黨委的公立醫院應當實行黨委書記、院長分設。公立醫院黨委等院級黨組織切實發揮領導作用,集體研究決定重大問題和重大事項,做到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制定的範本,修訂完善醫院章程,明確黨建工作的內容和要求以及黨委研究決定醫院重大問題的機制。根據中央組織部、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制定的示範文本,修訂完善黨委會和院長辦公會議事決策規則。建立書記、院長定期溝通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執行情況報告制度,切實推動黨的領導融入醫院治理全過程各方面各環節。〔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委編辦、市衛生健康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加強公立醫院領導班子和幹部人才隊伍建設。選優配強醫院黨政領導班子成員特別是書記和院長。黨委書記和院長分設的,黨委書記一般不兼任行政領導職務,院長是中共黨員的同時擔任黨委副書記。堅持黨管幹部原則,醫院黨委要按照幹部選拔任用有關規定,制定實施醫院內部組織機構負責人選拔任用具體辦法。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完善人才培養、使用和引進管理辦法,加強公立醫院行政管理人才培養,尤其要加強負責醫院運營、信息化建設、經濟管理等精細化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建立醫院領導班子成員聯繫服務高層次人才制度,突出以醫德、能力、業績爲重點的人才評價導向。〔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委編辦、市衛生健康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3.全面穩步提升公立醫院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質量。堅持“把支部建在科室上”,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建立黨支部參與人才引進、隊伍建設、職稱職級晉升、績效考覈、薪酬分配、評獎評優等重大事項討論決策的制度機制,把好政治關、醫德醫風關。實施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即在臨牀醫技科室中,把黨建帶頭人培育成學科帶頭人,把學科帶頭人培育成黨建帶頭人)。建立健全把業務骨幹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幹的“雙培養”機制,注重在醫療專家、學科帶頭人、優秀青年醫務人員中發展黨員,引導黨員立足崗位發揮先鋒模範作用。〔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衛生健康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4.紮實落實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責任。健全各級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衛生健康部門具體負責,形成齊抓共管的責任體系。公立醫院黨委承擔黨建工作主體責任,黨委書記是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領導班子其他成員落實“一崗雙責”。開展公立醫院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覈,把黨建工作成效納入醫院等級評定和巡視巡察工作內容,作爲年度考覈和幹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衛生健康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三、組織實施

(一)落實領導責任。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門要把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爲深化醫改重點任務,強化領導責任、保障責任、管理責任、監督責任,統籌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與體制機制改革。各有關單位要密切溝通、協調推進,進一步深化三醫聯動和“放管服”改革,按照職責分工加強業務指導,在規劃編制、政策實施、項目安排、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切實承擔起主體責任,結合實際抓好工作落實。

(二)落實政府投入責任。要按規定落實政府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公立醫院財政投入責任,落實對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和傳染病醫院、精神病醫院等專科醫院的投入傾斜政策。

(三)強化考覈評價。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門要按照屬地原則,根據國家制定的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結合公立醫院績效考覈,對轄區內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進行評價,充分考慮各級各類公立醫院實際情況,做好統籌謀劃和指導推進工作,不搞“一刀切”。對評價結果優秀的,給予表彰激勵。

(四)總結推廣經驗。各地衛生健康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調研指導,積極創新公立醫院提質增效措施,通過大力推進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及時挖掘、總結、提煉、推廣典型經驗,以點帶面推動全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取得實效。

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方案4

爲推動全區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xx〕18號)、《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安徽省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皖政辦祕〔20xx〕120號)、《亳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亳州市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亳政辦祕〔20xx〕25號)精神,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主要目標

力爭“十四五”末,實現以下主要目標:

(一)綜合實力提級,診療能力明顯提升,縣域內就診(住院)率提升至90%以上;

(二)精細管理提級,綜合效益明顯提升,物耗成本降至50%以下;

(三)要素配置提級,學科水平明顯提升,綜合醫院建成省級醫學重點專科項目1個以上、市級重點專科項目5個以上,中醫醫院建成省級中醫重點(特色)專科1個以上;

(四)持續推進區級醫院服務能力提升,鼓勵支持亳州市華佗中醫院完成三級創建工作。

二、重點任務

(一)構建高質量發展新體系。

1.打造市級高水平醫院。統籌資金、項目、政策等資源,集中支持區級公立醫院,重點打造優勢學科羣,疑難危重症診療能力基本達到市同類醫院水平。

2.構建整合型服務體系。

(1)鞏固完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高水平區級公立醫院,根據縣域病種外轉情況,建設重點專科,柔性引才引智,落實“兩包三單六貫通”政策,建設縣鄉一體、鄉村一體、醫防融合的整合型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0%左右。

(2)建設緊密型城市醫聯體。集中力量支持亳州市華佗中醫院建設成高水平市級公立醫院,提升疑難危重症診療能力。按照網格化佈局要求和“五包十統一”路徑,高水平建設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院2個緊密型城市醫聯體。

(3)促進醫療資源下沉。醫共體牽頭單位將以慢病爲主的普通門診逐步下沉基層,到2025年三甲綜合醫院普通門診服務量減少30%以上。持續推進亳州市人民醫院、亳州市中醫院、亳州市華佗中醫院“千醫下鄉”工作。

(4)建設智聯網醫院。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互聯網醫院+醫聯體”,構建不同層級醫療機構互聯互通、覆蓋院前院中院後和全生命週期的整合型服務體系,並逐步拓展到各級公立醫院。按照上級要求,做好“智慧中藥房”建設。

3.構建“1+5+N”傳染病醫療救治體系。全區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全部建設相對獨立的傳染病病區和可轉換病區。

4.加強專科醫院建設。推進區級公立醫院精神專科、口腔專科建設,實現區級精神衛生、口腔專科全覆蓋。推進婦幼保健院規範化建設,逐步提升婦幼保健機構服務能力。

5.建設更有特色的中醫醫院。亳州市華佗中醫院建成“三級”中醫醫院。力爭建設1-2個省級中醫優勢專科和特色專科,建設有中醫藥特色的服務體系。

6.減少跨省異地就醫。依託高水平醫院,健全工作機制,強化醫保政策聯動、轉診備案管理和專項考覈,力爭到2025年縣域內就診(住院)率提升至90%以上。

(二)引領高質量發展新趨勢。

7.提升臨牀專科能力與水平。

(1)加強臨牀專科建設。以滿足重大疾病臨牀需求爲導向,建設省、市級臨牀重點專科。“十四五”期間,建成省級醫學重點專科項目1個以上、市級重點專科項目5個以上。

(2)加強急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建設。力爭建立區級緊急救援中心和隊伍,加強院前急救轉運與院內救治協同銜接,打造城市15分鐘和農村30分鐘急救圈。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初步建設胸痛、卒中和創傷中心,加強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建設。

8.推進醫學技術創新。

(1)實施科研強院。爭取到2025年,申報獲批省衛生健康委科研項目立項項目不少於1個。加強臨牀醫學研究中心建設,以技術創新推進高水平研究型醫院建設,部分臨牀學科達到省內先進水平。

(2)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積極與省級高水平醫學轉化中心對接,拓展院、校、企合作,爭創科研成果轉化;科技成果轉化收益主要用於獎勵做出重要貢獻人員。大力支持臨牀單中心、多中心研究,支持公立醫院開展藥物臨牀試驗,承擔仿製藥一致性評價。逐步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收入佔比。

(3)促進醫院新技術臨牀應用。及時學習、引進國內、省內先進成熟醫療技術用於臨牀。積極支持醫院開展的醫療新技術價格立項,加快審批,促進醫療新技術臨牀運用、收費內容與標準與滬蘇浙等地醫院對接。

9.創新醫療服務模式。

(1)綜合醫院全面開展多學科診療,中醫醫院推廣中醫綜合診療和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牀協作。

(2)建立臨牀藥師下臨牀制度,臨牀藥師參與疑難複雜疾病多學科診療。

(3)加強責任制整體護理,開展延續護理服務。

(4)規範開展日間手術,日間手術佔擇期手術比例達10%以上。

(5)優化預約診療服務流程,設置入院準備中心,提供入院一站式服務。推廣院前院中院後一體化服務。

10.信息化賦能高質量發展。

(1)加快推進智慧醫院建設。2025年,三級公立醫院電子病歷應用水平分級評價達到5級以上,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達到4級以上,全區二級和三級公立醫院智慧服務平均級別達到2級和3級,智慧管理平均級別達到1級和2級,三級公立醫院院內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達到四級甲等以上水平,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達到四級乙等以上水平,能夠支撐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醫療服務新模式。推動醫療、醫保、醫藥等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加強醫療、醫保、醫藥大數據分析,賦能智慧醫療體系。

(2)落實國家和行業信息化標準,鼓勵有條件的公立醫院加快應用智能可穿戴設備、人工智能輔助診斷和治療系統等智慧服務軟硬件,提高醫療服務的智慧化、個性化水平和醫院信息化建設的標準化、規範化水平。

(3)加快推進公立醫院間信息共享。落實全省醫療機構信息互通共享實施方案工作要求,“十四五”期間實現公立醫院跨地區、跨機構信息系統互聯互通、數據共享互認。20xx年,實現醫共體遠程心電平臺應用;完成區域影像中心建設,基本覆蓋本地區二級以上公立醫院、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並接入市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和安徽省影像雲平臺。

(4)加快推進全系統數據資源整合應用。探索融合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推進基於平臺的互聯互通和數據資源整合,推進等級保護測評,提升醫療健康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和網絡安全水平。2023年實現電子病歷和電子健康檔案居民授權調閱共享。2025年實現醫療服務、醫療保障、公共衛生和綜合管理等數據資源互聯互通。改造用卡環境,推進電子健康卡(碼)運用,與安康碼互通互認,實現區內不同醫療衛生機構醫療服務、健康管理、疫情防控、信息查詢等一卡(碼)通用。

(三)提升高質量發展新效能。

11.健全公立醫院運營管理體系。成立運營管理委員會,建立科學決策、分工負責、協同落實、分析評價、溝通反饋的高效運營管理機制。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強化預算約束,促進資源有效分配和使用。推動運營管理全面融入現代醫院管理理念方法技術,深度融合醫院核心業務,強化成本管控與投入產出評價,提升運營管理科學化規範化精細化水平。

12.完善內部控制機制。健全機制,發揮總會計師在醫院經濟管理中的主導作用。建立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制衡內控機制,對經濟和業務活動的重點領域重要事項關鍵崗位定期開展風險評估與內控評價,有效防範管控風險,提升醫院服務效能和內部治理水平。

13.實行績效考覈目標管理。將市級和區級績效考覈結果作爲公立醫院發展規劃、重大項目立項、財政投入、經費覈撥、薪酬分配、院長年薪制、評優評先等重要依據。公立醫院達到B等級及以上。

(四)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14.改革人事薪酬制度。

(1)深化公立醫院編制週轉池制度建設。加強制度規範管理,優化運行管理機制,將社會化用人員額納入崗位基數,開展週轉池編制使用評估。根據公立醫院發展需要,合理制定落實公立醫院人員編制標準並建立動態核增機制,實行編制動態調整。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合理設置崗位,科學編制崗位責任書,競聘上崗、合同管理、動態考覈。

(2)增加護士配備。科學測算護理服務成本,合理確定護理服務價格標準。按照崗位標準,合理配備護士,2025年底前公立醫院醫護比總體達到1:1.3左右。

(3)加強高層次人才培養。實施人才強區戰略,着力培養達到省內、市內先進水平的學科帶頭人。遴選綜合素質優秀、發展潛力大的中青年骨幹到國內外高水平醫院或科研機構深造培養。實施“江淮名醫”“徽鄉名醫”“安徽省名中醫”、“安徽省基層名中醫”培養工程,培養一批德藝雙馨的“江淮名醫”“安徽省名中醫”。

(4)改革薪酬制度。落實“兩個允許”要求,根據公立醫院績效考覈結果,合理確定、動態調整醫院獎勵性績效薪酬水平和主要負責人年薪水平,人員支出佔比力爭達到40%。建立主要體現崗位職責和知識價值的薪酬體系,逐步提高固定薪酬比例,合理確定臨牀執業醫師、其他醫務人員、行政後勤人員薪酬水平。在覈定的薪酬總量內,公立醫院可自主設立體現行業特點、勞動特點和崗位價值的薪酬項目,採取多種方式自主分配。20xx年,公立醫院全面推開主要負責人年薪制。

15.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

(1)實施衛生招才引智工程。區級公立醫院積極引進高學歷人才;鼓勵柔性長期引進高層次人才;創新“星期六醫師”制度,柔性短期引進省外專家來我區開展疑難病例會診和手術等。

(2)落實人才保障措施。加大政府投入,強化政策保障,積極支持公立醫院引進來、留得住高層次人才和專科團隊,按規定對引進人才落實安家費、生活補助、工資報酬、職稱晉升、安家落戶、子女入學等保障措施,爲引進人才開展臨牀新技術、新項目和科研等創造寬鬆的政策環境和工作環境。

(3)加強引進人才目標考覈。區級公立醫院高層次人才引進情況,納入目標考覈。力爭“十四五”期間,區臨牀專科醫療水平顯著提升。

16.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對照滬蘇浙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內涵、水平和報銷比例,穩妥有序優化醫療服務價格,對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積極申報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學習三明經驗,改革優化調價規則和程序,建立靈敏有度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定期開展調價評估,重點提高體現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重點支持公立醫院開展標誌性領先技術,對於技術難度大、外轉率高的項目,優先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支持兒童專科等薄弱學科發展;支持中醫傳承創新發展,積極申報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提高技術勞務性收入佔比,逐步達到30%以上。積極申報國家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

17.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爲主的'多元複合式醫保支付方式,積極穩妥開展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DRG)、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DIP)試點。探索按牀日付費。落實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按人頭總額(含外轉病人額度)預付政策,加強監督考覈,結餘留用、合理超支分擔,嚴禁挪用醫共體內醫保結餘資金。實施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

18.優化醫保管理改革。科學制定區域總額預算,合理確定、動態調整付費標準。規範協議管理,明確結算時限,細化結算規則,確保基金及時足額撥付。指導推動公立醫院積極參與藥品(耗材)集中採購使用改革,簡化考覈流程,嚴格落實醫保資金結餘留用政策。規範醫療服務行爲,加強醫保基金監管。

(五)建設高質量發展新文化。

19.持續改善醫療服務,始終堅持把“以患者爲中心”的服務理念貫穿於醫療服務的各環節和全流程,推動醫療服務高質量發展,建設患者友好、老年友善醫院。改善醫務人員工作環境和條件,減輕工作負荷,落實帶薪休假等制度。提供年輕醫務人員進修培訓機會,構建多層次、多渠道職業成長通道。開展平安醫院創建,依法嚴厲打擊涉醫違法犯罪行爲。加強公立醫院人文關懷制度建設,構建和諧醫患關係。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職業精神,注重文化傳播和品牌塑造,加強愛崗愛院教育,創建人文關懷醫院,提高公立醫院公信度美譽度軟實力。

(六)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

20.衛生健康行政部門黨組織建立衛生健康行業黨建工作指導委員會,督促指導行業黨的建設,確保相應的機構、人員、工作機制落實,符合條件的醫院配備紀委書記;建立黨支部參與科室重大事項決策制度,注重發展醫療專家、學科帶頭人、優秀青年醫務人員入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單位要高度重視,強化組織領導,明確一位政府負責同志統一分管醫療醫保醫藥工作,統籌協調“三醫”聯動改革。要確定重點任務和配套措施清單,定期研究推進,健全工作機制,落實工作保障。要加強督查考覈,區政府將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納入區直相關部門目標管理績效考覈。

(二)落實投入責任。按規定落實政府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公立醫院的投入政策,落實對中醫醫院專科醫院的投入傾斜政策。參照滬蘇浙有關做法,結合地方實際,合理有效、逐步提高公立醫院財政投入力度,財政補助收入佔比逐步提高。公立醫院長期負債率逐步降至全國平均水平以下。

(三)建立監測評價體系。區級公立醫院要對照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監測評價指標體系,按季度開展自評;區政府按年度對所屬公立醫院進行評價,評價結果納入年度目標考覈。鼓勵各醫院積極探索創新,及時總結經驗並複製推廣,培育名院名科名醫,促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方案5

爲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1〕18號)和《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鄂政辦發〔2022〕13號)等文件精神,切實推動我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高舉公立醫院公益性旗幟,堅持以人民健康爲中心,以改革創新爲動力,以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佈局爲引領,以學科、人才隊伍和信息化建設爲支撐,以醫療質量、醫療服務、醫學教育、臨牀科研、醫院管理提升爲重點,以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指數爲標尺,促進全市公立醫院綜合能力再上新臺階。

二、工作目標

“十四五”期間,深入推進“三明醫改”經驗在荊門落實落地,全面深化“三醫聯動”改革,全力打造“荊門模式”;創建一批全省乃至全國高水平的優勢學科,建成一個在全省有影響力的臨牀科研和科技成果轉化孵化基地,培養引進一批高層次領軍人才,建成一批不同層次的高水平數智化公立醫院,形成以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區域專科醫療中心、區域中醫藥健康服務中心爲骨幹,其他高水平市、縣級公立醫院爲支點的公立醫院網絡,推動全市公立醫院整體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爲建設健康荊門提供有力支撐。

“十四五”期間,市縣兩級公立醫院共謀劃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項目73個,其中市級42個、縣級打包項目31個,計劃總投資42.82億元。建立全市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項目庫,分批分年度組織實施。

三、主要任務

(一)構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體系。

1.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佈局。市級層面,堅持高水平綜合性或專科醫療服務定位,重點推進市傳染病醫院、市一醫院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市二醫院精神衛生康復中心、市中醫醫院中醫保健康復大樓、市婦幼保健院婦兒健康大樓等擴容項目建設;力爭2—3年內,建成市傳染病醫院公共衛生臨牀中心、市一醫院綜合醫療中心、市二醫院專科專病特色醫療中心、市中醫醫院中醫醫療和康復中心、市婦幼保健院婦幼保健中心等“五大中心”。縣級層面,重點推進京山市人民醫院整體遷建並新建傳染病大樓,以及沙洋縣人民醫院傳染病大樓、東寶區婦幼保健院大樓、掇刀人民醫院門診醫技綜合大樓等擴容項目建設;大力推進“市縣共建”,幫助縣級醫院建設腫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創介入、麻醉疼痛診療、重症監護等臨牀服務“五大中心”;鞏固鍾祥市人民醫院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創建成果,推進京山市人民醫院和沙洋縣人民醫院創建三甲綜合醫院。

2.推進緊密型醫聯體(醫共體)提質增效。建立健全醫聯體(醫共體)綜合管理辦公室、資源調配部、質量控制部、公共衛生部、信息化建設部、財務部等“一辦多部”職能管理部門,在持續深化“人財物”緊密運行機制建設基礎上,圍繞急診急救、慢病管理,構建整合型一體化服務體系。在急診急救方面,以龍頭醫院爲主導,着力建設市縣兩級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救治、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等“五大中心”,幫助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成規範化救治單元(站),形成全鏈條無縫對接急診急救網。在慢病管理方面,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爲主導,以慢病管理及“323”攻堅行動爲載體,建立健全各類高質量慢病管理中心,由龍頭醫院統籌專科醫師、全科醫生、全科護士、公衛醫師、鄉村醫生等醫療人才資源,實行按病種分類簽約服務和管理,每個專科醫生包聯多家慢病管理中心、若干個村衛生室,建立“1 N X”的防、篩、管、治、研一體化服務體系。支持市中醫聯盟、市婦幼保健聯盟建設發展。

3.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體系。構建以市傳染病醫院爲基地、公立醫院傳染病區爲樞紐、發熱門診爲網點的重大疫情救治體系,持續強化醫院感染防控管理。構建“市區一體、市縣協同、部門聯動”的緊急醫療救援體系,中心城區打造“10分鐘急救圈”,縣(市)打造“30分鐘急救圈”。依託市中醫醫院建設中醫疫病防治基地,發揮中醫藥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中的獨特作用。

(二)激活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4.建立健全財政保障長效機制。堅持公益性主導,加大財政對公立醫院基本建設和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人才培養、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政策性虧損,以及承擔公共衛生任務和公共服務等投入保障。逐年提高財政對公立醫院人頭經費的補助標準。

5.深入推進人事編制制度改革。推行公立醫院人員總量管理、動態調整,在覈定的總量內,逐步將行政後勤人員佔比減少至15%—10%。允許在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創新設立特設崗位,建立人員競爭上崗、擇優上崗、優勝劣汰、崗變薪變等機制。用足用好編制資源,按照“保基本醫療、保公共衛生、保學科引領”原則,通過省級考務平臺統一公開招聘,或通過專項招聘、人才引進等形式將引進培養的人才納入編制管理。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統籌編制內外人員待遇。增加護士配備,逐步使公立醫院醫護比總體達到1∶2左右。

6.深入推進績效薪酬制度改革。按照“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並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後主要用於人員獎勵”的“兩個允許”要求,合理確定、動態調整公立醫院薪酬水平,合理確定人員支出佔公立醫院業務支出的比例。支持公立醫院自主設立體現醫療行業特點、勞動特點和崗位價值的薪酬項目,鼓勵對公立醫院主要負責人實行年薪制。改革完善公立醫院內部績效分配製度,建立以DRG(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IP(病種分值)、CMI(病例組合指數)、RW(DRG與DIP權重)、時間消耗指數、費用消耗指數、滿意度等爲關鍵指標的績效評價體系,建立落實工分制、信息化、公開化的績效考覈機制,全面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

7.深入推進人才培養評價機制改革。編制、財政、人社、教育等部門積極支持高端醫學衛生人才引進,在其就醫、子女上學等方面給予優先照顧。在市衛健委設立醫學衛生人才專項資金,市財政每年給予一定數量的引導資金支持,市直公立醫院引進培養碩士、博士等高層次領軍人才的費用從醫學衛生人才專項資金中列支。做好三級甲等醫院高級職稱自主評審工作,按國家、省統一部署適時擴面。完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高級職稱評價標準,進一步改進評價方式,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爲先,突出評價業績水平和實際貢獻。落實服務基層制度,鼓勵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向基層一線流動。

8.深入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啓動基本醫保DIP付費,確保2023年1月起正式運行,2025年開展住院服務的醫療機構按DIP付費實現全覆蓋,按DIP付費的住院費用比例達到70%。探索符合中醫藥特點的DIP付費方式,合理確定付費標準。完善居民醫保普通門診統籌運行機制,全面推行職工醫保普通門診統籌。進一步拉開市、縣級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醫保支付比例差距,引導羣衆選擇性就醫。及時跟進落實國家、省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中選結果,落實醫保資金結餘留用政策。

9.深入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建立靈敏有序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定期開展調價評估,穩妥有序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理順比價關係,支持公立醫院逐步提高醫療服務收入比重。加強醫療服務價格分類管理,對普遍開展的通用項目,管住管好價格基準;對技術難度大的複雜項目,尊重醫院和醫生的專業性意見建議。簡化新增價格項目申報流程,促進醫療技術創新發展和臨牀應用。

(三)引領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趨勢。

10.打造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立完善省衛生健康委、市人民政府“省市共建”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機制,3—5年內,建成以市一醫院爲主體的骨科、兒科、重症、呼吸專科類別省級區域醫療中心,以市二醫院爲主體的腫瘤、精神、傳染病、心血管專科類別省級區域醫療中心。

11.打造專科專病協同錯位發展“荊門樣板”。市級層面,市一醫院、市二醫院重點發展急診急救、重症醫學、生殖醫學、腫瘤、精神等專科專病;市中醫醫院重點發展中醫特色專科專病;市婦幼保健院重點發展婦幼保健、婦科、產科、兒科等專科專病;依託市級醫院建立全市專科專病標準化診療體系,“五化”(內科外科化、外科微創化、微創機器人化、影像介入化、診斷分子化)引領學科建設,發展影像AI診斷、手術機器人、3D打印等專科專病核心技術,以專科專病建設帶動學科進步。縣級層面,通過市級醫院專科專病“品牌、技術、管理”平移,形成市、縣專科專病聯盟,推動同質化發展。到2025年,建成1個省級疑難危重症診療中心,再創建3—4個國家級重點專科、60個省級臨牀重點專科、40個縣級醫院省級臨牀重點專科和100個基層特色專科。

12.打造多學科融合優勢學科集羣。按照“共建共享、效率優先”原則,依託市級三甲醫院構建急危重症救治中心、腫瘤防治中心、精神康復中心、婦產生殖醫學中心、傳染病防治中心、心腦血管防治中心、運動損傷和康復醫學中心等多學科集羣,與其他市、縣級公立醫院建成專科協作關係,形成佈局合理、技術較高、特色鮮明的學科集羣發展新局面。支持市一醫院、市二醫院建成國家級胸痛中心示範單位、國家級卒中中心示範單位、國家級創傷救治中心。

13.打造一體化綜合診療服務品牌。堅持以病人爲中心,持續優化診療流程,打破學科、專業、學組之間的條塊分割,推廣MDT(多學科診療)、無痛診療、整體護理、快速康復、“一站式專病診療”“日間手術”“互動式”慢病管理等新型服務模式。建設以市級醫院爲引領、縣級醫院爲支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爲基礎的學科協同發展模式,縣級醫院聚焦常見病、多發病診治,向上對接市級醫院,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向下輻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打造基層示範性健康管理中心、康復中心、護理中心,發展基層臨牀藥學服務,樹立基層中醫藥特色服務品牌,整體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級。

14.打造中醫藥傳承創新服務標杆。支持市中醫醫院建成國家三甲示範中醫醫院和全省有影響力的中醫臨牀研究基地、“醫養結合”中醫藥保健服務中心。支持市縣級兩級中醫醫院重症醫學科、感染性疾病科、急診科建設,推動提升中醫優勢病種診療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深度實施名師、名醫、知名中醫工作室“三名”工程,推進中醫藥服務傳承創新。大力推廣中西醫綜合、多專業一體化診療等模式,依託市中醫醫院、鍾祥市中醫院建設省級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牀協作研究中心。到2025年,市縣兩級中醫醫院國家級、省級重點專科分別達到3個、30個以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實現零的突破,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科技成果均達到20項以上,培養或引進10名以上省級中醫名師、30名以上優秀中青年中醫學科帶頭人,建設30個以上知名中醫工作室,培養30名以上知名老中醫學術思想傳承人。健全完善中醫藥服務網絡,全市二級以上醫院全面設置中醫科和中藥房,100%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有規範化國醫堂,100%的社區衛生服務站、80%的村衛生室能提供10種以上的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

15.打造高質量發展人才梯隊。深入實施高層次人才柔性引進、萬名校友資智回荊、急需緊缺人才崗位特聘、招碩引博和大學生引進“五大工程”。堅持“醫教協同、外引內培並重”,建成3個國家級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強化住院醫師、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和繼續教育,創新現代師承教育模式,加強多學科協同特色人才培養。以學科專業化佈局爲導向,構建“分類評價、多維考覈、分層支持、逐級提升”的人才隊伍建設體系。到2025年,力爭培養或引進緊缺急需領軍人才10名以上、高層次專業人才和學科帶頭人30人左右,培養科研骨幹35名以上、實用骨幹210名以上,每年引進博士碩士研究生50人左右,託舉有望衝擊國家級、省級人才項目的實用型、科研型和管理型人才。

16.打造臨牀科研和科技成果孵化轉化基地。聚焦生命科學、生物醫藥科技前沿領域,集聚市級三甲醫院優勢資源,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加強複合型創新團隊建設,用2-3年時間,建成在全省有影響力的臨牀科研與科技成果轉化孵化基地,打造集臨牀研究型診療平臺、產業導向型科技平臺、數據密集型支撐平臺爲一體的“宜荊荊”轉化醫學中心及研究院,搭建科研患者AI篩選系統、抗腫瘤藥物評價系統等信息系統,實現研究數據採集和稽查等全流程自動化。到2025年,力爭爭取國家級科研項目6個以上,省級科研項目立項50個以上,年均立項科研經費不低於400萬元,轉化科研成果10個以上。

17.打造“三位一體”數智融合現代醫院。大力推進電子病歷、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建設和醫院信息標準化建設。到2025年,所有三級公立醫院電子病歷全部達到6級水平,二級公立醫院達到5級水平。做實預約掛號、掃碼就醫、報告查詢、健康教育、互聯網醫院等線上服務,改善患者就醫體驗,打造掌上醫療健康服務圈,預約診療比例逐步達到年門診人次的70%以上。改造升級市縣兩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全市醫療健康大數據中心,引入5G技術開展全市醫療機構檢驗檢查互認、分級診療和遠程醫療服務。推進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醫療服務深度融合,藉助智能化診療支持設備和技術提升服務效率。建立貫穿各診療環節的綜合運營管理系統以及醫療廢棄物管理系統、智能被服管理系統、智能設備監控系統、智能能源管控系統等醫院“智慧管家”。

(四)提升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效能。

18.改革完善公立醫院運營管理體系。建立整合型醫院運營管理監測決策支持系統,實現數字化驅動醫院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基於大數據、雲平臺,建立病種組合標準體系,形成不同病組的量化治療標準、時間消耗標準、費用消耗標準、藥品消耗標準和耗材消耗標準等,對每醫生CMI、成本產出、時間消耗等指標進行監測評價和績效考覈。

19.加強全面預算和內部控制管理。強化預算約束,實施預算績效評價,將評價結果、項目執行進度與預算安排掛鉤。定期公開醫院相關財務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完善內部控制制度,開展風險評估和內部控制評價,加強全流程成本控制,促進資源有效分配和使用,着力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減輕羣衆看病負擔。推廣後勤一站式服務,強化成本消耗關鍵環節的流程管理,全市三級公立醫院萬元收入能耗支出降至全省中位值以下。

20.加強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績效評價。落實公立醫院內部人事管理、中層幹部聘任、人員招聘和引進、內部績效考覈與分配等經營管理自主權。改革公立醫院內部績效考覈辦法,完善醫聯體績效考覈制度,強化考覈結果應用。

(五)塑造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文化。

21.推進優秀醫院文化塑造行動。挖掘整理醫院歷史、文化特色和名醫大家學術思想、高尚醫德,提煉院訓、願景、使命,凝聚精神力量。

22.推進偉大抗疫精神弘揚行動。激發醫務人員對工作極端負責、對人民極端熱忱、對技術精益求精的不竭動力。

23.推進清廉醫院和精神文明建設行動。推動清廉思想、清廉制度、清廉規則、清廉紀律、清廉文化融入醫院建設發展的各方面全過程。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堅守純粹醫者信念,尊重醫學科學規律,遵守醫學倫理道德,遵循臨牀診療技術規範,爲人民羣衆提供安全、適宜、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

24.推進關心關愛醫務人員行動。建立保護關心愛護醫務人員長效機制,堅決維護醫務人員合法權益,保護醫務人員安全。健全職工關愛幫扶機制,切實解決醫務人員實際困難。建立醫務人員職業榮譽制度,營造全社會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

25.推進和諧醫患關係建設行動。保護患者隱私,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權,完善患者投訴處理機制,暢通醫患溝通渠道,構建和諧診療和執業環境。

(六)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

26.全面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公立醫院黨委承擔黨建工作主體責任,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制定完善公立醫院章程,以章程爲統領,全面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着力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合作、協調運行的工作機制,把黨的領導融入醫院治理全過程各方面。

27.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人才隊伍建設。選優配強醫院領導班子成員特別是黨委書記和院長,黨委書記一般不兼任行政領導職務,院長是中共黨員的同時擔任黨委副書記。堅持黨管幹部、黨管人才原則,制定實施醫院內部組織機構負責人選拔任用具體辦法,完善人才培養、使用和引進管理辦法,建立領導班子成員聯繫服務高層次人才制度,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建立黨支部參與重大事項討論決策的制度機制。實施臨牀醫技科室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建立健全把業務骨幹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幹的“雙培養”機制。

四、組織實施及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市長任組長,常務副市長、分管衛生健康工作的副市長任副組長,市委、市政府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爲成員的荊門市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負責全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研究重大政策、解決重大問題、部署重大工程。領導小組在市衛健委下設辦公室,市衛健委主要負責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在衛健系統層面成立荊門市醫院協會,爲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搭建交流平臺。

(二)凝聚建設合力。領導小組辦公室充分發揮組織協調職能,制定重點任務清單,明確牽頭部門、責任部門及完成時限,督促各項重點任務落實。各地、各相關部門按照全市統一部署,制定完善相應的工作方案和行動計劃,充分調動各方資源,紮實組織實施。

(三)強化政策支撐。各相關部門結合職能職責,圍繞組織保障、財政保障、人事編制、績效薪酬、藥品供應、價格機制、醫保支付等重點領域,積極對接國家、省相關政策,研究制定促進荊門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系統、整體、協同推進改革任務落實。

(四)落實資金保障。建立由各級政府主導,財政部門統籌的資金籌措機制,落實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項目建設專項資金,加快項目預算執行進度,加強資金監管,確保專款專用。

(五)確保項目安全。各地、各單位依法依規建立責任明晰、安全可控、能力完備、協同高效的項目安全保障體系,將項目安全與項目建設同部署、同推進、同落實,確保各建設項目管理規範、流程完善、萬無一失。

(六)嚴格績效考覈。建立準確反映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水平的統計和評價指標體系,對本實施方案執行情況進行常態化監測評估、跟蹤分析、動態調整。加強對重點任務完成情況、主要預期性指標完成情況、重大工程項目建設情況等內容的動態考覈,定期通報進展。

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方案6

爲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xx〕18號),結合本市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民健康爲中心、以首都發展爲引領,堅持政府主導、公益性主導,加強公立醫院主體地位,以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爲目標,強化體系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加強醫學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推動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註重人才技術要素,更好服務首都功能,更好服務人民健康,打造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北京模式。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公立醫院分級分類功能定位更加明確,分級診療體系更加健全,醫患關係更加和諧,醫療服務流程不斷優化,醫療服務質量加快提升,在疑難危重症診斷治療、醫學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高層次醫學人才培養等方面有力發揮牽頭作用,信息化、精細化、科學化管理水平明顯提高,醫防協同、平急結合、中西醫並重的重大疫情防控體系更加健全。

二、重點任務

(一)構建高質量發展新體系

1.加快優質醫療資源均衡佈局。分類分級分區統籌規劃、合理配置醫療衛生資源,有序調整中心城區醫療資源規模,規範公立醫院分院區管理,推進區屬醫院提質改建。推動優質中醫、中西醫結合資源均衡佈局。提升區域醫療救治能力,重點在康復護理、精神衛生、婦幼保健、中醫藥等領域填平補齊資源缺口,推進婦幼保健院標準化建設,有序推動醫療資源豐富地區的部分一級、二級醫院轉型爲康復醫院。到2025年,優化安貞醫院通州院區等10個以上醫療資源均衡佈局項目,努力形成與首都功能定位相匹配的醫療資源佈局。

2.完善分級診療體系。實施非急診全面預約,推進基層預約轉診,二、三級公立醫院號源優先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放。完善基層預約轉診和雙向轉診工作機制。加強醫療聯合體建設,完善腫瘤、腎病等專科醫療聯合體建設。健全“區辦市管”等合作模式,帶動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鼓勵公立醫院符合條件的人員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多種方式簽約服務。持續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優化號源供給,改善就醫體驗,進一步提升人民羣衆就醫獲得感。加強公立醫院公共衛生科室標準化建設,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到2025年,分級診療體系更加科學合理,基層診療人次佔總診療人次比例進一步提升。

3.健全重大疫情防控和應急醫療救治體系。完善傳染病救治定點醫院佈局,加快傳染病專科醫院和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設,做好輕症方艙儲備。規劃建設北京佑安醫院新院區。加強傳染病國家醫學中心建設。持續強化醫院感染防控管理,加快二、三級公立綜合醫院和婦幼保健院發熱門診規範化建設,推進有條件的綜合醫院設立感染性疾病科病房。發揮中醫藥在疫情防控救治中的獨特作用,建設中醫疫病防治及緊急醫學救援基地,打造高水平中醫疫病防治隊伍。

4.加強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強化中醫優勢專科建設,打造中醫藥臨牀服務優質品牌。推廣中醫綜合診療等模式,開展疑難疾病中西醫臨牀協作試點。建立中西醫結合臨牀研究體系。加強中醫藥師承教育。建設中醫藥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加強中西醫結合研究所建設,圍繞癌症、心腦血管病、糖尿病、阿爾茨海默病等疾病開展攻關。到2025年,爭創2—3個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攻關50種以上中醫專科疑難病種。

(二)引領高質量發展新趨勢

5.大力推進醫學技術創新。加強醫藥健康領域的應用基礎研究、臨牀研究和轉化研究,爭創國家臨牀醫學研究中心和國家重點實驗室,針對醫藥健康領域“卡脖子”問題,集中力量開展重大疾病防控等關鍵領域醫療技術攻關,推動疾病預防診斷治療新技術、新方案等的產出。加強研究型病房示範建設,推進研究型醫院建設,加快醫學創新成果落地。支持公立醫院與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加強醫研企協同創新基地建設。落實《北京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完善鼓勵支持政策,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探索將醫療新技術等應用納入商業健康保險保障範圍,促進醫療新技術進入臨牀使用。到2025年,在“三城一區”建設1—2家國際一流的研究型醫院,示範性研究型病房覆蓋主要疾病領域,引領全市臨牀研究高質量發展。

6.高質量建設國家醫學中心。強化現有國家醫學中心建設,爭取中醫、骨科、綜合等更多國家醫學中心落地北京,加強疑難危重症診斷治療技術攻關,推動前沿醫學科技創新研究和成果轉化。到2025年,共爭創10家以上引領醫療技術提升、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家醫學中心。

7.建設國際一流臨牀專科羣。推動臨牀重點專科全面發展,重點發展重症、急診、腫瘤、心腦血管、呼吸、消化、內分泌、感染、老年醫學、兒科、康復、麻醉、影像、病理、檢驗等臨牀專科。加快佈局建設國際一流臨牀學科和臨牀、中醫重點專科項目。持續改進醫療質量管理體系和標準體系,整體提升公立醫院臨牀學科水平和醫療服務同質化水平。到2025年,建成一批國家級和市級臨牀重點專科。

8.創新醫療服務模式。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加強互聯網醫療監管平臺和互聯網醫院建設,探索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加強智慧院前急救,推進院前院中聯動醫療服務。推廣多學科診療、專家團隊診療,大力推行日間手術,鼓勵有條件的醫院設置日間病房。加強老年、兒科等緊缺護理專業護士的培養培訓,做實責任制整體護理,鼓勵開展上門護理、遠程護理等延續護理。支持開設合理用藥諮詢或藥物治療管理門診,開展精準用藥服務。推行檢查檢驗集中預約服務,逐步實現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

9.健全質量管理與控制體系。加強臨牀路徑和醫療質量管理,完善醫療服務規範,促進合理醫療檢查。健全藥學服務,推廣應用處方審覈點評系統,規範臨牀用藥。加強高值醫用耗材管理和規範化使用,守牢醫療質量安全底線。

(三)提升高質量發展新效能

10.加強公立醫院建設和運營管理。完善醫療衛生項目功能建設標準清單,加強項目規模和成本的管控。健全公立醫院科學決策和運營管理體系。探索建立公立醫院專家委員會和公衆參與委員會,完善治理機制。強化預算約束,構建全面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定期公開醫院相關財務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加強風險評估和內部控制評價,規範重點領域、重要事項、關鍵崗位的流程管控和制約機制,及時防範化解各類風險。

11.完善績效評價體系。堅持和強化公益性導向,落實國家二、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覈。優化公立醫院內部績效考覈辦法,將考覈結果與薪酬分配掛鉤。完善醫療聯合體評價指標,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高基層服務能力和居民健康水平。

12.強化信息化支撐作用。推進健康醫療數據互聯互通和共享應用,推行“一人一碼”數字健康管理。推進智慧醫院建設和醫院信息標準化建設。支持智能醫學影像設備、手術機器人、康復機器人、AI輔助診斷系統等智能醫療設備和智能輔助診療護理系統的研發與應用。推動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醫療服務深度融合。建設醫保電子處方流轉平臺。

(四)倡導高質量發展新理念

13.樹立健康至上的文化理念。加大健康教育和宣傳,傳播科學的生命觀、醫學觀,引導公衆科學理性就醫。加強醫德醫風建設,鼓勵醫務人員參與醫學人文傳播。開展老年友善醫院、母嬰友好醫院和兒童友好醫院建設。

14.打造有溫度的醫院。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職業精神,提煉醫院院訓、願景、使命,強化人文醫院建設。支持有條件的三級醫院設立醫務社工部門,配備專職醫務社工。完善醫患溝通制度,構建和諧醫患關係。推動醫院做好接訴即辦工作,持續解決人民羣衆“急難愁盼”問題。

15.關心關愛醫務人員。改善醫務人員工作環境和條件,關心醫務人員心理健康,健全職工關愛幫扶機制。建立健全醫務人員榮譽激勵機制。推進“平安醫院”建設,加強公立醫院安防體系建設,依法嚴厲打擊涉醫違法犯罪行爲,切實保障醫務人員安全,營造尊醫重衛的良好社會氛圍。

(五)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16.完善公立醫院投入機制。落實政府辦醫責任,優化公立醫院財政分類補償機制,落實對中醫醫院、傳染病醫院、婦幼保健院、康復醫院等投入傾斜政策,強化績效考覈結果在財政補償中的應用。建立健全公立醫院捐贈管理制度,支持和規範公立醫院接受並使用社會捐贈。

17.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完善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和動態調整機制,定期開展調價評估,理順比價關係,穩步有序實施醫療服務項目價格調整。優化中醫價格項目。逐步優化公立醫院收入結構,提高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化驗收入)佔醫療收入的比例。加快審覈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將符合條件的診療項目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18.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合理確定公立醫院人員編制,建立動態核增機制。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按規定自主確定崗位標準。深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探索將科技成果轉化作爲醫生職稱評定的重要依據。落實住院醫師、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及繼續醫學教育制度。分級分類優化公立醫院醫護比。到2025年,基本形成一支有力支撐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專業技術和醫院管理人才隊伍。

19.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合理確定、動態調整公立醫院薪酬水平,優化薪酬結構。公立醫院在覈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內,結合本單位實際自主確定有效分配方式。合理設置體現行業特點、勞動特點和崗位價值的工資項目及工資結構比例,充分發揮各項目的保障和激勵作用,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注重醫務人員的穩定收入和有效激勵,逐步提高基礎性績效工資佔比。建立健全公立醫院主要負責人薪酬激勵約束機制,鼓勵對主要負責人實行年薪制。

20.培養和引進高層次醫學人才和管理人才。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加強公共衛生、臨牀醫學與醫學工程等複合型人才培養。改革完善人才評價機制,探索實行成果代表作制度。充分發揮特設崗位的引才作用,支持公立醫院引進高水平國際化醫學人才和管理人才,並給予相應保障。

21.持續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在總額預算下,不斷完善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定額付費等多種方式並存的多元複合式醫保支付方式。加快探索門診慢性病按人頭付費,研究探索對緊密型醫療聯合體實行總額付費。推動公立醫院積極參與國家組織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採購使用改革,探索實施集中採購藥品醫保支付標準。研究制定符合中醫特色的醫保支付方式。推廣住院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將病種實施範圍擴大至全病組,到2025年,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或按病種付費的醫保基金佔全部符合條件的住院醫保基金支出的比例達到70%。

(六)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

22.全面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公立醫院黨委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集體研究決定重大問題。嚴格醫院黨委會和院長辦公會議事決策制度,堅持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執行情況報告制度,落實公立醫院黨委討論決定事項清單及程序,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合作、協調運行的工作機制。在公立醫院章程中明確黨建工作的內容和要求,明確黨委研究決定醫院重大問題的機制,把黨的領導融入醫院治理全過程各方面各環節,把黨的建設各項要求落到實處。

23.加強公立醫院領導班子和幹部人才隊伍建設。組織人事部門按照幹部管理權限,選優配強領導班子成員特別是黨委書記和院長。黨委書記和院長分設的,黨委書記一般不兼任行政領導職務,院長是中共黨員的同時擔任黨委副書記。堅持黨管幹部原則,醫院黨委要制定實施醫院內部組織機構負責人選拔任用具體辦法。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完善人才培養、使用和引進管理辦法。

24.全面加強公立醫院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建立黨支部參與重大事項討論決策的制度機制。實施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建立健全把業務骨幹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幹的“雙培養”機制。

25.落實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責任。建立健全各級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衛生健康部門具體負責、有關部門齊抓共管,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和工作格局。加強公立醫院黨建工作指導委員會建設。全面開展公立醫院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覈,把黨建工作成效納入醫院等級評定和巡視巡察工作內容,作爲年度考覈和幹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

三、保障措施

(一)落實工作責任

各區要把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統籌協調、整體推進。各有關部門要加強聯動配合,確保政策措施落地見效。

(二)推動試點示範

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試點,逐步擴大範圍,加快探索高質量發展模式和路徑,率先突破瓶頸,充分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三)加大投入保障

按照事權和支出責任等劃分,各區、各有關部門依規落實對公立醫院的投入政策,重點向資源均衡佈局、學科建設、科研創新、人才培育等方面傾斜。

(四)強化科學評價

按照屬地原則組織開展對轄區內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績效評價,注重評價結果合理應用,充分考慮各級各類公立醫院實際情況,不搞“一刀切”。

(五)廣泛宣傳引導

各區、各有關部門要加強政策解讀和輿論引導,營造良好氛圍;加強調研指導,及時總結經驗、樹立先進典型,以點帶面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方案7

爲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xx〕18號)要求,現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黨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堅持以人民健康爲中心,強化公立醫院主體地位和公益屬性,堅持醫防融合、平急結合、中西醫並重,以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爲重點,加強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不斷向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目標邁進,推動全省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註重人才技術要素,爲更好提供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防範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建設健康陝西提供有力支撐。

二、重點任務

(一)打造醫學高峯高地。實施“秦躍計劃”,支持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創建國家醫學中心。積極落實委省共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合作協議,爭創呼吸、心血管、癌症、精神等專業類別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爭取創建1個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選擇有較強影響力和輻射作用、綜合優勢突出的高水平醫院建設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提高各地醫療衛生服務綜合承載能力,更好滿足省域內羣衆醫療服務需求,減少患者的跨區域流動。(省衛生健康委、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織密城市醫療服務網絡。發揮三級公立醫院或代表轄區醫療水平的醫院(含社會辦醫院、中醫醫院)牽頭作用,與其他專科醫院、康復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機構等,共同組建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爲網格內居民提供一體化、連續性醫療衛生服務。推進以全科醫生爲主體、全科專科有效聯動、醫防醫養有機融合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到2023年底前,各市(區)城區三級公立醫院全部參與城市醫療集團建設;到2025年底前,城市醫療集團和網格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醫養結合服務覆蓋所有市(區)城區。(省衛生健康委、省醫保局、省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築牢縣域醫療服務基礎。以縣域就診率90%以上、基層就診率65%以上爲目標,加快提升縣域醫療服務能力。推動基礎強、技術精、服務好的縣級醫院達到三級醫院水平。到2025年,全省80%縣級中醫醫院達到二級甲等水平,將符合條件的中醫醫院納入三級醫院管理。全面推進以縣級醫院爲龍頭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加強縣級醫院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統籌管理。將部分業務能力強的中心衛生院打造成縣域內醫療副中心,逐步對建在鄉村醫生自己家中或租賃其他村民房屋的村衛生室進行公有化產權建設。到20xx年6月底前,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覆蓋50%縣區,到2025年底前,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和網格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所有縣(市、區)。(省衛生健康委、省醫保局、省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強臨牀專科建設。針對嚴重影響全省健康水平的主要疾病、薄弱專科及短缺專業,提升重症、心腦血管、呼吸(含塵肺)、消化、兒科、麻醉、老年醫學科等臨牀專科能力,紮實推動省、市、縣臨牀重點專科項目建設,建成省重點專科聯盟。20xx年6月底前實現縣級綜合醫院胸痛、卒中、創傷中心全覆蓋。加強鍼灸、骨傷、肛腸、康復等中醫優勢專科建設,建設10個省級以上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50個縣級中醫醫院中醫優勢(特色)專科。完善全省醫療質量控制體系建設,強化醫療質量核心制度落實,有效提升診療規範化、標準化水平。(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省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推進醫學技術模式創新。建設國家級和省級臨牀醫學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圍繞重大疾病防控、重點人羣健康保障、突發公共衛生應急等重點領域,加強應用基礎、臨牀和轉化研究。聚焦城鄉居民多發病、常見病,以慢性病、地方病、塵肺病、青少年近視防控等爲重點開展科學研究和適宜技術推廣。強化國家中醫藥臨牀研究基地、重點中醫藥科研院所及各級中醫藥重點研究室等科研創新平臺建設,支持開展中醫優勢病種臨牀療效提升、運動康復技術應用推廣和“秦藥”開發應用研究。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所獲收益主要用於對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員給予獎勵。(省衛生健康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教育廳、省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推動醫療服務模式創新。加快推廣多學科診療、日間手術、無痛診療、責任制整體護理和運動促進健康等模式,積極推動無陪護病房試點。完善院前醫療急救網絡,在全省分片區建設省級緊急醫學救援隊伍,提升急救效率與能力。推廣中醫綜合診療模式,建設10箇中西醫結合示範基地,推動腦梗死、慢性腎衰等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牀協作試點。強化醫療機構藥事服務管理,開設合理用藥諮詢或藥物治療管理門診,推進公立醫院總藥師制度落實落細。建立健全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推動服務方式從以治病爲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爲中心轉變。(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強化公共衛生職能。支持部分實力強的公立醫院在控制單體規模的基礎上,適度建設發展多院區,發生重大疫情時迅速轉換功能。建設省公共衛生中心(省級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設5個省級感染性疾病診療中心。支持寶雞、銅川、渭南、榆林、商洛市新建5個市級傳染病專科醫院(或公共衛生服務中心),改擴建4個市級傳染病醫院,保證每個市(區)都有1所達標的傳染病醫院。縣域內依託1家縣級醫院,加強感染性疾病科和相對獨立的傳染病病區建設。加強各級各類公立醫院公共衛生科室標準化設置,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強化醫院感染防控管理,保障羣衆就醫安全。嚴格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做實做細防控措施和應急預案,全面提升公立醫院疫情監測預警和應對處置能力。(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強化人才和信息化支撐作用。實施衛生健康人才培育計劃,“十四五”期間,引進培養200名左右具有國際國內領先水平的中西醫人才,培養1000名左右學科帶頭人、3500名左右中青年技術骨幹、10000名左右基層實用緊缺人才。加強智慧醫院建設和醫院信息標準化建設,推動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動通信(5G)等在遠程醫療等場景應用,構建診前、診中、診後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加強互聯網醫療服務規範管理,堅守醫療質量和患者安全底線。依法開展對藥品網絡銷售環節的監督檢查,探索公立醫院處方信息與藥品零售消費信息互聯互通。(省衛生健康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藥監局、省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落實投入責任。

各級政府要落實符合區域衛生規劃的公立醫院基本建設和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人才培養、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和政策性虧損補貼等投入,對公立醫院承擔的公共衛生任務給予專項補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緊急救治、救災、援外、支農、支邊和城鄉醫院對口支援等公共服務經費。落實對中醫醫院(民族醫院)、傳染病院、婦產醫院、兒童醫院以及康復醫院等專科醫院的投入傾斜政策。縣級政府繼續按照編制數量將縣級綜合醫院人員基本工資70%以上和縣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基本工資100%納入財政預算。對承擔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和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的醫院,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公立醫院新債源頭控制管理,健全完善基本建設和設備購置項目及債務審批機制,杜絕違規舉債。審計機關依法對公立醫院管理使用財政資金等情況進行審計監督。(省衛生健康委、省財政廳、省審計廳、省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1.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安排,合理制定並落實全省公立醫院人員編制標準,建立動態核增機制。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出臺編制內外人員待遇統籌考慮的具體政策。落實崗位管理制度,按照醫、護、藥、技、管等不同類別合理設置崗位,科學編制崗位責任書,實行競聘上崗、合同管理,激勵人才脫穎而出。增加護士配備,逐步使公立醫院醫護比總體達到1∶2左右。(省委編辦、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完善定向招聘政策。繼續實行定向招聘醫學類本科畢業生政策。“十四五”期間,每年下達招聘計劃2000名,其中不少於30%用於鄉鎮衛生院;到2025年,爭取爲縣級以下醫療衛生機構招聘10000名醫學專業人才。(省衛生健康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省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改革薪酬分配製度。持續抓好“兩個允許”政策落實,合理確定公立醫院績效工資水平,原則上控制在同級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平均水平的3倍以內。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並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後60%以上用於獎勵性績效工資。推動落實政府辦醫責任和公立醫院投入政策,指導各地結合實際建立公立醫院薪酬水平動態調整機制。落實公立醫院內部分配自主權,公立醫院在覈定的薪酬總量內進行自主分配。允許醫院自主設立薪酬項目,鼓勵對主要負責人實行年薪制,薪酬水平原則上不得超過本院職工平均薪酬水平的5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省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4.健全醫務人員培養評價制度。進一步完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和繼續醫學教育制度,着力推進醫學生早臨牀、多臨牀、反覆臨牀,加強醫學人文教育。強化老年、兒科、重症、傳染病、康復等緊缺護理專業護士的培養培訓,培育複合型護理人才。推動中醫藥師承教育規範化、終身化和制度化,建設3-5個省級名醫傳承中心,實施多層級師帶徒項目,促進中醫診療經驗與中藥傳統技藝傳承發展。完善醫務人員職稱評價標準,破除唯論文、唯學歷、唯獎項等傾向,突出實踐能力業績導向,鼓勵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紮根防病治病一線。(省衛生健康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5.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建立健全靈敏有度的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定期對醫療機構相關指標進行綜合量化評估,對符合調價條件的及時穩妥調整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做好新增、修訂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工作,進一步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係。優化公立醫院收入結構,降低大型醫用設備檢查和檢驗價格,提高體現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不斷提升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化驗收入)在醫療收入中的佔比。根據國家統一部署,積極穩妥開展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省醫保局、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6.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爲主的多元複合式醫保支付方式,適時總結西安市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韓城市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分值付費(DIP)試點工作經驗,並在全省範圍內逐步推廣。到2025年,按DRG或DIP付費的醫保基金佔全部符合條件的住院醫保基金支出的比例達到70%。探索對緊密型醫療聯合體總額付費政策,加強監督考覈,結餘留用、合理超支分擔,引導醫療聯合體更加註重疾病預防、提升基層服務能力,推動基層首診、雙向轉診。規範醫保協議管理,明確結算時限,確保基金及時足額撥付。充分發揮國家、省級組織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採購醫保資金結餘留用政策槓桿作用,激發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參與改革的積極性。探索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鼓勵實行中西醫同病同效同價。完善醫保報銷政策,促進患者有序流動,加快形成分級診療格局。(省醫保局、省財政廳、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提高醫院運營管理水平。

1.健全醫院運營管理體系。提高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等核心業務及人、財、物供給效率,建立醫院運營管理決策支持系統,推動運營管理科學化、規範化,精細化。以大數據方法建立病種組合標準體系,形成疾病嚴重程度與資源消耗在每一個病組中的量化治療、藥品和耗材使用標準,對醫院病例組合指數(CMI)、成本產出、醫生績效等進行監測評價,引導醫院迴歸功能定位,提高效率、節約費用,減輕患者就醫負擔。全省三級公立醫院於20xx年6月底前,二級公立醫院於20xx年底前,制定完成醫院加強運營管理的具體實施方案。(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強全面預算管理。科學制定醫院戰略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運用預算手段開展醫院內部各類經濟資源的分配、使用、控制、考覈等管理活動,促進資源有效分配和使用。按照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公開醫院預決算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三級公立醫院應設置總會計師崗位,其他有條件的醫院結合實際推進總會計師制度建設。(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建立覆蓋醫院經濟和業務活動全範圍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突出規範重點領域、重要事項、關鍵崗位的流程管控和制約機制,建立與本單位管理相適應的、權責一致、制衡有效、運行順暢、執行有力的內部控制體系,規範內部權力運行、促進依法辦事、推進廉政建設、保障事業發展。加強成本關鍵環節管控,逐步降低萬元收入能耗支出。推廣醫院後勤“一站式”服務。(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4.健全績效評價機制。全面開展績效考覈,強化結果應用,將考覈結果作爲公立醫院發展規劃、重大項目立項、財政投入、經費覈撥、績效工資總量覈定、醫保政策調整的重要依據,同時與醫院評審評價、區域醫療中心建設以及各項評優評先工作掛鉤。建立健全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考覈制度,加強績效監測評價分析。(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醫保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強醫院文化建設。

1.建設特色鮮明的醫院文化。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爲引領,挖掘整理醫院歷史、文化特色和名醫大家學術思想、高尚醫德,提煉醫院院訓、願景、使命,凝聚支撐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精神力量。創建5個國家級、省級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辦好孫思邈中醫藥文化節,建成陝西中醫藥博物館,打造陝西中醫藥文化品牌。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職業精神,持續開展三秦最美醫務工作者評選表彰宣傳活動,增強醫務人員使命感、歸屬感和榮譽感。(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強化患者需求導向。以提升羣衆就醫體驗爲核心,着力解決羣衆看病“急難愁盼”問題。利用“互聯網+”實現精準預約解決患者掛號難、就診時間短的問題。建立“一站式”預約服務中心,緩解就診反覆排隊、等候時間長的問題。成立“服務中心”及時應答患者問題諮詢及意見反饋。合理增加車位,解決患者就醫“停車難”問題。鼓勵醫療機構引進第三方平臺投入鋪設取餐櫃,達到用梯高峯時段“錯峯分流”解決患者就醫“乘梯難”問題。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促進患者疾病健康知識的掌握。實行“一碼通用”解決就診卡卡內金額沉積問題。配備多種溫馨設施,優化羣衆就醫環境。優化老年人就醫流程,提供多項助老舉措,進一步便利老年人就醫。(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關心關愛醫務人員。建立健全醫療安全管理相關體制機制,加強醫院安全防範,強化安保隊伍建設,完善必要安檢設施。將解決醫療糾紛納入法治軌道,健全完善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機制,推動成立省級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依法嚴厲打擊醫鬧、暴力傷醫等涉醫違法犯罪行爲,堅決保護醫務人員安全。(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省司法廳、省公安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

1.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進一步健全完善醫院黨委會和院長辦公會議事決策制度,建立書記、院長定期溝通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執行情況報告制度,着力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合作、協調運行的工作機制。在公立醫院章程中明確黨建工作的內容和要求,把黨的領導融入醫院治理各環節。(省衛生健康委、省委組織部、省教育廳、省國資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強公立醫院領導班子和幹部人才隊伍建設。選優配強醫院領導班子成員特別是黨委書記和院長。黨委書記和院長分設的,黨委書記一般不兼任行政領導職務,院長是中共黨員的同時擔任黨委副書記。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完善人才培養、使用和引進管理辦法,建立醫院領導班子成員聯繫服務高層次人才制度。(省委組織部、省衛生健康委、省教育廳、省國資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3.全面提升公立醫院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質量。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建立黨支部參與人才引進、隊伍建設、職稱職級晉升、績效考覈、薪酬分配、評獎評優等重大事項討論決策的制度機制。實施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建立健全黨員和業務骨幹“雙培養”機制。(省衛生健康委、省教育廳、省國資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4.落實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責任。建立健全各級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衛生健康、教育、國有資產監管等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公立醫院黨委承擔黨建工作主體責任,黨委書記是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領導班子其他成員落實“一崗雙責”。全面開展公立醫院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覈,把黨建工作成效納入醫院等級評定和巡視巡察工作內容,作爲年度考覈和幹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省委組織部、省衛生健康委、省教育廳、省國資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組織實施

(一)落實責任分工。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把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爲深化醫改的重點任務,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統籌協調,落實領導和保障責任。省醫改領導小組祕書處牽頭抓總,建立任務推進臺賬,定期通報督導工作進展。

(二)強化監測評價。建立全省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與公立醫院績效考覈等有機結合。各地按照屬地原則對行政區域內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進行評價。

(三)總結推廣經驗。各地各部門要加強調研指導,充分挖掘、總結、提煉、推廣典型經驗,做好宣傳引導,以點帶面推動全省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取得實效。

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方案8

爲加快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xx〕18號)等的要求,結合《上海市衛生健康發展“十四五”規劃》(滬府發〔20xx〕10號),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民健康爲中心,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堅持政府主導、公益性主導,強化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以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爲目標,推動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註重人才技術,建設與城市功能定位相匹配的功能化、人性化、智慧化醫療服務體系,打造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上海方案”,提高羣衆和廣大醫務人員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二)發展目標

立足“頂天、強腰、立地”三個層面,堅持“以人爲本、改革創新、三醫聯動、促進均衡”和“試點先行、分類推廣、逐步覆蓋”原則,推進公立醫院內涵式發展。佈局高品質、智慧化的整合型醫療服務體系,明確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功能定位,加快新城醫療資源配置,強化區域性醫療中心服務能力建設,優化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推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均衡佈局,做實分級診療。佈局全球領先的健康科技創新中心,打造國際一流、全國領先的醫學學科,瞄準國際前沿領域和尖端醫療技術,加強科研攻關,提升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提升衛生健康信息化水平,成爲智慧化健康服務高地。佈局醫防協同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堅持醫防融合、平急結合、中西醫並重,力爭到2025年,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達到國際一流水準。

二、主要任務

(一)構建優質高效的整合型醫療服務新體系

爭創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創建10家以上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含中醫),打造醫學研究高峯、成果轉化高地、人才培養基地和數據彙集平臺。支持公立醫院創新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允許引進國際最新、最先進的醫療技術裝備。試點醫院因臨牀急需進口少量藥品的,經國務院藥品監管部門批准,可以進口並在指定機構內用於特定醫療目的。授予國家試點醫院國際交流合作更大自主權。

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有序擴容和區域佈局均衡。支持符合條件的高水平醫院通過“一院多區”建設,定向放大優質醫療資源,加快推進市級優質資源向“五個新城”及金山、崇明等遠郊擴容下沉。按照“提能級、增功能、補短板”要求,着力加強區域性醫療中心建設。依據服務人口和半徑,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置,優化社區衛生服務功能。加強新城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建設,強化公共衛生服務。

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加快建設以市級醫院爲依託、區域性醫療中心爲核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爲基礎的醫聯體,強化資源整合,構建“管理、責任、利益、服務”共同體,創新分級診療協同機制。區域性醫療中心聚焦常見病、多發病診治,向上對接市級醫院,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向下輻射基層醫療機構,帶動區域醫療服務能級整體提升。

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應急醫療救治體系。加快推進傳染病、創傷、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等相關臨牀專科建設,支持部分公立醫院分院區建設,發生重大疫情時快速轉換功能。建立公共衛生醫療急救預備役體系,發揮中醫藥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中的獨特作用,打造高水平中醫疫病防治隊伍。提升市級綜合醫院、區域性醫療中心感染科綜合救治水平,支持與呼吸、消化、重症等學科融合發展,持續提升學科能力。

推動公立中醫醫院傳承創新發展。將市級中醫醫院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型、示範型中醫藥診療和研究平臺。構建中醫“區域+專科”醫聯體,建設“一區一品牌”重點基地,打造服務應用型區屬中醫醫院。“十四五”到“十五五”期間,着力建設1-2家國家中醫醫學中心、1家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1個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3-5家中西醫結合旗艦醫院、2個特色重點中醫醫院,2-3個高水平中醫特色專科醫院,打造國內領先的中醫醫療服務高地。

推進社區衛生服務高質量發展。加強公立醫院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全方位支持,實施新一輪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功能標準建設,打造示範性健康管理中心、社區康復中心、社區護理中心,發展社區臨牀藥學服務,樹立社區中醫藥服務品牌。支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整合各類社會資源,拓展健康服務資源供給。鼓勵發展“互聯網+診療”模式,實現功能向社區服務延伸。

(二)打造科創引領的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新趨勢

建設國際一流臨牀專科羣。加強平臺、交叉學科建設,形成在醫療技術、醫療質量、臨牀研究等方面領跑國際、國內引領的優勢學科。“十四五”到“十五五”期間,力爭建成3-4個國際一流的臨牀學科和若干臨牀、中醫重點專科,培育3-4個國際一流團隊,培養若干國際知名的醫學臨牀科學家。支持三級醫院與世界一流醫療機構、學術機構和生物醫藥企業合作,組織和參與多中心研究。

打造高水平市級臨牀研究平臺。聚焦生命科學、生物醫藥科技前沿領域,集聚本市優勢資源,爭創國家臨牀醫學研究中心和技術創新中心,加快產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性科研成果。建設符合國際標準的專病數據庫、生物樣本庫等平臺設施,完善全鏈式臨牀研究質量監管平臺和醫企聯動協同創新平臺。鼓勵試點醫院設立專門的臨牀研究牀位,開展研究者發起的臨牀試驗(IIT),允許有條件的醫院按照國家要求開展自行研製體外診斷試劑試點。探索對多中心臨牀研究實行倫理審查結果互認。

大力發展高新醫療技術。面向再生醫學、精準醫學、生物治療、腦機融合等前沿領域尖端科學問題,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和設備等研發的醫工結合、產醫融合,集中力量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原創性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案、新策略產出。支持公立醫院與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等開展臨牀研究與醫學科技成果轉化合作,積極參與本市健康服務業園區建設,加快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與應用。

創新醫療服務模式。推廣多學科診療(MDT)、無痛診療、整體護理等新型服務模式,支持綜合性醫院建立腫瘤綜合診治中心,實行全週期一體化管理和綜合救治。推行日間化管理、加速康復外科診療模式,鼓勵試點醫院外科微創化發展。加強臨牀藥師配備和培養,支持開設藥學門診,開展精準用藥服務。推廣中醫綜合診療、鍼灸全科化和全鏈條服務模式,促進中西醫臨牀協作攻關。支持三級醫院開展特需診療、健康管理和國際醫療服務。進一步深化拓展“便捷就醫服務”應用場景建設,提升患者就醫體驗。

守牢醫療質量安全底線。加強公立醫院臨牀路徑管理,做到合理施治。推廣應用信息化處方審覈和點評系統,規範臨牀用藥。加強醫院感染管理,提升醫院感控業務能力和管理能力。健全醫療服務質量管理與控制體系,完善醫療服務標準和規範。深化實施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完善投訴機制。健全醫院評審體系,促進醫院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和質量。

(三)激發數智融合的公立醫院現代化管理新效能

健全公立醫院內部運營管理。健全公立醫院決策機制和民主管理制度。夯實醫院運營管理部門及人員配備,建立分工明確、密切協作、高效運行的運營管理體系。完善全面預算管理、醫保基金使用管理、成本管理、財務報告、第三方審計和信息公開機制。優化公立醫院內部控制制度,突出規範重點領域、重要事項、關鍵崗位的流程管控和制約機制,開展風險評估和內部控制評價,有效防範各類風險。

建立分層分類的績效評價機制。創新公立醫院內部績效考覈辦法,實行以崗定責、以崗定薪、責薪相適、考覈兌現,引導醫務人員重醫德、重技術、重能力。優化公立醫院績效考覈指標體系,重點考覈醫療質量、運營效率、持續發展、滿意度評價等,引導醫院落實功能定位。完善緊密型醫聯體績效考覈體系,全面評價醫聯體運行機制、分工協作和區域資源共享、技術輻射作用、可持續發展等情況,引導醫療資源上下貫通、縱向流動,工作重心從治病轉向促進人民健康。

全面推進醫療衛生數字化轉型。落實全國醫院信息化建設標準與規範。以5G等新基建爲支撐,深度應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醫療服務流程再造、規則重構、功能塑造和生態新建,打造全面感知、泛在連接、數字孿生和智能進化的未來智慧醫院。推進數字健康城區建設和智慧醫療服務一體化發展,實現全要素、全流程、全鏈條集成優化。建立多維度病種組合評價指標體系和基於數據循證的醫院運營管理決策支持系統,優化公立醫院資源價值配置和運行管理。

(四)激活“三醫聯動”系統集成的外部治理新動力

深化人才激勵制度改革。合理制定公立醫院人員編制標準,建立動態核增機制。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按規定自主確定崗位總量和崗位標準。穩慎開展三級醫院下放職稱評審權限試點,對引進高層次人才實行靈活的職稱評審機制。完善交叉學科和臨牀研究人員崗位設置、職稱評審和晉升辦法。科學、分類設定公立醫院牀人比,逐步使醫護比總體提到1∶2左右。落實“兩個允許”(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並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後主要用於人員獎勵),加大對公立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績效工資水平和總量覈定的傾斜力度。在覈定績效工資總額內,創新實施協議工資制、項目工資制和年薪制等分配機制。公立醫院科技成果轉化以及技術開發、技術諮詢、技術服務等獲得收益用於人員激勵不受績效工資總量限制。允許公立醫院和科研人員共有成果所有權,鼓勵單位授予科研人員成果獨佔許可權。

加強衛生健康高端人才引育。推進醫學教育創新發展,促進醫工、醫理、醫文學科深度融合,培養“醫學+X”複合型人才和各類緊缺人才。創新現代中醫師承教育模式,加強多學科協同特色人才培養。支持公立醫院精準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集聚高端創新型人才,落實引進所需高層次人才和團隊在落戶安居、入學就醫、稅費優惠等方面的支持保障政策。

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建立健全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形成機制和動態調整機制,理順比價關係,穩妥有序實施價格調整。探索建立多層次的健康管理服務收費機制。暢通醫療新技術、新項目定價綠色通道,加快審覈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完善特需醫療服務管理制度,探索對參與試點的公立醫院根據規定放寬特需醫療服務,實行市場調節價。合理制定多學科診療、鎮痛、互聯網服務、上門服務等醫療服務收費標準和規範,將符合條件的診療項目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持續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化以按病種付費爲主的多元複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進總額預算管理框架下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和按病種分值(DIP)付費,完善慢性精神疾病、康復和護理等長期住院按牀日付費,探索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爲基礎、緊密型醫聯體爲載體的按人頭付費。完善緊密型醫聯體醫保總額預算管理機制,做實“結餘留用、合理超支分擔”。以體現中醫臨牀價值爲核心,健全符合中醫藥特點的多元複合醫保支付方式。

有序推進藥品和醫用耗材招採機制改革。落實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常態化、制度化建設相關要求,嚴格執行國家及我市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中選結果。做好集中帶量採購協議到期品種接續工作,穩定市場預期、藥品價格和臨牀用藥,採用綜合競價鼓勵優質企業中選。針對未納入國家和本市帶量採購的藥品,支持開展多種形式的集中議價採購,構建多方聯動的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採購格局。

(五)建設健康和諧的公立醫院發展新文化

打造健康至上的行業文化。健全醫務社工和志願者聯動服務模式,支持醫院設立患者體驗部,創建充滿人文關懷的就醫環境,打造有溫度的醫院,推進文明行業建設。加強患者隱私保護,完善醫患溝通制度,尊重維護患者知情權、選擇權。加強醫院健康促進工作,更好發揮健康科普“主陣地”作用,完善醫務人員開展健康科普的激勵保障機制。發展老年健康服務,建設老年友善醫院。

塑造特色鮮明的現代醫院文化。深入挖掘提煉醫院歷史文化特色、名醫大家思想精髓、院訓願景等,凝聚高質量發展精神內核。加強醫務人員人文素養教育和醫德醫風建設,培育選樹先進典型,深入開展宣傳,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職業精神,激發醫務人員對工作極端負責、對人民極度熱忱、對技術精益求精的不竭動力,唱響大醫精誠、醫者仁心主旋律。

營造關心關愛醫務人員的社會氛圍。健全醫患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完善醫療執業險、醫療意外傷害險和醫療責任險,保障醫務人員執業安全和合法權益。改善醫務人員工作條件,合理確定其工作負荷,科學配置人力資源,暢通利益訴求渠道。完善醫務人員收入合理增長機制,探索建立醫務人員職業榮譽制度,做好職業發展前景規劃。

(六)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

全面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公立醫院黨委充分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集體研究決定重大問題。健全完善醫院黨委會和院長辦公會議事決策制度,建立書記、院長定期溝通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執行情況報告制度,着力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合作、協調運行的工作機制,把黨的領導融入醫院治理全過程各方面各環節,把黨的建設各項要求落到實處。

加強公立醫院領導班子和幹部人才隊伍建設。選優配強醫院領導班子特別是黨委書記和院長。黨委書記和院長分設的,黨委書記一般不兼任行政領導職務,院長是中共黨員的,同時擔任黨委副書記。堅持黨管幹部原則,醫院黨委按照幹部選拔任用有關規定,制定實施醫院內部組織機構負責人選拔任用具體辦法。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完善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管理辦法,建立領導班子成員聯繫服務高層次人才制度,建立以醫德、能力、業績爲重點的人才評價體系。

全面提升公立醫院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質量。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建立黨支部參與內設機構人才引進、隊伍建設、職稱職級晉升、績效考覈、薪酬分配、評獎評優等重大事項決策的制度機制,把好政治關、醫德醫風關。實施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建立健全把業務骨幹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幹的“雙培養”機制。

落實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責任。建立健全各級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衛生健康、教育、國資等部門具體負責,有關部門齊抓共管,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和工作格局。落實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質量評價考覈制度,將黨建工作納入巡視巡察工作內容,評價結果作爲醫院基層黨建工作年度考覈結果,與公立醫院績效考覈、醫院等級評審掛鉤,並作爲醫院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覈結果的重要參考和幹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

三、組織實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由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組長,將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爲深化醫改重點工作,強化市、區兩級政府的領導、保障、管理和監督責任。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簡政放權,充分激發試點單位“比學趕超”精神,實現提質增效,爭創一流。

(二)推動試點先行

分類遴選改革意識強、創新勁頭足、學科基礎紮實、提升空間大的醫療機構作爲試點單位,包括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高水平醫院10家、示範型區域性醫療中心10家、高水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家,加快探索高質量發展模式和路徑,充分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三)落實資金投入

市、區財政按照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支持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財政資金投入重點向資源均衡佈局、學科建設、科研創新、人才培育等方面傾斜。建立健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公立醫院多元投入機制,加強臨牀研究、數字轉型、成果轉化等方面的醫企合作聯動。

(四)建立評價體系

開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績效評價,重點評價專科能力提升、科研成果轉化、人才隊伍建設、優質資源下沉、基層能力提升、醫保基金使用、公共衛生任務落實等,評估結果應用於醫院財政投入、薪酬總量覈定等方面。

(五)做好總結推廣

衛生健康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加強調研指導,做好政策解讀和宣傳引導,營造良好氛圍,凝聚改革共識。挖掘提煉、總結推廣典型經驗,推動全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取得實效。

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方案9

爲加快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擴大優質醫療資源供給,增進人民健康福祉,根據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青海省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青政辦〔2021〕90號)精神,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健康爲中心,加強公立醫院主體地位,堅持政府主導、公益性主導、公立醫院主導,堅持醫防融合、平急結合、中(藏)西醫並重,以建立健全現代化醫院管理制度爲目標,統籌推進醫學、醫療、醫保、醫藥、醫院“五醫聯動”,強化公立醫院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文化創新,促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幸福海南·健康貴德”建設,爲人民羣衆提供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防範化解重大突發疫情和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提供健康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政府主導。堅持由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負總責,明確政府一名分管負責同志統一分管醫療、醫保工作,統籌協調“五醫”聯動改革,制定細化工作方案,建立督查、指導、問責機制,確保有序推進、重點突破,改革措施落地見效。

堅持分類指導。圍繞“十四五”時期健康貴德建設總體目標,從實際出發,在醫保支付、價格調整、人員薪酬、績效考評等方面實行差別化的改革政策,建立穩定高效的運行機制,加快公立醫院提檔升級。

堅持因地制宜。結合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羣衆需求等,制定符合實際的方法舉措、實施路徑,提升公立醫院醫療服務能力,確保我縣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堅持改革創新。在遵循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州縣確定的改革方向基礎上,創新縣級公立醫院內部管理自主權,發揮基層首創精神,健全完善體制機制,充分激發公立醫院活力,充分調動廣大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總體目標。深入貫徹落實《青海省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青政辦〔2021〕90號)、《海南州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南政辦〔2022〕21號)精神,力爭通過5年時間,強化對公立醫院的領導責任、保障責任、管理責任和監督責任,將高端人才引進和薄弱、重點、特色專科建設作爲公立醫院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圍繞全縣衛生健康事業改革“十四五”發展目標,將績效考覈作爲高質量發展的“座標系”和“指揮棒”,使縣人民醫院治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化驗收入)佔醫療收入的比例逐步提高到60%,人員薪酬中固定部分佔比達到60%,人員經費支出佔業務支出的比例更加科學合理,收支結構不斷優化,服務能力持續提升,縣域就診率達到90%以上,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小病不出鄉”的目標,實現“三個轉變、三個提高”,在發展方式上從規模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狠抓內涵建設和精細化管理,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圍繞“千縣工程”縣級公立醫院能力建設,以創建“三級乙等”醫院爲目標,在管理模式上從粗放的行政化管理向全方位的績效管理轉變,實施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在資源配置上從注重物質要素向更加註重人才要素轉變,提高廣大醫務人員待遇,調動人員積極性。

二、重點任務

(一)推動縣人民醫院高質量發展

目標:紮實開展貴德縣人民醫院高質量發展試點工作,以省、縣醫聯體和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爲抓手,鞏固提升“十三五”時期建設的4個重點專科能力,全面完成“十四五”期間重點專科建設,2022—2024年,完成急診科、血液透析室、普外科、感染性疾病科、兒科、中藏醫特色診療中心建設。同時,重點提升小科室手術能力、醫技科室檢查和診斷能力、中藏醫特色療法、推廣適宜的內鏡微創診療技術。依託省外對口援青、省內對口支援、省內專科聯盟建設等方式,輻射帶動全縣醫療服務能力整體提升,實現貴德縣人民醫院醫療服務能力達到三級乙等標準。

建設任務:提升重點專科能力。鞏固提升“十三五”時期建設的重點專科能力,在夯實骨科、婦產科、腎內科、呼吸內科成熟技術的基礎上,加快開展高精尖診療技術、三四級手術等,實現“大多數疑難病能夠確診、重大疾病和急危重症能夠得到及時有效治療”目標。在院前急救、中藏醫特色診療、血液透析、中西醫結合肛腸治療、新生兒急救、麻醉復甦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總結出有特色、效果好、可推廣的適宜診療經驗。建設急診急救“五大中心”。

以信息化建設爲載體,整合醫院及醫共體資源,建立縣域內快速、高效、廣覆蓋的急危重症醫療救治體系。2022年,完成胸痛中心建設,在試運行的同時,一次性順利通過國家胸痛認證中心基層版認證;全面鋪開卒中和創傷中心建設,力爭2023年通過國家認證;2024年,完成危重孕產婦、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中心規範建設。通過急診急救五大中心建設,有效提高縣域內急危重患者救治能力和搶救成功率。

建設臨牀服務“五大中心”。依託“院府合作”緊密型醫聯體優勢資源,高效推動重症監護、腫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創介入和麻醉疼痛診療臨牀服務“五大中心”建設。鼓勵重症醫學科圍繞神經、心腦血管、急救創傷、深靜脈置管術、臨時起搏器植入等深挖潛力,提高臨牀搶救成功率,爲全院各臨牀科室危重症患者的診療兜底。支持腫瘤防治臨牀服務,熟練掌握並開展癌前病變、胃癌根治術、結腸癌根治術等腫瘤患者化療新技術,普及腫瘤預防知識,努力降低死亡率。夯實“兩病”管理工作運行機制。以“海南州城鄉居民免費健康體檢”和“兩病醫療保障及閉環管理”工作爲平臺,加大慢病醫防融合力度。

完善重症醫學科、骨科、普外科等科室專科聯盟建設雙主任雙專家工作機制,提升重症醫學科等科室微創介入手術能力,力爭在2023年前逐步開展腔鏡下胃腸癌根治術、婦科腫瘤手術等微創手術。強化麻醉疼痛診療臨牀服務能力,力爭在2024年前啓動開展麻醉疼痛診療臨牀服務。建設互聯互通、資源共享“五大中心”。進一步加強檢驗科、影像科、超聲心電診斷中心、病理科和消毒供應室規範化建設。

圍繞臨牀檢驗、分子生物學、CT和磁共振、腹部彩超、病理學技術等專業,選派人員進行脫產培訓,熟練掌握相關操作,提升診斷和消毒保障能力。2024年,依託縣域內醫共體信息化建設平臺,集中資源,全力打造“基層衛生院檢查、縣醫院診斷、患者在基層自主取報告”智慧信息化建設。同時,在夯實基礎、能力提升的前提下,延伸服務半徑,並輻射到周邊區域,構建區域性的“五大中心”。

責任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局、縣財政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衛生健康局、縣醫療保障局、縣委編辦

完成時限:2024年10月底

(二)夯實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

目標:持續完善縣域緊密型醫共體體制機制,促進縣域醫共體內資源協同利用,創新管理方式,加強能力建設,強化政策支持,加快實現責任、管理、服務、利益“四個共同體”,完善分級診療,全面落實“基層首診、雙向轉診”制度,統一內部轉診流程,建立轉診檔案,形成“縣鄉一體、鄉村一體,以縣促鄉、以鄉帶村”模式。縣域內形成資源使用“一張網”、人員使用“一盤棋”、財務管理“一本賬”,實現醫療質量同質化。強化縣鄉臨牀業務同質化管理,開展成效評估和動態監測,實現診療服務有機結合、上下貫通。

建設任務:持續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以推動醫療資源整合共享爲核心,以實現信息互聯互通、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爲重點,落實“基層檢查、上級診斷、區域互認”的診療模式。加快形成“責權利”一體、“人財物”統一的合作模式,實現醫共體內人事管理、財務管理、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藥品目錄、耗材配送“六統一”,實現醫療質量和效率同質化,有力提升“緊密型”程度。

紮實推進醫共體內醫保總額付費,實現基本公共衛生經費打包付費改革,建立縣域內醫防融合機制,推進慢性病、傳染病、地方病防、治、管、教“四位一體”醫防融合服務模式,有效提升縣域醫療服務能力和慢性病防控管理能力,讓羣衆享受到“看得快、看病好”的福利。建設縣域內同質化管理“十大中心”。公衛管理中心。提高公衛12類項目服務能力,完善考覈、評價指標及體系,提高縣域內公衛項目服務質量,力爭在2025年前開展公衛經費打包付費工作。

明確醫共體職責分工,做實做優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家庭醫生簽約等服務。加強對公共衛生工作績效的動態監測和評價考覈,考覈結果納入醫共體建設工作考覈內容,與醫共體經費覈算、評先評優等掛鉤。

醫療質量管理中心。制定落實醫共體內統一的質控標準,強化指導、檢查和協調,採取“定期督導+日常檢查”模式,穩步提升分院醫療質量控制工作。護理質量管理中心。負責制定統一的護理質量和安全質控標準,重點深化拓展優質護理服務內涵,通過指導、整改,推動縣域護理工作高質量、同質化發展。

人事管理中心。負責各分院人才引進、人事調配、職稱評聘和考勤報備工作,以相關文件爲依據,穩步推進醫共體內人員自主流動,將工勤、管理崗位及無證專業技術人員從現有編制內逐步剝離(工勤、管理崗位實行退一減一),持續加強基層衛生院技術力量,爲衛生院高質量發展提供人員保障。

財務和績效覈算管理中心。以“統一管理、獨立覈算、強化內控、規範運行”爲原則,整合縣鄉資源,加強預算管理,細化預算支出,完善績效考覈機制及分配方案,實行績效工資激勵機制,實現醫共體內管理費用率降低到10%以下。

藥事管理中心。制定醫共體內藥事管理和藥學工作規章制度,實現“統一藥品目錄、統一採購渠道、統一支付藥款”,推行藥品入銷存、藥品價格、基本藥物提示等全鏈信息管理體系閉環管理,完善基本藥物使用率等各項藥事質控考覈指標,提升醫共體臨牀合理用藥水平。醫保基金管理中心。做好醫療保險工作質量控制,不定期對分院門診處方、住院病歷、合理收費、合理用藥、合理治療的監督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推進落實分院醫保管理、醫保總額付費工作,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信息與安全管理中心。制定醫共體內信息化發展規劃、信息系統管理等制度,藉助縣域內信息共建共享機制,爭取在2025年前建設“高效互聯、集成共享、安全可靠、融合開放”的醫共體信息一體化平臺。

醫學裝備管理中心。負責縣域醫共體醫學裝備的供應計劃、採購管理、制度建立、設備論證等工作,指導分院建立設備考覈標準,協助採購並全程跟蹤督導。後勤管理中心。依託總院後勤服務社會化管理機制,制訂切實可行、安全規範、符合行業要求的醫共體後勤管理制度及安全應急預案並組織實施。定期召開醫共體後勤管理和安全管理委員會會議,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總結,研究制定改進方法和措施,及時解決各分院存在的問題,做到後勤管理與安全管理持續改進。

責任單位:縣財政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衛生健康局、縣醫療保障局、縣委編辦

完成時限:2022年12月底

三、保障措施

(一)落實政府辦醫責任

1.落實財政投入政策。落實公立醫院基本建設和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人才培養、政策性虧損補貼等投入,保障公立醫院承擔的公共衛生服務、對口幫扶等經費,落實試點醫院的投入傾斜政策。

責任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局、縣財政局、縣衛生健康局

2.強化資源配置管理。依據公立醫院建設規劃和中長期事業發展規劃,建立資源分類配置標準,嚴禁公立醫院自行舉債建設和購置大型醫用設備。

責任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局、縣財政局、縣衛生健康局

(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3.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按照公立醫院人員編制標準,建立科學調整機制。落實公立醫院人事管理、科室設置、人才引進、在編制總量內(空編情況下)創新人員招聘等方面的自主權,對編制內外人員待遇統籌考慮,實行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按照醫、護、藥、技、管等不同類別合理設置崗位,科學編制崗位責任書,實行競聘上崗、合同管理。增加護士配備,逐步使公立醫院醫護比總體達到1:2左右。科學、合理、有序下放高級職稱評審權限。

責任單位: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衛生健康局、縣委編辦

4.深化薪酬分配製度。嚴格執行省州薪酬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按照“兩個允許”要求,依照人社、財政部門現行政策科學合理確定並動態調整公立醫院薪酬水平,充分落實公立醫院內部分配自主權,醫院可自主設立體現醫療行業特點、勞動特點和崗位價值的薪酬項目和內部績效標準,充分發揮各項目的保障和激勵作用。建立健全體現崗位職責和知識價值的薪酬體系,實行以崗定責、以崗定薪、責薪相適、考覈兌現。全面落實公立醫院院長年薪制,建立健全負責人薪酬激勵約束機制。

責任單位:縣財政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衛生健康局、縣委編辦

5.健全人才培養評價制度。推進醫教研協同發展,完善規範化培訓機制,所有新進醫療崗位的本科及以上學歷臨牀醫師均接受規範化培訓,將規範化培訓合格證書作爲醫療衛生機構申報和聘用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必備條件。全面落實規範化培訓“兩個同等對待”,將醫務人員接受繼續醫學教育情況納入其年度績效考覈的必備內容。加快培養和引進高層次複合型醫學人才和管理人才,建立骨幹人才“傳幫帶”工作機制,在現有基礎上,繼續打造“名醫、名科、名院”,造就一批具有較高水平的專業人才和專業團隊。加強老年、兒科、重症、傳染病、精神、康復醫學等緊缺護理專業的培養培訓,推動護理崗位科學管理。

責任單位:縣教育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衛生健康局

6.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完善醫療服務項目准入制度,加快申報審批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按相關政策規定及時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體現技術勞務價值。支持公立醫院優化收入結構,提高醫療服務收入佔醫療收入的比例,降低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和檢驗等價格,將符合規定的服務價格項目及時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責任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局、縣衛生健康局、縣醫療保障局

7.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爲主的多元複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進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DRG)試點工作,探索門診按人頭付費,開展符合中藏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科學制定醫保總額預算,合理確定、動態調整按病種、按牀日、按人頭等的付費標準。規範醫保協議管理,明確結算時限,細化結算規則,確保基金及時足額撥付。落實醫保資金結餘留用政策,支持中藏醫藥發展,將臨牀使用廣泛、安全有效、價格合理的基層中藏館內製劑按程序和條件逐步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責任單位:縣財政局、縣衛生健康局、縣醫療保障局

(三)提高公立醫院運營管理水平

8.加強運營管理。按照現代醫院管理模式,切實加強公立醫院建設與管理,優化資源配置,加強財務、資產、後勤管理和業務科室運營指導。推進總會計師制度建設,定期召開公立醫院經濟運行分析會,將人、財、物、技等核心資源和醫、教、研、防等核心業務與運營管理深度融合,建立健全運營管理制度體系,明確組織機構、職責權限、決策機制、業務規範、運營流程等內容,有效保障運營管理規範化及高效協同運作,提升運營效率和質量。

責任單位:縣財政局、縣衛生健康局

9.加強預算管理。健全“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反饋、反饋結果有應用”的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機制,以公立醫院發展規劃各年度計劃目標爲依據,開展內部各類經濟資源的分配、使用、控制、考覈等管理活動,強化預算制約,實施預算績效管理,促進資源有效分配和使用。建立健全財務報告、第三方審計財務信息公開制度,對擬公開信息的內容、來源、標準等進行規範,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責任單位:縣財政局、縣衛生健康局

10.加強運營風險管控。以業務管理和經濟管理的重大風險、重大事件、重要流程爲重點,完善公立醫院內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防範財務、業務、法律和廉政風險,避免發生違法違紀違規追求經濟利益的行爲,加強債務風險管理。推進後勤服務社會化,強化成本消耗關鍵環節的流程管理,逐年降低萬元收入能耗支出,公立醫院管理費用率降低到10%以內。

責任單位:縣財政局、縣衛生健康局

11.加強內部績效評價。縣級公立醫院分別按照《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覈評價標準》指標和《青海省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覈實施方案》,全面開展公立醫院績效考覈工作,建立和優化內部綜合績效考覈指標體系,堅持和強化公益性導向,將考覈結果作爲改善內部管理、財政投入、醫保支付、領導幹部任免、績效總量覈定、醫院等級評審的重要參考依據。改革公立醫院內部績效考覈辦法,以聘用合同爲依據,以崗位職責完成情況爲重點,將考覈結果與薪酬分配掛鉤。完善縣域醫共體績效考覈制度,促進資源下沉,提高基層服務能力和居民健康水平。

責任單位:縣財政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衛生健康局、縣醫療保障局

(四)強化公立醫院技術創新

12.推進醫學技術創新。嚴格按照高原疾病、地方病、傳染病等疾病臨牀診療方案、技術指標及標準要求實行。充分發揮江蘇對口支援幫扶機制,建立省級與縣級公立醫院技術推廣關係,推進重點學科和優勢學科的建設。加強新技術、新業務、新方法項目的申報和技術推廣,促進醫療新技術進入臨牀使用。加大中藏醫藥及適宜技術在基層的應用力度,推進基層醫療機構中藏醫藥能力建設。

責任單位:縣衛生健康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醫療保障局

13.推進醫療服務模式創新。推廣多學科診療模式,落實臨牀總藥師和責任制整體護理制度,擴大醫療機構臨牀檢驗結果互認和影像共享範圍,推進醫聯體、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內醫療管理、醫療質量、醫療服務、合理用藥、優質護理、檢驗檢查服務的精細管理、精準醫療、精緻服務。大力推進院前醫療急救網絡建設,建設完善“120”急救網絡,建立縣域內快速、高效、廣覆蓋的急危重症醫療救治體系,加強院前急救與院內救治的信息互通、工作銜接。

責任單位:縣衛生健康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醫保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15.強化信息化支撐作用。加強縣級公立醫院電子病歷、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信息系統建設,推進縣域醫共體信息化建設。實現醫聯體、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內醫療服務、醫療保障、公共衛生服務、財務管理、人事管理和績效評價、“兩病”閉環管理等信息系統融合,利用“互聯網+醫療服務”技術和“智聯網醫院”,實現州、縣、鄉三級醫療衛生機構遠程醫療全覆蓋,提升醫療服務連續性。貴德縣人民醫院實現電子病歷分級評價達到5級、智慧服務水平達到3級、智慧管理水平達到3級。

責任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局、縣財政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衛生健康局、縣醫療保障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五)強化公立醫院體系創新

16.健全醫療質量管理體系。建立健全醫務、護理、藥品、院感、檢驗質量管理組織機制,嚴格落實18項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規範執行技術操作規範和診療指南,強化公立醫院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做實病歷首頁管理、電子病歷醫學名詞、疾病診斷編碼等方面規範書寫。加強臨牀路徑管理,加大處方審覈和點評力度,強化合理用藥考覈,落實死亡病例討論制度,落實患者安全管理的各項措施,將社會辦醫統一納入醫療質量管理體系加強監管。

責任單位:縣衛生健康局

17.健全疫情救治體系。堅持平急結合,補齊重大疫情救治體系短板,建立分級分層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體系。重點扶持貴德縣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設,提升縣級綜合醫院傳染病救治能力。持續強化醫護人員醫療安全意識和院感防控能力,提高重大疫情應對能力。

責任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局、縣財政局、縣衛生健康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18.建立醫防協同機制。建立人員通、信息通、資源通和監督監管相互制約的醫防協同機制,發揮醫聯體和縣域緊密型醫共體牽頭醫院臨牀技術優勢,全力實施城鄉居民健康體檢和“兩病”醫療保障及閉環管理工作,引導臨牀醫生參與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專科醫師參與家庭醫生團隊,形成全科與專科聯動、簽約醫生與團隊協同、醫防有機融合的服務工作機制。落實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責任,加強公共衛生科室標準化建設,公共衛生人員收入不低於所在醫療機構人員平均工資。

責任單位: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衛生健康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六)強化公立醫院文化創新

19.改善患者就醫體驗。不斷改善醫療服務,鞏固完善預約診療制度,優化就診流程,合理佈局診區設施,推進日間手術、遠程醫療、多學科診療醫學模式、優質護理服務,改善患者就醫體驗。逐步改善硬件設施設備條件,滿足區域居民診療需求。提升公立醫院科學管理水平,強化以患者爲中心的服務體系建設,簡化就醫程序,打造方便、快捷的醫療服務新模式,完善分時段預約診療、手機終端結算、先住院後結算、診間(牀旁)結算、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制度,推進院內調解、人民調解、司法調解和醫療風險分擔機制有機結合的“三調解一保險”機制建設,妥善化解醫療糾紛,構建和諧醫患關係。

責任單位:縣司法局、縣衛生健康局、縣醫療保障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20.打造醫院特色文化。樹立正確的辦院理念,恪守服務宗旨,建立由院黨委統領的院科兩級醫院文化管理體系,強化辦院特色,提煉醫院院訓、願景、使命,以院史館爲載體,凝練院訓、院史、院徽、院歌精華,賡續“敬院愛院”文化薪火相傳。挖掘整理醫院歷史、文化特色、名醫名家和先進模範事蹟,構建具有醫院自身特色的價值理念。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職業精神,增強醫務人員的職業認同感與自豪感。

責任單位:縣衛生健康局

21.推進醫院廉潔文化。鞏固深化學習教育成果,健全廉潔文化建設長效機制,以“患者至上、廉潔行醫”爲主題,以黨員領導幹部和醫務人員爲重點,以豐富多彩的宣教活動爲載體,以加強黨員幹部、醫務人員理想信念、職業道德觀念、廉潔自律教育爲切入點,以“1+N”教育宣傳爲主線,加強廉潔從醫教育,培養和錘鍊一支醫德好、醫術精、醫風正的高素質醫療隊伍,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責任單位:縣衛生健康局

22.關心關愛醫務人員。

按照縣委、縣政府整體部署,在醫院黨委領導下,充分發揮羣團組織橋樑紐帶作用,建立健全保護、關愛醫務人員長效機制,嚴格落實學習、工作、健康體檢和帶薪休假制度,健全完善職工大病保障、困難職工幫扶以及病患職工慰問等機制。

責任單位:縣衛生健康局、縣總工會

23.營造良好執業環境。加強平安醫院建設,強化安保隊伍建設,完善安檢設施,提高醫務人員職業安全感。加強醫務人員執業暴露防護設施和設備配置,做好執業暴露後的應急處理。始終保持打擊涉醫違法犯罪的高壓態勢,依法嚴懲各類傷害醫務人員人身安全、擾亂醫療秩序等違法犯罪行爲,堅決保護醫務人員安全。

責任單位:縣公安局、縣衛生健康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七)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

24.堅持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加強醫院領導班子建設,黨委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支持院長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完善公立醫院黨委會議和院長辦公會議議事規則,將黨的領導融入醫院治理全過程各方面各環節。建立健全黨委領導下的紀檢機構,配強書記和工作人員,專司紀檢監督職責,健全工作機制。

責任單位:縣衛生健康局、縣紀委監委派駐第二紀檢監察組

25.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堅持黨管人才原則,配齊配強黨建工作力量,健全完善人才培養、使用和引進管理機制,建立公立醫院領導班子成員聯繫服務高層次人才制度和人才評價體系。全面提升公立醫院黨組織和黨員隊伍質量,持續開展示範黨支部創建工作,實施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健全把業務骨幹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幹的“雙培養”機制。完善黨員教育工作制度,創建學習型醫院,提高黨員幹部、黨員職工素質,達到學以致用。認真做好黨員發展工作,不斷優化黨員隊伍建設,促進黨支部“規範化、標準化”建設。

責任單位:縣衛生健康局、縣紀委監委派駐第二紀檢監察組

26.落實從嚴治黨責任。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衛生健康部門具體負責、相關部門齊抓共管的責任體系和工作格局。全面開展公立醫院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覈,把黨建工作成效納入醫院等級評定和巡視巡察工作內容,作爲年度考覈和幹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

責任單位:縣衛生健康局、縣紀委監委派駐第二紀檢監察組

四、組織管理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全縣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把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納入全面深化改革中同部署、同要求、同考覈,強化政府領導責任、投入責任、管理責任、監督責任,制定具體落實措施,確保改革有力有序推進,對政策執行不力的將進行約談和重點督促指導。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完善配套政策,推動工作落實。

(二)加強試點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試點單位要先行先試,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改革經驗。各單位要強化示範培育,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支持,下放相應政策權限。縣直各相關單位要加強協調聯動,及時組織開展調研指導,挖掘、總結、提煉和推廣典型經驗,推動改革試點工作早落地、見實效,逐步擴展到全縣範圍。

(三)強化督導評價。縣衛生健康局負責按照《青海省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試行)》科學評價工作成效。縣醫改領導小組加強對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工作的檢查和指導,建立臺賬,動態監測,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督促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

(四)加強宣傳培訓。廣泛宣傳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政策,營造全社會尊醫重衛的良好風氣,爲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輿論環境。強化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政策解讀,提高各級管理人員和醫務人員的政策水平及執行能力,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取得實效。

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方案10

爲持續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健全公立醫院服務體系,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補齊短板弱項,提升運營效能,根據《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冀政辦字〔2021〕124號)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健康爲中心,堅持政府主導、公益性主導、公立醫院主導,堅持醫防融合、平急結合、中西醫並重,聚焦能力現代化、模式整合化、服務人文化、管理信息化,強化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推動公立醫院管理科學化、規範化、精細化,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註重人才技術要素。

二、工作目標

到2025年,每千人口公立醫院(含中醫類醫院、婦幼保健院,下同)牀位數達到5.9張(含醫聯體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達3.6人,每千人口註冊護士數達到3.8人,每千人口藥師數達到0.54人,確保到“十四五”末我市公立醫院發展指標達到或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常見病、多發病市域內就診率達到90%,不斷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服務需求。

三、統籌優化公立醫院資源佈局

(一)合理佈局醫療衛生資源。科學規劃市域公立醫院功能佈局,加大政策、人才、資金等方面支持力度,形成特色鮮明、專業互補、錯位發展、有序競爭的發展格局。充分發揮市第一醫院技術優勢、人才優勢、學科優勢、管理優勢的作用,打造市級臨牀重點專科。加強市第一醫院、市第二醫院、市中醫院等3家醫院能力建設,切實提高腫瘤、心腦血管、呼吸、消化和感染性疾病等防治能力,逐步實現常見病、多發病在市內解決。加強市直醫院公共衛生科室標準化建設,加大與市疾控中心的分工協作和業務融合,統籌負責轄區內居民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一體化、全生命週期醫療服務。

(二)推進醫聯體提標擴能。推進醫聯體規範發展,完善醫聯體運行管理機制,加強醫聯體指標監測,定期開展醫聯體績效考覈和效益評價,引導醫聯體爲網格內居民提供圍產期保健、治療期住院、康復期護理、穩定期照料、安寧療護等全方位健康服務。做實人財物統一管理,推動緊密型醫聯體實質性運作。支持市中醫院、市婦幼保健院牽頭組建專科聯盟。推進以全科醫生爲主體、全科專科有效聯動、醫防有機融合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做好居民健康“守門人”。積極探索市直醫院退休醫師到基層提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現小病在基層解決。

(三)建設市級臨牀重點專科。以滿足重大疾病臨牀需求爲導向,重點發展重症、腫瘤、心腦血管、兒科、新生兒科等臨牀專科,探索精神衛生等臨牀專科發展,以專科發展帶動診療能力和水平提升。加快推進市級質控中心建設,加強質控管理。加強中醫優勢專科建設,開展中醫經典病房試點工作,打造中醫特色突出、臨牀療效顯著、示範帶動作用明顯的中醫科室。

(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體系。依託市第二醫院,加強感染性疾病科和相對獨立的傳染病病區建設。探索“一院多區”發展模式,實行一體化運營、同質化管理,發生重大疫情時迅速轉換功能。持續強化醫院感染防控管理,細化重點區域、重點崗位、重點環節管控措施,提高重大疫情應對能力。

四、提高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水平

(一)推進醫療服務模式創新。以腫瘤、疑難複雜疾病、多系統多器官疾病爲重點,推廣門診和住院多學科診療模式,將中醫納入多學科會診體系。2022年1月底前,至少建設1個康復醫療中心。建立和完善基於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救治、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等五大中心的急危重症患者救治體系和院前院內信息共享網絡,提供一體化綜合救治服務。大力推進院前急救網絡建設,2022年1月底前完成市域內院前醫療急救網絡建設。推行日間手術,提升日間手術佔擇期手術的比例。鼓勵公立醫院開設合理用藥諮詢或藥物治療管理門診。探索實行臨牀藥師院際會診制度。

(二)推進健康服務手段創新。推進電子病歷、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建設和醫院信息標準化建設。市第一醫院電子病歷應用功能水平分級達到4級,市第二醫院、市中醫院達到3級,市婦幼保健院達到2級。加快互聯網醫院建設,爲患者提供線上複診、用藥指導、隨訪和藥品配送等醫療服務。至少建成1個互聯網醫院並有效提供服務,實現遠程醫療網絡覆蓋。

(三)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強化中西醫協同,市第一醫院應設置中醫臨牀科室,設立中醫門診和中醫病牀,支持設立中醫病區和中醫綜合治療區,鼓勵和支持市第二醫院設置中醫臨牀科室。依託市中醫院,打造高水平中醫疫病防治隊伍和緊急醫學救援隊伍。

五、切實加強公立醫院運營管理

(一)推動醫院管理提質增效。落實公立醫院內部人事管理、中層幹部聘任、人員招聘和人才引進、內部績效考覈與分配等經營管理自主權。推進公立醫院院長職業化建設,實行任期目標責任制。鼓勵對黨委書記、院長、總會計師實行年薪制,年薪由市財政全額負擔。市第一醫院落實總會計師制度,推動公立醫院聘請法律顧問,指導提升核心業務供給效率和法治保障水平。強化對公立醫院人力資源、設施設備、資產、預算、成本控制、風險防控等重點管理環節的監測評估。建立正向激勵和倒逼機制,對管理中發生重大安全事故或醫院感染問題的,在醫院等級評審、醫改考覈中按有關規定給予處理。

(二)提升醫院運營效率。整合醫療業務系統和人、財、物等資源系統,建立醫院運營管理決策支持系統,推動醫院運營管理的科學化、規範化、精細化。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實行全口徑、全過程、全員性、全方位管理,貫穿預算編制、審批、執行、監控、調整、決算、分析、考覈等各環節,強化預算約束,加強資金預算執行監測分析,對績效實現程度和預算執行進度實行“雙監控”,將評價結果、項目執行進度與預算安排掛鉤。完善內部控制制度,以業務管理和經濟管理的重大風險、重大事件、重要流程爲重點,開展風險評估和內部控制評價。強化成本消耗關鍵環節的流程管理,降低萬元收入能耗支出,2022年底前,市第一醫院萬元收入能耗支出降至當年度全國中位值。

(三)加強醫院績效考覈評價。堅持和強化公益性導向,全面組織開展二級、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覈。持續強化公立醫院醫改考覈,依據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優化指標體系。注重強化考覈結果應用,將考覈結果與公立醫院(醫聯體)財政補助資金投入、醫保資金撥付、績效工資總量覈定、醫院等級評審、領導班子評價等掛鉤。

六、協同提升公立醫院治理效能

(一)建立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統籌兼顧醫療發展需要和各方承受能力,建立靈敏有序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定期進行調價評估,達到啓動條件的要穩妥有序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理順比價關係。支持公立醫院優化收入結構,逐步提高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化驗收入)佔醫療收入的比例,2022年底前,市第一醫院醫療服務收入佔醫療收入比例達到當年度全國中位值。加快審覈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

(二)改革醫保支付方式。對市第一醫院醫聯體實行總額付費,加強監督考覈,結餘留用、合理超支分擔。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爲主的多元複合式醫保支付方式,試點開展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付費、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DIP)付費工作。探索按牀日付費、門診按人頭付費,科學制定付費標準。完善日間手術醫保支付配套政策。常態化開展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嚴格落實醫保資金結餘留用政策,結餘留用資金中60%至70%用於醫務人員薪酬發放,30%至40%用於醫療機構發展。

(三)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嚴格落實公立醫院人員編制、人員使用控制數標準,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增加護士配備,逐步使公立醫院醫護比總體達到1:2左右。完善崗位管理制度,科學編制崗位責任書,實行競聘上崗、按崗聘用、合同管理。落實“兩個允許”要求,公立醫院在保障單位正常運轉和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合理確定、動態調整公立醫院薪酬水平,自主申報績效工資總量,逐步提高人員支出佔公立醫院業務支出的比例,逐步提高固定薪酬佔比。適當提高低年資醫生薪酬水平,實行中西醫同機構、同學歷、同職稱、同待遇。2022年底前,市第一醫院人員支出佔業務支出比重達到當年度全國中位值。

(四)完善醫學人才培養評價機制。健全公立醫院引才、育才機制,加快培養引進高層次複合型醫學人才,打造一批市級傑出專業技術人才、領軍人物和創新團隊。改革完善人才評價機制,堅持分層分類評價,突出品德能力業績導向,增加臨牀工作數量和質量指標,淡化論文數量要求。

七、着力打造公立醫院服務品質

(一)建設特色鮮明的醫院文化。挖掘整理醫院歷史、文化特色和名醫大家學術思想、高尚醫德,提煉醫院院訓、願景、使命,凝聚精神力量。大力弘揚抗疫精神和崇高職業精神,增強醫務人員職業榮譽感。推進醫院精神文明建設,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促進形成良好的醫德醫風。

(二)改善羣衆就醫體驗。實施改善醫療服務行動,推行分時段預約診療、檢驗檢查結果互認、互聯網複診、慢病長處方等服務,開展診間結算、牀旁結算等多元化服務。針對老年人、兒童、殘障人士等羣體的現實需求,在推行非急診預約診療的基礎上,合理保留掛號、繳費、打印檢查檢驗結果等人工服務窗口。支持公立醫院開展特需服務,特需服務的比例控制在10%以內。

(三)糾正醫藥購銷領域不正之風。建立完善行風管理制度,制定醫務人員廉潔從業相關管理規定。保持打擊回扣行爲高壓態勢,開展專項排查檢查,一經查實依法依規從嚴處理。完善回訪制度、暢通舉報途徑、加強線索查辦,持續整治術中加項、小病大治等行爲。深入開展醫保基金專項治理,打擊欺詐騙保犯罪行爲。

(四)構建和諧醫患關係。堅守純粹醫者信念,尊重醫學科學規律,遵守醫學倫理道德,遵循臨牀診療技術規範。加強患者隱私保護,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權。推進公立醫院參加醫療責任保險,持續加強平安醫院建設。

八、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

(一)加強公立醫院領導班子和幹部人才隊伍建設。全面執行和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選優配強黨政領導班子。黨委書記和院長分設的,黨委書記一般不兼任行政領導職務,院長是中共黨員的同時擔任黨委副書記。實施醫院臨牀、醫技科室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建立健全把業務骨幹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幹的“雙培養”機制。

(二)落實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責任。建立健全各級黨委統一領導,市委組織部牽頭抓總,市衛生健康局具體負責,市國資運營中心齊抓共管,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和工作格局。公立醫院黨委承擔黨建工作主體責任,黨委書記是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領導班子其他黨員成員實行“一崗雙責”。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範化建設,黨組織全面覆蓋醫院各內設機構及所屬單位。全面開展公立醫院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覈,把黨建工作成效納入醫院等級評定、績效考覈和巡視巡察工作內容,作爲年度考覈和幹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

九、組織實施

(一)落實工作責任。各有關部門要把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強化領導責任、保障責任、管理責任、監督責任,統籌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與體制機制改革。密切配合省統一部署的試點工作,同時按照穩妥有序、點面結合的原則,制定年度推進計劃,2025年全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達到“十四五”預期目標。

(二)落實投入責任。按規定落實政府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的公立醫院六項投入政策,落實對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等專科醫院的投入傾斜政策。在確保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用足用好地方政府債券政策,重點支持醫療衛生領域公益性項目建設,確保公立醫院良性發展。

(三)加強督導考覈。根據國家制定的評價指標體系,按照屬地原則對市域內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進行評價。市衛生健康局要加強對改革推進情況的協調和督查,積極學習試點設區市先進經驗,探索更多原創性、差異性改革,強化改革運行監測,適時通報改革進展。

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方案11

爲深入實施健康廣東行動,推動我省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以下簡稱縣域醫共體)高質量發展,構建更加優質高效的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更好滿足人民羣衆健康需求,制定本行動方案。未納入縣域醫共體建設的地市可參照本方案開展醫療聯合體建設。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人民健康爲中心,堅持黨對縣域醫共體的全面領導,堅持政府主導,堅持公益性,以強基層爲重點,以改革創新爲動力,不斷健全完善體制機制,全面提升縣域醫療衛生綜合服務能力,推動縣域醫共體高質量發展。不斷完善縣域醫共體“總院+分院”組織架構,逐步實現行政、人員、財務、質量、藥械、信息等六個方面的統一管理,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和中醫藥服務下沉基層、縣域內上下信息聯通、醫防協同等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着力提升縣域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實現人民羣衆“頭痛腦熱在鎮村解決、常見病多發病在市縣解決”的工作目標。

到2025年,全省開展縣域醫共體建設的15個地市70個縣(市、區)基本建成目標明確、權責明晰、分工協作、服務優質、有效運行的縣域醫共體,大部分縣(市、區)的縣域內住院率達85%左右,縣域內基層就診率達到65%以上。全省縣域醫共體運行管理更加優質高效,綜合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醫防協同、醫防融合服務模式進一步完善,縣域內財政保障和醫保支付可持續,分級診療格局基本形成,患者逐漸迴流縣域、下沉基層,羣衆健康服務獲得感顯著增強。

二、工作任務

(一)健全領導體制和組織機制。加強黨對縣域醫共體的全面領導。健全高效有力的縣域醫共體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醫管委)領導體制,由各縣(市、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醫管委主任,醫管委日常工作由縣(市、區)衛生健康部門承擔。縣(市、區)政府常務會議每年不少於兩次專題研究縣域醫共體建設事宜。選優配強縣域醫共體領導班子。完善縣域醫共體部門協調機制,推動各項政策落實落細。將縣域醫共體建設情況作爲各地各部門全面深化改革和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覈的重要內容。鼓勵支持縣域內社會辦醫療機構主動聯合社會辦診所等組建縣域醫共體,作爲縣域公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有益補充。鼓勵社會辦醫療機構和康復院、護理院加入縣域醫共體。(省衛生健康委牽頭、省有關部門配合,各市、縣政府負責)

(二)實現人員統一管理。認真落實《廣東省加強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實施方案》(粵府辦〔2019〕18號)關於統一人員管理各項要求和人事制度改革任務。縣域醫共體總醫院(以下簡稱總醫院)擁有對各分院負責人的任命權。大力推動縣域醫共體內部人員統一招聘、培訓、調配和管理。到2024年,全省的縣域醫共體全部實現內部人員統一管理。(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省衛生健康委配合,各市、縣政府負責)

(三)全面落實財務統一管理。落實《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廣東省財政廳 廣東省中醫藥局印發〈關於落實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財務統一管理的實施意見(試行)〉的通知》(粵衛規〔2021〕9號)要求,建立縣域醫共體單獨設賬、獨立覈算、統一管理的財務管理新機制,加強財務收支管理,積極推進成本和績效管理,加強資產的統籌管理,完善內部控制和監督管理機制。到2023年,全省的縣域醫共體全部實現財務統一管理。(省衛生健康委牽頭,省財政廳配合,各市、縣政府負責)

(四)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擴大省級醫保支付方式綜合改革試點範圍。縣域醫共體結餘留用資金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後主要用於縣域醫共體人員薪酬或獎勵。患者在縣域醫共體內部轉診醫保起付線連續計算。各級醫保部門要強化醫保基金日常監管和專項治理工作,從事後稽覈轉爲事前提醒和事中監管,對推諉病人、降低服務質量、轉移醫療費用等損害參保人利益行爲開展重點監督,動態監測縣域醫共體醫療費用、轉外就醫、基金運行等情況,設置預警閾值並開展數據分析,及時向縣域醫共體反饋信息並加強業務指導。各級衛生健康部門要督促縣域醫共體完善內部績效考覈和薪酬分配機制,完善內控約束、績效管理制度,形成相互監督、合作高效的利益共同體。(省醫保局、省衛生健康委牽頭,各市、縣政府負責)

(五)着力推動總醫院高質量發展。加大省市三甲醫院對縣級公立醫院的幫扶力度,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縣域下沉,補齊總醫院醫療服務和管理能力短板,進一步發揮總醫院在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的龍頭作用和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的橋樑紐帶作用。堅持以縣域服務體系整合爲抓手,提升總醫院專科能力,將縣域醫共體建設與縣級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省“百縣工程”、“組團式”緊密型幫扶總醫院等各項行動緊密結合,以利益共享機制引導優質資源下沉,提升總醫院綜合服務能力。到2025年,全省的縣域醫共體中80%的總醫院達到縣級醫院綜合服務能力國家推薦標準。(省衛生健康委牽頭,各市、縣政府負責)

(六)深化內部運行機制改革。全面落實縣域醫共體慢病管理中心、聯合門診、聯合病房等18項運行指南,將縣鎮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串聯,引導縣域醫共體建立利益共享的激勵機制,構建縣域醫共體“總院+分院”“專科+全科”“全縣域運作、上下貫通”的一體化服務模式。到2025年,全省的縣域醫共體全部實現縣鎮一體化的分工協作、分級診療運行機制。(省衛生健康委牽頭,各市、縣政府負責)

(七)落實“公益一類財政保障、公益二類績效管理”。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全面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益一類財政保障、公益二類績效管理”政策,拓展服務項目,通過提供優質醫療衛生服務獲取合理報酬,實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到2023年,全省建設縣域醫共體的70個縣(市、區)全部落實“公益一類財政保障、公益二類績效管理”政策。(省衛生健康委牽頭,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配合,各市、縣政府負責)

(八)建立縣域醫防協同機制。建立健全縣域醫共體與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常態化協同工作機制,構建全縣域分級分層分流的疫情防控體系。縣域醫共體要建立公共衛生統籌管理機制,各醫院要明確承擔公共衛生工作的科室,加強基層防控能力。要完善縣域醫共體慢性病醫防融合管理機制,上下聯動,全專融合,提升縣鎮村一體化的慢病服務能力。到2025年,基本形成較爲成熟的縣域醫防協同機制。(省衛生健康委牽頭,省疾控中心配合,各市、縣政府負責)

(九)加強基層醫療機構特色專科建設。各地要根據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實際情況和縣域內居民疾病譜,結合診療需求,按照功能互補、差異化發展的要求,科學制定實施各醫院特色科室建設規劃和年度計劃。要通過聯合門診、聯合病房等方式,下沉人力、技術、管理等各種資源,推進縣域醫共體成員單位完成特色科室建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特色科室的門急診量或住院(手術)服務人次、診療技術服務性收入,要分別達到該機構年對應指標總量的20%—40%。到2025年,全省建設縣域醫共體的70個縣(市、區)中70%以上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至少建成1個特色科室。(省衛生健康委牽頭,各市、縣政府負責)

(十)推進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加快推進縣域醫共體檢驗中心、影像中心、心電中心、病理中心等各種資源共享中心在縣域內全域運行,提高醫療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加強對縣域醫共體各分院檢查檢驗項目的質量控制和培訓。到2023年,基本實現縣域醫共體各分院之間的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共享,形成“基層檢查+縣級診斷”格局。(省衛生健康委牽頭,各市、縣政府負責)

(十一)加強藥事同質化管理。建立縣域醫共體藥事同質化管理機制,落實總藥師制度。鼓勵總醫院建立審方中心,規範處方點評,實現藥品的統一目錄、統一採購、統一價格、統一配送,加快藥學服務下沉基層。加強合理用藥同質化培訓,加快藥學服務信息互聯互通,實現縣鎮遠程藥學服務,切實提高各分院藥事管理水平和藥學服務能力。到2025年,全省的縣域醫共體內部全部實現藥事服務質量同質化管理。(省衛生健康委牽頭,省醫保局、省中醫藥局配合,各市、縣政府負責)

(十二)做實做細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建立家庭醫生激勵制度,完善簽約服務費、績效考覈與薪酬分配方案。允許總醫院全科、其他臨牀醫師(含中醫類別)在各分院以個人或團隊形式提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總醫院要爲家庭醫生提供綠色通道,將30%以上的專家號源、預約檢查、牀位等醫療資源交由家庭醫生管理支配;要推動資源下沉,通過聯合病房、聯合門診、遠程醫療,爲簽約居民提供“一站式”全專結合服務,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融入簽約服務全過程。推動“互聯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創新服務形式,增強服務的連續性、協同性和高效性。到2025年,全省建設縣域醫共體的70個縣(市、區)重點人羣家庭醫生簽約率達到80%以上。(省衛生健康委牽頭,省中醫藥局配合,各市、縣政府負責)

(十三)推動中醫藥服務下沉基層。落實《廣東省中醫藥發展“十四五”規劃》(粵衛〔2021〕10號)要求,着力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加大省級政策支持力度,進一步推動院內製劑研發和推廣使用。充分發揮縣級中醫院的積極作用,推動縣級中醫院協定處方在縣域內統一使用,總醫院可對醫共體成員單位的中藥製劑進行調劑使用。推進中醫藥適宜技術和中醫藥學服務下沉至各分院,實現縣、鎮、村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同質化。(省中醫藥局牽頭,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配合,各市、縣政府負責)

(十四)強化信息化建設。各地要加快總醫院和各分院的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助力落實總醫院對分院人財物的統一管理,以及對縣域醫共體各類業務進行分析、監管、評價。依託省遠程醫療平臺,通過遠程心電、影像、視頻系統,實現專家遠程會診及診療指導,讓縣域內居民就近享受二級以上醫院診療服務。提升縣域醫共體智慧管理服務水平,打造數字化、智慧型縣域醫共體,支撐醫療服務、公共衛生、輔助診療、人口健康、醫療保障、藥品供應、財務管理、人事管理和績效管理等應用,爲居民提供全生命週期的健康管理服務。到2025年,打造一批上下聯通信息共享的數字縣域醫共體示範縣域。(省衛生健康委牽頭,各市、縣政府負責)

(十五)做實鎮村一體化管理。各地要在縣域醫共體組織結構下,利用縣鎮一體化管理帶動鎮村一體化管理,按規定落實鄉鎮衛生院院長擔任公建村衛生站的法定代表人,落實對鎮域公建村衛生站的一體化管理,進一步提升村衛生站服務能力和規範化管理水平。到2025年,全省建設縣域醫共體的70個縣(市、區)形成更加優質高效的縣鎮村一體化三級服務網絡,爲羣衆提供連續、綜合、上下貫通的全過程全生命週期的醫防融合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省衛生健康委牽頭,各市、縣級政府負責)

三、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高度重視,建立健全相關工作機制,結合實際細化政策措施,制定推進各項重點任務的時間表、路線圖。省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密切配合,指導各地聚焦重點難點問題,深化改革創新,加強督促指導,積極穩妥推動相關重點工作,確保相關工作落到實處。

(二)強化監測評估與績效評價結果應用。省有關部門要將縣域醫共體建設列入省鄉村振興及深化醫改年度考覈指標體系,各地要將縣域醫共體建設與鄉村振興、深化醫改等工作一併部署落實,加強統籌協調。要充分運用監測評估與績效評價結果,定期通報縣域醫共體建設進展情況,對真抓實幹的縣(市、區)和地市予以通報表揚,對建設進展落後的縣(市、區)予以督促推動。

(三)加大投入力度。各級政府要結合實際完善縣域醫共體建設相關政策,統籌用好上級相關轉移支付經費及本級財政資金,形成政策和財政補助的合力,按期完成縣域醫共體高質量發展的各項任務。

(四)加強宣傳總結。認真總結和推廣各地各部門在縣域醫共體建設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加強輿論引導,積極迴應社會關切,注重宣傳的引導性和時效性,積極宣傳推介我省縣域醫共體建設成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方案12

爲貫徹落實《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冀政辦字〔2021〕124號),推動我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近日,市政府辦公室印發《邢臺市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一、出臺背景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爲主題。公立醫院是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提高衛生健康供給質量和服務水平,必須把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放在突出位置。2021年9月20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按照市政府工作安排,市衛生健康委研究起草了《實施方案》,在徵求意見和反覆修改完善的基礎上,經市政府同意後,以市政府辦公室文件印發實施。

二、主要內容

《實施方案》分爲三部分。

第一部分:總體要求。

堅持以人民健康爲中心,以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爲目標,強化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推動我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每千人口公立醫院(含中醫類醫院、婦幼保健院,下同)牀位數達到5.37張(含醫聯體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3.36人,每千人口註冊護士數達到3.64人,每千人口藥師數達到0.45人。不斷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服務需求。

第二部分:重點任務。包括6個方面具體任務。

一是優化公立醫院資源佈局。推進現有醫療資源提質增效,推動有實力的市級醫院向城市中心區以外擴容。推進醫聯體規範發展,完善醫聯體運行管理機制。以滿足重大疾病臨牀需求爲導向,以專科發展帶動診療能力和水平提升。依託邢臺市人民醫院,建設市級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改造升級,提升傳染病救治能力。每個縣(市、區)依託1個縣級醫院,加強感染性疾病科和相對獨立的傳染病病區建設。

二是提高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水平。推進醫療服務模式創新,以腫瘤、疑難複雜疾病、多系統多器官疾病爲重點,推廣門診和住院多學科診療模式,將中醫納入多學科會診體系。推進醫學領域技術創新,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推動第五代移動通信(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醫療服務深度融合。完善中醫醫療服務網絡,逐步實現縣辦中醫醫療機構全覆蓋,提升中醫藥急危重症和疑難複雜疾病診療能力。

三是加強公立醫院運營管理。落實公立醫院內部人事管理、中層幹部聘任、人員招聘和人才引進、內部績效考覈與分配等經營管理自主權。三級公立醫院以及有條件的醫院落實總會計師制度。推動醫院運營管理的科學化、規範化、精細化,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堅持和強化公益性導向,紮實推動公立醫院績效考覈。

四是提升公立醫院治理效能。建立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推行以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DIP)付費爲主的多元複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探索按牀日付費、門診按人頭付費,科學制定付費標準。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落實“兩個允許”要求,公立醫院在保障單位正常運轉和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合理確定、動態調整公立醫院薪酬水平。健全公立醫院引才、育才機制,加快培養引進高層次複合型醫學人才,打造一批市級傑出專業技術人才、領軍人物和創新團隊。

五是提升公立醫院服務品質。建設特色鮮明的醫院文化,大力弘揚抗疫精神和崇高職業精神,增強醫務人員職業榮譽感。實施改善醫療服務行動,推行分時段預約診療、檢驗檢查結果互認等服務,開展診間結算、牀旁結算等多元化服務。糾正醫藥購銷領域不正之風,保持打擊回扣行爲高壓態勢。依法依規妥善處理醫療糾紛,構建和諧醫患關係。

六是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全面執行和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加強公立醫院領導班子和幹部人才隊伍建設。落實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責任,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範化建設,黨組織全面覆蓋醫院各內設機構及所屬單位。

第三部分:保障措施。

把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爲深化醫改重點任務統籌推進。按規定落實政府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的公立醫院六項投入政策,確保公立醫院良性發展。加強對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評價監測,適時通報進展。

三、出臺意義

《實施方案》有利於持續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優化資源配置,提升運營效能,爲建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公立醫院服務體系提供製度依據,是新階段公立醫院改革發展遵循的主題。爲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註重人才技術要素指出路徑。爲更好提供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防範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建設健康邢臺提供有力支撐。

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方案13

推動全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深入貫徹落實省政府辦公廳《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鄂政辦發[20xx]13號),以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爲目標,全市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註重人才技術要素,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力爭在“十四五”期間,積極申報建設市人民醫院三級醫院,創建一批在全省有影響力、具備較強輻射能力的臨牀優勢學科,加大疾病預防診斷治療新技術、新方案和新策略的推廣應用;培養一批臨牀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健全公立醫院引才、育才、聚才、留才、用才機制,完善全市公立醫院醫療服務網絡。

一、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

(一)全面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公立醫院黨組織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着力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合作、協調運行的工作機制。在公立醫院章程中明確黨建工作要求,全面履行黨建工作責任,黨委書記是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領導班子其他成員落實“一崗雙責”,把黨建工作成效納入醫院等級評定和巡視巡察內容,作爲年度考覈和幹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

(二)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人才隊伍建設。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建立黨支部參與科室業務發展、人才引進、隊伍建設、職稱職級晉升、績效考覈、薪酬分配、評先評優、設備配置等重大事項討論決策的制度機制。實施臨牀醫技科室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建立健全把業務骨幹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醫療、教學、科研、管理骨幹的“雙培養”機制。

二、優化公立醫院資源配置

(三)科學擴容優質醫療資源。加強市直公立醫院建設,加大市人民醫院“三級”醫院創建力度,到2025年,力爭全市“三級”公立醫院達到1家左右。

(四)推進醫聯體建設提質提效。發揮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醫院公立醫院在醫共體中的牽頭引領作用,進一步充實緊密型醫共體內涵,加強市直醫院對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的對口幫扶,提高全市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水平。支持公立醫院以特色專科爲紐帶組建專科聯盟,大力發展遠程醫療協作網。加強績效考覈和效益評價,引導醫聯體提供圍產期保健、治療期住院、康復期護理、穩定期照料、安寧期療護、健康促進等全方位健康服務。

(五)構建合理就醫和診療新格局。加強省級臨牀重點專科和薄弱科室建設,進一步提高市直公立醫院診療服務能力,減少羣衆跨市就醫。根據轄區外轉率高的病種,提高腫瘤、心腦血管、呼吸、消化、感染性疾病、兒科等薄弱專科診療能力,逐步實現常見病、多發病在本市內解決,提高縣域就診率。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發揮市直醫院醫務人員對家庭醫生團隊的技術支撐作用,提升居民健康“守門人”能力。

三、建設高水平公立醫院體系

(六)提高醫療發展水平。落實“323攻堅行動”專病防治中心,加快建設市心血管病防治中心(掛牌市人民醫院)、市腦卒中防治中心(掛牌市人民醫院)、市癌症防治中心(掛牌市人民醫院)、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中心(掛牌市人民醫院)、市出生缺陷防治管理中心(掛牌市婦幼保健院)、市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治中心(掛牌市人民醫院)、市精神衛生中心(掛牌市康復醫院),同時組建醫療資源共享“五大中心”(醫學檢驗、醫學影像、心電診斷、病理、消毒供應),整體提升縣域醫療服務水平。

(七)健全重大疫情救治體系。加強公立醫院重大疫情救治能力建設,提升傳染病防治和彈性擴容能力,加強培訓演練和物資貯備,進一步完善全市重大疫情救治體系。加強市人民醫院傳染病病區感染樓項目建設,提升城北衛生院醫學觀察中心能力,強化市人民醫院(鹽礦院區)定點醫院救治水平,在控制單體規模的基礎上,支持部分實力強的公立醫院多院區發展,發生重大疫情時迅速轉換功能。發揮中醫藥獨特作用,打造高水平中醫疫病防治隊伍。加快建設院前急救體系,持續強化醫院感染防控管理,提高重大疫情應對能力。

四、加強臨牀特色專科建設

(八)加強特色專科建設。全市創建5個省縣級醫院臨牀重點專科、10個市級臨牀重點專科和一批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院級臨牀重點專科。以滿足重大疾病臨牀需求爲導向,重點發展重症、腫瘤、心腦血管、呼吸、消化、感染、兒科、新生兒科、麻醉、影像、病理、檢驗等臨牀專科。提高醫院腫瘤、心腦血管、呼吸、消化和感染性疾病等防治能力,提升核心專科、夯實支撐專科、打造優勢專科;加強中醫優勢專科和婦幼保健特色專科建設,支持市中醫醫院建設3個以上中醫特色專科。

(九)加強質控中心建設。持續改進醫療質量管理體系和標準體系,加快推進質控中心建設,強化質控協同,提高不同鄉鎮、不同級別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同質化水平,帶動診療能力和水平提升。

五、提升臨牀科技水平

(十)實施臨牀科研提升行動。以臨牀需求爲導向,聚焦新發突發重大傳染病、罕見病、心腦血管疾病和惡性腫瘤等重大疾病,加強人才培養、引進,提升臨牀科研能力,推廣臨牀新技術、新業務。持續推進影響羣衆健康突出問題“323”攻堅行動,打造“防、篩、管、治、研”緊密結合的醫學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載體。

(十一)強化信息化支撐作用。推動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第五代移動通信(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醫療服務深度融合。大力發展遠程醫療和互聯網診療,大力推進電子病歷、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建設和醫院信息標準化建設。到2025年,全市公立醫院建設智慧醫院躍上新水平,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電子病歷應用功能水平分級達到4級以上,公立醫院處方、藥品追溯、醫保結算、工傷醫療康復費用結算、醫療服務監管等信息互聯互通;電子病歷、電子健康檔案、醫學影像資料等信息共享;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制度得到進一步落實。

六、創新公立醫院服務模式

(十二)改善羣衆就醫體驗。實施患者體驗提升行動,建立患者綜合服務中心(窗口),推進形成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疾病預防、預約診療、門診和住院等一體化服務新模式。針對老年人以及兒童、殘障人士等羣體的現實需求,合理保留掛號、繳費、打印檢查檢驗結果等人工服務窗口。

(十三)創新診療服務模式。推廣多學科診療模式,將中醫納入多學科會診體系。創新急診急救服務模式,建立完善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教治、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五大中心”的急危重症患者救治體系和信息共享機制,提供一體化綜合救治服務。推進總藥師制度,開設合理用藥諮詢或藥物治療管理門診,開展精準用藥服務。

(十四)建立健全醫防協同機制。加強公立醫院公共衛生科室標準化建設,制定並動態調整公立醫院公共衛生責任清單,強化公立醫院與公共衛生機構分工協作和業務融合,建立人員通、信息通、資源通和監督監管相互制約的機制。

七、強化中醫藥守正創新

(十五)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健全完善以市中醫醫院爲龍頭、鄉鎮衛生院國醫堂爲基礎的中醫藥服務體系。市中醫醫院建立健全中西醫結合機制,實現中醫類臨牀科室設置全覆蓋,推進中藥房標準化建設。

(十六)構建中醫特色醫療服務模式。市中醫醫院深入實施“方便看中醫,放心用中藥”行動,強化以中醫藥服務爲主的辦院模式和服務功能。加強中醫醫院重症醫學等科室建設,推廣中醫臨牀優勢技術操作規範和優勢病種診療方案。推廣中醫綜合診療模式、多專業一體化診療模式、全鏈條服務模式。

(十七)創新中西醫結合“複合式”服務。“十四五”期間,加強疑難疾病中西醫協作診療中心建設,形成並推廣一批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強化臨牀科室中醫醫師配備,鼓勵科室內、科室間、醫院間和醫聯體內部開展中西醫協作。將中西醫結合工作納入醫院評審和績效考覈。

八、提升運營管理質效

(十八)健全醫院運營管理體系。落實公立醫院內部人事管理、中層幹部聘任、人員招聘和引進、內部績效考覈與分配等經營管理自主權。鼓勵有條件的二級醫院落實總會計師制度。充分發揮醫療質量、醫院感染防控、藥事管理等專業委員會和職能部門作用,推進核心業務工作與運營管理深度融合,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

(十九)提高醫院運營效率。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強化預算約束,實施預算績效評價,將評價結果、項目執行進度與預算安排掛鉤;定期公開醫院相關財務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完善內部控制制度,以業務管理和經濟管理的重大風險、重大事件、重要流程爲重點,開展風險評估和內部控制評價,防範財務風險、業務風險、法律風險和廉政風險;推廣後勤“一站式”服務,強化成本消耗關鍵環節的流程管理。(財務科、醫政醫管科、中醫藥管理科)

(二十)全面開展績效考覈。加強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績效評價,改革公立醫院內部績效考覈辦法,完善醫共體績效考覈制度,強化考覈結果應用,與公立醫院財政補助資金投入、醫保資金撥付、績效工資總量覈定、醫院等級評審、領導班子評價等掛鉤。

九、深化重點領域改革

(二十一)改革人事薪酬制度。合理確定並落實公立醫院人員編制標準,建立動態核增機制。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統籌編制內外人員待遇。增加護士配備,逐步使公立醫院醫護比總體達到1:2左右。落實崗位管理制度,實行競聘上崗、合同管理。落實“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並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後主要用於人員獎勵”的要求,合理確定、動態調整公立醫院薪酬水平,到2025年,我市公立醫院人員支出佔業務支出比例力爭提高到45%左右;建立主要體現崗位職責和知識價值的薪酬體系,在覈定的薪酬總量內,可採取多種方式自主分配,可自主設立體現醫療行業特點、勞動特點和崗位價值的薪酬項目。

(二十二)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建立靈敏有序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穩妥有序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理順比價關係,支持公立醫院優化收入結構,逐步提高醫療服務收入佔醫療收入的比例,到2025年,力爭提高到35%以上。

(二十三)持續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對緊密型醫聯體實行總額付費、加強監督考覈,結餘留用、合理超支分擔。規範醫保協議管理,明確結算時限,細化結算規則,確保基金及時足額撥付。指導推動公立醫院積極參與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改革,落實藥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和使用相關政策和措施。

(二十四)完善醫學人才培養評價機制。深化醫教協同,加強全科、兒科、婦產科、精神科、老年醫學、公共衛生、護理、助產、康復、中醫藥、麻醉、感染、重症、兒科以及護理等緊缺專業人才培養。落實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和繼續醫學教育制度。探索公共衛生與臨牀醫學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加快培養引進高層次複合型醫學人才。全面加強行政、財務、後勤、院感、質控等管理人才培養。改革完善人才評價機制,堅持分層分類評價,突出品德能力業績導向,增加臨牀工作數量和質量指標。

十、加強公立醫院文化建設

(二十五)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職業精神,激發醫務人員對工作極端負責、對人民極端熱忱、對技術精益求精的不竭動力。推進清廉醫院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挖掘整理醫院歷史、文化特色和名醫大家學術思想、高尚醫德,提煉院訓、願景、使命,凝聚精神力量。

(二十六)構建人性化服務生態。堅守純粹醫者信念,尊重醫學科學規律,遵守醫學倫理道德,遵循臨牀診療技術規範,完善行風管理制度,爲人民羣衆提供安全、適宜、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

(二十七)建設和諧醫患關係。保護患者隱私,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權,完善患者投訴處理機制,暢通醫患溝通渠道,構建和諧診療和執業環境。建立關心關愛醫務人員長效機制,堅決保護醫務人員安全。健全職工關愛幫扶機制,切實解決醫務人員實際困難。建立醫務人員職業榮譽制度。

十一、加強組織實施

(二十八)加強組織領導。要把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統籌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與體制機制改革。20xx年開展試點,2023年全面推開,2025年實現預期目標。

(二十九)落實各方責任。各有關部門要按規定落實政府對符合區城衛生規劃公立醫院的投入政策,落實對專科醫院的投入傾斜政策。要深化“放管服”改革,調整完善相關政策,強化綜合監管,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三十)加強考覈評估。衛生健康部門要牽頭抓總,建立工作臺賬,分級分類制定評價體系,強化考評結果運用。要加強政策解讀和培訓,動員醫務人員積極參與,及時迴應羣衆關切,合理引導各方預期。要鼓勵各地探索更多原創性、差異性改革模式,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帶動全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方案14

爲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1〕18號)精神,進一步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需求,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健康爲中心,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強公立醫院主體地位,堅持政府主導、公益性主導、公立醫院主導,堅持醫防融合、平急結合、中西醫並重,強化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加快健康四川建設。

(二)發展目標。力爭通過5年努力,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註重人才技術要素。積極爭取國家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試點,探索開展省級試點,建成人性化、功能化、智能化的現代醫院,力爭病例組合指數(CMI)值分別達到2、1.5左右,微創手術佔比分別達到30%、25%左右,四級手術佔比分別達到60%、40%左右,逐步提高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檢驗收入)佔醫療收入比例;縣醫院100%達到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力爭80%達到推薦標準;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門診患者滿意度、住院患者滿意度、員工滿意度均排名全國前列。

二、重點任務

(三)構建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1.全力打造國內一流高水平醫院。推進委省共建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合作協議落實,加快國家口腔醫學中心和國家兒童區域(西南)醫療中心建設。依託中央在川和省內高水平醫院,爭創綜合類、高原病等國家醫學中心和傳染病、呼吸、創傷等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加快老年疾病、口腔疾病國家臨牀醫學研究中心建設,爭取更多國家臨牀醫學研究中心、國家中醫醫學中心、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和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在川落地。〔省衛生健康委、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科技廳、自然資源廳、省醫保局、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緊緊圍繞省域內羣衆急需、醫療資源短缺、異地就醫突出的專科醫療需求,依託現有醫療資源規劃建設省級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着力解決患者跨區域就醫問題。支持部分實力強的大型公立醫院適度建設發展“一院多區”。建設省臨牀醫學研究中心和省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省衛生健康委、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科技廳、自然資源廳、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3.發揮公立醫院在城市醫療集團中的牽頭作用。堅持網格化規範管理,發揮三級公立醫院或代表轄區醫療水平醫院(含社會辦醫院、中醫醫院)牽頭作用,與其他傳染病等專科醫院、護理院、康復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機構,共同組建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爲網格內居民提供一體化、連續性醫療衛生服務。集團內開展多層次醫療協作,構建責、權、利明晰的區域協同模式。城區三級公立醫院參與建設城市醫療集團率達100%。推進以全科醫生爲主體、全科專科有效聯動、醫防有機融合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4.發揮縣級醫院在縣域醫共體中的龍頭作用。按照縣鄉一體化、鄉村一體化原則,積極發展以縣級醫院爲龍頭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對實現了“五統一”的醫共體實行“一個總額付費、結餘留用、超支不補”醫保支付管理改革。加強縣級醫院與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的分工協作和業務融合,做實公共衛生服務。加強縣級醫院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統籌管理和技術指導,提高縣域就診率。加快實現縣辦中醫醫療機構全覆蓋,支持中醫醫院牽頭組建縣域醫共體。加快鄉村衛生資源整合聚集和服務模式創新,依託中心鎮和特色鎮衛生院規劃建設400個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使其達到二級綜合醫院水平,與縣級醫院形成協同發展格局。〔省衛生健康委、省醫保局、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強公立醫院醫療能力建設。

5.提升重大疫情防控能力。依託高水平綜合性醫療機構,爭創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加快推進“1+6”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建設。建立省級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檢測與研究檢測平臺和實驗基地。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設置感染性疾病科比例達100%。健全中醫藥全程介入重大疫情防控救治的運行機制,爭創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及緊急醫學救援基地,打造高水平中醫疫病防治隊伍。發揮軍隊醫院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國家生物安全防禦中的作用。持續加強院感防控,提高重大疫情應對能力。〔省衛生健康委、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應急廳、科技廳、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6.推動臨牀重點專科羣建設。加強腫瘤、呼吸、消化、心血管、婦產等臨牀重點專科建設,力爭建設國家、省、市(縣)臨牀重點專科70個、300個、500個。持續提升醫療質量,三級公立醫院50%出院患者、二級公立醫院70%出院患者按照臨牀路徑管理。加大對中醫醫院支持力度,遴選建設一批省級中醫優勢重點專科。在“雙一流”建設中加強相關學科建設。〔省衛生健康委、財政廳、教育廳、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7.提升醫學科技創新能力。實施四川省“十四五”生命健康重大科技專項,支持生命健康領域天府實驗室等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圍繞重大疾病防控、重點人羣健康保障、突發公共衛生應急等重點領域,加強應用基礎、臨牀轉化研究,推動原創性疾病預防診斷治療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案和新策略等的產出。推進新冠肺炎等傳染病防控科技攻關。推進公立醫院深化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改革。推動四川省中醫藥研發風險分擔基金落地見效。建設省中醫藥轉化醫學中心,制定一批中醫特色診療方案,轉化形成一批中醫藥先進裝備、中藥新藥。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促進醫療新技術進入臨牀使用。〔省衛生健康委、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科技廳、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提高羣衆就醫滿意度。

8.突出患者需求導向。傳承“大愛成就大醫”的醫者仁心,遵循臨牀診療技術規範,爲羣衆提供安全可靠、費用合適、方便可及、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60%二級公立醫院和90%三級公立醫院推行分時段預約診療,30%二級公立醫院和50%三級公立醫院提供檢查檢驗集中預約服務,40%二級公立醫院和70%三級公立醫院推行診間(牀旁)結算。推行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同級間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力爭建成300家以上互聯網醫院,推進“網上問診、電子處方、在線結算、送藥到家”閉環服務。實施“便利老年人日常就醫”行動,80%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建成老年友善醫院。加強臨牀藥學服務和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加大健康教育和宣傳力度,強化患者人文關懷,構建和諧醫患關係。〔省衛生健康委、省藥監局、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9.創新醫療服務模式。鼓勵開設多學科診療門診,爲患者提供“一站式”診療服務。逐步擴大日間手術病種範圍,三級公立醫院日間手術佔擇期手術的比例達20%。發展“互聯網+護理服務”,開展上門護理、居家護理等延續護理服務。開設合理用藥諮詢或藥物治療管理門診,提供精準用藥服務。完善院前醫療急救網絡,有效提升院前醫療急救服務能力。創新醫防協同機制,加強公立醫院公共衛生科室標準化建設,健全公共衛生醫師制度。推廣中醫綜合診療、多專業一體化診療、全鏈條服務模式,實施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牀協作試點。〔省衛生健康委、省醫保局、省藥監局、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0.加強醫療信息化建設。推動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第五代移動通信(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醫療領域融合應用。力爭建立覆蓋所有縣(市、區)的“5G+醫療健康”遠程應用體系,60%三級公立醫療機構建成三星及以上智慧醫院、20%二級公立醫療機構建成二星及以上智慧醫院。推動手術機器人等智能醫療設備和智能輔助診療系統的研發與應用。建立藥品追溯制度,推動公立醫院處方、藥品追溯、醫保結算、工傷醫療康復費用結算、醫療服務監管等信息互聯互通。〔省衛生健康委、省醫保局、省藥監局、省大數據中心、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1.厚植優秀特色文化。挖掘整理醫院歷史、文化特色和名醫大家學術思想、高尚醫德,提煉醫院院訓、願景、使命,凝聚支撐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精神力量。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職業精神,引導醫務人員形成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和“視患者如親人”的醫者擔當,傳播正能量,努力營造全社會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省衛生健康委、省委宣傳部、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加強公立醫院精細化管理。

12.優化運營管理模式。整合醫療、教學、科研等業務系統和人、財、物等資源系統。加強運營管理信息化建設,健全運營數據的統計、分析、評價、監控系統,推動醫院運營管理邁向科學化、規範化、精細化、智能化。以大數據方法建立病種組合標準體系,形成疾病嚴重程度與資源消耗在每一個病組的量化治療標準、藥品標準和耗材標準等,對醫院病例組合指數(CMI)、成本產出、醫生績效等進行監測評價,引導醫院迴歸功能定位,提高效率、節約費用,減輕患者就醫負擔。〔省衛生健康委、省醫保局、省藥監局、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3.加強全面預算管理。以醫院戰略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目標爲依據,實行全口徑、全過程、全員性、全方位預算管理。運用預算手段開展醫院內部各類資源的分配、使用、控制、考覈等管理活動,促進資源有效分配和使用。健全“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反饋、反饋結果有應用”的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機制。強化預算約束,原則上預算一經批覆不得調整。定期公開醫院相關財務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省衛生健康委、財政廳、審計廳、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4.加強內部控制管理。以規範經濟活動和醫療、教學、科研等業務活動有序開展爲主線,以內部控制量化評價爲導向,以信息化爲支撐,健全重點領域、重要事項、關鍵崗位的流程管控和制約機制,建立與本行業、本單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相適應的、權責一致、制衡有效、運行順暢、執行有力的內部控制體系。強化成本消耗關鍵環節的流程管理,降低萬元收入能耗支出。推廣醫院後勤“一站式”服務。〔省衛生健康委、審計廳、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5.開展科學績效評價。突出公益性導向,紮實推動公立醫院績效考覈,優化完善績效考覈指標體系,充分運用績效考覈結果。改革公立醫院內部績效考覈辦法,以聘用合同爲依據,以崗位職責完成情況爲重點,將考覈結果與薪酬分配掛鉤。完善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績效考覈制度,強化分工協作,促進資源共享,提高基層服務能力和居民健康水平。〔省衛生健康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財政廳、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激發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活力。

16.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合理確定公立醫院人員編制,建立動態調整機制。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統籌考慮編制內外人員待遇。落實崗位管理制度,按照醫、護、藥、技、管等不同類別合理設置崗位,堅持按需設崗、競聘上崗、按崗聘用、合同管理,以健全崗位設置管理制度和聘用制度爲重點,以轉換用人機制和搞活用人制度爲核心,實現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的轉變。增加護士配備,逐步使公立醫院醫護比總體達到1:2左右。〔省委編辦、省衛生健康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7.改革薪酬分配製度。落實“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並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後主要用於人員獎勵”要求,合理確定、動態調整公立醫院薪酬水平,合理確定人員支出佔公立醫院業務支出的比例。建立主要體現崗位職責和知識價值的薪酬體系,實行以崗定責、以崗定薪、責薪相適、考覈兌現。在覈定的薪酬總量內,公立醫院可採取多種方式自主分配。公立醫院內部分配應兼顧不同科室之間的平衡,向關鍵緊缺崗位、高風險和高強度崗位,高層次人才、業務骨幹等傾斜。健全公立醫院負責人薪酬激勵機制,公立醫院主要負責人薪酬水平應與其他負責人、本單位職工薪酬水平保持合理關係。鼓勵對主要負責人實行年薪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財政廳、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8.完善醫務人員培養評價制度。落實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和繼續醫學教育制度,開展省級中醫藥師承教育教學基地建設和省級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高校附屬醫院制定符合醫學人才培養規律的教學建設規劃,着力推進醫學生早臨牀、多臨牀、反覆臨牀。加強醫學人文教育,支持有條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設置醫工、醫理、醫文交叉學科,加快培養高層次複合型醫學人才。加強老年、兒科、重症、傳染病、精神、急診、康復等緊缺護理專業護士的培養培訓。堅持分層分類評價,進一步細化以品德能力業績貢獻爲導向的職稱評價標準,推行成果代表作制度,淡化論文數量要求。〔省衛生健康委、教育廳、科技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9.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建立健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醫療機構充分參與、體現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統籌兼顧醫療發展需要和各方承受能力,調控醫療服務價格總體水平。探索建立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科學確立啓動條件、調價空間、調整方法,定期開展調價評估,達到啓動條件的要穩妥有序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支持公立醫院優化收入結構。逐步統一全省醫療服務項目價格規範。建立醫療服務價格監測制度,定期監測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成本、費用、收入分配及改革運行情況等,作爲實施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的基礎。優化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准入制度,常態化開展新增醫療服務項目立項評審。〔省醫保局、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0.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全力推進攀枝花市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付費國家試點和瀘州、德陽、南充市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DIP)付費國家試點,落實推廣DRG結合點數法付費改革工作,統籌推進全省醫保支付方式改革,逐步建立適合我省實際的醫保支付體系。加強醫保基金收支預算管理,逐步實行統籌區域內醫保基金總額控制。規範醫保協議管理,明確結算時限,細化結算規則,確保基金及時足額撥付。指導推動公立醫院積極參與國家組織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採購使用改革,履行合同約定採購量,落實醫保資金結餘留用政策。探索將中醫優勢病種納入支付方式改革範圍,建立職工醫保普通門診費用統籌保障機制,將符合基本醫療保障政策規定的中醫診療項目、中藥飲片和民族藥品納入門診統籌支付範圍,鼓勵實行中西醫同病同效同價。〔省醫保局、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1.關心關愛醫務人員。通過改善值班條件、落實休假制度、假期子女託管、爭取人才公寓等方式,建立關心關愛醫務人員長效機制和職工關愛幫扶機制。鼓勵公立醫院通過設立青年學習基金等多種方式,關心年輕醫務人員成長。建立醫務人員職業榮譽制度。加強醫院安全防範,強化安保隊伍建設,1000張及以上牀位大型公立醫院安防系統建設達標率達100%。健全完善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機制,依法嚴厲打擊醫鬧、暴力傷醫等涉醫違法犯罪行爲。〔省委組織部、省委政法委、省衛生健康委、司法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22.全面貫徹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公立醫院黨委(包括醫院院級黨委、黨總支、黨支部)對醫院工作實行全面領導,支持院長依法依規獨立負責行使職權。健全黨委會會議(或常委會會議)、院長辦公會議(或院務會議)等議事決策制度,建立書記、院長定期溝通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執行情況報告制度。把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有關要求寫入醫院章程,明確黨組織設置形式、地位作用、職責權限和黨務工作機構人員配備、經費保障等內容要求。明確黨委研究決定醫院重大問題機制,把黨的領導融入醫院治理和現代醫院管理各環節。〔省委組織部、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3.加強公立醫院領導班子和幹部人才隊伍建設。按照幹部管理權限,堅持政治強、促改革、懂業務、善管理、敢擔當、作風正的標準,選優配強醫院領導班子成員特別是黨委書記和院長。允許實行院長聘任制。黨委書記和院長分設的,黨委書記一般不兼任行政領導職務,院長是中共黨員的同時擔任黨委副書記。堅持黨管幹部原則,醫院黨委要按照幹部選拔任用有關規定,制定實施醫院內部組織機構負責人選拔任用實施辦法。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完善人才培養、使用和引進管理辦法,建立醫院領導班子成員聯繫服務高層次人才制度,嚴格執行醫療衛生人員定期到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從事醫療衛生工作制度。完善以醫德、能力、業績爲重點的人才評價體系。〔省委組織部、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4.持續加強公立醫院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全面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加強基礎工作,完善基本制度,提升基本能力,落實基本保障。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建立黨支部參與科室業務發展、人才引進、薪酬分配、職稱職級晉升、評先評優、設備配置等重大問題決策的制度機制,把好政治關、醫德醫風關。實施醫院臨牀醫技科室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和高知識羣體發展黨員計劃,建立健全把業務骨幹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幹的“雙培養”機制。通過設立黨員先鋒崗和開展黨員志願服務等形式,引導黨員立足崗位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省委組織部、省衛生健康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5.全面落實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責任。建立健全各級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衛生健康部門具體負責,教育、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等部門齊抓共管,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和工作格局。認真落實醫院黨委書記抓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責任和班子其他成員“一崗雙責”。強化黨建工作保障,健全黨務工作機構,配強黨務工作力量,落實保障激勵措施,推動黨務工作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探索建立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評價考覈機制。全面開展公立醫院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覈,把黨建工作成效納入醫院等級評定和巡視巡察工作內容,作爲年度考覈和幹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省委組織部、省衛生健康委、教育廳、省國資委、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保障措施

(九)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把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強化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各地各有關部門(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各司其職、通力合作,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

(十)加大投入保障。按規定落實政府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公立醫院的投入政策,落實對中醫醫院和傳染病醫院、精神病醫院、兒童醫院、婦幼保健院等專科醫院的投入傾斜政策。

(十一)強化科學評價。各地要分級分類制定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和評估辦法,“不搞一刀切”。強化評價結果合理應用,與公立醫院績效考覈、公立醫院評先評優、重大項目安排等掛鉤。

(十二)廣泛宣傳引導。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和社交平臺,加強政策解讀和輿論引導。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中醫藥主管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單位)加強調研指導,及時總結經驗,樹立先進典型,營造良好氛圍。

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方案15

爲認真貫徹落實《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雲政辦發〔2022〕3號)精神,加快推動麗江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切實增強羣衆看病就醫獲得感,結合麗江實際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人民健康爲中心,以健康麗江建設爲主線,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爲抓手,以全面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爲目標,堅持政府主導、公益性主導,堅持醫防融合、平急結合、中西醫並重,補短板、強弱項、建機制、提質量。力爭用5年的時間,公立醫院發展實現“三個轉變,三個提高”,全市醫療衛生結構更加優化合理,服務更加優質高效,衛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明顯增強,科學合理的就醫秩序和分級診療格局基本形成,爲更好提供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防範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建設健康麗江提供有力支撐。

二、構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體系

(一)打造市級高水平醫院

加強與省內外高水平醫院合作,加快省級臨牀醫學分中心、省級臨牀重點專科、重大疫病防治基地等項目建設,重點提升市級醫院危急重症、疑難複雜病症診療救治和心血管病、呼吸等專科服務能力。支持市人民醫院在控制單體規模的基礎上,向“一院多區”發展,新建市人民醫院榮華分院,建成市傳染病醫院、市中醫醫院。到2025年,力爭把市人民醫院建設成爲綜合性區域醫療中心,市婦女兒童醫院、市第二人民院牽頭建設1-2個專科類區域醫療業務中心,建設2-3個省級臨牀醫學分中心,麗江市人民醫院達到三級綜合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指南推薦標準,麗江市婦女兒童醫院達三級乙等標準。市級醫院每年至少新開展1-2項疑難重症診療技術,全市公立醫院住院量佔比達90%以上,基本實現“減少跨區域就醫”目標。(市衛生健康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建設縣級區域醫療中心

推進縣級公立醫院(含中醫醫院)基礎設施、臨牀重點專科、薄弱專科和第二階段提質達標。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健全三級醫院對口幫扶縣級醫院長效機制,加強縣域腫瘤、心腦血管等臨牀專科能力建設,補齊縣級綜合醫院口腔等薄弱專科短板。到2025年,力爭1-2所縣(區)級公立綜合醫院晉升爲三級醫院,3所縣級公立綜合醫院達到《縣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推薦標準》要求,1所縣級中醫醫院達到《縣級中醫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推薦標準(試行)》要求,建設臨牀服務“五大中心”,建強急診急救“五大中心”,所有縣級綜合醫院設置獨立的精神科、口腔科、康復科、眼科、老年病科、呼吸與重症科、公共衛生科,建有標準化PCR實驗室和標準化ICU,縣級醫院與專業公共衛生機構業務實現深度融合,縣域醫療服務能力和疾病防控水平全面提升,縣域就診率保持在90%以上,基本實現“常見病多發病在市縣解決”目標。(市衛生健康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建設縣域醫療服務次中心

持續推進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加快基層慢病管理中心、心腦血管救治站、一級甲等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爭取建成一批縣域醫療衛生服務次中心和綜合健康管理中心。到2025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慢病管理中心實現全覆蓋,50%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成心腦血管救治站,50%的鄉鎮衛生院達到雲南省甲級標準,不少於2個達國家推薦標準。基層急診搶救、二級以下常規手術、正常分娩、高危孕產婦初篩等基本醫療服務能力全面提升,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流動的分級診療秩序全面建立,基層診療量佔比達65%以上,基本實現“頭痛腦熱在鄉村解決”目標。(市衛生健康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組建城市醫療集團

探索在麗江市主城區,由市人民醫院牽頭,其他若干家市級醫院、公共衛生機構等爲成員,按網格化佈局組建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統籌負責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一體化、連續性醫療服務。健全醫療機構與公共衛生機構人員、信息、資源“三通”和監督管理互相制約的醫防協同服務機制,加快診斷治療新技術、新項目的臨牀運用和推廣,支持多學科聯合、多專業一體、中西醫臨牀協作等診療服務模式,形成錯位發展、專業互補、有序競爭的格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委編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市醫保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快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

落實縣、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功能定位,全面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加快組建醫共體內醫療質控、人力資源、運營管理、醫保管理、信息管理等“一體化管理中心”,實現縣鄉醫療衛生機構行政管理、人員、財務、物資後勤、業務、信息、藥械管理採購、績效考覈、醫保支付、公共衛生等“十統一”管理,構建管理共同體。依託現代信息技術及醫共體牽頭醫院醫療資源,鼓勵設置獨立的遠程醫療、檢驗、心電、影像、病理、消毒供應等“醫療資源共享中心”,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實施“基層檢查、上級診斷”,構建服務共同體。協同推進醫共體基本醫療保障資金打包付費改革,強化績效考覈和結果運用,建立“總額控制、結餘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的激勵約束機制,構建責任和利益共同體。發揮醫共體牽頭醫院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管理和技術支撐作用,推動醫務人員、醫療技術、藥品下沉基層,提升居民健康“守門人”能力,推進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構建發展共同體。(市衛生健康委、市醫保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六)築牢平急結合公共衛生防護網

加強公立醫院公共衛生科室標準化建設,完善公立醫院公共衛生服務補償機制,加強各級公立醫院與公共衛生機構的分工協作和業務融合。持續強化醫院感染防控管理和“七項能力”建設。健全分級、分層、分流、中西醫協同的重大疫情救治體系。爭取省級支持,把市人民醫院改造升級爲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承擔危重症患者集中救治和應急物資集中儲備任務。高標準完成麗江市傳染病醫院、永勝縣傳染病分院、寧蒗縣人民醫院傳染病病區及華坪縣人民醫院傳染樓改擴建任務,完成公立醫院發熱門診、急診部、住院部、醫技科室等業務用房改造任務,支持公立醫院儲備一定規模可迅速轉換的傳染病房、重症病房、醫療物資和人力資源。加強中醫醫院感染性疾病科、急診科、肺病科、重症醫學科等薄弱科室建設,提高中醫藥應急救治能力。創新醫防協同機制,建立人員通、信息通、資源通和監督監管相互制約的機制。(市衛生健康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引領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趨勢

(一)加強臨牀專科建設

針對嚴重影響全市健康水平的主要疾病,重點提升各級公立醫院心腦血管、呼吸、消化、感染、創傷、重症、腫瘤、急診、精神、康復等核心專科能力,夯實麻醉、影像、病理和檢驗等支撐專科基礎,補齊口腔、康復、精神、眼科、老年病等薄弱專科,做優做強骨傷、肛腸、鍼灸、推拿、腎病、脾胃病、皮膚科等中醫傳統優勢專科。建設不少於7個(中醫2個)省級臨牀重點專科、至少25個(中醫10個)市縣級臨牀重點專科,每年遴選5個薄弱專科(含中醫)加強建設,有計劃地推進綜合醫院臨牀重點專科分層分類建設。聚焦“一老一小”健康需求、職業健康等領域,規劃設置兒童、老年病、婦產、康復等專科醫院,引入優質資源建設醫養、康養中心。以專科發展帶動診療能力提升。(市衛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推進醫學技術創新

通過“內培外引”、建立專家團隊工作站等方式,引入一批掌握高新技術的高素質醫藥衛生領域專家型人才,積極開展診斷治療新技術、新項目的臨牀運用和推廣,鼓勵開展醫學應用基礎研究、臨牀研究和羣醫學研究。加強中西醫結合康復治療,推進康復技術創新。支持中醫醫療機構針對重點人羣、慢性病患者制定並推廣中醫特色治療方案。爭取國家級、省級支持在我市佈局建設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中醫藥重點實驗室、民族醫藥研究機構等,支持公立中醫醫療機構開展院內製劑研發、中藥新藥研發和民族醫藥研發,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所獲收益主要用於獎勵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員。探索開展公立醫院科技創新能力評價。落實職務發明制度。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促進新產品進入臨牀使用。(市衛生健康委、市科技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醫保局、市市場監管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推進醫療服務模式創新

優化服務流程,利用手機APP、微信等新平臺,提供分時段預約診療和檢查檢驗集中預約服務,三級醫院預約診療率達50%以上。開展診間(牀旁)結算、檢驗檢查結果查詢、推送、互認等便捷服務。開設多學科診療門診,探索建立單病種多學科聯合診療和查房制度。擴大日間手術病種範圍,提高日間手術佔擇期手術的比例。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實現優質護理服務全覆蓋,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鼓勵開展社區延續護理、居家護理等服務。在公立醫院逐步推開合理用藥諮詢或藥物治療管理門診,引導優質藥學服務向基層延伸。探索院前急救機構與“五大中心”信息實時交換,提升急救效率與能力。推廣中醫綜合診療模式、多專業一體化診療模式、全鏈條服務模式,實施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協作試點。(市衛生健康委、市醫保局、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強化信息化支撐作用

推進智慧醫院和醫院信息標準化建設,確保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和醫患個人信息依法合規使用,三級甲等醫院電子病歷應用分級達5級以上,其他三級醫院及二級甲等醫院達4級以上,其他二級醫院達3級以上,能利用大數據信息技術開展醫療質量控制、規範醫療行爲、評估合理用藥等。加快推進麗江市全民健康信息平臺、縣域醫共體信息平臺建設,加快發展互聯網醫院,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推動全市醫療服務、公共衛生服務、電子健康檔案等醫療健康數據互通共享,逐步形成“基層檢查、上級診斷、檢查檢驗結果區域互任”模式。建立藥品追溯制度,探索公立醫院處方信息與藥品零售消費信息互聯互通。落實統一的醫保藥品、醫用耗材分類與編碼標準。推進醫療器械唯一標識應用。(市衛生健康委、市委網信辦、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醫保局、市市市場監管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提升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效能

(一)健全運營管理體系

全面落實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等法律法規,提升法治保障水平。整合業務系統和資源系統,建立醫院運營管理決策支持系統,推動醫院核心業務與運營深度融合,推進運營管理科學化、規範化、精細化。在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醫共體總院設置總會計師崗位,進入領導班子。以大數據方法建立病種組合標準體系,形成疾病嚴重程度與資源消耗在每一個病組的量化治療標準、藥品標準和耗材標準等,對醫院病例組合指數、成本產出、醫生績效等進行監測評價,引導醫院迴歸功能定位,減輕患者就醫負擔。(市衛生健康委、市委網信辦、市財政局、市醫保局、市市場監管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強全面預算管理

科學制定醫院戰略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實行全口徑、全過程、全員性、全方位預算管理,貫穿預算編制、審批、執行、監控、調整、決算、分析、考覈等各環節,從數量、質量、實效、成本、效益等方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強化預算約束,促進資源有效配置和使用。完善全面預算管理評價體系。每半年公開醫院相關財務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市衛生健康委、市財政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完善內部控制制度

以業務管理和經濟管理的重大風險、重大事件、重要流程爲重點,開展風險評估和內部控制評價。強化內部授權審批控制、預算控制、資產控制、會計控制、政府採購控制、信息公開控制等,防範財務風險、業務風險、法律風險和廉政風險。強化成本消耗關鍵環節的流程管理,降低萬元收入能耗支出。推廣醫院後勤“一站式”服務。(市衛生健康委、市財政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健全績效評價機制

堅持和強化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導向,由醫改領導小組結合實際,優化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每年統一組織開展績效考覈評價。公立醫院重點考覈醫療質量、運營效率、持續發展、滿意度評價等,考覈結果與財政補助、績效工資總(增)量、主要負責人薪酬、職務任免等掛鉤。緊密型縣域醫共體重點考覈有序就醫格局形成、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醫療衛生資源利用、醫保基金使用效能提升等,考覈結果與打包醫保資金、醫共體院長薪酬及職務任免等掛鉤。引導各級各類公立醫院及醫共體改革完善內部績效考覈辦法,以聘用合同爲依據,以崗位職責完成情況爲重點,將考覈結果與薪酬分配掛鉤,推動公立醫院以評促改、提質增效。(市衛生健康委、市委組織部、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醫保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五、激活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一)改革人事管理制度

全面貫徹落實《麗江市促進衛生健康人才隊伍發展三十一條措施》。貫徹落實公立醫院人員編制標準,按照控制總量、盤活存量,優化結構的要求,建立動態調整機制,推進公立醫院人員總量管理試點工作。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完善公開招聘政策,對急需緊缺專業或崗位在公開招聘中不設開考比例。落實崗位管理制度,按照醫、護、藥、技、管等不同類別合理設置崗位,科學編制崗位責任書,實行競聘上崗、合同管理,激勵人才脫穎而出。增加護士配備,逐步使公立醫院醫護比總體達到1:2左右。(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委編辦、市衛生健康委、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改革薪酬分配製度

落實“兩個允許”要求,貫徹國家、省關於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合理確定、動態調整公立醫院薪酬水平,鼓勵探索借鑑“三明醫改”經驗,按照醫療服務收入一定比例提取績效工資總量,從根本上杜絕“大檢查”、“大處方”行爲。建立主要體現崗位職責和知識價值的薪酬體系,實行以崗定責、以崗定薪、責薪相適、考覈兌現。在覈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內,醫院可自主設立體現醫療行業特點、勞動特點和崗位價值的薪酬項目,不同崗位、不同科室、不同風險承擔、不同工作強度、不同專業類別人員間薪酬要有差異,充分發揮保障和激勵作用。具備條件的地區鼓勵探索實行公立醫院、縣域醫共體總院主要負責人年薪制、高層次專業技術人員協議工資制或項目工資制、職工目標年薪制以及年薪計算工分制。(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健康委、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健全醫務人員培養評價制度

強化醫學生早臨牀、多臨牀、反覆臨牀,加強醫學人文教育,拓展“滬滇合作”、三級醫院對口幫扶縣級醫院、麗江英才計劃等人才培養項目,依託專家團隊工作站,拓寬人才培養和引進渠道,實現博士生招聘或引進“零”的突破,每年至少招聘3名研究生、培養5名學科帶頭人及10名中青年優秀醫師。加強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基地臨牀技能中心標準化、規範化建設。落實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和繼續醫學教育制度。加強與醫學高等院校合作,建強教學醫院,發展高等醫學院校附屬醫院。開展名老中醫藥專家醫術經驗傳承工作,培養一批名老中醫藥學術繼承人。加強老年、兒科、重症、傳染病等緊缺護理專業護士培養培訓,推動護理崗位科學管理,提升護理服務水平。改革完善人才評價機制,堅持分層分類評價,合理設置評價標準,突出品德能力業績導向,增加臨牀工作數量和質量指標,淡化論文數量要求。(市衛生健康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

穩妥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建立靈敏有序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定期開展調價評估,達到啓動條件的要穩妥有序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理順比價關係,支持公立醫院優化收入結構。落實中醫(民族醫)、互聯網等醫療服務價格政策。到2025年,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化驗收入)佔醫療收入的比例達到省級要求或評價水平。(市醫保局、市衛生健康委、市財政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五)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

推行以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爲主的多元複合式醫保支付方式,精神疾病等長期住院病例按牀日付費,探索按門診按人頭付費。推進縣域醫共體醫保資金打包付費改革,加快建立“總額付費、監督考覈、結餘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的約束激勵機制,結餘資金作爲醫共體成員單位醫療服務收入,主要用於績效分配、人才培養、專科建設等。科學制定醫保總額預算,合理確定和動態調整按病種、按牀日、按人頭等的付費標準。健全公立醫院與醫保經辦機構協商談判制度,規範醫保協議管理,明確結算時限,細化結算規則,逐步規範醫保支付審覈標準,確保基金及時足額撥付。落實重大疫情醫療救治醫保支付政策,探索符合中醫藥服務、“互聯網+醫療服務”等服務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推動公立醫院積極參與國家組織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採購使用改革,落實醫保資金結餘留用政策,根據考覈結果按規定比例及時撥付醫保結餘資金並主要用於人員績效,建立合理用藥、優先使用中選產品激勵機制。(市醫保局、市衛生健康委、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六、建設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文化

(一)強化患者需求導向

堅守純粹醫者信念,尊重醫學科學規律,遵守醫學倫理道德,遵循臨牀診療技術規範,爲人民羣衆提供安全、適宜、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持續改善醫療服務,加強患者隱私保護,開展公益慈善和社工、志願者服務,建設老年友善醫院。加大健康教育和宣傳力度,加強醫患溝通交流,構建和諧醫患關係。(市衛生健康委、市委宣傳部、市民政局、市紅十字會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建設醫院文化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爲引領,提煉醫院院訓、願景、使命,多角度講好醫院故事,凝聚支撐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精神力量。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職業精神,樹立先進典型,激發醫務人員對工作極端負責、對人民極端熱忱、對技術精益求精的不竭動力,傳播大醫精誠、醫者仁心主旋律,提高職工價值認同感。塑造行業清風正氣,建設清廉醫院。(市衛生健康委、市委宣傳部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建立健全保護關心愛護醫務人員長效機制

爲醫務人員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條件,加強職業暴露防護設施建設和防護設備配置。落實醫務人員學習、工作、休息和帶薪休假制度,維護醫務人員合法權益。鼓勵公立醫院通過設立青年學習基金,在思想引領、青年組織建設、職業技能培養、科研創新、婚戀交友等方面服務青年醫務人員成長。健全職工關愛幫扶機制,切實解決醫務人員實際困難。強化醫院安全防範,加強人防、物防、技防建設,落實安全保衛責任制。將解決醫療糾紛納入法治軌道,落實醫療責任保險制度,健全完善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機制,依法嚴厲打擊醫鬧、暴力傷醫等涉醫違法犯罪行爲,堅決保護醫務人員安全。(市衛生健康委、市公安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團市委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七、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

(一)全面執行和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

健全黨務工作機構,配齊配強專兼職黨務工作人員,健全完善醫院黨委等院級黨組織會議和院長辦公會議事決策規則,着力構建黨委等院級黨組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合作、協調運行的工作機制,切實發揮公立醫院黨委等院級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集體研究決定重大問題。在公立醫院章程中明確黨組織設置形式、地位作用、職責權限和黨務工作機構、經費保障等內容要求,明確黨委等院級黨組織研究決定醫院重大問題的機制,把黨的領導融入醫院治理和現代醫院管理各環節。發揮各級醫院黨建工作指導委員會和公立醫院黨建聯席會議制度職能作用,完善相關制度,建立指導工作機制,把黨的建設各項要求落到實處。(市委組織部、市委市直機關工委、市衛生健康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強公立醫院領導班子和幹部人才隊伍建設

選優配強醫院領導班子成員,強化領導班子政治建設、思想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推動落實公立醫院院長任期制和任期目標責任制。按要求完成黨委等院級黨組織書記和院長分設、領導班子成員選配調整等工作,黨委等院級黨組織書記一般不兼任行政領導職務,院長是中共黨員的同時擔任黨委等院級黨組織副書記,黨委等院級黨組織書記和院長由一人擔任的可設專職副書記。推進公立醫院黨委等院級黨組織領導班子與行政領導班子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堅持黨管幹部原則,醫院黨委等院級黨組織要按照幹部選拔任用有關規定,制定實施醫院內設機構負責人選拔任用具體辦法。加強對人才的政治引領、政治吸納和政治把關,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完善人才培養、使用和引進管理辦法,建立醫院領導班子成員聯繫服務高層次人才制度,探索建立以醫德、能力、業績爲重點的人才評價體系。(市委組織部、市委編辦、市衛生健康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全力提升公立醫院基層黨建工作質量

健全黨支部標準化規範化建設長效機制,切實發揮醫院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全面推行黨支部(黨小組)建在科室,實施臨牀醫技科室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推行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幹、把業務骨幹培養成黨員、把黨員業務骨幹培養成管理骨幹和學科帶頭人的“三培養”機制,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建立黨支部參與科室業務發展、人才引進、隊伍建設、職稱職級晉升、績效考覈、薪酬分配、評獎評優、設備配置等重大事項討論決策的制度機制,把好政治關、醫德醫風關。高質量做好黨員發展工作,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堅持黨建帶羣建。(市委組織部、市委市直機關工委、市衛生健康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落實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責任

組織部門要履行牽頭抓總責任,加強政策指導和工作協調。衛生健康、殘聯、民政、雲南省麗江監獄、雲南省第四強制隔離戒毒所等部門要加強對所辦醫院黨建工作的指導。公立醫院黨委等院級黨組織承擔黨建工作主體責任,黨委等院級黨組織是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領導班子其他成員落實“一崗雙責”。全面開展公立醫院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覈,把黨建工作成效納入醫院等級評定和巡視巡察工作內容,作爲年度考覈和幹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市委組織部、市委市直機關工委、市衛生健康委、市殘聯、市民政局、雲南省麗江監獄、雲南省第四強制隔離戒毒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八、加強組織實施

(一)落實工作責任

各地要把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統籌協調、壓實各方責任。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形成協同聯動的工作合力。各級各類公立醫院要大膽創新、積極作爲,加快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二)落實投入責任

按規定落實政府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公立醫院的投入政策,落實對中醫醫院和傳染病醫院、精神病醫院、兒童醫院、婦幼保健院等投入傾斜和保障政策。

(三)加強監測評價

按照屬地原則對轄區內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進行評價。對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目標任務落實情況進行動態監測,定期通報。分級分類制定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與公立醫院績效考覈等有機結合。

(四)總結推廣經驗

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政策培訓和調研指導,挖掘、總結、提煉、推廣典型經驗,以點帶面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