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下冊《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通用7篇)

1961年的潑水節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難忘的一個潑水節,因爲敬愛的周總理和邊疆人民共同歡慶了這個富有情趣的民族節日。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搜索整理的二年級下冊《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歡迎閱讀!更多精彩內容請及時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二年級下冊《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通用7篇)

二年級下冊《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 篇1

《難忘的潑水節》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11課課文,本文記述的是一個充滿溫情的感人故事。1961年的潑水節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難忘的一個潑水節,因爲敬愛的周總理和邊疆人民共同歡慶了這個富有情趣的民族節日。教學本課,讓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並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教學案例:

一、啓發談話,導入新課。

1、師:雲南省西雙版納地區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節前後,有一個盛大節日,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潑水,互相祝福。這就是“潑水節”。(板書)你瞭解潑水節嗎?

2、在“潑水節”前面板書“難忘的”,齊讀課題。說說讀了課題有什麼想法?

二、細讀課文,體會感悟。

1、指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⑴.理解“火紅火紅”“一年一度”。

⑵.我們一年一度的節日是哪個節日?(春節)我們都做些什麼事?

⑶.帶着喜悅讀一讀這一段話。

2、指名讀第二、三自然段。

⑴.看看今年的潑水節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⑵.傣族人民是怎樣歡迎周總理的?

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畫出有關句子。

⑶.交流、感悟。

①句子1:人們敲起象腳鼓,從四面八方趕來了。

抓住“四面八方、趕”字體會人們急着迎接周總理的心情。

②句子2:人們在地上灑滿了鳳凰花的花瓣,好像鋪上了鮮紅的地毯。一條條龍船劃駛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一條條、一串串”與“一條、一串”的區別,讓學生領悟節日的熱鬧和喜慶。

③句子3:人們歡呼着:“周總理來了!”

抓住“歡呼”感悟人們見到周總理的激動心情。

⑷、指導朗讀。

要把傣族人民的歡樂場面和人民熱愛周總理的心情讀出來。

指名讀、齊讀、表演讀。

3、有感情地朗讀第一---三自然段。

三、交流學習,重點感悟。

1、設疑:考考小朋友們,我們國家現在的總理是誰?

周總理是怎樣跟傣族人民歡度節日的?

2、小組合作學習第四第五自然段,畫出有關句子。

3、交流。學生先說哪句就感悟哪一句。

句子1:周總理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着一條水紅色的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羣中。

交流:“笑容滿面”說明什麼?

句子2:他接過一隻象腳鼓,敲着歡樂的鼓點,踩着鳳凰花鋪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交流:周總理跟人們一起敲鼓跳舞說明了什麼?

句子3:周總理一手端着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着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爲人們祝福。傣族人民一邊歡呼,一邊向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

⑴、周總理怎樣潑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麼?說一說。

⑵、傣族人民怎樣潑水?向周總理祝福什麼?說一說。

⑶、練習句式“一手……一手”“一邊……一邊”

⑷、交際互動。教師演總理,學生當人們,互相祝福,互動。

⑸、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4、學習第6-8自然段。

⑴、師:多麼讓人激動的場面啊!誰能把作者的心情用聲音表達出來!

⑵、學生自由讀--個人展示--挑戰讀--齊讀

四、昇華

⑴、爲什麼1961年的潑水節令人難忘?

⑵、再一次深情地讀一讀課文吧!

五、拓展延伸。

找找周總理的圖片和故事。

課後反思:

1、備課要深入。粗略備課會使一節課流於形式,學生不能高效學習,課下教師會發現自己出現這樣那樣的漏洞,而這些失誤又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因此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深入進去,教師要善於透過文本體會作者的情感,然後再思考通過什麼方式讓學生作爲讀者也有這種情感,在此基礎上還要增加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訓練,這樣才能上好語文課。

2、注重語文教學的實踐性。語文只有與生活緊密相連,學生纔會感到語文的樂趣,纔會調動積極性參與學習,會樂於學習。如本課導入設計爲讓學生談談自己難忘的節日,然後延伸至全國人民最難忘的節日,學生聯繫新年的情景,暢所欲言,小臉露出愉快的表情,然後導入學習。然後根據文中“周總理”聯繫現實生活中的總理,雖學生誤以爲主席就是總理,但教師表揚學生愛學習,愛觀察,學生積極性更高。

3、抓住重點詞句進行教學。重點詞句要通過多種形式反覆出現,如:指名讀,示範讀,男女生對讀或比賽讀,學生纔會對重點句深刻理解和掌握,本課爲調動學生積極性設計的環節:師生表演總理和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的情景,由於讀的次數少,學生接觸少,感悟少,表演時雖很有興趣,但不會表演。

4、形式要多樣。低年級學生注意力不能長久維持,教師要預先設計好多種形式的語文活動,讓學生的眼、腦、口、手動起來,學生纔不會由於想動而沒有機會動,然後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

二年級下冊《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 篇2

《難忘的潑水節》課文描寫了敬愛的傣族人民和周總理在一起過潑水節的無比幸福的歡樂情景,體現了總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讓學生通過學習,知道“人民的總理和人民心連心,周總理是人民的好總理”是這篇課文的情感重點。可是,周總理的時代離現在的少年兒童有一定的時間距離,學生不容易理解周總理和人民之間的那份無法言明的感情,對課文的理解大打折扣。我揣思着:對國小生而言,“情”的感染更有效於“理”的說教。所以,我以“情”爲契機,利用情緒的感染性特徵,讓學生在“情感”中學習,並以此加以實踐,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借史激“情”

要想讓學生對周總理有更深刻的理解,從周總理的待人處事等細節入手,使學生被周總理的人格魅力所感染。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因此,上這篇課文之前,我先利用活動課爲學生們播放了有關周總理的記錄片。在這些影片裏,描述周總理從小立志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到參加革命後表現的沉着,機智,樂觀的精神;從新中國成立後總理奔走於大江南北到他叱詫於國際外交風雲中,爲中國人民不屈不撓地爭取外交獨立做出的貢獻。這樣一個有血有肉的總理赫然出現在學生的眼前,學生在觀看記錄片的同時,在情感上潛移默化,不知不覺中受到了感染。明白了周總理爲什麼會受到那麼多人的尊敬,也就明白爲什麼傣族人民能和總理一起過潑水節會感到如此幸福。這爲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情感互動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最親近的人除了父母以外就是他們可親可敬的老師了。尤其是國小生,對老師更是崇拜。以至於許多孩子把“這是老師說的”常常掛在嘴邊。這又爲我們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情感提供了有利的因素。課堂上,老師的感情和學生的感情往往是互動的。在衆多領導人當中,我本人非常敬佩周總理,我常常在觀看總理的影片時激動無比,我常常爲我們有一位這樣的好總理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在課前,我滿懷激情地把我的這種感受和學生一起交流。我說:“總理的好是我們無法用文字去表達的。假如用老師的二十年時間換回總理的一年時間,我非常樂意。”話音剛落,教室裏響起了掌聲。一羣二年級的孩子在這種情況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是我意想不到的。很明顯,學生在通過之前觀看的有關總理的記錄片,他們知道老師對總理的敬佩程度。學生完全和他們的老師在情感上產生了共鳴。老師對總理的愛戴,尊敬成功地轉移到學生的身上。

三、讀文悟“情”

這篇講讀課文,作者在遣詞造句上既生動又形象,課文中很多詞語都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教學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關鍵詞語,在語句環境中品詞析句讀文,使學生在讀文中體會這種深厚的感情。

課文裏,開篇的“火紅火紅”一詞,就明顯地顯示了傣族人民當時的心情是如此開心和幸福。“特別”“敲起象腳鼓”“趕來”“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一條條龍船駛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歡呼”等等,無一不體現人民的高興心情。學生們知道,正因爲總理是可敬的,所以人民纔會這樣高興。第四自然段,課文從總理的穿着,神情和動作着筆。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水紅色頭巾”;慈祥和藹的神情“笑容滿面”;快樂的動作“接過”“敲着”“踩着”。所有的這些描寫都體現總理的可親。第五自然段,周總理向人們潑灑,爲人們祝福。傣族人民向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體現了總理和人民之間的深厚感情。最後三自然段更是感情的昇華。我創設了良好的環境氣氛,讓學生感情朗讀課文,細細品味文中的語句,再聯繫之前對總理的認識,學生在讀文中不知不覺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摯的感情。

這篇課文主要表達總理和人們之間的深厚感情,這是文章的中心。通過各種渠道的感情激發,以“情感的薰陶”取代“乏味的講解”,能使學生跨越時間的隔閡,瞭解周總理的偉大,對學生突破課文各個難點有着無可比擬的作用

二年級下冊《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 篇3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引導和過渡的作用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教師起到的只是一個引導和過渡的作用。我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注重了這一點。

本課的最大難點在於周總理生活的時代離現在的學生有一定的時間距離,他們大部分連周恩來總理是誰都不知道,更難理解周總理和人民之間的那份特殊感情。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節,爲什麼使人“難忘”?如何理解“人民的總理和人民心連心,周總理是人民的。好總理”這個情感重點?我想首先要走進理解周總理生活的那個年代,感受周總理的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品質,感受周總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使人敬佩、老百姓對他的無限熱愛和無比崇敬。所以我課前佈置學生自己利用書籍、網絡等資源查閱關於傣族的潑水節、周總理及其他少數民族傳統節日的資料,初步培養了學生自主查閱資料的能力。我在課堂上簡介周總理生平結合圖片向同學們講了《一束鮮花》、《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故事,做好了充分的情感鋪墊。

課文導入,由學生感興趣的兒童歌曲入手,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學習興致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學課件的直觀性,在學生理解的關鍵處展示,調動了學生多種思維,輕鬆愉悅地進入課文意境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在識記的過程中,利用猜字的遊戲,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通過動作演示、語言敘述等形式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最後讓學生自己想方法記生字,給學生學習的自由。

注重學生的思維參與,尊重了學生的閱讀需要。“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在課文學習的過程中,我考慮到學生理解的需要,給學生自由支配時間。在讀書時做記號,調動學生思維參與,給他們獨立思考的機會來感受、體驗文章蘊涵的感情,同時,這也是一種讀書的.能力和習慣。

“以讀爲本”作爲一條主線貫穿始終。有感情地朗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這篇課文洋溢着熱情,就像火紅的鳳凰花,撒滿字裏行間。在人們歡迎周總理的場面中,在周總理與傣族人民潑水的過程中,都抒發着興奮與歡樂。因此,在課文的教學時,我主要引導學生通過讀來體會文章的感情,我抓住重點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細細品味,使學生在讀文中體會這種深厚的感情。 如“火紅火紅”“特別” “趕來”“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一條條龍船駛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歡呼”等詞句,無一不體現傣族人民的高興心情。總理的穿着,滿臉笑容則體現了總理和人民之間的深厚感情。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在朗讀中不知不覺地感受到了總理和人民之間的那份感情。採用多種形式的讀,如:自由讀、指名讀、想象讀,齊讀等,同時,我注意做好朗讀前的感情渲染與鋪墊,讓學生有感而發,做到感情充沛、聲音自然,並通過自己的理解讀出個性。

綜合全篇的教學,不足之處也有許多,雖然課件教學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但是由於低年級學生年紀小,上課注意力不能夠持久,整堂課熱鬧有餘而學生主動提問很少,閃光之處也不多,學生對於周總理與傣族人民之間的感情也僅僅停留在字面 ,不夠深刻,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意適當改進。

二年級下冊《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 篇4

本課兩課時未完成我預期的教學任務,但效果不是很差。在第一課時主要用於朗讀,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本課的場面描寫是課文的一大特色,描寫具體、生動。在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勾畫文中人物外貌、動作神態的詞句,並反覆朗讀,在讀的基礎上體會文意。抓句段中的關鍵詞,並引導學生進行仿寫句段,這一點本人認爲是自己在本課的教學中的亮點。無論是知識點還是人物思想上,都做到了滲透了德育思想的教育。一位共和國的總理能尊重民族風俗,這正是讚頌了周恩來總理與傣族人民心連心的崇高品質。

在理解文本的過程中,本人從題目入手。因爲學生有讀熟課文的基礎,幾乎所有的學生能抓住題眼。以“難忘”爲題眼,強調此次“潑水節”的不同尋常直接點明文章主題,同時注重了本課的插圖。課文有一幅佔一個一整頁的插圖,而且畫面人物清晰,主次分明,所以在理解文本的過程中,圖文結合,用好本課的插圖有利於引導閱讀。又以閱讀來加深對插圖的理解,在這一過程,學生大多數能背誦4——5自然段。

讓學生閱讀課輔資料,課餘時間查找資料,瞭解周總理的生平,這爲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教學中,引導孩子們體會傣族人民爲歡迎總理所做的準備,通過朗讀去感受人們對總理的無限的崇敬。然後,從總理的穿着可以看到總理和人民捱得那麼近,從而感受總理偉大而平易近人。特別是最後兩個自然段的朗讀,可以說孩子們的感情是水到渠成的,噴薄而出。(因爲這個部分是緊扣主題的,表現出了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正因爲如此,讓人難以忘懷)在引導學生讀的時候帶着幸福和歡快的情感來朗讀。(本人認爲這個環節還是一個亮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領會文章內容和感情的主要方法。則讓學生自讀爲主,在此環節中,本人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老師只是起到一個引導和過渡的作用。先是課前收集資料,學生在閱讀中學會了提問題。小組合作給學生快樂的學習體驗,在學習生字的時候,讓孩子們大膽想象,用換部首、編順口溜、編故事,字謎等方式來記憶生字。因爲是學生自己想的,所以有趣,記憶也很深刻。

二年級下冊《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 篇5

《難忘的潑水節》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描寫了敬愛的傣族人民和周總理在一起過潑水節的無比幸福的歡樂情景,體現了總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讓學生通過學習,知道“人民的總理和人民心連心,周總理是人民的好總理”是這篇課文的情感重點。可是,周總理的時代離現在的少年兒童有一定的時間距離,學生不容易理解周總理和人民之間的那份無法言明的感情,對課文的理解大打折扣。我揣思着:對國小生而言,“情”的感染更有效於“理”的說教。所以,我以“情”爲契機,利用情緒的感染性特徵,讓學生在“情感”中學習,並以此加以實踐,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教學人們怎麼歡迎總理的這一環節,抓住“人們在地上鋪滿了鳳凰花的花瓣,好像鋪上了鮮紅的地毯。”這一句話,先讓學生說說在什麼時候或什麼地方見過紅地毯。學生有的說在人們結婚時,有的說公司開張時,有的說歡迎重要人物時,在說到這裏時,我順勢說到:“是呀,紅色代表喜慶,代表高興。現在你是傣族人民了,請你用你的朗讀來表達你對總理的熱愛吧!”小朋友的朗讀還是比較激動的。

在小朋友的心裏,領導都是高高在上的。如何讓學生體會到周總理的和藹可親呢?我利用課本中的插圖,先讓學生自由說說總理的穿着打扮。在學生說完後,我問學生:“從總理的穿着打扮上你看出了什麼?”學生:“總理和傣族人民一樣了。”“總理不像我們平常見到的領導高高在上。”“周總理臉上笑咪咪的,一點兒也不像我平常見到的大官那麼嚴肅。”雖然學生沒有說出一些好的詞語,但從他們的語言中,他們已經感受到了周總理的平易近人、和藹可親了。

雖然由於多媒體欠缺,缺少一些熱烈場面的渲染,但在課前,我還是對周恩來做了簡單的介紹。所以在理解課文時,學生的抒情還是比較自然的,對於偉人形象的感悟不至於偏離方向。

二年級下冊《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 篇6

體現“人民的總理和人民心連心,周總理是人民的好總理”這一情感重點。在教學中,我以“情”爲感召力,讓學生在“情感”中學習,在“情感的薰陶”中體驗總理和人們之間的深厚感情。

一、借史激“情”

通過描述周總理從小立志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沉着、機智、樂觀的精神和爲新中國做出的偉大貢獻,學生被周總理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學生明白了周總理爲什麼會受到那麼多人的尊敬,也就明白爲什麼傣族人民能和總理一起過潑水節會感到如此幸福。同時,在衆多國家領導人當中,我非常敬佩周總理,我常常爲我們有一位這樣的好總理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因此,老師對總理的愛戴、尊敬也成功地轉移到學生的身上。這都爲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在讀文中悟“情”

教學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關鍵詞語,在語句環境中品詞析句讀文,使學生在讀文中體會這種深厚的感情。

課文裏,開篇的“火紅火紅”一詞,就明顯地顯示了傣族人民當時的心情是如此開心和幸福。“特別”“趕來”“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一條條龍船駛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歡呼”等詞句,無一不體現人民的高興心情。課文從總理的穿着,神情和動作着筆。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水紅色頭巾”;慈祥和藹的神情“笑容滿面”;快樂的動作“接過”“敲着”“踩着”。所有的這些描寫都體現總理的可親。寫“周總理向人們潑灑,爲人們祝福。傣族人民向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體現了總理和人民之間的深厚感情。我創設了良好的環境氣氛,讓學生感情朗讀課文,細細品味文中的語句,學生在讀文中不知不覺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摯的感情。

當然在教學的過程中,我還發現了一系列的不足。沒有儘可能地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主選擇朗讀方式,沒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己觀察發現……學生沒有完全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二年級下冊《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 篇7

上週是沛澍備課,我在沒備課的情況下看課件,並不理解沛澍的設計意圖,等備完課之後回頭發現這篇課文設計的真的很好。

經過認真備課和梳理課件,我們班這節課進行的很順利。開篇讀課題,在課題中教學“潑”字。之後讀課文,問學生問題,檢驗預習成果:什麼是潑水節?孩子簡單回答後,師放一系列潑水節圖片,然後我給孩子們講解什麼是潑水節—少數民族的一種慶祝節日,用來表示對人們的祝福。

這之後進行識字教學,二年級不需要逐字說識字方法了。在開火車領讀和男女生輪讀中發現孩子們掌握的不好的生字,再進行詳細的講解、學習,已達到鞏固加強的目的。

“蘸、襟”兩個字孩子們容易讀錯,可用生活中識字記住它。“同學們吃過火鍋吧,火鍋蘸料的蘸就是這個蘸。”“襟”是指衣服的一部分,襟字右半部分念jīn,所以它是形聲字。

在課文教學中把涉及到的相應的字教學完畢。

第二次代問題讀課文“這次的潑水節爲什麼難忘?”鍛鍊孩子用“因爲……所以……”句式說話。因爲周總理和傣族人民歡度一年一度的潑水節,所以這個潑水節十分令人難忘。

指導朗讀重點指導第三段。第一、二段中讓孩子加重“特別、一起”等詞彙的語氣。重點找找課文時如何描寫人們歡迎周總理的?“敲起鼓、撒花瓣、賽龍舟、放花炮”

周總理的外貌什麼樣?到課文裏找找說說。學完這篇課文,你想對周總理說什麼?通過孩子們的回答,我覺得他們知道了周總理是個讓人敬愛的人。但我覺得識字部分我還是太磨嘰,耽誤很多寶貴的時間,以後要多注意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