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經驗精選15篇

家庭教育經驗1

在家庭教育中,有一個問題特別使家長們困惑,就是感到對待孩子的辦法、招數太少。近日,一位家長談到一件事。一天要吃晚飯了,8歲的兒子卻說:“我不想吃飯,只想吃羊肉串!”媽媽說:“不行,飯做好了,不能吃那個!”孩子仍堅持要吃,爸爸說:“羊肉串不衛生,就不能吃;不好好吃飯我揍你!”於是,孩子大哭。奶奶說:“乖乖別哭!吃個羊肉串怕啥?奶奶給你錢!”爺爺說:“你倆跟孩子發什麼火?走,爺爺帶你吃羊肉串去!”父母的“教育”都無濟於事了。那麼,如何改變這種局面呢?

家庭教育經驗精選15篇

從這個實例可以看出,無論是父母對孩子強制命令而造成的親子關係的對立,還是老人缺乏原則地對孩子的遷就,都犯了同一個毛病,都是“以孩子爲中心”,家長被孩子所控制了;家長面對孩子的教育,或憤怒,或無奈,缺乏科學有效的辦法。

家庭教育,其實是一個與孩子心理溝通的過程,是一場心理戰,所以,家庭教育是要講究策略的。爲此,要研究孩子的個性心理特徵,制定自己的策略。家庭中每個成員有自己不同的角色,表達方式可以不同,但要達到某些共識,目標要一致,才能真正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同時,家庭教育要引入新的觀念和方法,家長要更新知識,終身學習。如果父母學習一些營養知識,就知道:正常情況下人體內應偏鹼性,所以,飲食要注意科學搭配;如果只吃羊肉串,不吃主食和蔬菜,肉類使體內偏酸——造成孩子易睏倦、疲勞、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學習精力,易引起肥胖等。所以羊肉串不應當飯吃。

在具體方法上,父母們也可學習借鑑古代的《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家教也有“兵法”,不可亂了陣腳。針對上述這個例子,家長應相互配合,可以參考下列做法。

1.調虎離山。爸爸應和顏悅色,找個藉口,立即帶孩子出門,使孩子暫時脫離情緒對抗的情境,也避免爺爺奶奶的“保護傘”過度的呵護。

2.聲東擊西。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淡化其物質需求。爸爸可以說:“你看,爲了保護環境,街上賣羊肉串的都沒有了。你看,那個人那麼胖,走路都喘,咱們吃多了羊肉串,也變得那麼胖,多難看……”

3.暗渡陳倉。媽媽也可告訴孩子,自己學會了做羊肉串,可在家裏自己做炸羊肉串,既衛生又好吃。家中其他成員都應持同樣觀點,充當不同的角色,共同在孩子眼皮下做戲,以緩解衝突。

4.以逸待勞。讓孩子盡情發泄,但家長不對他的要求做出任何迴應,以冷漠說明自己的反對,沉默是金,巋然不動,家人照樣都吃飯;孩子自己鬧得沒勁了,再給他一個臺階下:“你餓了吧,快吃飯,吃完要看精彩的動畫片了!”家長們就像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一樣,以淡化衝突。

家庭教育經驗2

對孩子的素質教育,應該是所有家長的夙願,從上到下也喊了很多年,今年9月國家正式出臺雙減政策,10月,新東方發佈公告於11月底停止K9培訓服務;11月也就是上週末,13號,學而思宣佈學科類培訓今年底全面截止;這並非一驚一乍,也不是一緊一鬆,而是徹底禁止了;國家爲什麼大動干戈,個人覺得除了表面上的目的:追求教育的公平、減輕學生的壓力、降低教育的成本,之外,其核心要素就是素質教育,雙減”新政的頒佈,重在打擊K9培訓機構,給學生和家長減負,同時也告誡了我們這些家長,到了革新育兒觀念的時候了,更需要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及理性規劃孩子未來。

那麼以後我們孩子的課程表從以前的語文、數學、邏輯、英語,換成了美術、音樂、游泳、足球、籃球等技能訓練等,是不是就是素質教育了呢?我覺得不完全是,當家長把大部分注意力放在藝術、體育等方面的技能訓練時,往往忽略了“素質教育”中同樣重要的部分,就是對“道德情感”、“心理健康”以及“獨立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對此,個人有幾點想法和大家分享

第一:對孩子自我價值感的培養

我們應該每天都要儘可能抽出時間來和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溝通,這一點是很重要的。這會讓孩子覺得父母是重視他的,在交流中對失敗進行充分的鼓勵、對成功進行認真的誇獎;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培養自我價值感和成就感。不斷的交流中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而且交流還能增強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子感情。說實話,孩子一天天長大,這種交流的機會不多了;

第二:注重孩子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培養學習能力;

不過分強逼,但也不能完全散養,雙減政策的出臺,空出的時間,並不是讓孩子放飛自我,無拘無束,而是轉變方式,我們以往的教育,都以知識考察來檢測學生的學習能力高低。所以,導致校外機構瘋狂幫助孩子強化知識學習,提高分數。客觀上,這些可能會對提升學習能力有一定作用。但是,目標與手段顛倒,我們的目標應該是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而不是過分注重掌握現有的知識,懂得多,知識面廣,固然好;但是,當下社會,科技日新月異,誰能準確預見未來的工作和行業會是如何?所以,擁有學習能力,纔是以不變應萬變的重中之重,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最後,身爲父母也要不停學習,修正自己的心態,刷新自己的認知。以孩子爲鏡,反思自己的教育問題,營造積極向上的家庭氛圍,才能提供孩子更好的教育環境;所以雙減政策出臺了,但是從我們作爲家長的身份來說,培養孩子的這份責任不能減;

以上就是個人的淺見,願與各位家長,老師共勉。

家庭教育經驗3

昨天的上午,九年級2班的家長會順利召開了,在八年級年級的一個教室裏面,我們開了一個既嚴肅,又解決問題的一個家長會。家長基本上都到了,而且對於本次會議的召開也是有心理準備的,本次會議分析的主要議題是期會考試的內容。

我們準備了期會考試的試卷,每個人的試卷都進行了規整,讓家長看看自己孩子的試卷,然後就試卷發表自己的看法,當然這個程序並沒有進行。但是我們的學生髮言還是很有力度的,不僅僅說明了班級的情況,而且把每個同學的情況也進行了歸類分析,表揚了一批孩子,讓家長很開心的。另外我們自由交流階段,是每個班委進行責任包乾,分別介紹自己所認領的同學,我提前對家長有個提醒,就是同齡人對同齡人的評價,更有針對性,家長了解的很認真,對這些同學也很佩服。最後一道程序就是老師對同學的評價,數學老師是一個學生一個學生的分析,物理老師就大多數同學存在的聽課現象進行了分析,希望家長多配合我們。

這種程序的設計不僅僅鍛鍊了我們這批學生,更重要的是讓家長通過不同的途徑瞭解自己的孩子的一些表現,這樣更能加強教育的針對性,使家長在家也能對孩子的一些情況進行分析,畢竟老師和家長已經接觸很長時間了,很多話還是老話,聽煩了聽膩了,需要新的變更方式。

有時一個小小的改動,也可能就是一種發明,生活當中的程序有很多種,稍微變化一點,可能讓我們的工作更有時效性。在期會考試剛剛結束的今天,我們就召開了本次家長會,可謂是把時間都把握住了。希望在有效時間內,更多的精力都投入到學習當中去。

昨天晚自習,班級當中的四位同學還參加了全國英語競賽的選拔賽,時間大概爲兩個小時,六點半到圖書館進行了考試,回來之後,作業全部上繳了,並沒有那個同學找藉口,找理由,這種學習的勁頭應該值得我們學習。

家庭教育經驗4

在現代家庭中,很多孩子在老人和家長的呵護和嬌慣下已經漸漸失去了生活的自主料理能力,作爲母親,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該如何做呢?

第一,從小培養孩子一種自主管理意識

在現實生活中,一些國小二,三年級學生還不會自己整理書包,吃飯後不會整理飯桌面,寫完作業後不會整理自己的寫字檯。作爲母親,我從小做好孩子的榜樣,帶着孩子一起收拾書包,收拾書桌,整理房子,久而久之,孩子就已經養成了一個習慣,做完作業,自己整理書包,自己整理書桌,飯後自己把碗筷收拾好。讓孩子從小就培養一種自我管理的意識。

第二,讓孩子自己制定一天的生活學習板塊計劃。

在孩子睡覺前每天看下自己制定的板塊,是否已經全部做到?有多少沒有完成的?這樣可以約束他的自我管理,形成好的一個行爲習慣。

第三,讓孩子自己制定學習目標。

孩子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學期的總目標和階段性的自我發展目標。階段目標要小而實際,要有利於實現,並自己預訂可以實現的時間。如,孩子在上國小一年級的時候,讓孩子目標訂爲:第一月學會自己整理東西,帶齊物品,如果制定的目標在這一個月沒有出現問題,則表示已經實現,那就可以獎勵孩子幾個星星(集到多少個星星可以讓孩子選擇一個獎品),然後可以繼續制定下一階段的目標。

第四,給孩子在家裏營造一個民主、科學的管理氛圍。

在日常生活管理中,比如,買生活用品,讓孩子一起參與來,充分尊重和採納孩子的意見。在家裏,我基本上不對孩子的任何行爲做出評判,即使孩子不想寫作業,或在寫作業時有拖拉現象,我會平和跟孩子說:"累了吧?需要媽媽給你按摩下嗎?"孩子在這個時候會高興地說:"好啊!我確實有點累了。"當給孩子按摩幾分鐘後,孩子會高興地繼續寫作業或者看課外書……由此可見,孩子上學真的很辛苦,我們應該理解與尊重孩子,讓孩子學會自己管理時間,不要給予孩子過多的要求,不要隨意給孩子貼任何標籤,允許自己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陪伴就好。

陶行知說“教是爲了不教”,魏書生認爲“管是爲了不管”,其實就是說要充分發揮孩子在學習生活管理中的主體作用。引導孩子自我管理,根本上在於培養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我想,當孩子們實現從“被管理者”到“管理者”的角色轉變,讓自己直接管理自己,每一位孩子都能實現自我,不會在學習,生活中出現拖拉現象,並能感受歡樂與喜悅。

家庭教育經驗5

摘要:在後進生的轉化上,誰也不敢打包票說能將所有後進生全部絕對轉化,因爲一個人的轉化需要合力,包括家庭的、社會的、學校的各種力量,教師要學會結合學生特點,運用科學有效的教育機制和方法,儘可能影響和調動其它積極力量共同轉化後進生。

關鍵詞:教師;轉化;後進生

在大學心理學課上,我的老師就曾告訴我們:沒有教育不好的學生,也沒有轉化不了的後進生。後進生是尚未開發的人才,關鍵在於我們教師能否和家庭教育結合,採用合理、恰當、機智的教育方法。從師十幾年來擔任班主任工作,深切地體會到了轉後工作的艱辛而又充滿陽光的奮進之路。下面,我就如何轉化後進生談幾點自己的感受:

一、要保護後進生的自尊心,尊重他們的人格,善於發現其閃光點

所謂的“閃光點”,就是後進生有意無意所表現出來的點滴進步、長處和優點。顯然,要想捕捉到“閃光點”,必須對後進生的細微觀察、全面分析和正確評價爲前提。(案例一)在接任新一年的工作中,我發現班級裏不愛學習、總愛調皮搗蛋的小徐身上的優點—關心他人,於是我在班會上表揚了他,並在班會上推舉他當班級的生活委員,同學們一致通過。從那天以後,小徐每天堅持早來晚走,認真檢查班級的衛生工作,髒活累活都搶着幹,而且哪位同學有頭疼腦熱,他都立即從家裏拿來感冒藥,並端來一杯熱水。同學們都說他變了,我又趁熱打鐵,及時給予表揚,並在同學們一致通過下擔任了班級副班長,管理班級紀律。漸漸地,小徐變得更加熱愛班集體,熱心爲同學們服務了,雖然學習上還有一些小馬虎,但是在其他同學的幫助下也進步很快。因此,教師如果能夠用發現“美”的眼睛善於找到後進生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培養他的上進心,揚長避短,就能夠使後進生很快地成長進步了。

二、激發“動情點”

列寧說:“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實踐正是這樣。由於對後進生的轉化過程是師生的雙邊過程,只有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心心相通,無心理障礙,轉化工作才能在他們心理上產生積極影響。所以,對後進生應增加“感情投資”,用熱愛學生的真心,去打動學生的真情,真是“親其師”而“信其道”。(案例二)臨時接任一個畢業班,剛剛不到一週,就發現班級裏有一個叫小明的孩子,經常在課堂上搗亂,不愛學習。有一次上課,他又在下面亂寫亂畫,還把寫的紙條“仙女散花“地扔了一地。我忍住沒有發脾氣,而是冷靜的讓他首先把散落在地上的紙條都撿了起來,我又繼續上課。等到下課後,我翻看他撿起來放到我桌上的紙條中,其中寫了一句:“8月18日我過生日”作爲班主任的我想到了孩子內心可能有某種缺失的愛。所以,當天下班,我及時進行了家訪。適才瞭解到他從小就失去了父母,跟奶奶獨自過日子,奶奶身體不好,和孩子溝通也很少,全家靠領低保金生活。看來孩子一直缺乏父母的溫暖。爲了感化他,我悄悄發動班級幹部,爲小明準備一個溫馨難忘的生日會。全班同學在8月18日那天忙乎了一箇中午,佈置黑板,準備綵帶,同學送的紀念品等等,我給孩子買的生日大蛋糕擺在教室桌子的中央,當上課鈴響起來,小明走進教室,當聽到悅耳的生日歌,看到師生們一起祝他生日快樂的情景,他感激地哭了,師生感情靠近了。從此,我每天課後爲他輔導學習,慢慢地,小明在紀律和學習上都有了明顯的進步,和我也親了,和同學人更加友善,也能熱心幫助其他同學。在校運動會上,他帶病堅持參加,獲得很多榮譽。我也適時號召同學們學習他爲集體爭光的頑強精神,鼓勵不斷進步。

三、堅持集體教育原則,發揮教育合力的作用

要轉化後進生還要轉變學生集體對後進生的錯誤態度。(案例三)我剛參加工作不久,就教一個六年級時,有這樣一名一向與一些不三不四的學生混在一起的小剛,在一次木材廠的失竊案中成了被懷疑人之一,後來幾經調查,小剛被證實與此案無關。雖然真相大白,但這件事在校內外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我決定在週末的班會上把關於小剛的情況告訴大家。就對同學們說:“小剛同學並沒有參與盜竊活動,我們還是非常歡迎他歸隊的。同時,我們還要反思,那麼公安人員爲何會懷疑他呢?請同學們思考一下。既然,現在事實已被澄清,我希望大家不要對他有任何想法,要相信他!”話音剛落,教室裏響起了一片熱烈的掌聲,同學們齊聲說道:“小剛回來吧,我們歡迎你。”小剛感動得流淚了,哽咽着說不出話來。這件事後,小剛不再和那些不三不四的人交往了,上課積極發言,課後認真完成作業,遇到不懂不會的問題也能主動問老師,有時還爲了一個問題與老師和同學們爭論一番。大家都說李剛變了,真的變了。集體的凝聚力可以溫暖激勵後進生的心。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集體的寬恕,這是比教師的懲罰更加有力百倍的教育手段。”

四、抓住“鞏固點”,培養學生自我約束能力

後進生要改正缺點是需要一定的毅力的。但他們恰恰意志力比較薄弱,自控能力比較差,因而在前進中往往要出現反覆,這是一種意料之中的現象。所以,“反覆抓,抓反覆”,抓住其“鞏固點”,就成了轉化後進生的一條重要經驗。(案例四)例如,我班有一個總是犯錯,說教好幾天又反覆犯錯,就是改不了罵人的壞毛病。學習心理學,我決定用“鞏固法”幫助他改掉罵人的惡習。所以我從培養他的自控能力作爲“鞏固點”,於是就幫助他定了一個近期奮鬥的小目標:三天之內不罵人。約定好,如果做到了,老師和同學就獎勵他——一個他喜愛的玩偶。但是,過了兩天就又犯了,他業很懊悔自己爲什麼就管不住呢。我沒有泄氣,又幫他定了三天之內不罵人的近期目標。由於自己的努力和大家的監督,這次真做到了,大家爲他鼓掌。接着又幫助他逐步做到了一週、十天、半月。。。。。。不罵人。由於他增強了自控能力,其他方面也能較嚴格地要求自己。我覺得,教育學生時,力爭不站在學生對面,讓學生怎樣,不讓學生怎樣,而要力爭站在學生心裏,站在學生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們需要怎樣,我們怎樣做得更好,這樣學生會感到你不是在排斥他,而是在幫助他。愛學生要“捧着一顆心來”,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中去,把愛心無私地灑向學生的心田。而換來的是學生內心的出動,發生了質的變化,在工作中我體會倒了作爲一名好教師要具有細心、耐心、愛心,要點點滴滴匯聚成河,能創造出生命的綠色。

家庭教育經驗6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就孩子的成長教育而言,我的經驗不一定比在座的各位多,就聯繫實際談幾點體會吧:

一、多一些陪伴,少一些放任自流。

我們知道孩子在學校接受的大部分是知識的教育,智力的培養。作爲家庭教育我認爲對孩子教育的方向應重點放在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上,如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堅強的意志,健康的心理,積極的情緒等,我就簡單談兩點。

首先談學習習慣,孩子在家裏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我家的做法是按時間點做事,到什麼時間做什麼事。養成規律之後,就像火車在軌道上奔馳,就不需要你再花費太大的力氣去催他學習。做作業的時候,儘量不要打擾打斷他,特別是男孩子,他本身就比女孩子更容易分心,所以在孩子們安心做作業的時候,一定不要去打斷他,一會兒說句話,一會兒遞個水果。說到這裏,有可能會有家長有這樣一個疑惑,五年級了,孩子學習時還要不要陪。我覺得還是要分情況分人決定的,不能一概而論。當然,我們都知道一二年級時候是鼓勵家長陪做作業的,三四年級要逐步放手,五六年級要讓孩子自己獨立完成作業,完成向國中的過渡。這是普遍規律,但也應該因人而異。比如,我家孩子,他目前寫作業的時候,我偶爾會陪他,當他需要我的時候我就陪。比如,陪他默寫詞語、背課文、或者他說今天希望我陪會兒,我都會坐到他旁邊去。

其次,談一談意志力的問題。學習並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需要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還會遇到挫敗。爲什麼孩子喜歡打遊戲,因爲遊戲會不斷的給予信息反饋,讓遊戲者獲得成就感。學習不會一直有正向的信息反饋,也就是不會一直得到表揚,得到高分,得到獎勵。在這個時候怎麼讓孩子對學習飽有高度的熱情。那其實也需要給他正面的反饋,作爲家長,我們能做的就是積極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況,不斷地鼓勵他。不能成績好就誇,成績不好就是一頓批評。表揚的時候再給孩子提點要求,批評的時候還要對他最近表現好的地方進行肯定,始終保持一個平衡。

二、多一些學習氣氛,少一些不良習慣。

家庭作爲孩子學習的第二課堂,忠告各位家長一句:孩子做作業時我們不要看手機,玩電腦,就是家長的以身作則。孩子是善於模仿的,他最容易模仿的人就是他最親近的人——他的父母。就像剛纔視頻中看到的,如果家長也是抱着手機不放手,怎麼能要求孩子學習上專心致志?我們可以在一旁看書,處理自己的工作,給孩子做出適當的指導。孩子的潛力是無窮的,我認爲我們家長在重視孩子非智力因素培養的同時不要忘記孩子潛力的開發。閒暇之餘、睡覺之前應多給孩子讀書,讀書對一個人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要讓孩子從小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對於閱讀,有家長會有疑惑,我孩子平時很愛讀書,爲什麼作文成績不好。因爲我們孩子讀書更多的是看有趣的故事,並沒有很好的關注文章佈局、各種細節描寫、對話生成,起因怎麼寫,結尾怎麼寫,過渡句怎麼微妙地將上一個段落引向下一個段落。所以,如果家長有時間,就和孩子一起閱讀,如果家長忙,那就讓孩子做閱讀摘抄。

三、多一些交流,少一些說教。

我認爲:如果能找到適當的時間跟孩子好好溝通,互相瞭解,換位思考,多給孩子一些關愛,那麼這種努力一定有收益。不要總是居高臨下的去教育孩子,該擺家長架子的時候要擺,不該擺時要把孩子看做是自己的朋友。要多理解、多表揚、多鼓勵自己的孩子,俗話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就是這個道理。但誇要誇到具體的那件事那個點上。作爲孩子,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第一名只有一個。所以我們還要和自己和解,不要對孩子提過高的要求。孩子是在慢慢成長中的,看到孩子的進步,看到他的不足之處。幫助他進步,而不是一味的批評。其實道理大家都懂,但堅持做到做好卻很難。即便是我,今天說了這麼多,你問我是不是都做到了,我要說,我也在努力中。

最後,還有一點我想說的是,家庭教育中,需要爸爸媽媽一起參與進來,如果在教育問題上有爭議和分歧,不要當着孩子的面探討。

家庭教育經驗7

母愛影響戀愛模式,父愛影響社會角色,父母關係影響人際交往,。“比較完美的家庭關係應是一個等邊三角形。三個人的關係是等距離的,親一方或疏一方都可能讓孩子長大後難以對人產生信任。

三句話,讓孩子更聽話一、不要叫孩子做他做不到的事,二、叫他做的事一定要做到,三、做到了要及時獎勵。

教育的方法劃分爲三個層次:口頭教育、訓練、薰陶

首先,教育要從瞭解孩子,理解孩子開始,加強與孩子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際關係。瞭解,就是要懂得孩子的性格、興趣、愛好以及心裏想什麼,平時主要做什麼,交往的人是些怎樣的人等。理解,就是不要忽視孩子在家庭中的作用,在家庭中有他發表意見的一席之地,而不能說“小孩子懂什麼”。家中大事應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設家庭民主化,即讓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的權利和地位得到尊重。尊重兒童在家中的權利、地位,不是一味德寵愛嬌慣孩子,置於“小皇帝”地位。對孩子百依百順,不是尊重,是溺愛。

其次,教育要身教重於言教。在家庭中,孩子是在家長的影響和教育下,在認識周圍的世界中成長的,家長對待人生、事業、生活以及對待他人的態度,都對孩子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家長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在上述瞭解和理解孩子的基礎上,在重視身教重於言教的同時,講究“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教育方法,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下面,列舉常見的幾種類型孩子的表現及主要教育方法:

第一類:精力過剩的孩子。此類孩子主要表現爲愛玩,愛鬧,愛打架,難以管教,但他們較聰明好動,反應快,接受能力強。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讓他們明白自己不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這樣他們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導。其次,要適當放手,管教適度。管教若太嚴,與他們性格不對勁,就會適得其反。要給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活動時間和空間。再次,耐心教導:即耐心教育與疏導,通過講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主見”並不那麼好,並不那麼符合社會道德與規範,從而自願放棄自己的“主見”,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長之路。

第二類:上課不專心聽講的孩子。此類孩子主要表現爲上課多動、好玩、愛講話,甚至在家中學習也表現出心不在焉。對此類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長說,“那是學校的事,不該我來管,我又不能坐在孩子旁邊。”實際上,訓練孩子專心聽講,要從日常生活入手,因爲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是緊密相關的。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父母要訓練讓孩子聽一遍就馬上做到;其次,在生活中,家長可以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聽話能力,如安排三、四件事,先做什麼,後做什麼,最後做什麼,家長觀察孩子是否如此;再次,家長要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和孩子講話,一定要孩子看着你的臉聽;第四,家長還可以告訴孩子一些聽講的小竅門;第五,家長應儘量要求孩子複述課堂內容,或談上課中印象最深的問題。

第三類:追求金錢與物質享受的孩子。此類孩子主要表現爲“穿要名牌,吃要精品”,講究吃穿,有的上學要坐摩托車、三輪車。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家長自己要以身作則,艱苦樸素,告訴他們自己孩子時代的生活經歷和故事;其次,家長要把家庭收支計劃告訴孩子,並適當徵求孩子的意見;再次,有效地教育孩子計劃用錢,並用典型事例來教育孩子。

第四類,對長輩教育抱無所謂態度的孩子。此類孩子對父母,師長的教育,充耳不聞,當耳邊風。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讓孩子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理解父母、師長的任何一種教育方法都是爲了他們的健康成長;其次,要在感情融洽的氣氛中進行教育,消除他們的“敵意”,使他們願意聽從教導;三要給孩子以說話的權利,讓他說原因,說理由,哪怕是不正確或不真實的;四要多一點寬容,教育之後,還會做錯事,要給予改正的機會,要有耐心,要等待;五是教育孩子的語氣要堅定,父母兩人說話口徑要一致,有的父母嘻嘻哈哈,有的漫不經心,有的輕描淡寫,有的各唱各的調,這都不利於教育。

第五類,具有嚴重惰性的孩子。此類孩子主要表現爲學習被動,作業不完成或抄襲,造成考試交白卷或作弊,生活散漫。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以平時的家務事開始訓練,不要讓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其次是幫助孩子制定計劃,並加強督促檢查;三是父母要以身作則,事事起表率作用;四是要從孩子力所能及的日常小事上培養勤勞的習慣,並持之以恆,堅持訓練。

總之,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只要堅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恆”的教育原理

一、教育子女“學會做人”

教育孩子學會做人,是家庭教育主要的、根本的任務,也是貫徹素質教育思想和要求的核心問題。教育孩子做人,就是要十分重視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作爲家長不能重智育輕德育。因爲比知識重要的是能力,比能力重要的是道德。家庭教育重在教育孩子做人,主要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培養其遵守社會公德的習慣,增強其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二、教育子女“學會求知”

學會求知的方法途徑很多,但重要的一條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要強迫子女“死記硬背”知識,而是重在理解,學會靈活運用知識。

三、教育子女“學會勞動”

應引導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支持子女參加社會公益勞動,培養子女的自理能力和勞動習慣。子女從國小會勞動,將終生受益。勤勞是所有良好品德的基礎,懶惰是萬惡之源。因此,安排子女從小參加勞動,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課和基礎課。

四、教育子女“學會自立”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碰到的坎坷會很多,因此,父母要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勇於面對挫折的能力,隨機應變的能力,讓孩子在廣闊的天地裏學會磨練自己的翅膀,展翅飛翔。

五、教育子女“全面發展”

當今的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社會,處在這個激烈競爭時代的人,若沒有知識和專門的技能及各種能力,就必將被社會所淘汰。所以,家長應教育子女不僅要學好文化科學知識,還應積極參加其它各項活動,培養各方面的能力,應得到全面發展,成爲社會有用的人。孩子的教育和培養是一門很複雜的學問,我們家長一定會努力配合學校的教育,爲孩子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培養孩子對學習的熱愛,父母僅告訴孩子上學很重要是不夠的,還必須向孩子說明學習並不因長級或是得一文憑而終止。學習是一種生活方式。

你不必花許多錢去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而要讓孩子們看到你在讀書。你可以帶他們去博物館或展覽會,這些豐富的課外活動會讓孩子們對知識產生濃厚的探索願望。

曾獲得過美國教育部頒發的“愛因斯坦式青年”稱號的梅布得老師極力主張父母必須參與孩子學校組織的活動。這樣做會向他們表明你對他們的所作所爲真的很關心。

你不必具有一項特長或是用許多業餘時間幫孩子們做什麼。多數老師歡迎家長陪伴孩子們郊遊,與其他家長通通電話以及打印孩子的學期特別報告等。經常向老師詢問他們需要什麼幫助。

開誠佈公地交流找出時間與老師進行交流,同時詢問、觀察孩子正在學習什麼,得到這些的確實信息是十分重要的。家長可以給老師打電話得知孩子在課上學習了些什麼內容,並且留了什麼作業。

幫助孩子做到有條理幫孩子建立學習計劃,並把所有的作業都標在日曆上,這樣,孩子就會提前做好。

最重要事就是父母要花些時間和孩子在一起。研究表明,全家在一起用餐很重要。一般來說那些全家一起用餐的孩子的識字能力較強。用餐時的談話越生動明瞭越有助於孩子對詞彙的學習,詞彙量大,閱讀能力就強。

過程和結果同等重要,家長需爲孩子創造一個無憂無慮的學習環境,不要給他們太多的壓力。許多時候家長只看重分數。如果孩子是個全優生卻不能告訴你他爲獲得這樣的好成績都做了些什麼,那麼這時父母還要對他的學習過程進行全面的瞭解。

當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家長給他們一些啓示,讓他們自己找出答案。與其直接告訴他們答案,不如問他:“你認爲在哪兒能找到答案呢?在字典上還是在因特網?”

考試成績差是該同孩子談一談的信號。是什麼原因使他落後了?他需要輔導嗎?還是因爲他沒有做作業才使成績不發好的?這些父母都要清楚地瞭解到。

對孩子持有較高的期望,一種鼓勵孩子爲他的未來着想的方法是設立家庭目標。家長寫一份自己家本年度應取得哪些成就的任務書,其中包括孩子應取得怎樣的進步。老師也有自己的任務,不要讓任何學生落後,盡力幫助成績差的學生取得好成績,幫優秀生更上一層樓。對孩子持有較高期望並讓他們知道這一點,能鼓勵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並不斷進取。

1、讓孩子喜歡受教育。作爲一個家長,你認爲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什麼呢?“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們喜歡教育本身,讓他們認爲受教育是一件很開心的事,不是一件痛苦的事,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愉快地接受教育。所以,我希望孩子們每天上午是帶着笑容去學校,下午又帶着笑容回來。”要讓孩子們喜歡受教育,要做到這點真不容易。家長每天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有多久?每天早餐的時間是一定和孩子們在一起的,下午放學後,和孩子們一起喝下午茶,聽他們講一些學校裏有趣的事情。可以說只要孩子想和家長在一起,家長就會和他們在一起。所以家長安排工作的'時間基本上都是上午9點至下午3點,因爲那正好是孩子們上學的時間。”

2、性教育和上網。對於國內大多數家長來說,在子女教育方面可能會感到有兩個困惑的難題:一個是如何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另一個是對孩子上網如何控制。“性教育很容易,就是全家包括孩子一起觀看介紹人體知識的錄像,和孩子一起學習人體知識,就這樣,很簡單。關於上網的問題也很容易處理,把孩子們的電腦和家長的電腦連在了一起,所以孩子的電腦是受家長電腦的監督的,他們上網的內容讓家長都很清楚。”

3、和孩子沒有什麼代溝,除了在玩電腦遊戲的選擇上有分別之外,並不存在代溝的問題。

4、有關分數、愛好和期望。對於孩子們的考試分數,家長還是比較重視的,因爲“這也反映出孩子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如果孩子考試分數不理想,家長要和孩子一起找原因,有必要的話和學校聯繫,找出分數不理想的原因。”對於孩子們愛好的培養,要基本上是不干涉他們的。既然是愛好,只要沒什麼壞處,只要他們喜歡就行了。孩子們自己對未來是什麼期望,但是不管他們將來做什麼,對於現在來說,教育孩子們有良好的行爲和禮貌是很重要的。”

五、每一個家長要做的。作是鼓勵孩子們,去聽他們說話,從而知道他們在想什麼,並把時間留給孩子。最後,作爲一名家長要時刻保證孩子在正確的軌道上走!”

家庭教育經驗8

一、民主教育。

孩子能聽懂話即與他講道理,與之時刻保持溝通,並以孩子爲主體決定學習、生活等方面的選擇。

二、寬嚴有度。

不能過寬,也不能過嚴。過寬則無法實施正常的教育,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過嚴則家庭關係緊張,易導致上下言路不通,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甚至使孩子往奸猾路上墮落。如批評與表揚,都要用在點子上,都不能過濫。過濫的批評與表揚都會讓孩子將它不當一回事,達不到批評與表揚應有的效果。

三、統一口徑。

作爲家長的父母之間要統一意見與行爲。如果爺爺、奶奶住在一起,爺爺、奶奶也一定要與父母統一。不能一方要打要罵,而另一方卻崽呀肉的爭,這就如政令不一,其後果將使孩子心中沒有統一的是非觀,而且還可能導致他一門心思尋找政策的漏洞。

四、內外有別。

不當着同學、鄰居的面批評孩子,但當着同學與鄰居的面可能給予適當的表揚。這種表揚孩子會記得更牢,更有激勵效果。當然對孩子的批評,則以一家人關起門來進行爲宜。

五、間接教育。

對孩子進行教育,間接的會比直接的更有效果。比如,朋友來家裏聊天,可以有意交流家庭教育經驗,話雖然在大人中間講,但孩子在一邊會聽,並且聽得比平時更加認真。

六、以身作則。

身教重於言教,儘管也有家長自我管理不行而孩子非常爭氣的例子,但那畢竟是特例,不能模仿更不能推廣。家長管理好自己,比直接管孩子更重要也更有效。

七、平等稱呼。

除了孩子學習講話階段,平時的交流要用平等稱呼,也即家長儘量不自稱“媽媽”、“爸爸”,而以你我相稱,一利於民主氛圍的形成,二利於孩子形成獨立、自立意識。

八、關門研究。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經常會有新問題、新難題出現,遇到這種情況,大人“關起門”來研究,不能讓孩子參與,免得不成熟的意見干擾了孩子的思想。

九、正確定位。

孩子千差萬別,在他(她)剛剛出生就要有意去研究他(她),瞭解他(她),在深入瞭解的前提下再準確爲其教育定位,不拔高也不降低,是什麼素質就定位在哪個層次培養。

十、起步宜早。

雖不一定相信胎教,但聽得懂話就要開始教則是不容置疑的。千萬不能以爲孩子小,不懂事,不教,而想等他(她)大些了再教。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教育方法與目標,錯過了時機,“補課”非常難。

家庭教育經驗9

一、父母要以身作則,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談舉止直接影響着孩子,所以,無論做什麼事情,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要求孩子做到,這樣對孩子的要求才具有說服力,比如在孩子學習時,我們雖然不可能像他那樣去做家庭作業,但在一旁靜靜看書的情景會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爲孩子營造充滿關愛的家庭氛圍;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營造一種快樂、溫馨的家庭氣氛,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非常有必要,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尊老愛幼是家庭和諧生活的法寶,每天的生活有滋有味,其樂融融。孩子在這種如沐春風的環境中快樂的成長,造就孩子活潑開朗、積極向上的性格。經常帶孩子散步、鍛鍊,時間充裕時帶他去旅遊,開闊視野。孩子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和求知慾,從而更加熱愛學習。

三、教育孩子,家庭成員思想要統一;現在的生活模式中,教育孩子都是父母“衝鋒陷陣”,爺爺奶奶一味的縱容、溺愛。這種做法只能讓孩子對父母的教育產生牴觸情緒,過分的溺愛會使孩子養成我行我素、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習慣,對孩子的成長十分不利。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大家都要站在共同的角度,多和孩子交流、溝通,讓孩子明辨是非,接受正確的教育。》》寶寶爲何會越來越不聽話,看這裏

四、關注孩子成績,獎罰有技巧;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獎勵和懲罰作爲一種有效的教育手段,是必不可少的,當孩子取得好成績時,獎勵孩子不一定非得要物質獎勵,物質獎勵把握不好,會讓孩子把學習當成向家長索要禮物的手段,獎勵要多樣化,給孩子一個深情地擁抱、送一張寫滿祝福的卡片、讓孩子選擇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都是十分可取的方式。成績不好時,孩子最需要的是鼓勵、理解、關愛,而不是批評和責罵。要耐心地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找出癥結所在,改正自己的不足之處並欣然接受簡單懲罰。

五、生活習慣決定學習習慣;粗心是大多數孩子的共性,也是家長最棘手的問題。平時爲孩子做的太多,孩子缺少自己動手的習慣,不太注重細節,養成了粗心的毛病。對孩子放手管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從小事入手、從細節抓起,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慢慢改變粗心、馬虎的缺點。

六、多讀書,拓寬知識面,讓孩子全面發展;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閒暇之餘,讓孩子多讀些有益於身心發展的書籍,如名人傳記、百科全書、歷史名著等。一則故事能夠淨化心靈,一本好書可以影響人的一生。讀書能夠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自身修養,讓孩子與書爲友,享受讀書的樂趣。

孩子是上天賜給我們最好的禮物,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是我們共同的願望,把孩子培養成爲優秀人才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堅信在孩子尋求知識的道路上,有正確的引導和教育會讓孩子們的人生更加精彩。

家庭教育經驗10

小朋友是有更年期的,叫做“兒童少年更年期”,處於9—13歲這個階段。實質上,這也叫做兒童叛逆期。作爲家長,鼓勵,陪伴和循循善誘是最好的言傳身教。

一、培養良好的獨立學習習慣和提高學習效率是關鍵

1提高閱讀能力,讀書是最好的習慣;

2提高學習效率合理安排時間,運動必不可少,在運動中多巴胺的分泌促使提高記憶力。

二、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和興趣愛好,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成長觀

1堅定

每天做完Imust,纔可以去實現自己的Iwant,提高主觀能動性,不和別人比賽,只和自己比賽。

2堅信

我的孩子並不比別人家孩子差,他或許學習能力弱了點,反映慢了點,記憶課文不那麼快,甚至他很頑劣,但是也許他善良,他熱心,他有耐心,他善於專注觀察他感興趣的事物,那就是他的閃光點(牛頓)。

3堅持

如果孩子有一門特長培養,從最開始就告訴他,堅持做完而不是半途而廢,堅持的過程也是一種人生的演練。

4陪伴

父母的陪伴很重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空暇時間擠出來陪孩子走一段旅程(簡單講述旅行的意義)旅途中可以和孩子彼此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的同時還增長了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每個孩子都在努力的成長,相信時間會溫柔地對待他們。

家庭教育經驗11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孩子已經上幼兒園了,在這麼好的幼兒園裏孩子成長得很快。回顧三年多來教育孩子的得失,總結如下:教育孩子要做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支持孩子,放飛孩子。

首先家長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多學習,因爲無知犯錯給孩子心理和生理帶來傷害是很可悲的事,李躍兒老師寫的:《關注兒童心理問題:誰誤解了孩子的行爲》還有中央電視臺播的“寶貝一家親”裏的系列片《解讀孩子的敏感期》都對了解孩子有很大幫助。

第二理解孩子,“很多時候我們大人並不能真正理解孩子的一些行爲。由於不理解而帶給孩子許多痛苦,這些痛苦造成孩子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被解決就會成爲他們人格的一部分,成爲將來他們性格中的一部分,爲他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困難,影響他們的發展。”這一段話是李躍兒在《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一書中的第一節“做天使,不做上帝”的開頭一段話,現在孩子已經有了非常強的自我意識,處理孩子問題的時候先弄清楚孩子爲什麼要這麼做,不要武斷的下結論,這樣很容易會傷害到孩子稚嫩的心靈。

第三說到支持孩子,尤其要在孩子失敗的時候多鼓勵支持他,切忌諷刺、挖苦孩子,那會把孩子的探索熱情熄滅掉。也不要在孩子失敗的時候可憐他,那會使他喪失克服困難的勇氣。精神上的支持比物質上的支持更有力。

最後我們還要學會放飛孩子,母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爲他的愛最終目的不是爲了團聚而是爲了分離,爲了孩子有一天能離開媽媽獨立高飛。做家長的不要等到那一天讓孩子去飛時才發現孩子被自己保護得無力飛翔,我們現在就要開始學着放手,大膽讓他去嘗試,相信他有能力去做好。相信孩子並不是放任孩子,而是讓孩子自由決定,自我負責。讓我們給孩子創造一個和諧的的家庭環境,放鬆心情陪着孩子一起成長吧。

家庭教育經驗12

我的孩子是獨生子,老人們疼愛他,什麼事都不用他做,一年前他幾乎沒有勞動意識,不管大人多忙,他照舊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花錢時從不往心裏去,不懂得勞動的辛苦和勞動成果的可貴。聽一些朋友說,像這樣的情況,已是今天獨生子女們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家長們望子成龍,特別關注孩子的學習,對孩子是否參加勞動卻漠不關心。但事實上,我從報紙、電視及切身體驗中,發現這種把孩子的成長與勞動習慣割裂開來的做法不利於孩子成長,與孩子健康成長之路背道而馳。一年來,我格外注意對孩子勞動方面習慣的培養,並有了一點小小的收穫,願與各位家長朋友們共同分享。

1、勞動促進智力發展

我從有關資料中看到:孩子在勞動中,通過觀察客觀世界,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使智力和體力同時活動起來,從而促進兩者發展。國外一項研究表明,那些童年時勞動得分最高的人,成年後發展的可能性比得分低的人要高出10倍,獲得高收入的可能性大4倍,失業的可能性小15倍;童年時很少勞動的人,精神不健全的可能性大10倍,犯罪的可能性也較高。那些代替孩子做一切事情的父母,實際上是害了孩子。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基也指出:“請你記住,勞動不僅是一些實際技能和技巧,而首先是一種智力發展,是一種思維和語言修養。”這就是說,孩子通過參加勞動使各方面得到鍛鍊,一方面培養他們勞動的觀點、技能和習慣,另一方面促進孩子身體發育、心理健康、智力發展,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克服困難的毅力與勇氣。

我不光自己下決心培養孩子愛勞動的意識,而且還做好家人的思想工作,尤其是長輩。我有意識地在他們面前表揚兒子在這方面的進步,也誇獎別人家孩子會勞動、能幹。經過“長期抗戰”,家裏人終於肯放手讓兒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孩子一點一滴地學了一些勞動技能、生活常識。我們欣喜地看到,他的膽子一天比一天大,信心一天比一天足,手更巧了,就連學習上也更靈活了,看來專家的分析就是正確呀!

2、養成孩子勞動光榮的意識

馬克思說:“任何一個民族,如果停止勞動,不用說一年,就是幾個星期,也要滅亡,這是每一個小孩都知道的。”馬克思曾對女兒說:“勞動最光榮。”今天,有些孩子出現鄙視勞動的傾向,他們貪圖

安逸享受,害怕勞動鍛鍊。我們要努力讓孩子認識到,是勞動創造世界,勞動創造價值;讓孩子瞭解勞動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從小就具有勞動光榮的意識,並讓他們去體會勞動帶來的幸福和喜悅。

3、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享受勞動的快樂

這需要父母付出很多的耐心和精力。小孩子的能力是有限的,他們學會每一種勞動都要要經過一次次地嘗試,逐步從失敗中走向成功。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在孩子失敗時,就不讓做了,或者乾脆替孩子做了,久而久之孩子的勞動慾望就會萎縮。其實,任何一種好的習慣,都不是在短時間裏形成的,而需要經歷一個長期的過程,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也是如此。家長一定要有耐心。開始時,孩子可能做得不好,不要緊,只要孩子肯做,多做幾次就會成功的。家長適時的鼓勵是雪中送炭,會結出累累碩果。有一次,他爸爸的皮鞋脫膠了,我沒有時間,兒子這天剛好休息。我對兒子說:“洪淵,你把爸爸的皮鞋拿到街上去修理一下好嗎?”他有點吃驚地說:“媽媽,我能行嗎?”“媽媽相信你,一定能行。”他聽了我的話後,很樂意她答應了。我就給了他三元錢。晚上下班的時候,我看見他把爸爸的皮鞋整齊地放在一邊,還很自豪地對我說:“媽媽,我把爸爸的皮鞋拿去修好了,他只收了我二元錢。”唉呀!我們的小洪淵長大了,他能幫媽媽做事了。“兒子,你真了不起,媽媽真爲你驕傲!”這一天晚上他特別快樂,在夢中還在甜甜地笑呢。

我想,有時候應該給孩子機會來參與家庭事務,讓他感覺自己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員,增強他的責任感,培養他“以服務於他人爲快樂,並以他人的快樂爲自己的快樂”也是很必要的。

4、培養孩子珍惜勞動成果和勤儉節約的好品質

我看到,有些家長存有補償心理和攀比心理,不願孩子受苦,不是從孩子生活學習的需要出發,而是傾盡所有給孩子提供各種奢移品,使孩子物慾膨脹,逐漸變得不願勞動、貪圖享受。我想,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事情可以教育子女,如隨時隨地提醒孩子要愛護公共財物,愛護周圍自然環境,愛惜書本文具,保持教室和家裏的清潔衛生,不要浪費糧食等。

這個星期日我要加班,兒子一個人在家,我有點不放心,就帶他一同去,他高興極了,連蹦帶跳地跟着我到了廠裏。工廠裏景色也不錯,他一會兒在魚池邊玩耍,一會兒在花叢中穿梭,一會兒又跟我說要和我一起做工,我趁機鼓勵他說:“好的。我們一起做肯定做得好。”於是,他認真地跟我學怎麼做。我在一邊鼓勵他:“不要怕,有媽媽在你身邊”。他聽了我的話後放心了,更加大膽也更加認真了,一會兒就學會了我負責的那道工序是怎樣操作的。在勞動中他慢慢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媽媽賺錢的不容易。

家庭教育經驗13

1.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

2.如果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孩子在學校就可能會過的比較辛苦,孩子很可能會成爲學校的“問題兒童”。

3.成績好的孩子,媽媽通常是有計劃而且動作利落的人。父親越認真,越有條理,越有禮貌,孩子成績就越好。

4.貧窮是重要的教育資源,但並非越貧窮越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做父母的,需要爲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資料,不讓孩子陷入人窮志短的自卑深淵。

5.富裕是另一種更高級的教育資源,西方人的經驗是:“培育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階層是會遺傳的。”但是,更高級的教育資源需要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如果沒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富裕的家庭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災難。

6.不要做有知識沒文化的家長。有些人有高學歷,但不見得有文化。如果家長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無論他擁有多高的學術水平,他也是沒有文化的人。

7.父母可以把孩子作爲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過獨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圍繞孩子轉而沒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題,這樣的父母常常會以愛的名義干擾孩子的成長。有時侯,並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8.父母需要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不過,也不要因爲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閒生活。“沒有責任感傷害別人,太有責任感傷害自己。”(吳稼祥語)

9.如果孩子一哭鬧父母就趕緊抱起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利用父母的這個特點時常糾纏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哭鬧,不要着急把孩子抱起來,父母最好讓自己有事情做,讓孩子看着自己動作麻利地做事。

10.夫妻關係影響孩子的性格。一個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麼,他的兒子就學會了在學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學。一個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麼,她的女兒就學會了在學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學。

11.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長相。家長和教師的使命就是讓孩子逐步對自己的精神長相負責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種污穢,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種子”,讓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氣,讓人可以揚眉吐氣。

12.有修養的父母是“伏爾泰主義者”,“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他們從孩子出生的那天就開始跟孩子講道理,耐心的徵求孩子的意見。不要指望打罵孩子就能讓孩子學會服從。殺雞給猴看的結果是:猴子也學會了殺雞。

13.讓孩子成爲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沒有激情,任何偉業都不可能善始,沒有理智,任何壯舉都不能善終。”

14.讓你的孩子成爲有教養的人,有教養從守時,排隊,在公共場合不大聲說話,不輕易發怒開始。

15.做人要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較厚道,請不要嘲笑他的軟弱。喜歡佔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虧,因爲他被別人厭惡。願意吃小虧的人,將來會佔大便宜,因爲他被人喜歡。

16.身體的活力能夠帶來精神的活力。身體好的人,性格陽光。身體不好的人,做事猶猶豫豫,躲躲閃閃,說話吞吞吐吐。

17.不要以爲孩子1到6歲只是長身體的年齡。如果父母讓孩子一到六歲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裏度過,等到孩子六歲時父母再把孩子接回來上國小,那麼,這個孩子在國小要麼成爲默默無語的沉默者,要麼成爲無法無天的搗亂者。

18.時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進餐,二是邀請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傢俱或衣物,偶爾邀請孩子幫忙解決工作中的困難。三是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

19.如果沒有特別困難,父母最好每天趕回家和孩子一起進餐。家庭的共同價值觀,就在全家人圍着一張桌子吃飯的過程中建立起來。

20.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讓孩子從聽故事開始建立閱讀和寫作習慣,讓孩子儘早學會獨立閱讀,儘早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只要還在讀書的人,就不會徹底墮落,徹底墮落的人是不讀書的。”從來不給孩子講故事的父母,是不負責任的父母。

21.孩子的成長有三個關鍵期:第一個在三歲前後,第二個在九歲前後,第三個在十三歲前後。如果錯過了成長的關鍵期,後患無窮。

22.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歲而立”。孩子三歲前後,就必須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氣和習慣。凡是自己能夠做的,必須自己做,凡是自己應該做的,當盡力去做。

23.如果你的孩子在十三歲的時候喜歡弗羅斯特的詩句:“兩條路在樹林裏分岔,我選擇走人少的那一條”,這很正常,不要擔心,他以後也許會選擇人走的多的那一條。

25.父母給孩子講道理是必要的,但給十三歲前後的孩子講道理時,要注意自己講話的姿態,姿態比道理更重要。否則,孩子會厭惡,反抗。孩子會說:你講的話都是對的,但你講話的那個樣子很令人討厭。

26.心底祕密是人成長,成熟的標誌。如果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訴你,那麼,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祕密說出來。

27.在孩子三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無爲的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積極的權威型父母。在孩子1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個消極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嚴後鬆,無效的教育是先鬆後嚴。

28.必須留意你的孩子的學習成績,但也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倒是需要警惕那些學習成績總是第一名的孩子。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好,性格也好,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很好,但性格卻自私,缺乏同情心,沒有生活情趣。

29.必須讓你的孩子學會與他人交往並愉快的接受小夥伴。“如果父母對自己的鄰居不滿,對孩子的小夥伴也十分挑剔,或者不讓自己的孩子和他們交朋友,讓孩子覺得好像自己跟別人很不一樣,那麼,這些孩子長大以後就很難與任何人自然地相處。

30.孩子的成長需要同伴,讓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雜亂的夥伴,在孩子沒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斷力之前,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壞習慣。

31.讓你的孩子儘早建立健康的審美觀。有出息的男性一定會喜歡健康的女性。不要讓孩子的審美觀陷入低級,病態。不要以爲小的,有病的,就是好的。不要以爲強大的,就都是壞的。不要以爲小麻雀,小綿羊,小狗都是可愛的,也不要以爲獅子,老虎,狼都是壞的。不要以爲豺狼都是吃人的,豺狼只吃比他弱小的。

32.《麥田裏的守望者》爲世界貢獻了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

33.告訴你的孩子:認真聽講的孩子偶爾成績好,認真自學的孩子永遠成績好。

家庭教育經驗14

要爲孩子營造一個充滿大愛的成長環境。現在很多家長對孩子存在過度保護的現象。其實家長這種行爲不是真正的愛,要算也只能算“小愛”、“溺愛”。這樣的愛不會對孩子有益,反而有害。社會是複雜的,人生是複雜的。我們每個人都跳不出生活這個圈。有時候受一點小挫折,受一點小傷害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好處的。這也應該是家長愛的一部分,所以家長應該讓孩子經歷一些磨難與挫折,在孩子受挫後再爲他們講解人生的道理。這纔是大愛。

爲孩子樹立一個好的學習榜樣也很重要。有人說:家庭教育中“不教而教”。這一說法不一定準確,但卻有一定的道理。家庭教育不僅靠言傳,還要靠身教。其實,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教育好孩子,先要教育好自己。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對是非的判斷和對世界觀的建立。“子不孝,父之過”是很有道理的。教養,教在前,養在後。一個只知道生養孩子的父母,不是一個合格的父母。教育孩子成人,不是簡單的把他們拉扯大,而是要教育他們懂得怎樣做人。只有這樣,他才能在離開父母的日子裏,生活得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另外還要給與孩子正確、全面的評價。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家長普遍的,也是一種可以理解的心理。但是遺傳等因素是客觀存在的。作爲家長,不能單單以分數或某個時段的行爲表現來評價與衡量孩子。他(她)也許已經付出了努力,卻因爲年齡、性格、能力等原因無法比別人做得更好。但孩子也有自尊,內心實際非常在乎別人對他的看法和態度,所以常常會用快樂來掩飾自己的失落。也許孩子就會在一次次非正確的評價中受到打擊與摧殘,漸漸對自己失去自信,對學習漸漸失去興趣,這樣的結果只會扼殺一個孩子的前途與未來。正確的評價對於能否開展合理的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正確的評價不僅不會埋沒人才,還能促進孩子更好的成才。

家庭教育經驗15

每個孩子都會有他的長處。我的孩子李xx在學校的教育中,學科成績優秀,各方面都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在此感謝老師的辛勤培育,感謝同學們對她的幫助、和良好的影響。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我們認爲,主要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給孩子鼓勵,引導孩子的學習興趣

學習是一件艱苦的事,同時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我的孩子智力很一般,有時會聽他說:這麼難、我學不會、我不參加、我做不好、別人會笑話我等消極的語言。我們給她講了很多名人成長的故事,問她長大想做什麼,他說:當醫生、到美國的迪斯尼樂園,我們告訴她這是需要很多知識的,語文、數學都是基礎,去國外語言不通,怎麼辦呢?於是她覺得必須學習才能實現願望。同時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儘量把學習的內容應用到生活和遊戲中,讓她感到了很多的樂趣。她的每一個小小的進步,我們都會表揚她:表現不錯!很有進步!這個主意太好了!想像力真棒!你可以當爸爸媽媽的老師了!等等,讓她很高興,覺得很有成就感。做得不夠好的,我會鼓勵她說:“下次相信會做的更好。”

2、積極配合學校,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按照學校的有關要求,配合學校的安排,同步抓好孩子德、智、體等方面的教育。我們會嚴格監督和協助孩子完成作業,並仔細檢查孩子的完成情況,幫助她查缺補漏,對不懂的給她講解,對出錯的讓她強化改正。與孩子一起分享老師的表揚,告訴她要再接再厲;與孩子一起分析表現不好的地方,告訴她爲什麼那樣做不好,以後該怎麼做。貪玩是孩子的本性,需要督促,需要引導,讓孩子養成嚴格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上課專心聽講,課後複習,認真完成作業,獨立思考,勤學好問等良好的學習習慣,牢固掌握所學知識。

3、想方設法激發國小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

我們都知道,孩子生性好動、貪玩,正如教育專家所言,只要他們感興趣的事,他纔會真正認真去學,認真去做,自覺地做。否則,對他們不感趣的事,他們死活都不願去做,趕鴨子上架在孩子們身上行不通。只有善於引導孩子,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孩子們學得更多,平時我們利用自己的知識,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編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有趣的遊戲等,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總之,對國小生的家庭教育,要學會用心去與孩子們交流,即要耐心細緻,又要靈活多樣,只要我們都成了孩子的好朋友,還怕教不好他們嗎?