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鎮工業發展情況彙報

一、發展總體情況

太平鎮工業發展情況彙報

總體規劃:太平鎮充分發掘荒坡地、丘陵的資源潛力,大力營造投資環境,工業發展嚴格按照“一園三區”的模式推進,即太平工業園、馬嶽工業區(規劃面積2500畝)、盈富工業區(規劃面積4300畝)、和龍灣工業區(規劃面積4000畝)(含龍灣電鍍示範基地:規劃面積1300畝)。近幾年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大了招商引資力度,認真抓好園區配套設施的完善和項目的跟蹤落實以及投產企業的服務,取得較大成績。

引資情況:到2012年月有31日止,全鎮共引入項目93個,其中外資企業16家(香港5家,臺灣9家,國外2家),目前已投產企業62家(含試生產2個,下同),其中外資企業13家。合同金額94.77億元,其中利用外資29.13億元。其中2012年共引進清遠敏惠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清遠科盈科技有限公司及清遠三好科技有限公司等3個項目,總佔地102畝,合同投資金額21000萬元,建成後預計年產值14500萬元,年創稅利7500萬元。其中清遠敏惠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落戶龍灣工業區,佔地42畝,合同投資金額10000萬元;其餘2家企業落戶馬嶽工業區,各佔地30畝(原萬國汽車配件廠用地)。同時,投資50億元的國家重點能源項目——清遠抽水蓄能電站落戶我鎮。

開發模式:早期規劃建設的馬嶽工業園採取政府獨立開發模

式,其簡單流程爲:縣政府→投資公司→開發項目→招商入駐;盈富工業園前期由於資金鍊條不足,採取工業地產商開發模式,其簡單流程爲:政府供地→開發商→開發項目→招商入駐,後期考慮到園區的可持續發展,縣政府重新收回土地,採取政府獨立開發模式;龍灣工業園則採取綜合開發模式,兩者兼具,由清遠市龍灣工業投資有限公司斥資8億元打造的1300畝高標準規劃電鍍基地採取工業地產商開發模式,其餘土地採取政府獨立開發模式。

運營模式:以出售爲主,政府完成園區打造後,通過出售的形式轉移物業產權。

主要經驗: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我們主要總結了有如下幾條:第一,堅持服務是永遠的主題,無論企業在引入、產前、產中、產後,我們都真誠爲企業做好服務;第二,堅持不斷濃厚招商氛圍,我鎮十分注重營造濃厚的招商氛圍,熱情招商,熱誠爲商,以商引商,築巢引鳳;第三,堅持走科學可持續發展之路,通過這幾年的發展,我鎮的經濟實力日益雄厚,但也付出了不少的代價,土地資源日漸稀缺,生態環境漸趨惡化,爲此,我們現在有選擇地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並逐步引導已落戶企業不斷節能降耗,轉型升級。

存在問題:主要有:一單位用地合同金額低,我鎮93個項目合同投資金額94.77億元,但用地也達到了5595.47畝,平均每畝不到160萬元,同時單位用地產能也較低,每畝僅400萬元左右,與珠三

角等發達地區相比差距較大;二是企業平均用工人數偏低,全鎮62家投產企業總用工量18545人,平均每家企業用工約300人,還不能從根本上實現“就業就在家門口”,對第三產業的拉動也不夠理想;三是結構不合理,整個工業結構表現爲小而全、小而散,集中度低,輕重工業比例失調,產業佈局不合理,沒有形成產業集聚優勢;四是產業層次低,相當一部分停留在資源的初加工,缺乏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和深加工、高附加值產品;五是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研發能力弱,主要體現在人才缺乏、研發投入不足、整個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不完善等方面。

二、本鎮主導產業和潛力產業發展狀況及未來規劃

發展定位:我鎮對三個園區的產業定位各有側重:馬嶽工業園區主要定位爲製造業,主要承接的代表企業有萬邦鞋業、萬裕鞋材、富華管樁、金達益機械製造、長裕棉紡、勝龍服裝等,其中富華管樁填補清新縣管樁型材空白;盈富工業園區主要定位爲新型材料生產,主要承接的代表企業有聖科塑料、瀚江玻璃棉、結加膠粉、金盛鋯鈦、宏全食品包裝、欣意電纜等,其中欣意電纜由安徽欣意電纜有限公司投資22億元興建,該公司有多項發明專利,突破了國內多年沒有攻破的“以鋁代銅”技術難題,填補了國內多項空白;龍灣工業園區主要定位爲印染、電鍍等中重度污染企業,經清新污水管網集中排放,主要落戶的代表企業有鎮宇染整、萬家麗針織、新綠環境技術、龍灣電鍍基地等,其中龍灣電鍍基地承接全清遠地區的電鍍企業,基地配套有采用物化、生化和膜法組合清潔生產工藝的污水處理工程,嚴格

執行“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循環用水、污水分質處理”。其中,電鍍產業也將作爲我鎮的潛力產業進行發展。

《太平鎮工業發展情況彙報》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