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預案編制(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有時會有一些突發事件出現,爲降低事故造成的損失,通常會被要求事先編制應急預案。編制應急預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應急預案編制,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應急預案編制(15篇)

應急預案編制1

目前,罡楊鎮應急預案編制工作正在緊張有序的進行,主要通過以下措施,確保編制工作取得圓滿成功。

一是成立組織,落實責任。調整了鎮應急領導小組成員,加強力量配備,明確了此次應急預案編制工作的分管領導和具體責任科室(部門),落實責任,制定編寫時間表,做到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辦。

二是加強調研,因地制宜。到基層充分調研,收集各方面的資料,瞭解基層實際情況,確保編制出的應急預案符合本鎮實際。

三是集中研究,層層落實。鎮成立了應急領導小組,各村、兩大公司、學校都建立了相應的領導小組,明確了分管領導,設置了安全員、信息員。目前,兩大公司、學校都已經經過主要領導商量、討論,正從各自需要和實際出發,有條不紊的進行應急預案的.編制。

我鎮在預案的編制過程中,也碰到了一些難題,例如短期內無法高質量的完成應急設備、裝備儲備及緊急避難所分佈圖的製作。

下一階段,我們將圍繞在實際編制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攻堅克難,確保編制的預案實用有效。

一方面繼續加強領導,嚴格督查。領導親自過問,親自督查,確保預案編制工作按時保質完成。

另一方面做好保障工作,確保質量。繼續調配精兵強將,撥出編制專項經費,確保編制人員能全力以赴,精心編制預案。

應急預案編制2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各類緊急情況,如火災、爆炸、危險品事故等。緊急情況往往會造成職工、客戶和公衆傷亡,或中斷生產經營活動、造成物質或環境損失、威脅企業的財力,損壞企業公共形象等。爲降低緊急事故造成的損失,企業必須制定應急預案。企業制定應急預案一般分可以爲四大步驟,即組建應急預案編制隊伍、開展現狀與能力分析、制定預案和預案實施,本文將分別從這四個方面來討論。

組建編制隊伍

應急響應和管理不是個別部門和人員能夠完成的,預案從編制、維護到實施都應該有企業各級各部門的廣泛參與。並且預案的編制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所以應該組建編制隊伍,促進工作的開展和學習交流。編制隊伍的組建取決於企業的作業、風險和資源的具體情況。

預案編制小組組長最好由企業高層領導擔任,這樣可以增強預案的權威性,促進工作的實施。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會由少數的一兩個人執筆,絕大部門工作可能由少數人完成,但是在編制過程中或編制完成之後,要徵求各應急響應部門的意見,尤其是高層管理人員,一線管理人員,工人,人力資源部門,工程與維護部門,安全、衛生和環境保護部門,公共信息人員,鄰近社區,市場銷售部門,法律顧問,財務部門等。小組組成經高層領導同意後形成書面文件,並且明確分工。接下來就可以確定編制工作的時間進度和費用。

現狀與能力分析

一、企業現狀分析

1、法律法規和現有預案分析

分析國家、省和地方法律、法規與規章,如職業安全衛生法律法規、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消防法律法規與規程、地震安全規程、交通法規、地區區劃法規、應急管理規定等。

需要調研的現有預案包括政府與企業的預案,如疏散預案、消防預案、安全衛生預案、環境保護預案、保安程序、保險預案、財務與採購程序、工廠停產關閉的規定、員工手冊、危險品預案、安全評價程序、風險管理預案、資金投入方案、互助協議等。

2、關鍵產品、服務和作業分析

評估緊急情況對企業的影響,確定哪些系統必須備份,相關信息主要包括公司產品或服務所需要的設備設施;產品和服務的供應商,尤其是隻有單一來源時;生命線服務,如電力、水、下水道、汽油、電話和交通;設施運行所需要的關鍵作業、操作人員和設備等。

3、內、外部資源和能力分析

緊急情況所需要的內部資源和能力包括:人員(消防、危險品響應隊伍、應急醫療服務、保安、應急管理小組、疏散隊伍、公共信息),設備(消防設備、控制設備、通訊設備、急救供應、應急生活必需品供應、警告系統、應急電力設備、污染消除設備),設施(應急行動中心、臨時醫療區域、避難區域、急救站、消毒設施),能力(培訓、疏散預案、員工支持系統),備份系統(職工薪水花名冊、通訊、產品、客戶服務、運輸與接收、信息支持系統、應急電力、恢復支持)。

在緊急情況下需要大量的外部資源,應與某些單位建立必要的聯繫,如地方應急管理辦公室、消防部門、危險物質響應機構、應急醫療服務機構、醫院、公安部門、社區服務組織、公用設施管理部門、合同方、應急設備供應單位、保險機構等。

二、脆弱性分析

分析各類緊急情況的可能性和對單位的潛在影響。利用脆弱性分析表,通過數值系統詳細說明緊急情況的可能性、評估事故的影響和所需要的資源。分值越低越好,具體方法見下表。

脆弱性分析表

緊急類型

可能性

人的影響

財產影響

營業影響

內部資源

外部資源

共計

高5←→1低

高5←→1低

弱5←→1強

1、潛在緊急情況分析

脆弱性分析表的第一列是本單位面臨的所有可的緊急情況,包括由地方應急管理辦公室所辨識出來的緊急情況。同時應考慮:單位內部和社區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通常應考慮下列因素。

歷史情況——在單位及其他兄弟單位,本社區以往發生過的緊急情況,包括火災、危險物質泄漏、極端天氣、交通事故、地震、颶風、龍捲風、恐怖活動、公共設施失靈等。

地理因素——單位所處地理條件所產生的影響有哪些?請注意:鄰近洪水區域,地震斷裂帶和大壩,鄰近危險化學品的生產、貯存、使用和運輸企業,鄰近重大交通幹線和機場,鄰近核電廠等。

技術問題——如果某工藝或系統出現故障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可能包括:火災、爆炸和危險品事故,安全系統失靈,通訊系統失靈,計算機系統失靈,電力故障,加熱和冷卻系統失靈,應急通知系統失靈等。

人的因素——如果員工出錯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是否開展了員工安全培訓?他們是否知道在緊急情況下應該採取什麼措施?人的因素可能是因爲下列原因造成的:培訓不足,工作沒有連續性,粗心大意,錯誤操作,物質濫用,疲勞等。

物理因素——哪些緊急情況可能是因爲設施和建築物造成的'?能否提高物理設施的安全性?考慮設施建設的物理條件,危險工藝和副產品,易燃品的貯存,設備的佈置,照明,緊急通道與出口,避難場所鄰近區域等。

管制因素——單位對哪些緊急情況或危害有管制措施?徹底分析緊急情況,考慮如下情況的後果:出入禁區,電力損失,通訊線纜中斷,主要天然氣管道斷裂,水害,菸害,結構受損,空氣或水污染,爆炸,建築物倒塌,人員被卡,化學品泄漏等。

在可能性一列,表明了各類緊急情況發生的可能性。這是一個主觀性指標,但是非常實用。可能性等級從分爲1到5級,1表示可能性最低、而5表示可能性最高。

2、評價對人身、財產和生產經營的潛在影響

分析各類緊急情況對人身的潛在影響——受傷或死亡。根據脆弱性分析表,在對人身的影響一列打分。等級從1到5,1表示最低而5表示最高。

考慮對財產的破壞和損失時,同樣在財產一列按1到5打分。可以考慮置換財產成本、臨時置換成本、修復成本等。

分析緊急情況造成的潛在市場損失時,在營業影響欄填入適當的數值。1表示最低影響、5表示最高影響。評價影響包括:經營中斷,職工缺勤、客戶損失、公司違約、政府罰款、法律糾紛、核心物資供應的中斷、產品分配的中斷等。

3、評價內部和外部資源

評價針對各類緊急情況的響應資源與能力的準備情況。爲內部與外部資源分別打分,分值越低表明效果越好。爲此,應考慮每一潛在緊急情況從發生、發展到結束所需要的資源。對每一緊急情況應詢問如下問題:

l所需要的資源與能力是否配備齊全?

l外部資源能否在需要時及時到位?

l是否還有其他可以優先利用的資源?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可以繼續下一步驟工作。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提出整改方案。例如:制定額外的應急程序、開展額外的培訓、獲取額外的資源、制定互助協議、與簽訂特殊合同方或協議。

4、綜合分析

各緊急情況的總分值越低越好。即使是主觀打分,比較各緊急情況的分值也會有助於應急策劃和確定資源利用的優先順序,使應急工作的目標進一步明確。

在資源評價時,牢記社區工作人員——警察、消防、醫護——應關注各自的響應工作。否則自己將會在緊急情況下受害者或不能及時有效地作出反應,導致企業應急響應行動的延誤。

制定預案

一、預案組成

1、概述

概述是爲了便於管理人員的理解,簡要介紹應急預案的概況,包括:預案的目標、應急管理方針,預案的權威性和核心人員的職責,潛在的緊急情況,應急響應行動地點等。

2、應急管理要素

企業應急管理的核心要素包括:指揮與控制、通訊、生命安全、財產保護、社區安全、恢復與重建、行政與後勤等。核心要素的目的是保護生命、財產和環境,它是企業應急救援行動和應急響應程序的基礎,各項要素應明確各功能實現具體的原則和目標,以及部門之間的分工與合作。

3、應急響應程序

應急響應程序說明了企業如何開展應急響應工作。爲了便於高層管理人員、部門領導、響應人員和普通員工迅速採取行動,預案應儘可能制定應急響應程序檢查表。

需要制定程序的行動包括:現狀評估;保護員工、客戶、來訪者、設備、重要記錄和其他財產,尤其是事發的前三天內的記錄和財產;恢復生產經營等。

有很多的緊急情況,如火災爆炸或自然災害時,需要制定下列具體的行動程序:警告員工和客戶、與職員和社區溝通、企業內全員疏散、響應活動管理、啓動並運行應急行動中心、消防、行動終止、保存重要記錄、恢復行動等。

4、支持文件

緊急情況下所需要的支持文件可能包括:應急電話通訊錄、建築物與現場和風險情況地圖、資源清單等。

有些企業應該制定應急疏散程序並明確線路,關鍵作業的終止或運行程序,員工、來訪者和合同方疏散後工作程序,救援與醫療責任,緊急情況報告程序,核心人員與部門等。

二、制定過程

1、撰寫預案

確定具體的工作目標和時階段性工作時間表。制定工作任務清單,落實到具體的人員和時間。根據脆弱性分析,確定解決問題的資源和存在的問題。確定預案總體和各章節的最佳結構。將預案按章節分配給每一位編寫組成員。制定各項具體工作的時間進度表。

2、與外部機構協調一致

會見地方政府和社區機構。將企業已經開始制定應急預案的情況通知相關的地方政府部門。即使官方沒有提出具體要求,他們的建議和信息可能會非常有益。將省和地方政府對緊急情況通報的要求納入企業應急程序。

確定需要與外部機構溝通的內容,包括企業應急響應的通道,向誰彙報、如何彙報,企業如何與外部機構和人員溝通,應急響應活動負責人,在緊急情況下,哪些權力部門應該進入現場等。

3、評審、培訓和修訂

將第一稿發放給各編寫組成員審校,必要時修訂。

在第二次審校時,開展桌面演習,包括公司管理人員和應急管理人員。在一間會議室內,設計一個事故場景,各位參與人員討論各自的職責,針對事故場景做出反應。充分討論之後,找出並修訂交代不清或重複的內容。

4、批准和發佈

經會議討論後,向最高領導和高層管理人員彙報,經批准後發佈預案。將預案裝訂好並逐一編號,發放並簽收預案。注意應急響應核心人員家中應備份應急預案。

預案實施

一、融入公司整體活動

應急預案必須成爲公司文化的一部分。創造機會建立職工應急意識;培訓和教育職工;測試應急程序;動員各級管理人員、各部門和社區參與應急策劃;將應急管理工作變成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二、培訓

所有在企業工作或來訪人員都應接受培訓。包括定期組織員工討論會或評審會、技術培訓、應急響應設備的使用、疏散演習、全面演習等。根據培訓對象不同,可以選擇不同的培訓方式和內容。

三、預案的評審與修訂

企業的應急預案每年至少要評審一次。評審時應注意如下問題:在脆弱性分析時發現的問題和不足是否得到充分的重視?各位應急管理和響應人員是否理解各自的職責?企業的風險有無變化?應急預案是否根據企業的佈局和工藝變化而更新?企業的佈置圖和記錄是否保持最新?新成員是否經過培訓?企業的培訓是否達到目的?預案中的人員姓名、頭銜和電話是否正確?是否逐漸將應急管理融入企業的整體管理?社區機構和組織在預案裏面是否適當體現,他們是否參與了預案的評審?

除了年度評審之外,某些特定時間還應開展評審和修訂,如每次培訓和演習之後、每次緊急情況發生之後、人員或職責發生變動之後、企業的佈局和設施發生變化之後、政策和程序發生變化之後。

應急預案編制3

1 前言

火電施工企業承擔了全國大部分火力發電廠的施工建設,作業範圍包含構建築物施工和機組安裝,是一個安全高風險行業。由其施工性質決定了施工生產過程中存在着重大事故風險,一旦發生重大事故,必將造成重大損失,甚至嚴重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的穩定。因此,除了採取技術措施和管理措施儘量避免事故發生外,還必須做好事故應急工作,在重大事故發生後能及時予以控制,有效地組織搶險和救助,防止重大事故蔓延。有統計資料表明,在完善的事故應急體系和全面的應急預案的支持下,開展有效的事故應急可以使事故損失減少九成。可見,對於火電施工企業來說,事故應急預案的編制是安全管理工作中極其重要的一項內容,通過對我公司多年來抓事故應急體系建設的總結,現就如何進行火電施工企業事故應急預案的編制提出自己的觀點,供火電施工企業參考。

2 概述

2.1應急預案的概念

應急預案又稱應急計劃,是針對可能發生的重大事故或災害,爲保證迅速、有序、有效地開展應急救援行動、降低事故損失而預先制定的有關計劃或方案。

2.2應急預案分類

根據火電施工企業的特點,事故應急預案可分爲總體預案、專項預案和現場預案三個層次。

2.2.1總體預案

總體預案從公司總體上闡述應急目標、原則、應急組織結構及職責,以及應急行動的整體思路等。對於火電施工企業1個公司只需要制定1個公司級的總體預案即可。

2.2.2專項預案

專項預案往往是針對公司較爲突出的事故風險的,一個專項預案所針對的是一類事故,但這一類事故是存在於多個生產現場的,所以同一個專項預案可以對多個工作現場的應急起到指導作用。

根據火電施工企業的施工特點和麪臨的事故風險,火電施工企業宜編制以下五個專項預案,各預案包含的應急事故範圍如下。

a. 人身傷亡事故應急專項預案,要求覆蓋和滿足公司所有人身傷亡事故的應急要求。

b. 火災(爆炸)事故應急專項預案,要求覆蓋和滿足公司所有火災事故和爆炸、爆燃事故的應急要求。

c. 機械設備事故事故應急專項預案,要求覆蓋和滿足公司所有大型機械、設備事故的應急要求。

d. 食物中毒事故應急專項預案,要求覆蓋和滿足公司內可能發生的食物中毒事故的應急要求。

e. 自然災害事故應急專項預案,要求覆蓋和滿足公司施工活動場所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事故的應急要求。

2.2.3現場預案

現場預案是針對特定的具體場所而制定的預案,因而必須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一般一個施工現場制定一個現場預案爲宜。

3 事故應急預案的要素

無論是總體預案、專項預案還是現場預案,都由以下要素組成,只是不同類型預案中各要素的側重點、內容和具體程度有所不同。

3.1總則

總則是應急預案的概述部分,在本部分要明確編制預案的目的、應急救援的基本原則、與其他預案的關係、制定預案的制度依據和預案的管理要求。

3.1.1目標與原則

在本要素明確應急預案所針對的事故(或緊急情況)類型、適用的範圍和應急救援的目標,以及應急救援遵循的方針和原則。

3.1.2制度要求

本要素列出涉及應急預案、應急準備、應急救援的相關制度,作爲預案編制和應急救援行動的依據。

3.1.3與其他預案的關係

在本要素明確本預案與其它應急預案的關係,列出本預案使用中可能用到的,需配合使用的其它應急預案。

3.1.4預案管理

本要素對預案的制定、修改、更新、批准和發佈做出明確的管理規定。

3.2應急分析

3.2.1危險分析

本要素需要明確以下內容:

a.危險源的種類、數量、特性及分佈;

b.事故的類型、影響範圍及後果;

c.按需要明確地形地貌、河流、交通幹道及氣象條件等可能對事故應急造成影響的因素。

總體預案、專項預案、現場預案危險分析的範圍依次減小,危險分析的深度依次增加。

3.2.2資源分析

本要素對可用的應急力量和資源進行綜述,說明以下情況:

a.應急力量的組成、各自的應急能力及分佈情況;

b.各種重要應急設備、物資的準備情況;

c.上級應急機構或社會的可用應急資源情況。

總體預案、專項預案、現場預案資源分析的範圍依次減小,資源分析的深度依次增加,分析的內容依次更加具體。

3.3應急準備

3.3.1機構與職責

本要素需要明確以下內容:

a.明確參與應急的部門,並確定其職責;

b.明確應急行動總負責部門或負責人,以及每一具體行動的負責部門或負責人;

c.明確上級部門和外部組織可能提供的支持。

3.3.2物資與裝備

總體預案、專項預案的本要素一般對物資與裝備提出概括性的需求和管理上的要求;現場預案則需要明確具體的物資與裝備,包括型號、功能、數量、位置、何人負責等信息。

3.3.3應急人員培訓

總體預案、專項預案的本要素一般只對應急人員培訓提出培訓方向和管理上的要求;現場預案則需要對培訓週期、培訓對象及培訓內容做出明確的規定。

3.3.4預案演習

由於總體預案偏重於管理,可操作性較弱,一般不對綜合預案開展單獨的演習,而是在開展專項預案或現場預案演習時,需要總體預案配合,纔將其納入演習中。總體預案的本要素提出演習方面的管理要求,專項預案、現場預案則需要明確演習的週期、形式、內容等的具體要求。

3.3.5員工教育

總體預案和專項預案在本要素提出員工教育的.目的、作用和要求,現場預案則需要儘量明確員工教育的內容、形式、週期等的具體要求。

3.3.6互助協議

當應急力量與資源相對薄弱時,應事先尋求外部應急支持,與之簽訂互助協議,以便在應急救援中及時得到外部救援力量和資源的援助。例如,與當地醫療、通信、消防、物資供應等部門(單位)簽訂互助協議。

本要素要對必須簽訂的互助協議做出要求。

3.4應急響應

3.4.1接警與通知

本要素需要明確以下內容:

a.報警(應急響應)電話;

b.建立事故通報流程;

c.迅速準確地上報事故的有關信息。

3.4.2指揮與控制

總體預案和專項預案要明確以下問題:

a.如何確定應急響應級別;

b.啓動應急指揮部門的標準和程序;

c.誰或哪個部門負責事故相關信息的管理。

現場預案要明確以下問題;

a.針對事故的嚴重程度確定響應範圍;

b.誰或哪個部門負責組建現場指揮部,確定現場總指揮;

c. 如何啓用應急隊伍;

d. 誰或哪個部門負責現場信息的報告。

3.4.3報告與公告

本要素需要明確以下內容:

a.什麼時候發出報告與公告;

b.誰有權決定啓動報告與公告;

c.向誰發出報告與公告;

d.報告與公告信息的表現形式。

3.4.4通訊

總體預案和專項預案的本要素一般只需要對應急通訊作管理性的說明;而現場預案則需要明確以下內容:

a.現場指揮部、應急指揮部門、各應急部門、醫院、上級部門、外部救援機構等之間進行通訊的方法;

b.應急組織的通訊需要情況和備用通訊系統的情況;

c.哪個部門負責應急通訊的保障工作。

3.4.5事態監測與評估

總體預案和專項預案的本要素一般只需要明確事態監測與評估的作用和目的,提出管理性的要求;而現場預案則需要明確以下具體的內容:

a.哪個部門負責監測與評估活動;

b.監測與評估的內容;

c.監測儀器設備及監測方法;

d.監測點的設置、現場工作流程、彙報(報告)程序。

3.4.6公共關係

在重大事故發生後,與公衆和新聞媒體進行良好的溝通,向公衆和社會發布準確的事故信息、公佈事故情況、以及已採取的措施,有利於事故的處理。在本要素中應明確以下內容:

a.信息發佈的審覈和批准程序,保證發佈信息的統一性,避免出現矛盾信息;

b.爲公衆的諮詢提供服務安排。

3.4.7應急人員安全

總體預案和專項預案的本要素一般只需要提出保護應急人員安全的管理性要求,而現場預案則需要明確以下具體的內容:

a.應急隊伍或應急人員進入和離開現場的程序;

b.根據事故的性質,確定個人防護設備的配備。

3.4.8搶險

總體預案和專項預案的本要素一般只需要對搶險工作做出總體上的部署和安排,提出原則上的要求;而現場預案則需要明確以下具體的內容:

a.搶險力量的分佈情況;

b.各應急隊伍的搶險任務;

c.針對事故性質所採取的處理對策和方案。

3.4.9警戒與治安

總體預案和專項預案的本要素一般只需要對警戒與治安工作提出原則上的要求;而現場預案則需要明確以下具體的內容:

a.哪個部門負責警戒與治安;

b.警戒與治安工作的原則和事件處理方案;

c.警戒人員的安全及所需的個體防護設備。

3.4.10人羣疏散與安置

總體預案和專項預案的本要素一般只需要對人羣疏散與安置工作提出管理性的要求;而現場預案則需要明確以下內容:

a. 哪個部門和那些人員負責組織疏散;

b. 明確疏散區域、疏散距離、疏散路線、疏散運輸工具等;

c. 何時疏散人羣可以回遷。

3.4.11醫療與衛生

總體預案和專項預案的本要素一般只需要對醫療與衛生工作提出管理性的要求,進行概括性的論述;而現場預案則需要明確以下具體內容:

a.可用的急救資源列表,如急救中心、醫院等機構信息;

b.救護器材、搶救藥品、消毒解毒藥品等信息;

c.指定醫療指揮員負責現場急救和醫療的指揮和協調;

d.建立與上級及外部醫療機構的聯繫與協調;

e.保障現場急救和醫療人員個人安全的措施。

3.5現場恢復

3.5.1恢復現場

本要素應說明恢復正常狀態的流程、安全注意事項,現場清理和受影響區域的連續監測要求。

3.5.2結束應急

本要素應說明宣佈應急結束的程序和應急人員撤點、撤離、交接的程序和注意事項。

4 事故應急預案的編寫格式

根據事故應急預案要素的要求,在預案編寫時可分爲五章共二十五條來編寫。即:每個一級要素爲一章,每個二級要素爲一條進行編寫。

此外,由於火電施工企業隨着施工項目的變化,組織管理機構變化頻繁,事故應急預案也必須隨之修改。爲便於預案的修改、更新,在預案的編制過程中,也可增加“特殊風險預案”、“標準操作程序”和“支持附件”三個章節,把在預案使用過程中可能會變更的這部分內容集中於這三章內,便於預案在使用中的修改和更新。

應急預案編制4

1預案編制的目的和範圍

煤礦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的目的就是通過事前計劃和應急措施,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在煤礦重大事故發生後,迅速控制事故發展並儘可能排除事故,保護現場人員和場外人員的安全,將事故對人員、財產和環境造成的損失降至最低程度。煤礦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適用範圍就是它在對人、地域、時間以及空間上的效力。也就是說,煤礦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應當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實踐性。在編制預案時一定要明確界定其適用範圍,以確保預防事故的針對性。

2預案的編制步驟

從資料整理到預案的編制、完善,直至形成一個完整有效的煤礦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需要經歷一個多步驟的工作過程,整個過程包括:編制準備;預案編制;審定、實施;預案的演練;預案的修訂與完善5個步驟。

(1)編制準備。在編制準備階段需要做的工作有: ①成立編寫組織機構; ②制定編制計劃; ③蒐集整理信息; ④初始評估; ⑤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⑥能力與資源評估。

(2)預案編制。這是編制預案的'重點工作,是一項專業性和系統性很強的工作。預案質量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實施的效果,即事故控制和降低事故損失的程度。編寫時按照煤礦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文件體系,應急響應程序、預案的內容以及預案的級別(六級)和層次(綜合、專項、現場)要求進行編寫。

(3)審定、實施。完成預案編寫以後,要進行科學評價和審覈、審定。編制的預案是否合理,能否達到預期效果,救援過程中是否產生新的危害等,都需要經過有關機構和專家進行評定。而且,預案必須通過審覈、批准、實施,這也是國家有關規定的要求。

(4)預案的演練。爲全面提高應急救援能力,對應急救援人員進行教育、應急訓練和演習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步驟。應急演練應包括基礎培訓與訓練、專業訓練、戰術訓練及其他訓練等,通過演練、評審,爲預案的完善創造條件。

(5)預案的修訂與完善。修訂與完善是實現煤礦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持續改進的重要步驟。應急預案是煤礦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指導性文件,同時又具有法規權威性,故必須通過定期或在應急演習、應急救援後對之進行評審,針對煤礦實際情況的變化以及預案中暴露的缺陷,不斷完善和改進應急預案文件體系。

3預案的編制要求

(1)煤礦事故救援應遵循在預防爲主的前提下,貫徹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區域爲主、煤礦自救與社會救援相結合的原則。

(2)預案編制應分類、分級制定預案內容;上一級預案的編制應以下一級預案爲基礎。

(3)煤礦必須對潛在的重大事故建立應急救援預案。①冒頂、片幫、邊坡滑落和地表塌陷事故; ②重大瓦斯爆炸事故; ③重大煤塵爆炸事故; ④衝擊地壓、重大地質災害、煤與瓦斯突出事故; ⑤重大水災事故; ⑥重大火災(包括自然發火)事故; ⑦重大機電事故; ⑧爆破器材和爆破作業中發生的事故; ⑨粉塵、有毒有害氣體、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害物質引起的急性危害事故; ⑩其他危害事故。

(4)預案編制應體現科學性、實用性、權威性的編制要求。

(5)預案在編制和實施中不能損害相臨礦井的利益。

(6)預案編制要充分依據煤礦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煤礦安全現狀評價,應急準備與響應能力評估等方面調查、分析的結果。同時要對預案本身在實施過程中可能帶來的風險進行評價。

(7)切實做好預案編制的組織保障工作。

(8)預案要形成一個完整的文件體系,應包括總預案、程序、說明書(指導書) 、記錄(應急行動的記錄)四級文件體系。

(9)預案編制完成後要認真履行審覈、批准、發佈、實施、評審、修改等管理程序。

4預案編制的內容及格式煤礦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是針對可能發生的重大事故所需的應急準備和響應行動而制定的指導性文件。其編制的主要內容爲:方針與原則,應急策劃,應急準備,應急響應,現場恢復,預案管理與評審改進,附件等。預案編制的格式:封面包括標題、單位名稱、預案編號、實施日期、簽發人(簽字) 、公章,目錄,引言、概況,術語、符號和代號,預案內容,附錄,附加說明等。

5結語

通過平煤集團四礦礦井應急救援預案編制與應用的實踐,從預案編制的目的、範圍、步驟、編制要求、編制內容及格式、程序、文件體系等方面完善了煤礦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的原則、方法和要求,指導編制了具有規範性、針對性、實用性的應急救援預案。這些技術性標準對於平煤集團四礦礦井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與應用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同時對於煤炭行業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與應用也具有一定的借鑑作用。

應急預案編制5

20xx年3月29日晚,發生在京滬高速公路江蘇淮安段的一輛35噸液氯槽罐車與一輛貨車相撞,導致槽罐車液氯大面積泄漏,造成公路旁3個鄉鎮大量村民中毒,京滬高速公路宿遷至寶應段關閉20個小時。事故中造成28人中毒死亡,360人被送往醫院救治,疏散村民上萬人。這起危險品運輸事故造成如此嚴重後果的原因之一就是肇事的槽罐車駕駛員逃逸,延誤了最佳搶險救援時機。事故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危險化學品運輸應急救援預案存在的問題。

交通運輸行業是一個高風險行業。危險化學品的運輸安全管理因其所屬行業的高風險性和危險化學品品種的多樣性、理化性質的複雜性、潛在的高危險性、事故高危害性而日益受到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如何提高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預案的針對性、適用性和可操作性,從而提高危險化學品運輸事故應急處理能力,使事故發生後能迅速得到控制並儘可能排除事故造成的危害,將事故對人民生命財產和環境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筆者認爲,編制危險化學品運輸應急救援預案應處理好幾個方面的關係:

一、要我編制和我要編制的關係

現在還有不少運輸企業對編制危險化學品運輸應急救援預案的重要性、必要性認識不足,把它作爲應付交通行業主管部門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安全檢查、年審把關、責任追究的擋箭牌。不少危險化學品運輸企業對自身運輸的危險化學品的理化性質、危害類型、造成事故的原因等缺少認真的疏理和分析,存在較嚴重的僥倖心理和無所謂心理,總覺得危險化學品運輸要求高、監管嚴,出事故的機率低,如果真的發生事故,也只能聽天由命,編制預案作用也不大。在危險化學品運輸企業大多缺少化工方面專業人員或專業人員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爲完成法律法規和交通行業主管部門規定的編制應急救援預案這一“規定動作”,而去拼拼湊湊,矇混過關。近年來,隨着重、特大危險化學品運輸事故的頻繁發生,行業監管力度加大,要求提高,大多數危險化學品運輸企業的預案編制工作都委託安全中介評估機構進行。由於現有的安全中介評估機構少且幾乎都是從事化工行業工作的,缺少交通運輸生產和管理經驗,編制出的應急預案缺少交通行業特點,針對性不強。有的危險化學品運輸企業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完成後,沒有認真組織單位從業人員系統地進行學習、消化,因而一旦發生事故自然束手無策,不知所措,逃之夭夭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編制危險化學品運輸應急救援預案既是法律法規對運輸企業的要求,也是危險化學品運輸企業提高風險防範意識,防止和減輕重、特大運輸事故發生的重要措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十七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負有“組織制定並實施本單位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援預案”職責,《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第三十五條規定“危險化學品單位應當制定本單位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配備應急救援人員和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設備,並定期組織演練”。《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第三十二條規定“客運經營者、貨運經營者應當制定有關交通事故、自然災害以及其他突發事件的道路運輸應急預案。應急預案應當包括報告程序、應急指揮、應急車輛和設備的儲備以及處置措施等內容”。作爲危險化學品運輸企業一定要站在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高度負責的高度,認識編制危險化學品運輸應急救援預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覺實現從要我編制和我要編制的轉變,這是搞好編制的前提。

二、場所固定性與移動性的關係

危險化學品運輸是一種動態危險源,發生事故涉及面廣,危害性重,對社會公共安全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危險化學品運輸企業既不同於單純的生產企業、經營企業和儲存企業場所相對固定,也不同於普通的貨運企業,不涉及危險化學品,一旦發生事故一般不會造成嚴重的危險和危害。事實上,危險化學品運輸企業發生事故的不確定性要複雜得多。既包括企業管理方面的因素、人的違章行爲和失誤因素、車輛技術狀況及設施設備的缺陷、道路狀況、地形、人羣、天氣的因素,還包括交通事故引發的危險化學品運輸事故和救援不當導致的事故擴大等等。且運輸距離越長,不確定性越多;企業危險化學品運輸的品種越多,不確定性越多;車輛變換運輸的品種越頻繁,不確定性越多。據統計,有50%以上的危險品運輸事故是由交通事故引發的。裝運危險化學品的車輛的技術狀況是引起事故的'一個重要因素。技術狀況不好會嚴重影響行車安全,導致事故發生。對可能導致危險化學品運輸事故原因的全面分析,是確定危險源點,增強預案適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基礎和前提。同時,場所相對固定的地方發生危險化學品事故和發生危險化學品運輸事故需要社會救助時,對預案的要求也不同。前者一般只要有當地的消防、環保、安監、醫院、行業主管部門的電話號碼就足夠了,而後者尤其是位置跨地區變化的車輛發生危險化學品運輸事故需要社會救助時,就顯得束手無策,特別是運輸劇毒氣體時,最好要有沿途縣鄉政府的電話號碼,以便能在發生事故的第一時間裏,通知當地組織有關人員緊急疏散、撤離。現在,不少運輸企業在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預案編制時,沒有對運輸車輛的位置移動和移動過程中的複雜性給予充分的重視,對沿途危險路段調查不夠,對不在運輸企業所在地沿途需要經過的縣市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環保等的聯繫的方式、方法未作交待,如果一旦在外地發生事故,運輸企業單位的應急組織機構鞭長莫及,不利於及時搶險、救援和採取控制措施,常常會擴大事故後果。

三、應急自救與社會救助的關係

在危險化學品運輸過程中,貨物的多次搬運裝卸,環境溫度或壓力的變化,操作不當,包裝容器的反覆回收使用,桶蓋墊圈的失落,安全閥的變形斷裂等等,都可能造成氣體泄漏擴散,液體滴漏滲逸,固體破漏散落等危險化學品泄漏。及時正確的最初應急行動可以在事故升級前極大地降低事故的後果。由於危險化學品具有易爆、易燃或毒害、腐蝕、放射性等特性,特別是在運輸中容易發生燃燒、爆炸等化學危險品事故,如甲苯,實際上它同時具有易燃品和毒害品的性質,所以儘可能詳細敘述針對承運的不同危險化學品發生泄漏事故及這些事故發生後的基本情況、危險因素及其危險特性、對周圍的影響、應當採取的控制措施、特別需要注意事項和迴避事項及不同於其他事故應急的特殊步驟等對提高自救效率和成功率十分重要。相當一部分危險化學品運輸企業對承運的不同種類危險化學品在運輸過程中發生泄漏事故的處理辦法,重視不夠,分析不夠,交待不細。加之個別掛靠經營或承包經營的車輛安全管理不到位、投入不到位,沒有按需要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一旦發生泄漏事故,往往只能是依賴社會救助,造成事故得不到及時控制。

四、應急預案與運輸卡的關係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總局爲指導規範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工作,專門出臺了《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導則(單位版)》,並在導則中明確提出了建立安全運輸卡制度。安全運輸卡制度包括運輸的危險化學品性質、危害性、應急措施、注意事項及本單位、生產廠家、託運方應急聯繫電話等內容。要求每種危險化學品一張卡片;每次運輸前,運輸單位向駕駛員、押運員告知安全運輸卡上有關內容,並將安全卡交駕駛員、押運員各一份。從我們掌握的情況看,有的駕駛員、押運員長期在外“打游擊”,安全運輸卡制度還沒有得到全面的貫徹和落實,不少地方交通行業主管部門也沒有強力推進這一制度。危險化學品運輸企業制定的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從總體上看,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是面面俱到,關鍵環節、重點問題不夠突出,特別是運輸企業基本情況、危險因素的確定、內部保障等介紹偏多、每一種危險化學品運輸發生泄漏進的處理辦法介紹不足;二是預案中相當一部分內容,對場所相對固定搬運裝卸、儲存企業比較適用,對跨地區危險化學品運輸這一動態危險源應急救援關係不夠密切;三是篇幅過長,不便使用。現在大多數從事危險品運輸的從業人員文化水平不高,化工專業知識缺乏。對28家危險化學品運輸企業編制的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審查表明,80%的預案在1.5-2.2萬字之間,一旦發生事故,也不便於查找有關內容。因此,建議相關部門加強危險品運輸企業的應急救援預案編制適用性的研究,儘快出臺適合運輸行業的具體規定和危險化學品運輸企業應急救援預案示範文本。目前一方面要進一步做好預案的完善,另一方面要積極推行安全運輸卡制度,對其進行的必要補充,充分發揮安全運輸卡的作用。

應急預案編制6

公路隧道事故偶然性大,極易造成交通中斷和人員傷亡。秦嶺終南山特長公路隧道全長18.02公里,火災一旦發生,救援難度很大,除隧道管理機構外,還需大量外部單位配合,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隧道應急預案。

科學的預案,需要有科學的預案編制技術。然而目前國內已發佈的應急預案編制指南較少,且主要針對危險品泄漏、環境污染方面,沒有適用於公路隧道管理的應急預案編制指南。而國外的應急預案編制指南是根據本國的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各部門的職責分工而制定,又無法直接應用於我國。在秦嶺終南山特長公路隧道應急預案的編制中,首先解決了兩個難點,第一是預案編制技術的研究、確定,第二是具體的編制過程、方法。

預案編制技術

應急預案實際上是一個透明和標準化的反應程序,是快速響應和有效救援的基本保證,因此必須有完整的設計、行之有效的操作程序和持續改進的運行機制。

1.編制前的準備工作?

風險評價:主要是將隧道內可能導致重大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及產生嚴重社會影響的重大事故災害風險,列出清單,逐一評估。

資源分析:對應急救援活動涉及的相關資源進行了解、分析,以便制訂出符合實際情況的應急預案。

2.預案的體系架構?

按照系統論的思想,應急預案是一個開放、複雜和龐大的系統,預案的設計和組織實施應遵循體系要素構成和持續改進的指導思想。通過對國內外應急救援體系的研究、分析,特長公路隧道應急預案體系可以由以下5個部分構成。

(1)應急機構:明確分爲場內與場外兩類應急機構,前者的職責主要是整個應急救援活動的信息中樞、組織協調、資源調配和擴大應急救援活動的'指揮,而後者則承擔現場的災害控制、人員救護和工程搶險等具體的救援任務。

(2)響應程序:是應急預案中核心的內容,是檢驗應急救援綜合能力的集中體現。

(3)預案培訓:其目標是檢驗其應急行動與預案的符合性、應急預案的有效性和缺陷性,以及對應急能力水平的評估。

(4)公衆教育:目標是提高全體公衆應急意識和能力。

(5)預案管理:建立應急預案的編寫、審批、發放、更新等規則,並通過預案演練和評估對預案實現持續改進。

3.預案編制

通過對國內外隧道事故。以及其他行業應急預案要素的分析,歸納出隧道災害事故應急預案包括以下1 2個核心要素。

(1)預案啓動:確定預案的啓動條件及啓動程序。

(2)現場指揮與控制:以事故發生後確保公衆安全爲主要目標,按照應急預案的響應程序指揮、協調救援行動,合理使用應急資源,使事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

(3)預警與通知:是應急救援迅速啓動的關鍵,接到報警後的初步分析,篩選掉不正確的信息,落實事故的地點,時間、類型、範圍,初步分析事故趨勢。

(4)警報系統與緊急通告:事故被確認後立即通報應急指揮中心,及時向公衆和各救援單位發出應急警報,建立通訊程序。

(5)通訊:確保報警和通訊器材完好,並能正確使用報警和通訊器材,保持信息渠道24小時暢通。

(6)事態監測:監測和分析事故造成的危害性質和程度,以便提高或降低應急警報級別,並採取相應的對策評估。

(7)人員疏散與安置:應使所有公衆熟悉報警系統、逃生線路、避難所和總體疏散程序,準確估計事故影響範圍、人員影響區域以便組織疏散、撤離,積極搜尋、營救受傷及受困人員,建立現場危險品泄漏時人員的避難所。

(8)警戒與治安:爲保障救援工作順利開展,救援現場要有警戒區域設定,實施交通管制,保障救援隊伍、物質供應、人員疏散的交通暢通。

(9)醫療與衛生服務:應急救援中的醫療與衛生服務,由專業和接受過急救和心臟恢復培訓1的人員,事先組成醫療救援小組,在當地衛生部門的配合下,及時地提供應急需要的醫療設備和急救藥品。

(10)應急人員安全:應急救援行動的原則應是優先確保公衆和救援人員的安全,嚴禁冒險指揮,防止造成次生災害。

(11)公共關係:在重大事故中應明確應急過程中的媒體及公衆發言人,協調外部機構,及時與各部門和相關社會服務機構聯繫。

(12)善後復原:在應急救援完成後,應儘快組織善後復原工作。在研究確定以上1 2個核心要素的內容之後,需通過預案的推演,將這些要素串接成一個可執行的應急計劃。

應急預案編制7

一、編制步驟

(一)資料收集

(二)危險源辨識及風險評價

二、應急預案的文件體系

(一)四級體系:

1、預案(手冊,綜合性描述)

1)、對緊急情況的管理政策

2)、預案的目標

3)、應急組織

4)、責任:由一系列爲實現緊急管理政策和預案目標而制定的緊急情況管理程序組成,包括對緊急情況的應急準備、現場應急、恢復的程序以及訓練程序,事故後果評價程序等。

2、程序(二級文件,核心)

1)、內容:行動的目的;行動的範圍

2)、模式:5W1H—爲什麼why,做什麼what,誰去做who,什麼時間when,什麼地點where,如何做how

3)、目的:爲應急行動提供信息參考和行動指導

4)、格式:文字敘述、流程圖表、或是二者的組合等

3、說明書(三級文件)

對程序中的特定任務及某些行動細節進行說明,供應急組織內部人員或其他人使用,例如應急隊員職責說明書,應急檢測設備使用說明書等

4、應急行動記錄(四級文件)

包括在應急行動期間所作的通訊記錄,應急隊員進出事故危險區的記錄,向政府部門遞交報告的記錄、每一步應急行動的記錄等

三、應急預案的程序結構

1、預案概況:對緊急情況應急管理進行綜合描述和說明

2、預防程序:對潛在事故進行確認並採取減緩的措施

3、準備程序:說明應急行動前所需採取的準備工作

4、基本應急程序:給出事故可適用的應急行動程序

5、特殊危險應急程序:針對特殊事故危險性的應急程序

6、恢復程序:說明事故現場應急行動結束後所需採取的清除和恢復行動

四、三大程序

1、準備程序(培訓程序、訓練演習程序、應急資源評價程序等)

2、基本應急程序(核心:報警程序、疏散程序、通訊程序、禁戒和管制程序、醫療救援程序、公共關係程序)

3、特殊危險應急程序(行動程序)

五、事故應急預案編制

(一)、一般災害性事故應急預案

編制方法:

1、應急機構的組成及職責

2、災害事故應急處理的原則(生命第一原則、損失最小化原則、及時性、有效性、第一響應等)

3、報警與報告程序

4、生產和技術處理(停機、關閘、停產等明確的規定)

5、災害控制與撲救

6、傷員的.救護

7、警戒疏散與交通管制

8、應急物資準備與供應

9、救援與救助(尋求什麼樣的外援、公安、消防、醫療、軍隊、政府等)

10、生產恢復

11、應急演練

(二)、一般設備事故的應急預案(鍋爐、塔吊、吊車、壓力容器等)

編制方法:

1、應急處理的知識

2、事故的部位及類型

3、引發事故的原因

4、事故的應急處理原則

5、主要操作程序及要點

6、報警、報告與救護

7、生產恢復

8、應急演練

(三)化工事故應急預案(針對化工廠廠級應急預案,格式固定)

編制方法:

1、廠區的基本情況

2、危險化學品的數量及其分佈圖

3、指揮機構的設備及職責

4、資金保障及通訊聯絡的方式

5、應急救援專業隊伍的任務和訓練

6、預防事故的措施

7、事故處理

8、工程搶救搶修

9、現場醫療救護

10、緊急安全疏散

11、社會支援

六、企業與政府應急預案的協調

應急預案編制8

摘 要:本文從煤礦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的目的、範圍、編制步驟、法律法規依據、編制要求、編制內容及格式等方面,闡述了煤礦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的原則、方法和要求,對煤礦企業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與應用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

1 引言

居於高風險行業之首的煤礦行業,生產條件十分差,工作場所又處於不斷地變化和移動之中,水害、火災、瓦斯、煤塵、有毒有害因素、頂板事故以及自然災害等不安全因素,嚴重威脅着煤礦的安全生產。針對這些重大事故隱患需要制定相應的緊急措施和應急方法。筆者通過多年的煤礦事故控制的實踐經驗,從煤礦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的目的、範圍、法律依據、編制要求、編制步驟、編制內容及格式等六個方面,闡述了煤礦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的原則和要求,對煤礦企業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與應用具有一定的借鑑作用。

2 煤礦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的目的

煤礦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的目的,就是通過事前計劃和應急措施,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在煤礦重大事故發生後,迅速控制事故發展並儘可能排除事故,保護現場人員和場外人員的安全,將事故對人員、財產和環境造成的損失降至最低程度。

3 煤礦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步驟

完整、有效的煤礦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從蒐集資料到預案的實施、完善,需要經歷一個多步驟的工作過程。整個過程包括:編制準備;預案編制;審定、實施;預案的演練;預案的修訂與完善五個大的步驟。

3.1 編制準備

(1)成立編寫組織機構。煤礦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工作涉及面廣、專業性強,是一項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安全、工程技術、組織管理、醫療急救等方面專業人才或專家參與。因此,需要成立一個由各專業方面人員組成的編寫組織機構。

(2)制定編制計劃。一個完整的煤礦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文件體系,由總預案、程序、作業指導書、行動記錄四級文件體系構成。內容十分豐富,涉及面很廣,既涉及到本礦的應急能力和資源,也涉及到主管上級、區域以及相臨單位的應急要求。因此,需要制定一個詳細的工作計劃。計劃應包括工作目標、控制進程、人員安排、時間安排,並且要突出工作重點。

(3)蒐集整理信息。蒐集和分析現有的影響事故預防、事故控制的信息資料,對所涉及的區域進行全面的調查。

(4)初始評估。對煤礦現有的救援系統進行評估,找出差距,爲建立新的救援體系奠定基礎。初始評估一般包括:明確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審查現有的救援活動和程序,對以往的重大事故進行調查分析等。

(5)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危險分析的目的是明確煤礦應急的對象,存在哪些可能的重大事故,其性質及影響範圍,後果嚴重程度,爲應急準備、應急響應和減災措施提供決策和指導依據。危險分析包括危險辨識、脆弱性分析、風險評價。要結合國家法規要求,根據煤礦的具體情況進行。

(6)能力與資源評估。通過分析現有能力的不足,爲應急資源的規劃和配備、與相臨單位簽訂互助協議和預案編制提供指導。

3.2 預案編制

編制預案是一項專業性和系統性很強的工作,預案質量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實施的效果,即事故控制和降低事故損失的程度。編寫時按照煤礦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文件體系,應急響應程序、預案的內容以及預案的級別(六級)和層次(綜合、專項、現場)要求進行編寫。

3.3 審定、實施

完成預案編寫以後,要進行科學評價和實施審覈、審定。編制的預案是否合理,能否達到預期效果,救援過程中是否會產生新的危害等,都需要經過有關機構和專家進行評定。

3.4 預案的演練

爲全面提高應急能力,對應急人員進行教育、應急訓練和演習必不可少。應急演練應包括基礎培訓與訓練、專業訓練、戰術訓練及其他訓練等,通過演練、評審爲預案的完善創造條件。

3.5 預案的修訂與完善

預案的修訂與完善是實現煤礦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持續改進的重要步驟。應急預案是煤礦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指導文件,同時又具有法規權威性,通過定期或在應急演習、應急救援後對之進行評審,針對煤礦實際情況的變化以及預案中暴露出的缺陷,不斷地更新、完善和改進應急預案文件體系。

4 煤礦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要求

煤礦事故救援應在遵循預防爲主的前提下,貫徹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區域爲主、煤礦自救與社會救援相結合的原則。應分類、分級制定預案內容,上一級預案的編制應以下一級預案爲基礎。煤礦必須對以下潛在的重大事故建立應急救援預案:a.冒頂、片幫、邊坡劃落和地表塌陷事故;b.重大瓦斯爆炸事故;c.重大煤塵爆炸事故;d.衝擊地壓、重大地質災害、煤與瓦斯突出事故;e.重大水災事故;f.重大火災(包括自燃發火)事故;g.重大機電事故;h.爆破器材和爆破作業中發生的事故;i.粉塵、有毒有害氣體、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害物質引起的急性危害事故;j.其他危害事故。

預案編制應體現科學性、實用性、權威性的編制要求。在全面調查基礎上,實行領導與專家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科學分析和論證,制定出嚴密、統一、完整的煤礦事故應急救援方案;煤礦事故應急救援方案應符合本礦的客觀實際情況,具有實用性,便於操作,起到準確、迅速控制事故的作用;預案應明確救援工作的管理體系,救援行動的組織指揮權限和各級救援組織的職責、任務等一系列的行政管理規定,保證救援工作的統一指揮,制定的預案經相應級別、相應管理部門的批准後實施。

預案在編制和實施過程中不能損害相臨單位利益。如有必要可將本礦的預案情況通知相臨地域,以便在發生重大事故時能取得相互支援。

預案編制要有充分依據。要根據煤礦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煤礦安全現狀評價,應急準備與響應能力評估等方面調查、分析的結果。同時要對預案本身在實施過程中可能帶來的風險進行評價。

切實做好預案編制的組織保障工作。煤礦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需要安全、工程技術、組織管理、醫療急救等各方面的專業人員或專家組成,他們應熟悉所負責的各項內容。

預案要形成一個完整的文件體系。應包括總預案、程序、說明書(指導書)、記錄(應急行動的記錄)的四級文件體系。

預案編制完成後要認真履行審覈、批准、發佈、實施、評審、修改等管理程序。

5 煤礦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內容及格式

5.1 方針與原則

應急救援預案要有明確的方針和原則作爲指導。應急救援工作要體現保護人員安全優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優先、保護環境優先;同時體現事故損失控制、預防爲主、常備不懈、統一指揮、高效協調以及持續改進的思想。

5.2 應急策劃

應急策劃是煤礦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的基礎,是應急準備、響應的前提條件,同時又是一個完整預案文件體系的一項重要內容。在煤礦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中,應明確煤礦的基本情況以及危險分析與風險評價、資源分析、法律法規要求分析等結果。

(1)基本情況。主要包括煤礦的地址、經濟性質、從業人數、隸屬關係、主要產品、產量等內容,周邊區域的單位、社區、重要基礎設施、道路等情況。

(2)危險分析、危險目標及其危險特性、對周圍的影響

1)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危險分析結果應提供:a)地理、人文、地質、氣象等信息;b)煤礦功能佈局及交通情況;c)重大危險源分佈情況;d)重大事故類別;e)特定時段、季節影響;f)可能影響應急救援的不利因素。

2)危險目標的確定。可選擇對以下材料辨識的事故類別、綜合分析的危害程度,確定危險目標:a)重大危險裝置、設施現狀的安全評價報告;b)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文件;c)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文件;d)重大危險源辨識、評價結果;e)其他。

(3)資源分析。根據確定的危險目標,明確其危險特性及對周邊的影響以及應急救援所需資源;危險目標周圍可利用的安全、消防、個體防護的設備、器材及其分佈:上級救援機構或相臨單位可利用的資源。

(4)法律法規要求。法律法規是開展應急救援工作的重要前提保障。列出國家、省、市及應急各部門職責要求以及應急預案、應急準備、應急救援有關的法律法規文件,作爲編制預案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煤礦安全監察條例》、《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國務院令第373號)、《建築設計防火規範》(GBJ16)、《關於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等都作了相應規定。

5.3 應急準備

在煤礦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中應明確下列內容:

(1)應急救援組織機構設置、組成人員和職責劃分。依據煤礦重大事故危害程度的級別,設置分級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組成人員應包括主要負責人、現場指揮人及有關管理人員。主要職責爲:a)組織制訂煤礦重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b)負責人員、資源配置、應急隊伍的調動;c)確定現場指揮人員;d)協調事故現場有關工作;e)批准本預案的啓動與終止;f)事故狀態下各級人員的職責;g)煤礦事故信息的上報工作;h)接受集團公司的指令和調動;i)組織應急預案的演練;j)負責保護事故現場及相關數據。

(2)應急資源。應急資源的配備是應急響應的保證。在煤礦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中應明確預案的資源配備情況,包括應急救援保障、救援需要的技術資料、應急設備和物資等,並確保其有效使用。

1)應急救援保障。分爲內部保障和外部保障。依據現有資源的評估結果,內部保障確定以下內容:①確定應急隊伍,包括搶修、現場救護、醫療、治安、消防、交通管理、通訊、供應、運輸、後勤等人員;②消防設施配置圖、工藝流程圖、現場平面佈置圖和周圍地區圖、氣象資料、煤礦安全技術說明書、互救信息等存放地點、保管人;③應急通信系統;④應急電源、照明;⑤應急救援裝備、物資、藥品等;⑥煤礦運輸車輛的安全、消防設備、器材及人員防護裝備;⑦保障制度目錄;⑧責任制;⑨值班制度;⑩其他有關制度。依據對外部應急救援能力的分析結果,外部救援確定以下內容:①互助的方式;②請求政府、集團公司協調應急救援力量;③應急救援信息諮詢;④專家信息。

2)礦井事故應急救援應提供的必要資料,通常包括:a)礦井平面圖;b)礦井立體圖;c)巷道佈置圖;d)採掘工程平面圖;e)井下運輸系統圖;f)礦井通風系統圖;g)礦井系統圖;h)排水、防塵、防火注漿、壓風、充填、抽放瓦斯等管路系統圖;i)井下避災路線圖;j)安全監測裝備佈置圖;k)瓦斯、煤塵、頂板、水、通風等數據;l)程序、作業說明書和聯絡電話號碼;m)井下通信系統圖等。

3)應急設備。應確定所需的應急設備,並保證充足提供。要定期對這些應急設備進行測試,以保證其能夠有效使用。應急設備一般包括:a)報警通訊系統;b)井下應急照明和動力;c)自救器、呼吸器;d)安全避難場所;e)緊急隔離柵、開關和切斷閥;f)消防設施;g)急救設施;h)通訊設備。

(3)教育、訓練與演練。煤礦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中,應確定應急培訓計劃;演練計劃;教育、訓練、演練的實施與效果評估等內容。

1)應急培訓計劃。依據對從業人員能力的評估和社區或周邊人員素質的分析結果,確定以下內容:a)應急救援人員的培訓;b)員工應急響應的培訓;c)社區或周邊人員應急。嚮應知識的宣傳。

2)演練計劃。依據現有資源的評估結果,確定以下內容:a)演練準備;b)演練範圍與頻次;c)演練組織。

3)教育、訓練、演練的實施與效果評估。依據教育、訓練、演練計劃,確定以下內容:a)實施的方式;b)效果評估方式;c)效果評估人員;d)預案改進、完善。

(4)互助協議。當有關的應急力量與資源相對薄弱時,應事先尋求與外部救援力量建立正式互助關係,做好相應安排,簽定互助協議,做出互救的規定。

5.4 應急響應

(1)報警、接警、通知、通訊聯絡方式。依據現有資源的評估結果,確定以下內容:a)24小時有效的報警裝置;b)24小時有效的內部、外部通訊聯絡手段;c)事故通報程序。

(2)預案分級響應條件。依據煤礦事故的類別、危害程度的級別和從業人員的評估結果,可能發生的事故現場情況分析結果,設定預案分級響應的啓動條件。

(3)指揮與控制。建立分級。嚮應、統一指揮、協調和決策的程序。

(4)事故發生後應採取的應急救援措施。根據煤礦安全技術要求,確定採取的緊急處理措施、應急方案;確認危險物料的使用或存放地點,以及應急處理措施、方案;重要記錄資料和重要設備的保護;根據其他有關信息確定採取的現場應急處理措施。

(5)警戒與治安。預案中應規定警戒區域劃分、交通管制、維護現場治安秩序的程序。

(6)人員緊急疏散、安置。依據對可能發生煤礦事故場所、設施及周圍情況的分析結果,確定以下內容:事故現場人員清點,撤離的方式、方法;非事故現場人員緊急疏散的方式、方法;搶救人員在撤離前、撤離後的報告;周邊區域的單位、社區人員疏散的方式、方法。

(7)危險區的隔離。依據可能發生的煤礦事故危害類別、危害程度級別,確定以下內容:a)危險區的設定;b)事故現場隔離區的劃定方式、方法;c)事故現場隔離方法;d)事故現場周邊區域的道路隔離或交通疏導辦法。

(8)檢測、搶險、救援、消防、泄漏物控制及事故控制措施。依據有關國家標準和現有資源的評估結果,確定以下內容:a)檢測的方式、方法及檢測人員防護、監護措施;b)搶險、救援方式、方法及人員的防護、監護措施;c)現場實時監測及異常情況下搶險人員的撤離條件、方法;d)應急救援隊伍的調度;e)控制事故擴大的措施;f)事故擴大後的應急措施。

(9)受傷人員現場救護、救治與醫院救治。依據事故分類、分級,附近疾病控制與醫療救治機構的設置和處理能力,制訂具有可操作性的處置方案,應包括以下內容:a)接觸人羣檢傷分類方案及執行人員;b)依據檢傷結果對患者進行分類現場緊急搶救方案;c)接觸者醫學觀察方案;d)患者轉運及轉運中的救治方案;e)患者治療方案;f)入院前和醫院救治機構確定及處置方案;g)藥物、器材儲備信息。

(10)公共關係。依據事故信息、影響、救援情況等信息發佈要求明確以下內容:a)事故信息發佈批准程序;b)媒體、公衆信息發佈程序;c)公衆諮詢、接待、安撫受害人員家屬的規定。

(11)應急人員安全。預案中應明確應急人員安全防護措施、個體防護等級、現場安全監測的規定;應急人員進出現場的程序;應急人員緊急撤離的條件和程序。

5.5 現場恢復

事故救援結束,應立即着手現場恢復工作,有些需要即行可實現恢復,有些是短期恢復或長期恢復。煤礦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中應明確:現場保護與現場清理;事故現場的保護措施;明確事故現場處理工作的負責人和專業隊伍;事故應急救援終止程序;確定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結束的程序;通知本單位相關部門、周邊社區及人員事故危險已解除的程序;恢復正常狀態程序;現場清理和受影響區域連續監測程序;事故調查與後果評價程序。

5.6 預案管理與評審改進

煤礦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應定期進行應急演練或應急救援後對預案進行評審,以完善預案。預案中應明確預案制定、修改、更新、批准和發佈的規定;應急演練、應急救援後以及定期對預案評審的規定;應急行動記錄要求等內容。

5.7 附件

煤礦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附件部分包括:組織機構名單;值班聯繫電話;煤礦事故應急救援有關人員聯繫電話;煤礦生產單位應急諮詢服務電話;外部救援單位聯繫電話;政府有關部門聯繫電話;煤礦平面佈置圖;消防設施配置圖;周邊區域道路交通示意圖和疏散路線、交通管制示意圖;周邊區域的單位、社區、重要基礎設施分佈圖及有關聯繫方式,供水、供電單位的聯繫方式;組織保障制度等。

5.8 預案編制的格式

通常煤礦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格式爲:封面包括標題、單位名稱、預案編號、實施日期、簽發人(簽字)、公章;目錄;引言、概況;術語、符號和代號;預案內容;附錄;附加說明等。

6 結論

隨着我國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視程度的提高,預案的編制工作也引起了政府及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國家在相關法規中也作了原則性的規定。但預案編制的方法、內容、格式,還沒有形成規範、規則、標準等,尤其是高風險煤礦企業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亟需技術性標準指導。

應急預案編制9

企業管理層首先應指定應急預案編制小組的人員,組員是預案制定和實施中有重要作用或是可能在緊急事故中受影響的人。

(1)安全;

(2)環保;

(3)操作和生產

(4)保衛;

(5)工程;

(6)技術服務;

(7)維修保養;??

(8)醫療;

(9)環境;

(10)人事。

此外,小組成員也可以包括來自地方政府社區和相關政府部門的代表(例如,安全、消防、公安、醫療、氣象、公共服務和管理機構等)。這樣可消除現場事故應急預案與政府應急預案中的不一致性,同時這樣也可明確緊急事故影響到廠外時涉及單位及其職責。

1.資料收集和初始評估

編制小組的首要任務就是收集制定預案的必要信息並進行初始評估,這包括:

(1)適用的法律、法規和標準;

(2)企業安全記錄、事故情況;

(3)國內外同類企業事故資料;

(4)地理、環境、氣象資料;

(5)相關企業的應急預案等。

編制小組應提出如下問題(但不只限於這些):

(1)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故?

(2)這種事故的後果如何(要包括對現場和企業外的影響)?

(3)這類事故是否可預防?

(4)如果不能,會產生什麼級別的緊急情況?

(5)會影響到什麼地區?

(6)如何報警?

(7)誰來評價這種緊急情況,根據什麼?

(8)如何建立有效的通訊?

(9)誰負責做什麼,什麼時間,怎麼做?

(10)目前具備什麼資源?

(11)應該具備什麼資源?

(12)如有可能,可得到什麼樣的外部援助,怎樣得到7.

這些問題是制定應急預案過程中必須分析和考慮的部分。在初始階段,編制小組應辨識所有可能發生的事故場景並評價現有資源包括人力、物資和設備。

初期,編制小組的工作可分爲三部分:

(1)危險辨識、後果分析和風險評價;

(2)明確人員和職能;

(3)明確需要的資源。

2. 應急反應能力分析

根據最可能發生的事故場景,編制小組可以確定出不同緊急情況下相應的應急反應行動。據此,小組可回答以下問題:

(1)在緊急情況下誰該做什麼,什麼時候做,怎麼做?

(2)整個應急過程由誰負責,管理結構應該如何適應這種情況?

(3)如何通報緊急情況,誰負責通知?

(4)可獲得哪些外部援助,什麼時候能到達?

(5)在什麼情況下廠內和廠外人員應該進行避難或疏散?

(6)如何恢復正常操作?

這是預案編制過程中的綜合部分,是在前面分析工作的'基礎上進行的研究。

3、編制應急救援預案的注意事項

事故應急預案應當簡明,便於有關人員在實際緊急情況下使用。一方面,預案的主要部分應當是整體應急反應策略和應急行動,具體實施程序應放在預案附錄中詳細說明。另一方面,預案應有足夠的靈活性,以適應隨時變化的實際緊急情況。前面所提到問題的所有結論和解決辦法應縮減爲一個簡單明瞭的文件,便於評價和使用。

除了這些以外,預案中非常重要的內容是預案應包括至少六個主要應急反應要素,它們是:

(1)應急資源的有效性;

(2)事故評估程序;

(3)指揮、協調和反應組織的結構;

(4)通報和通訊聯絡程序;

(5)應急反應行動(包括事故控制、防護行動和救援行動);

(6)培訓、演習和預案保持。

根據企業規模和複雜程度不同,應急預案也存在各種形式。編制小組的另一個任務是使總體預案的格式應用於企業的具體情況。

最後,小組應確定出如何保證預案更新,如何進行培訓和演習。根據預案格式,可以把一些條款放在總體內容中,或放在附錄中。

預案編制不是單獨、短期的行爲,它是整個應急準備中的一個環節。有效的應急預案應該不斷進行評價、修改和測試,持續改進。

應急預案編制10

模板坍塌事故是建築施工中極易引發羣體傷亡的危險源之一。20xx年某月,上海市某正在澆築混凝土的鍋爐房工程屋面平臺突然發生坍塌事故,造成11人死亡、2人重傷、1人輕傷,直接經濟損失達257.5萬元。事故的技術原因主要是:屋面設計標高較大,支撐豎向高度較大,水平間距明顯過大,沒有設置連續的豎向和水平剪刀撐,導致支撐系統整體性極差,即沒有形成可靠的空間受力結構。在未計入施工中泵送砼直接對模板支撐的衝擊力時,支撐立杆受力大大超過設計強度值和屈服強度值。

在我國,扣件式鋼管模板支撐架是建築施工中常用的支模方式,但缺少相對應的設計計算標準,使現有的設計計算存在着不確定、不安全的因素,爲預防模板坍塌事故的發生,有必要建立相應的應急預案。

應急預案的基本要求是要有針對性和實用性:即確定最不利狀態,進行科學的計算和分析;繪製預案實施網絡圖;應隨施工情況的變化而及時修訂。

由於模板支撐架坍塌發生後,施工人員常發生因異物吸入造成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本文案例11個死亡人員中因異物吸入致死的8人,佔73%。從中可知事故發生後不能有效施救是造成慘案的又一原因。因此,緊急救援系統的建立是減少傷亡的`有效措施。模板支撐架坍塌事故緊急救援系統應包括:

緊急設施,包括事故報警系統、支撐應力監測及自動預警系統、緊急救援工具、應急照明、緊急醫療工具。

緊急聯絡與通訊,包括髮生事故需要外部救援時,除起動工地報警系統外,應撥打119報警和醫療救護120。同時按預案規定的通訊方法向有關部門聯絡。

緊急撤離方法,即一旦事故發生,作業人員應立即停止作業,在採取必要的應急措施後,撤離危險區域。撤離時以人員安全爲主,不要急於搶救財物,並針對現場具體情況有序地向安全區撤離。

緊急工作組:緊急工作組的組成目的是對工地內可能發生的重大險情作出響應。其工作宗旨是減少人員傷亡,並關注財產損失和環境污染。緊急工作組成員必須經過緊急醫療救護和事故預案等緊急救援知識的培訓,並能熟練掌握和運用。

緊急工作組的組成和職責:

(1)救援組:主要負責人員和物質的搶救、疏散,排除險情及排除救援障礙。

(2)事故處理組:按事故預案使用各種安全可靠的手段,迅速控制事故的發展。並針對現場具體情況,向救援組提供相應的救援方法和必要的施救工具及條件。

(3)聯絡組:負責事故報警和上報,以及現場救援聯絡、後勤供應,按應外部專業救援單位施救。指揮、清點、聯絡各類人員。

(4)警戒組:主要負責安全警戒任務,維護事故現場秩序,勸退或撤離現場圍觀人員,禁止外人闖入現場保護區。

緊急救援的一般原則:

以確保人員的安全爲第一,其次是控制材料的損失。緊急救援關鍵是速度,因爲大多數坍塌死亡是窒息死亡,因此,救援時間就是生命。此外要培養施工人員正確的處險意識,凡發現險情要立刻使用事故報警系統進行通報,緊急救援響應者必須是緊急工作組成員,其他人員應該撤離至安全區域,並服從緊急工作組成員的指揮。

急救知識與技術

鑑於模板支撐架坍塌事故所造成的傷害主要是機械性窒息引起呼吸功能衰竭和顱腦損傷所致中樞神經系統功能衰竭,因此緊急工作組成員必須熟練掌握止血包紮、骨折固定、傷員搬運及心肺復甦等急救知識與技術等。

應急預案編制11

應急救援預案是指事先制定的關於生產安全事故發生時進行緊急救援的組織、程序、措施、責任以及協調等方面的方案和計劃。

《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第49條規定:施工單位應當根據建設工程的特點、範圍,對施工現場易發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環節進行監控,制定施工現場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實行施工總承包的,由總承包單位統一組織編制建設工程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工程總承包單位和分包單位按照應急救援預案,各自建立應急救援組織或者配備應急救援人員,配備救援器材材、設備,並定期組織演練。

編制要求:

要求重點突出,針對性強;程序簡單,步驟明確,保證發生事故時,能及時啓動,有序實施;

要統一指揮、責任明確。

主要內容有以下幾點:

一、工程概況與作業環境

1、工程概況:主要有工程名稱、建築面積、結構形式、基坑深度、建築物的形狀、長寬、高度。

2、作業環境:主要有毗鄰的建築物、構築物、交通道路、地下管線、地質、高壓線、通訊電纜及建築施工現場使用的大型機械設備等情況。

3、項目部人員構成情況簡介。

二、應急準備

1、應急反應組織機構及其職責

成立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建立應急反應組織機構,明確組織機構人員的職責。具全包括應急組織機構人員設置、姓名、職務、聯繫電話、救援人員分工情況等。

2、應急救援器材、設備的配備

針對工程的特點有針對的、有選擇的配備應急救援器材、設備。列出應急工具清單,註明存放位置、保管負責人。如消防用具:滅火器、消防水龍帶、消防栓、沙袋、水桶、消防鉤、鐵杴等;防汛設備:抽水泵、編織帶、塑料布、砂、水桶、鐵杴等;急救工具:現場臨時醫務室的位置,擔架、醫藥急救箱等。

3、應急救援人員的教育

開工前對應救援人員及現場職工進行有針對性的應急救援安全教育。主要內容有:

⑴、常見事故類型的預防和急救知識,如高處墜落事故、觸電事故、機械傷害、坍塌事故、中毒事故和火災爆炸事故等。

⑵、應急救援器材、設備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⑶、救援行動的方法、技能和注意事項

三、危險源的辨識及應急預案的啓動

1、在開工前對施工過程進行安全策劃,對可能出現的'危險因素進行辨識,列出重大危險源

2、 應急救援預案啓動的條件

四、應急救援預案響應

事故發生後的報告、救援、保護現場及事故處理的程序。畫出應急流程圖,要有急救電話(火災119、急救中心120、公安110)、防疫部門電話、醫院電話、水、電、燃氣維修電話及上級主管部門電話等。

對可能出現重大、特大安全事故、火災、爆炸及油品、化學品等危險品泄露、上下水及污水管道的破裂等事故發生後應急救援預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響應。如深基坑坍塌、大型機具和設備的傾覆、觸電、腳手架倒塌等。

2、火災、爆炸應急預案響應。

3、油料、油漆、化學品大量泄露應急預案響應。

4、急性食物中毒應急預案響應。

5、重大疫情應急預案響應。

6、 施工現場防汛應急預案響應。

五、應急預案的終止

實施應急預案後,受害人員得到救治,現場引起事故的危險源得到控制、消除,由應急領導小組商議決定,現場應急總指宣佈終止。

六、演練

對不同的預案,要有計劃的組織人員培訓,定期進行演練,以使配備的應急救援物資、人員符合實戰需要。制定演練計劃及要求。

應急預案編制12

1、 編制、審覈和確認

1) 現場應急預案的編制:

應急預案的編制應與安保計劃同步編寫。根據對危險源與不利環境因素的識別結果,確定可能發生的事故或緊急情況的控制措施失效時所採取的補棄措施和搶救行動,以及針對可能隨之引發的傷害和其他影響所採取的措施。

應急預案是規定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全過程。

應急預案適用於項目部施工現場範圍內可能出現的事故或緊急情況的救援和處理。

——應急預案中應明確:應急救援組織、職責和人員的安排,應急救援器材、設備的準

備和平時的維護保養。

——在作業場所發生事故時,如何組織搶救,保護事故現場的安排,其中應明確如何搶救,使用什麼器材、設備。

——應明確內部和外部聯繫的方法、渠道,根據事故性質,制定在多少時間內由誰如何向企業上級、政府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需要通知有關的近鄰及消防、救險、醫療等單位的聯繫方式。

——工作場所內全體人員如何疏散的要求;

——應急救援的方案(在上級批准以後),項目部還應根據實際情況定期和不定期舉行應急救援的`演練,檢驗應急準備工作的能力。

2) 現場應急預案的審覈和確認:

由施工現場項目經理部的上級有關部門,對應急預案的適宜性進行審覈和確認。

2、 現場應急救援預案的內容

應急救援預案可以包括下列內容,但不侷限於下列內容:

1) 目的;

2) 適用範圍;

3) 引用的相關文件;

4) 應急準備。

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及聯繫電話,組員,辦公場所(指揮中心)及電話。

項目經理部應急救援指揮流程圖。

急救工具、用具(列出急救的器材、名稱)。

5) 應急響應:

① 一般事故的應急響應:

當事故或緊急情況發生後,應明確由誰向誰彙報,同時採取什麼措施防止事態擴大。 現場領導如何組織處理,同時,在多少時間內向公司領導或主管部門彙報。

② 重大事故的應急響應:

重大事故發生後,由誰在最短時間內向項目領導彙報,如何組織搶救、由誰指揮、配合對傷員、財物的急救處理,防止事故擴大。

項目部立即彙報:向內彙報,多少時間、報告哪個部門、報告的內容。向外報告,什麼事故,可以由項目部門直接向外報警,什麼事故應由項目部上級公司向有關上級部門上報。

6) 演練和預案的評價及修改:

項目部還應規定平時定期演練的要求和具體項目。演練或事故發生後,對應急救援預案的實際效果進行評價和修改預案的要求。

應急預案編制13

應急預案和相關實施程序要每年進行審查以保證符合法律、法規和省、市政府的應急預案。必要時至少每3年更新一次。

1、 應急預案的複檢

本應急反應預案應在企業經理指導下,每年進行一次審查。審查應包括預案、應急程序、培訓與訓練情況,應急設備以及與政府應急管理機構的溝通。要根據以下方面來進行修改:

(1)訓練和演習的書面評價,這種記錄可識別出缺陷或提出更合適的方法、程序或組;織,建議改動的後續行動也要審查;

(2)組織或程序中的關鍵人員的變動;

(3)企業組織機構的變動;

(4)支援機構的能力或功能的變動;

(5)國家或地方政府法規的.變化;

(6)影響到應急預案的企業的變動;

(7)來自其他組織、國家或地方政府的建議;

(8)生產工藝或操作狀況的變化。

審查的結果要由審查人存檔並交給企業經理。建立備忘錄說明審查的區域和每個區域的審查結果以及採取糾正的行動。

如果審查表明改變是必要的,審查人員要系統闡述建議的改動,並把它們送交給企業經理審查。

2、 應急程序的複檢

應急反應程序要修訂以反映出應急預案的變動。此外,除了每年預案審查,根據企業管理慣例,應急反應程序也要審查和修訂。

列出應急電話號碼的專門程序至少要每季度審查和更新一次。

應急預案編制14

要編制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首先要對本轄區的重大危險源進行全面普查,根據普查結果,對於那些一旦發生事故以後給周邊人員和環境造成重大影響的危險源制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以採取緊急救援措施,控制事故的進一步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重大危險源所在單位應積極配合地方政府的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工作。

制定地方政府的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主要包括三個階段,即重大危險源的普查、預案編制、預案演習。

1重大危險源的普查

在編制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前首先應對本轄區內的重大危險源進行普查,徹底掌握本轄區範圍內重大危險源的基本狀況。

重大危險源如如果缺乏系統、有效的監控管理,地方政府對轄區範圍內的重大危險源的分佈、分類和動態情況不清,沒有建立起完善的監測、控制、預警系統以及防範突發性事故的應急救援系統,則重、特大事故難免就會發生,並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因此,進行重大危險源的普查成爲防範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和制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前提。

危險源的普查程序是向本轄區內的企業發放重大危險源普查表以及相關的填表說明,由企業先進行危險源的辨識,在此基礎上對危險源進行分類,按危險源的指標體系進行填表、申報工作,最後由地方政府對本轄區內的危險源普查表進行彙總、統計、分析,以達到了解和掌握重大危險源的數量、分佈及其狀況,從而建立重大危險源信息管理系統,併爲建立重大危險源控制系統打好基礎,爲編制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提供依據。

1)重大危險源分類

重大危險源分類是重大危險源申報、普查的基礎,科學、合理的分類有助於客觀地反映重大危險源的本質特徵,有利於重大危險源普查工作的順利進行。

綜合考慮多種因素,重大危險源分類遵循以下原則:

從可操作性出發,以重大危險源所處的場所或設備、設施對重大危險源進行分類;再按相似相容性原則,依據各大類重大危險源各自的特性進行有層次的展開。

按上述原則重大危險源分爲7大類:

①易燃、易爆、有毒物質的貯罐區(貯罐);

②易燃、易爆、有毒物質的庫區(庫);

③具有火災、爆炸、中毒危險的生產場所;

④生產經營單位危險建(構)築物;

⑤壓力管道;

⑥鍋爐;

⑦壓力容器。

2)重大危險源普查的指標體系

重大危險源普查指標體系應能全面反映重大危險源的客觀狀況以及影響事故發生的主要因素,所反映的信息應能滿足重大危險源信息管理以及快速評價分級的要求。

重大危險源普查的指標如下:

①重大危險源所在地的基本情況

重大危險源所在地的基本情況包括法人單位名稱、單位代碼、經濟類型、佔地面積、行業代碼、主管機關、通訊地址、郵政編碼、所屬委辦、隸屬關係、主要產品等有關重大危險源所在地基本情況信息的17個指標。

②重大危險源的基本情況

依據重大危險源分類,分別制定各類重大危險源的普查指標。

a.貯罐區(貯罐)

貯罐區(貯罐)包括貯罐區基本情況和貯罐情況兩部分。

貯罐區基本情況包括貯罐區名稱、面積、貯罐個數等9項指標。

貯罐情況包括:

a)貯罐:包括貯罐形狀、形式、貯存物質、最大貯存量等16項指標。

b)進料管道:包括直徑、設計壓力、實際工作壓力等7項指標。

c)出料管道:包括直徑、設計壓力、實際工作壓力等7項指標。

b.庫區(庫)

庫區(庫)包括庫區基本情況、庫房情況以及庫房間距3部分。

庫區基本情況包括名稱、面積等4項指標。

庫房情況包括:

a)基本情況:包括名稱、形式、結構等7項指標;

b)儲存物品:包括名稱、狀態、最大存儲量、包裝形式等4項指標。

c.生產場所

生產場所包括危險單元、危險物質以及單元間距3部分。

危險單元包括名稱、面積、正常當班人數等4項指標。

危險物質包括名稱、工藝過程中的物質量、存儲的物質量、廢棄物量等4項指標。

e.生產經營單位危險建(構)築物

生產經營單位危險建(構)築物包括生產經營單位危險建(構)築物概況和安全狀況兩部分:

a)生產經營單位危險建(構)築物概況:包括名稱、用途、面積、高度等16個指標。

b)安全狀況:包括與建築物安全狀況相關的11個指標。

f.壓力管道

壓力管道包括壓力管道概況、調壓站(箱)概況和安全狀況3部分:

a)壓力管道概況:包括名稱、編號、類別、輸送介質等23個指標。

b)調壓站(箱)概況:包括名稱、類別、位置、數量等14個指標。

c)安全狀況:包括與壓力管道安全狀況相關的29個指標。

g.鍋爐

鍋爐包括設備概況、移裝記錄、事故記錄和檢修、改造記錄4部分:

a)設備概況:包括型號、名稱、編號、介質出口溫度等13個指標。

b)移裝記錄:包括日期、驗收報告摘要、經辦人等3個指標。

c)事故記錄:包括日期、事故原因及損壞情況摘要、經辦人等3個指標。

d)檢修、改造記錄:包括日期、檢修、改造內容摘要、經辦人和定期檢驗日期等4個指標。

h.壓力容器

壓力容器包括名稱、編號、容積、介質、安全狀況等級等32個指標。

3)重大危險源周圍環境的基本情況

重大危險源周圍環境的基本情況包括危險源周邊環境情況和周邊情況對危險源的影響兩個大項,主要考慮危險源一旦發生事故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以及周邊環境中危險因素對危險源的影響。

①危險源周邊環境情況

危險源周邊環境情況包括可能災害形式、最大危險區域面積和周邊地區情況。

周邊地區情況主要考慮住宅區、生產單位、機關團體、公共場所、交通要道以及其

他。主要指標是數量、單位名稱、人數和與危險最近距離。

②周邊情況對危險源的影響

主要考慮的危險因素是:火源、輸配電裝置及其他。

4)其他信息

重大危險源普查往往是使用專業機構設計好的表格,由危險源所在單位在對危險源進行辨識的基礎上,填報危險源信息表。危險源其他信息包括危險源所在單位負責人、填報部門負責人、填報人、填報日期、聯繫電話等5項內容。

  2.地方政府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

在完成本地區重大危險源的普查工作以後,地方政府就可着手進行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

(1)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主要內容和要求

1)建立應急組織

應急組織包括事故應急指令系統、事故報警系統、指令執行程序、應急指揮中心、事故處理主要負責人(總指揮)的姓名、現場主要指揮者或代理指揮和關鍵崗位人員名單。

2)保持通訊網絡暢通

事故發生以後,保持通訊網絡的暢通是非常重要的。應該確定公安、消防、急救、衛生、安全監督管理、新聞等有關部門和人員的聯繫方式,完善通訊設施、通訊網絡、電話表等,以便及時掌握事故發展的最新動態,做出快速反應。

3)特殊應急設備和設施的調度

應列出重型提升、挖掘設備和特殊消防設備的名稱、型號大小、數量、存放地點、負責人及調用方法等。

4)建立專家諮詢系統

設立專家諮詢系統,應由和事故有關的各個領域的專家組成,包括專家名單及聯繫方式。

5)發動志願援助組織

在事故應急搶救過程中,只依靠生產經營單位或政府部門都難以取得成效,還需要社會各界志願組織單位的共同協作,發動各種志願援助組織的參與能夠起到重要作用。計劃中應包括生產經營單位和社會各種的志願援助組織的名稱、電話、規模等。

6)提供危險源的危險信息

應包括重大危險源所貯存和使用的化學危險物質的並說明和它們有關的其它危險情況。

7)得到氣象信息服務

應和當地或國家的氣象部門密切配合以得到事故發生當地的氣候條件、天氣預報等情況,以利於科學安排救援行動。

8)保證救援物資的供應

應提供儘可能充足的救援物資如交通工具、醫療器材、藥品和衣物、食品、臨時避難場所、資金等。

9)公開事故信息

接待新聞媒介並告之特大事故發生發展情況以及事故救援、傷亡情況。

10)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評估

收集事故發生的原因並檢驗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每一方面的有效性,以利於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進一步修改、補充和更新。

(2)地方政府、應急總指揮及生產經營單位的職責

1)地方政府在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中的職責

●統一安排、組織特大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組織和實施;

●確保讓所有在參與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組織和人員知道他們應盡的職責;

●指派應急總指揮,應急總指揮應和生產經營單位經常保持聯繫,使得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不斷得到更新。如果地方政府管轄區內存在一個以上重大危險源,地方政府應對每一個危險源的場外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協調做出安排。必要的話,應編制一個總體事故計劃。

2)應急總指揮的職責

●應急總指揮應確保參與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各單位和組織熟悉他們的職責和任務,並能順利完成任務;

●和生產經營單位制訂現場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部門密切配合,保持聯繫,充分了解現場危險源的情況,編制出切實可行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充分發揮新聞媒介的作用,並尋求他們的幫助;

●應急總指揮應定期使現場和場外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相結合進行演練,並根據演練經驗補充、修改和更新現場外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對於發生重大氣體或液體危險化學品溢出和其它嚴重危害環境的物質泄露事故時,應急總指揮應迅速組織有能力處理和消除事故危害的組織和單位進行處置;

●應急總指揮應和事故現場的主管人員在整個事故應急過程中保持密切聯繫,定期通報事故現場的態勢。

3)生產經營單位在政府制定區域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時應做好如下配合工作

●向地方政府部門提供事故現場的可能情況、對生產經營單位周邊環境的可能影響情況、事故後果和其它的一些可能發生的情況等以利於政府完善現場外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生產經營單位應向參與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組織提供技術諮詢,以使這些組織做好事故應急準備;

●生產經營單位應及時將危險源或現場的危險物質的變化情況及時通報政府部門,以利於及時修改、補充和更新區域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確保讓所有在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中需發揮作用的人員和組織知道他們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規定的'職責;

●指定事故應急協調主任,具體負責與政府和有關機構的聯絡。

(3)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實施機構及其職責

健全的組織機構是控制特大事故及其所造成的影響的組織保證。

實施區域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機構主要有公安、消防、衛生等機構及專門的救護組織及急救中心等。其在實施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中的職責爲:

1)公安部門

●在事故發生後負責保護人員和財產的安全,負責交通和運輸管理;

●控制旁觀者進入事故現場和事故危險區域,負責事故可能危及的地區內的人員疏散和撤離,確定死亡人員姓名、身份,通知死者和傷員的家屬。防止和處理事故現場可能發生的刑事案件。

2)消防部門

●與事故發生生產經營單位消防人員密切配合,撲滅火災;

●控制火災、爆炸和毒物泄露事故的現場;

●爲完成以上任務,消防人員應預先熟悉本轄區範圍內的的重大危險源附近的易燃易爆危險物質、消防水源、消防器材和消防設施和設備的位置等的存放位置。

3)衛生機構

●衛生機構中的醫院、毒物中心、救護中心及其醫務人員負責事故受傷人員搶救;

●衛生機構應熟悉在重大危險源一旦發生事故以後的應急搶救程序、事故短期和長期對人們造成的危害;

●衛生機構應熟悉重大危險源存在的危險物質或對危險物質進行操作時對環境和人體造成的危害情況、掌握搶救和治療受到危險物質危害人員的方法;

●對特大事故的搶救,僅僅依靠醫療機關現有的醫療設備和設施往往還不夠,所以,衛生機構應充分考慮和其他機關和部門的合作,共同做好事故救援工作。

4)安全監督管理部門

●向政府提供重大危險源的;

●檢生產經營單位是否編制和準備了現場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是否將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報告了地方政府,如果沒有,應採取必要措施督促其完成;

●檢查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是否對特大事故發生後的所有可能緊急情況都制訂了預先應對措施;

●檢查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模擬演習和演練;

●特大事故處理結束以後,決定需要妥善保護的現場部分,應就事故現場和受事故影響地區可否人員進入等問題,向生產經營單位和應急協調主任提出建議;

●評估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有效性;

●事故調查的組織管理工作。

3.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演練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者在編制過程中由於經驗、理論水平的限制,完全預測出未來可能發生事故的現場的具體情況是不可能的,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往往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定期進行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模擬演練可以檢驗和完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完成以後,應保證讓所有和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有關的人員以及應急機構都知道。

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演習應和生產經營單位制定的現場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一起進行,根據演習中發現的問題,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進行檢查、修訂和完善,檢查主要包括下列內容:

(1)事故期間通訊系統是否能運作;

(2)人員是否能安全撤離;

(3)應急服務機構能否及時參與事故搶救;

(4)能否有效控制事故進一步擴大。

以上論述了地方政府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原則、內容、方法和步驟,不難看出,制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它以危險源普查,評估和控制爲基礎,以系統管理爲手段,以減少事故危害後果爲目的。因此,地方政府在制定特大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時應委託專業機構或組織本地專家經過大量艱苦的工作後,制定出切合實際情況並能在事故搶險中發揮作用的預案,切不可草草行事,悔之莫及。

應急預案編制15

背景:據新華社報道20xx年3月29日晚,發生在京滬高速公路江蘇淮安段的一輛35噸液氯的槽罐車與一輛貨車相撞事故,導致槽罐車液氯大面積泄漏,造成公路旁3個鄉鎮大量村民中毒,京滬高速公路宿遷至寶應段關閉20個小時。到3月30日17時,已有27人中毒死亡,285人被送往醫院救治,疏散村民近1萬人。這起危險品運輸事故造成如此嚴重後果的原因之一就是肇事的槽罐車駕駛員逃逸,延誤了最佳搶險救援時機。

事故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危險化學品運輸企業危險化學品運輸應急救援預案存在的問題。

交通運輸行業是一個安全的高風險行業。危險化學品的運輸安全管理因其所屬行業的高風險性和危險化學品品種的多樣性、理化性質的複雜性、潛在的高危險性、事故高危害性而日益受到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如何提高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預案的針對性、適用性和可操作性,從而提高危險化學品運輸事故應急處理能力,使事故發生後能迅速得到控制並儘可能排除事故造成的危害,將事故對人民生命財產和環境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是危險化學品運輸企業和行業主管部門亟待解決的課題。筆者覺得,編制危險化學品運輸應急救援預案應處理好幾個方面的關係:

一、要我編制和我要編制的關係。

現在還有不少運輸企業對編制危險化學品運輸應急救援預案的重要性、必要性認識不足,把它作爲應付交通行業主管部門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安全檢查、年審把關、責任追究的擋箭牌。不少危險化學品運輸企業對自身運輸的危險化學品的理化性質、危害類型、造成事故的原因等缺少認真的疏理和分析,存在較嚴重的僥倖心理和無所謂心理,總覺得危險化學品運輸要求高、監管嚴,出事故的機率低,如果真的發生事故,也只能聽天由命,編制預案作用也不大。

在危險化學品運輸企業大多缺少化工方面專業人員或專業人員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爲完成法律法規和交通行業主管部門規定的編制應急救援預案這一“規定動作”,過去一般拼拼湊湊,矇混過關。近年來,隨着重、特大危險化學品運輸事故的頻繁發生,行業監管力度加大,要求提高,大多數危險化學品運輸企業的預案編制工作都委託安全中介評估機構進行。由於現有的安全中介評估機構少且幾乎都是從事化工行業工作的,缺少交通運輸生產和管理經驗,編制出的應急預案缺少交通行業特點,針對性不強。

有的危險化學品運輸企業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完成後,沒有認真組織單位從業人員系統地進行學習、消化,因而一旦發生事故自然束手無策,不知所措,逃之夭夭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編制危險化學品運輸應急救援預案既是法律法規對運輸企業的要求,也是危險化學品運輸企業提高風險防範意識,防止和減輕重、特大運輸事故發生的重要措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十七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負有“組織制定並實施本單位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職責,《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第三十五條規定“危險化學品單位應當制定本單位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配備應急救援人員和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設備,並定期組織演練”。《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 第三十二條規定“客運經營者、貨運經營者應當制定有關交通事故、自然災害以及其他突發事件的道路運輸應急預案。

應急預案應當包括報告程序、應急指揮、應急車輛和設備的儲備以及處置措施等內容”。作爲危險化學品運輸企業一定要站在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高度負責的高度,認識編制危險化學品運輸應急救援預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覺實現從要我編制和我要編制的轉變,這是搞好編制的前提。

二、場所固定性與移動性的關係。

危險化學品運輸是一種動態危險源,發生事故涉及面廣,危害嚴重,對社會公共安全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危險化學品運輸企業既不同於單純的生產企業、經營企業和儲存企業,場所相對固定。也不同於普通的貨運企業,不涉及危險化學品,一旦發生事故一般不會造成危險和危害的擴大。

事實上,危險化學品運輸企業比場所相對固定的生產企業、經營企業和儲存企業發生事故的不確定性要複雜得多。既包括企業管理方面的因素、人的違章行爲和失誤因素、車輛技術狀況及設施設備的缺陷、道路狀況、地形、人羣、天氣的因素,還包括交通事故引發的危險化學品運輸事故和救援不當導致的事故擴大等等,且運輸距離越長,不確定性越多,企業危險化學品運輸的品種越多,不確定性越多,車輛變換運輸的品種越頻繁,不確定性越多。據統計,有50%以上的危險品運輸事故是由交通事故引發的`。裝運危險化學品的車輛的技術狀況是引起事故的一個重要因素,狀況不好會嚴重影響行車安全,導致事故發生。

如1997年2月25日,一輛裝有156壇溴素的拖掛車在浙江省紹興嵊州三界地段,由於掛車接連的套杆突然斷裂,使車上40多壇溴素當場破裂,引起周圍羣衆中毒,造成環境污染。對可能導致危險化學品運輸事故原因的全面分析,是確定危險源點,增強預案適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基礎和前提。同時,場所相對固定的地方發生危險化學品事故和發生危險化學品運輸事故需要社會救助時,對預案的要求也不同。前者一般只要有當地消防、環保、安監、醫院、行業主管部門的電話號碼就足夠了,而後者尤其是位置跨地區變化的車輛發生危險化學品運輸事故需要社會救助時,就顯得不夠了,特別是運輸劇毒氣體的,最好要有沿途縣鄉政府的電話號碼,以便能在發生事故的第一時間裏,通知當地組織有關人員緊急疏散、撤離。

現在,不少運輸企業在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預案編制時,沒有對運輸車輛的位置移動和移動過程中的複雜性給予充分的重視,對沿途危險路段調查不夠,對不在運輸企業所在地沿途需要經過的縣市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環保等的聯繫的方式、方法未作交待,如果一旦在外地發生事故,運輸企業單位的應急組織機構鞭長莫及,不利於及時搶險、救援和採取控制措施,常常會擴大事故後果。

三、應急自救與社救的關係。

在危險化學品運輸過程中,貨物的多次搬運裝卸,環境溫度或壓力的變化,操作不當,包裝容器的反覆回收使用,桶蓋墊圈的失落,安全閥的變形斷裂等等,都可能造成氣體泄漏擴散,液體滴漏滲逸,固體破漏散落等危險化學品泄漏。及時正確的最初應急行動可以在事故升級前極大地降低事故的後果。

由於危險化學品具有易爆、易燃、毒害、腐蝕、放射性等特性,特別是在運輸中容易發生燃燒、爆炸等化學危險安全事故,且一般危險化學品的危險性多數均具有二重甚至多重性,如甲苯,實際上它同時具有易燃品和毒害品的性質,所以儘可能詳細敘述針對承運的不同危險化學品發生泄漏事故及這些事故發生後的基本情況、危險目標及其危險特性、對周圍的影響、應當採取的控制措施、特別需要注意事項和迴避事項及不同於其他事故應急的特殊步驟等對提高自救效率和成功率十分重要。

相當一部分危險化學品運輸企業對承運的不同種類危險化學品在運輸過程中發生泄漏事故的處理辦法,重視不夠,分析不夠,交待不細,加之,個別掛靠經營或承包經營的車輛安全管理不到位、投入不到位,沒有按需要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一旦發生泄漏事故,往往只能是依賴社會救助,造成事故得不到及時控制。

四、應急預案與運輸卡的關係。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局爲指導規範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工作,專門出臺了《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導則(單位版)》,並在導則中明確提出了建立安全運輸卡制度。安全運輸卡制度包括運輸的危險化學品性質、危害性、應急措施、注意事項及本單位、生產廠家、託運方應急聯繫電話等內容。要求每種危險化學品一張卡片;每次運輸前,運輸單位向駕駛員、押運員告之安全運輸卡上有關內容,並將安全卡交駕駛員、押運員各一份。

從我們掌握的情況看,有的駕駛員、押運員長期在外“打游擊”,安全運輸卡制度還沒有得到全面的貫徹和落實,不少地方交通行業主管部門也沒有強力推進這一制度。危險化學品運輸企業制定的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從總體上看,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是面面俱到,關鍵環節、重點問題不夠突出,特別是運輸企業基本情況、危險目標的確定、內部保障等介紹偏多、每一種危險化學品運輸發生泄漏時的處理辦法介紹不足;二是預案中相當一部分內容,對場所相對固定搬運裝卸、儲存企業比較適用,對跨地區危險化學品運輸這一動態危險源應急救援關係不夠密切;三是篇幅過長,不便使用。現在大多數從事危險品運輸的從業人員文化水平不高,化工專業知識缺乏。對28家危險化學品運輸企業編制的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審查表明,80%的預案在1.5—2.2萬字之間,一旦發生事故,也不便於查找有關內容。

因此,建議國家交通行業主管部門加強危險品運輸企業應急救援預案編制適用性的研究,儘快出臺適合運輸行業的具體規定和危險化學品運輸企業應急救援預案示範文本。目前一方面要進一步做好預案的完善,另一方面要積極推行安全運輸卡制度,對其進行的必要補充,充分發揮安全運輸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