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將行的歷史人物故事介紹

曾子在儒學的發展乃至中華文化的發展上都有着非常深遠的影響,與孔子、孟子、顏回並稱四聖。以下是本站小編爲你整理的曾子將行的歷史故事,希望能幫到你瞭解。

曾子將行的歷史人物故事介紹

  曾子將行的歷史故事

曾子是春秋時期魯國人,他的老師是孔子,和顏回、子思等都是好友,當時流行各國遊學,他的好友之一叫做晏子來給他送行,囑咐一些話。

曾子在齊國的時候認識了晏子,兩人志同道合成爲了好友,曾子要離開齊國,晏子長亭送別。晏子對他說:“雖然我很捨不得你走,但是不能阻止你求學的腳步。人家說臨別的時候要贈給行人車馬,也有人說要送上金玉良言。您說我是該送給你車馬物資還是一些肺腑之言呢?”曾子說:“請您贈送我幾句話吧。”

晏子說:“車輪是用樹木做成,雖然樹木原本很直,但是經過匠人的烈火錘鍊,讓他便成了一個圓的`形狀,即使能夠再次火烤,也不會變成原來直直的樣子。所以君子對筆直和彎曲要格外鄭重;和氏璧的前身是一塊默默無聞的石頭,卞和得到它之後找了制玉的工匠雕琢它,由原來的一塊井底之石成爲了傳世之寶,所以君子要學會錘鍊自己的修養;蘭草的價值很高,但是如果你把他放在臭水溝裏,就沒有人願意靠近他,如果把它放在麋鹿肉裏做調料,就值得上一匹好馬的價格,同一樣事物,在不同的環境裏的價值也不一樣,並不是蘭草變得多好,而是他的作用不一樣了。所以君子一定要選好鄰居和老師朋友。結交有才能的人,纔會讓自己變得更好。”

曾子聽了之後特別感動,他將這幾句話當成了無價寶,晏子善用比喻的手法,將要敘述的道理放在故事裏,給人醍醐灌頂的警示。

  曾子換席的典故

曾子活到七十歲的時候,身體已經非常不好了,疾病纏身,他怕自己時日無多,於是把弟子叫到牀前,交代他們一些處事的原則。

只見曾子掀開自己的被子,讓弟子看自己健全的雙手雙腳,對他們說:“我這一輩子正像詩經裏面說的,戰戰兢兢,小心謹慎,好似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就是爲了能夠保全自己的身體和靈魂不受損毀,你們以後要記住,要用君子的言行舉止來要求自己。容貌上要健康斯文不能暴戾,說話言辭都要彬彬有禮,時刻記住自己和鄉野粗鄙之人不同。不要忘記修身養性之道。”

曾子捱到了七十一歲的時候,大限已經到了,一天晚上,樂正子春、曾子的兩個兒子曾元、曾申還有一個僕人在旁邊伺候,這時候僕人無心說了一句:“主人的席子好華麗,是士大夫用的吧。”樂正子春連忙說了一句:“住嘴”。但是曾子還是聽到了,連忙努力的爬起來,讓別人把他的席子換了:“我這一生都沒有做到士大夫,怎麼可以士大夫才用的席子。”樂正子春心疼曾子:“您老人家現在行動什麼的都不方便,不宜移動,咱們等到天亮再換好麼?”曾子怒道:“你對我的關愛還不如小童對我的關愛,君子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自己的德行,我沒有到那個位置,就不應該享受那種待遇,要克己復禮,遵循自己的本分。我這一生都在要求自己,死的時候也要這樣。”但是還沒等席子換好,他就死了。

  曾子後人的人物介紹

曾子的故居是山東嘉祥縣,如今曾子的曾經生活在這個村子裏,後來因爲戰亂等原因遷徙到了江西更樓鎮澤河村。這個村子安靜祥和,山清水秀,有種濃厚的文化氛圍,曾子的後人來到這裏後便一直定居到現在,開枝散葉。

這個村子山光水色,風景迷人,但是生活水品相對貧瘠,村裏的年輕人和其他很多村子一樣,都外出打工以謀生計,但是也有外地的人來這裏種田,這個基本上保持着最古老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規律。他們喜歡這種生活,沒有煩惱,怡然自樂,很多老人都不會踏出這片土地,他們享受這田間生活。

很多人都知道自己的祖先是“宗聖先師”曾子,他們爲自己有這樣一種身份引以爲豪,爲自己有這樣的祖先感到驕傲。

村裏人研究自己的家族史書,他們特地整理了曾氏一族的遷徙歷史資料。以前有電視臺採訪問他們關於祖先的事情,他們很多答不上來,感到無比慚愧,後來便開始着手,向每家每戶分發自己編輯的《給曾氏家族的公開信》,並希望他們能夠崇尚好學之風,學習儒家傳統文化思想的精華部分。

村裏有很多孩子從小就開始在村口的祠堂裏學習《孝經》等,知道百善孝爲先,然後尊老愛幼。增資給這個村子留下的不僅僅是一個姓氏,還有一種最重要的精神支柱,讓他們時刻明鑑自身的正誤,三省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