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李儒是怎麼死的?李儒簡介

三國中李儒是怎麼死的?

三國中李儒是怎麼死的?李儒簡介

《魏書》記載,呂布刺殺董卓,卓將李儒等人曾派兵阻隔。然而李儒並沒有在董卓敗亡時被殺,董卓死後幾個月,西涼軍首領李傕(jué)殺死王允,控制了朝政。初平三年(192年),冬十月,李傕推舉博士李儒爲侍中,但被漢獻帝拒絕。198年李傕被曹操擊敗,此後李儒的事蹟及下落史書均無記載。

在《三國演義》中是董卓的首席謀士,爲董卓所親信,大小事宜均與之參謀,堪稱智囊。董卓趁亂進京、說降呂布、廢立皇帝、遷都長安等舉動,均離不開李儒的參謀之功。漢少帝劉辯被廢后不滿,李儒奉董卓之命,親自帶人入宮,毒死劉辯。后王允使“連環計”離間董卓、呂布,李儒勸董卓放棄貂蟬而換取呂布的效忠,董卓最終沒有聽從,死於呂布之手。董卓死時,李儒臥病在家,被家僕捆-綁獻出,處斬於市曹之中。

李儒簡介

中文名稱李儒

別名李文優

國籍中國(東漢)

民族漢族

出生地司隸馮翊郃陽

職業郎中令、博士

李儒,三國人物,正史中無此人(資治通鑑·卷第五十九有此人),演義中他是董卓的女婿、謀士,爲董卓所親信,大小事宜均與之參謀,堪稱智囊。董卓趁亂進京、說降呂布、廢立皇帝、遷都長安等舉動,均離不開李儒的參謀之功。漢少帝劉辯被廢后不滿,李儒奉董卓之命,親自帶人入宮,毒死劉辯。后王允使“連環計”離間董卓、呂布,李儒勸董卓放棄貂蟬而換取呂布的效忠,董卓最終沒有聽從,死於呂布之手。

李儒與董卓

李儒是三國第一謀士,第一個出現的謀士。

他是董卓的女婿,死心蹋地地爲董卓服務,開創了董卓時代。

當時董卓奉詔前來。李儒勸他說,:“今雖奉詔,中間多有闇昧。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順,大事可圖。”

所謂大事可圖,可見他們有獨霸天下的野心。在李儒的勸說下,董卓按兵不動,靜觀其變,坐享其成。

爲了成就自己的霸業,董卓準備收降呂布,徵詢李儒的意見。李儒曰:“主公欲取天下,何惜一馬!”

董卓對李儒的話是言聽計從,欣然與之,更與黃金一千兩、明珠數十顆、玉帶一條,贈與呂布。

結果,呂布成爲董卓成功的最主要干將。

董卓執政後,李儒給董卓的第一個建議是擢用名流,以收人望,並薦蔡邕。董卓命徵之,邕不赴。董卓大怒,使人謂邕曰:“如不來,當滅汝族。”。卓見邕大喜,一月三遷其官,拜爲侍中,甚見親厚。

曹操欲刺殺董卓,董卓以其事告之。李儒曰:“操無妻小在京,只獨居寓所。今差人往召,如彼無疑而便來,則是獻刀;如推託不來,則必是行刺,便可擒而問也。”

董卓然其說,馬上查明事實的真-相。

李儒曰:“此必有同謀者,待拿住曹操,便可知矣。”

於是卓遂令遍行文書,畫影圖形,捉拿曹操,擒獻者賞千金,封萬戶侯,窩藏者同罪。

要不是碰上陳宮,曹操的命就沒了。

後來,曹操召集十八路諸候征討董卓,勢不可擋。李儒又出一計:“溫侯新敗,兵無戰心。不若引兵回洛陽,遷帝於長安,乃保無虞。”爲了發展董卓的實力,李儒又出了一個主意,“今錢糧缺少,洛陽富戶極多,可籍沒入官。但是袁紹等門下,殺其宗黨而抄其家貲,必得鉅萬。”

結果董卓安然退到長安,實力沒有消耗。而十八路諸侯則不戰而退。

董卓從洛陽撤退到滎陽後,李儒獻計說,丞相新棄洛陽,防有追兵。可教徐榮伏軍滎陽城外山塢之旁,若有兵追來,可竟放過,待我這裏殺敗,然後截住掩殺:令後來者不敢復追。”

董卓從其計,令呂布引精兵歇後。呂布正行間,曹操一軍趕上。呂布大笑曰:“不出李儒所料也!”

曹操出馬,大叫:“逆賊劫遷天子,流徙百姓,將欲何往?”

呂布罵曰:“背主懦夫,何得妄言!(曹操先背叛董卓,呂布說得也沒錯。不過呂布背叛的次數更多。)”

此次戰爭結果,曹操肩膊中箭,被兩個軍士擒住,幸虧被曹洪所救。曹操來時,聚三萬人馬,此次回去,只有殘兵五百餘人。

第七回“袁紹盤河戰公孫孫堅跨江擊劉表”中,袁紹與公孫瓚對陣。有人來長安報知董卓。

李儒對卓曰:“袁紹與公孫瓚,亦當今豪傑。現在盤河廝殺,宜假天子之詔,差人往和解之。二人感德,必順太師矣。”

卓曰善。次日,便使太傅馬日磾、太僕趙岐,齋詔前去。二人來至河北,紹出迎於百里之外,再拜奉詔。次日,二人至瓚營宣諭,瓚乃遣使致書於紹,互相講和。二人自回京覆命。瓚即日班師,又表薦劉玄德爲平原相。

這件事極大地提高了董卓的威信和影響力。

第八回“王司徒巧使連環計董太師大鬧鳳儀亭”中,李儒看出了董卓和呂布的矛盾,以及其中的.連環計。他於是是勸董卓和好呂布。他說,昔楚莊王絕纓之會,不究戲愛姬之蔣雄,後爲秦兵所困,得其死力相救。今貂蟬不過一女子,而呂布乃太師心腹猛將也。太師若就此機會,以蟬賜布,布感大恩,必以死報太師。太師請自三思。

董卓沉吟良久曰:“汝言亦是。我當思之。”要說董卓還是有一定氣度的。

不過,董卓又被貂蟬的眼淚改變了主意。

李儒聽說後,仰天嘆曰:“吾等皆死於婦人之手矣!”

過去,董卓對李儒是言聽計從,而現在董卓得勢,已經聽不進李儒的勸告,離死也就不遠了。

董卓的成功,李儒立了大部分功勞,收呂布,敗曹操,擢名流,立朝庭,攫財富,拒諸侯。李儒人聰明,懂兵法,還有戰略眼光和心胸,儒具備一流謀士的條件,可惜其主不行。否則很有前途。

李儒初次出場:進京勤王

卓婿謀士李儒曰:“今雖奉詔,中間多有闇昧。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順,大事可圖。”卓大喜,遂上表。其略曰:“竊聞天下所以亂逆不止者,皆由黃門常侍張讓等侮慢天常之故。臣聞揚湯止沸,不如去薪;潰癰雖痛,勝於養毒。臣敢鳴鐘鼓入洛陽,請除讓等。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這就和劉備提出要“光復漢室”是異曲同工。當時得知董卓要進京,朝中是怎麼說的?

侍御史鄭泰諫曰:“董卓乃豺狼也,引入京城,必食人矣。”

盧植亦諫曰:“植素知董卓爲人,面善心狠;一入禁庭,必生禍患。不如止之勿來,免致生亂。”

何進掛了以後,鮑信找到士族代表袁紹和朝中大臣代表王允又說董卓要反,結果此二人都是:“且容商議。”李儒這一名正言順要進京勤王的聲明,就在這個時候成了關鍵。人家是響應號召以勤王的名義來的,而且又握有重兵,只要沒有謀反的事實,誰也動不了他。

二次出場:挾天子以令諸侯

李儒曰:“今朝廷無主,不就此時行事,遲則有變矣。來日於溫明園中,召集百官,諭以廢立;有不從者斬之,則威權之行,正在今日。”

有人可能要說李儒這一手沒有曹操救天子於危難,恩威並施來的高明。但這裏有一個不同點,董卓這個時候是西涼軍閥,他只能在京城中挾天子以令諸侯,而曹操後來是在自己的地盤上迎天子。

三國那個時候是很看中出身的,董卓作爲一西涼軍閥,在朝廷裏的人看來就是暴發戶,實力確實夠強,但沒有號召力。袁紹“四世公卿”一出,壓都壓死他。那他要把持朝政就只能採取鐵血手段,這一個計策是沒有錯的。等到曹操挾天子的時候,曹操已經在許都有了勢力,而且國都覆滅,許都又是中原地區,遷都順理成章。董卓要是用曹操那一套,難道遷都到西涼去,搞笑的吧。

看看董卓要把持朝政時衆人的反應。

座上一人推案直出,立於筵前,大呼:“不可!不可!汝是何人,敢發大語?天子乃先帝嫡子,初無過失,何得妄議廢立!汝欲爲篡逆耶?”此人就是丁原,那時候丁原跟袁紹王允他們比起來也就是個小角色,連他都敢這麼搞,可想而知董卓當時面臨的環境(不要說是因爲呂布給他撐腰啊,在朝堂上只聽說手下靠老大撐腰的,沒聽說老大靠手下撐腰)。要不是依照李儒的鐵血政策殺之,誰還會聽董卓的。

所以李儒這個早於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完美的。只不過董卓此人實在無腦,瞎搞,才搞得天下之兵盡伐之。

三次出場:袁紹不可殺

且說董卓欲殺袁紹,李儒止之曰:“事未可定,不可妄殺。”

這句話什麼意思,朝廷江山還沒坐穩,不能在這個時候殺袁紹。事後侍中周毖說了一句話:“袁紹忿忿而去,若購之急,勢必爲變。且袁氏樹恩四世,門生故吏遍於天下;倘收豪傑以聚徒衆,英雄因之而起,山東非公有也。”可見袁紹殺不得。

四次出場:擢用名流,以收人望

李儒勸卓擢用名流,以收人望,因薦蔡邕之才。

這沒錯吧。只不過蔡邕確實名副其實,就是不給你董卓面子。要是換了曹操,你不給我面子我還是供着你,就像對徐庶、關羽那樣。董卓要是這樣的話,估計情況會好很多。只不過董卓是個SB,拿刀架着蔡邕來上班,那有用個P,這可怪不得李儒。

五次出場:殺帝奪權

卻說少帝與何太后、唐妃困於永安宮中,衣服飲食,漸漸少缺;少帝淚不曾幹。一日,偶見雙燕飛於庭中,遂吟詩一首。詩曰:“嫩草綠凝煙,嫋嫋雙飛燕。洛水一條青,陌上人稱羨。遠望碧雲深,是吾舊宮殿。何人仗忠義,泄我心中怨!”董卓時常使人探聽。是日獲得此詩,來呈董卓。卓曰:“怨望作詩,殺之有名矣。”遂命李儒帶武士十人,入宮弒帝。

此時的董卓已經把持朝政,你皇帝做傀儡就好好做,你要來一句“何人仗忠義”那不是找死嗎?都在叫人來殺董卓了,難道董卓還能容你?這個做法和曹操後來的做法是一樣的。

六次出場:識破曹操

布對卓曰:“適來曹操似有行刺之狀,及被喝破,故推獻刀。”卓曰:“吾亦疑之。”正說話間,適李儒至,卓以其事告之。儒曰:“操無妻小在京,只獨居寓所。今差人往召,如彼無疑而便來,則是獻刀;如推託不來,則必是行刺,便可擒而問也。”

這個就不用說了吧,看曹操後來的反應。操不曾回寓,乘馬飛出東門。門吏問之,操曰‘丞相差我有緊急公事’,縱馬而去矣。皆被李儒言中。反董計劃徹底告吹。

七次出場:示弱退兵

李傕抱頭鼠竄,回見董卓,說孫堅如此無禮。卓怒,問李儒。儒曰:“溫侯新敗,兵無戰心。不若引兵回洛陽,遷帝於長安,以應童謠。近日街市童謠曰: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臣思此言‘西頭一個漢’,乃應高祖旺於西都長安,傳一十二帝;‘東頭一個漢’,乃應光武旺於東都洛陽,今亦傳一十二帝。天運合回。丞相遷回長安,方可無虞。”

後來怎麼樣,聯盟軍連追都不追,人心渙散了。

八次出場:設計曹操

且說董卓行至滎陽地方,太守徐榮出接。李儒曰:“丞相新棄洛陽,防有追兵。可教徐榮伏軍滎陽城外山塢之旁,若有兵追來,可竟放過;待我這裏殺敗,然後截住掩殺。令後來者不敢復追。”

結果呢,曹操果然帶兵追來,被呂布等人殺得大敗。呂布大笑曰:“不出李儒所料也!”

九次出場:識破連環計

呂布怒恨而歸,路遇李儒,告知其故。儒急入見卓曰:“太師欲取天下,何故以小過見責溫侯?倘彼心變,大事去矣。”卓曰:“奈何?”儒曰:“來朝喚入,賜以金帛,好言慰之,自然無事。”卓依言。

儒曰:“恩相差矣。昔楚莊王絕纓之會,不究戲愛姬之蔣雄,後爲秦兵所困,得其死力相救。今貂蟬不過一女子,而呂布乃太師心腹猛將也。太師若就此機會,以蟬賜布,布感大恩,必以死報太師。太師請自三思。”卓沈吟良久曰:“汝言亦是,我當思之。”

要是李儒早點知道有這個情況,估計就勸董卓把貂蟬讓給呂布了,董卓根本就不會娶貂蟬。以後也不會有呂布謀反一事了。縱觀董卓行事,但凡李儒的建議他還是都聽進去了的。好歹也是稱霸一方的人,判斷意見的正確與否的能力還是有的。加上李儒是他女婿,連呂布都比不上的親信。

十次出場:料定敗亡

次日,李儒入見曰:“今日良辰,可將貂蟬送與呂布。”卓曰:“布與我有父子之分,不便賜與。我只不究其罪。汝傳我意,以好言慰之可也。”儒曰:“太師不可爲婦人所惑。”

卓變色曰:“汝之妻肯與呂布否?貂蟬之事,再勿多言;言則必斬!”李儒出,仰天嘆曰:“吾等皆死於婦人之手矣!”

眼見董卓受貂蟬迷惑,不再聽信忠言,李儒就已經料定了呂布謀反的結果。可比賈詡。

十一次出場:敗局已定,自了餘生

卓又喜而不疑。既至城外,百官俱出迎接。只有李儒抱病在家,不能出迎。

這個時候其實李儒已經知道董卓的敗局了。要不怎麼偏偏他這個最親信的人沒出現在這種場合。

卻說當下呂布大呼曰:“助卓爲虐者,皆李儒也!誰可擒之?”李肅應聲願往。忽聽朝門外發喊,人報李儒家奴已將李儒綁縛來獻。

這裏我個人感覺是李儒爲了不連累家將而自己自首的。要知道董卓一系的勢力是根深蒂固的。看看呂布奪權以後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的反應,董卓勢力幾大將領沒有一個買呂布的賬,都不投降呂布。難道平日裏在董卓、李儒身邊的這些人不是他們的親信?會這麼容易就把李儒綁了,那個時代可是最恨這種賣主求榮的小人,能進到李儒日常生活中的人絕大多數肯定都不會是這樣的人。即使有一兩個,也沒有把李儒綁出去的能力。

總結:算無遺漏,如遇良主,大業必成

縱觀李儒一生,算無遺漏。若不是董卓性情中人,早已成就大業。但無奈是以董卓姻親身份出道,註定無法另擇良主,只能對董卓從一而終

悲兮,哀兮!

人物簡介

李儒,三國人物,生卒144—?,籍貫涼州隴西臨洮[今甘肅臨洮]。據《後漢書·何皇后紀》和《資治通鑑·卷第五十九》記載,初平元年李儒爲郎中令,曾被董卓派去毒死弘農王(少帝)(後漢書:“關東兵起,共討董卓。董卓置弘農王劉辯於閣上,使郎中令李儒獻上毒藥,劉辯不肯飲,董卓等強逼之。於是,劉辨與妻唐姬及宮人飲宴做別後,飲藥而死。”)。據《後漢紀後漢孝獻皇帝紀》記載,192年,初平三年四月,董卓被王允、呂布謀殺,董卓的部將李傕等人擊敗呂布,王允自殺,重新佔領長安,挾持漢獻帝,控制東漢政權。李傕以賈詡爲左馮翊,並推舉博士李儒爲侍中,但因爲李儒曾毒死弘農王(漢少帝),漢獻帝下詔加罪於李儒,後受到李傕的保護而得以倖免(後漢紀:李傕舉博士李儒爲侍中,獻帝詔曰:“儒前爲弘農王郎中令,迫殺我兄,誠宜加罪。”辭曰:“董卓所爲,非儒本意,不可罰無辜也。”)。

三國演義中他是董卓的女婿、謀士,爲董卓所親信,大小事宜均與之參謀,堪稱智囊。董卓趁亂進京、說降呂布、廢立皇帝、遷都長安等舉動,均離不開李儒的參謀之功。漢少帝劉辯被廢后不滿,李儒奉董卓之命,親自帶人入宮,毒死劉辯。后王允使“連環計”離間董卓、呂布,李儒勸董卓放棄貂蟬而換取呂布的效忠,董卓最終沒有聽從,死於呂布之手。董卓死時,李儒臥病在家,被家僕捆-綁獻出,處斬於市曹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