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對孩子傳遞信息可採用的不同反饋方式

在家庭良好的親子關係中,孩子會跟家長有許多信息交流,對孩子反饋過來的的信息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方式進行處理。

家長對孩子傳遞信息可採用的不同反饋方式

第一,只是表達關注與理解 基於孩子的認知結構和外界給予孩子的信息刺激,經常會有許多“奇思妙想”和一些情緒化的言行,家長若“太認真”,就會與孩子產生過度的糾結,更何況許多內容很難與孩子說清道明的;對孩子的信息沒興趣,不與理睬,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與家長產生隔膜,不利於以後家長與孩子的溝通。對此類信息家長表現出關注、理解,但不要過多糾纏。比如一個國中的孩子提出要把自己頭髮染了,家長可以說:“有的人根據自己的身份、職業、膚色,染了發還是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你染了發可能也蠻有特色的。不過我不知道你到了學校,老師、同學會對此怎麼看你呢?”孩子就會自己斟酌了。若你跟他強調做學生染髮怎麼怎麼不妥,他就會把你等同於老師了,以後有些話就會不跟你說了。

第二,幫助孩子澄清自己的想法 孩子有時會提出一些不恰當的要求,家長旗幟鮮明表示反對,有利於孩子是非標準的界定,但會對良好的親子關係產生一定的傷害。有時你拒絕他,他反而更加堅持。此時可以採用幫助孩子澄清想法的辦法,讓孩子自我選擇,自我成長。家長可以說:“你的想法很有意思,。你爲什麼會產生這種很有創意的想法?下一步你準備怎樣付諸行動呢?還需要爸爸媽媽提供哪些幫助呢?”有時孩子在澄清自我想法時,就對自己不恰當的欲求進行自我否定了。想聽他的計劃時,你會發現他什麼計劃都沒有,他會笑笑說:“我說着玩玩,你們還當真呀!”但是,家長不當真時,孩子反而會當真,會堅持自己的要求,特別是處在青春期的孩子。這時的親子關係就會很糟糕。利用“澄清”這一做法,既可以表明家長很在意、很尊重孩子,又可以學會怎樣處理欲求,取得自我成長。

第三,給孩子予指導 這也是家長對孩子傳遞來的信息最常用的反饋形式。家長採用這一方式時,首先一定要注意時機的選擇。應選擇孩子有某方面的需求,主動向你尋求幫助時。遇到困惑或其他,孩子的內心會先進行自我處理、自我調節,家長要有一定的耐心,相信孩子的能力。這對孩子的成長也極爲有利。孩子沒有求助的慾望時,家長所傳遞的.信息不易被接受,甚至成爲干擾孩子成長的噪音。其次給予孩子的指導時,要簡潔,信息傳遞到即可,千萬不要“不厭其煩”。做到這兩點孩子就不會嫌家長“太煩人、太嘮叨了”。

第四,鼓勵孩子社會化 再有能耐的家長也不可能知曉孩子所有方面的所有問題。濃廕庇日大樹下的樹苗不可能長成參天大樹的。孩子的成長需要自己的空間、社會中的營養。隨着孩子的逐漸長大,聰明的家長要學會向孩子示弱、逐步讓權。對孩子的一些求助,家長可以說:“這個問題爸爸搞不定了,你問問其他同學怎麼解決的,之後別忘告訴我喲”,“你可以聽聽老師對這個問題的建議”,“我們上網查查有關資料呢”讓孩子通過同伴的行爲修整自己,在巨大的社會資源系統中,汲取各種營養,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