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作文錦集10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庭教育作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家庭教育作文錦集10篇

家庭教育作文 篇1

凌志軍在暢銷書《微軟小子》裏講了個故事,朱麗葉的兒子沃倫秉性聰慧,才14歲,就已完成高中學業,可以上大學了。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中國父母都會很自豪地敘述孩子的成功,朱麗葉卻並不想讓兒子現在就上大學,原因是想讓他更多地享受童年時光,讓他做他喜歡的事情。她與作者有如下的問答:

“作爲老師,你覺得“成績、興趣、快樂童年、道德”中什麼對學生最重要?”

“興趣永遠是第一。沒有興趣就沒有一切。有了興趣,偉大的成績便隨之而來。”

“那麼,作爲母親,你覺得什麼對孩子最重要?”

“興趣,還是興趣。我希望他有一個很快樂的童年。不過,興趣還是第一位。有興趣纔有快樂。”

這位母親的信念與一位前蘇聯的教育家異曲同工。一次,這位教育家給學前班的孩子們上課。他準備了一個“發言球”,一邊從講臺扔出去,一邊說“2+3=”,哪個孩子接到球,哪個孩子就說出答案,孩子們學得很高興。聽課老師有的就不理解,說你這不是多此一舉嗎?直接提問不就可以了嗎?要什麼“發言球”?他回答說,沒有“發言球”,當然也可以提問,但是孩子們卻沒有了發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已成老生常談,卻仍被很多父母熟視無睹。如果你希望孩子越來越聰明、越學越愛學,那就把激發、呵護、提高孩子對學習活動的興趣放到每日日程上吧。

家庭教育作文 篇2

歐洲的一些獨生子女的父母,如果出門旅行,習慣於借個孩子一起去,使自己的孩子有個伴兒。他們明白,再好的父母也替代不了同齡夥伴的魅力。旅居加拿大的華人張詩銘介紹了她借孩子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她寫道:

因爲工作的原因,我們全家移民到了加拿大。我們的鄰居是一戶加拿大居民,他們家裏有兩個孩子,都是男孩。剛來的時候,因爲語言問題,我們很少和那家人交往。

有一天下午,鄰居家的女主人突然按響了我家的門鈴。原來她想讓我把女兒借給她們家一天去旅行。當時我想,女兒又不是物品,怎麼可以借來還去?而且,他們家有兩個半大的男孩子,和我女兒一起去旅行,方便嗎?安全嗎?我沒有答應她。

可是,不一會兒,鄰居家的兩個男孩子送來了一張紙。原來是一個借據,上面寫着借我女兒的時間、保證、攜帶物品、會注意的事項,竟然還有費用——借我女兒一天他們家會付的費用數目,最後是他們母親的簽名。真沒想到,原來把女兒借出去還能賺錢!

晚上,先生和女兒都回來了。在餐桌上,我說了這件事。先生告訴我,()西方人特別喜歡結伴旅行,一些陌生人還在網上徵求旅遊同伴呢。在爺兒倆的一致要求下,我終於答應了把女兒“租”出去。

女兒不在家的一天,我真的覺得時間很難熬。傍晚,聽見鄰居家的汽車在響,我馬上躥了出去。我看見女兒正與兩個男孩告別,看得出她很高興。晚上,女兒興奮地給我們講了許多旅途中的見聞,還直說:“和男孩一起出去玩真有意思!”

從那以後,我已經把女兒“租”出去若干次了,也真的“賺”了一些“出租”費用。我把這些費用都做了女兒的旅費。再後來,我們家也要出去旅行的時候,女兒也向我們要求“租”一個孩子。

每次需要“借”旅伴的時候,我都會想辦法讓女兒自己去“借”。事先我會給對方父母打個電話,然後也像鄰居女主人那樣,讓女兒帶着協議書去對方家裏與對方的父母、孩子商討。通過這種方式,我發現女兒變得開朗多了,也學會了彬彬有禮。結伴旅遊,的確是一種非常有教育意義的活動。

家庭教育作文 篇3

從我呱呱落地、牙牙學語那一刻到現在這12年間,爸爸媽媽的一言一行一直深深地影響着我,給我帶來了無數的驚喜。無論是生活學習,還是做人做事,都在我的成長曆程中時時激勵着我、鞭策着我。如果說國小是我通往成功的左翅膀,那麼家庭就是那另一半翅膀,只有兩者的結合,才能使我飛翔在浩瀚的宇宙中;才能使我遨遊在廣闊的大海中;才能使我奔跑在無邊的草原上……

在我上一年級時,我還不是現在這樣。那時,我不懂得謙讓他人;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的寬容他人。在學校,我是老師眼中的乖乖女、小助手;但是在家卻是個小皇帝,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簡直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洋娃娃是女孩子最愛的夥伴,就連我這個十足的女漢子也對它由衷喜愛。記得有一次,我就是爲了洋娃娃和我的好夥伴大吵了一架。那是暑假的一日,我來到朋友家玩耍,見她家有一個特大號泰迪熊公仔,喜歡得不得了,就執意要借玩半天,可是誰知她一口否定了,我很生氣,畢竟從小到大他們都依着我,沒有人會反對我,而她卻敢跟我說不,心裏的怒火蹭蹭地往上升,。又沉住氣跟她借了一次,卻又吃到了閉門羹,我再也忍不住了,一氣之下說要跟她絕交,又含着眼淚跑回了家。

回到家,媽媽見我滿臉都是淚,就走過來輕輕地拍了拍我,溫和地問道:“你這是怎麼了?”我一下子就抑制不住自己心中的怒火了,就把剛纔的事一字不落地講給她聽。本想媽媽會和我一樣,誰知她卻不知從哪兒冒出了一個問題:“你聽過《牛皋、岳飛問路》的故事嗎?”“聽過呀,怎麼了?”我的心中充滿了疑惑。媽媽微笑着說:“既然你聽過,那你不覺得你和牛皋一樣蠻不講理嗎?你覺得你的行爲讓人討厭嗎?你覺得應該去道歉嗎?”面對媽媽這麼多的問題,我一時語塞了,心中仔細一想,發現自己確實做得不太對,就決定要跟我的好朋友道歉。急急忙忙地對媽媽說:“媽媽,我出去一下。”媽媽大概已經心知肚明我要去做什麼了,呵呵地笑了起來。

我的家庭使我懂得了如何做人,是我成長的路程,在這一路上,爸爸媽媽是我的指路人,指引着我正確的方向,啓迪着我純真的想象,承載着我最初的夢想。

家庭教育作文 篇4

家是孩子接受到教育以及各種知識的第一場所。所有的家庭成員都會是孩子的老師,於是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所以,想要孩子接受到好的教育,不只是給他或她報了什麼補習班,上了一個多麼重點的學校,還有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家庭教育。那麼既然家庭教育那麼重要,那我們應該給孩子什麼樣的家庭教育呢?

首先,如何做一個人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的一個非常主要的目的就是做人。舉個比較常聽說的例子就是:即使一個人接受的教育程度非常高,而且頭腦也非常聰明,但是他不爲社會做貢獻,而是專門爲社會搞破壞的,用現在的網絡語言來說,這就是一個非常令人窒息的操作。這種人還真的存在,比如,北大弒母案的犯罪分子。家庭、社會、學校辛辛苦苦培養出來一個大學生,聰明的頭腦不往正道用,反而用來藏匿母親的屍體,以及騙親戚朋友的錢財。所以,即使孩子學習上不太好,也不要太苦惱。只要咱們人正直、善良,那也算是家庭教育的成功了。

如何做人是基本,現在我們來說說家庭教育的更高階。情商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而且情商這個東西不像智商是天生的,這個是可以後天培養的。所以,家長的待人處事之道就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孩子。舉個例子,像我大學舍友的爸媽是做生意的,生意人一般都比較圓滑,比較會處事,於是她也學到了這個非常好的優點,班裏同學對她印象深刻且好評較多。

家庭教育作文 篇5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家長讓孩子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可有些家長一點活也不讓孩子幹,說是隻要讓孩子管好怎樣學習就行了,讀書纔是最重要的。這一觀點我很不贊同。

孩子讀書到底爲的是啥?還不是爲了將來投身於社會能夠立足罷了。那你沒有能力咋混呢?我們也應該掌握一些基本的社會能力需求。首先,應從社會實踐與勞動中汲取經驗。但也得讀好書,才能更好的掌握。讀書不能讀“傻”書,要將從書本中的知識靈活的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去。所以這些都是互相循環的,相輔相成。從勞動中,體會快樂與樂趣。現在的中國家長就是太過於重視學習與溺愛自己的孩子,而輕視於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溺愛不等於愛。

在現代社會裏,大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小孩。這樣父母的愛就都獻給了這個孩子。對這個孩子過分地疼愛。

一次在大街上走,我看到一個小孩在路上摔了一跤,他只是被一塊小石頭拌拉一下,這件事本是一件再也普通不過的事啦,就是小事一樁,小孩子摔一跤有什麼大不了的。可就是這麼一件小事,卻讓我想到了如今的中國家長。當這個小孩子摔跤了以後,他的父母必會百般呵護地說:“我的小寶貝兒,沒事吧,疼吧?”有些家長甚至會帶孩子全面調查一下。這是不是離譜了些,本是一件極普通的事在中國家長的眼裏是都麼重要的一件事呀!這不是愛,是溺愛!這反而會使孩子失去自主能力與缺乏自立心理,最終全面的依賴父母。“挫折孕育着成功”要想孩子成爲一顆小苗,那不經風雨怎能在這多面的社會圈子中,茁壯成長。

我覺得還是讓孩子多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但也要抓住學習。這樣孩子在將來的生活中再會很輕鬆。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還可以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辛勞。只有從小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長大了才能讓父母少操點心,成爲一個有用的人。如果家長不讓孩子勞動,把所有事情都包下來,那對孩子的成長帶來一些缺陷。像這樣慣養他們,長大了只會做“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廢物。

我同樣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可我的父母從來就嚴格地要求我,多做一下家務活。我的能力也慢慢地得到了培養。暑假的中午,父母不在家。我也只好自己爲自己做飯,時間長了我也便學會了。甚至還能爲大家露一手瞧瞧。勞動並不難,不知你願否?

在激勵鬥爭的社會中,有許多有能力的人,但你是否有本事與勇氣與他們競爭。能力在於培養。在一次次失敗與成功之間積累經驗,這樣你纔會越走越遠。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只要你願意不斷磨練自己,就一定會取得最後的勝利!

家庭教育作文 篇6

在家庭中,孩子對於我們來說,是唯一的。對於孩子,我們傾注了所有的愛,寄予她們無限的希望。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好孩子關係到孩子的一生一世。因而教育孩子,成爲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內容。

當女兒蹣跚學步,牙牙學語的日子還記憶猶新;轉眼已成爲亭亭玉立,聰慧可愛的少女。看着她漸漸成人,健康快樂地生活,我感到非常欣慰,也不禁感嘆日月如梭,歲月如流!

女兒的成長離不開學校的培養,離不開老師的教育,同時也傾注了我們家長的一片愛心,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家長的言傳身教,以及家長本人的個性特點,對孩子的心理髮展和個性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響。

  重視孩子健康成長,培養優良習慣道德

家是孩子們主要的活動場所,家庭氛圍的好壞直接影響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創建一個舒適、溫暖的家庭氛圍,是教育子女的第一步,使子女感受到親情的溫暖,培養子女的健康心理。

學習固然重要,孩子的心理健康更爲重要。千萬不能讓孩子沾染不良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在生活上,不要一味地攀比,穿名牌。要把這攀比的心理放在學習和成績上。今天,誰的成績好,我要努力的向他學習,勇於超越,這樣就有着你追我趕得學習氛圍。

孩子的道德品質是至關重要的,然而,要培養孩子的道德品質,首先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葉聖陶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習慣的養成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養成了壞習慣,就會使你受害終生;相反,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也會使你受益終生。因此,一個好習慣的養成,不是靠偶爾的敲敲打打形成的,必須經過長期的強化訓練逐步形成。這就需要我們同教師等多方面的力量聯合起來,共同督促,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不讓不良習慣有滋生的營地。

養成教育是培養好習慣的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我們知道:“思想決定行爲,行爲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命運決定人生!”習慣的力量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習慣一旦形成之後,沒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難加以改變。許多人的習慣,終身也無法改變。

同時,作爲父母自己的言談舉止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孩子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其影響,所以我們要克服自己的不良習慣。教育孩子們尊老愛幼、尊師重德、誠實守信,培養他們樂於助人、關心集體、團結合作的精神。當汶川、雲南發生災情時,女兒積極參與募捐活動;在社區的活動中,我和女兒一起慰問社區老人,打掃衛生。這些活動使女兒覺得爲別人獻出一點愛心,非常有意義,自己也收穫了一份快樂。

  培養孩子獨立自信,少份壓力多份輕鬆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爲人父母的期望。但如果這種期望超過了孩子所能承受的,就變成孩子的負擔,就妨礙孩子的幸福健康成長。作爲父母也不希望孩子爲自己的期望而活着。讓孩子自由發展並不等於放任自流。孩子面臨的學習壓力很大,我不過分要求爭前幾名,但我一定要求她制定目標,力求上進。考試成績和排名永遠是家長最關心的事情。對於考試考好的時候,我會很高興地祝賀她,並叮囑她再接再厲,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如果考試考砸的時候,我不會一味地指責,鼓勵她,輔助她一起分析問題,及時改正,一般不外乎不懂和粗心。不懂,一定要讓她訂正,直至弄懂爲止;粗心毛病只能經常督促。然後,粗心的毛病最重要的只能靠她自己去改正。

一次考試說明不了什麼問題,人生沒有一帆風順,總有起起落落,適時地敲一下警鐘,告訴她:‘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以更飽滿的狀態迎接下一次的挑戰!”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老師和父母都是孩子的領航員。在她不自覺的時候,我們應嚴格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檢查督促;在她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進行指導。同時,我們注重發現她的不足、特長和興趣,有針對性展開引導。我們的目的不是爲了她成名成家,我們只希望在她今後的生活中因爲有能力而更自信,更多地體味生活的樂趣!

孩子的心是敏感的,灑下什麼樣的種子就會開出什麼的花果,就會有什麼樣的收穫。因此,我真誠地希望家長們撒下的是美麗、善良、友愛的種子。讓美麗、善良、友愛的花開滿孩子的心田,不要讓“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變成孩子的壓力,順其自然,因材施教,讓孩子輕輕鬆鬆學習,要相信: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建立友好信任的關係,引導孩子發現生活美

和孩子成爲朋友,播放她們喜歡的音樂,看她們喜歡的電視,聊她們喜歡的話題。尊重她們,聽她們的心聲,打開孩子們的心扉。讓她在校內發生的事情,願意與我們分享,思想上沒有隔閡。

在學習之餘,要注意讓孩子適當放鬆,週末晚上抽出一小時,與孩子一起散步、慢跑,並利用這一段時間,瞭解孩子的精神需要,並經常與孩子談談心,隨時觀察其身心的變化,因爲孩子已經十五六歲,正處在青春期、叛逆期。這一階段的孩子不會再像小時候那樣對父母言聽計從,對我們家長說的話,會嫌嘮叨、感到厭煩,會和我們家長的交流已經越來越少,常常一個人呆在房間內玩電腦、看書。所以在交流中,我們應尊重孩子的正確意見,有事同他們商量,逐漸給他們更多的獨立權利,同時對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有一點要牢記:家長在某些事情上有“絕對權利”,平等只是相對的,要讓孩子知曉不可違反的原則和不可逾越的界限。

當然,我們要善於利用生活的小事,敞開心扉,學會用欣賞的目光看待自己的孩子,善於捕捉她身上的閃光點,不要將子女與別人的孩子相比,將子女的現在和過去進行比較,縱向看進步,及時發現和肯定自己孩子所獲得的任何一點成績,使孩子感受到我們的讚美和鼓勵,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塑造孩子的身心健康,培養堅強意志,一直是我們的教育重點,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能經得住生活的各種考驗。發現美,愛上美,對培養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大有裨益。

音樂、閱讀、旅遊等方式都能促使一個人心靈成長的好途徑。學習樂器的這一過程中,能使孩子養成持之以恆的態度,更重要的是把孩子領進了藝術的殿堂,感受到藝術的魅力。閱讀——在揣摩鮮活的文字的過程中跟隨作者進行精神之旅。在旅遊的過程中,不但感受到了不同的人事風俗,更重要的是開闊了孩子的視野、胸襟。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孩子的成長是個漫長的過程,其實,說出長不長,說慢不慢。“春種秋收”,作爲家長的我們應有足夠的耐心、愛心等待孩子慢慢成長,相信等待的過程也是我們一起成長的過程。與愛同行,我們勇敢出發!

家庭教育作文 篇7

讀了這本書,我真的百感交集,每天我們都在爲孩子的成長而操心。當父母的是多麼但願自己的孩子在成長中能夠一帆風順。健康快樂擁有一個美好的人生。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那麼優秀,我的女兒也是一般,在生活中,打、罵、冷嘲熱諷。有的時候,我們利用母親的權利情不自禁的就把這些都用上了。看了這本書,我深深的覺得我們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應該放在一邊,徹底的改變一下了,這樣的方式達不到想要的預期效果。僅此而已,我不會再用這樣的方式。

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教育不能尊重孩子的天性。這樣的教育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殘酷的、是違揹人性。因此,我們教育起孩子也是困難重重,讓他玩了,學習不進步,不讓玩,還在臉上燦爛花朵般的笑容沒了,真是矛盾的很,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我覺得孩子的童年時快樂無憂無慮的。所以沒怎麼在學習方面管他。結果在一年級的時候就落後,玩與不讓玩做到適度真的很難。

教育孩子有的時候會很生氣,有的時候孩子進步了,也感覺很享受。和孩子一起生活是一種快樂。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進步,真是一種無法言表的快樂。一種美好的享受。但願我們都在快樂中教育孩子,爲了孩子父母都樂此不疲。

家庭教育作文 篇8

這學期,孩子學校下發了一本蘇州市家庭教育讀本,針對就讀年級孩子心理、生理、學習上的特點,給了我很大的啓發。

讀本共分爲九大章節,每一章節都是通過案例故事、智慧分享、現身說法、拓展閱讀等環節來闡述,讓我在平時教育孩子方面受益匪淺。隨着孩子一天天的長大,切身體會到與孩子的親密度越來越疏遠。每天陪伴她的時間大多與學習有關,忽略了她的身心發展,這樣的局面讓我深陷困惑。

然而讀本中的第二章節(和孩子一起流汗吧)讓我有所感悟,頓時豁然開朗。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愛、理解、扶持和鼓勵,父母不妨在適當的時候放下架子,做孩子的夥伴、朋友,和孩子一起經歷困難、分享快樂,無形中親子關係會得以昇華。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商討週末活動,遊戲、運動等。期待着孩子敞開心扉,傾訴她的心聲。

父母要做到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教育孩子的同時,父母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到孩子。每當孩子的行爲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時,容易憤怒、情緒失控,父母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可以通過立馬離開情緒現場、下電梯、數數、深呼吸等管理情緒,從而使情緒得到平復。

孩子需要全方位的教育,不僅來自書本的理論知識,更要注重來自生活的教育。正如英國作家布萊克的名言說道“水果不僅需要陽光,也需要涼爽的夜晚和寒冷的雨水才能使其成熟,人的性格的陶冶不僅需要歡樂,也需要考驗和困難”。

家庭教育作文 篇9

20xx年,留美博士黃全愈的

這段話留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我想,這位留美博士非常明確的傳遞給了我們這樣一個信息:中國父母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是集體失敗,中國人在教育上也整體失敗。推廣教育是一件長期工程,使全社會的責任。我們還應該認識到,老師並不是無所不知的百科全書,家長也不是全能的電腦,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能放棄一成不變的經驗,平等地交換意見或爭論問題。

想想吧,哪個父母在孩子上學前,不是給孩子準備好了新書包?哪個父母又不是給孩子準備了精神抖擻的行裝,寄予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希望?他們給孩子埋下了什麼樣種子?他們是否給了孩子追求未來的勇氣?他們是否讓孩子對未來有了明確地認識?孩子上學後,他們又如何爲孩子提供有益的幫助和指導,而不是繼續給當前的惡性的教育,推波助瀾?這些都是我們最擔心的。社會環境和整個教育環境的不如人意,就更加需要相對自由的家庭和自由教育彌補上這方面的不足。不讓我們中國孩子成爲溫室裏的花朵,理論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要用知識武裝自己,用能力適應環境。

家庭教育作文 篇10

許多人都說家庭是停泊小船的港灣,是疲憊時放鬆的場所。對我而言,它還給予了我道理。

“兒子,我帶你去爬山,走。”剛吃完飯,爸爸就帶我去爬山,我又閒來無事就跟了去。沒有多久便到了目的地,我下車看到無法看到盡頭的臺階,有些不想爬了,不過既然來了,我也沒有回頭的理由了。

“走吧。”我對爸爸媽媽說了一句就向上走。剛開始還十分輕鬆,沒有一點兒壓力,一路上我和爸媽還有說有笑,走了一段山路就慢慢累了,這時我便不再說話節省力氣。大約到了半山腰,我就汗水滿身,沒多少力氣了,就在我想要放棄的時候,想起了一句話: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想起這句話後,我又邁開了步伐,向着山頂繼續前進。

又走了一段路,雙腿像灌了鉛一樣的沉重,我又想起了“放棄”這念頭,這時,爸爸媽媽卻不斷鼓勵我前進爬到山頂。我咬咬牙,又堅持了下來。最後我終於遙遙地看到了山頂,我加快腳步走上山頂,迎着習習微風,看着山下小小的房子,我突然明白了,只要堅持,就會成功,而身邊的父母也笑。

家庭帶給了我們很多,不只溫暖和光明,還有道理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