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污水治理實施方案

爲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有很強可操作性的書面計劃。優秀的方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農村污水治理實施方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農村污水治理實施方案

農村污水治理實施方案1

一、總體要求

進一步認清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進村社”活動中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處理的重要意義,加快城鄉生活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二、目標任務

通過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進村社”活動,推動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有效處理,改變城鄉環境狀況,促進清潔家園建設。

三、工作內容

(一)生活垃圾處理

在平原地區、經濟較發達地區和旅遊地區鄉鎮、村莊垃圾處理推行“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置”的方式。

在丘陵地區、盆周山區、沿江地區和地震災區,縣域內已建有垃圾集中中轉、處理設施並達到環保要求的地區,城市周邊鄉鎮、村莊的垃圾應採用“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置”的方式;運輸距離較遠的鄉鎮、村莊目前可採用就近資源化、無害化的處理方式,逐步實現集中收集、集中處理。

在民族地區生活垃圾處理推行集中與分散處理相結合的原則,力爭實現資源化、無害化。

生活垃圾處理工藝有衛生填埋處理、堆肥化處理、焚燒處理和多元化垃圾綜合處理等。

(二)生活污水處理

平原、經濟較發達地區和旅遊地區的鄉鎮生活污水必須採用集中收集、集中處理方式;村莊分散農戶以戶爲單位採用分散處理方式,村莊集中聚居區根據經濟情況,可採用聯戶集中或全集中處理方式。

丘陵地區、盆周山區鄉鎮所在地的場鎮應集中收集、集中處理,在建設方面可採用運行可靠、投資少、運行費用低的.處理方式;缺水地區處理達標後廢水儘量考慮農用;人口相對集中的村莊或居民區可採用分散、聯戶集中或全集中處理方式;分散農戶以戶爲單位採用分散處理與農用相結合的方式。

民族地區鄉鎮、村莊生活污水應以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原則處理。

農村鄉鎮、村莊生活污水處理有生化處理、自然處理或強化生化與自然處理相結合等方法,有沼氣池、化糞池、人工溼地等污水處理設施。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選擇處理方式。

四、工作標準

(一)集鎮:集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必須≥70%,最低不得低於50%。集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70%,最低不得低於50%。集鎮生活污水、垃圾集中收集、運貯、處理,依法有序。

(二)農村:各種生活污水、垃圾依法集中收貯、運輸,按規定要求有效處理,不得亂排亂放。生活污水處理率≥70%,生活垃圾定點存放≥80%,秸稈綜合利用率≥60%。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明確職責

各地政府要切實加強對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處理工作的領導,將目標任務細化分解到各鄉(鎮)和村,明確具體責任人,納入對各級政府的目標考覈。

(二)積極爭取,加大投入

加大對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處理的投入,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三)加強宣傳,營造氛圍

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採取多種方式進行廣泛宣傳,提高農民對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處理工作的認識。

(四)加強指導,分類治理

分類對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提出指導意見,做到因地制宜、以點帶面,選擇投資少、效果好、運行成本低的實用工程。

(五)加強督察,追究責任

加強對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進村社”活動中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處理工作的專項督察,對於工作不力,措施不到位的縣(區)和鄉鎮,予以通報,相關人員依法追究其行政責任;對當事人責令限期整改。

農村污水治理實施方案2

一、工作目標

縣以上城市(含縣城)必須建有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率不低於70%其它縣(區)要確保在年內建成污水處理廠並投入使用。其中:市城區、市城區在建成污水處理廠並投入運行。

二、工作重點及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污水處理收費制度。由市物價局牽頭。研究污水處理收費政策,根據省、市污水處理收費相關管理辦法及時、具體落實。省政府《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提出的污水處理原則上達到每噸污水收費0.8元”凡收費不到位的地方,當地財政要對運營成本給予補貼”要求,加大污水處理費的徵收力度。年內所有縣(市)全部要開徵污水處理費,收費標準原則上不低於每噸0.8元。加強對污水處理費使用情況的監管,確保污水處理費專款專用。

(二)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步伐。

1、加快設施建設。已列入省、市規劃。各市、縣、區政府要抓緊制定工作方案,儘快開展前期工作,年底前市污水處理廠開工建設,其它各縣完成可行性研究,爭取立項。建項目要倒排工期,確保工程進度和施工質量。

2、加快配套管網的建設。按照“統一規劃、廠網並舉、管網先行”原則加大對城市污水管網的配套建設力度。擴展污水收集管網服務範圍。新建污水處理廠,要堅持配套管網與主體工藝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運行。要緊密結合舊城改造和道路建設,同步建設雨污分流的管網系統。

3、強化工程質量管理。全面落實“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監理制、竣工驗收制”實行工程質量終身責任制。

(三)健全和完善城市排水許可制度。推行排污許可證制度。嚴格按照有關標準監督檢測排入城市污水收集系統的污水水質和水量,保障各類城市排水設施的安全運行,確保污水處理廠建成後的正常運轉。

(四)積極探索和創新污水處理項目建設和運營機制。拓寬籌資渠道。鼓勵污水處理設施使用國內銀行貸款、國外政府貸款和國際金融組織貸款的同時,積極鼓勵社會資本和外資參與城市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營。污水處理項目要推行特許經營,採用公開招標方式,擇優選擇投資主體和經營企業,不再設立新的事業單位。

(五)切實做好污泥的處理工作。要高度重視污水處理廠污泥的`無害化處置。把污泥處置費用納入污水處理成本,給予必要的資金保障。鼓勵結合本地的實際對污泥進行綜合利用,對不能進行綜合利用的污泥,必須進行穩定化、無害化處理,防止二次污染。

(六)加大檢查督辦力度。建立全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營報表和通報制度。並在新聞媒體和市政府政務網站上按季度對規劃、建項目進展情況以及污水處理費徵收情況等進行跟蹤通報。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逐級落實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目標和責任,按照省、市環保工作的目標要求,分解指標,責任到市、縣、區,逐級簽訂目標責任書,將完成指標落實到每個年度,限期完成。各市、縣、區要抓緊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認真組織實施。

(二)廣泛開展污水治理宣傳教育。增強企業和社會公衆水資源憂患意識。使排污單位和個人充分認識到污染者付費”應盡的義務和責任,使付費成爲自覺行爲。

(三)加強部門協作。強化職責,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建設部門負責組織、協調、指導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和運營;發改部門依照項目基本建設程序負責城市污水處理項目的申報、審批,並根據國家政策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或國債)資金;物價部門負責污水處理收費制度和收費辦法的落實,財政部門負責收費收支情況的監管;環保部門負責排污企業和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達標排放的監督管理;監察、審計、國土資源、水利等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能分工,加大對污水處理工作的支持力度。市污水處理工作專班加強對各地污水處理工作的督促檢查和指導,定期組織檢查,及時瞭解各地的工作進展和出現的問題,定期印發《污水處理工作動態快報》。

農村污水治理實施方案3

爲全面完成省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cod減排三年行動計劃任務,配合湘江綜合樞紐工程建設,率先在全省實現主城區污水“全截污、全收集、全處理”,根據《長沙市主城區排水口截污改造工程實施方案》要求,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兩型社會”建設要求,全面實施主城區排水口截污改造工程,全面完成cod減排任務,改善瀏陽河水質環境,提升城市形象,優化發展環境,推動經濟及各項社會事業和諧快速發展。

按照區政府主導、主管部門牽頭實施、各相關職能部門配合、屬地徵地拆遷的原則,全面完成芙蓉區4個排水口截污改造工作。

二、目標和任務

1、5月份完成長善垸的東屯渡泵站、亭子港泵站排水口的截污工作。

2、4月份完成東岸垸的羅溪港泵站、砂嘴子泵站排水口截污改造的規劃設計工作,5月份招標,6月中旬完成拆遷騰地工作,7月份開工建設,年底竣工。

三、責任主體

長善垸的東屯渡泵站、亭子港泵站周邊排水管網的疏導、分流工作由區重點辦負責,農林水局、城管局、國土分局、規劃分局、環保局、東屯渡街道共同參與。

東岸垸的羅溪港泵站、砂子嘴泵站排水口截污改造建設由區重點辦牽頭負責,區農林水局、規劃分局、徵地辦、國土分局、環保局、東岸鄉共同參與。

四、工作機制

成立芙蓉區城區排水口截污改造工程建設協調指揮部,組成如下:

指揮長:彭再魁

副指揮長:嚴國益

指揮部設辦公室(設在區重點辦),由王勁峯任辦公室主任,胡遠輝、李磊任辦公室副主任。

成員單位:區農林水局、區環保局、區財政局、區審計局、區監察局、區規劃分局、區國土分局、區城管局、區重點辦、區市政局、馬王堆街道、東屯渡街道、東岸鄉、區公安分局、區城管綜合執法大隊。

指揮部建立工作例會制度,由辦公室召集成員單位每十天進行一次調度,通報工作進展情況,協商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辦公室負責各責任主體的`督促檢查。

五、保障措施

1、實行目標責任管理。相關單位須與區政府簽訂目標責任書,明確任務,落實責任。由指揮部辦公室配合區政府督察室,根據責任書進度要求進行督查,逐月通報,年終考覈。每月未達到進度節點要求的單位要向指揮部和區政府督察室說明情況,限期整改;未完成年度任務的單位由區政府通報批評,在年終考覈時扣分,並實行行政問責。

2、建立資金保障制度。區政府將截污改造工程資金列入年度預算,區財政局、區農林水局、區環保局要積極爭取上級配套資金支持。

3、加強工程管理。長善垸東屯渡泵站、亭子港泵站排水口截污改造工作由區市政局牽頭對排水管網進行清理、疏通。東岸垸羅溪港泵站、砂子嘴泵站排水口截污改造工作由區農林水局負責實施,執行項目法人負責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嚴格執行基本建設程序,自覺接受社會監督,要確保工程質量,各方建設責任主體對項目的質量和安全承擔責任。工程完工後須通過截污效果驗收和工程竣工驗收合格後方可投入使用。

農村污水治理實施方案4

爲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部署,按照《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深化我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堅行動指導意見的通知》(粵辦函〔20xx〕285號)《肇慶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堅行動方案》(肇府辦函〔20xx〕66號)等要求,加快補齊高要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助力全面鄉村振興,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緊扣省委、省政府“三農”領域“九大攻堅”行動,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爲核心,以提高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設施有效運行率和村民滿意率爲目標,以構建長效運行管理機制爲重點,鞏固提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加快建立可持續可借鑑可推廣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補齊鄉村基礎設施突出短板,爲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奠定堅實的生態環境基礎。

(二)基本原則

1.梯次推進、突出重點。堅持問題導向,梯次推進,以村民治理需求迫切及水環境問題突出的村莊爲重點範圍,以國省考斷面水質達標控制單元、重點污染河涌流域、“三帶”(美麗鄉村風貌帶、美麗鄉村精品帶、鄉村振興示範帶)沿線等爲優先區域,重點推進新興江山口、西圍水口、宋隆水口等斷面,楊梅、金龍水庫等重點區域和羣衆反映強烈的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2.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結合各鎮(街道)的治理實際需求,根據人口規模、自然稟賦等因素科學確定治理模式。位於城鎮周邊的村莊,優先納入城鎮污水處理系統;居住相對集中的村莊或片區,根據實際建設單個或多個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人口規模小、居住分散的村莊或片區,鼓勵採用資源化利用(或自然生態消納)的模式。

3.完善機制、建管並重。以用爲本,注重實效。堅持規劃引領,統籌謀劃推進。在確保治理設施高質量建設的同時,抓好運維管理機制建設,強化工程建設質量監督管理,鼓勵規模化、專業化、社會化建設和運行管理,確保建成一個用好一個,健全完善長效運維管護機制。

4.政企結合、羣衆參與。按照省、市工作部署,結合“地市統籌、縣爲主體、鄉鎮實施、村級參與”的分級責任機制,壓實屬地鎮政府的主體責任。積極推行第三方運維管理,充分發揮鎮村基層組織和農民工匠的作用,調動當地農民參與的積極性與參與度,暢通監督反饋渠道,保障農民的決策權、參與權與監督權。

5.多元投入、形成合力。充分發揮涉農資金統籌作用,用好相關金融政策,拓寬資金籌措渠道,建立健全本級財政、企業投資、省級獎補、鎮村自籌和社會支持的多元投入機制。

(三)工作目標

根據肇慶市攻堅工作方案,到20xx年底,高要區共新增完成74個自然村生活污水的治理任務,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76.9%以上,設施有效運行率穩定達到85%以上,村民滿意率達到80%以上。

一年重點區域治理。20xx年年底前,以推進重點區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爲主要任務,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至73.0%,完成摸排並建立基礎臺賬,逐步建立較爲完整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運營管理體系。

三年全面整治攻堅。20xx年年底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至75.9%以上,對老舊、廢棄設施及管網進行全面排查提升和改造,實現運維分級管理,全面規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運維標準化工作。

四年治理目標完成。20xx年年底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至76.9%以上,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監督的長效運維管理體系,設施有效運行率穩定達到85%以上,村民滿意率達到80%以上。

二、主要任務

一)開展全面排查,明確一村一策治理模式

以鎮(街)爲單位開展摸查和評估,形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一村一策”臺賬。在治理選擇模式上,處於鎮污水處理廠設計管網可收集範圍內的自然村,優先採用納入城鎮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的處理方式;人口規模大及中等(常住人口200人以上)的村莊採用建設污水處理設施的處理方式,結合我區的財政經濟能力選擇管護方便、建設和運維費用合適的工藝和設備;人口規模小(常住人口200人以下)的村莊,在無黑臭水體的前提下,根據周邊地理環境,優先採用資源化利用或自然消納的方式,實現污水就地處理。

其中,山區片(小湘、祿步、河臺、樂城、水南)涉及治理的自然村常住人口相對偏少,無重點污染河涌,應繼續重點推進資源化利用的村莊;屬新興江流域的(白諸、新橋、南岸、活道等)加快推進治理需求迫切、人口集中區域的自然村治理;低塱片(金利、蜆崗、白土、回龍、蛟塘、金渡)等村莊聚落規模相對較大、常住人口多,應優先推進常住人口大於500人以上的村莊的治理。(市生態環境局高要分局牽頭,區農業農村局、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配合,各相關鎮(街)人民政府落實)

(二)高質量推進新建治理工程

加強民生工作統籌,優先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網建設,加強與改廁、道路建設、黑臭水體治理等工作的銜接,實施戶內管道優化改造,做好廁所與新建管網的有效銜接;推動戶用三級化糞池建設或改造,完善防滲措施,實現收集管網周邊農戶應接盡接;對於城鎮周邊屬於城鎮污水處理廠規劃服務範圍內且滿足市政排水管網接入要求的村莊優先選擇將居民生活污水接入城鎮污水收集管網,由城鎮污水處理廠統一處理。

強化工程質量控制,按照國家、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相關建設標準規範、技術指南等相關要求開展規範化建設。新建治理設施及管網的自然村應綜合常住人口規模、聚集程度、排水現狀、排入水體水質要求等,建設用地充足時,優先採用人工溼地、生態塘、生態溝等無動力的生態治理設施;確有必要建設有動力治理設施的,應在充分論證後選擇經濟適用、易於維護的工藝設備,優先使用微動力設施,減少後期運營管理難度及運營成本。新建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應正常運轉,設施出水執行我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排放標準》(DB 44/2208-20xx)且排放口水質檢測達標。(市生態環境局高要分局按職能牽頭,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區農業農村局、區水利局、市自然資源局高要分局配合,各相關鎮(街)人民政府落實)

(三)開展老舊、廢棄設施及管網提升改造

結合省前期排查發現問題,針對性開展老舊、廢棄設施及管網提升改造工作。一是對於部分主體設施存在問題導致閒置的,應根據原有的設計方案,進一步增加或修復功能單元(如風機、填料等),確保已建設施正常運行。二是對於已建老舊、損壞、設計規模不符合實際需求的,應依據國家、省相關標準及規範要求,制定切實可行的設施改造方案,落實設施提升改造工作。三是對於無法通過設施整改提升提高治理成效的,應因地制宜選擇其他治理工藝,並按照國家、省有關規定合理處置已建的設施。四是對於污水收集管網配套不完善、覆蓋率低於60%的自然村,應充分考慮現有管道基礎,延伸主、支管覆蓋範圍;五是對管網存在質量問題、高程設計不合理的自然村,應結合現場實際情況,開展管網修復增效工程;六是針對管網與設施未接通或銜接不暢的自然村,應落實主管與接戶管有效銜接;針對管網堵塞的自然村,開展管網清淤和疏通工作。同時,對照省、市摸排發現問題清單要進一步開展自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提升改造模式。(市生態環境局高要分局牽頭,區農業農村局、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區水利局配合,各相關鎮(街)人民政府落實)

(四)科學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

在無黑臭水體且周邊水環境容量足夠的前提下,人口規模小、居住分散的自然村(一般常住人口小於50人),可依循傳統生活習慣和村民意願,充分利用周邊環境自然消納能力,實現污水就近就地資源化利用;其餘具備資源化利用條件的自然村(一般常住人口小於200人),根據自然村規模和聚集程度,完善管網及儲存池、厭氧池等配套設施建設。對於受納體消納能力強,接入村莊周邊農田、林地、草地進行資源回用的村莊,重點完善污水進入受納體的管道或溝渠等,並根據需要配置暫存或預處理設施。對於周邊水塘較多,接入生態化改造後的池塘等水域生態系統消納的村莊,重點完善污水受納體的生態化改造設施。對於村莊周邊有豐富農田土地資源、水資源相對缺乏地區,宜將無害化的污水輸送到農田澆灌系統澆施的村莊,重點完善輸送到農田的管渠、輸送工具或污水在農田的暫存設施。採用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村莊對周邊受納水體不得造成黑臭水體等污染問題。採用資源化利用治理模式的村莊、片區或零散農戶由鎮級組織開展治理成效評估,未能達到消納效果的,要查找原因及時落實整改;受納體消納能力不足,要及時調整治理模式,不得繼續採用資源化利用模式。(市生態環境局高要分局、區農業農村局按職能牽頭,各相關鎮(街)人民政府落實)

(五)規範項目建設

結合我區近年來採取PPP項目方式並分解至各鎮(街道)的農村污水治理設施建設方式,繼續探索適合本地實際的特色工作機制,做好建設項目的規範化建設管理工作。同時要做好用地和項目審批,加強項目工程建設質量質控,督促建設單位落實工程建設質量主體責任,按照相關建設及驗收標準等要求嚴格把關。以鎮(街道)作爲建設主體新建的治理設施和管網,要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在優化審批流程的同時,對工程設計及建設質量進行統一把關。按照《關於村莊建設項目施行簡易審批的指導意見》《廣東省農業農村廳關於印發村莊建設項目施行簡易審批實施意見的通知》《廣東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工作指導意見》等文件要求,進一步壓縮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審批時間和辦理成本。對於位置偏遠、技術要求不高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管護或者資源化利用工程的實施,可參照《關於印發廣東省支持村級組織和農民工匠承接農村小型工程項目指導意見的通知》《關於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積極推廣以工代賑方式的'意見》等文件精神,鼓勵採用“以工代賑”方式,積極推進由村級組織和農民工匠帶頭人承接的自建方式組織實施。(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牽頭,區發改局、市生態環境局高要分局、區農業農村局配合,各相關鎮(街)人民政府落實)

(六)健全完善長效運維管理機制

建立以區級政府爲責任主體、鄉鎮政府爲管理主體、村級組織爲落實主體、運維機構爲服務主體的運維管理體系,實現運維分級管理。落實設施運維主體和模式,合理選擇城鄉一體化運維、第三方專業運維、村民自運維等運維模式,出臺運維管理實施方案,明確運維管理具體要求。進一步做好日處理20噸及以上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出水水質監測。逐步完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日常維護管理制度,維護人員要切實做好日常維護管理工作,檢查頻次不少於每週一次,並按規範做好運行管理臺賬。要明確管維資金和維護人的維修管護制度,在日常維護管理檢查發現問題的,要及時進行維修處理,確保設施能正常運行。(市生態環境局高要分局牽頭,區農業農村局配合,各相關鎮(街)人民政府落實)

(七)開展農村生活污水常態化抽查工作

建立常態化抽查制度,由縣級環境部門以及農業農村部門別動隊每月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的建設及運行情況現場抽查,進一步壓實鎮(街)人民政府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日常管維主體責任。重點檢查省、市排查反饋存在問題的自然村、年度納入民生實事建設重點的自然村,以及對已發現問題並落實整改的自然村開展“回頭看”檢查,抽查情況做好記錄作爲年底考覈評價的依據。(市生態環境局高要分局、區農業農村局按職能牽頭,各相關鎮(街)人民政府落實)

(八)實施數字化監管

推動建設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監管試點,探索推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數字化管理,建立治理電子臺賬,通過電量、流量數據、視頻監控等方式進行實時監管,及時開展數據信息的分析預警,逐步實現基礎信息數字化,推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維管理實現高效化、信息化、智慧化管理。試行委託專業團隊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監理服務,強化專業技術指導和監管服務。(市生態環境局高要分局牽頭,各相關鎮(街)人民政府落實)

、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按照“市級統籌、縣級主導、鄉鎮落實、村級參與”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進機制,參照市建立以區政府分管領導爲組長,區政府辦公室協調生態環境工作的副主任和市環境局高要分局主要負責同志爲副組長,發改、財政、自然資源、住建、環境、農業農村、水利以及各鎮(街)分管負責同志擔任成員的區級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攻堅領導小組,加強系統謀劃和統籌協調,各成員單位各負其責、齊抓共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市環境局高要分局),辦公室主任由市環境局高要分局分管負責同志兼任,負責研究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相關工作的重要事項。

(二)強化資金保障

建立財政資金穩定投入機制,強化涉農資金整合,統籌安排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資金;做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庫儲備工作,積極爭取中央和省級財政補助資金,科學評估通過申請政府專項債券擴展資金渠道;在堅決遏制政府新增隱性債務的前提下,用好相關財政金融政策,對於符合市場化經營性的項目,鼓勵市場主體申請國開行和農發行等政策性銀行中長期低息貸款用於合法合規開展經營性項目;鼓勵和引導企業、社會團體、個人等社會力量,通過贊助、冠名、捐助等方式支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合法合規開展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

(三)加強技術支撐

積極配合市級農村污水治理的專家技術團隊的幫扶工作,指導各地選擇適合自身的標準化建設模式,因地制宜落實治理及運維。積極構建政企對接平臺,鼓勵開展科技研究,充分發揮高校、研究機構、企業等優勢,推廣先進適用的技術工藝和設備,打造一批經濟技術合理、適合本地區的治理樣板,總結推廣典型模式和成功案例。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人才隊伍建設和運維管理人員的教育培訓。

(四)加大宣傳引導

各鎮(街)、各有關部門要結合鄉村振興戰略開展宣傳教育,藉助手機客戶端、電視、廣播等媒介,宣傳普及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維護知識,培育提升村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逐步規範村民生活用水、排水行爲。充分發揮鎮(街道)、村級組織作用,入村、入戶宣傳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激發村民主體意識,引導村民參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配合做好治理工程建設和運維工作,提高村民對生活污水治理的參與感和滿意率。

(五)嚴格監督考覈

環境、農業農村等有關部門應定期組織對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及運營維護情況實施抽查督導,將治理設施日常巡查等工作納入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村級河(湖)長、村(居)委會等工作內容,發現問題及時上報並督促整改。同時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實績、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覈等的重要內容。同時,進一步暢通監督渠道與問題反饋機制,鼓勵多元監督。

農村污水治理實施方案5

爲認真落實江西省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辦公室《20xx年農村環境整治工作計劃》和撫州市生態環境局《20xx年農村環境整治工作計劃》部署要求,確保完成20xx年全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目標任務,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爲“十四五”工作開好局、起好步。現結合我縣實際,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現狀分析

至20xx年全縣共建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56個(含六家橋鄉七分村車上村穩定塘1只),涉及32個行政村,日處理規模1980噸,其中:採用無動力厭氧生物處理技術+人工溼地工藝的52個、採用電動裝置處理工藝3個、採用穩定塘工藝1個。但建成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使用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沒有後期管護費用,縣財政要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管護費用列入縣級財政預算,確保有管護主體和管護資金。至目前爲止,我縣還有119個行政村未建設污水處理設施,所需資金巨大,治理任務艱鉅。

二、工作任務

因村制宜,分類梯次推進污水治理工作,選擇集中式污水處理系統,利用高低錯落的地形特徵,污水處理管網及終端設備設計於各村最低處,便於污水自然流動。根據污水量和污水來源,路線規劃遵循“能落地、重力流、全收集、全覆蓋”的原則,選擇合適污水管網,實行雨污分流。創新推廣“無動力+人工溼地”法,大力開展農村污水治理工作,20xx年度計劃完成新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村莊3個,分別是郭圩鄉程家村、禮陂鎮下斜村和河上鎮元家村,整治標準爲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60%,黑臭水體整治率達到80%,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範化整治完成率達到80%,村莊環境乾淨整潔。全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22%,全縣已建成農村生活污水設施正常運行率達到80%以上。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政治站位。各鄉(鎮)、各部門要把抓好農村環境整治作爲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縣委決策部署的具體舉措,牢牢把握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正確方向和重點工作,做到抓常態、抓細緻、抓深入,從解決農民羣衆最急最憂最盼的緊迫問題入手,充分發揮各級基層組織的.組織動員優勢,壓實村組責任,積極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結合愛國衛生月、衛生城鎮創建、全民清掃等活動,集中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全面潔淨美化鄉村環境,努力提升農民羣衆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牢基礎。

(二)強化輿論宣傳。各鄉(鎮)、各部門要加強宣傳引導,發揮羣衆運動優勢,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微博、微信、宣傳欄等各種媒體媒介,多角度、全方位開展農村生活污水、黑臭水體和農村飲用水源地保護等農村環境整治的宣傳報道,積極引導農民羣衆樹立健康衛生理念,養成良好的文明衛生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要總結提煉典型經驗,收集圖文素材,深入挖掘、宣傳和推廣先進典型,發揮典型示範的引領作用,以點帶面、以點促面,帶領引導廣大農民羣衆主動投身到農村環境整治工作中來,努力營造全社會“人人講衛生、人人搞衛生、人人蔘與”的良好氛圍。

(三)強化督促指導。各鄉(鎮)黨委和政府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統籌開展好本鄉(鎮)農村環境整治工作。各部門要加大對鄉鎮、村級的督促指導。縣生態環境局要積極發揮牽頭抓總職能作用,不定期組織相關成員單位,開展今年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督導和技術幫扶,對工作滯後鄉(鎮)明確整改要求,督促整改到位,確保如期完成年度農村環境整治任務。

農村污水治理實施方案6

爲深入貫徹落實《關於開展生態環境建設專項行動的通知》和《區“四河”水環境綜合整治行動方案》,切實解決當前污水接管工程中的突出問題,積極推進污水接管工程建設,充分發揮污水處理設施功能,改善和提升水環境質量,現就全區開展污水接管工程專項行動特制訂方案如下:

一、總體任務

全區範圍內尚未完成污水接管和雨污分流改造的各類學校(不包括即將被合併或搬遷的學校)、農貿市場、住宅小區,凡符合接管條件的,做到應接盡接。

1、學校接管。20xx年8月下旬,完成165家學校污水管網分流及接管方案,並全面啓動實施;9月底,完成34家已接管學校內部管網的梳理排查整改工作,做到雨污水管網真正分流;11月底,完成污水管網覆蓋範圍內的69家學校內部雨污管網的分流和接管工作;完成62家學校內部雨污管網的分流並自建污水處理設施;完成學校外部管網延伸19公里。20xx年12月完成工程驗收。

2、農貿市場接管。20xx年8月下旬,完成38家農貿市場雨污水分流及接管方案;9月底,完成對13家已接管農貿市場內部管網的梳理排查整改工作;10月底,完成14家農貿市場內部管網的雨污分流和接管,完成11家農貿市場內部管網雨污分流並自建污水處理設施11處;完成農貿市場外部管網延伸3.0公里;20xx年11月完成工程驗收。

3、住宅小區接管。20xx年8月下旬,完成41家住宅小區雨污水分流及接管方案;9月底,完成對已接管的32家住宅小區內部管網的梳理排查整改工作,做到雨污水管網真正分流;11月底,完成4個住宅小區內部管網的雨污分流和接管工作,完成5個住宅小區內部雨污分流並自建污水處理設施5處;完成住宅小區外部管網延伸1.2公里;20xx年12月完成工程驗收。

二、工作內容

1、對凡在污水管網覆蓋範圍內(即管網延伸1公里以內)的學校、農貿市場、住宅小區。內部先實施雨污水管網的分流改造,將廁所、食堂、宿舍區、工作區、居住區、店面等產生的生活污水經內部污水管網收集後納入市政污水管網;雨天產生的雨水彙集排入雨水管網後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道或河道水體。

2、對暫不具備接入城鎮污水收集處理系統條件的學校、農貿市場、住宅小區。在進行內部雨污水管網分流改造後,生活污水處理近期採用分散式污水處理模式過渡,處理技術有:小型污水處理裝置、沼氣淨化池、人工溼地等,過渡模式應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則經論證後確定,待今後條件具備後再將內部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網。

3、對已完成雨污分流和接管的學校、農貿市場、住宅小區。要對內部管網進行梳理排查,防止雨污水管道間的竄流或混流,保證雨污水管網做到真正分流。

4、污水管道管材建議選擇採用UPVC加筋管、HDPE雙壁波紋管,管徑大小根據排水量確定,但直徑不宜小於250毫米。

三、責任分工

1、學校接管

學校內部雨污分流和自建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中國小校由區教育局牽頭,各學校組織實施,建設經費由各學校承擔;幼兒園由所轄地各鎮(開發區、街道)政府負責並承擔建設費用。

學校外部污水管網建設:按文件精神,對完成污水設施收購移交的鎮,主管網由區排水管理處負責建設,支管網由所在鎮(開發區、街道)政府負責實施並承擔上級經費;未完成污水設施收購移交的鎮,其主、支管網建設由所在鎮(開發區、街道)政府負責建設並承擔建設經費。

2、農貿市場接管

農貿市場內部的`雨污分流和自建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由區發改局牽頭,各鎮(開發區、街道)政府負責實施並承擔上級經費,農貿市場外部污水管網的建設按學校接管方式實施。

3、住宅小區接管

住宅小區內部的雨污分流和自建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由所在鎮(開發區、街道)政府負責實施並承擔上級經費;住宅小區外部污水管網的建設按學校接管方式實施。

區排水管理處負責污水接管行動的技術業務指導和質量監督。

四、主要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各鎮(開發區、街道)和區各有關部門要把污水接管工程專項行動作爲當前的重點工作來抓,迅速成立相應工作班子,明確專人負責,及時研究,迅速部署,全面展開。

2、切實落實責任。本次污水接管工程專項行動涉及各鎮(開發區、街道)及發改、教育、建設等相關部門,各單位要統一思想,集中精力,密切配合,要對照目標任務分解的要求,層層細化分解,將具體目標、任務、進度和責任落實到責任人,確保各項任務快啓動、快推進、快見效,按計劃如期完成。區水利局及各鎮水利站要負責整個接管專項行動的牽頭協調工作指導和督查工作。

3、確保工程質量。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嚴把規劃設計、施工管理及質量驗收關,嚴格驗收標準和整治要求,選擇實力強、信譽好、有資質的專業施工隊伍施工,確保雨污分流工程質量。

4、加強督查考覈。區水利部門要加強對各地污水接管專項行動工作進展情況的督查和指導,每旬組織督查,每月組織工程推進情況點評。協調解決實施中的困難和矛盾,促進行動的全面完成。

農村污水治理實施方案7

爲進一步促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保護和改善區域生態環境,根據市政府《市環境保護三年行動計劃》(政辦函[xx]147號)和《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下達20xx年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目標任務的通知>》(發[20xx]76號)文件精神,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全面啓動四鎮農村污水治理工作,完成鎮和鎮集鎮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工程建設;基本實現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周邊生活污水處理率100%;農村鄉鎮建成區(中心村)生活污水處理率不低於30%;開展生活污水處理的農村行政村比例不低於35%;分散農戶開展生活污水處理比例達到60%。

二、治理方式

用化糞池的方式治理無畜禽養殖的分散農戶生活污水。用沼氣池的方式治理有畜禽養殖的分散農戶生活污水。用人工溼地的.方式治理集鎮生活污水。

三、工作思路

(一)建設三格、四格式化糞池。一般來說對無畜禽養殖的分散農戶生活污水用三格、四格式化糞池進行治理,糞液用作農肥。此項工作主要是通過改水改廁來實現,建造標準與農村改廁標準相一致,由區愛衛辦解釋。

(二)建設沼氣池。對有畜禽養殖的分散農戶生活污水一併通過沼氣池處理,沼液、沼渣用作農肥,建造標準與農村沼氣池補助標準要求相一致,由區農林水利局解釋。

(三)建設人工溼地。對於人口相對集中地區,分散農戶生活污水經化糞池、沼氣池初步處理後,出水再經氧化塘或人工溼地深度處理,確保達標排放至水體。

四、實施步驟

(一)制定方案。7月底前四鎮要制定農村污水處理專項工作的具體實施方案,明確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運作模式和保障措施。

(二)宣傳發動。7月底前四鎮要召開一次農村污水處理專項工作動員會,安排部署農村污水處理工作。

(三)實施建設。8月至11月爲實施階段,11月底前全面完成農村污水處理工作目標。

(四)全面驗收。12月底前對各鎮農村污水處理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進行驗收。

五、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成立嶽麓區農村污水處理體系建設工作小組,於新凡同志任組、蘇春光同志任副組,區政府辦、區財政局、區農林水利局、區環保局、區愛衛辦以及四鎮行政正職爲工作小組成員。工作小組負責項目日常管理和監督。

區財政局負責籌集安排專項資金;區農林水利局負責抓好沼氣技術指導,沼氣池資金申報,推進沼氣服務體系建設;區政府辦、區愛衛辦負責農村改廁的申報、監督、指導工作;區環保局配合其他部門做好全區農村污水處理體系建設工作的技術指導和宣傳培訓。

(二)資金保障。農村污水處理工程經費通過申報改廁、沼氣池補助、申請環保專項資金等措施籌措資金,區財政按照改廁和沼氣池建設的補助標準提供資金配套,並設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資金,通過“以獎代補”形式對各鎮給予資金獎勵支持,同時加大對各級下撥專項資金使用的監管力度,確保專款專用。

(三)考覈保障。農村污水處理作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重要內容納入區年度績效考覈範疇,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原則,將項目實施分解到各責任主體。工作小組對農村污水治理實施情況按月督查通報,年終統盤考覈。未完成目標任務的,在項目支持和資金安排上予以限制,並不予評優評先,降低考覈等次,給予通報批評。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鎮要明確由行政一把手親自負責,並抽調人員成立專門辦公室。村組由村支部書記任第一責任人,併成立組織機構具體抓落實。

(二)加大宣傳力度。各鎮要召開各級動員大會,明確目的和意義,廣泛動員。運用報紙、電視、廣播、傳單、宣傳欄等媒體,指導村民進行化糞池、沼氣池建設工作,提高各級領導和廣大人民羣衆的環保意識,鼓勵公衆參與,社會監督,增強廣大人民羣衆環境保護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三)加大工作力度。區愛衛辦和區農林水利局要進一步加大農村改水改廁和農村沼氣池建設進度,力爭多申請改廁和沼氣池建設指標;區環保局要加快人工溼地建設步伐;區財政要確保資金到位;各鎮要認真履行責任主體義務,全力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並促進農村改廁工作、沼氣池建設工作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有機結合,確保目標任務完成。

(四)加強信息報送。建立層級信息管理和報送機制,各鎮要快速、準確向工作小組報送相關信息,確保問題和困難及時發現,及時解決。

農村污水治理實施方案8

爲了加快縣城區生活污水處理項目建設步伐,減少縣城生活污水對黃河水質的污染,促進縣城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實效,按照縣委、縣政府工作要求,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基本要求及原則

按照“統籌兼顧、適度超前、一次規劃、分期建設”的原則,以治理城區生活污水爲重點,以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環境,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爲目標,解決環保問題,實現節能減排,推進生態建設。

二、建設目標及內容

緊緊抓住污水處理廠被列爲國家扶持建設項目,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歷史機遇,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嚴把工程建設質量關,千方百計加快進度,完成項目投資xx萬元,確保在xx年xx月底前建成污水處理廠,年底前配套建設污水處理廠至縣城主管道KM。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構

爲切實加強對縣城生活污水處理項目建設的組織領導,加快建設步伐,成立以縣政府分管領導爲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爲組員的項目建設領導小組,協調、指導和督促項目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xx,具體負責項目協調、組織、實施。

(二)注重資金調度,建立補償機制

在積極籌措地方配套資金的.同時,出臺xx污水處理費徵收、使用和管理辦法,建立污水處理費調整機制,統籌整合城維費、排污費、水資源費等各種資金,落實配套資金,建立財政補貼機制,保證合理的投資回報,確保縣城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

(三)強化質量管理,加快工程進度

嚴格實行項目法人制、工程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確保項目建設質量和資金的合理使用,做到高標準設計、高質量施工,健全質量三級管理網絡,倒排工期,搶抓進度,確保工程質量達標和進度任務落實。

(四)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完善責任追究制度

爲保障項目的順利實施,一是建立項目監管機制,明確工程建設目標、時間節點,加大工程監管力度,監理、質檢站與項目業主同時到位,確保工程建設真正落到實處;二是建立項目專項跟蹤督查機制,形成定期督辦、定期調度、定期通報制度;三是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於因工作失誤、推諉扯皮造成項目受損或延誤的,按照規定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

農村污水治理實施方案9

醫院是擔負着醫療和預防任務的單位,是病人活動生活比較集中的場所。治病救人,救死扶傷是醫院的宗旨,而防止環境污染,杜絕交叉感染加強醫院污水污物治理和消毒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爲保證醫院污水處理達到排放標準,達到治理污染,保護環境,保護人民羣衆身體健康,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立組織

醫院建立污水處理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班子,領導小組由XX、XX、XX等同志組成,XX任組長,工作班子由XX、XX、XX等同志組成,XX負責日常污水處理事務。

二、污水處理週期及要求

醫院排放廢水的主要部門:診療室、化驗室、病房、洗衣房、手術室污水。醫院污水的主要污染物其一是病原性微生物;其二是有毒、有害的物理化學污染物。

負責醫院污水處理的同志要掌握污水處理的技術操作規程,掌握設備運轉性能。醫院污水處理原則上每週處理兩次,每次處理排放結束後,即時做好設備運轉情況、污水數量、加放食鹽數量、排放數量及消毒處理後污水餘氯測定情況等,即時做好登記和記錄。

三、污水處理排放要求

每次消毒劑配製後,要準確地與污水1小時進入貯存池,混勻二小時後排放,嚴禁邊消毒邊排放,更不得出現不消毒即排放。

四、污水處理設備維護

每次完成消毒劑電解和污水排放後,要及時用清水沖洗消毒劑池,防止次氯酸鈉殘留腐蝕設備,做到防滲漏、防凍、防腐蝕。及時檢查設備的完好情況,一點出現問題,要及時彙報,及時維修,確保處理設備正常運轉。

五、績效考覈

醫院污水處理領導小組採用定期和不定期方式,對污水處理設備及污水處理工作情況進行檢查,污水處理工作不負責任的'同志實行獎罰分明,設備損害不彙報扣維修費用的10%,污水未消毒即發放的扣當月獎金的40%,工作記錄不及時扣當月獎金的20%,對因技術不精、責任心不強造成的損失,其技術事故和責任事故視損失大小,當事人承擔損失總額的20%。

農村污水治理實施方案10

爲深入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xx—20xx年)〉的通知》和《中共福建省委辦公廳、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福建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行動目標

到20xx年,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提升,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取得新進步。農村衛生廁所全面普及,廁所糞污得到有效處理或資源化利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65%以上;農村生活垃圾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理,農村有機垃圾生態處理機制基本建立;新建改造農村公路841公里;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0%以上;完成550個以上行政村的“兩治一拆”農村人居環境專項整治。長效管護機制全面建立,建成一批美麗宜居村莊。

二、重點任務

(一)提高農村改廁質量

1.農村戶用廁所改造。加快實施農村改廁,引導農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設無害化衛生廁所,進一步提高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到20xx年實現農村衛生廁所全覆蓋。尊重農民羣衆意願和實際需要,對現有旱廁去功能化或填埋。建立農村廁所革命技術支撐服務體系,尾水不直排入河。依法加強農村人居環境相關產品生產領域和流通領域質量安全監管,嚴把施工質量關和竣工驗收關。

2.農村公廁建管。因地制宜繼續改造升級一批老舊公廁,支持有實際需求的自然村或未建設獨立式公廁的村莊新建改造農村公廁。完善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金牌旅遊村等鄉村景區旅遊廁所建設管理,持續推動旅遊廁所電子地圖標註上線,推廣“一廁一碼”掃碼點評管理。完善公廁管護制度,落實公廁管護制度上牆並公佈“一長兩員”聯繫方式,將農村公廁納入村莊日常保潔範疇,加大後續管護和公廁運維日常巡查及抽查力度。

3.農村廁所糞污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堅持因地制宜、集中連片,加強對農村戶廁糞便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引導農村改廁與生活污水治理有機銜接。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積極推動戶廁改造與生活污水治理一體化建設,暫時無法同步建設的應爲後期建設預留空間。充分結合農業綠色發展,逐步探索使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設施設備,推動廁所糞污就地就農消納、資源化利用。

(二)加快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1.鄉鎮生活污水治理。加快現有鄉鎮污水處理設施改造、修復和提升,完善鄉鎮生活污水管網配套,每年實施一批鄉鎮生活污水管網建設改造項目,提高集鎮居民生活污水收集率,加強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社會化運營管理,推行以縣域爲單位將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營管理“三合一”捆綁打包市場化運營。到20xx年,實現全市縣域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打包”運營全覆蓋。

2.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工程,提升治理村莊1151個。重點治理轉型融合城郊類、集聚提升中心類、保護開發特色類村莊,優先治理環境問題突出村莊和鄉村振興試點村莊。以生態化、資源化、可持續爲導向,研發和示範推廣符合農村實際的生活污水治理技術,優先推廣低成本、低耗能、易維護、高效率的治理技術,積極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加快推進新羅、漳平省級農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試點示範工程,及時示範推廣成熟模式。到20xx年,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65%以上,設施穩定運行率達到90%以上。

3.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整治。以村爲單位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排查工作,對最終判定爲黑臭水體的,通過“福建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監管系統”手機APP動態更新黑臭水體位置、水體類型、黑臭範圍,以及導致水體黑臭的主要污染來源和水質指標情況等,建立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臺賬,制定治理方案,落實治理措施,每年動態更新並向社會公佈農村黑臭水體清單和河段長名單。以羣衆反映強烈的黑臭水體爲重點,採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態修復、水體淨化等措施進行綜合治理。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治理模式。到20xx年,保持轄區內無較大面積農村黑臭水體。

4.農村水環境綜合整治。圍繞實施河湖水系綜合整治,推進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繼續開展安全生態水系建設350公里,加強水土流失治理。將農村水環境綜合整治納入河長制工作考覈,強化河湖長制責任落實。到20xx年,全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50萬畝,水土保持率達到94%,重點水土流失區治理成效不斷提升,人爲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流域國、省控斷面I-III類水質比例分別達到100%、98.3%,省控小流域斷面I-III類水質比例達到97.9%。

(三)全面提升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水平

1.生活垃圾收運處置。按照“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進一步健全縣、鄉、村三級垃圾治理體系建設,部分偏遠鄉村可採取小型化、分散化的無害化處理方式,降低收運處置設施建設和運行成本。推動各縣(市、區)參照長汀縣模式,將村莊保潔、垃圾轉運、公廁管護整縣“打包”由第三方企業進行管理,提升運營專業化、規範化、智能化水平。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6部門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管理的通知》和省工作要求,推動各地完善農民繳費制度,以行政村爲單位,採取村民自治和“一事一議”方式向村民收取保潔費,強化村民的主體意識和監督意識。

2.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探索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減量,探尋符合本土特點和農民習慣、簡便易行的分類處理模式,有條件的地區可推行使用小型溼垃圾處理設施設備,促進農村溼垃圾就地就近消納。開展農村生活垃圾“乾溼”分類試點創建,建設一批以鄉鎮或行政村爲單位的區域農村有機廢棄物綜合處置利用中心,探索就地就近就農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路徑。擴大供銷合作社等農村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服務覆蓋面,構建以資源化利用龍頭企業爲引領,鄉村回收站點爲基礎,縣域或鄉鎮分揀中心爲支撐的.農村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支持利用供銷社現有倉庫、經營網點做好農村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到20xx年,農村有機垃圾生態處理機制基本建立。

3.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支持鼓勵畜牧縣申報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提升項目,打造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示範點。深入實施秸稈綜合利用行動,加強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到20xx年,全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3%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廢舊農膜回收率達到85%以上,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達到80%以上。基本實現養殖網箱和貝藻類養殖的廢棄物無害化處理或資源化利用。積極探索農村建築垃圾等就地就近消納方式,鼓勵用於村內道路、入戶路、景觀等建設。

(四)提升農村居住品質

1.村莊規劃編制。按照龍巖市村莊規劃三年行動計劃,充分尊重村民意願,堅持“陽光規劃”,加快編制“讓村民看得懂、記得住、用得上”的實用性村莊規劃。到20xx年底累計完成村莊規劃編制780個,到20xx年底實現村莊規劃管控全覆蓋。

2.農村建房用地審批。依託鄉鎮農村宅基地和村民住宅建設管理工作協調機制,與新增農村亂佔耕地建房專項整治有關政策做好銜接,按照“村民申請、村組初核、鄉鎮審批”的規定程序,依託便民服務中心窗口,全面落實“一窗收件、一站服務、一次審批”的審批機制。經批准同意的由鄉鎮政府核發《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和《農村宅基地批准書》,實行村民住宅建設“四到場”制度,加強農村建房日常監管,按規定做好宅基地用地建房審批管理臺賬及備案等工作。

3.農房風貌管控。持續開展“崇尚集約建房”試點創建,按照“節約資源、提升品質”要求,開展既有農房綜合整治,逐步改善農房“高大裸空”狀況。深入推進農村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加強農村在建房屋安全監管,持續開展農村危房改造。到20xx年,完成農村裸房整治2.3萬棟、建設一批示範農房,新建農房彰顯地域風貌,羣衆居住環境和居住品質得到明顯提升。

4.鎮區品質提升。立足滿足居民需求,精選一批基礎較好的集鎮居民集中區,進行提升改造。樹立共同締造理念,引導集鎮居民參與,通過環境整治、公共空間佈設、傳統風貌活化利用等形式,打造具有當地特色文化、人文氣息濃厚、社區治理有序的典型示範集鎮。到20xx年,全市完成10個以上鄉鎮所在地集鎮環境綜合整治提升。

(五)推進村容村貌美化提升

1.村莊公共環境改善。嚴格宅基地管理,全面清理侵街佔道、超範圍搭擴建、畜禽散養且影響公共環境等現象。整治農村戶外廣告,規範發佈內容、設置行爲。充分利用村莊內閒置土地,統籌規劃、合理佈局,建設小菜園、小果園、小遊園、微景觀和公用停車場等,擴大村莊公共空間,方便羣衆生產生活。科學管控農村生產生活用火,加強農村電力線、通信線、廣播電視線“三線”維護梳理,有條件的地方推動線路違規搭掛治理。健全村莊應急管理體系,完善鄉鎮消防專項規劃,推動實現消防規劃鎮村全覆蓋,合理佈局應急避難場所和防汛、消防等救災設施設備,暢通安全通道。關注特殊人羣需求,有條件的地方開展農村無障礙環境建設。完善村莊公共照明設施,有條件的村內主幹道和公共場所基本實現全覆蓋,加快形成環境優美、規範有序的公共環境。

2.鄉村綠化美化。深入實施鄉村綠化美化行動,突出保護鄉村山體田園、原生植被、河湖溼地、古樹名木等,因地制宜實施村莊荒地、廢棄地、邊角地和庭院的綠化美化,積極開展森林鄉村建設。到20xx年,全市建成省級森林村莊110個。

3.優秀農耕文化傳承。加強傳統村落民居和歷史文化名村名鎮保護,積極推進傳統村落和歷史建築掛牌保護,建立動態管理機制。開展休閒農業重點縣、美麗休閒鄉村建設,推進休閒農業發展,拓展農業多種功能、農村多重價值。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慶祝活動,做好鄉村文化旅遊活動宣傳工作,加大農業文化遺產動態監管和發掘力度,保護傳承優秀農耕文化,提升農民羣衆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

4.“五美”鄉村建設。以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爲目標,立足現有基礎,不搞大拆大建,不搞表面工程,着力從改造、完善、提升入手,打造小而實、小而精的典範,建設培育一批美麗鄉村庭院、美麗鄉村微景觀、美麗鄉村小公園(小廣場)、美麗田園、美麗鄉村休閒旅遊點。

5.“兩治一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項行動。堅持循序漸進、先點後面、先易後難、重點先行、以點串線、連線成片原則,以治理裸房、空心房,拆除違法建築爲重點,統籌推進村容村貌提升,先行整治省級鄉村振興特色鄉鎮、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和實績突出村、“將軍村”、鄉鎮政府所在地行政村、片區中心村、高鐵高速沿線等重點區域。到20xx年,全市完成550個以上行政村整治任務。

(六)完善農村基礎設施

1.農村道路提檔升級。重點推進縣道提級改造、鄉道單改雙,有序推進具備建設條件的較大通自然村公路硬化和不具備條件拓寬改的通村公路增設錯車道。有序推進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組)通硬化路建設,推進通村公路與村內主幹道、農村生產生活道路銜接。持續推進危橋改造及生命安全防護工程建設。持續開展“四好農村路”示範創建,結合地方區域優勢、特色產業、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美麗休閒、改善人居環境示範、鄉村旅遊等,統籌謀劃,協力推進,同步打造,實施“串珠成鏈”提升工程,將通村公路打造成美麗農村路。到20xx年,全市實施新建改造農村公路841公里。持續深化路長制及鄉村道專管員製作用,加強公路沿線路域整治與管控,強化公路保護;完善農村道路養護機制,合理設置農村道路管護公益性崗位,鼓勵村集體和村民參與農村道路管護。

2.農村飲水安全保障。加快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建立完善從源頭到水龍頭的農村供水工程體系和管理體系。到20xx年底,新建改擴建規模化集中式水廠52處,新建改建管網5600公里,全市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0%以上,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到20xx年,繼續完善智慧水務工程建設,進一步提升運營管理和服務水平,逐步構建水源穩定可靠、規模化水廠覆蓋爲主、小型供水設施爲輔的農村供水保障工程體系,基本實現城鄉供水融合發展格局。

(七)提升羣衆參與活力

1.發動羣衆參與。充分發揮村級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幹部模範帶頭作用,進一步發揮共青團、婦聯、少先隊等羣團組織作用,組織動員村民積極爭創省級美麗庭院,堅持以改善人居環境、弘揚良好家風、建設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振興爲目標,引導鼓勵村民主動裝扮美麗庭院,打造“一院一景、一戶一韻”的風格,共同培育各具特色的美麗庭院。

2.深化村民自治。完善黨組織領導的“村民事村民議、村民事村民定、村民事村民辦”的村莊自治模式,落實“一事一議”“四議兩公開”“六要”羣衆工作法等村級重大事項民主決策機制,開展村級議事協商創新活動,鼓勵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納入村規民約,倡導各地制定公共場所文明公約、社區噪聲控制規約。

3.完善參與機制。引導村集體村民等參與農村人居環境的規劃、建設、運營和管理。積極申報農村以工代賑項目。實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相關項目公示制度。鼓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農村人居環境項目。吸納農民承接本地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和後續管護工作。

4.加強宣傳教育。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納入各級農民教育培訓內容和公益性宣傳範圍,充分藉助廣播電視、報紙雜誌等傳統媒體、新媒體平臺和公共領域社會宣傳載體,深入開展宣傳報道。加強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編制創作羣衆喜聞樂見的解讀材料和文藝作品,增強社會公衆認知。充分運用環境衛生紅黑榜、積分兌換、“互聯網+督查”投訴舉報等方式,提高村民維護村莊環境衛生的主人翁意識,引導農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

(八)提升長效管護水平

1.持續開展村莊清潔行動。以“兩治一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項行動、“五個美麗”建設爲抓手,按照“立足清、聚焦保、着力改、促進美”要求,拓展提高“三清一改”內容標準,由“清髒”向“治亂”拓展,由村莊面上清潔向屋內庭院、村莊周邊拓展,全面清理私搭亂建、亂堆亂放,整治殘垣斷壁,引導農民羣衆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健全完善長效清潔機制,通過“門前三包”等制度明確村民責任,有條件的地方可以設立村莊清潔日等,推動村莊清潔行動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到20xx年,全市112個以上村莊設立村莊清潔日。

2.持續開展農村愛國衛生運動。發揮愛國衛生運動羣衆動員優勢,豐富愛國衛生工作內涵,探索創新工作方式,加大對文明健康綠色環保和衛生健康知識的宣傳力度,提升文明健康意識和健康素養水平。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和病媒生物消長規律,由各縣(市、區)愛衛辦每年牽頭組織開展2次以上集中統一除“四害”活動,有效降低病媒生物密度,預防媒介疾病發生。推進國家級和省級衛生城鎮創建工作,完成省級下達的創建任務,加強衛生城鎮日常監督管理,持續鞏固衛生城鎮創建成果。

3.健全農村人居環境長效管護機制。進一步細化政府和職責部門、運行管理單位責任,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監督的農村人居環境長效管護機制,堅持以羣衆爲主體,充分發揮村規民約、村民理事會作用,組織和依靠羣衆搞好衛生維護、設施管護和工作監管。制定完善可行的管護標準、可量化的考覈辦法,落實可持續穩定的經費來源,逐步建立健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管護機制。充分利用好公益性崗位,合理設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管護隊伍,對符合條件的農村低收入人員給予傾斜。明確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產權歸屬,落實設施建設管護標準規範等制度。依法探索建立農村廁所糞污清掏、農村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農戶付費制度,以及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運行管護社會化服務體系和服務費市場化形成機制,逐步建立農戶合理付費、村級組織統籌、政府適當補助的運行管護經費保障制度,合理確定農戶付費分擔比例。堅持先建機制、後建工程,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推行系統化、專業化、社會化運行管護,推進城鄉人居環境基礎設施統籌謀劃、統一管護運營。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全面領導,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要求,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作爲各級黨政“一把手”工程。健全市縣鄉抓落實工作機制,市委和市政府做好上下銜接、域內協調、督促檢查等工作;縣級黨委和政府做好組織實施工作,主要負責同志當好一線指揮,選優配強一線幹部隊伍;鄉鎮黨委和政府做好各項工作的具體實施。完善由農業農村部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抓總、統籌協調,相關職能部門專項主抓、具體落實的協調推進機制,形成橫向縱向“一盤棋”工作格局。將國有和鄉鎮農(林)場居住點納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範圍統籌考慮、同步推進。

(二)強化分類指導。優化村莊佈局,堅持規劃引領,合理確定村莊分類,統籌考慮主導產業、人居環境、生態保護等村莊發展,科學劃定整治範圍,分類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城郊融合類村莊重在加快實現城鄉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共建共享、互聯互通。集聚提升類村莊重在完善人居環境基礎設施,推動農村人居環境與產業發展互促互進,提升建設管護水平,保留鄉村風貌。特色保護類村莊重在保護自然歷史文化特色資源、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態和生活習慣,加快改善人居環境。“空心村”、已經明確搬遷撤併類村莊不列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範圍,重在保持乾淨整潔,保障現有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穩定運行。對一時難以確定類別的村莊,可暫不作分類。

(三)完善配套政策。落實農村人居環境相關設施建設用地、用水用電保障和稅收優惠政策。在嚴守耕地和生態保護紅線前提下,優先保障農村人居環境設施建設用地。落實村莊建設項目簡易審批,降低准入門檻,具備條件的可採取以工代賑、“工料法”等方式。鼓勵村級組織和鄉村建設工匠等承接農村人居環境小型工程項目,推動永定區、武平縣、長汀縣、連城縣、漳平市開展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試點改革,健全產權管理制度,建立完善設施建設與管護機制有機結合並同步落實制度。突出典型引領,整縣、整村統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

(四)加大資金投入。實行以縣級爲主、市級獎補、省級補助的投入方式。各縣(市、區)應積極統籌上級補助、本級一般公共預算、土地出讓收入、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所獲土地增值收益、耕地佔補平衡指標收益等資金,積極爭取上級預算內補助資金,支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項目建設、運行和維護。各縣(市、區)要推動鄉村盤活區域內村級自有資產和資金,統籌整合政府獎補、村級自有資金、社會資本、金融資本、村民投資等各方資金,形成政府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金融部門跟進、村集體參股、村民籌資籌勞等相結合多元化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投入長效機制。統籌安排資金支持農村垃圾治理常態化機制建設、農村污水提升治理、農村危房和農房抗震改造、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管護等工作。地方政府債券對符合條件的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項目給予支持。繼續實施“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模式,加大存量資金盤活力度,開展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

(五)推進制度規章與標準體系建設。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立法,加快建立農村人居環境相關領域技術標準。組織實施一批村鎮飲用水水質提升關鍵技術研究與裝備開發、村鎮污水處理與循環利用技術、村鎮生活垃圾處理等農村人居環境相關科技項目。組織龍巖學院、龍巖水發環境有限公司等高校、企業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關鍵技術、工藝和裝備研發,加強技術的集成應用和成果轉化。選認一批污水處理、鄉村生態景觀營造、生態修復、環境監測等領域的科技特派員,到農村基層一線開展技術指導服務。

(六)強化考覈激勵。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覈的重要內容、市縣幹部政績考覈的重要參考。強化農業農村污染治理突出問題監督。鼓勵第三方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評估等工作。積極提煉總結推廣一批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的經驗做法和典型案例。按照有關規定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褒揚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